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
- 格式:rtf
- 大小:67.41 KB
- 文档页数:4
1.简述翻译的定义及其历史演变学者候林平将历史上人们对“翻译”定义为三个阶段,每个阶段有不同的定义:(1)第一阶段是传统语文研究阶段,这时候对翻译的定义是比喻式的,鸠摩罗什认为翻译“有似嚼饭与人,非徒失味,有令呕秽也”,傅雷认为翻译“如临画”“如伯乐相马”(2)第二阶段是现代语言学研究阶段。
英国的翻译理论家卡特福德将翻译视为不同语言文本材料的替代。
美国语言学家奈达,则如下定义: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文信息。
(3)第三阶段是当代多学科研究阶段:在《翻译语言学》理论中,卡特福德开宗明义,翻译是一项对语言进行操作的工作:即用一种语言的文体代替另一种语言的文本过程。
关于翻译的定义中国较为熟悉的有以下几种:1)翻译是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在内容与形式不可分割的统一中业已表达出来了的东西准确而完整的表达出来。
2)翻译是把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在保持内容也就是意义不变的情况下改变为另外一种语言的言语产物过程。
3)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的信息。
西方的翻译在历史上前后曾出现六次高潮或可分为六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公元三世纪中叶罗马对希腊古典作品的翻译,这是欧洲也是整个西方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翻译活动,它开创了翻译的局面。
第二个翻译高潮涌现于罗马帝国后期至中世纪初期,以形形色色的《圣经》译本的出现为标志。
第三阶段发生于中世纪中期,西方翻译家云集,西班牙的托莱多,把大批作品从阿拉伯语译成拉丁语,其中有大量用阿拉伯文翻译的希腊典籍。
第四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时期,翻译活动达到前所未有的高峰,翻译活动深入到思想、政治、哲学、宗教等各个领域。
第五阶段发生于文艺复兴后,17世纪下半叶至20世纪上半叶,翻译家不仅翻译古典著作,而且对近代和当代作品也有很大兴趣,如莎士比亚等,东方文学译品也相继问世。
第六个大发展阶段在二战结束至今。
二战后西方经济稳定为翻译事业提供物质基础,由于时代的演变翻译特点发生巨大变化,这一时期的翻译从范围规模作用直至形式都与过去任何时代大不相同,取得很大进展。
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翻译的特征及翻译方式翻译是一门复杂而深奥的学科,其翻译方式及特征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翻译语言的转换,还需要理解和转达原文所表达的意义和情感,同时保持原文语言风格和文化特色。
因此,理解翻译的特征及优秀的翻译方式对于提高翻译能力和素质是非常重要的。
翻译的特征1.传递信息功能翻译是一个传递信息的过程。
翻译的目的是把原文中的信息转换成目标语言中的信息,保证信息的正确性和完整性。
2.语言和文化的跨越性翻译需要跨越语言和文化的差异。
因此,翻译者需要了解原文的语言和文化背景,同时要确保翻译出的内容能够符合目标语言和文化的习惯和规范。
3.译者的主观性和客观性翻译是一项涉及到译者主观能力和客观能力的复杂任务。
译者需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判断能力和经验来进行翻译,但同时必须确保翻译和原文保持一致。
翻译的方式1.直译法直译法即把原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直接对应的句型。
这种方法可以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但可能会导致译文与目标语言的习惯用语不符,并且可能会出现语法结构不正确的情况。
2.意译法意译法是指通过转化、解释和解构等方式来传达原文所表达的含义。
这种方法可以避免由于文化差异而无法传达意义的情况,同时也可以保持与目标语言的适应性。
3.合译法合译法是指通过直译和意译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方法可以在传达原文真正意愿的同时,也可以保证译文符合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规范。
4.自由译法自由译法通常是在意译的基础上进行改造和加工,把原文翻译成更通俗易懂的形式。
这种方法可以强调意义而不只是语言表达本身,在一些文学作品的翻译中比较常用。
总结翻译是一项学问而非简单的语言转换。
对于翻译工作者来说,深入理解翻译的特征和优秀的翻译方式可以帮助提高翻译能力和素质,使得翻译更贴近原文,并且更符合目标语言和文化的规范。
英语翻译常见的几种翻译方法介绍
说到英语翻译大家都不陌生。
最常见的就是口译,翻译者把发言者的语言翻译成英文。
除了口译,英语翻译还有另外几种翻译形式,这里八维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笔译:顾名思义,即笔头翻译,是以文字的形式将源语翻译成目标语的一种翻译实践。
比如文件翻译,通常见得有公司的合同翻译,法律文件的翻译,还有比如将中国名著翻译成英文版的等。
陪同翻译:也就做口语翻译,是最简单的一种口译形式,一般不涉及专业词汇或较深的行业背景知识。
在商务考察、旅游观光以及展会中,常常用到陪同翻译。
交替传译:(consecutive interpreting),也被称作即席口语、连续传译、接续传译、交传、连传等,指译员等讲话人用源语讲完一部分或全部讲完以后,再用目标语把讲话人源语所表达的信息、思想、情感等,以口头的形式,重新表达给听众的一种翻译实践。
比如电视上经常演的答记者问,常常就是用的交替传译。
这对翻译者的要求是最高的,需要翻译者具备深厚的翻译公司和丰富的专业词汇量。
Definition of translation1) 翻译是跨语言、跨文化、跨社会(cross-social)的交际活动。
2) 翻译是将一种语言文化承载的意义转换到另一种语言文化中的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活动。
Translation is a representation or recreation in one language of what is written or said in another language.3)翻译的本质是释义,是意义的转换. meaning-based汉译英是译者将作者为汉语读者所写的汉语文本转换成功能相似、语义相符、供英文读者阅读的英语文本的活动。
Classification of translation1)Translation—— Intralingual translation(语内翻译);Interlingualtranslation(语际翻译);Intersemiotic translation(符际翻译)2) Interlingual translation——Oral (interpretation) : consecutive(交替传译); simultaneous(同声传译)3) Written: whole text literature; pragmatic excerpt; selective; adapted; rewriting; MAT & MTCriteria of translationCriteria of translation is the plumb-line for measuring the quality of a translation and the goal for a translator to strive for.1) Source-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以译出语为取向的原则)Characteristics: pay extreme attention to the form of the source text, always adopts a word-for-word / line-for-line translation or transliteration.•他是只纸老虎He is a paper tiger.•这事让他丢脸This makes him lose face.2) Target-language-oriented principle (以译入语为取向的原则) Liberal translation: using large number of domestication / adaptationfor the reader’s sake. This is done at the cost of the loss or damage of the original image sometimes.•What is done is done. 木已成舟•Kicking a man when he is down. 打落水狗/落井下石•三个臭皮匠,合成一个诸葛亮Two heads are better than one.3)Author-and-reader-oriented principle (以作者和读者为取向的原则) Characteristics: take both the author and the reader into consideration, and strive to be faithful and smooth at the same time.•繁华也罢,贫穷也罢,丈夫和妻子携手一生,情深意长。
翻译常用的八种技巧翻译常用的八种技巧1.重译法(repetition)2.增译法(amplification)3.减译法(omission)4.词类转移法(conversion)5.词序调整法(inversion)6.分译法(division)7.正说反译、反说正译法(negation)8.语态变换法(the change of the voices)第一节重译法(repetition)在翻译中,有时为了忠实于原文,不得不重复某些词语,否则就不能忠实地表达原文的意思。
这种反复使用某些词语于翻译的方法就叫重译法。
重译法实际上也是一种增词法,只不过所增加的是上文出现的词。
重译法有三个作用:一是为了明确;而是为了强调;三是为了生动。
一、为了明确,有时需要重复宾语。
在英语中,一句话里两个动词共用一个宾语,宾语只在第二个动词之后出现一次。
而在汉语中,这样的宾语要在每个动词后分别出现。
定语后的名词亦是如此。
如:1.We have to analyse and solve problems. 我们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I eat and drink whatever I like, and sleep when I can not keep.我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想喝什么就和什么,眼睛睁不开了就睡觉。
3.人类利用自然科学去了解自然、改造自然。
People use naturalscience to understand and change nature.4.Aristocratic and democratic tendencies in a nation oftenshowthemselves in its speech.民族的贵族倾向和民族倾向常在其言语中表现出来。
5.我们来修改安全规则和卫生规则吧。
Let’s revise our safety andsanitary regulations.二、英语常用省略,但为了明确,也为了强调某些内容,在汉语中常常要将省去的部分重译出来。
1.翻译的定义1980年,我国著名翻译家张培基先生在《英汉翻译教程》一书的绪论中,从语言学的角度为翻译下了这样的定义:“翻译是运用一种语言把另一种语言所表达的思维内容准确而完整地重新表达出来的语言活动。
”冯庆华先生在《实用翻译教程》一书中则从语言学和文艺学的双重角度界定了翻译的本质:“翻译是许多语言活动中的一种,它是用一种语言形式把另一种语言形式里的内容重新表现出来的语言实践活动。
翻译是一门艺术,是语言艺术的再创作。
”2. 翻译的标准我国比较系统全面论述翻译标准的是清末著名翻译家严复,他在《天演论·译例言》(1898)中提出“信达雅”的翻译标准。
他说:译事三难,信、达、雅。
求其信,已大难矣。
顾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尚焉。
…………此在译者将全文神理,融会于心,则下笔抒词,自然互备。
至原文词理本深,难于共喻,则当前后引衬,以显其意。
凡此经营,皆以为达,为达即所以为信也。
易日:“修辞立诚”。
子曰:“辞达而已。
”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
三者乃文章正轨,亦译事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这三条标准对后世的翻译实践起了巨大的指导作用,一百多年来,中国译界虽然对它的褒贬一直未断,特别是对其中的“雅”字多有异议,因而试图提出一些新的说法,如林语堂提出“忠实、通顺、美”的标准,刘重德提出“信达切”的标准,许渊冲提出“信达优”的标准,但是,迄今为止,还没有哪一种说法能够替代“信达雅”,为大家所接受。
钱钟书先生于1964年在《林纾的翻译》一文中提出了翻译的“化境”说。
他说:文学翻译的最高标准是‘化’。
把作品从一国文字转变成另一国文字,既不能因语文习惯的差异而露出生硬牵强的痕迹,又能完全保存原有的风味,那就算得入于‘化境’。
十七世纪有人赞美这种造诣的翻译,比为原作的‘投胎转世’,躯壳换了一个,而精神姿致依然故我。
换句话说,译本对原作忠实得以至于读起来不像译本,因为作品在原文里决不会读起来像经过翻译似的。
翻译的定义英国《牛津英语词典》给translate下的定义是:to turn from one language into another (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美国《新编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给translate下的定义:to turn into one’s own or another language(转换成本族语或另一种语言)。
我国《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给翻译下的定义:“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一书中,将“语际意义”概括为六种: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成“语义”和“文体”,他说: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张今:“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季羡林在谈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提出了一个十分精辟的观点。
他说文化(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
然而,中华文化似乎是个例外。
五千年来,虽然经理了不少波折,走过了不少坎坷的道路,但是中华文化却一直没有消逝。
原因何在呢?他的答复是:“倘若拿河流来作比,中华文化这一条长河,有水满的时候,也有水少的时候,但却从未枯竭。
翻译的定义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翻译的定义英国《牛津英语词典》给t r ans l ate下的定义是:t o turn from one lan g uag e in t o a no t her(从一种语言转换成另一种语言);美国《新编韦氏国际词典(第三版)》给tra nsl ate下的定义:t o tu rn i nt o on e’s own o r an o the rlanguage (转换成本族语或另一种语言)。
我国《辞海》和《汉语大词典》给翻译下的定义:“把一种语言文字的意义用另一种语言文字表达出来。
”刘宓庆在他的《现代翻译理论》一书中,将“语际意义”概括为六种:概念(主题)意义、语境意义、形式意义、风格意义、形象意义、文化意义。
美国翻译理论家奈达在给翻译所下的定义中,把翻译中的“意义”概括成“语义”和“文体”,他说:Translating consi s ts i n r e pro du c ing in t hereceptor language the eq u iva lent of the source- language message,fir s t i n te rm s of mean 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 tyl e.(所谓翻译,是指在译语中用最切近而又自然的对等语再现源语的信息,首先在语义上,其次是文体上。
)张今:“翻译是两个语言社会之间的交际过程和交际工具,它的目的是促进本语言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或)文化进步,它的任务是要把原作中包含的现实世界的逻辑映象或艺术映象,完好无损地从一种语言移注到另一种语言中去。
”季羡林在谈到翻译对中国文化的重要意义时,提出了一个十分精辟的观点。
他说文化(文明)的发展可以分为五个阶段:诞生、成长、繁荣、衰竭、消逝。
这是一个普遍规律,任何文化都不能永存。
(完整版)几种常见的英语翻译方法几种常见的英语翻译方法(一) 同义反译法例子:1. Only three customers remained in the bar.酒吧间只有三个顾客还没有走。
(不译:「还留着」或「还呆在那里」)2. I'll be here for good this time.这一次我再也不走了。
(不译:「永远在此呆下去」)3. Please keep the fire burning when I'm out.我不在家的时候,请别让炉子灭了。
(不译:「我外出时,请让炉子继续烧着」)4. "Wait, he is serious."「等等,他不是说着玩儿的。
」(不译:「等等,他是认真的。
」)5. "Now, Clara, be firm with the boy!"「听我说,克拉拉,对这孩子可不能心软。
」(不译:「……对这孩子要坚定」)***(二) 删减解释词例子:The traveller in the south must often have remarked that peculiar air of refinement, that softness of voice and manner, which seems in many cases to be a particular gift to the quotation and mulatto women.到南方去的人看见那些黑白混血的女郎,准定会注意到她们十之八九都赋有那种独特的优雅风度、那种柔和的声调和文静的举止。
***(三) 短句拆译例子:" ...on one sunshiny morning in June , ..."「在六月里的一天早上,天气晴朗,……」***(四) 译词推陈出新例子:When he might well have acted with boldness, he found himself filled with doubts, scruples and equivocations, in addition to the ordinary fears of a lower.原译:当他可以大胆行动的时候,他发现自己除了一个情人所具有的那种普通的害怕之外,心里还充满怀疑、顾虑和踌躇。
翻译的概念五种翻译作为一种语言活动,可以被分为不同的概念。
以下是五种常见的翻译概念,并对每种概念进行详细解释。
1. 语言翻译:语言翻译是最常见的翻译概念。
它指的是将一种语言中的文字、词语或语句转换成另一种语言中的对应文字、词语或语句的过程。
语言翻译需要翻译者具备两种或多种语言的能力,并且理解源语言中的意思,然后将其转化为目标语言中能够传达相同意思的方式。
语言翻译既可以是口译,也可以是笔译。
2. 文化翻译:文化翻译指的是在翻译过程中涉及到的文化元素的传递。
每种语言都有其独特的文化背景和观念,因此在翻译时需要考虑到这些差异。
文化翻译涉及到概念、价值观、习俗、传统以及其他文化现象的转换。
翻译者需要具备对不同文化的理解和敏感度,以确保译文能够在目标文化中传达与原文相同的意思和效果。
3. 专业翻译:专业翻译是指在特定领域或专业领域内进行的翻译活动。
这种翻译需要对特定领域的术语、知识和背景有深入了解。
专业翻译可以包括法律翻译、医学翻译、科技翻译等等。
专业翻译者应当具备对目标领域的专业知识,并且能够准确地理解和传达专业术语和概念。
4. 机器翻译:机器翻译是指使用计算机和自动化技术进行翻译的过程。
机器翻译使用机器学习、自然语言处理和统计模型等技术,通过在大量语料库中学习和分析语言规律,实现文字、词语或语句的自动翻译。
机器翻译的发展正在不断提升质量和效率,但由于语言的复杂性和文化差异,目前机器翻译仍然无法完全替代人工翻译。
5. 口译翻译:口译翻译是一种将口头语言转换为另一种口头语言的翻译形式。
口译翻译通常在现场进行,例如会议、谈判、演讲等场合。
口译翻译需要翻译者有较强的听觉和口头表达能力,能够在短时间内迅速理解和转达讲话内容。
口译翻译的能力对于语言表达流利度、准确度和语言风格匹配度有很高的要求。
总结起来,翻译概念包括语言翻译、文化翻译、专业翻译、机器翻译和口译翻译。
每种翻译概念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要求,翻译者需要具备相应的语言能力、文化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才能进行有效的翻译工作。
《七律长征》毛泽东
红军不怕长征途中的一切困难,跋涉万水千山只当做平常散步一般,绵延的五岭就像微波细浪在起伏,雄伟的乌蒙山犹如小小的泥丸在滚动金沙江浊浪滔天,拍击着高耸入云的峭壁悬崖,暖气蒸腾,大渡河险桥横架,晃动着凌空高悬的根根铁索,寒意阵阵。
更喜欢岷山的千里积雪,红军将士翻越后个个笑逐颜开。
《春望》杜甫
长安沦陷,虽然山河依旧,但昔日繁华已不复存在,春天的京城杂草丛生,满目凄凉。
感伤时事看见花开就想流泪,怅恨别离听到鸟鸣反而惊心。
战火长时不息一连持续几个月,一封家书就抵得上万两黄金。
愁白了的头发越骚越稀少,简直就梳不住簪。
《泊秦淮》杜牧
烟雾月色笼罩着含水白沙,夜晚船只停泊在靠近秦淮河边的酒家。
歌女不懂得亡国的悲和恨,还在对岸酒楼里高唱亡国之音《玉树后庭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僵直的躺在孤寂的荒村里,我并不为自己感到悲哀,仍然想为国家戍守边塞。
深夜难眠躺在床上听着狂风暴雨声,骑铁马越冰河的场面又进入我的梦中来。
《过零丁洋》文天祥
熟读经书,取得功名,从此遭遇坎坷不平:兵力单薄,战争频繁,匆匆度过四十年光景。
大好山河被敌人侵占,国事如同风吹的柳絮一样飘零,我这一生动荡不安,向北风吹雨打漂泊无垠的水面浮萍。
惶恐滩头诉说心中的惶恐,在零丁洋上慨叹自己的孤苦伶仃。
古往今来,人生谁无一死?应该留下一颗赤诚之心青史垂名。
《晏子使楚》《晏子春秋》
晏子准备出使出国。
楚国听了这件事后,就对左右的大臣说:“晏子是齐国最能言善辩的人,现在准备来我国,我想羞辱他,该用什么方法呢?”手下的大臣回答说:“待他到了时,请叫我绑一个人从大王跟前走过。
大王问,什么人?我回答说,齐国人。
大王问,他犯了什么罪?我回答,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设宴款待晏子,酒喝得正高兴时,两个差役绑着一个人来见楚王。
楚王就问:“绑着的人是干什么的?”差役回答:“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
”楚王就看着晏子说:“齐国的人本来就擅偷吗?”晏子离开座位回答说:“我听说,橘树生长在淮南就结出甘甜的桔子,生长在淮北就结出酸苦的枳子,这两种树仅仅是叶子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
为什么会这样呢?是水土不一样。
如今百姓生活在齐国不偷盗,进入楚国就偷窃,莫不是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笑着说:“和圣人是不能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
《人琴俱亡》刘义庆
王子猷、王子敬都病得很重,而子敬先死了。
王子猷问身边的人说:“为什么总听不到子敬的消息?这一定是他死了》”说话时他一点也不悲伤。
子猷就要了轿子赶去料理丧事,一路上都没有哭。
子敬一向喜欢弹琴,子猷就一直走进去坐在灵床上,拿过子敬的琴来弹,琴弦已经调不准了,子猷把琴扔在地上说:“子敬啊子敬,你人和琴都死了。
”于是痛哭了很久,几乎要昏过去。
过了一个多月,子猷也死了。
《送杜少府之任蜀川》王勃
三秦大地拱卫着京城长安,遥望蜀川烟雾迷蒙。
离别时的心情彼此相同,因为我们都是在外做官的人。
四海之内只要有知心的朋友,即使远隔天涯海角也像近邻一样。
不要再分别的路口上,像儿女那样让眼泪沾湿手巾。
《已亥杂诗》龚自珍
惨淡的夕阳勾起我愁绪无限,策马离京从此便沦落天涯。
缤纷的落花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她要化为春泥仍把花儿滋养。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土丘往西走一百二十步,隔着竹林,听见水声,像人身上所戴的玉佩玉环相碰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很喜欢它。
砍伐竹子开出道路,往下看到一个小水潭,水特别清澈。
整块的大石形成潭底,靠近岸边,石底有哪些部分翻卷上来露出水面,成了小石礁,小岛屿,小石垒,小石岩。
青葱的绿树和翠绿的茎蔓,覆盖着,缠绕着,晃动着,连缀着,参差不齐,随风飘荡。
潭中大约有一百来条鱼,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托似的。
阳光往下一直照到潭底,鱼儿的影子倒映在石底上,静静地一动不动;忽然间又向远处游去,来来往往,轻快敏捷,好像和游人逗乐。
向石潭的西南方向望去,溪流像北斗星那样曲曲折折,又像长蛇在爬行,忽而露出来,忽而淹没了,隐隐约约,可以看得见。
那是石岸的形状像犬牙那样交错,无法知道溪水的源头在哪里。
坐在石潭,四面是竹子树林围绕着,寂静寥落,没有旁人,使人心神凄楚,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
因为那种环境太凄清了,不能呆太久,就记下这番景致离开了。
一同去游览的人:吴武陵,龚古,我的弟弟宗玄。
跟着一同去的人,有姓崔的两个小青年:一个名叫恕己,一个名叫奉壹。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上,我)脱下衣服想要睡觉,月光照进门内(十分优美),我高兴地起来出行。
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于是到承天寺找张怀民。
张怀民也没有睡觉,(于是我们)一起在庭院中散步。
庭院内的地面像水一样澄澈,水中的藻、荇交错纵横,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哪个夜晚没有月光?哪个地方没有竹子和松柏?只是缺少像我俩个人这样清闲的人罢了。
《望岳》杜甫
五岳之首泰山的景象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联绵不断看不尽它的青色。
大自然把山岳的奇异景象全都赋予了泰山,它使山南山北一面明亮一面昏暗,截然不同。
层层云升腾,跳荡心胸,飞鸟归山,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的顶峰,那时眺望,四周重重山峦定会看起来显得渺小。
《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从孤山寺的北面到贾亭的西面,春天来了,湖面刚与堤平,白云重重叠叠,同湖面上的波澜连成一片。
几处早出的黄莺争着飞向向阳的树木,谁家新来的燕子衔着春泥在筑巢。
繁茂而多彩缤纷的春花随意分散着,自然清新,渐渐要迷住人的眼睛,浅浅的春草才刚刚能够遮没马蹄。
我最喜爱西湖东边的美景,游览不够,就再去看那绿色杨柳下迷人的白登飞来峰
《登飞来峰》王安石
飞来峰顶灵隐寺前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治水必躬亲》钱泳
治理水患的方法,既不能固执一端,不知变通,拘泥于古代的典章制度,也不能随意轻易相信别人的话。
原因是地势有高有低,水流有慢有快,水塘有浅有深,河流的形势有弯有直。
不经过观察和测量就不能了解它的真实情况,不经过访问,征求意见,就不能彻底摸清情况。
因此必须亲自登山涉水,亲自辛劳不怕吃苦。
从前海瑞治理河流的时候,轻装便服。
冒着风雨,在荒村乱流中间来来往往,亲自发钱粮给民工,不克扣一厘钱,并且随同管理的差役也不曾横行勒索一文钱财。
必须要像这样以后事情才能办成。
如果贪图安逸而害怕辛劳,计较私利而忘记公共利益,远远地躲避嫌疑,避免抱怨,那么事情就办不成了水利也就修不好了。
《雁门太守行》李贺
敌军似乌云压进,危城似乎要被摧垮;阳光照射在鱼鳞一般的铠甲上,金光闪闪。
号角的声音在这秋色里响彻天空;寒上泥土犹如胭脂凝成,夜色中浓艳得如紫色。
寒风卷动着红旗,部队悄悄临近易水;浓霜湿透了鼓皮,鼓声低沉,扬不起来。
为了报答国君的赏赐和厚爱,手操宝剑甘愿为他血战到死!《别云间》夏完淳
三年中都是长久漂泊在外地的游子,现在又变成了俘虏。
大好山河却使我流下无限之泪,谁说过天地是宽阔无边的呢!已经深知为国牺牲的日子临近了,但是想要和家乡告别却难而又难。
在我不屈的魂灵回来的日子里,好似已经看见招引亡魂的旗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