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VC薄膜及其胶带中增塑剂迁移的研究(上)
- 格式:docx
- 大小:11.40 KB
- 文档页数:4
食品包装用PVC中3种增塑剂的残留及特定条件下的迁移规
律
王君;栾玲玉;张继斌;王望舒;武吉伟;郭风
【期刊名称】《包装工程》
【年(卷),期】2013(34)1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质谱(GC-MS)法测定了食品包装用PVC中DBP,DEHP和DEHA 3种增塑剂的残留,然后结合凝胶渗透色谱(GPC)技术研究了高温下3种增塑剂在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的迁移规律。
结果表明,PVC食品包装中均不同程度地有3种增塑剂残留,残留的增塑剂在高温(80,100℃)条件下,极易快速迁移至脂类食品(模拟液)中,甚至超过欧盟的限量标准(1.5 mg/kg),且迁移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
【总页数】5页(P29-33)
【关键词】增塑剂;迁移;残留;食品包装;食品模拟液
【作者】王君;栾玲玉;张继斌;王望舒;武吉伟;郭风
【作者单位】山东省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山东省材料化学安全检测技术重点实验室;山东省分析测试中心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B487;TS206
【相关文献】
1.PVC塑料制品中增塑剂PAEs在水环境中迁移规律的研究 [J], 郑文芝;周勇强;张霖霖
2.盐用PVC苫盖薄膜中增塑剂在卤水环境中迁移规律研究 [J], 曹广阳
3.PVC食品包装膜中增塑剂DEHA的迁移行为 [J], 王成云;张伟亚;杨左军
4.PVC薄膜中增塑剂在水环境中迁移规律研究 [J], 黄丽;姜志国;张金生
5.食品接触材料PVC中32种增塑剂在4种食品模拟物中的迁移规律研究 [J], 郭春海;薄海波;贾海涛;陈瑞春;赵安康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家解读: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对食品的污染专家解读: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对食品的污染时间:2013-3-28复旦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厉曙光高曦从台湾的“起云剂”事件到近期的“酒鬼酒中塑化剂”事件,增塑剂(塑化剂)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倍受关注。
除了这些被曝光的事件外,我们日常生活中也存在着许多接触增塑剂的机会。
首先,让人们闻之而色变的增塑剂究竟为何物?增塑剂是塑料生产过程中重要的添加剂,将其添加到聚氯乙烯(即PVC)塑料制品中,可增加PVC 塑料制品的延展性、弹性、柔软度和可塑性。
增塑剂中使用最广泛的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又称酞酸酯), 其一般为无色透明的油状黏稠液体, 难溶于水, 不易挥发, 凝固点低, 易溶于甲醇、乙醇、乙醚等有机溶剂。
在这类增塑剂中最主要的有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两种。
其次,日常生活中人们如何接触到增塑剂?它又是如何进入人体内的呢?如前所述,人们日常使用的PVC塑料制品中都存在着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假如这些PVC塑料制品直接与食品接触,尤其是即食食品,在加热和脂溶性(油性)介质的作用下,这类物质就会逐渐从材料中逸出(迁移),直接污染这些食物。
已经有一些实验表明,某些品种的食物被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污染的几率很大。
众所周知,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如超市的塑料袋、用于微波炉加热的塑料器皿、路边摊贩的塑料包装袋等,很多消费者习惯于用它们直接包装食品,而且这种现象已经是司空见惯,那么这样的使用方法是否会增加增塑剂污染的风险呢?就此我们做了几个实验。
第一个试验:我们到食品大排档和路边小摊,一是像普通消费者一样用卖主提供的PVC塑料袋直接包装加热和/或脂溶性(油性)的即食食品;二是自己携带非塑料容器买回加热和/或脂溶性(油性)食品。
分别对这两种不同包装的食品中的DBP和DEHP含量进行检测、分析和比较,见图1、2。
PVC塑料食品包装中的2种荧光增白剂迁移规律研究靳茂礼;黄雪静;剧京亚;王亚男;张丽娜;艾连峰;魏欣欣【摘要】以食品包装的PVC塑料为研究对象,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研究食品包装材料中荧光增白剂在纯水、3%乙酸、10%乙醇、橄榄油4种不同模拟物的迁移规律,于一定时间吸取少量浸泡液,研究迁移行为与食品模拟物、浸泡时间、温度、荧光增白剂的初始浓度、材料厚度等参数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荧光增白剂只在脂肪类食品模拟物迁出;迁移率和迁移量随温度升高而增加;材料厚度增加,迁移量增大,迁移率降低;荧光增白剂初始浓度越高,则迁移量越大,迁移率越低.【期刊名称】《食品工程》【年(卷),期】2019(000)002【总页数】5页(P33-37)【关键词】荧光增白剂;PVC塑料;食品包装材料;食品模拟物;迁移规律【作者】靳茂礼;黄雪静;剧京亚;王亚男;张丽娜;艾连峰;魏欣欣【作者单位】石家庄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石家庄海关,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海关,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河北石家庄050000;石家庄海关,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海关,河北石家庄050051;石家庄海关,河北石家庄05005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S206.4食品包装材料作为食品的“贴身之物”对食品质量安全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其安全性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食品包装与食品长期接触,其含有的单体、添加剂、加工助剂等小分子物质会向食品发生迁移,影响食品的风味,甚至产生毒性,影响食品安全,危害消费者的健康。
荧光增白剂(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FWA)是一种荧光染料,有致癌作用。
荧光增白剂可抵消物体上因黄色光反射量多而造成的黄色感,使物体的洁白度增加。
荧光增白剂开始主要用于洗涤剂、纤维、纸张、肥皂等产品外观的改进,随着塑料工业的发展,荧光增白剂也逐渐渗透到这一领域中,因其较低浓度下就能有效提高塑料制品的白度和亮度,所以荧光增白剂在塑料工业的应用也日益普遍。
作者简介袁军伟(1981-),男,河南焦作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农产品保鲜。
收稿日期2006!01!06PVC保鲜膜具有良好的耐撕裂性、柔韧性以及良好的透气透湿性,主要是由于其中加入了增塑剂,它使聚氯乙烯在链状分子间滑动,从而扩大链间的距离并减小链分子吸引力,达到增塑软化目的。
DOP(邻苯二甲酸二辛酯)作为最普遍使用的增塑剂,其与PVC树脂具有良好的相容性,添加到聚氯乙烯树脂中进行物理混合,可加工成不同配比和厚度的PVC保鲜膜。
由于DOP与PVC大分子之间的作用力完全是分子间的范德华力,因此增塑剂迁移是一种必然趋势[1],尤其是PVC膜处在水环境中时,迁移就更加严重。
这种迁移对PVC膜的影响主要表现在2个方面:一是对材料的力学性能造成不良影响,随着增塑剂的迁出,材料开始变硬、变脆,甚至断裂,进而影响PVC膜的透气透水性;二是迁出的DOP对水环境有影响,以水为媒介进入环境中并直接或间接地进入食物链,虽然其对人体的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死)还在争论,但动物试验显示过量的DOP会导致动物体重减轻,并可引起贫血、癌症,特别是对肝脏有不利影响[2,3]。
PVC保鲜膜是市场上常见的一大类保鲜膜,在其包装的食品特别是含水量较高的新鲜食品时,DOP常会向水中迁移,造成迁移污染。
关于这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尚缺乏系统研究,因而有必要对PVC保鲜膜与水相接触时DOP的迁移规律加以研究。
1材料与方法1.1仪器和试剂高效液相色谱仪:Waters二极管阵列检测器(1525);色谱柱:200mm×4.6mmODS柱;固相萃取柱:Waters公司生产的OASISHLB小柱(1ml,100mg);拉力试验机:100!50!20N,河北承德试验机厂生产;水分测定仪:L80!5000,丹麦DANSENSOR生产;气体透过测试仪:QT!WTW!1,中国包装科研测试中心研制。
乙醚(天津大茂试剂厂生产),甲醇(美国Fisher公司生产),无水硫酸钠(300℃烘干6h后使用),DOP标样(天津光复化工研究所生产)。
增塑剂在含增黏树脂压敏胶中的迁移侯露沙;杜秋琼;田建军;石一峰【摘要】使用FT-IR(红外光谱)测试技术对增塑剂在压敏胶中的迁移行为进行了实验测定.考查了2种压敏胶系统和不同增黏树脂组成物对增塑剂迁移的影响.通过实验数据处理得到增塑剂在不同增黏树脂体系压敏胶中的扩散系数,进而模拟了各种情况下的增塑剂迁移过程.研究发现,增黏树脂的引入,在不同的胶中表现各不同,对于较低T(玻璃化转变温度)g的胶,石油树脂会加速增塑剂在压敏胶中的迁移,而松香与萜烯类增黏树脂的加入对增塑剂迁移速率影响不大,增黏树脂添加比例对增塑剂迁移速率影响也不大.%The FTIR measurement was used to characterize the plasticizer migration behavior in th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systems. The effects of two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s and different tackifers on the plasticizer migration behavior were investigated. By treating the test data, the diffusivity coefficients of plasticizer in different tackified adhesive systems were obtained,, then the plasticizer migration processes under various conditions were simulated. The investigation found out that the introduction of tackifier showed a different impact on the plasticizer migration behavior; For the pressure sensitive adhesive with low T , the hydrocarbon resin accelerated the plasticizer migration, while the rosin and terpene basedg tackifiers showed less impact on the plasicizer migration rate. And the effect of added amount of tackifers on the migration rate was not obvious.【期刊名称】《粘接》【年(卷),期】2017(038)008【总页数】6页(P55-60)【关键词】压敏胶;增黏树脂;增塑剂;迁移;扩散系数【作者】侯露沙;杜秋琼;田建军;石一峰【作者单位】亚利桑那化学上海实验室,上海 200231;亚利桑那化学上海实验室,上海 200231;亚利桑那化学上海实验室,上海 200231;亚利桑那化学上海实验室,上海2002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436+.3压敏胶中增塑剂的迁移是胶粘剂行业普遍存在的问题,由于迁移的发生,刚涂布马上测试的性能与一段时间后终端用户使用前测试的性能会有很大差别。
塑化剂对塑料食品包装的迁移研究一、塑料食品包装的广泛应用塑料食品包装作为现代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具有轻便、便携、防水、隔氧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食品行业。
然而,塑料食品包装中的塑化剂迁移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二、塑化剂的种类和功能塑化剂是一类具有高化学活性的有机物,可以增加塑料的柔韧性和可塑性。
常见的塑化剂包括邻苯二甲酸酯类(Phthalates)、环己基环境酮类(Cyclohexanone)、邻苯二甲酸酪胺类(Phthalate amines)等。
它们主要通过溶解于塑料基体中,使塑料具备良好的延展性和韧性。
三、塑化剂迁移的原因塑化剂迁移是指塑化剂从塑料食品包装中释放出来,并通过接触食品而转移到食物中。
塑料食品包装通常受到高温、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这些条件可能导致塑化剂从塑料中释放出来,并迁移到食物中。
四、塑化剂迁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塑化剂迁移对人体健康可能造成不良影响。
邻苯二甲酸酯类塑化剂被认为是潜在的内分泌干扰物,可能干扰内分泌系统的正常功能。
此外,研究还发现,一些塑化剂可能与生殖系统疾病、肥胖、糖尿病等疾病的发生有关。
五、塑化剂迁移的检测方法塑化剂迁移的检测是评估食品安全的重要步骤。
目前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法、质谱分析法、气相色谱法等。
这些方法可以有效地检测塑化剂的迁移量和类型。
六、减少塑化剂迁移的有效措施为了减少塑化剂迁移对人体健康造成的潜在威胁,可以采取一些有效的措施。
首先,食品企业可以选择低迁移性的塑料原料,以降低迁移风险。
其次,合理控制食品加工温度和pH值,避免过高的温度和强酸碱条件,减少塑化剂的释放。
此外,政府和相关部门应该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对塑料食品包装中塑化剂的使用进行规范和监管。
七、未来的研究方向塑化剂迁移问题在食品安全领域逐渐引起人们关注,但对于塑化剂迁移机制的研究还较为有限。
今后的研究可以进一步探索不同塑化剂对食物的影响以及不同条件下的迁移规律,以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
浅谈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含量的测定与迁移作者:张美娜来源:《广东蚕业》 2018年第10期摘要在当前食品的外包装当中,大多数商家都会直接选择利用塑料包装的方式来进行。
塑料包装不仅具有良好的美观性,而且还比较简单,在塑料包装材料生产过程中,会在其中适当增加相对应的增塑剂,这样有利于促使塑料本身具有良好延展性。
但是由于受到一些温度或者是环境因素的影响,增塑剂会流出,对食品本身造成严重的污染。
因此,文章针对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的增塑剂含量测定进行分析,并且提出有针对性的迁移措施,为食品安全提供有效保障。
关键词食品安全;塑料包装;包装材料;增塑剂;含量测定;迁移措施中图分类号:TS206.4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2095-1205(2018)10-134-02食品安全一直都是我国政府以及相关部门重点抓的问题,食品安全可以体现在很多方面,其中外包装的材料在选择和利用上,如果出现问题,那么势必会导致食品本身的安全也因此而受到影响。
当前很多食品的外包装都是直接利用塑料来进行,在塑料生产过程中,需要在其添加适当的增塑剂,这样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促使塑料本身在使用过程中的延展性特征得到最大化发挥。
但是由于外界因素影响,比如温度、油脂等,增塑剂会从塑料制品中被释放出来,这样不仅会导致食品遭受到严重的污染影响,而且受到污染的食品,一旦被人们食用,那么会引起非常严重的后果。
1 食品塑料包装材料中增塑剂含量测定以及迁移研究的现状分析在当前我国社会经济不断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人们的日常生活质量和水平不断提升,对食品的安全要求也越来越高。
在当前很多食品在选择外包装的时候,都会选择利用塑料作为外包装的材料,塑料本身具有一定的美观性,而且在生产时,整个生产过程比较简单。
但是在针对食品塑料包装材料进行选择和生产的时候,需要在其中增加相对应的增塑剂。
增塑剂在其中的增加,其根本目的是为了能够促使塑料包装本身的延展性得到良好的发挥。
增塑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耐久性摘要:本文对增塑剂的概念及种类作了一下说明,重点介绍了增塑剂在高分子材料中的迁移和抽出问题,涉及迁移的危害和产生的原理,影响迁移的因素,归纳总结了国内外减小或消除迁移性的一些研究成果。
关键字:增塑剂高分子迁移抽出Abstract:In this paper, the concept and types of plasticizers were stated, we pay close 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 of migration and leaching of plasticizer in the polymer materials, involving the harm and the resulting principle of migration, the affecting factors of migration. At last we summarized a number of research results of reducing or eliminating the migration at home and abroad.Key words: plasticizers polymer migration leaching1 增塑剂的概念及种类凡添加到聚合物体系中能使聚合物体系塑性增加的物质都可以叫做增塑剂。
增塑剂按其作用方式可以分为两大类型,即内增塑剂和外增塑剂[1]。
内增塑剂实际上是聚合物的一部分,一般内增塑剂是在聚合物的聚合过程中所引入的第二单体。
例如氯乙烯-酯酸乙烯共聚物比氯乙烯均聚物更加柔软。
内增塑剂的使用温度范围比较窄,而且必须在聚合过程中加入,因此内增塑剂用的较少。
外增塑剂是一个低分子量的化合物或聚合物,把它添加在需要增塑的聚合物内,可增加聚合物的塑性。
外增塑剂一般是一种高沸点的较难挥发的液体或低溶点的固体,而且绝大多数都是酯类有机化合物。
PVC是一种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塑料诸如血袋和输液管之类的医疗产品通常是由柔软的PVC制造的,PVC是一种含有邻苯二甲酸酯类增塑剂的塑料,被怀疑对人体健康有害。
这些物质未化学键合到聚合物上,这意味着它们可渗入血袋并因此与人体细胞接触。
弗劳恩霍夫表面工程与薄膜研究所IST开发的一种新方法可防止这些有害物质迁移到周围介质中。
增塑剂存在于许多日常用品中,也存在于医疗产品中。
它们被添加到聚合物中以赋予材料更大的弹性和柔韧性。
血袋和医用导管通常含有DEHP(邻苯二甲酸二乙基己酯),这是一种PVC添加剂,会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欧盟已将DEHP(邻苯二甲酸盐类物质的成员)归类为有毒生殖物质。
因此,制造商必需获得批准才能在欧盟使用该增塑剂,并且禁止在化妆品和玩具中使用该增塑剂。
尽管如此,在用于制造血液袋的软质PVC中仍然可以找到它。
他和他的同事使用大气压等离子体工艺来修饰增塑剂在塑料表面上的分子结构,并使分子交联,从而防止有害物质穿过交联的晶格。
“我们在等离子体中产生反应性物质和高能紫外线辐射。
这些物质渗透到PVC表面并破坏增塑剂分子中的化学键,然后与相邻分子结合。
所得的网状物形成了DEHP无法穿透的庇护性屏障”。
PVC本身未改性-保留了其机械性能。
95%的屏障效应研究人员的测试表白,增塑剂从软质PVC中的迁移可以减少95%。
为了确定阻隔效果,将处理过的PVC薄膜在正癸烷(一种溶剂)中存储2小时,以确定迁移的增塑剂的量。
为了测试屏障的长期不变性,将处理过的软质PVC薄膜在空气中存储四个月。
他们发现所产生的分子网不会溶解,并且保留了95%的阻隔效果。
测试是使用用于制造血袋的PVC薄膜进行的。
这些结果也可以外推到其他邻苯二甲酸酯增塑剂,例如TOTM(三-(2-乙基己基)偏苯三酸酯)或DINP(邻苯二甲酸二异壬酯)。
大气压等离子体处理但是,此过程如何详细工作?为了防止增塑剂迁移,Neubert和他的团队在大气压下使用电介质阻挡层放电。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PVC薄膜及其胶带中增塑剂迁移的研究(上) 1前言
在聚氯乙烯薄膜中加入增塑剂,可使聚氯乙烯链状分子间滑动,从而扩
大链间的距离并减小链分子吸引力,达到增塑软化目的。
增塑剂只是同聚
氯乙烯树脂进行物理混合,在薄膜使用过程中,增塑剂将会有不同程度的迁移,从而使聚氯乙烯薄膜变硬,严重时表面发粘,以致不能使用。
控制聚氯
乙烯薄膜及其胶带中增塑剂的迁移,可从两方面着手,一方面是对薄膜进行
表面处理,如低温等离子辐射、电子束发射、紫外线照射等都可控制增塑
剂的迁移。
另一方面是选择合适的胶粘剂配方,阻止聚氯乙烯胶带增塑剂
的迁移。
笔者研究了聚氯乙烯薄膜的增塑剂迁移规律,以及不同配方胶带
的耐迁移、耐老化性能,且选择出了耐迁移性较好的胶粘剂配方。
2实验部分
2.1聚氯乙烯薄膜增塑剂迁移测定
试剂:无水乙醇(分析纯);样品:聚氯乙烯薄膜。
测试仪器:
DigilabFTS-20傅里叶红外线光谱仪KRS-5晶体。
测试单位:兰州大学分析测试中心(国家有机重点实验室)。
试样处理:取一小块干净聚
氯乙烯膜(50mm×50mm),将其一面浸入无水乙醇溶液中,1min后取
出,自然晾干。
表面增塑剂测定:处理后的试样分别放置不同的时间,然后,
测定处理表面的红外光谱,观察酯基峰变化情况。
2.2聚氯乙烯胶带增塑剂迁移测定
专注下一代成长,为了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