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水平二体育教学教案1
- 格式:doc
- 大小:294.00 KB
- 文档页数:37
2024年小学新课标水平二《快速跑》体育与健康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小学新课标水平二体育与健康教材第四单元《跑的能力》中的第三节《快速跑》。
具体内容包括:快速跑的基本技术要领、起跑与冲刺的动作要点、呼吸调节以及安全知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快速跑的基本技术要领,提高学生的跑动速度和动作协调性。
2. 培养学生在快速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意识和拼搏精神。
3. 增强学生的心肺功能,提高身体素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快速跑的基本技术要领、起跑与冲刺的动作要点、呼吸调节。
难点:动作的协调性与速度的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口哨、秒表、标志物、教学视频。
学具:运动鞋、运动服、毛巾。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抓小偷”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快速跑的感觉。
2. 基本技术讲解(10分钟)讲解快速跑的基本技术要领,包括起跑、加速跑、途中跑、冲刺跑等。
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模仿,并注意纠正动作不规范的地方。
3. 例题讲解(10分钟)以起跑为例,讲解起跑的要点,如起跑姿势、发力顺序等。
让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4. 随堂练习(10分钟)组织学生进行起跑与冲刺的练习,注意呼吸调节和动作的协调性。
设置标志物,让学生进行快速跑接力比赛,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学生分享练习心得,互相鼓励。
六、板书设计1. 快速跑技术要领起跑:起跑姿势、发力顺序加速跑:步频、步幅途中跑:保持速度、调整呼吸冲刺跑:全力以赴、冲过终点2. 安全知识遵守规则、防止碰撞合理安排运动量、预防运动损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同学们回家后,向家长介绍快速跑的技术要领,并尝试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起跑与冲刺的练习。
答案:起跑:双脚前后开立,前脚掌着地,听到口令后迅速发力,向前冲出。
冲刺:保持身体前倾,加快步频和步幅,全力以赴冲过终点。
2. 拓展延伸:观看奥运会田径比赛视频,了解专业运动员的快速跑技术。
水平二体育教案水平二体育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2.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3.培养运动员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4.提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参与的积极性二、教学内容:1.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2.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3.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训练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播放一段体育运动员的训练视频,引起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和好奇心,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欲望。
2.讲解:介绍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包括定期训练、有目的性训练、系统性训练等。
通过举例和讲解,让学生了解运动员是如何通过科学训练来提高运动水平的。
3.示范:老师示范常见的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包括正确的站姿、跑步姿势、跳跃姿势等。
通过示范和讲解,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掌握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
4.练习:学生进行跑步、跳跃等动作的练习,老师进行指导和点评。
通过反复的练习,培养学生的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
5.总结:总结课堂内容,强调学生们要勤加练习,提高体育技能和运动水平。
鼓励学生多参与课外体育活动,培养爱好和乐趣。
四、板书设计: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训练五、课后作业:要求学生自主制定每周一次的体育锻炼计划,并根据所学内容进行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和运动水平。
六、教学反思:本堂体育教学通过引导学生了解运动员的训练方法和训练要求,掌握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培养身体协调能力和灵活性,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
通过实际示范和练习,学生们基本掌握了正确的运动姿势和动作技巧,体会到了运动的乐趣和挑战。
通过布置作业,进一步促使学生自主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水平二体育教案教案标题: 水平二体育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水平二体育项目的基本规则和技术要求。
2.掌握水平二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和技术要领。
3.培养学生的协同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4.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教学内容和步骤:步骤一: 引入活动1.教师向学生介绍水平二体育项目的内容和意义。
2.播放相关比赛视频或展示相关图片,让学生对水平二体育项目有一个直观的了解。
步骤二: 技术讲解1.教师在黑板或白板上列出水平二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要领,如投掷技术、接球技术等。
2.逐个讲解每个技术要领的动作要点和注意事项。
3.编排一些小组活动或小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这些基本技术动作。
步骤三: 技术练习1.学生分小组进行技术练习,每个小组由几名学生组成,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参与到活动中去。
2.每个小组选择一名学生作为发起者,其他学生进行接球、投掷或其他相关动作的练习。
3.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观察和评价,并及时给予指导和纠正。
步骤四: 比赛演练1.组织学生进行水平二体育项目的比赛演练活动,设立不同难度和要求的比赛项目,以适应不同学生的能力水平。
2.通过比赛演练,让学生在竞争中发挥出技术水平和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五: 总结讨论1.学生和教师共同总结讨论水平二体育项目的学习和训练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体会和感受,对自己的表现进行评价和反思。
3.为学生提供改进和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和指导。
教学方法:1.示范教学法:教师通过示范动作、示范讲解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水平二体育项目的基本技术动作。
2.合作学习法:学生分小组进行练习和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协同能力。
教学评价和反馈:1.教师通过观察学生的表现,给予及时的评价和反馈,鼓励学生加强训练并改进不足之处。
2.学生之间进行互相评价和同伴评价,提高学生对自己和他人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资源和器材:1.黑板或白板、粉笔或马克笔。
2.投球和接球设备。
3.相关比赛视频或图片。
第1篇课时:2课时年级:二年级教材:《篮球教学大纲》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了解行进间运球在篮球比赛中的作用。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独立完成行进间运球动作,并能在游戏中灵活运用。
3.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提高团队合作意识,增强自信心。
教学重点: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
教学难点:在快速移动中保持球的稳定性。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准备活动1. 教师带领学生进行慢跑,活动全身关节,提高身体协调性。
2. 学生进行徒手操,重点活动手腕、脚踝等关节。
二、基本技术教学1. 教师讲解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包括运球姿势、手型、运球节奏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行进间运球练习1. 学生原地练习行进间运球,注意保持球的稳定性。
2. 学生在教师规定的跑动路线中练习行进间运球,提高动作的连贯性。
四、游戏环节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运球接力”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运球技巧。
2. 学生在游戏中不断尝试改进自己的运球动作,提高球感。
第二课时:一、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练习,巩固上节课所学动作。
2. 学生互相交流,分享练习心得。
二、提高行进间运球技巧1. 教师讲解提高行进间运球技巧的方法,如变换运球节奏、加大运球幅度等。
2. 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动作。
三、行进间运球比赛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行进间运球比赛,培养学生的竞技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2. 学生在比赛中不断提高自己的运球技巧,为胜利而努力。
四、总结与放松1. 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表扬优秀学生,指出不足之处。
2. 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慢跑、拉伸等,缓解肌肉紧张。
教学评价:1. 学生对行进间运球的基本动作要领掌握程度。
2. 学生在游戏和比赛中运用行进间运球的能力。
3. 学生对篮球运动的兴趣和参与度。
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小学体育水平二《踢球游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对踢球游戏的兴趣,并提高他们的体育水平。
2.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3.促进学生的肌肉协调能力和反应能力的发展。
4.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如射门、传球和盘球等。
教学内容:踢球游戏的基本规则、运动技能和团队合作。
教学准备:足球、球门、锥子、笔记本电脑或投影仪。
教学步骤:第一步:引入(10分钟)1.学生坐在安静的地方,老师放一段足球比赛的视频,引发学生对踢球游戏的兴趣。
2.问学生谁喜欢踢球并请他们分享自己的经验。
第二步:介绍踢球游戏的基本规则(15分钟)1.教师用简洁明了的语言介绍踢球游戏的基本规则,如不用手触球、不踢对方等。
2.教师可以用图示或视频演示来增加学生的理解。
第三步:示范运动技能(15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为几个小组,每个小组分别站在球门前。
2.教师示范射门、传球和盘球等运动技能,并向学生解释关键点和技巧。
3.要求学生跟随教师的示范,反复练习这些技能。
第四步:组织踢球游戏(30分钟)1.根据学生的水平和兴趣,选择一种适合他们的踢球游戏,如小场足球或抢球游戏。
2.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每个小组有自己的球门,并要求他们在规定的时间内尽可能多地进球。
3.教师可以设定一些规则,如限制球员传球的次数或每个球队的进球数量。
第五步:总结(10分钟)1.请学生讨论他们在游戏中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2.教师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并强调团队合作和良好的体育精神的重要性。
第六步:作业(10分钟)1.教师布置一些与踢球游戏相关的练习作业,如观看足球比赛视频并写一篇心得体会。
教学延伸:1.学生可以组织一个校内踢球比赛,让他们运用所学的技能和规则。
2.学校可以邀请一位职业足球运动员来学校进行示范和讲解,以激发学生更大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评价:1.观察学生在踢球游戏中的表现,例如技能运用和团队合作。
2.收集学生写的心得体会,评估他们对踢球游戏的理解和体会。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水平二体育教学教案1时间:第一周课型,两课时内容:引导课,介绍户外体育运动的方法和技巧。
目的:让学生了解如何进行户外活动,认真上好体育课。
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和基本活动的能力。
培养学生各种优良品质,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
顺序:开始部分:教师进行唱歌、问好、点名等课堂常规。
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部分:1.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
2.如何进行户外体育运动,可以通过做游戏来全面锻炼身体。
可以调解脑力疲劳。
3.进行日光浴,使大脑灵活。
重点:对游戏好处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讲解游戏的方法和规则,进行示范。
学生练和进行游戏。
结束部分:教师进行总结,学生按教室的座位坐好,下课。
时间:第二周课型,两课时内容:队列队形和穿过小树林的游戏。
目的:进一步掌握队列队形的方法和技巧。
培养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听从指挥的惯,明确个人和集体的关系。
培养学生变向跑的能力和克服困难的精神。
顺序:准备部分:教师进行课堂常规,包括整队、问好、报告人数、检查服装等。
宣布课的内容和任务。
基本部分:1.讲解队列队形的方法和技巧。
2.进行小游戏“抓人”和小型徒手操。
3.进行专项准备活动。
教师进行组织和指挥,学生进行活动。
结束部分:教师进行总结,下课。
教师活动:1、清晰地表达语言。
2、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
3、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4、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
5、和学生一同练。
改写:教师在课堂上需要清晰地表达语言,讲解课堂要求和任务,并带领学生一起做游戏。
同时,教师也需要讲解徒手操的动作和要求,并和学生一同练。
学生活动:1、站成四列横队。
2、和教师一同做游戏。
3、认真听讲和观看示范。
4、精神饱满。
改写:学生需要站成四列横队,和教师一同做游戏,并认真听讲和观看示范。
同时,学生也需要保持精神饱满的状态。
数时强:1、集中注意力联系。
2、快速集合。
3、稍息、立正、向右看齐。
4、变换队形。
改写:在数时强环节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联系,快速集合,稍息、立正、向右看齐,以及变换队形。
小学水平二体育《障碍跑》教案最新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小学水平二体育教学大纲,涉及教材《体育》三年级下册第四章“奔跑的游戏”,具体内容为障碍跑。
本章详细介绍了障碍跑的技巧、训练方法及其在体育游戏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障碍跑的基本技巧,提高奔跑速度和灵活性。
2.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集体荣誉感。
3. 增强学生体质,培养勇敢、自信、坚韧的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障碍跑中的跨越、钻爬等动作技巧。
重点:培养学生正确的障碍跑姿势,提高动作协调性和灵活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障碍物(如轮胎、跳高架等)、口哨、计时器、教学视频。
学具:运动服、运动鞋、水壶。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进行“穿越丛林”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障碍跑的乐趣。
教师示范正确动作,引导学生注意安全。
2. 技能讲解与示范(10分钟)讲解障碍跑的基本技巧,如跨越、钻爬等动作要领。
示范动作,让学生跟随练习。
3. 例题讲解(5分钟)出示例题,如“如何快速通过连续障碍物”。
分析解答方法,引导学生掌握技巧。
4.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障碍跑练习,教师巡回指导。
针对学生的错误动作,及时纠正并进行示范。
5. 团队比赛(10分钟)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进行障碍跑比赛。
比赛过程中,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及时评价并给予鼓励。
6. 放松活动(5分钟)学生进行简单拉伸运动,放松身心。
六、板书设计1. 障碍跑的基本技巧跨越、钻爬等动作要领2. 障碍跑练习方法例题解答团队比赛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结合课堂所学,设计一组障碍跑练习。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与家长、同学一起进行障碍跑练习,提高运动技能。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技能讲解与示范的准确性4. 例题讲解的针对性5. 随堂练习的组织与指导6. 板书设计的信息呈现7.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实际应用详细补充和说明:一、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障碍跑的教学难点在于跨越、钻爬等动作技巧的掌握,这些动作需要学生具备较高的身体协调性和灵活性。
水平二体育教案全集一、教案基本信息学段:小学年级:二年级学科:体育教材:小学体育(人教版)课时数:15课时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提高动作协调能力,增强身体素质。
二、教学内容1.溜冰(2课时)-学习滑行、转弯、停稳等基本动作-练习平衡感和核心力量2.游泳(3课时)-学习踩水、划水、换气等基本技巧-提高水中安全意识和自救能力3.篮球(3课时)-学习投篮、运球、传球等基本动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4.羽毛球(3课时)-学习正手击球、反手击球等基本技巧-提高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5.跳绳(2课时)-学习基础跳法,如单脚跳、双脚跳、交叉跳等-增强心肺功能和身体协调性三、教学策略1.组织形式:小组合作、个体操作、师生互动2.教学方法:示范教学、问题导入、情境模拟、评价反馈四、教学过程1.溜冰-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动作练习-教师示范正确动作,提供个别指导-学生自由练习,互相观摩、提出改进意见-小组比赛,评选最佳表现2.游泳-学生跳入水中,学习踩水的正确方法-教师示范划水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强调换气的重要性,进行实际操作练习-小组赛,评选最快速游完一定距离的学生3.篮球-学生分组进行基本动作练习,如运球、投篮-教师示范正确动作,提供个别指导-分组对抗,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小组之间进行比赛,评选最后胜出的队伍4.羽毛球-学生个别进行基本击球练习-教师示范正确手法,学生模仿练习-进行对抗练习,提高反应能力和手眼协调能力-分组比赛,评选最佳表现的学生5.跳绳-学生跳绳基础动作练习,如单脚跳、双脚跳-教师示范技巧动作,学生模仿练习-学生自由跳绳,提高跳绳技术和速度-分组比赛,评选最长时间不出错的学生五、教学评价1.教学观察:观察学生的动作技巧和参与度2.群体评价:学生互相观摩、提出改进意见3.小组比赛:根据表现情况进行评选4.个人自评:学生自我评价学习成果和进步六、教学后记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学生对于体育课程充满了热情和参与度。
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某种运动技能,如篮球、足球、乒乓球等。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之间的沟通与配合能力。
3. 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耐力、速度、力量等。
4. 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激发学生的运动热情。
二、教学内容1. 运动技能教学:以篮球为例,学习基本动作、传接球、运球、投篮等。
2. 团队协作教学:进行分组对抗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
3. 身体素质训练:进行跑步、跳绳、俯卧撑等基本体能训练。
三、教学对象水平二级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基础。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场地与器材1. 教学场地:篮球场、足球场、乒乓球馆等。
2. 教学器材:篮球、足球、乒乓球、跳绳、秒表等。
六、教学过程(一)开始部分(5分钟)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简单的热身活动,如慢跑、拉伸等。
2. 教师讲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内容,让学生明确学习任务。
(二)准备部分(10分钟)1. 教师示范运动技能,如篮球的基本动作、传接球、运球、投篮等。
2. 学生跟随教师进行模仿练习,教师纠正动作。
(三)基本部分(30分钟)1. 分组进行篮球技能练习,如传接球、运球、投篮等。
2. 学生分组进行团队对抗比赛,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动作,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
(四)结束部分(15分钟)1. 学生进行身体素质训练,如跑步、跳绳、俯卧撑等。
2.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放松活动,如拉伸、深呼吸等。
3. 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成果,提出改进意见。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团队对抗比赛中的表现,如配合、沟通等。
3. 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效果。
八、教学反思1. 教师对教学方法的运用情况进行反思,如示范、纠正动作等。
2. 教师对学生的参与度、学习兴趣等进行反思。
3. 教师对学生的身体素质训练效果进行反思。
九、教学延伸1. 课后组织学生参加校内外体育活动,如篮球比赛、足球联赛等。
2. 鼓励学生自主进行运动技能的练习,提高学生的运动水平。
水平二体育课教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
水水平平二二体体育育课课教教案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