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课件
- 格式:ppt
- 大小:7.44 MB
- 文档页数:15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1】如何正确理解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之间的关系?陈华杰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及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伟大成果,都是中国共产党和全国人民的指导思想。
探究和理清其相互关系,是深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的重要环节。
一、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第一,理论渊源方面,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
从理论属性看,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产生的两次历史性飞跃的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它们的老祖宗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就没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毛泽东思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
第二,哲学基础方面,都坚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性决定了二者哲学基础的一致。
即都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和解决中国在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
毛泽东结合中国国情和具体实际,写出了《实践论》、《矛盾论》和《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的矛盾》等一系列哲学文章,形成了同马克思主义哲学一脉相承的毛泽东哲学思想,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承载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在中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邓小平及之后的国家领导人继承和坚持马克思主义哲学和毛泽东哲学思想,指导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并取得巨大成就,实现了哲学基础的共同性、一致性,体现了两大理论体系的一脉相承。
第三,理论精髓方面,都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在世界观和方法论上的一脉相承,决定了二者理论精髓的统一。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一、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他们之间是一脉相承和与时俱进的关系。
首先,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其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再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1、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
2、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3、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
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既相互区别,又紧密联系,构成了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这里所说的初级阶段不是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在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
四、怎样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1、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紧紧围绕经济建设这一中心2、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把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坚持改革开放结合起来,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和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3、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两个基本点的统一,必须旗帜鲜明的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4、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是党最宝贵的经验,绝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决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
五、为什么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1、高度发达的生产力是实现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2、解放生产力是为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开辟道路3、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六、如何理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啊?1、中国梦的思想内涵—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1)国家富强民族振兴是人民的幸福和保障,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题中之义和必然要求,人民幸福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根本任务出发点和落脚点(2)中国梦是国家的梦,民族的梦,也是每一个中国人的梦2、中国梦的实现途径—坚持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1)中国道路,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中国精神,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3)中国力量,就是全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3、空谈误国,实干兴邦,为了实现中国梦,我们必须勇于担当,甘于奉献,从我做起,从今天做起一、影响学前教育课程实施的因素?1、组织制度因素—良好的组织制度具有保障正常的教养工作秩序,提高管理成效,建设良好教育机构风貌,规范行为指向,提高课程实施质量的重要作用2、时间因素—尽量减少不必要的集体行动,包括不必要的集体活动,以减少等待3、物质空间因素—物质空间,是重要的教育资源,应该通过环境的创设和利用有效地促进儿童的发展4、教师因素—教师是课程的实施者,是课程能否取得预期效果的关键因素二、日常生活活动的功能1、使学前儿童尽快适应托幼机构里的生活,为今后的发展打下基础—学前儿童从家庭进入托儿所、幼儿园等学前教育机构所感受到的变化是极大的2、使学前儿童愉快地度过每一天—学前儿童重要的教育目的就是让他们愉快的度过在学前教育机构里的每一天3、日常生活是学习的重要途径—儿童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环节都具有教育价值,都应从儿童发展的现实出发,加以充分的组织和利用三、游戏的功能1、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身体的发展—由于骨骼肌肉和神经系统发展的特点,学前儿童在生理上要求不断的变换活动2、游戏能够促进儿童认知和语言的发展—游戏从不同方面为学前儿童提供了认识外部世界的途径3、游戏能够够促进儿童创造力的发展—游戏提高了儿童的创造性水平4、游戏能够够促进儿童情感的发展—学前期是个体情绪情感发生发展的重要时期5、游戏能够促进儿童社会性的发展—游戏可以培养学前儿童的合群行为四、教学活动的功能1、教学活动是对儿童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途径—它是培养完整儿童,为儿童终生学习奠定坚实基础的主要手段,他直接影响着儿童发展的质量和水平2、教学活动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途径—教学活动,既与儿童的发展有关,也与指导教师的发展密切相关3、教学活动是学前教育改革的重要阵地—学前教育改革是否深入,体现在儿童教学活动的过程中五、教学活动的方法1、游戏法:游戏法是指教师采用游戏或以游戏的口吻进行教育教学方法,它体现学前儿童教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是学前教育机构教学活动的主要方法2、直观法:直观法是一种让幼儿直接感知认识对象的方法。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第一节: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成为中共全党的主流思想认识经历了一个曲折的过程。
经历了由少数人提出、探索、实践到成为中央领导层的思想认识再到全党统一认识的过程;经历了由不系统、不深刻、不完整的认识,到成为系统、深刻、完整的认识,并创造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过程。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1.实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2.内涵: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更进一步地同中国实践、中国历史、中国文化结合起来,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实现具体化。
3.途径:(1)毛泽东:要使马克思主义“在其每一表现中带着中国的特性,即是说,按照中国的特点去应用它。
”——实践化。
(2)毛泽东: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必须“和民族的特点相结合,经过一定的民族形式,才有用处。
”——民族化。
(3)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理论化。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成果及其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第二节毛泽东思想一、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大重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与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一)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背景和条件1.20 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是毛泽东思想创立的时代背景。
2.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使得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有了客观需要。
3.新的生产力的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提供了物质基础。
4.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引进和传播,为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和形成准备了思想理论条件。
5.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产生和形成的实践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毛泽东思想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中逐步产生和发展起来的。
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组成部分之间关系第一篇: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组成部分之间关系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组成部分之间关系?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是一脉相承的关系。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十六大以来科学发展观等理论成果,虽然形成于不同的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的历史任务,但都贯穿着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从本质上看,这几大理论成果在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上,都毫不动摇地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它们坚持的都是马克思主义,同属于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点是完全一致,一脉相承的。
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之间又是与时俱进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作为相对独立的理论形态,有着各自产生的历史条件、各自的针对性、各自的理论侧重点以及各自具有时代特征的内容,但从联系的角度来看,后来形成的理论则是在前面理论基础上的新发展。
我们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起来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错误的。
它们之间不仅仅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更是后人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依据不同的时代主题和时代特征,立足于新的社会实践,不断发展创新、与时俱进的关系。
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是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
首先,这几大理论成果是有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贯穿其中的,而实事求是是这几大理论成果的精髓。
其次,它们辩证地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历史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实践之间是一种辩证统一的关系。
综上可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历史过程,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是这个过程中的理论成果,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一系列理论成果之间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是一个统一的科学思想体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与其关系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及其关系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成果一脉相承与时俱进。
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第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2.毛思想主要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国际战略和外交工作3.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关系一根相连的关系。
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
一脉相承的关系。
两者理论,内容风格一脉相承。
一体相依的关系。
毛泽东思想奠定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制度和理论基础。
在毛泽东思想指导下,我们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确立了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意识形态,为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奠定了根本制度基础和理论基础。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容意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理论,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理论,实现祖国完全统一理论。
意义:马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新时期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实现中华名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指针。
5.新民主主义的基本纲领政治: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统治,建立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
经济: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
文化: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思反封建的文化。
6.为什么武装斗争为什么农村可以城市不行毛指出,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人民的地位,共产党的地位,革命的胜利。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理解及其关系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问题,这两大理论成果,形成于我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不同历史时期,面对着不同历史任务,具有不同的理论内容和时代特点。
与此同时,这两大理论成果又都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中国长期的斗争实践中形成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都贯穿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都代表着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并在领导中国人民长期奋斗的各个历史阶段,始终坚持不渝地遵循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从马克思主义关于生产力和、经济基础和的辩证关系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致力于探索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道路;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动力这一基本原理出发,它们都把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中国共产党人奋斗的唯一宗旨;从马克思主义坚持人类社会必将走向这一原理出发,它们都坚持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理想信念,始终坚信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总趋势必然是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各个理论成果,其理论特点是实事求是,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这个特点,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又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
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所提出的创造性理论,都贯穿着实事求是的思想。
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过程中,以邓小平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实事求是,并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命题,规划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的发展战略和一系列以“两手抓”为重要内容的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确立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继续坚持实事求是,在改革发展稳定、经济政治文化、内政国防外交、治党治国治军各个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新的发展战略提出“三个代表”要求并把它同党的先进性联系在一起,从而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答: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分别是指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它们之间是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关系:前者为后者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后者是在继承前者基本原理基础上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它们辨证统一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
(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是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的实践中,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总结我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经验教训,并借鉴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毛泽东思想所蕴含的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基本遵循。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贯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中。
正是本着实事求是的原则,党开创了改革开放新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始终坚持将群众路线作为根本工作路线,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
改革开放新时期,党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和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基本路线。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为开创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重要的理论准备。
毛泽东思想涉及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等方面,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提供了思想营养和理论素材。
例如,毛泽东思想中提出的建设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正确认识把握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等,这些正确思想对后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经过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的几个发展阶段的完善和发展,为毛泽东思想增添了新的内容。
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及其发展1.提出: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七大。
2.内涵: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3.两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两大理论成果的关系●毛泽东思想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思想渊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二、第一大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1.历史条件:①20世纪上半叶,帝国主义战争与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主题,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背景。
②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的实践,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实践基础。
2.科学体系和主要内容以其独创性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包含着丰富的内容: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
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穿于上述各个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
它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实事求是。
3.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①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
②毛泽东思想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科学指南。
③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宝贵的精神财富。
三、第二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在中国建设、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1982年,邓小平在十二大上首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重大命题。
2.主要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紧紧围绕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展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路线、发展道路、发展阶段、发展战略、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依靠力量、国际战略、领导力量和根本目的等问题上,提出了一系列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的思想理论观点,构成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