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机学说习题复习过程
- 格式:doc
- 大小:60.50 KB
- 文档页数:11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习题:病机一、A11、阳偏盛的病理状态是A、阳气亢盛,机能亢奋,热量过剩B、阴液不足,阳气失制而偏盛C、阳气亢盛,耗伤机体的阴液D阴寒之邪盛于内,逼迫阳气浮越于外E、以上均非2、阳偏衰常见于A、肝、心、肾B、脾、心、肾C、肺、心、肾D肝、脾、肾E、脾、肺、肝3、阴损及阳是指A、阴虚不能制约阳气B、阴盛于内,格阳于外C、阴虚阳无以化生,阳亦亏虚D阴盛伤阳,阳气受损E、以上均非4、邪热内伏,反见四肢厥冷的病机特点是A、阳盛则阴病B、阴盛则寒C、阳虚则寒D阴损及阳E、阳盛格阴5、阴阳偏衰的治疗原则是A、阴病治阳B、阳病治阴C、虚则补之D实则泻之E、热者寒之6、阴盛格阳属于A、阳偏衰B、阴偏衰C、阳损及阴D真热假寒E、真寒假热7、“大实有羸状”的证候性质是A、真实假虚证B、实中夹虚证C、由实转虚证D真虚假实证E、虚实错杂证8、决定病证虚实变化的主要病机是A、脏腑功能活动的盛衰B、阴精阳气的盛衰C、气血的盛衰D正邪的盛衰E、阴阳的盛衰9、“实”的主要病机是A、邪气亢盛B、正气旺盛C、气血瘀滞D水液蓄积E痰浊壅滞10、下列哪项为虚证的临床表现A、二便不通B、五心烦热C、精神亢奋D烦躁不宁E、疼痛剧烈11 、使病势处于迁延状态的邪正盛衰变化是A、邪正相持B、正虚邪恋C、邪盛正衰D邪去正虚E、正盛邪退12、血燥生风的病因是A、产后恶露,日久不净B、热病后期,阴津亏损C、水不涵木,浮阳不潜D生血不足或外伤失血E、血虚津亏,失润化燥13、津伤化燥多发生的脏腑为A、心、肺、胃B、肝、脾、肾C、肝、肾、大肠D脾、胃、大肠E、肺、胃、大肠14 、下列哪项不是阴虚风动的临床表现A、筋脉拘挛B、手足蠕动C、低热起伏D脉细如丝E、神昏谵语15、导致湿浊内生的病因是A、脾失健运B、膀胱失司C、肺失宣降D三焦气化失司E、肾的气化功能减退16、“寒从中生”的主要机理是A、肺气不足,寒饮内停B、胸阳不振,阴寒内盛C、痰湿内阻,从阴化寒D脾肾阳虚,阴寒内盛E、恣食生冷,寒伤中阳17、气逆最常见的脏腑是A、肺、胃、肾B、心、胃、肝C、肝、胃、肾D肺、胃、肝E、肝、肺、肾18、不属于气机失调的病理变化是A、气脱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虚19、气大量丢失的病理变化称为A、气虚B、气滞C、气逆D气闭E、气脱20、气不摄血多与哪一脏的功能失调有关A、肝B、心C、脾D肺E、肾21、血脉瘀阻,血行不畅导致津液输布障碍而水液停聚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2、津液耗损导致血行瘀滞不畅的病理变化称为A、津枯血燥B、水停气阻C、气随津脱D血瘀水停E、津亏血瘀23、“吐下之余,定无完气”说明了A、水停气阻B、气随津脱C、津枯血燥D津亏血瘀E、血瘀水停24、内伤病传变的形式包括A、脏与脏传变B、脏与腑传变C、腑与腑传变D形脏内外传变E、以上皆是25、六经由表入里传变的次序是A、太阳-阳明-少阳-太阴-少阴-厥阴B、太阴-少阴-厥阴-太阳-阳明-少阳C、太阴-太阳-少阴-阳明-厥阴-少阳D太阳-太阴-阳明-少阴-少阳-厥阴E、太阴-阳明-厥阴-太阳-少阴-少阳二、B1、A. 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肝阳化风可见A B C D E<2> 、阴虚风动可见A B C D E2、A. 眩晕欲仆B.目睛上吊C.手足蠕动D.手足拘挛不伸E.咳嗽咽痒<1> 、热极生风可见A B C D E<2> 、血虚生风可见A B C D E答案部分一、A11、正确答案】A【答案解析】阳偏胜即是阳盛,指机体在疾病过程中所出现的一种阳气病理性亢盛、机能亢奋、机体反应性增强、热量过剩的病理变化。
病理学复习题及答案1. 病理学的定义是什么?2. 描述炎症的五个基本病理过程。
3. 简述肿瘤的分类及其特点。
4. 何为细胞凋亡?它在疾病中的作用是什么?5. 解释细胞坏死和凋亡的区别。
6. 描述癌症的侵袭和转移机制。
7. 列举常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
8. 何为病理性肥大?分为哪几种类型?9. 病理性萎缩分为哪几类?各有何特点?10. 简述病理性钙化的原因和后果。
答案1. 病理学是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和转归的医学基础学科。
2. 炎症的五个基本病理过程包括:血管扩张、血管通透性增加、白细胞渗出、局部组织损伤和修复。
3. 肿瘤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恶性肿瘤具有快速生长、侵袭性和转移性等特点。
4. 细胞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它在维持组织稳态和清除损伤或老化细胞中发挥重要作用。
5. 细胞坏死是一种非程序化的细胞死亡,通常由外部因素引起,如缺氧、感染等,而凋亡是一种程序化的细胞死亡过程,由内部信号控制。
6. 癌症的侵袭机制包括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转移机制包括血管和淋巴管的侵犯、细胞外基质的降解等。
7. 常见的病理学诊断方法包括:活体组织检查、细胞学检查、免疫组化、分子病理学检测等。
8. 病理性肥大分为生理性肥大和病理性肥大,后者又分为代偿性肥大和失代偿性肥大。
9. 病理性萎缩分为营养不良性萎缩、压迫性萎缩、废用性萎缩和去神经性萎缩,各有不同的原因和特点。
10. 病理性钙化是由于组织损伤、代谢紊乱或局部环境改变导致的钙盐沉积,可能引起组织功能损害。
以上复习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实际学习过程中应结合教材和课堂讲授内容进行深入理解和掌握。
中医基础理论――病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Y积”者,应属于()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A.心B.肺C.脾D.肝E.肾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A.心B.肺C.脾D.肝E.肾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脾肾B.肝脾肺C.心肺肾D.脾肾肺E.肺肝肾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C.脾D.肝E.肾14.气逆病变多见于()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A.正胜邪退B.邪胜正复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E.外伤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A.疠气致病B.六淫致病C.思虑过度E.大悲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A.心B.肺C.脾D.肝E.肾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血燥生风E.肝阳化风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21.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机是()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不生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生,阳损及阴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23.真寒假热的机理是()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C.阴盛格阳D.阳盛各阴E.阴证转阳24.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25.“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2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27.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2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2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30.“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3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32.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脾气运化失健D.三焦水道不利E.小肠清浊不别33.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陷E.气脱34.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阳盛则外热D.阳盛则阴病E.阳盛格阴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C.津停气阻D.气随津脱E.津不化气36.阳盛格阴病机系指()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3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38.“大实有羸状”是指()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39.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40.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A.肝B.心C.肺D.脾E.肾41.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42.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属于()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4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虚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闭44.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A.阳胜则阴病B.阴虚则阳亢C.阳胜则热D.寒极生热E.阳盛格阴45.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C.重阴必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4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4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胜则阳病B.阳虚则阴盛C.阴盛则寒D.阴盛格阳E.阴证似阳48.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C.阳虚则寒D.阳盛格阴E.重阳必阴(二)B1型题A.心B.肺C.脾D.肝E.肾1.气陷病变多见于()2.阴阳互损病变多与哪脏阴阳亏损密切相关。
第一章绪论一、选择题[A型题]1.不同疾病过程中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形态结构的病理性改变称为A.病理状态 D.病理障碍B.病理过程E.病理表现C.病理反应[答案]B[题解]病理过程指多种疾病中出现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和结构变化,又称基本病理过程。
2.病理生理学的主要任务是A.诊断疾病 D.研究疾病的归转B.研究疾病的表现 E.探索治疗疾病的手段C.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答案]C[题解]病理生理学属于病理学范畴,主要从功能和代谢角度揭示疾病的机制与规律,阐明疾病的本质。
3.下列哪项属于基本病理过程A.心力衰竭B.肝性脑病C.缺氧D.呼吸衰竭E.肾功能衰竭[答案]C[题解]缺氧属于基本病理过程。
4.病理生理学大量研究成果主要来自A.流行病学调查B.动物实验研究C.临床观察病人D.推理判断E.临床实验研究[答案]B[B型题]A.基本病理过程B.病理反应C.疾病D.病理状态E.病理反射1.休克是一种[答案]A2.冠心病是一种[答案]CA.疾病的诊断和治疗B.多种疾病中共有的成套的病理变化C.疾病状态下机体代谢功能变化和特点D.疾病状态下出现的共同的重要功能改变及机制E.疾病发生发展的普遍性规律3.基本病理过程研究[答案]B4.病理生理学研究内容[答案]E【X型题】1.病理生理学的内容包括A.基本病理过程B.病因学C.发病学D.疾病的治疗E.系统器官综合征[答案]ABCE2.病理生理学是A.研究疾病发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和机制的学科B.研究患病机体的功能、代谢变化,探讨疾病本质的学科C.研究疾病防治的学科D.沟通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桥梁的学科E.基础医学中多学科交叉的边缘学科[答案]ABDE3.病理生理学的研究方法包括A.动物实验B.尸体解剖C.临床观察D.流行病学研究E.细胞分子病理学研究[答案]ABDE4.从学科内容而言,与病理生理学最为密切的学科是A.生理学B.组织胚胎学C.人体解剖学D.生物化学及分子生物学E.内科学[答案]AD5.下列哪项中不属于病理生理学的研究范畴A.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条件B.疾病过程中患病机体机能代谢的动态变化及发生机制C.疾病发生发展和转归的一般规律D.疾病的诊断和鉴别E.疾病的治疗方法[答案]DE二、名词解释题1.病理过程(pathological process)[答案] 存在于不同疾病中的共同的成套的功能﹑代谢与形态结构的变化。
太阳病复习题太阳病复习题太阳病是中医学中的一种疾病分类,它是指由外邪入侵而引发的一系列症状。
在中医理论中,太阳病被视为一种表证,即病邪尚未深入体内,仅局限于表层,因此治疗太阳病的关键在于解表。
下面是一些关于太阳病的复习题,帮助我们回顾太阳病的相关知识。
1. 太阳病的发病特点是什么?太阳病的发病特点是急性起病,病程短暂,常伴有寒战、发热、头痛、身痛等表现。
患者常感觉寒冷,喜欢盖被子,但被子盖多了又感到燥热,欲脱被子。
舌苔白腻,脉浮紧。
2. 太阳病的病因是什么?太阳病的病因主要是外邪入侵,如风寒、风湿等。
外邪入侵后,侵袭人体表层,阻断了正常的阳气运行,导致阳气不足,出现太阳病的症状。
3. 太阳病的病机是什么?太阳病的病机主要是表邪束表,阳气不足。
外邪入侵后,阻断了阳气的运行,导致阳气不足,不能温煦肌表,出现表证症状。
4. 太阳病的诊断要点是什么?太阳病的诊断要点包括:急性起病,寒战、发热、头痛、身痛等表证症状,舌苔白腻,脉浮紧等。
5. 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是什么?太阳病的治疗原则是解表。
治疗太阳病时,首先要解除外邪的束缚,使阳气得以恢复正常运行。
常用的治疗方法包括汗法、解表药物等。
6. 太阳病的辨证要点是什么?太阳病的辨证要点包括:表证明显,如寒战、发热、头痛、身痛等;舌苔白腻;脉浮紧等。
7. 太阳病的预后如何?太阳病的预后一般较好。
经过及时治疗,多数患者可以很快康复。
但是,如果治疗不及时或不当,太阳病可能会转为阳明病或落入深部,预后较差。
8. 太阳病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太阳病的预防措施包括:注意保暖,避免受凉;增强体质,提高自身抵抗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疲劳等。
9. 太阳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是什么?太阳病与其他疾病的鉴别要点包括:太阳病发病急骤,表证明显;舌苔白腻,脉浮紧等。
与其他疾病如阳明病、少阳病等相比,太阳病的病情较轻,病程较短。
10. 太阳病的常用药物有哪些?太阳病的常用药物有麻黄、桂枝、石膏、防风等。
第六章病因与发病一、单项选择题:1、提出“三因学说”的是:()A、内经B、难经C、陈无择D、张仲景2、具有发病迅速,传变也较快的病邪是:()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3、寒邪引起肢体屈伸不利的病机是:()A、寒易伤阳,肢体不温B、寒主凝滞,气血阻滞C、寒主收引,筋脉收缩挛急D、寒伤脾阳,肌肉失养4、“中寒”是指:()A、内寒B、感受外寒C、寒伤肌表,郁遏卫阳D、寒邪直中于里,伤及脏腑阳气5、病程缠绵,反复发作的病邪是:()A、暑邪B、湿邪C、寒邪D、燥邪6、火邪致病易:()A、伤肺耗津B、生风动血C、阻遏气机D、收引疼痛7、其性粘滞,趋下的病邪是:()A、湿邪B、火邪C、寒邪D、风邪8、有明显季节性的病邪为:()A、风邪B、火邪C、湿邪D、暑邪9、燥邪致病特点有:()A、生风动血B、病程缠绵C、伤肺耗津D、易致肿疡10、其性炎上,燔灼的病邪是:()A、风邪B、寒邪C、火邪D、燥邪11、多挟湿邪为患的病邪是:( )A、寒邪B、风邪C、火邪D、暑邪12、出现各种秽浊症状,为何邪致病特点:()A、火邪B、暑邪C、湿邪D、寒邪13、易致各种出血的病邪为:( )A、风邪B、火邪C、暑邪D、燥邪14、疫疠多通过什么途径感染:()A、侵犯肌表B、空气传染,从口鼻入C、经络D、脏腑15、恐伤:()A、心B、肝C、脾D、肾16、思伤:( )A、心B、肝C、脾D、肾17、忧伤:()A、心B、肝C、肺D、脾18、喜伤:( )A、心B、肝C、肺D、脾19、怒伤:( )A、心B、肝C、肺D、脾20、导致“气乱"的情志因素是:()A、喜B、怒C、惊D、恐21、耗伤心神,损伤脾气的情志因素为:()A、喜B、怒C、忧D、思22、劳则:()A、气结B、气耗C、气乱D、气消23、痰饮的形成,多与何脏腑有关:()A、心肺脾肾B、肺脾肾三焦C、心肝脾肾D、心肺肝脾24、肌肤甲错,为何证的临床表现:()A、痰B、饮C、瘀血D、疫疠25、什么是发病的内在根据:()A、正气不足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26、什么是发病的重要条件:()A、正气不足B、邪气C、阴阳失调D、脏腑紊乱27、瘰疠属何病邪的病证特点:( )A、饮B、痰C、瘀血D、饮食不节28、怒则:()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29、恐则:()A、气下B、气乱C、气结D、气上30、思虑过度,劳伤:()A、心肝B、肝脾C、心脾D、心肾二、多项选择题:1、以下哪些属六淫致病的特点:()A、与居住环境有关B、直接影响脏腑所机C、从口鼻而入D、与季节有关E、多侵犯肌表2、属阴邪的病邪有:()A、风邪B、寒邪C、燥邪D、暑邪E、湿邪3、疫疠的致病特点有:()A、易于流行B、传染性强C、症状相似D、发病急骤E、易致肿疡4、“内生五邪"即:()A、内风B、内暑C、内寒D、内火E、内湿5、疫疠的发生与流行,多与何因素有关:()A、环境因素B、饮食因素C、气候因素D、情志因素E、社会因素6、饮食致病的原因有:()A、过饥B、嗜异物C、过饱D、中毒E、偏嗜7、由痰引起的病证有:( )A、癫狂B、瘰疠C、积聚D、阳疽流注E、症瘕8、瘀血临床表现的共同特点有:( )A、脉滑弦B、出血紫暗C、刺痛不移D、青紫肿块E、苔腻9、瘀血形成的原因主要有:A、气虚B、血寒C、血热D、血虚E、气滞10、发病后产生的不同病证与以下何因素有关:()A、感邪轻重B、季节气候C、感邪性质D、正气强弱E、邪中部位11、正气强弱与何有关:()A、气候B、体质C、季节性D、环境E、精神状态12、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素的有:()A、六淫B、七情C、瘀血D、劳倦E、痰饮13、属阳邪的病邪有:()A、火邪B、湿邪C、风邪D、暑邪E、寒邪14、七情的致病特点有:()A、影响脏腑气饥B、从皮毛口鼻而入C、直接伤及内脏D、与季节气候有关E、可使原有病情加重或恶化15、湿性粘滞是指:( )A、妇女白带过多B、病变缠绵难愈C、分泌物滞涩不畅D、反复发作E、排泄物秽浊不清16、情志所伤的病证,以哪脏为多见?()A、肝B、肾C、肺D、心E、脾17、哪些脏腑功能失常,可聚湿而生痰饮?()A、肝B、肾C、肺D、心E、脾18、饮留积的部位多为:()A、肠B、胸胁C、胃D、胸膈E、肌肤19、瘀血病证的脉象多见:()A、结B、滑C、沉弦D、细涩E、代20、以下哪些属瘀血的征象?( )A、症积B、舌下经脉曲张C、肌肤甲错D、眼眶黑E、脱骨疽21、暑邪伤人,多出现哪些阳热症状?()A、潮热B、尿赤短少C、心烦D、面赤E、脉洪大22、“燥胜则干”症见:()A、口鼻干燥B、破裂C、毛发不荣D、小便短少E、大便干结23、经常饮食过量,可导致:()A、消化不良B、痢疾C、痛疽疮毒D、痔疮E、寄生虫24、寒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25、湿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A、凝滞B、重着C、收引D、粘滞E、伤阳26、不属于火邪的性质及致病特点有:()A、肿疡B、开泄C、动血D、升散E、伤肺27、风邪的特性有:()A、炎上B、升发C、向外D、趋下E、向上28、脾阳失运、水湿停聚引起的病症有:()A、尿少B、腹泻C、尿频D、腹水E、水肿29、湿邪致病可出现的秽浊症状有:()A、湿痹关节重痛B、湿疹C、尿浊D、面垢E、眵多30、七情致病的病理改变有:( )A、气上B、气下C、气结D、气陷E、气乱三、填空题:1、病因是指的原因。
中医康复复习题中医康复复习题中医康复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学科,通过中医理论和方法,结合现代医学技术,以促进人体康复为目标。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中医康复的复习题,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这门学科。
1. 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是什么?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是以中医理论为基础,包括阴阳学说、五行学说、气血理论等,以及中医诊断的方法和治疗原则。
中医康复强调整体观念,重视人体的自愈能力,通过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达到促进康复的目的。
2. 中医康复的治疗方法有哪些?中医康复的治疗方法包括针灸、推拿、中药疗法、运动疗法等。
针灸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推拿是通过按摩和揉捏的手法,促进气血流通和经络畅通;中药疗法是通过中药的药性和药效,调理人体的阴阳平衡和气血运行;运动疗法是通过适当的运动,改善人体的肌肉力量和关节活动度。
3. 中医康复适用于哪些疾病和症状?中医康复适用于各种疾病和症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骨科疾病、呼吸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等。
例如,针灸可以用于治疗中风、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推拿可以用于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等骨科疾病;中药疗法可以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胃炎等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
4. 中医康复的原则是什么?中医康复的原则包括辨证施治、因势利导、调整阴阳平衡等。
辨证施治是指根据病情和病因,进行综合分析和辨证施治;因势利导是指根据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康复方案;调整阴阳平衡是指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促进康复。
5. 中医康复的疗效如何?中医康复的疗效因人而异,取决于病情和患者的个体差异。
一般来说,中医康复可以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康复。
但是,中医康复并非万能,对于一些严重的疾病和病情较重的患者,可能需要结合其他医学手段进行治疗。
通过以上的复习题,我们对中医康复的基本理论、治疗方法、适用范围、原则和疗效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中医康复是一门宝贵的医学学科,对于促进人体康复和提高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第七、八章发病病机一、选择题(一)A1型题1.机体感受病邪,病邪潜伏一段时间之后发病者,属()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2.原病再度发作或反复发作,称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3.外感湿邪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4.肝病胁痛、黄疸,若久治不愈,渐成“癥积”者,应属于()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5.外感六淫邪气致病,其发病多为()A.徐发B.继发C.复发D.伏而后发E.感而即发6.血随气逆的病机是因为()A.气能行血B.气能摄血C.气能生血D.血能载气E.血能化气7.津伤化燥病机多见于()A.心B.肺C.脾D.肝E.肾8.与内湿病理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9.内寒病理的形成,除肾外,密切相关的脏还有()A.心B.肺C.脾D.肝E.肾10.与风气内动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1.血不足病变多见于()A.心肺B.心脾C.心肾D.心肝E.肝肾12.与气不足病变形成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脾肾B.肝脾肺C.心肺肾D.脾肾肺E.肺肝肾13.与气陷病变密切相关的脏是()A.心B.肺C.脾D.肝E.肾14.气逆病变多见于()A.肝脾肾B.肺脾肾C.脾胃肾D.肺肝胃E.肺肝肾15.急、重病后期,邪已驱除,但正气耗伤,有待恢复的转归称为()A.正胜邪退B.邪胜正复C.正虚邪恋D.邪正相持E.邪去正虚16.“卒发”一般不见于下列哪项()A.中毒B.暴怒C.新感外邪D.思虑过度E.外伤17.下列哪种因素致病多为徐发()A.疠气致病B.六淫致病C.思虑过度D.暴怒E.大悲18.阴阳互损病机多与哪一脏虚损有关()A.心B.肺C.脾D.肝E.肾19.下列动风病变中,属虚实错杂性质的是()A.热极生风B.阴虚风动C.血虚生风D.血燥生风E.肝阳化风20.阴阳互损是指在阴或阳任何一方虚损的前提下,影响到相对的一方,导致()A.阴阳偏衰B.阴阳亡失C.阴阳两虚D.阴损及阳E.阳损及阴21.阳气亏损,气化不利的水肿病,若出现日渐消瘦,烦躁不安等,其病机是()A.阳气亏损,水停血瘀,新血不生B.阳气亏损,阴盛逼阳,阳气浮越C.阳气亏损,水气凌心,心神不宁D.阳气亏损,失于温养,经脉不利E.阳气亏损,阴无以生,阳损及阴22.下列除哪项外均属气血运行关系失常的病理()A.气血两虚B.气滞血瘀C.气虚血瘀D.气不摄血E.气随血脱23.真寒假热的机理是()A.阴盛则阳病B.重阴必阳C.阴盛格阳D.阳盛各阴E.阴证转阳24.因热极深伏,阳热内结而出现寒象者,其病理变化属于()A.阳盛格阴B.阳盛则阴病C.阴盛则寒D.阳虚生外寒E.热极生寒25.“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A.正气不足,邪气亢盛B.气血不足,运行无力C.阴阳衰竭,外邪乘袭D.正气不足,实邪积聚E.实邪内聚,耗伤正气26.阴寒内盛而出现热象者,其病变多为()A.阴盛则阳病B.寒极生热C.阴盛格阳D.阴虚则热E.阳盛则热27.重阳必阴病机是指()A.阳盛格阴B.阳损及阴C.阴盛格阳D.由阴转阳E.由阳转阴28.正气大虚,邪气不盛,疾病缠绵难愈的病理过程,谓之()A.正虚邪恋B.邪正相持C.正虚邪盛D.正盛邪衰E.邪正相争2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A.阳盛格阴B.真寒假热C.阳气亏损D.阴损及阳E.阴胜则阳病30.“阴盛则阳病”的病机主要是指()A.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B.阴寒内盛而致阳部受病C.阴寒内盛而致阳气受损D.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运E.阴寒内盛而致阳气不升31.下列不属于“风气内动”病机的有()A.肝阳化风B.阴虚动风C.风邪上扰D.血虚生风E.热极生风32.导致津液输布障碍,水湿痰饮内生的主要因素是()A.肺气宣降失职B.肝气疏泄失常C.脾气运化失健D.三焦水道不利E.小肠清浊不别33.气的升发太过或下降不及,称作()A.气滞B.气闭C.气逆D.气陷E.气脱34.由于阴阳的制约消长,阳偏胜的同时必然导致()A.重阳必阴B.热极生寒C.阳盛则外热D.阳盛则阴病E.阳盛格阴35.“吐下之余,定无完气”是指以下哪种病理变化()A.气不摄津B.气不化津C.津停气阻D.气随津脱E.津不化气36.阳盛格阴病机系指()A.邪热内盛,复感外寒,内热外寒B.阳热内阻,气机不达,胃浊上逆C.热毒内盛,气随汗泄,阴气不守D.阳热内盛,乘袭阴位,逼阳于外E.热邪深入,阳气被遏,格阴于外37.下列哪项不是复发的诱因()A.劳复B.正气C.食复D.药复E.复感新邪38.“大实有羸状”是指()A.虚中夹实B.因虚致实C.真实假虚D.真虚假实E.由实转虚39.脾气虚损,运化无力,导致水湿内停,其病理变化多属()A.虚中夹实B.实中夹虚C.由实转虚D.因虚致实E.真虚假实40.五脏之中,最易出现阳气亢逆的是()A.肝B.心C.肺D.脾E.肾41.亡阳迅速导致亡阴的主要病机是()A.阳不生阴B.阳损及阴C.阳不摄阴D.由阳转阴E.重阳必阴42.从虚实角度看,“阳胜则阴病”属于()A.由实转虚B.真实假虚C.大实有羸状D.至虚有盛候E.虚实错杂43.下列除哪一项外,均属气机失调()A.气虚B.气陷C.气滞D.气脱E.气闭44.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阳偏胜的病理变化()A.阳胜则阴病B.阴虚则阳亢C.阳胜则热D.寒极生热E.阳盛格阴45.亡阴之后迅速亡阳的主要原因是()A.阴不生阳B.阴损及阳C.重阴必阳D.由阴转阳E.阳失依附46.“阳胜则阴病”的病机是指()A.阳热亢盛,热极生寒B.阳热亢盛,损伤阴液C.阳热偏盛,阴寒内生D.阴液亏虚,阳气上逆E.阳热亢盛,外感寒邪47.以下除哪一项外均属阴偏胜的病理变化()A.阴胜则阳病B.阳虚则阴盛C.阴盛则寒D.阴盛格阳E.阴证似阳48.持续高热,面红目赤之实热病变,若突然出现肢厥面白,脉微欲绝,其病机当属()A.阳盛则热B.阳损及阴C.阳虚则寒D.阳盛格阴E.重阳必阴(二)B1型题A.心B.肺C.脾D.肝E.肾1.气陷病变多见于()2.阴阳互损病变多与哪脏阴阳亏损密切相关。
病机学说习题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一、选择题 (一)A型题 1.在下列形成“阳偏胜”的病机中,最主要的是: A.感受阳邪,从阳化热 B.情志内伤,五志过极化火 C.气郁化火 D.瘀热在里 E.痰食积滞,郁而化热 2.在下列阴阳失调病机中,最易出现虚阳外越的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虚阳亢 3.病人持续高烧,突然出现面色苍白,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其病机应是: A.重阳必阴 B.寒极生热 C.阳胜则热,从阴化寒 D.阳损及阴 E.阳长阴消 4.病人先有阴虚内热病症,以后又出现畏寒肢冷,大便溏泄,其病机应是: A.阴损及阳 B.阳损及阴 C.阴盛格阳 D.阳盛格阴 E.阴阳亡失 5.《内经》所说:“大怒则形气绝,而血菀于上,使人薄厥”的病机,是指: A.气不摄血 B.气机逆乱 C.血随气脱 D.血随气逆 E.血随气结 6.形成血虚病机的原因,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失血过多,血脉空虚 B.脾虚气弱,生化无源 C.房劳过度而耗伤 D.久病不愈,慢性消耗 E.思虑无穷而暗耗 7.气陷的病理表现;下列哪项是不确切的: A.内脏下垂 B.腰腹胀满重坠 C.里急后重 D.子宫脱垂 E.久利脱肛 8.何种气血关系失调,可出现人体某部瘫痪不用,甚至萎缩: A.气滞血瘀 B.气虚血瘀 C.气不摄血 D.气随血脱 E.气血两虚 9.形成津液不足病理状态的原因,下列哪一项是不确切的: A.燥热之邪灼伤 B.五志过极化火耗伤 C.忧愁思虑而暗耗 D.多汗、多尿,吐泻太过 E.过用辛燥药物化火耗伤 10.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阳时最多见: A.热汗多 B.身热肢冷 C.畏寒蜷卧 D.气喘 E.脉数疾 11.下列哪一种症状在亡阴时最多见: A.烦躁不安 B.面色苍白 C.冷汗淋漓 D.脉微欲绝 E.以上皆非 12.在亡阴、亡阳的治疗中,均需用何药物,以推动阴阳两类功能的正常进行: A.滋阴补血药 B.大剂补阳药 C.大剂补阴药 D.大剂补气药 E.大剂补肾药 13.在亡阴、亡阳时,下列何种物质的耗损是一个关键: A.精 B.血 C.津 D.液 E.气 14.大汗不止,使亡阴与亡阳愈来愈恶化,所以治疗亡阴,亡阳时,必须重用: A.补血药 B.补阴药 C.生津药 D.固摄药 E.补阳药 15.“直中”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 A.正胜邪退 B.邪去正虚 C.正虚邪恋 D.邪正相持 E.阳虚寒盛 16.“内陷”病机的发生,主要见于: A.邪去正虚 B.邪盛正虚 C.正虚邪恋 D.邪正相持 E.以上皆非 17.表里的病势出入,实际上取决于: A.正气盛衰与否 B.气血功能是否协调 C.脏腑功能是否旺盛 D.邪正消长盛衰 E.以上皆非 18.卫气营血病位传变,下列何种形式为逆传: A.卫分到气分 B.气分到营分 C.营分到血分 D.卫分到营分 E.以上皆非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19.下列何项是形脏内外传变: A.脏腑病变按五脏乘侮关系传移 B.脏腑病变按五脏相生关系传移 C.形体组织病变按五脏所合关系传移 D.脏腑病变按脏腑表里关系传移 E.疾病在六腑间的相应传移 20.三焦病位传变,当肺病逆传时,应传何脏: A.肝 B.心 C.心包 D.肾 E.脾 21.内风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22.内湿与那个脏关系最为密切: A.心 B.肝 C.脾 D.肾 E.肺 23.内风性质属于实的为: A.热极生风 B.肝阳化风 C.阴虚生风 D.血虚生风 E.燥急生风 24.哪一项不属于内寒所表现的症状: A.四肢逆冷 B.面色苍白 C.恶寒 D.蜷卧 E.少腹冷痛据按 25.内燥起于肺、脾、肾、胃为重,哪一个尤重: A.肺 B.脾 C.肾 D.胃 E.肝 26.内燥的病理特点为: A.干 B.热 C.冷 D.瘦 E.凉 27.下列哪一个属于虚火所表现的症状: A.口渴喜冷 B.舌红苔黄 C.五心烦热 D.脉洪数 E.痈疡 28.内生五气中以虚为主要病机的是: A.内风 B.内热 C.内火 D.内寒 E.心火 29.下列哪一项属于肝脏病理中的虚者: A.肝气郁结 B.肝火上炎 C.肝阳上亢 D.肝胆湿热 E.肝郁气滞 3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肾阴精失调: A.肾阴亏虚 B.相火妄动 C.肾气不固 D.肾精不足 E.水不济火 31.精虚最主要的病变是指: A.肾精不足 B.先天之精不足 C.水谷之精不足 D.脏腑之精不足 E.生殖之精不足 32.精瘀通常是指: A.女子月经不行 B.精不生髓 C.肾失藏精 D.男子精道瘀阻 E.精不化气 33.“薄厥”的病机是: A.气闭 B.气逆 C.气滞 D.气脱 E.气虚 (二)B型题 A.气陷 B.血热 C.出血 D.气脱 E.血瘀 1.气滞会引起: 2.大出血会引起: 3.气不摄血会引起: A.痰涎壅盛,咳嗽气粗 B.脾失健运,水湿停聚,水肿 C.大实之病,反见赢状 D.久病心悸,面憔体倦 E.纳食减少,疲乏无力,腹满痛喜按 4.病机属真虚假实的是: 5.病机属虚的是: 6.病机属真实假虚的是: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A.邪正盛衰变化 B.身体素质 C.生活状况 D.地区方域 E.失治误治 7.对疾病传变起着决定作用的因素是: 8.对病理“从化”有重要影响的是: 9.导致损伤人体正气,助长邪气,变证迭起的是: A.间脏传变 B.不间脏传变 C.表邪入里 D.里病出表 E.三焦传变 10.肝病传脾为: 11.温热病汗出热解,疹痞透发: 12.湿热病由脾胃传及肝肾为: A.取决于邪气的盛衰 B.根据临床证候表现 C.与治疗当否有关 D.主要取决于抗病和驱邪能力 E.说明阳气由盛而衰 13.外感病由阳经传入阴经: 14.在里之病之所以能出表: 15.判断病邪出入主要据何而定: (三)D型题 1.属气机升降失常病机的是: A.气闭 B.气脱 C.气逆 D.气滞 E.气陷 2.阳盛格阴出现真热假寒,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 A.壮热面红 B.呼吸气粗 C.烦躁不安 D.四肢不温 E.脉象沉伏 3.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下列表现哪两项为假象: A.四肢逆冷 B.畏寒蜷卧 C.口渴 D.面色泛红 E.脉微细 4.阴盛格阳,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热象 B.很重的虚寒证 C.寒热错杂证 D.实寒证 E.真热假寒证 5.阳盛格阴,其病证的寒热本质是: A.假寒象 B.虚热证 C.寒热错杂证 D.实热证 E.真寒假热证 6.形成阴阳两虚病机的是: A.阴虚 B.阳虚 C.阴损及阳 D.阳损及阴 E.阴阳格拒 7.在疾病过程中,其病理状态属邪盛与正衰同时并存的是: A.大实有赢状 B.至虚有盛候 C.由虚转实 D.虚中夹实 E.实中夹虚 8.机体阴液不足,一般以下列哪两脏为主: A.心 B.肝 C.脾 D.胃 E.肾 (四)X型题 1.中医病机学说的病理观认为: A.疾病是单纯的局部病变的病理过程 B.局部病变可以影响全身 C.疾病是无局部症状的全身性病变的病理过程 D.疾病是局部和全身综合的病理过程 E.全身性疾病常通过局部反映出来 2.属虚实错杂病理状态的是: A.表虚里实 B.上实下虚 C.至虚有盛候 D.表实里虚 E.上虚下实 3.可造成实性病理变化的有: A.经络闭塞 B.久病耗精 C.脏腑功能亢奋 D.气机阻滞 E.脏腑功能减退,病理产物凝结 4.形成阳偏胜的主要原因有: A.食积郁而化热 B.外感温热之邪 C.血瘀化热 D.寒邪入里化热 E.五志过极化火 精品文档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5.阴盛格阳出现真寒假热证,所见真寒表现是: A.脉大而无根 B.精神萎靡 C.畏寒蜷卧 D.脉微欲绝 E.面色苍白 6.在气机升降失常的病变中,以哪些脏腑升降失常最为重要: A.肺 B.肝 C.脾 D.胃 E.肾 7.各种气滞病变,共同的病理表现是: A.闷 D.胀 C.满 D.痛 E.沉 8.气逆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肾 B.心 C.肺 D.肝 E.胃 9.血的循环运行失常的病理变化应包括: A.血行迟缓 B'血行逆乱 C.血耗太过 D.血行加速 E.血液妄行 10.形成气随血脱病理的原因有: A.外伤大量失血 B.肝病呕血 C.月经淋漓不断 D.妇女崩中 E.产后大出血 11.津液的排泄与输布障碍,主要产生哪些病理改变: A.湿浊困阻 B.肌肤肿胀 C.痰饮凝聚 D.水液贮留 E.气滞血瘀 12.体质对疾病传变发生的主要作用是: A.决定病邪的“从化” B.影响疾病与传变的迟速 C.影响病人的情绪 D.影响感邪的性质 E.影响病邪侵入途径和病位 13.实证临床可见到: A.二便不通 B.脉实有力 C.瘀血内阻 D.心悸气短 E.水湿泛滥 14.导致气逆的主要原因有: A.情志所伤 B.饮食寒温不适 C.水湿停滞 D.瘀血内阻 E.痰浊壅阻 15.血热的临床表现特征是: A.有热象 B.有肿疡 C.有扰神 D.有动血 E.有伤阴 16.津液与气血的关系失调,主要的病理变化有: A.水停气阻 B.血瘀水停 C.气随津脱 D.津亏血瘀 E.津枯血燥 17.内燥病变多见于下列哪些脏腑: A.心 B.肝 C.胃 D.肺 E.肾 18.风气内动属于虚的: A.热极生风 B.肝阳化风 C.阴虚生风 D.血虚生风 E.血燥生风 19.下列哪些属于肝风内动的基本特征: A.眩晕 B.肢麻 C.震颤 D.抽搐 E.角弓反张 20.下列哪些属于内寒的临床的特点: A.冷 B.白 C.稀 D.静 E.润 21.内火病理变化有: A.阳气过盛化火 B.邪郁化火 C.五志过极化火 D.阴虚火旺 E.壮火 22.火热病变的共同特点是: A.热 B.赤 C.稠 D.燥 E.动 23.下列哪项属于热极生风的表现为:( ) A.眩晕欲仆 B.角弓反张 C.口眼喎斜 D.皮肤甲错 E.高热神昏 24.下列哪项属于内寒的表现:( ) A.发热恶寒 B.无汗头痛 C.脉浮紧 D.四肢不温 E.形寒喜暖 二、填空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