肝血管瘤的CT影像诊断汇总.
- 格式:ppt
- 大小:3.16 MB
- 文档页数:60
肝血管瘤ct表现有哪些?文章导读肝血管瘤虽然是一种良性的,但是对于这些病症的发生,患者朋友也应该注意讲究正确的应对解决方法,尽可能的降低他造成的危害,而要积极的做检查,肝血管瘤ct扫描检查是诊断的方法。
1、肝血管瘤CT扫描均有特征性表现,平扫几乎为边界清楚的圆形或椭圆形的密度均匀的低密度影,增强扫描病灶显示更清楚,且具有特征性的从病灶边缘开始呈结节样强化,逐渐向病灶中心扩展,直至造影剂完全填充病灶,呈“慢显慢退”特征改变。
这种特征表现是诊断肝血管瘤的可靠重要依据,诊断符合率可达95%以上,本组病例均据此征象予以诊断。
2、\u3000肝脏血管瘤主要CT征象:单发多见,病灶形态为圆形、椭圆形,少见不规则型,边缘大多不清,平扫密度为低密度,以均匀多见,常有中心更低密度。
增强扫描早期病灶边缘呈高密度强化,增强区域进行性向中央扩展。
延时扫描呈等密度充填,为快进慢出。
肝血管瘤的平扫及增强表现极具特征性,这与其组织学改变密切相关。
本组平扫中病灶边界多模糊,这与肝周组织受压,肝血窦受压有关。
本组中密度均匀者有39例,不均匀11例,这可能与其瘤体内存在瘢痕纤维或血栓形成有关,若增强时中心低密度始终不强化,则提示有血栓形成或血栓机化改变。
由于血管瘤瘤体腔隙壁多很薄,造影剂进入较多,而腔壁内缺乏肌肉组织,造影剂停滞较久,且可以逐渐弥散。
因此CT增强扫描时表现为造影剂延迟填充,最终可以表现为与肝实质等密度改变。
但也有极少数病例表现为CT增强不明显,或完全不强化。
这是由于瘤体腔壁厚,腔隙过小,造影剂不易进入或进入较少。
部分病例可以表现为部分强化与部分无明显强化的混合病灶,这与瘤体由厚壁与。
肝血管瘤CT报告1. 概述肝血管瘤是一种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通常由肝内血管扩张和异常增生引起。
肝血管瘤通常无症状并偶然发现,但在一些情况下可能会出现疼痛、出血或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肝血管瘤通常可以通过计算机断层扫描(CT)来进行诊断和评估。
2. CT扫描前准备在进行CT扫描之前,患者需要禁食数小时,通常为4-6小时,以确保肝脏和胃肠道中无食物或气体干扰。
患者需要穿着舒适的服装,并将金属饰品、钱币等物品从身上摘下,以避免对CT扫描结果产生影响。
3. CT扫描过程在CT室,患者将被请进入机器环形扫描器。
扫描师会指导患者采取正确的体位,并在必要时使用病人保持器来保持稳定。
一旦患者就位,扫描师会远离扫描室并启动扫描过程。
4. CT扫描技术肝血管瘤CT扫描通常使用增强技术,以更好地显示血管瘤的特征。
在扫描之前,患者会被注射一种含有碘的造影剂。
造影剂会在血液循环中进入肝脏血管瘤,使其在CT图像中更加清晰可见。
5. CT图像解读扫描师将收集到的图像传送给放射科医生进行解读。
医生将仔细观察图像,评估肝血管瘤的大小、数量、形状和位置。
他们还会注意是否存在血管瘤破裂、出血或其他并发症的迹象。
6. 报告结果放射科医生将根据CT图像的评估结果生成一份肝血管瘤CT报告。
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内容:•患者的个人信息和CT扫描的日期•肝血管瘤的数量、大小和形状描述•血管瘤的位置和分布•是否存在其他并发症的迹象•医生的结论和建议7. 结论和建议根据肝血管瘤CT报告的结果,医生可能会提出一些建议或治疗方案。
这可能包括:•继续观察:对于较小的、无症状的血管瘤,医生可能会建议定期进行CT扫描,以监测其发展情况。
•治疗干预:对于较大的肝血管瘤或存在并发症的患者,医生可能会建议手术切除、介入性治疗或其他治疗方法。
8. 结束语肝血管瘤CT报告是评估和诊断肝血管瘤的重要工具。
通过对CT图像的解读和分析,医生能够提供准确的诊断和治疗建议,以帮助患者获得最佳的医疗照顾。
肝血管瘤加强ct报告单
加强CT报告单
姓名:XXX 性别:男年龄:XX岁检查日期:XXXX年X月X日
检查所见:
1.肝内左叶近肝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大小约为
Xcm×Xcm,边界清晰。
2.此外肝内未见其他新旧性占位性病灶,肝脏大小、形态、密
度均无明显异常。
3.胆总管、胆囊、胰腺、脾脏、双肾大小、形态、密度均正常。
4.腹腔内未见其他占位性病灶或明显腹水。
5.左、右侧肝门未见明显淋巴结肿大。
6.肝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结合临床综合考虑进一步检查。
结论:
1.肝内左叶近肝门处可见一不规则形低密度区,建议进一步观
察或行穿刺活检确诊。
2.肝血管瘤可能性大,建议结合临床综合考虑进一步检查。
注意事项:
1.检查前禁食8小时。
2.检查前需要饮用充分的水以减少肠道对影响,做好排便准备。
3.检查中需配合呼吸指导。
4.检查后应多饮水排出造影剂。
以上是肝血管瘤加强CT报告单,建议您结合医生的诊断意见及检查结果,采取正确的治疗方案,祝您早日康复!。
肝血管瘤45例CT诊断目的:探讨肝血管瘤的CT征象及诊断价值。
方法:45例患者行CT平扫加增强扫描,对其影像进行观察分析。
结果:所有病灶平扫表现为低密度,增强扫描表现为早期强化,随时间进展呈向心性强化,部分直至完全充填,然后强化逐步减退,表现为快进慢出,即“早出晚归”特征。
结论:CT平扫及增强扫描对诊断肝血管瘤意义极大,是诊断肝血管瘤的一种有效方法。
标签:肝血管瘤;增强扫描;CT诊断肝血管瘤是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尸检发现率为7.3%[1],女性居多,一般多无临床症状,常在腹部影像学检查中偶然发现。
随着多层螺旋CT多期动态增强扫描技术在肝脏中的应用,肝血管瘤的正确检出率明显提高,其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现将我院2005年6月~2009年6月行螺旋CT平扫加三期增强扫描诊断,临床最后确诊为肝血管瘤的45例患者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总结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本组45例中,女性37例,男性8例;年龄22~65岁,平均39岁。
全部病例无肝硬化病史,甲胎蛋白定性、定量均为阴性,31例行B超检查,其中,23例B超诊断为肝血管瘤,8例B超未能确诊,诊断为肝内占位病变;14例因右上腹不适直接行CT 检查。
1.2 方法检查前,患者空腹喝水800~1 200 ml,以充盈胃肠道,使用Siemens SOMATOM欢悦6多层螺旋CT扫描机,先平扫后增强扫描。
采用仰卧位,扫描范围上至膈肌,下至肝脏最下缘,全部显示至满意为止。
层厚6 mm,层距6 mm,用高压注射器经肘静脉注射碘海醇100 ml行增强扫描,流速2.5 ml/s,在降主动脉段进行预监测,当降主动脉内造影剂达到一定浓度时自动进入动脉期扫描,时间为注射碘海醇后10~20 s,后在45~60 s进行门静脉扫描,延迟期为2~10 min,对小病灶进行薄层重建。
2 结果2.1 平扫表现累计发现53个病灶,病灶分布为肝右叶32个,肝左叶18个,肝尾叶3个。
肝血管瘤ct报告单
CT检查报告单
姓名:XX 年龄:XX 性别:男/女
检查部位:肝脏
检查时间:XXXX年XX月XX日XX时XX分
报告日期:XXXX年XX月XX日
检查结果:
1. 肝血管瘤:在肝脏右叶后段,大小约XXX×XXX×XXXmm,内部密度均匀,边缘清晰。
2. 肝内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3. 肝门静脉:见一小血栓影,建议增强扫描进一步观察。
4. 肝血管:未见明显扩张。
5. 肝内外胆管:未见明显梗阻。
6. 肝内外胆管周围淋巴结:未见明显异常。
7. 肝外胆管:未见明显扩张。
8. 腹主动脉:见一小动脉狭窄影,建议增强扫描进一步观察。
9. 腹主动脉分支:未见明显异常。
10. 肠道:未见明显异常。
结论:
1. 肝脏右叶后段见一约XXX×XXX×XXXmm大小的肝血管瘤,建议定期随访观察,密切关注其大小和形态变化。
2. 肝门静脉见一小血栓影,腹主动脉见一小动脉狭窄影,建议增强扫描进一步观察,以了解其进展情况。
3. 其他器官未见明显异常。
报告医生:XX
报告审核:XX
注意事项:
1. 请您妥善保管好本报告单。
2. 请您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随访,如有异常情况请及时就医。
肝癌和肝血管瘤的影像学鉴别要点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一、肝癌和肝血管瘤的定义和病因。
肝癌是一种恶性肿瘤,通常起源于肝细胞或胆管细胞,主要的病因包括病毒性肝炎、酗酒、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等。
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与不典型)肝脏最常见的良性肿瘤,约占良性肿瘤的84%好发于女性,男女比例约1:4-6;30-60岁多见生长缓慢,病程长达数年以上;90%为单发,10%多发直径从2mm-20cm不等,超过5cm称巨大海绵状血管瘤临床上可无任何症状,多为偶然在体检中发现,巨大肿瘤可出现上腹部胀痛不适,肿瘤破裂可引起出血肝动脉供血;门静脉和肝静脉周围支引流肝脏海绵状血管瘤-概述组织病理学分型◆海绵状血管瘤(最常见):由扩张的异常血窦组成,内衬单层的血管内皮细胞,血窦间由纤维组织不完全分隔形成海绵状结构,血管间隔大,纤维结缔组织成分少,典型小于3cm◆毛细血管瘤(16%): 血管间隔小,纤维结缔组织多,常小于1cm◆硬化性血管瘤(少见):病变中心血管腔闭塞,大量纤维组织增生,系肝血管瘤退变的结果,也被称为血栓形成或玻璃化血管瘤,平均3.7cm海绵状血管瘤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影像表现肝海绵状血管瘤-典型影像表现CT:边界清楚,等/低密度,类似血管MRI:长T1长T2,类似脑脊液,且随着回波时间的延长T2信号也随之增高,形成所谓“灯泡征”增强扫描: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后期缓慢渐进性向心性填充,延迟期等/稍高信号(与肝实质相比);“早出晚归”女,62岁,体检发现肝肿物2年肝血管瘤-不典型影像表现肝血管瘤-不典型影像表现不典型血管瘤占20%-40%原因:✓Altered morphology or structure:血管瘤伴中央瘢痕;血管瘤伴内部分隔;巨大血管瘤;带蒂血管瘤;血管瘤伴胆管扩张;血管瘤伴钙化;囊性或多房性血管瘤;血管瘤伴液液平面✓Unusual flow pattern:快速填充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Associated liver abnormalities:血管瘤伴包膜皱缩;脂肪肝背景血管瘤;肝硬化背景血管瘤;血管瘤合并动脉-门脉瘘;血管瘤合并FNH形态或结构改变-血管瘤伴中央瘢痕巨大海绵状血管瘤通常不均匀,可能伴有中央瘢痕,增强无强化 在病理上,疤痕是由粘液瘤样变性、血栓形成、纤维化或坏死组成形态或结构改变-血管瘤伴内部分隔内部分隔在T1、T2均为低信号,与存在纤维化成分有关形态或结构改变-巨大海绵状血管瘤巨大海绵状血管瘤:直径>5m,密度/信号不均匀可出现肝脏肿大,腹部不适CT:病灶呈不均匀低密度,中心密度更低MRI:长T1长T2,内不信号不均,可见裂隙状低信号增强:典型的早期周边结节状强化,静脉期、延迟期出现渐进性向心性填充,但不会完全填充形态或结构改变-带蒂血管瘤罕见,可以无症状,合并亚急性扭转、梗死可出现相应症状强化方式同典型海绵状血管瘤病灶通过一个细蒂附着在肝脏上,有时定位困难,需要与胃及肾上腺去肿瘤鉴别,多平面重组可以帮助确定病灶来源,强化方式有助于鉴别诊断形态或结构改变-血管瘤伴胆管扩张位于肝脏中央的巨大血管瘤可导致胆管扩张虽然肝内胆管细胞癌较常发生胆管扩张,但是所有肝内外占位性病变均可引起胆管扩张,因此血管瘤不能排除血管瘤的诊断形态或结构改变-囊性、多发性血管瘤囊性和多房性血管瘤含有一个大的中心腔是非常罕见的在MRI上,这种不典型的特征是一个或多个肿瘤内囊腔,呈长T1、长T2信号与血栓形成和陈旧性出血有关;周边典型强化方式仍然存在形态或结构改变-血管瘤伴钙化血管瘤的钙化可以在中心或周边,多发为静脉石引起,但也可能是纤维化和营养不良性变化的最终结果女,28岁,体检发现肝血管瘤形态或结构改变-血管瘤伴液液平面很少见血管瘤内可见叶液平面,代表停滞或缓慢流动的血液随着红细胞在相关部位的沉淀,上层由血清组成,下层含有未凝结的沉积红细胞✓上层CT低密度,T1等信号(与肌肉相比),T2明显高信号✓下层CT高密度,T1高信号(与肌肉相比),T2轻度高信号肝脏内液平面是非特异性征象,良恶性肿瘤均可见部分学者认为CT/MRI可见液平面,超声未见,提示血管瘤不典型强化方式-快速填充的血管瘤快速填充血管瘤并不常见,占16%对应的病理为毛细血管瘤,小的血管间隔、大量的结缔组织快速填充型血管瘤较常见于2cm以下的血管瘤,表现为动脉期明显均匀强化这些血流动力学的不同可能与构成血管瘤的血管通道的大小有关不典型强化方式-硬化性血管瘤罕见,被认为是血管瘤退化的终末阶段血管间隙被大量胶原纤维组织所代替,使其失去典型的影像特征 需要病理确诊CT平扫病灶相对于肝脏呈高密度或等密度(易漏诊)增强周边结节状强化,后期渐进性填充,部分病灶在动脉期可能为相对低密度 有时CT可以在血管瘤周围看到致密的晕,对应无脂肪浸润的肝组织可能是由于压迫而导致病灶周围动脉优先流入和/或由于门脉血流减少而引起的MRI检查具有优势,尤其是同反相位肝硬化背景下血管瘤少见,CT占0.6%,明显低于无肝硬化背景的血管瘤尽管肝实质变硬,血管瘤通常保留典型的影像特征在少数肝硬化晚期,由于肝脏纤维化,血管瘤会失去典型强化方式,病灶体积缩小,T2信号减低女,53岁,右上腹痛2天血管瘤合并肝动脉-门静脉瘘肝动脉-门静脉瘘通常与肝脏恶性肿瘤相关,尤其是HCC原因尚不明确,可能因血管瘤有粗大的动脉供应,呈高压力状态,因此需要建立宽大而快速的引流通道,血管瘤与门静脉形成瘘或瘤周间隙扩大而使门脉早显,即动静脉瘘可能是肿瘤适应高流入、快流出的血流动力学状态的结果表现为动脉期病变的早期强化伴门静脉早显女,61岁,体检发现肝多发占位半年余血管瘤合并FNH较常见,约20%肝脏血管瘤合并FNH目前认为二者伴生并不是偶然,有一定的联系可能的病理生理机制:FNH为 肝脏局部动脉血流增加引起增生反应,类似血管瘤,均为血管源性病变女,72岁,右上腹痛10天男,50岁,体检发现“右肝占位”5年80%30%50%35%鉴别诊断◆肝内胆管细胞癌◆肝细胞癌◆FNH◆肝细胞腺瘤65%鉴别诊断-胆管细胞癌多发生于50-70岁男性,边界不清,CA199升高增强动脉期边缘轻-中度不均匀强化,门脉期持续渐进性强化内部或周围可见胆管扩张,常伴有胆管结石;远端肝叶萎缩,肝包膜皱缩凹陷 肝门及腹腔内、腹膜后淋巴结转移鉴别诊断-肝细胞癌多有乙肝、肝硬化病史,可有AFP升高边界清楚,可见假包膜(TIWI、T2WI均呈低信号,延迟强化) 增强呈“快进快出”;常有血管侵犯(癌栓形成)鉴别诊断-FNH年轻女性多见CT:等或稍低密度;MRI:T1等/稍低信号,T2等/稍高信号,中央纤维瘢痕呈长T1长T2信号增强扫描:动脉期呈显著均匀强化,中央瘢痕无强化;门脉期及延迟期呈等、稍高密度(信号),中央瘢痕延迟强化肝胆期呈等、稍高信号鉴别诊断-肝细胞腺瘤年轻女性多与口服避孕药有关,男性与糖尿病、使用类固醇激素有关 边界清楚,有完整包膜密度/信号多不均匀,出血、坏死、脂肪变性常见肝海绵状血管瘤-小结肝脏最常见良性肿瘤,通常无症状,30-60岁女性多见典型影像表现:T2明显高信号(灯泡征);增强动脉期周边结节状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渐进性、向心性填充不典型影像表现:✓形态或结构改变:血管瘤伴中央瘢痕;血管瘤伴内部分隔;巨大血管瘤;带蒂血管瘤;血管瘤伴胆管扩张;血管瘤伴钙化;囊性或多房性血管瘤;血管瘤伴液液平面✓Unusual flow pattern:快速填充血管瘤;硬化性血管瘤✓伴有肝实质异常:血管瘤伴包膜皱缩;脂肪肝浸润性血管瘤;肝硬化背景血管瘤;血管瘤合并动脉-门脉瘘;血管瘤合并FNH谢谢!。
肝血管瘤报告
报告人:xxx
报告日期: 20xx年xx月xx日
一、病史回顾
患者xxx,男性,xx岁。
近期因体检发现肝脏内有一小叶结节,病理活检显示为肝血管瘤。
患者无肝胆疾病史。
二、影像学检查
1. B超检查
肝脏内发现一直径约x cm的无回声区,结节边缘清晰,形态
规则。
2. CT检查
①增强扫描:发现肝内圆形结节,直径x cm,平扫密度均匀,
增强早期强化明显,20s达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弱化但仍
高于正常肝脏组织,残留期轻度弱化,结节周边未见明显强化。
3. MRI检查
①增强扫描:发现肝内圆形结节,大小约x cm,T1加权像低
信号,T2加权像稍高信号,增强早期几乎未强化,20s后开始逐
渐强化,到达高峰值,持续时间较长,逐渐弱化但保持较高信号,残留期轻微弱化。
三、影像学诊断
肝血管瘤
四、治疗计划
考虑手术切除或肝动脉栓塞治疗,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进行进一
步评估。
五、结语
本例患者肝血管瘤表现为圆形结节,增强后呈强化明显、持续时间较长的特点,结合B超和MRI检查,有助于明确诊断。
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综合考虑,以最大限度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治疗效果。
CT和B超诊断肝血管瘤的影像学征象分析发表时间:2015-09-10T13:40:24.257Z 来源:《健康世界》2015年1期作者:董少军李炳淑[导读] 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 探讨、分析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和B超影像学表现.山东省寿光市人民医院 262700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肝血管瘤的多层螺旋CT和B超影像学表现;方法选择、收集我院经CT和B超检查诊断为肝血管瘤的患者96例,并对两种检查影像学征象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肝血管瘤CT平扫为境界清楚,密度均匀的圆形或卵圆形低密度影,部分较大病灶中央可见星形或不规则更低密度区;增强扫描动脉期边缘结节样或中心强化,强化区进行性向中央扩展,延迟扫描病灶呈等密度填充,较大病灶中央可见始终不填充区同平扫;B超检查:病灶直径<3.0cm的肝血管瘤,声像图表现为均匀强回声,边界清晰、锐利,呈浮雕样,周边无声晕,后方无声影;病灶>3.0cm的肝血管瘤,多数呈强回声,表现为形态不规整、边界清晰、无声影及声晕;少数呈低回声;结论应用多层螺旋CT诊断肝血管瘤可发现动脉期的典型征象并不受呼吸影响,且不遗漏病灶,诊断准确率很高,是最佳、最有效、可确诊的方法;而肝血管瘤行B超检查,则具有无伤、无痛、价廉、快速等优点,并且正确率极高,应为诊断肝血管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关键词:肝血管瘤;CT扫描;B超检查;影像学征象【Summary】purpose study,analyze super image of many spiral CTs and B of liver afferent lump to learn performance;Method choice,collect my hospital through the CT and the B the super check diagnosis be 96 for the sufferer of liver afferent lump,and learn to advertise for elephant to carry on contrast to two kinds of check images analysis;Result liver the afferent lump CT Be even to sweep to know for state,density even circular or egg circular the low density copy,the part bigger focus the center it is thus clear that star polygon or irregular and much lower density area;Strengthen to scan artery to expect the edge knot stanza kind or center to enhance,enhance area to carry on aptitude the center to expand,delay to scan a focus to present to wait density to fill,bigger focus the center it is thus clear that always don't fill area together even sweep;B super check:Focus diameter<the liver of the 3.0 cms afferent lump,voice the being like chart copy for even strong echo,boundary being clear,sharp-edged,presenting ectype kind,periphery having no voice dizzy,rear having no voice now;Focus>the liver of the 3.0 cms afferent lump,majority present strong echo,the performance is an appearance the rules isn't whole,clear boundary,have no voice the shadow and voice is dizzy;The minority present to loiter a voice;The conclusion applies many spiral CT diagnosis liver the afferent lump can discover that the typical model that the artery expects advertises for elephant and be free from breath influence,and don't leave out a focus,diagnose accuracy very high,is the best,most effective,the method for canning confirm;But liver the afferent lump go a B super check and then haven't hurt,have no pain,low price,rapid etc.advantage,and the correctness is the highest,should for diagnose the head of liver afferent lump to choose check method.【Keyword】liver the afferent lump CT scanThe B super check image learns to advertise for elephant1、资料和方法选择、收集我院2010年01月—2012年01月均经多层螺旋CT和B超检查诊为肝脏血管瘤的患者96例,其中男62例,女34例;年龄最大者75岁,最小者30岁;无临床症状者88例,具有腹部饱胀、不适者8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