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综合征有什么特征
- 格式:doc
- 大小:26.00 KB
- 文档页数:3
腰椎间盘突出症1.骨盆出口综合征: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根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歇性跛行。
2.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征: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腘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结节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
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
3.第三腰椎横突综合征:容易受到肌肉筋膜的牵拉损伤。
第三腰椎横突尖端后方紧贴第二腰神经根的后支,当腰前屈及向对侧弯时,便容易受到牵拉与磨损而致其支配区产生疼痛、麻木等症状;并可牵涉到前支引发放射性疼痛,波及髋部及大腿前侧,少数放射至会阴部。
4.臀肌劳损:急性臀肌劳损可引起肌肉痉挛,但其压痛点在髂后上棘外侧,局封可立即消除症状。
5.棘间韧带劳损:是腰痛常见原因之一,一般表现为弯腰时下腰部酸痛无力,弯腰后伸直困难及局部疼痛等。
6.骶髂关节劳损:临床表现为持续局部疼痛,不敢负重,活动时加重,翻身困难。
颈椎间盘突出症1.颈肋综合征:疼痛呈刺痛、钻痛、灼痛或撕裂样疼痛,轻重不一,由肩胛区向臂内侧和手掌尺侧放射。
早晨较轻,傍晚加剧。
头转向患侧、患肢受牵、直伸外展、负重及活动时可诱发疼痛或使疼痛加剧,上肢内收屈肘休息后疼痛减轻。
手臂尺侧感觉减退或感觉过敏伴上臂肌无力、手肌无力和腕下垂。
2.颈椎管内肿瘤:无外伤史,起病一般较缓慢,影像学可提供重要的鉴别依据,髓内肿瘤分辨较容易,髓外肿瘤与椎间盘有明确界限。
3.肩周炎、胸腔出口综合征:肩周炎仅有肩部疼痛及活动受限,而无神经功能异常。
胸腔出口综合征的临床表现酷似侧方型颈椎间盘突出症,但颈椎MRI却未见椎间盘突出及神经根受压,胸片可显示胸腔上口狭窄或颈肋等。
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鉴别诊断
1、腰椎结核
常有较长时间腰痛,伴有食欲不振,消瘦疲倦,下午低烧,夜间盗汗等全身症状。
若出现坐骨神经痛,其发病缓慢而持续。
脊柱可出现后凸畸形,下腹部可摸到包块。
X线照相可发现椎间隙变窄,椎体边缘破坏等,可以确诊。
2、腰椎椎管狭窄综合症
逐渐发展的行走时小腿痛,无力和麻木,休息后即缓解。
再走又痛,叫做间歇性跛行。
腰痛往往呈双侧不对称。
3、马尾神经瘤
症状常以神经痛为主,老是一个劲地痛,几乎没有轻重变化,而是慢慢越来越厉害,卧床休息反受加重,夜间尤甚。
初起症状限于某一神经根区域,随着肿瘤长大,压迫马尾神经,发生下肢瘫痪,大小便失禁。
脊髓造影可以确诊。
4、骨盆出口综合症
骨盆出口综合症是指坐骨神经经过
盆腔出口时受到刺激或压迫所产生的症状群,其临床表现为坐骨神经干刺激症状,起始于臀部的沿坐骨神经行走的放射性疼痛,并伴有其支配区的运动、感觉或反射障碍。
起病可缓可急,多有外伤、劳累、着凉或受潮史。
病程长时可呈间隙性起伏发作。
多为单侧发病,初为臀钝痛、酸胀或沉重感,有时也可表现剧烈锐痛。
疼痛向大腿后方,小腿后外侧放射,但很少达足跟部及足底部,而且多无明确的根性界限。
走路可使疼痛加剧,或出现间隙性跛行。
7、臀上皮神经卡压综合症
臀上皮神经在经过深筋膜孔处受到刺激或卡压可产生一系列症状。
临床表现为腰痛及臀部疼痛,可扩散到大腿及胭窝,但极少涉及小腿;在髂后上棘外上方髂嵴缘下有明显压痛点,有时可扪及条索节结或小脂肪瘤;可伴有臀肌痉挛。
局部封闭可立即消除疼痛。
坐骨神经为人体最大、最长之神经,起于腰4、5、骶1一一3神经,穿出盆控至坐骨结节一段,经常受到卡压,磨损或其他病变而引起坐骨神经痛,以往常称为梨状肌综合征,多数可经非手术疗法治疗,对症状严重、病程较长者可施行手术。
坐骨神经丛为一扁于宽7-s毫米,过梨状肌远侧缘(梨状肌下孔)’,穿大坐骨孔出骨盆于坐骨结节与大转子之问直降至大腿分胫神经及排总神经二终枝,其分枝点不一,通常在梨状肌尾侧缘分开,也有自梨状肌头侧缘或一自,梨状肌之肌内穿出,由于该神经在骨盆出口处卡压则出现一系列症征,常在臀区有外伤史,劳累后诱发呈间歇跛行,环跳穴周圈疼痛并向患肢放射,下肤疼痛为主并有麻木而无腰部症状。
直腿抬高试验阳性,内旋征阳性,脊柱伸屈试验阳性,由于患者站立脊柱做前屈后伸活动,当前屈时下肢疼痛加重,后伸时减轻或缓解。
若明确诊断后病人经反复保守治疗无效时,可在腰麻或硬膜外麻醉下探查,将卡压神经处的肌肉先给以切断或将梨状肌切除。
对坐骨神经出口部位的粘连,可进行充分的分离。
有时需切断紧张膨隆的闭孔内肌的膛丛部分,也可以切开神经外膜减压.若无卡压或粘连应注意检查该部位有无肿瘤,或异常跨行的血管压迫坐骨神经。
女性应注意盆腔底部组织可自坐骨神经出口部位病出,压迫坐骨神经产生坐骨神经痛的症状,故又称之为“袋征”(bagsign),可为异位之子宫内膜或为转移瘤,肿大淋巴腺均可产生压迫症状,
应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鉴别。
而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狭窄症与梨状肌症候群,是发生在坐骨神经自骶丛神经分开后,在走经骨纤维管道离开骨盆达臀部之前,因局部病变所引起的嵌压综合征。
前者病变主要位于盆腔出口周围,而后者主要是梨状肌本身病变所致。
老中医珍藏几辈的腰腿痛秘方---值得收藏
老中医祖辈留下来的治疗各类风湿病,关节炎、脊椎肩周、腰腿痛、四肢麻木-五莲山药酒秘方方,秘方是经得起考验的经验药方,用起来真的是妙不可言,这些药方的配伍您在网上是搜不到的,在药书上也找不出相同的药方,这是无形资产。
相信大家是能够从中受益匪浅的。
真心希望朋友们能够把这些药方收藏转载,相互交流,相互学习。
五莲山药酒秘方配方:
五莲山土虫20个、大柴胡根15克、清骨风10克
拉拉秧根15克、李枣根10克、山乌子2个、仙凌花3朵、贫丝网10克、球须草10克、杜仲皮20克、双树枝20克、金狗脊20克、山牛膝15克、五莲山蝎子3只、结骨草10克、五莲山蜈蚣3条、山桃仁10克、山木瓜10克、山旁风10克、毛龙根10克、爬山虎10克、
以上用50度以上的白酒5斤,泡7天就可以喝了。
每天中午、晚上各喝一次、每次30至50毫升
外用药酒涂搽患处部位,最好揉搽到局部烧热感为宜,每日1~2
次。
20天---30天一个疗程、病轻的一个疗程见效、严重的连服3到5个疗程见效。
本五莲山药酒秘方能补益肝肾、活血行气、祛风散寒,化痞去瘀、消肿止痛。
主要治疗痹症、肩周炎、颈椎病、腰腿痛、筋骨疼痛,半身不遂,四肢麻木、屈伸不利、骨质增生、跌打损伤、风湿性关节炎、坐骨神经痛。
忌口;:服药期间忌、骡肉、马肉、母猪肉。
此药方是山东省日照市五莲山当地民众常用的秘方,药名是五莲山当地百姓叫的地方名,此药方已让上万患者恢复了身体健康。
有很多外地朋友用【五莲山药酒秘方】效果不佳,疗效不明显,解释一下,药材产地不同药效就不同,治病要用地道药材,也就是说要想得到治疗效果就选地道野生的药材,只有选择五莲山当地药材配伍才可以起到良好的效果。
中药的产地不同他的成分含量就不同,朋友们买药时一定要买正品药材,以便给身体带来不适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