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18年秋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新人教版
- 格式:doc
- 大小:179.00 KB
- 文档页数:5
_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档资料第一篇:_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同步训练: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文档资料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西汉 B.东汉 C.西晋 D.东晋2.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 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③重视发展农业④王国势力强大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2019·北海市期末测查]历史上有“治世”也有“乱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之一,它出现在()A.夏朝B.商朝 C.秦朝 D.汉朝6.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A.汉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 C.汉武帝时期 D.汉明帝时期7.“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这是《汉书·食货志》对汉景帝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
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A.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B.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 C.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秦朝打下的经济基础8.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勤俭等措施。
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A.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B.西汉统治者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的本色C.西汉国力尚弱,统治者还不能享受D.西汉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9.“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01知识管理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建立: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________。
社会状况: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田地荒芜。
如何恢复和发展________,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政策:_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的政策。
措施:让________还乡务农,将________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作用:使汉初的________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3“文景之治”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________。
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影响: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钱粮。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为“________”。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不是儒家思想。
02基础过关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2.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3.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 )A.秦亡教训 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 D.文治天下4.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5.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知识点3“文景之治”6.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第血课西汉建立和“文景Z治”课前自主预习•敦尊先知知识点■西汉的建立1•建立:刘邦于___________ 年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______ ,史称西汉,刘邦就是2•社会状况: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_________ 的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西汉建立之初,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人民流离失所,____________ 锐减,大片的土地荒芜。
如何恢复和发展 _______ ,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休养生息政策1•目的:巩固________ 和稳定社会局势,汉高祖吸取秦朝因__________ 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休养生息的政策。
2.措施:他下令“兵皆罢归家”,让 __________ 还乡务农,并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 ________ 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为稳定民心,鼓励人民致力 _____________ 生产,汉高祖采取 _____________ 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賦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汉高祖死后,继任的统治者注重___________ 生产。
3•结果:汉初的___________ 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_________ 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 “文景之治”1-措施: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休养生息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以 _______________ 为本,要求各级官吏关心农桑,并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出赋降到____________ 税-;重视“ ________ ”,废除了一些__________ 苛法;提倡___________ 治国,反对奢侈浮华;_________ 以身作则。
2•表现:文景时期,政治清明,_________ 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当时的国力有了很大的增强,国家积累了大量的___________ ,库存的粮食和铜钱非常充盈。
區.课亠础演练F当愛检测1. “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度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及答案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一、选择题1.《汉书·食货志》中记载汉高祖时期曾经大量减轻民众的田税,汉文帝甚至一度取消了田税。
汉初统治者这样做的原因是( A )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皇帝的励精图治D.社会上人心思安2.两汉文化看徐州。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D )A.公元前2世纪初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D.公元前3世纪末3.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C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4.“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 )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5.“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 C )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6.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 C )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 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 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7.汉初统治者比较节俭,体恤民情,与民休息,且都很注重生产,其客观原因是( A ) A.秦亡教训 B.居安思危C.经济萧条 D.文治天下8.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C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9.汉阳陵南侧的明代石碑碑文,称赞汉景帝“克守先业,致治保民”。
以下属于汉景帝“致治保民”的措施是( C )A.焚书坑儒B.派遣王昭君和亲C.减免田租赋役D.派官员西行取经10.西汉初年,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之时又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土地税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减轻刑罚,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等。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点一西汉的建立1.“高祖兴,汉业建;至孝平,王莽篡。
”高祖建立的政权称西汉,定都于(B)A.洛阳B.长安C.北京D.南京2.导学号79594109西汉初年,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是(C)A.消灭项羽的残余势力B.加强中央集权制度C.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D.解除朝中大将兵权3.“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A.西汉B.东汉C.西晋D.东晋知识点二休养生息政策4.导学号79594110汉初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措施的客观原因是(C)A.吸取秦亡的教训B.重视以德化民C.经济困难D.人心思安5.导学号79594111西汉初年,统治者采取轻徭薄赋、发展生产的措施。
其根本目的是(D)A.吸取秦亡的教训B.减轻人们的负担C.发展生产D.巩固统治6.下列哪一措施不是汉高祖刘邦时期采取的(D)A.让士兵还乡务农B.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C.减轻农民的赋税,减免徭役及兵役D.把田赋降到三十税一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西汉建立初期)“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米至石万钱,马至匹则百金。
”——《汉书·食货志》请回答:(1)出现材料中这种情况的原因是什么?,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2)基于这种经济状况,汉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政策?结果如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知识点三“文景之治”8.导学号79594112西汉时期,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推行的政策是(A)A.休养生息B.严刑酷法C.重商抑农D.分封制9.2016年3月18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落实《政府工作报告》责任分工……部署全面推开营改增试点,进一步减轻企业税负。
秦汉时期注重减轻百姓赋税负担的帝王有(C)①秦始皇②汉高祖③汉文帝④汉景帝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③④10.史书记载汉文帝在位23年,车骑服御之物都没有增添;屡次下诏禁止郡国贡献奇珍异宝;平时穿的都是用粗糙的黑丝绸做的衣服;文帝为自己预修的陵墓,要求不许用金、银、铜等装饰,只可用瓦器。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练习一、选择题1. 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A. 重农B. 重商C. 农商并重D. 发展手工业【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汉景帝重农,曾和百官一起劝农,令皇后督导植桑、养蚕、织布诸事宜。
景帝下诏说:“农,天下之本也,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
”。
因此,题文材料说明汉初统治者重视农业。
BCD在题文材料中不能体现,故选A。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2.瓦当,俗称瓦头,是屋檐最前端的一片瓦(也叫滴水檐)前端或位于其前端的图案部分。
瓦当在秦汉最盛,除花纹外,多用文字,以篆书最常见,称“文字瓦当”。
“汉并天下”一类建筑用瓦当,常出土于陕西关中地区。
汉并天下”瓦当的出土进一步证明了()A. 西汉的建筑技术高超B. 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C. 秦末农民起义D. 震慑少数民族的手段【答案】B【解析】汉并天下瓦当,是为纪念刘邦战胜项羽,统一天下,建立汉朝而作。
所以它代表的含义是汉王朝的兴盛和统一,故选B。
考点:新改版七年级上册·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建立和巩固·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3.西汉初年,刘邦废除秦朝苛法、豁免其徭役,减轻人民的负担,如减轻田租,十五税一;文帝、景帝之时又两次“除田租税之半”,即土地税由十五税一减为三十税一,还减轻刑罚,废除了连坐法和残损肢体的肉刑等。
汉初统治者实行这些措施的原因是()①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②人民对政府不满,不断起来反抗③为汉朝的强盛奠定了基础④为了创造安定的社会局面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C. ①④D. ③④【解析】根据材料中叙述的内容联系所学可知汉朝初年为了恢复和发展农业生产实施和创造安定的社会局面而实行一系列有利发展的措施,②不符合当时是的史实;③是这些措施产生的作用,不是原因,故选C。
材料题: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秦朝对农民征收沉重的赋税,迫使农民将2/3的收获物上缴国家。
又连年在全国大规模地征调民力服徭役和兵役……成千上万的农民背井离乡,脱离农业生产,使社会经济遭到严重破坏。
秦朝实行的法律非常严苛,民众稍有不慎即触犯法律,而且是一人犯法,亲族和邻里都要受到牵连。
当时刑罚极为残酷,有各种残害肢体的肉刑,单是死刑就有车裂、腰斩、剖腹等10多种。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1)根据材料一分析秦亡的原因是什么?为此西汉初年实行什么政策?材料二: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2)材料二反映了西汉初期怎样的社会景象?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期间统治者分别采取了哪些治国措施?(至少举出3点)2.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意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还要建造露台呢?”(1)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2)你能说出秦亡汉兴的原因吗?参考答案1.(1)秦朝的暴政;休养生息的政策。
(2)西汉初年,天下刚刚安定,人民非常贫困。
天子的车骑不能配齐四匹毛色一样的马,将军和丞相只能乘坐牛车。
(3)西汉初年至汉武帝初年,社会经济非常繁荣。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1.“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 )A.西汉 B.东汉C.西晋 D.东晋2.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建立汉朝。
这一事件发生在( )A.公元前2世纪初 B.公元前2世纪末C.公元前3世纪初 D.公元前3世纪末3.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的原因是( )①经济萧条,国家贫困②吸取秦亡教训③重视发展农业④王国势力强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4.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将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5.[2019·北海市期末测查]历史上有“治世”也有“乱世”,“文景之治”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治世”之一,它出现在( )A.夏朝 B.商朝C.秦朝 D.汉朝6.今天我们采用“以德治国”的方略,而西汉重视“以德化民”是在( )A.汉高祖时期 B.文景时期C.汉武帝时期 D.汉明帝时期7.“都鄙廪庾尽满,而府库馀财。
”这是《汉书·食货志》对汉景帝后期西汉社会状况的描述。
这种状况出现的原因不包括( )A.汉文帝、汉景帝提倡勤俭治国 B.汉高祖注重发展农业生产C.汉文帝、汉景帝重视“以德化民” D.秦朝打下的经济基础8.西汉初年,统治者实行了减轻农民负担,注重发展生产,提倡勤俭等措施。
西汉统治者这样做的根本原因是( )A.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 B.西汉统治者是农民出身,还保留着农民的本色C.西汉国力尚弱,统治者还不能享受 D.西汉统治者奉行儒家思想9.“文景之治”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 )A.大乱之后必有大治 B.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C.兴衰纷乱,循环往复 D.调整政策,推动生产力发展10.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那时候,到处是残破荒凉的景象。
牲畜奇缺,皇帝出门,都找不到四匹毛色一样的马来拉车,有些将相出行只能乘牛车。
本课重点识记内容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西汉,定都长安。
2、刘邦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实行休养生息政策。
3、休养生息具体措施:①、刘邦下令“兵罢皆归家”,让士兵还乡务农,将那些因战乱、饥荒而成为奴婢的人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劳动力。
②、鼓励人们致力农业生产,采取轻徭薄赋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4、文景之治形成原因:①、文帝、景帝继续推行修养生息政策。
②、文帝、景帝重视农业生产,提倡以农为本,要求各级管理关心农桑,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③、文帝、景帝重视“以德化民”,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
、④、文帝、景帝提倡勤俭治国,反对奢侈浮华。
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预习提纲一、西汉的建立1. 三要素:公元前;(刘邦);(今西安)2. 汉初景象:、经济萧条、国家贫困3. 原因: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4. 首要问题:如何恢复和发展生产,巩固新的王朝二、休养生息政策1. 根本目的: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2.原因:汉初景象残破荒凉、经济萧条、国家贫困3.首次提出:汉高祖时期4.措施:①兵皆罢归家,释放奴婢;②鼓励人民致力于;③采取政策。
(十五税一)5.作用:使逐渐得以恢复和发展,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三、“文景之治”1.基本措施:进一步推行“休养生息”政策①提倡,关心农桑,三十税一②重视“”,废除严苛刑法③提倡,汉文帝以身作则2.治国效果/含义:汉文帝、汉景帝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国力增强。
历史上称之为“”。
3.文景之治的出现,给我们什么启示?①国家要关注民生,减轻人民的负担②国家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③要严厉打击贪污腐败人教版历史部编七年级上册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知识梳理一、西汉建立建立者:刘邦,他就是汉高祖。
时间:公元前202年。
都城:长安。
西汉初期社会:到处残破荒凉,人民流离失所,人口锐减,土地荒芜,人民得不到温饱。
统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11课《西汉的建立和“文景之治”》同步练习一、西汉的建立1.他出身平民,后参加农民起义军,力量不断壮大,最终登上王位,实现了从“布衣”到“天子”的神话。
他是()A. 陈胜B. 刘邦C. 杨坚D. 李渊2.汉朝又称两汉,其中西汉的建立者是()A. 刘彻B. 刘秀C. 刘邦D. 刘备3.“人生不是一锤子的买卖。
”屡战屡败的刘邦,信心满满地做着自己的皇帝梦,最终唱着“大风起兮云飞扬”衣锦还乡。
刘邦建立的朝代,史称()A. 西周B. 东周C. 秦朝D. 西汉4.下列关于汉高祖刘邦叙述不正确的是()A. 于公元202年建立汉朝,定都洛阳B. 下令让士兵还乡务农C. 释放因战乱、饥荒为奴婢的人为平民D. 轻徭薄赋,减轻农民的赋税5.“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这首诗描写了哪一朝代的建立过程()A. 西汉B. 东汉C. 西晋D. 东晋二、休养生息政策6.由于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战乱,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破坏。
汉朝初期统治者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吸取秦朝灭亡的教训,采取了()A. 重农抑商政策B. 休养生息政策C. 重文轻武政策D. 闭关锁国政策7.西汉的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A. 力倡节俭B. 大兴文治C. 休养生息D. 平抑物价8.西汉刚建立时,“民失作业,而大饥馑。
凡米石五千,人相食,死者过半。
”为此西汉政府采取的相应措施是()A. 颁布“推恩令”B. 重用人才C. 休养生息D. 严刑峻法9.文景时期,社会比较安定,百姓富裕起来。
国家粮仓丰满,新谷子压着陈谷子,一直堆到仓外;府库里的大量铜钱,多年不用,穿钱的绳子烂了,散钱多得无法计算。
出现这种景象的原因是统治者采取了()A. 分封制管理B. 休养生息政策C. 郡国并行制度D. 削弱王国势力10.下列中国古代帝王中,吸取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的是()①秦始皇②秦二世③汉高祖④汉文帝⑤汉景帝A. ①②B. ③④C. ①③⑤D. ③④⑤三、“文景之治”11.为汉代大一统国家的巩固和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被称为中国古代第一个治世的是()A. 文景之治B. 光武中兴C. 贞观之治D. 开元盛世12.“文景之治”这一盛世景象出现的原因有()①吸取秦亡的教训,减轻农民的徭役、兵役和赋税负担②注重发展农业生产,奖励耕作的农民,劝诫百官关心农桑③文帝、景帝提倡节约,并以身作则④重视“以德化民”,社会比较安定⑤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中央集权A. ①②③④B. ①②③⑤C. ①②④⑤D. ②③④⑤13.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可见德治的重要性。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 组合列举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1.公元前202年,________建立汉朝,定都________,史称西汉,刘邦就是汉高祖。
2.如何恢复和发展____________,巩固新的王朝,成为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3.为了巩固政权和稳定社会局势,________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了____________的政策。
4.汉高祖采取休养生息的政策,让________还乡务农,将________释放为平民;鼓励人民致力农业生产,采取____________的政策,减轻农民的赋税,相应地减免徭役及兵役。
知识点3“文景之治”
5.汉文帝和汉景帝继续实行____________政策,注重农业生产,提倡____________,进一步减轻赋税和徭役,把田赋降到了三十税一。
6.文帝和景帝时期,重视“____________”,废除了一些严刑苛法;提倡____________,反对奢侈浮华。
7.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
这一时期的统治局面,历史上称之为“____________”。
汉初实行的休养生息政策是道家无为而治的思想在经济政策中的体现,不是儒家思想。
02 辨析改错
8.西汉建立后,统治者采取休养生息政策,使经济逐渐得以恢复,社会局势稳定下来。
辨别下列史实的正误,在该题前的括号内正确的打“√”;错误的打“×”,并加以改正。
(1)公元前202年,刘邦建立汉朝,定都咸阳,史称西汉。
【】改正:
(2)汉文帝让士兵还乡务农,将奴婢释放为平民,以增加农业劳动力。
【】改正:
(3)文景时期,政治清明,经济发展,人民生活安定,历史上称这一时期为“文景之治”。
【】改正:
03 单项选择
知识点1西汉的建立
9.“汉祖起丰沛,乘运以跃鳞。
手奋三尺剑,西灭无道秦。
”诗句中的“汉祖”是( ) A.嬴政 B.项羽 C.刘邦 D.李斯
10.西汉初年曾出现过我国封建社会历史上第一个盛世局面。
当时,汉初统治者面临的首要课题是( )
A.提倡节俭 B.发展农业生产
C.以德化民 D.加强中央集权统治
知识点2休养生息政策
11.西汉统治者在充分认识到“先富民,再强国”的道理后,在王朝建立之初采取的富民政策是( )
A.力倡节俭 B.大兴文治 C.休养生息 D.平抑物价
12.西汉初年,汉高祖为了增加农业劳动力采取的主要措施包括( )
①士兵还乡务农②提倡勤俭治国③奴婢释放为平民④废除断残肢体的肉刑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13.汉朝时期,我国的农业生产有了很大进步,耕作技术也有了很大提高。
右图是出现于汉代的一种新式农具,它的主要用途是( )
A.灌溉
B.播种
C.收割
D.耕地
知识点3“文景之治”
14.汉初一位皇帝说:“农,天下之本也。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
”这段话代表了汉初统治者的经济政策是( )
A.重农 B.重商 C.农商并重 D.发展手工业
15.史书记载:汉文帝“即位二十三年,宫室苑囿狗马服御无所增益,有不便,辄弛(放弃)以利民”。
该材料说明了汉文帝( )
A.注重以农为本 B.废除严刑峻法
C.提倡节俭治国 D.减免徭役赋税
16.“诏令劝农薄赋徭,躬行节俭尚廉潮。
生民养息人丁旺,强国富民兴汉朝。
”诗句歌颂的是( )
A.大禹治水 B.秦灭六国 C.文景之治 D.商鞅变法
17.西汉初年,自汉高祖开始至文帝、景帝的六七十年间,统治者都采取宽刑薄赋的政策。
下列选项属于其原因的是( )
A.利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 B.汉初统治者都是仁慈之君
C.吸取了秦朝灭亡的教训 D.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
18.以下是四位同学排演的历史课本剧“文景之治”的片段,哪一项不符合
...历史史实( ) A.农民张三仅把收成的1/30交给国家 B.县官王平因为关心农桑受到景帝提拔
C.文帝的夫人因为铺张浪费受到训斥 D.汉文帝命人仿照阿房宫修建皇宫
04 材料解析
19.(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据《汉书·食货志》记载:“天下既定,民无盖藏,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
”
材料二:汉文帝说:“夫农,天下之本也。
”汉景帝说:“农业是天下之根本。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和丝麻。
”
材料三:汉初至武帝继位的七十年间,由于国内政治安定,只要不遇水旱之灾,百姓总是人给家足,郡国的仓廪堆满了粮食。
太仓里的粮食由于陈陈相因,致腐烂而不可食,政府的库房有余财,京师的钱财有千百万,连串钱的绳子都朽断了。
——《汉书·食货志》译文
(1)材料一反映了西汉初期的社会景象,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2分)
(2)材料二体现了汉初统治者怎样的统治措施?其实施的目的是什么?(3分)
(3)材料三反映出当时怎样的经济状况?这一时期出现了哪一盛世局面?(3分)
(4)从材料一到材料三的短短几十年间,西汉社会状况发生这样显著变化的主要原因是什么?(4分)
20.(10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秦朝的阿房宫,建筑群规模宏大,正殿东西约五十步,南北约五十丈,殿内可容纳一万人。
……为修建这些宫殿,征派了几十万人,从各地运来最好的石料和木材,有的地方树木都被砍光了。
材料二:汉文帝非常注重节俭,并以身作则。
他穿的衣服比较粗糙。
一次,文帝想建一座露台,经计算要花费大量的钱。
他说:“这些钱相当于中等百姓十户的家产,我继承先帝的宫室,还感到惭愧,为什么要建造露台呢?”
(1)材料一反映了秦朝怎样的统治状况?这一状况导致了怎样的后果?(3分)
(2)材料二的描述与汉初的哪一统治政策有关?秦朝的统治者与汉文帝的做法有什么不同?(3分)
(3)综合上述问题,请你回答秦亡汉兴的主要原因。
(4分)
第11课西汉建立和“文景之治”
01 组合列举
1.刘邦长安 2.社会生产 3.汉高祖休养生息 4.士兵奴婢轻徭薄赋 5.休养生息以农为本 6.以德化民勤俭治国7.文景之治
02 辨析改错
8.(1)ד咸阳”改为“长安”。
(2)ד汉文帝”改为“汉高祖”。
(3)√
03 单项选择
9.C 10.B 11.C 12.C 13.B 14.A 15.C 16.C 17.C 18.D
04 材料解析
19.(1)秦朝的残暴统治和秦末的战乱,使社会生产遭到严重的破坏。
(2分)(2)重视农业发展。
(1分)恢复和发展社会生产,巩固统治。
(2分)(3)政治清明,社会经济繁荣,人民生活安定,国家积累了大量钱粮。
(2分)文景之治。
(1分)(4)汉初统治者吸取秦朝因暴政导致速亡的教训,采取休养生息政策。
(4分)
20.(1)秦朝实行残暴的统治。
(1分)秦末农民起义爆发,秦朝灭亡。
(2分)(2)休养生息政策。
(1分)秦朝的统治者奢侈腐化,汉文帝注重节俭。
(2分)(3)秦朝实行残暴统治,最终导致亡国;汉朝初期的统治者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出现了“文景之治”的局面。
(4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