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电子航道图航标数据更新系统开发
- 格式:pdf
- 大小:281.11 KB
- 文档页数:4
对制定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的思考张国平【摘要】电子航道图是各类航道地理信息应用系统的核心内容和数据基础,对相关规范的研究是实现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的关键保障。
文中介绍了国内外内河电子航道图有关标准规范的研究现状,阐述了我国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制定的意义,提出了内河电子航道图技术规范制定的思路。
%Inland Electronic Navigational Chart (ENC)is the core content and data base of waterway GIS application system,the research on the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for Inland ENC mayhelp for the data sharing and collaboration.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status of inland ENC specifications is pres-ented and the meaning of setting Chinese inland EN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s introduced,on the base of which main thoughts on drawing up of the inland ENC technical specifications is proposed.【期刊名称】《交通科技》【年(卷),期】2015(000)003【总页数】4页(P176-178,179)【关键词】内河;航道;电子航道图;规范【作者】张国平【作者单位】长江航道测量中心武汉 430010【正文语种】中文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开展内河水运信息化建设,并以数字航道、智能航运为信息化发展目标。
在此时期,各级航道主管部门应时而动,纷纷开始借助于信息化手段提升管理和服务水平,一时间各类航道地理信息应用呈现百花齐放的势态。
长江航道局“十三五”科技发展展望吕永祥【摘要】梳理长江航道“十三五”科技发展面临的形势与需求,制定长江航道“十三五”科技发展指导思想与原则,预测科技发展方向与任务,提出长江航道科技组织管理与重大科技研发项目建议,为长江航道“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制定提供基础.【期刊名称】《水运工程》【年(卷),期】2016(000)001【总页数】6页(P1-6)【关键词】长江航道;科技发展;保障措施【作者】吕永祥【作者单位】长江航道局,湖北武汉430010;国家内河航道整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湖北武汉430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U61“十二五”以来,长江航道坚持“科技引航、科技兴航、科技强航”的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营造了鼓励创新、宽容失败、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创新文化,统筹推进重大科技研发、创新能力建设、成果推广应用等各方面工作,顺利完成了《长江航道局"十二五"科技发展规划》确立的总体目标和重点任务。
1)科技研发取得重大进展。
长江航道在水位预测预报技术、航标新技术、长河段航道系统整治技术、电子航道图技术、复杂条件下航道工程施工技术与装备、生态航道关键技术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为长江航道工程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进一步提升了长江航道管理与服务水平。
2)科技创新体系初步构建。
长江航道局规范了科技管理工作方式,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创建内河航道国家级与省部级科技创新平台,实现科研人才培养与科技团队建设的新突破,初步构建了科技创新体系。
3)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显著。
长江航道加强科技成果转化应用的标准化工作、长江航道技术标准制修订数量大幅度增加,太阳能一体化航标灯、遥控测量船、多功能航标、电子航道图等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效果显著。
4)标志性科技成果取得重大突破。
“十二五”期间,长江航道在国家级科技项目立项、国家级科研平台建设、重大科技成果评价、学术专著以及科技奖励等方面均取得历史性突破,标志着长江航道科技水平进入国内航道科技领先水平。
区域治理前沿理论与策略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在长江航道的应用研究庞正芳长江宜昌航道局,湖北 宜昌 443002摘要: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是我国空间信息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长江航运现代化发展的主要技术支撑。
科学合理地使用北斗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可以有效推进长江航运信息化建设,改变长江航运未来发展方式,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本文首先分析了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长江航运的应用现状,具体应用方案等,旨在促进长江经济带的繁荣发展。
关键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长江航道;应用长江干线航道全长约2838公里,自云南水富港至上海市的入海口,同时也是长江经济区综合立体交通走廊的关键组成部分,享有“黄金水道”称号,主要因为它航运价值高[1]。
国务院于2016年9月12日颁布了《长江经济带发展规划纲要》,明确提出:“截止到2030年,长江全流域黄金水道建设完毕,航道全面开放,功能完善,制定健全完善的现代工业体系。
它将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发挥更重要的示范指导和战略支持作用”。
在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基础上,不断推进长江航道通航效率和通航能力的提升,确保长江航道运输安全,从而加速长江水运转型发展,是长江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可是,为了促进长江航道信息化的深入应用,必须有效改善外部信息基础设施条件,而定位服务的准确性和性能是其中重中之重。
为推动长江航道信息化建设,有必要提供高精度定位服务和电子航空地图,将其作为重要载体,从而全面、准确、实施地为航运管理、船舶航行安全以及水上应急提供优质服务。
一、卫星定位导航系统在长江航运中的应用现状1相关安全性未得到有效保护从GPS系统的控制水平来分析,为了确保自身的利益和安全,美国政府在特定情况下,发布了关于GPS系统使用的限制性政策。
对GPS系统服务的过度依赖将导致特殊情况下船舶导航和通信系统瘫痪的风险;这可能导致与长江航道数据相关的数据和信息被间谍或别有用心的人获取[2]。
电子海图在船舶安全保障中的作用摘要: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在船舶航行中,主要是提供稳定、安全的航行线路,确保船舶航行的安全性和稳定性。
但在船舶航行期间,受到海上不利因素的影响,其安全性和稳定性就会下降,严重的话会导致航行事故的发生。
本文探讨了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分析了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在船舶航行安全中的保障作用,希望能为船舶安全平稳航行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电子海图;船舶航行;安全和保障一、引言船舶属于海上的一种重要的交通运输工具,并且在航行的时候,很容易受到海上环境的影响,导致船舶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受到威胁。
基于此,为了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逐渐将电子海图信息系统运用到其中,主要根据海上环境进行优化, 为船舶提供优质的海上航行路线和航行信息,以此保证船舶航行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同时,电子海图信息系统在船舶航行运用的时候,对其功能逐渐趋向于完善,并且集合了多种技术手段,为船舶航行的发展, 给予了重要的技术支持。
二、电子海图显示系统(一)电子海图的定义所谓电子海图(见图1),即各种数字式海图及其应用系统的统称。
它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类主要是由政府部门牵头,在规定的航区内进行测量并绘制的海图,叫做官方海图。
另一类是由民间组织进行测量并绘制的海图,叫做非官方海图。
通常情况下,官方海图的准确性比民间海图要高。
但无论是官方海图还是非官方海图,电子海图都具有两种形式,即基础数据和更新数据。
无论是更新数据还是基础数据,都必须以标准的格式进行数据处理,从而使不同国家的航道机构所制作的电子海图能够全球通用。
更新数据和基础数据一起为电子海图显示信息系统所接收,形成反映一定海域内的最新信息。
从而为航海人员提供信息平台,使其能够更加直观、方便地了解船舶航行海域的现实状况,保证船舶航行安全。
图1 电子海图(二)电子海图的起源为了实现航海技术的自动化及信息化,1986 年7月,IMO和IHO合作成立了电子海图协调小组(HGE),开始共同研究开发电子。
学术论坛科技创新导报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novation Herald225杨传堂部长在2014年的交通运输工作会上,明确提出,要实施交通运输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深化行业科技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科技创新,不断提升交通运输信息化智能化水平,为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和平安交通建设提供坚实支撑。
并特别强调要着力推动包括智能航道在内的多个关键领域取得技术新的突破。
航道作为航运的三要素之一,是水运发展的重要基础,对航运经济起着关键的支撑保障作用。
由于历史的原因,目前国内航道普遍存在着建设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薄弱,与国家大力发展航运经济,并实现航运与国家战略及流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协调的总体趋势不相适应。
为了提高内河航道管理的能效,实现航道的管理和服务水平的大幅度提升,推动由传统服务型向主动服务型转变,养护方式由劳动密集型向技术管理型转变,管理手段由单纯行政管理向依法综合管理转变,尽早开展内河航道信息化的研究、规划和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国内外现状1.1 国内现状我国长江南京至浏阳河段建立了数字航道系统,实现了“电子航道图数字化”、“航标监测自动化”、“信息服务网络话”;长江部分大型航运企业实现了基于G P S定位的船舶监控系统、综合物流系统和财务管理系统等,部分航运企业还实现了与通航管理部门信息的互联。
重庆港建设了以朝天门港口中心区局域网为主节点,覆盖全港七大生产经营公司的计算机网络;长江航务管理局下属单位完成了“D GP S手持机在航标定位上的应用”、“长江下游航道电子海图自动测绘和生成系统”、“航道站船实时动态管理系统”、“计算机过坝优化调度辅助决策系统”和“长江三峡工程船闸引航道河床信息系统”等课题。
1.2 国外现状目前,欧洲国家运行的内河航运信息系统,代表性的有荷兰的船舶报关信息系统(IVS90系统),比利时的船舶报关信息系统(IBIS/GINA系统),法国的内河航运信息网络系统(V N F 2000系统),德国的航程及货运(尤其是危险品运输)报关的航运信息系统(M I B /M O V E S 系统),奥地利的航运信息系统(D o RIS系统),匈牙利的航运信息服务及紧急呼救系统(DISR 系统),欧盟提出的内河航运综合信息服务系统(River Infor m ation Ser vices Sysem)。
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十四五”期全国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交通运输部•【公布日期】2021.11.19•【文号】•【施行日期】2021.11.1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水运正文交通运输部关于加强“十四五”期全国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的意见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新疆生产建设兵团交通运输厅(局、委),长江航务管理局、珠江航务管理局:航道是国家重要的公益性交通基础设施,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推动水运高质量发展,现就加强“十四五”期全国航道养护与管理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部署要求,着力保障航道安全畅通,强化航道资源保护和公共服务,推进航道管养绿色智慧发展,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到2025年,航道管理制度体系进一步完善,养护工作更加规范精准高效,安全和服务保障能力明显提高,绿色航道智慧航道建设发展水平显著提升。
航道养护里程稳定在10.8万公里左右,内河航道一类养护达到2.4万公里,力争内河高等级航道电子航道图覆盖率60%以上。
二、重点任务(一)提高航道畅通保障能力。
1.强化国家航道网保通保畅。
加强长江干线浅险水道、库尾变动回水区、桥区、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等重点区域巡查监测与养护,保障洪枯水期、三峡水库蓄水期和消落期航道畅通。
充分发挥西江航运干线通航保畅工作机制的作用,以枯水期和航道整治工程施工期为重点,加强水情、水位信息通报,强化上下游协调联动。
统筹通航标准和船闸运行调度方案,进一步提升京杭运河、淮河干线等干支流航道通航保障能力和长三角、珠三角高等级航道网畅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