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课新文化运动资料
- 格式:ppt
- 大小:5.83 MB
- 文档页数:56
必修3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与练【重点讲解】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及影响北洋军阀统治前期,在中国满布阴霾的天空中,响起一声春雷,爆发了一场崇尚科学、反对封建迷信、猛烈抨击几千年封建思想的文化启蒙运动──新文化运动。
新文化运动的出现既是当时特定历史时期经济、政治、思想文化诸因素综合作用的产物,也是近代中国经历长期的物质、思想准备基础上的必然结果。
新文化运动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新文化运动还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旧道德具有为封建政治服务的本质,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因为只有新文学才能更自由地表达新思想。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前期的指导思想,用民主与科学同封建主义进行斗争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提倡新道德是为民主与科学服务的,由于封建专制是建立在儒学旧道德的基础之上的,所以反对封建礼教,反对旧道德就是反对封建专制制度,就是摧毁专制制度的根基,让民主共和的思想更加深入人心,让新道德成为广大民众自觉的日常行为规范。
新文学和白话文,是传播民主与科学、反对旧道德的载体。
民主与科学是新文化运动内容的主体,而新文学和新道德则是达成反封建目标的必要保障。
新文化运动是沿着两条战线展开的,一条是思想战线,一条是文学战线。
两条战线交织进行,因而它既是一场思想革命,又是一场文学革命。
作为思想革命,它倡导民主和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作为文学革命,它倡导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前期的新文化运动实质是资产阶级的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极力宣传马克思主义。
新文化运动前期实质上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旧文化的斗争。
后期的新文化运动属于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思想运动。
进步:新文化运动反映了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已经从器物、制度层次深入到思想文化层次;它是辛亥革命在思想文化领域的延续,它宣传了民主和科学的思想,沉重地打击了专制主义,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民主科学思想得到弘扬,促进了民众的觉醒,唤起了人们特别是青年学生的民族觉悟和对国家政治事务的关心,使人们的思想获得空前的解放,是一场伟大的民主主义的思想启蒙运动,形成了思想解放潮流(中国近代历史上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后期宣传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奠定了思想基础,推动了五四运动的发生,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条件。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课标点击:概述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探讨其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影响;简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认识马克思主义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新青年》的诞生:1、诞生的背景:(1)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封建统治,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得到进一步传播。
(2)中国资本主义有了进—步发展。
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冲破封建思想牢笼,实行民主制度。
(3)窃取大总统职位的袁世凯在思想文化领域掀起一股尊孔复古的逆流。
(4)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中国先进分子奋起反击,力图“根本之救亡”。
二、新文化运动:1、主要内容:(1)提倡民主与科学,反对专制和愚昧、迷信。
“民主”,是指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
“科学”,是指科学精神和近代自然科学法则。
(2)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
有人甚至提出“打倒孔家店”的口号。
(3)它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
1917 年,胡适在《新青年》上发表《文学改良刍议》,提出写文章“须言之有物”,“不作无病之呻吟”;主张用白话文代替文言文。
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主张推倒陈腐、雕琢、晦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
文学革命由此开始。
鲁迅写出《狂人日记》《孔乙己》等小说,深刻揭露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成为新文学的典范。
一.选择题(共6小题,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根本条件是()A.北洋军阀用封建思想维护其统治 B.中国资本主义经济的进一步发展C.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民主政治 D.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直接影响2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陈独秀创办《新青年》 B.“民主”和“科学”口号的提出C.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 D.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3.新文化运动中,陈独秀提出了“民主和科学”的口号,其中“民主”的含义是指() A.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 B.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C.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思想 D.无产阶级的民主政治4.新文化运动把斗争矛头指向儒家传统道德,主要是由于()A.儒家思想是维护封建统治的理论基础 B.袁世凯掀起尊孔复古逆流C.儒家思想落后于资产阶级文化 D.儒家思想阻碍资本主义发展5.导致新文化运动在内容上开始发生重大变化的屡史事件是()A.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B.五四爱国运动爆发一C.共产主义小组的成立 D.中国共产党的成立6.在中国大地上,第一个兴起社会主义大旗的是()A.陈独秀 B.蔡元培 C.鲁迅 D.李大钊二.非选择题7.阅读下列材料8.简要叙述新文化运动的积极意义和局限性。
第15课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一.课程标准与课本内容对照二、三维目标知识与能力:1、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过程中的基础知识。
2、理解:新文化运动的兴起;民主与科学的主要含义;3、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传播对中国历史发展的重大意义。
4、通过对新文化运动兴起背景的分析,引导学生理解政治、经济与思想文化的辩证关系。
过程与方法1、以历史人物和重要历史地名、刊物为话题,组织一些再现历史情境的活动,帮助学生理解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
2、对本课的史实可联系必修1专题去学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国要富强,必须要提倡民主与科学。
在学习中感受新文化运动中主要代表人物在反封建斗争中表现出的无畏的探求真理的精神,激发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使命感。
三、重点难点重点: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2、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与马克思主义的关系难点:新文化运动的影响。
四.学情分析高二学生思想活跃,对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但是他们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因此,在教学中应用创设情景、启发式谈话法和讨论法,既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征,也利于培养和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五、教学方法六、课时安排:1课时七、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展示北京大学旧址和蔡元培的照片,提问:中国之大学,首推清华、北大,对北京大学你了解多少呢?学生回答后教师讲述:北京大学创立于1898年,时称京师大学堂,是中国第一所国立综合性大学。
1912年改为现名。
1917年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促进了北大的思想解放和学术繁荣,北大从此日新月异。
她是新文化运动的中心和五四运动的策源地,是中国最早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发祥地。
北京大学为民族的振兴和解放,国家的建设和发展,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明做出了不可替代的贡献。
特别是其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传统精神和求实创新的学风生生相息,代代相传。
第15课新文化运动和马克思主义的传播(导学材料)新邵四中吴雅惠学习目标①识记:新文化运动兴起的概况,马克思主义在中国传播的史实。
②理解: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新文化运动的旗帜是“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的重大历史意义。
③应用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思维方式,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习重点:新文化运动的背景、内容学习难点:前期新文化运动的评价。
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课内探究: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及评价:合作探究一:材料1:…西洋人因为拥护德、赛两先生(Democracy 与 Science–编者加),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赛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
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
”—陈独秀《〈新青年〉罪案之答辩书》材料2:国人而欲脱蒙昧时代,羞为浅化之民也,则急起直追,当以科学与人权并重…科学之兴,其功不在人权说下,若舟车之有两轮。
”—陈独秀《敬告青年》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①前期新文化运动中的高举的旗帜(口号)指的是什么?②他们分别又有怎样的含义?目的是什么?材料3:“愚之信仰共和,必排孔教”。
——陈独秀材料4:孔子是“历代专制之护符”。
——李大钊材料5:打倒孔家店——吴虞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①斗争的矛头对准的是?②为什么要反对它?③你认为应该怎样评价“打倒孔家店”这句口号?这句口号还适用于今天吗?合作探究三:材料6:中国的文学凡是有一些价值,有一些生命的,都是白话的,或是近于白话的…─胡适《建设的文学革命论─国语的文学—文学的国语》材料7:曰,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
—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根据材料,结合教材内容,回答:①“文学革命”具体是从文学的哪些方面进行的?②为什么要进行文学革命呢?对提倡民主和科学有什么意义?合作探究四:前期新文化运动的影响:材料8:反动军阀污蔑新文化运动是“异端邪说”、“洪水猛兽”,守旧派文人甚至谩骂新文化运动的提倡者是“众叛亲离”,“人头畜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