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72例临床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214.68 KB
- 文档页数:2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冯永军
【期刊名称】《基层医学论坛》
【年(卷),期】2013(000)001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发生尿路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预防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35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比较尿路感染组与无尿路感染组患者引起尿路感染因素上的差异.结果350例糖尿病患者40例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为11.45%;尿路感染患者年龄≥60岁占87.50%,女性占
80.00%,空腹血糖≥8.0 mmol/L 占70.00%,存在糖尿病并发症占57.50%,留置尿管占45.00%,预防性应用抗生素占47.50%;均高于无尿路感染糖尿病患者.结论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高,影响因素多,应实施相应的预防对策以避免或减少尿路感染的发生.
【总页数】2页(P67-68)
【作者】冯永军
【作者单位】洛川县医院,陕西洛川 727400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谭小燕
2.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J], 叶琪
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措施 [J], 陈瑛
4.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预防对策 [J], 董丽萍
5.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J], 缪明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100例临床分析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有效诊断、危险因素及治疗。
方法:对100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年龄大、女性、病程长、糖化血红蛋白高、留置导尿、合并其他疾病为感染危险因素,尿培养显示老年糖尿病尿路感染以革兰阳性菌为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其次为表皮葡萄球菌、粪肠球菌、产气肠杆菌。
经控制血糖、抗感染治疗,尿路感染症状消失,尿常规检查正常。
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治疗,控制血糖与控制感染同等重要。
适当的选择敏感抗生素,尽量避免导尿,定期检查尿常规。
糖尿病和尿路感染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糖尿病所致的各种急慢性并发症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尿路感染为其最常见并发症之一,糖尿病患者泌尿系感染的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患者,且病情严重,病程长,不易控制。
积极预防及及时治疗是控制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关键,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本院收治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患者100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100例患者均为2型糖尿病,糖尿病史2~20年。
其中男22例,女78例;年龄40~80岁,平均(61.9±10.3)岁,留置导尿患者12例;尿频53例,尿急39例,尿痛34例,腰痛15例,肉眼血尿5例,发热23例,无症状菌尿18例。
全部病例均常规留清洁中段尿培养,主要为大肠埃希菌56例,表皮葡萄球菌24例,其余为产气肠杆菌,粪肠球菌。
实验室检查,尿常规,白细胞+~++++,脓细胞+~+++。
血糖7.0~15.0 mmol/L 65例,>15.0 mmol/L 35例。
尿路感染诊断标准:(1)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真性细菌尿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5/m l,如无临床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2)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1]。
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分析
叶琪
【期刊名称】《海南医学》
【年(卷),期】2007(18)5
【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3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临床资料.结果 (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发生率14.48%;(2)糖尿病患者年龄越大,尿路感染发生率越高(P<0.01);(3)女性发病率比男性高(P<
0.01);(4)尿路感染与糖尿病病程密切相关(P<0.01);(5)尿路感染与糖尿病患者空腹血糖有关(P<0.05).(6)尿路感染的糖尿病患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高(P<0.01).结论糖尿病容易合并尿路感染,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与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及空腹血糖密切相关,糖尿病尿路感染者其他并发症发生率高.
【总页数】2页(P13-14)
【作者】叶琪
【作者单位】广西梧州市红十字会医院内分泌科,广西,梧州,54300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87.1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相关性因素分析 [J], 魏明权
2.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冯永军
3.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临床分析 [J], 谭小燕
4.128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常见病原菌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J], 滕雅萍;马玉发;钟馥霞
5.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相关因素的临床分析 [J], 缪明颖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病例分析讲解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全球范围内患者逐年增加。
由于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下降,合并感染的风险也相对较高。
本文将通过一例临床病例,分析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特点、临床表现、诊断与治疗,以加深我们对该病情的认识。
病例概述该病例为一名45岁的男性,曾被诊断为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10年。
患者此次就诊主要症状为发热、尿频、尿急、尿痛,伴有腹部疼痛。
经过详细的过敏史、既往病史与体格检查,初步怀疑该患者存在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
糖尿病合并感染的特点糖尿病患者合并感染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免疫功能下降:糖尿病患者免疫功能受损,包括中性粒细胞功能障碍、巨噬细胞功能减退以及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损伤,导致易感染。
2. 代谢紊乱:高血糖、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等糖尿病代谢异常可导致炎性因子水平升高,免疫系统调节紊乱,从而增加感染的风险。
3. 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糖尿病合并感染易导致糖尿病相关并发症的加重,如糖尿病足、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
4. 抗生素应用难度大:由于糖尿病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对细菌的清除功能减弱,常需要长时间的抗生素治疗。
临床表现与诊断糖尿病合并感染的临床表现多样,常见的有发热、尿频、尿急、尿痛、腹痛、皮肤红肿和糖尿病已知并发症症状的加重等。
对于糖尿病患者,同时出现明显的上述感染症状时,应高度怀疑合并感染的可能。
对于糖尿病合并感染的诊断,一般需要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检查与评估来确诊:1. 临床症状与体征:包括感染部位的疼痛、肿胀、红斑等,全身症状如发热、乏力等。
2. 实验室检查: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白细胞计数及分类、尿常规、尿培养等。
3. 影像学检查:如透视、超声、CT等,可确定感染范围与程度。
治疗与护理糖尿病合并感染的治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综合治疗与护理措施:1. 控制血糖水平:糖尿病患者在感染后应特别注意血糖的控制,通常需要调整口服药物或胰岛素的剂量。
2. 抗感染治疗:选择适当的抗生素进行治疗,并根据感染类型和严重程度进行合理调整。
糖尿病患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王加良;李思瓯;尹昌浩
【期刊名称】《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9(030)013
【摘要】对72例经清洁中段尿细菌培养阳性,细菌计数≥105/ml,确诊为UTI的DM病人的临床特点、病原菌及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2例DM并UTI病人中有典型膀胱刺激征者28例(占38.89%).其余44例为ASP(占61.11%),UTI的致病菌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占76.39%).大肠埃希氏菌为优势菌株(占62.50%),其次为变形杆菌6.90%,枸橼酸杆2.70%,球菌占23.61%.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占5.60%.铜假绿单胞菌占4.20%,酵母菌占1.39%.而感染与住院时间长,使用广谱抗生素不当及糖尿病未控制有显著关系.大肠埃希菌对氨苄青霉素、庆大霉素、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的耐药率较高.DM合并UTI者,以ASP为多见,以革兰氏阴性杆菌为主,耐药率高.
【总页数】2页(P1582-1583)
【作者】王加良;李思瓯;尹昌浩
【作者单位】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57011;牡丹江医学院附属红旗医院,157011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
【相关文献】
1.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临床特点的比较 [J], 朱汝霞;陈冰;蒋明晖;林媛媛
2.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病原菌耐药性分析 [J], 朱俊;刘翔;郑谌
3.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J], 王勇
4.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分析 [J], 杨柳
5.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 [J], 蒋利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女性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特点及预防措施【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4-2008年我院所收治的98例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其中72例糖尿病,26例非糖尿病患者进行临床分析。
结果: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发病率明显高于非糖尿病合并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两组对比差异非常显著;(p<o.001)。
结论:在积极控制血糖基础上,寻找有效措施预防无症状性尿路感染的发生,及时检查,按照药敏选择抗菌药物进行治疗是关键。
【关键词】糖尿病;无症状性尿路感染;预防措施。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264-02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来源2004年6月-2009年6月的5年间的住院患者98例女性无症状性尿路感染患者,98例病人年龄45—7o岁。
72例糖尿病人,糖尿病诊断及类型:按1997年美国糖尿病协会的诊断标准,均为2型糖尿病,病程1~22年,另外26人无糖尿病。
98例病人中并存心血管疾病者41例,妇科疾病者14例,呼吸道疾病者9例,消化道疾病者3例,其他5例。
无症状性尿路感染诊断按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标准:[1]无全身及任何泌尿道感染症状,连续≥2次清洁中段晨尿培养,每毫升尿细菌菌落≥ 10000,且为同一种细菌(在排除假阳性前提下)。
全部患者均留清洁中段尿。
化验尿常规、尿菌培养,结合临床做出诊断。
1.2 实验室检查98例尿细菌培养,其中大肠杆菌41例,金黄色葡萄球菌13例,链球菌8例,酵母菌6例,产气杆菌(包括变形杆菌)8例,乳酸杆菌5例,表皮葡萄球菌6例,粪链球菌4例,白色念珠菌7例。
尿常规白细胞++—++++。
脓细胞+一+++。
血糖8.6—13.2mmol/l者47例,13.3—20.0mmol/l者22例,20.1 mmol/l以上者3例。
1.3 方法将无症状性尿路感染分为伴有糖尿病组(简称糖尿病组)和不伴有糖尿病组(简称对照组)。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68例临床特点分析【摘要】目的探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的临床特点及其危险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 72.5%的尿路感染患者无自觉症状;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4个因素与糖尿病并发尿路感染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多为无症状菌尿。
积极控制血糖,治疗并发症,合理应用抗生素,是防治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主要措施。
【关键词】 2型糖尿病;尿路感染;老年;女性;危险因素糖尿病患者中尿路感染常见,其危害严重,可能导致继发肾病[1]。
而在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中尿路感染多为无症状菌尿[2],易漏诊,延误治疗。
本文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8月于我科住院的68例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的老年女性患者,对其临床特点、危险因素、病原体进行分析,为临床工作提供参考经验。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2年1月至12月在我科住院的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445例,合并尿路感染68例。
同时满足以下条件:1.符合who糖尿病诊断与分型标准;2.符合1985年第二届全国肾脏病学术会议制定的尿路感染诊断标准[3];排除有尿路手术史,导尿史等。
1.2 研究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对患者病程、糖化血红蛋白、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尿培养病原菌进行分析。
1.3 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
以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共445例,其中并发尿路感染68例,感染率15.28 %,其中有73.53%(50/68)无尿路刺激症状。
老年女性2型糖尿病患者尿路感染与病程、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神经源性膀胱密切相关(见表1)。
中段尿培养共检出病原菌64株,检出率94.12%。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分析(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的临床特点及细菌的分布情况。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3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引起感染的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大肠埃希菌19例占61.3%,变形杆菌5例占16.1%。
克雷伯杆菌2例占6.4%,假铜绿单胞菌2例占6.4%,其他白色念珠菌等3例占9.7%。
结论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有其特殊性,发病率高,危害严重,临床上要加强血糖和尿液检测,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积极预防。
【关键词】糖尿病;泌尿系疾病;诊断近年来糖尿病发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由于糖尿病导致患者的免疫功能下降,其所引起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已经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之一。
感染疾病中通常认为,泌尿系统感染给患者带来的危害最为严重,因为泌尿系统感染直接影响患者的肾脏功能,同时也是导致糖尿病肾病病源之一[1]。
本研究收录了2008年1月—2011年1月我院的31例患者临床资料,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我院2008年1月—2011年1月间收治的31例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患者,其中男13例,女18例;年龄39~89岁,平均(60.1±1.8)岁。
糖尿病病程1~18年,空腹血糖浓度8.8~22.4mmol/L。
31例中有尿频、尿急、尿痛者21例,其中伴有寒战、发热者10例,腰痛者4例;无泌尿系感染症状者6例。
1.2诊断标准31例患者均符合2006年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 h血糖≥11.1mmol/L。
同时符合2004年中华医学会肾脏病学分会制定的泌尿系感染诊断标准: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菌落计数≥105/ml:清洁离心中段尿沉渣显微镜下白细胞>10个/HP[2]。
1.3辅助检查本研究中31例患者空腹血糖(PFG):7.2~24.5mmol/L,平均12.6mml/L,餐后2h血糖(2h PG):9.4~27.5mmol/L,平均16.4mmol/L。
老年男性糖尿病合并泌尿系统感染临床分析感染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而泌尿系感染在糖尿病合并感染中占第2位[1]。
由于糖尿病患者存在致感染因素增多,免疫功能低下、组织修复功能减退等原因容易并发感染,而感染又可引起和加重糖尿病,故糖尿病与感染是两种相互影响的疾病。
糖尿病合并泌尿系感染在女性更为常见,而老年男性患者伴发的尿路感染更为复杂。
2008~2010年收治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例,对其诊断及治疗作回顾性分析。
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2008年3月~2010年3月收治老年男性2型糖尿病合并尿路感染患者21例,年龄60~79岁,中位年龄71岁,病程2~13年。
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均符合WHO(1999)标准,糖尿病症状(+),任意时间血浆葡萄糖水平≥11.1mmol/L;或空腹血浆葡萄糖(FPG)水平≥7.0mmol/L;或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中,2小时血糖(PG)水平≥11.1mmol/L。
尿路感染的诊断标准:凡是真性细菌尿者,均可诊断为尿路感染。
真性细菌尿是指在排除假阳性的前提下,清洁中段尿细菌定量培养≥102>/sup>/L,如临床上无症状,则要求2次细菌培养均为有意义的细菌尿,且为同一菌种;膀胱穿刺尿细菌定性培养有细菌生长。
观察指标:血糖(空腹)、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培养菌株分布、前列腺彩超、前列腺液檢查。
标本收集:反复冲洗患者尿道口,留取中段尿于无菌瓶中,立即加盖送检;前列腺液由患者在泌尿外科门诊采集送检。
统计学方法: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构成比或率的比较用X2>/sup>检验。
结果病程与血糖、24小时尿蛋白定量的关系:空腹血糖<10mmol/L者8例,空腹血糖>10mmol/L者13例。
病程2~5年者6例,24小时尿蛋白定量多正常均<150mg/24小时;病程6~13年者15例,其中24小时尿蛋白定量>150mg/24小时者5例,显示糖尿病病程越长,出现蛋白尿的机率就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