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
- 格式:doc
- 大小:24.00 KB
- 文档页数:5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62例临床分析【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239-01【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的分布情况。
方法:对收治的62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38例占61.3%,变形杆菌10例占16.1%。
克雷伯杆菌5例占8.1%。
,假铜绿单胞菌4例占6.4%。
;其他白色念珠菌等5例占8.1%。
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其特殊性,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临床上要加强血糖和尿液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预防。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感染;分析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低下,其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
泌尿系感染是糖尿病患者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泌尿系感染危害严重,是形成糖尿病肾病的危险因素之一。
我院于2008年1月至2010年12月间收治糖尿病患者合并泌尿系感染44例,现将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62例患者,男25例,女37例;年龄42~88岁,平均58.5岁。
糖尿病病程1a~18 a,空腹血糖浓度8.8 mmol/l~22.4mmol/l。
62例中有尿频、尿急、尿痛者41例,其中伴有寒战、发热者20例,腰痛者9例;无泌尿系感染症状者6例。
1.2 诊断标准 62例患者均符合2006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 mmol/l,餐后2 h血糖≥11.1 mmol/l。
同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显微镜下白细胞>10个/hp。
1.3 辅助检查:本组62例患者空腹血糖( pfg ):7.2~24.5mmol/ l,平均 12.6mml/ l,餐后 2 小时血糖(2h pg ):9.4~27.5mmol/l,平均 16.4mmol/l 。
术后疼痛明显等缺点,尤其是术后复发率较高,成为传统腹外疝修补手术的短板。
而无张力疝修补术操作简单,手术时间大大减少,更为重要的是统计无张力疝修补术的术后复发率仅为1%左右[1]。
另外在进行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注意,不同类型的老年患者腹外疝在实施无张力疝修补术时应根据循证医学,采取个体化治疗方案,按中华医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腹股沟疝分型[2],疝环缺损<2cm的Ⅰ、Ⅱ型患者可以考虑实施平片式无张力疝修补术;疝环处缺损在2 3cmⅡ型患者可使用与疝环缺损大小相适宜的网塞;疝环缺损>3.5cm的Ⅲ型老年患者,可使用多网塞缝合固定后填充,以便按要求置入内环。
老年期作为人体生命的一个阶段,有其独特的特点,然而老年患者的病理生理特点大多趋于负面,例如: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的变化;对手术和创伤等各种刺激的耐受性减低。
同时老年患者常伴有一些基础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前列腺肥大、慢性便秘等。
基础性疾病的存在不仅仅会对老年人的健康造成威胁,而且慢性疾病长期发展会导致腹压升高等。
一系列损害也增加了腹外疝的发生机会,同时更对疝的治疗和预后带来严重影响,甚至可能会使腹外疝发生嵌顿。
因此在腹外疝的诊疗过程中,应详细询问患者病史,同时重视对老年患者基础性疾病的治疗也是十分重要的。
本文总结对比了无张力疝修补术和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的在治疗老年患者腹外疝中的临床效果,从中发现,无张力疝修补术在临床治疗中有着良好的效果,与传统腹外疝修补术相比,有着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住院天数少、术后复发率低等优点。
但本组病例随访时间短,尚需进一步观察。
4参考文献[1]钱礼,郑树森,张启瑜,等.钱礼腹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193.[2]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疝和腹壁外科学组.成人腹股沟疝、股疝手术治疗方案(修改稿)[J].外科理论与实践,2004,9(1):84.[收稿日期:2012-11-05编校:郑英善]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53例临床分析林彬(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广东揭阳522000)[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
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分析发表时间:2019-07-18T16:44:10.573Z 来源:《中国医学人文》(学术版)2019年3月上第5期作者:高健张钰欣李子民[导读] 通过比较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发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的患者体内的细菌降低较左氧氟沙星片更加的明显,说明此药的的临床效果良好,而且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大庆市人民医院 163311【摘要】目的分析在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时应用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的治疗效果及不良反应。
方法选取该院2015年5月—2018年3月期间收治的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根据床号的奇数偶数方法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不良反应。
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的总有效率95.00%显著优于对照组85.00%,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治疗前后细菌对比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通过比较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和左氧氟沙星片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患者,发现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应用的患者体内的细菌降低较左氧氟沙星片更加的明显,说明此药的的临床效果良好,而且其不良反应相对较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关键词】头孢哌酮钠舒巴坦钠;糖尿病;泌尿系统感染;临床效果;不良反应[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Methods 40 patients with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May 2015 to March 2018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according to the odd and even number of beds.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observed.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5.00%,which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85.00%,P < 0.05);the adverse reaction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the bacterial comparison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P < 0.05).Conclusion By comparing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with levofloxacin tablets in the treatment of diabetes mellitus complicated with urinary tract infection,it is found that the bacteria in the patients treated with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 are lower than that of levofloxacin tablets,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clinical effect of this drug is good and its adverse reactions are relatively low,and it is worthy of clinical application.[keywords] cefoperazone sodium and sulbactam sodium;diabetes mellitus;urinary tract infection;clinical effect;adverse reactions糖尿病作为以高血糖为主要特征的一种慢性代谢类疾病,其已经严重威胁人们健康[1]。
糖尿病并发症患者的临床典型病例分析糖尿病是一种代谢性疾病,长期不受控制或无法有效管理的情况下,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
本文将通过分析一个临床典型病例,探讨糖尿病并发症的严重后果以及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病例回顾:李先生,男性,57岁,患有2型糖尿病超过10年。
多年来,他没有严格按照医生的建议管理病情,如饮食调控、药物治疗和运动。
最近,他开始出现一系列并发症症状,包括视力模糊、尿频、皮肤溃疡难以愈合以及肾功能异常。
1. 视力模糊:李先生的眼底检查显示,他罹患了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糖尿病导致的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由于长期高血糖损伤血管,视网膜受到损害,引起视力模糊甚至失明。
虽然早期发现和干预可以减缓并控制此病变的进程,然而,李先生忽视了这一点,导致他的视力在很大程度上恢复困难。
2. 尿频:据李先生反映,他每天频繁排尿,特别是夜间频尿。
这是糖尿病引起的尿路感染和多尿的常见症状。
高血糖水平促使肾脏过滤大量液体,排出过多尿液。
此外,由于高血糖有利于细菌繁殖,患者易感染尿路。
然而,李先生忽略了症状,并未及时就医,导致感染进一步加重。
3. 皮肤溃疡难以愈合:李先生发现自己患有皮肤溃疡,起初只是小伤口,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却愈发严重。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容易受伤,而且由于糖尿病导致的神经病变,病人对创伤的感知也会减弱,使得伤口的治愈困难且时间较长。
李先生未给予伤口及时的处理和注意,导致溃疡进一步恶化,甚至可能引发感染。
4. 肾功能异常:通过尿液和血液检查,李先生被诊断出患有糖尿病肾病。
高血糖引起肾小球和肾小管的损伤,导致肾功能异常,尤其是患有多年未控制的糖尿病患者更容易发生此种情况。
肾功能异常会引起尿液中蛋白质的排除,同时导致水分滞留和电解质紊乱。
正因如此,李先生出现了水肿和高血压等问题,进一步损害了他的整体健康。
综上所述,糖尿病并发症给患者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
视力损伤、尿频、皮肤溃疡和肾功能异常等并发症是糖尿病未受控制引发的临床病例中常见的表现。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7年 第17卷 第2期215·经验交流·治疗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的经验总结沈海丽(江苏省高邮市人民医院 肾脏内分泌科,江苏 高邮 225600)0 引言伴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的提升,糖尿病的临床发病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
作为一种临床常见代谢性病症,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同时出现免疫功能紊乱情况,而尿液之中含量丰富的葡萄糖则会对细菌的繁殖带来明显的促进作用,同时血糖浓度的升高也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杀菌能力大大降低,因此糖尿病患者常常会合并有泌尿道感染症状[1]。
本次研究的主要目的是探讨糖尿病患者泌尿道感染病原菌特点及耐药性情况,从而为临床应用抗生素提供一些参考,现就针对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所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的尿培养结果及药敏试验情况展开具体的分析。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将我院于2015年1月至2016年5月所收治的118例糖尿病合并泌尿道感染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12例,女106例;年龄29~88岁,平均年龄(58.6±4.6)岁。
所有入选患者均经WHO所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予以确诊,其中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11.1mmol/L。
并且对患者泌尿道的感染诊断,也以中华医学会所制定的标准予以确诊;细菌定量培养,菌落数≥105/ml;显微镜下白细胞>10/HP。
1.2 细菌分离鉴定。
通过临床科室采集并将患者尿液样本送检,采集过程完全按照标准流程操作,并在采集完成后及时送检。
针对尿液样本实施一般性细菌培养及分离,并对致病菌种类进行鉴别、统计。
1.3 药敏试验。
所有检出病原菌均同时采取药敏试验,同时结合本院具体情况,选用一般临床常用抗生素类药物,并依据PhoebixTM100BD药敏检测设备进行检验[2]。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上述统计数据录入到SPSS 19.0统计学软件中,计数资料采取率(%)表示,对相关的检测结果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氟嗪酸治疗急性尿路感染40例临床观察【关键词】氟嗪酸急性尿路感染泌尿系感染是由细菌直接侵犯所引起的泌尿系炎症。
包括尿道炎、膀胱炎及肾盂肾炎。
为一常见病、多发病,尤多见于妇女、女婴及留置导尿管的患者。
主要的临床表现为发冷、发热、腰部酸痛、膀胱刺激症状、脓尿和菌尿等。
选取2009年1月~2009年12月来我院治疗的使用氟嗪酸治疗急性尿路感染40例,收得满意效果。
现报道如下。
1资料和方法1.1一般资料:40例急性尿路感染患者。
女36例、男4例;年龄18岁~62岁均为住院患者。
其中急性肾盂肾炎18例,急性膀胱炎22例。
主要临床表现为:单纯尿频、尿急、尿痛20例。
发热、腰痛15例,血尿5例。
1.2辅助检查尿液外观可混浊伴腐败味;尿蛋白阴性或微量;尿白细胞增多,清洁中段尿沉渣每高倍视野白细胞≥5个,可见白细胞管型和(或)上皮细胞管型。
白细胞酯酶阳性;亚硝酸盐试验阳性。
应收集新鲜清洁中段尿作细菌定量培养;膀胱穿刺尿作细菌定性培养。
有症状的患者,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105/ml;无症状的患者,两次连续的新鲜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计数均≥105/ml;耻骨上膀胱穿刺的尿标本出现任何程度的菌尿均提示存在尿路感染。
尿培养阳性18例,其中大肠杆菌12例,葡萄球菌3例,类链球菌2例,绿脓杆菌1例,其余22例尿培养阴性。
但尿常规检查发现尿沉渣中白细胞增多。
大部分满布视野,部份红细胞亦增多。
1.3治疗除女性单纯性膀胱炎外,治疗前应进行尿沉渣革兰染色镜检和尿细菌培养以明确感染。
若获得尿培养结果,应根据药敏试验选择抗生素。
应尽可能纠正梗阻、结石等易感因素。
多饮水增加尿量,促进细菌和炎性分泌物从尿中排出。
用药方法:本组均为成年患者,每次口服100mg,每日4次,疗程7天~21天,尿培养阴性者,一般疗程为7天~10天,培养阳性者,疗程为14天~21天,不与其它抗生素合作。
1.4观察方法记录用药后患者的症状、体征的变化及药物不良反应,治疗前及治疗后做尿、血常规和心电图、肝、肾功能测定,清洁中段尿病原体检查。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尿液细菌谱分析【中图分类号】r446.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2-0295-02糖尿病的发病率呈现逐年增高的趋势,常常引起多种急性并发症,以泌尿系感染最为常见,有时可合并肾盂肾炎、膀胱炎,且易反复发作而转为慢性,女性多见。
因此了解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细菌学分布对临床治疗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本研究观察了316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尿液细菌学分布,对临床用药可提供指导。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威海市立医院就诊并住院治疗的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316人,其中男性78人,女性238人,年龄22-78岁,平均30-58岁,糖尿病病程5.9±10.3年。
尿路感染未合并糖尿病的患者255人,其中男性91人,女性164人,平均年龄25-60岁。
排除高血压、冠心病、慢性支气管炎、恶性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及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
1.2 标本采集在使用抗菌药物之前收集清洁中段晨尿,注意留标本之前清洗会阴部,或导尿做细菌定量培养,标本收集后立即送检。
1.3 诊断标准 316名均为2型糖尿病,符合1999年who的诊断标准,菌落计数革兰氏阳性球菌≥104cfu/ml,革兰氏阴性杆菌≥105cfu/ml有诊断意义。
1.4 检验方法对培养获得的纯培养的可疑菌落进行分离鉴定,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规定的方法进行,接种血琼脂平板做细菌计数。
培养基由威海医学高分子有限公司提供,细菌鉴定及药敏测试板由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x-32提供。
1.5 质控菌株大肠埃希氏菌atcc25922,金黄色葡萄球菌atcc25923,铜绿假单胞菌 atcc27853。
1.6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包进行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p0.05)。
3 讨论尿路感染的发生取决于细菌的致病力和机体的防御能力两个方面。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0例临床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病因、临床特点和治疗方法。
方法:对4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结合临床表现,尿培养显示糖尿病尿路感染以大肠埃希菌为主,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积极控制血糖、选择敏感抗生素是治疗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尿路感染
糖尿病易于合并感染,其中尿路感染占第2位[1],仅次于肺部感染,一旦发生感染将影响患者的转归预后,对生活质量有不良影响,其发生、发展与多种因素有关,是威胁糖尿病患者的重要并发症之一。
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至2011年5月住院的40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
对其临床特点、病原体及其危险因素进行分析,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防治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4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其中男7例,女33例,患者年龄均在50岁以上,糖尿病史2-20年,所有患者均无泌尿系梗阻及畸形。
1.2诊断方法
糖尿病诊断标准采用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国糖尿病防
治指南》(试行本):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h血糖≥
11.1mmol/l为诊断糖尿病标准。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2]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细菌尿是指:(1)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我院均采用第一种方法。
1.3病原学资料
清洁中段尿培养55例,尿培养阳性42例,阳性率为76.4%,发现以革兰阴性菌感染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占56%;其次为变形杆菌,占10.5%,另还有表皮葡萄球菌、克雷伯菌、产气杆菌、阴沟杆菌、铜绿假单胞菌、白色念珠菌。
药敏实验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敏感率高,对氨苄青霉素、左氯氟沙星、环丙沙星、庆大霉素耐药率较高。
1.4治疗
控制血糖:采用个体化的糖尿病饮食和药物治疗,34例患者因合并其他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肾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等,故使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余患者采用口服降糖药治疗,将血糖控制在10.ommol/l以内。
抗感染治疗:给予敏感抗生素,选用肾毒性小而在尿及肾内浓度高的药物,如头孢类及喹诺酮类抗菌药,严重感染采用联合用药并给予营养支持疗法,平均疗程为1-2周。
2结果
所有患者经治疗后临床症状消失,体温正常,尿常规正常31例,好转9例,尿培养均阴性,血糖控制在6.0-10.0mmol/l之间。
治愈31例,占77.5%,显效9例,占22.5%。
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无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3讨论
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的发病率不断上升,与此同时糖尿病的并发症也随之增多。
糖尿病继发尿路感染十分常见,造成尿路感染的原因众多,与以下几方面有关[3][4]:高血糖可使血浆渗透压增高,中性粒细胞的趋化、吞噬、杀力功能下降,使机体抗感染抵抗力降低,有利于病原菌生长繁殖;糖尿病血管病变使局部血流减少,氧供给减少致抵抗力下降;糖尿病还可引起自主神经病变,引起神经性膀胱,导致膀胱不能排空,尿液潴留或溢出、反流,增加了尿路感染的发病机会。
糖尿病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1)性别:女性发病率高,由于女性尿道短而直,且与肛门相邻,容易诱发尿路感染,女性绝经期后由于尿道黏膜出现退行性变,分泌免疫球蛋白和有机酸减少,对局部细菌生长的抑制功能下降,尿液含糖高,形成细菌繁殖的营养条件,且雌激素水平下降,阴道酸度下降,抵抗力下降,使尿路感染发作频繁并难治[5]。
(2)年龄:年龄越大感染率越高,这与老年人的机体防御功能逐渐减退,有利于细菌入侵和繁殖有关,另外老年糖尿病患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而发生神经源性膀胱,尿潴留较多,老年男性常见前列腺肥大而致尿路梗阻继发感染。
(3)病程:
患糖尿病时间越长,越容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长期高血糖环境有利于病原菌生长,再加上经常使用药物,使机体对各种药物的吸收减少,耐药性增强,疗效降低,因此,抗感染的能力下降。
对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同样重要,应及早有效地控制血糖,使血糖接近正常,尿糖转阴。
选择敏感、有效、安全的抗生素,避免应用对肾脏损害的药物,必要时联合应用两种抗生素,足量疗程。
同时需加强糖尿病教育,如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多饮水、勤排尿、保持外阴清洁等。
注意纠正水、电解质失衡及适当补充营养,必要时给予增强免疫力的制品,使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控制。
参考文献:
[1]王广宇,朱旅云,杨志云.糖尿病伴尿路感染的临床和细菌学特征[j].中国综合临床,2008,24(1):26-28.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1:529.
[3]陈荣月.糖尿病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2,12(12):885-887.
[4]史世瑞.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46例临床分析[j].现代医药卫生,2009,25(5):747-748.
[5]王艳梅.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8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2008,25(3):2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