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4B)
- 格式:doc
- 大小:63.00 KB
- 文档页数:4
2013 年江苏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语文Ⅰ试题、语言文字运用( 15 分) 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 . 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 引吭高歌3 分)A. 高亢 伉俪 沆瀣一 气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书声琅 琅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言简意 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 . 最恰当的一组是( 3 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 .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 . 欣赏文字的朴实 . 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 .实际上近于 ___▲ ____ 。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 . 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 行走. ___▲ ______ . 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 . 不超过 15 个字。
(4分) 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 . 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 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 4. 有研究者对 200 多位作家从发表处女作和代表作的年龄两个方面进行了统 计。
比较图表中两组数据 . 从作家渐至成熟的角度归纳出一个结论。
(5分)二、文言文阅读( 19 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 完成 5~8 题。
李丰.字安国.故卫尉李义子也。
黄初中.以父任召随军。
始为白衣时 . 年十七八 .在邺下名为清白 . 识别人物 . 海内翕然 . 莫不注意。
后随军在许昌 . 声称 日隆。
其父不愿其然 .遂令闭门.敕使断客。
初.明帝在东宫 .丰在文学中。
及即 尊位.得吴降人.问:“江东闻中国名士为谁?”降人云: “闻有李安国者。
”是 时丰为黄门郎 . 明帝问左右安国所在 . 左右以丰对。
帝曰:“丰名乃被于吴越 邪?”后转骑都尉、给事中。
帝崩后.为永宁太仆 .以名过其实 .能用少也。
正始中.迁侍中尚书仆射。
丰在台省 .常多托疾 .时台制.疾满百日当解禄。
丰疾未满数十日 .辄暂起.已复卧.如是数岁。
语文试卷 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 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本试卷共10页,包括选择题(第1题~第7题,共7题)、非选择题(第8题~第18题,共11题)两部分。
本卷满分为160分。
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考生注意:1. 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用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填写在试卷及答题卡的规定位置。
2. 请认真核对监考员在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上的姓名、准考证号与本人是否相符。
3. 作答选择题(第1题~第7题),必须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对应选项的方框涂满、涂黑;如需改动,请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
作答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墨水的签字笔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作答,在其他位置作答一律无效。
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 高亢. 引吭.高歌 伉.俪 沆.瀣一气 B. 稂.莠 锒.铛入狱 阆.苑 书声琅.琅 C. 孩.提 骇.人听闻 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 功亏一篑. 匮.乏 振聋发聩.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 殊途同归 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 异曲同工 如临深渊3. 请以平实的语言表述下面材料中画线句子的含意,不超过15个字(4分)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一位长者对他说:“你想保护自己的脚,穿上一双鞋子比给全世界铺上地毯更容易做到。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5课时作业(十五)[实用类文本阅读][时间:45分钟分值:54分]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
(18分)回望钱学森卞毓方一次,是在中科院一位朋友的办公室。
我去时,朋友在欣赏一卷《钱学森手稿》。
这一套手稿,分两卷,五百多页,是从钱学森早期的手稿遴选出来的。
笔者拿过来翻了翻,与其说是手稿,莫如说是艺术品。
无论中文、英文,大字、小字,计算、图表,都工工整整,一丝不苟,连一个小小的等号,也长短有度,中规中矩。
钱学森的手稿令我想到王羲之的《兰亭集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进而想到他唯美的人格。
如是我闻:在美国期间,钱学森仅仅为了解决一道薄壳变形的难题,研究的手稿就积累了厚厚一大摞,在工作进展到五百多页时,他的自我感觉是,不满意!直到八百多页时,才长舒一口气。
他把手稿装进牛皮纸信封,在外面标明“最后定稿”,继而觉得不妥,又在旁边添上一句:“在科学上没有最后!”对我来说,印象最为深刻的,是他如下的几句老实话,“我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读书时算是好学生,但每次考试也就八十多分;我考取上海交大,并不是第一名,而是第三名;在美国的博士口试成绩也不是第一等,而是第二等”。
八十多分,第三名,第二等,这哪里像公众心中的天才学子!然而,事实就是事实,钱学森没有避讳,倒是轮到世人惊讶,因为他们已习惯了把大师的从前和卓越、优异画等号。
钱学森的天才是不容置疑的。
麻省理工的学子对他佩服不已。
有一回,钱学森正在黑板上解一道十分冗长的算式,有个学生问了另一个与此题无关、但也十分难的问题,钱学森起初不予理会,继续在黑板上写算式。
“光是能在脑中装进那么多东西,就已经够惊人了,”一位叫哈维格的学生回忆,“但是更令我们惊叹的是,他转过身来,把另一个复杂问题的答案同时也解答出来!他怎么能够一边在黑板上计算一个冗长的算式,而同时又解决另一个同样繁复的问题?真令我大惑不解!”天才绝对出自勤奋。
钱学森的一位校友回忆:“一个假日的一大早,我在学校赶功课,以为整栋楼里只有我一个人,所以把留声机开得特别响。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答案解析一、语言文字运用1.【答案】D【解析】A组“亢”与“伉”读音相同,kàng“吭”读háng;“沆”读hàng;B组“稂”“锒”和“琅”读音相同,读láng;“阆”读làng;C组“孩”和“骸”读音相同hái;“骇”读hài;“赅”读gāi;D组读音全相同,kuì。
故选:D。
【提示】本题主要考查形近的形声字的字音。
试题所给出的这几组形声字,每组它们的声旁都相同,但它们的读音则有的相同,有的不相同,利用排除法排除错误选项即可。
【考点】字音。
2.【答案】B【解析】(1)句,“欣赏…,却忽略了…”这一具体的语境,就应选择“买椟还珠”,其意思为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
比喻没有眼力,取舍不当。
南辕北辙,想往南而车子却向北行。
比喻行动和目的正好相反;(2)句“不管我们在…哪一条路上行走,最终都必然…相逢”,可知应选“殊途同归”,殊途同归,通过不同的途径,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比喻采取不同的方法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而“异曲同工”,不同的曲调演得同样好。
比喻话的说法不一而用意相同,或一件事情的做法不同而都巧妙地达到目的;(3)如履薄冰,象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如临深渊,如同处于深渊边缘一般。
比喻存有戒心,行事极为谨慎。
前者侧重谨慎,后者侧重戒心。
故选:B。
【提示】做这类题:一要弄清成语来源,准确理解成语的意义,切忌望文生义;二要辨清成语的感情色彩;三要注意成语运用对象的范围。
【考点】成语。
3.【答案】改变自己比改变环境更容易。
【解析】划线句前有一个语境“有个青年人总是抱怨环境”,可见老者的话是对抱怨环境的青年人的劝勉;划线句老人是用“穿上一双鞋子”和“在全世界铺上红地毯”类比,说明与其抱怨环境不如改变自己。
【提示】本题要求用平实的语言表述句子的含义,一方要注意把握具体的语境,另一方面要注意划线句中哪些是形象的说法,分别指向什么,如何用平实的语言表达出来。
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9C课时作业(九)C[文言文阅读三][时间:45分钟分值:57分]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问题。
(19分)王华,字子陵,琅琊临沂人。
祖荟,会稽内史。
父,廞①,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
晋隆安初,王恭起兵讨王国宝,时廞丁母忧在家,恭檄令起兵,廞即聚众应之。
国宝既死,恭檄廞罢兵。
廞起兵之际,多所诛戮,至是不复得已,因举兵以讨恭为名。
恭遣刘牢之击廞,廞败走,不知所在。
华时年十三,在军中,与廞相失,时牢之搜检觅华甚急,王昙永使华提衣幞随后,津逻咸疑焉。
华行迟,永呵骂云:“奴子怠懈,行不及我!”以杖棰华数十,众乃不疑,由此得免。
遇赦还吴。
少有志行,以父存亡不测,布衣蔬食不交游,如此十余年,为时人所称美。
高祖欲收其才用,乃发廞丧问,使华制服。
服阕,高祖北伐长安,辟华为州主簿。
太祖镇江陵,以为西中郎主簿,迁咨议参军,领录事。
太祖未亲政,政事悉委.司马张邵。
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牵车②,从者不过二三以矫之。
尝于城内相逢,华阳不知是邵,谓左右:“此卤簿③甚盛,必是殿下出行。
”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
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坐被征;华代为司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
上即位,以华为侍中,领.骁骑将军,未拜,转右卫将军。
自徐羡之等秉.权,日夜构.之于太祖。
华每闲居讽咏,常诵王粲《登楼赋》曰:“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骋力。
”出入逢羡之等,每切齿愤咤,叹曰:“当见太平时不?”元嘉三年,诛羡之等,华迁护军,侍中如故。
华以情事异人。
未尝预宴集,终身不饮酒,有燕不之诣;若宜有论事者,乘车造门,主人出车就之。
及王弘辅政,而弟昙首为太祖所任,与华相埒④,华尝谓己力用不尽,每叹息曰:“宰相顿有数人,天下何由得治!”四年,卒,时年四十三。
九年,上思诛羡之之功,追封新建县侯,食邑千户,谥曰宣侯。
世祖即位,配飨太祖庙庭。
(选自沈约《宋书》,有删改)【注】①廞:xīn。
②牵车:古代的一种以羊驾驭的车。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江苏卷)语文Ⅰ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 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 高亢引吭高歌伉俪沆瀣一气B. 稂莠锒铛入狱阆苑书声琅琅C. 孩提骇人听闻尸骸言简意赅D. 馈赠功亏一篑匮乏振聋发聩【答案】D【解析】A项kàng/ háng/kàng/hàng;B项láng/láng/làng/láng;C项hái/hài/hái/gāi D项全读kuì。
【评价】从整体上讲,江苏试题年年都在求新,落实在各个考点上,语音题也在稳中求变,因变而新。
2009年、2010年高考都是多音字,2012年高考糅杂同音字、同声旁字(以下简称“同声字”),今年却专考同声字,形式虽新,却也是老题,沿袭了新课标卷、全国卷试题样式。
2. 在下列句子的空缺处依次填入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1)读者欣赏作品清新的故事,却忽略了蕴藏的热情,欣赏文字的朴实,却忽略了作品隐伏的悲痛,实际上近于___▲_____。
(2)中国古代文化是一座巍峨的高峰,不管我们在儒、释、道哪一条路上行走,___▲_____,最终都必然会在山顶上相逢。
(3)多年前,集团首席执行官就感觉自己___▲_____,在集团迅猛发展、国际市场不断拓展的今天,他的危机感丝毫未减。
A. 南辕北辙异曲同工如临深渊B. 买椟还珠殊途同归如履薄冰C. 南辕北辙殊途同归如履薄冰D. 买椟还珠异曲同工如临深渊【答案】B【解析】南辕北辙:到南方的楚国去却向北走,比喻行动和目的相反。
买椟还珠:买下木匣,退还了珍珠,比喻那些没有眼光,取舍不当,只重外表,不重实质的人;又讽刺那些不了解事物本质,舍本逐末、弃主求次的人。
第⑴句共有两个转折句,每一转折句的前句都言的是作品的表面,后句都言的是作品的实质,选择“买椟还珠”最为恰当。
2015高考语文课时作业二--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高三2015-02-19 12:202015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2课时作业(二) [识记并正确书写现代常用规范汉字][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1.2015·重庆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嗔怪博弈清澈见底鞭辟入里B. 夜宵边陲涣然冰释稳操胜券C. 遒劲晋升搬师回朝返璞归真D. 诀窍蓬松不谋而合崭露头角2.2015·湖北卷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平添骁勇秣马厉兵路遥知马力B.描摹肖像白璧微瑕信誊值千金C.披览缕析远见灼识细嚼出滋味D.迁徙熏淘不翼而飞海阔凭鱼跃3.2015·浙江卷下列各项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笔法闲熟,感情真挚。
/文章如流水账,缺乏细腻的描写。
/融感情于琐碎的细节中,不作直接抒情,情却自然溢出。
(摘自作文评语)B.贷款金额为叁拾肄万元,月底结算。
/兹收订金伍百元,余款货到验收合格后十日内付清。
(摘自单据合同)C.我们都是虫,可我是萤火虫。
/苦难是化了装的幸福。
/不是忙到脚不粘地,是忙到脚没空儿粘地。
(摘自教室板报)D.一期售罄,二期将出,敬请期待。
/领衔浙江,独占鳌头。
/创意至上,虚位以待,欢迎报名。
(摘自招牌广告)4.2015·四川卷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胳膊挖墙脚墨守成规卑躬屈膝B.骨骼莫须有囤积居奇以逸代劳C.彗星座右铭鸠占雀巢在所不惜D.慧眼吓马威星罗棋布面面俱到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青睐制高点墨守成规毋庸置疑B.震撼连锁店言简意赅声名雀起C.追溯名信片情有独钟察言观色D.磋商绊脚石一如即往礼尚往来6.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斥责叱责曝光爆冷门巨笔如掾不容置喙B.忧伤滥殇扁舟偏心眼筚路蓝缕衣衫褴褛C.抱负报复模拟模仿秀好高骛远趋之若鹜D.聒噪急躁带孝戴高帽满腹经纶语无轮次7.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文饰纹身辅弼复辟变本加利辩才无碍B.牵扯牵掣侥幸矫形管中窥豹管窥蠡测C.熔铸融会菲薄诽谤鬼迷心窍诡计多端D.辖制挟制屹立昳丽烜赫一时煊赫一时8.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落寞戮力同心橘红锱铢必较B.风致稍纵即逝幅射残羹冷炙C.援例峥嵘岁月寥落日冕渐移D.发轫义愤填膺杀青暗然无光9.下列各组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粹萃取钓鱼竿高粱杆仗义执言明火执杖B.观摩临摹暴发户爆冷门艰苦备尝如愿以偿C.气概愤慨绊脚石搅拌机明察暗访暗中查访D.刻画筹划明信片无名火唇枪舌剑明枪暗箭10.下列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蕴藉慰藉工夫功夫茶轶事卷帙浩繁B.振幅辐射照相摄像机汇合融汇贯通C.诀窍抉择叶片百页窗部署按部就班D.搏弈脉搏掉价掉书袋倍加备尝艰辛1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睥睨猥亵乍暖还寒沸返盈天B.暧昧颓圮厉害冲突不经之谈C.苍茫战栗嘻笑怒骂引以为诫D.斑驳勖勉义愤填膺冠冕堂皇12.下列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精萃挖墙脚甘拜下风一筹莫展B.重叠老两口坚定不移深信不疑C.度假水龙头金榜提名人情世故D.寒暄入场券永葆青春出奇不意1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抿嘴流敝蛊惑人心终南捷径B.揖录辖制瞬息万变苦心孤诣C.渎职付梓出奇制胜不胫而走D.消耗谗言光怪陆离无是生非14.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惋惜一滩血残羹冷炙水火不相融B.简练万户候繁文缛节八杆子打不着C.厮打一霎时自负盈亏男儿有泪不轻弹D.赋予天燃气一如既往前事不忘,后世之师15.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糟糕消声器嬉笑怒骂金瓯无缺B.缄默绩优股险相环生目不暇接C.澜言圆舞曲不蔓不枝芸芸众生D.蛰居耍笔竿步履蹒跚真知灼见16.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震撼扫描仪鞭辟入里两全其美B.辨证结骨眼工于心计矫揉造作C.渲泄摄像机曲意逢迎常此以往D.坐落电饭煲蛛丝蚂迹群贤毕至17.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 A.陈规畸形弱不经风铤而走险B.怄气混沌既往开来民生凋敝C.般配岑寂群贤毕至广袤无垠D.凌厉黯然文过饰非俗不可奈18.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经典点击率突如奇来粮食欠收B.家具钉书机民生凋敝攻城掠地C.网帖霓红灯通货膨胀死皮癞脸D.照相穷折腾剑拔弩张兵荒马乱19.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安分渡难关长治久安万事俱备B.伏法大姆指貌合神离顾名思义C.博弈候车室出其不意精兵减政D.通谍抄近路和言悦色艰苦备尝20.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下榻头炷香再接再厉风马牛不相及B.精萃初生犊合二为一毕其功于一役C.毕竟核威摄一成不变天机不可泄露D.辑录副产品两全其美不废吹灰之力21.下列各组词语中,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博弈天燃气无则加勉左右逢源B.抢滩烂尾楼城门立雪流光溢彩C.驰誉绊脚石削足适履可圈可点D.协从撒手锏生杀予夺披沙捡金2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风靡吻颈之交自诩一筹莫展B.寒碜礼尚往来偿试杀一儆百C.端倪改弦更章虐杀原形毕露D.肆意淋漓尽致编撰理屈词穷23.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A.荆棘明摆着胼手胝足阴谋鬼计B.馔玉下工夫按部就班苦思冥想C.孝悌窝囊废知书达礼鞭辟入里D.搏取东南坼黔驴技穷光怪陆离24.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抱负模仿秀好高骛远趋之若鹜B.挤身笔杆子条分缕析衣衫褴缕C.慰藉爆冷门巨笔如掾不容置喙D.急躁戴高帽满腹经纶语无轮次25.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荧屏路由器沆瀣一气言者无罪,闻者足戒B.飓风发帖子革故鼎新仰之弥高,钻之弥坚C.记要听证会耳提面命欲加之罪,何患无词D.甘霖咏叹调退避三舍城门失火,殃及池鱼26.下面各句中,没有错别字且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A.当层层叠叠的葱绿涌入胸怀的时候,雪山突然从缥缈(miǎo)的云雾中显现,神秘如幻影,圣洁如处子,使你止不住地砰砰心跳。
生物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一、选择题1.利用葡萄汁发酵生产葡萄酒,当酒精含量达到12%~16%时,发酵就停止了。
下列有关说明错误的是( )A.酒精对酵母菌有毒害作用B.葡萄汁中的养分物质不足C.发酵液中pH渐渐降低影响酶的活性D.氧气过少导致酵母菌无法进行细胞呼吸解析:选D 酒精是发酵的产物,但酒精对细胞有肯定的毒害作用;随着发酵进行,发酵液中的养分物质削减,pH渐渐降低,酵母菌会大量死亡,发酵停止;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氧气过少时可进行无氧呼吸。
2.下列关于“腐乳的制作”叙述错误的是( )A.制作腐乳时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发挥作用B.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30~35 ℃C.后期发酵时间长短与盐用量、卤汤成分等有关D.封瓶时最好将瓶口通过酒精灯的火焰解析:选B 腐乳的制作是毛霉等多种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毛霉生长的最适温度为15~18 ℃。
3.下图中甲是果醋发酵装置,乙是发酵过程中培育液pH变更曲线图,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发酵初期不通气,溶液中没有气泡产生B.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C.后期接种醋酸菌,适当通气并保持原有温度D.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更的曲线是③解析:选B 发酵初期不通气,酵母菌可进行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所以溶液中有气泡产生;酒精是酵母菌无氧呼吸产生的,若中期可以闻到酒香,说明进行了酒精发酵;果酒制作须要缺氧环境,且温度为18~25 ℃,而果醋制作须要氧气,且温度为30~35 ℃,所以接种醋酸菌,应适当通气并提高培育温度;果酒制作阶段,产生二氧化碳溶于水形成碳酸,使pH下降,进行果醋发酵后,产生醋酸也使pH下降,所以图乙中能正确表示pH变更的曲线是②。
4.如图表示利用苹果制备果酒、果醋的流程图。
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A.过程①接种人工培育的酵母菌可以提高苹果酒的品质B.苹果原醋可以为过程③供应所需菌种C.过程①所需的最适温度低于过程②D.整个发酵过程都必需在严格无菌条件下才能正常进行解析:选D 果酒发酵的相宜温度为18~25 ℃,果醋发酵的相宜温度为30~35 ℃;果酒发酵可以利用附着在苹果皮上的野生型酵母菌;发酵过程不须要严格无菌。
9:00整在学校礼堂举行教师节庆祝活动并表彰一批优秀教师。
校党委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并代表家长在大会上讲几句话,希望您认真准备并按时光临。
答:答案:(1)“又来了”改为“又将来临”(2)“贵校”改为“我校”(3)“校党委研究决定邀请您出席”改为“特邀您(届时)出席”(4)“讲几句话”改为“发言”(5)“希望您认真准备并按时光临”改为“恭候光临”12.下面这封信有四处不合规范,请指出其中的三处。
××学兄:寄呈的大作收悉,拜读再三,激动不已。
你的诗构思巧妙,语言隽永,弟自愧不如。
只是个别字句略有笔误或不合韵律,我冒昧地作了一点雅正,随信寄回,谨供参考。
顺祝夏安!弟××2019年1月6日答:答案:①称谓“××学兄”(没有顶格);②祝语“夏安”(没有顶格);③“寄呈”(不得体);④“雅正”(不得体)13.下面是日常生活中的三个口语交际情景,在语言表达方面分别存在不得体的错误,请指出并加以改正。
(1)情景一:某访谈节目:当主持人得知对方的父亲因病刚刚去世,立即语气沉痛地说:“我代表观众对家父的过世表示哀悼,请节哀顺变。
”(2)情景二:某高校学生去看望5年未见的中学班主任,一见面,这个学生紧紧握住老师的双手激动地说:“老师,久仰了。
特别想念简明准确生动对点训练题组一语言表达简明1.下面一段话中加点的词语有四处赘余,请在不影响原意的情况下予以删除,并将删除部分的序号填在下面的横线上。
在.①日常生活中,人们大都.②有这样的体验:常常..④一..③有那么些自以为聪明的人,为了金钱竟.⑤把“伪诈”视若拱璧,结果陷进虚妄奸邪的泥淖而.⑥不能自拔。
所以,与其弄巧,不如守拙。
守拙,就是要人守住其.⑦做人的底线和根本,守住素朴之心、真诚之念、清灵之性;就是要坚守一颗平常心,脚踏一片真山水,养育一段浩然气。
可以删除的部分:。
解析:①“在”是介词,这里可省略;④“那么”为指示代词,也可删;⑥“而”是连词,删去之后句子更通顺;⑦“其”指代“自己”,删去它,句意不会改变。
2013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时作业(江苏专版)14B课时作业(十四)B[论述类文本阅读二][时间:45分钟分值:36分]一、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18分)移民作家奈保尔的文化心理与文化身份①奈保尔出生于印度,但印度无法成为奈保尔精神的家园,因为无论是从地理上还是文化心理上那个国家对他来说都太遥远了。
而另一方面,奈保尔对于特尼尼达那个殖民地社会的认识也无法让他在此找到文化的依靠。
②一个人在年幼时期所受到的母国文化的教育和熏陶,容易在自然认同的心理植入文化的种子,从而形成文化雏形。
如果在地理、政治等条件不发生巨大变化的情况下,这种文化心理将得到加强,从而形成比较持久的文化心理特征。
因此我们把这个早期的文化摄入期,叫做文化心理的哺乳期。
③这一切对于幼年的奈保尔来说,是有着必然的影响。
但毕竟地理条件发生了变化,特尼尼达毕竟不是真正的印度,奈保尔所受到的印度文化的影响也就具有了间接性,在他文化的哺乳期,留下了较大的可变空间。
④奈保尔在远离印度,愤然抛开特尼尼达的一切之后,这个苦苦寻求精神家园的寻根者却突然发现自己失去了依靠。
这个暂时无法自我确认文化身份的“空心人”处于文化心理悬挂的状态之中。
⑤文化身份无法得到确认的奈保尔在帝国的土地上挣扎着生活了下来。
这个过程是长久的,他内心的痛苦也渐渐随着这个过程中一种特殊的心理变化而减轻,这种变化就是文化心理置换。
就像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被另一个家庭收养,开始的时候他是不愿意的,不习惯的,努力地想找到原来的某种依靠。
但当他发现这一切已经变得不可能的时候,他开始适应了下来,按照“新家”的一切规矩和原则开始新的生活。
于是,他接受了帝国的价值观,戴上了西方社会所谓的“普世文明”的眼镜,充当了西方殖民文化的辩护人。
⑥完成了文化心理置换的奈保尔用西方文明和帝国文化为他准备的那副眼镜观察他曾经的祖国。
结果这趟旅程让他惊讶地发现一切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特尼尼达原来是个半生不熟的社会,中美洲的人丑陋得无法形容,那里除了自然风光没有任何值得人们称道的东西。
⑦在西方得到一些喝彩之后,奈保尔将这种鼓励带到对其他社会的描述中去。
他看上了非洲,主要是那个地方与他的故乡特尼尼达有着相似的遭遇。
在其代表作《河湾》这部作品中他再次使用了嘲讽的手段,借萨林姆在非洲的经历,对那里的社会进行了“康拉德式”的描述。
在他看来,非洲成了毫无文化的丛林社会,无休止地复制殖民者文化的社会,政治上独裁,精神上盲目崇拜的魔域。
⑧这样一来,他的作品在第三世界(包括在印度和特尼尼达)引起极大的抗议就不足为奇了。
1.结合全文,请简要说明移民作家奈保尔一生文化心理的三个阶段。
(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章第⑤段写到了十几岁的小孩被收养后的心理变化过程,请分析其在文中的作用。
(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文章第⑧节,作者为什么说“他的作品在第三世界(包括在印度和特尼尼达)引起极大的抗议就不足为奇了”?请简要分析。
(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问题。
(18分)高铁要坚定科学发展既定轨道8月10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开展高铁安全大检查,适当降低新建高速铁路运营初期的速度,并对拟建铁路项目重新组织安全评估。
根据新的运行方案,高铁降速50公里开行。
频出故障,特别是“7·23”事故的发生,暴露出高速运行下的隐患。
事故原因尚待查明,此时降低运行速度,既是对“未知风险”中人的安全的高度重视,也有利于在增加安全冗余的前提下,提高技术管理,积累运行经验。
作为一个新型的、复杂的大系统,高铁包含的固定设施、移动设备、控制系统、运营管理等子系统,无疑需要足够的磨合。
循序渐进的方式,既符合事物发展规律,也是世界各国高铁在磨合乃至挫折中不断前进的普遍经验。
当然,很多人还是希望,现在的“降速”,是为了更好的“磨合”,更是为了促进将来的“安全提速”。
就在“7·23”事故后,仍有不少人继续选择高铁,甚至还有人憧憬:在确保安全的前提下,能再快些便捷些。
事实上,更好、更快、更强,这是人类对文明进步的共同追求。
而已经展现了社会价值和发展前景的高铁,正让更多国家和人们坚信,其未来如同当初的飞机一样,会给人类社会带来深刻变化。
这对于“铁轨上的中国”来说,尤显重要。
时代在义无反顾地向前走。
试图回到“绿皮车时代”,那是一种退步,也不可能被广大群众接受和选择。
中国需要现代化高铁,这既是一个发展中人口大国的现实需求,也是中国未来的一次新的发展机遇。
我们无法容忍以生命为高昂代价的畸形发展,但因为一些事故就彻底否定高铁,也是因噎废食。
“7·23”事故付出的沉痛代价,反而让我们更加坚信:坚持科学发展理念,是何等重要和急迫。
今天高铁发展中所暴露出的一些隐患与不足,反映了此前过于注重建设速度而忽略科学发展的状况。
缩短了运行磨合期、忽略了人员培养、滞后了管理手段和服务配套的协调跟进、轻视了大众对一项新技术的认同与接受……正是一些过时的观念、落后的管理、冷漠的服务并未完全与“绿皮车”一起退役,有的反而“搭了便车”,才制约着今日高铁又好又快地前行。
对逝去的生命,最好的悼念是吸取教训。
对高铁的未来,最急切的问题是在坚定信心中更要坚持科学发展。
京沪高铁运行40多天后,国务院作出对高铁的大调整,正反映出从政府到公众对于“我们需要什么样的高铁”这一问题的思考和共识。
高铁之“高”,远不只是速度之快、技术之先进,而应包涵运行安全、价格亲民、服务温馨、管理科学等诸多要素。
说到底,高铁的发展,必须把科学发展深深焊进铁轨中,真正体现以人为本的发展思路。
“就像一个人跑步,不能老是以加速度在冲刺,他必须要放慢一下脚步,为了以后跑得更好。
”目前,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盛来运对我国经济增速“降温”这样形容。
人间正道是沧桑,只有沿着科学发展道路,不断迈出坚实步伐,才能走得更稳、更快、更远。
高铁是这样,在现代化之路上高速前进的中国,更是这样。
(有删改)4.中国高铁故障频出的原因有哪些?(4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画线句子的语言有何特色?作用是什么?(8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你认为中国高铁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6分)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时作业(十四)B1.[答案] ①早期受印度文化影响的文化心理哺乳期;(2分)②暂时无法自我确认文化身份时的文化心理悬挂期;(2分)③受西方文化影响后的文化心理置换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