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测井及相关知识
- 格式:pdf
- 大小:1.75 MB
- 文档页数:23
随钻测井介绍-图文2022-9-1摘要:随钻测井由于是实时测量,地层暴露时间短,其测量的信息比电缆测井更接近原始条件下的地层,不但可以为钻井提供精确的地质导向功能,而且可以避免电缆测井在油气识别中受钻井液侵入影响的错误,获取正确的储层地球物理参数和准确的孔隙度、饱和度等评价参数,在油气层评价中有非常独特的作用。
通过随钻测井实例,对随钻测井与电缆测井在碎屑岩中的测井效果进行了对比评价,指出前者受钻井液侵入和井眼变化的影响小,对油气层的描述更加准确,反映出来的地质信患更加丰富。
通过对几个代表性实例的分析,对随钻测井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提出了新认识。
主题词:随钻测井;钻井;钻井液;侵入深度;技术一、引言LWD随钻记录的中子—密度(μN-ρb)与电缆测井值存在一定的系统误差(不同厂商的仪器均存在差别)。
但LWD的ρb测井值由于少受扩径的影响,其岩性值域区间远比后者清晰(图1-b、c,图2)。
三、实例分析LWD随钻测量的电阻率是在钻头破岩后1~2h开始测量(中等硬度的碎屑岩),此时的井壁破损率和钻井液径向侵入都非常小,所以,基本是“原状”地层的测井值。
1.实例一D井是一口直井(图3),为欠平衡钻井,CWR的测量点距钻头5.1in,钻速4m/h,钻头破岩后1.25h就可以记录到地层的电阻率,图中实时记录的所有4条电阻率曲线,不同岩性参数处均为重合状,说明地层几乎未被钻井液侵入。
起钻时,又进行重复测量(破岩42h之后),除泥岩段外,所有砂质岩层都受到了增阻侵入的影响。
但R55A并未发生变化,据计算,此时侵入深度达55in。
2.实例二B井是一口定向井的导眼段(近似直井,图2),该段使用了LWD,上部的砂岩段中实时记录的电阻率基本为水层特征(负差异或重合),泥岩段4条曲线则完全重合。
但顶部某740.5~某742.0m电阻率呈正差异(R55A>R25A),R55A=1.3Ω2m,为油层特征。
该井完井后,此段地层已浸泡了24d,这时又进行了电缆测井(双感应、中子、密度、自然伽马、井径等)。
第二十章测井常用图表一、测井基础知识1.各种岩石、流体的测井响应(1)各种岩石的测井特性见表3-20-1。
表3-20-1。
各种岩石的测井特性(2)石英-长石砂岩与碳酸盐岩中主要矿物的测井响应值见表3-20-2。
(3)各种岩浆岩与沉积岩的铀、钍、钾平均含量见表3-20-3。
(4)胜利油田取样分析的花岗岩、灰岩的铀、钍、钾含量见表3-20-4。
表3-20-4 胜利油田取样分析的花岗岩、灰岩的铀、钍、钾含量(5)常见粘土矿物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和能谱见表3-20-5。
表3-20-5 常见粘土矿物的自然伽马放射性强度和能谱(6)主要火成岩的密度、声波、中子测井相应数值见表3-20-6。
表3-20-6 主要火成岩的密度、声波、中子测井相应数值(7)非均质岩石构造层测井响应见表3-20-7。
表3-20-7 非均质岩石构造层测井响应(8)流体理化特征及测井响应见表3-20-8。
)2.测井项目的选择(1)测井方法及主要应用范畴分类简况表见表3-20-9。
表3-20-9 测井方法及主要应用范畴分类简况表(2)测井系列内容及主要(基本)测井项目的选择见表3-20-10。
表3-20-10 测井系列内容及主要(基本)测井项目的选择(3)各种测井项目探测深度示意图见图3-20-1。
图3-20-1 各种测井项目探测深度示意图3.测井资料应用(1)自然电位曲线要素图见图3-20-2。
图3-20-2 自然电位曲线要素图(2)阿尔奇公式(3)孔隙度(POR)计算(适用于砂泥岩剖面)1)用地层密度计算孔隙度DEN—密度测井值;DG—岩石骨架密度值;DF—地层流体密度值,对油层和水层,一般取1.0,对气层一般取0.6左右;DSH—泥质密度值,视地层压实状况和粘土矿物成份而定,一般取2.4左右。
2)用地层声波时差计算孔隙度AC—声波时差测井值;CP—声波压实校正系数,一般随地层深度的增加而逐渐减小;TM—岩石骨架声波时差,英制取55.5μs/ft,公制取180μs/m(砂岩);TF—流体声波时差,对油和水一般英制取189μs/ft,公制取620μs/m;TSH—泥岩声波时差。
内容摘要摘要:随钻测井是在钻开地层的同时实时测量地层信息的一种测井技术,自1989年成功投入商业应用以来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具备了与电缆测井对应的所有技术,包括比较完善的电、声、核测井系列以及随钻核磁共振测井、随钻地层压力测量和随钻地震等技术,随钻测井已成为油田工程技术服务的主体技术之一。
随钻测井(LWD)技术的萌芽只比电缆测井晚10年。
由于基础工业整体水平的制约,随钻测井技术在前50多年发展缓慢。
其业务收入和工作量快速增长。
勘探开发生产的需要仍是随钻测井继续发展的强劲动力。
作为一种较新的测井方法,随钻测井技术仍有许多有待发展和完善的方面,尤其是数据传输技术、探测器性能、资料解释和评价等。
关键词:随钻测井 LWD 研究进展第一章随钻测井技术现状迄今为止,随钻测井能提供地层评价需要的所有测量,如比较完整的随钻电、声、核测井系列,随钻地层压力、随钻核磁共振测井以及随钻地震等等。
有些LWD 探头的测量质量已经达到或超过同类电缆测井仪器的水平。
1.1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多年来,数据传输是制约随钻测井技术发展的“瓶颈”。
泥浆脉冲遥测是当前随钻测量和随钻测井系统普遍使用的一种数据传输方式。
泥浆脉冲遥测技术数据传输速率较低,为4~10 bit/s,远低于电缆测井的传输速率,这种方法不适合欠平衡水平井钻井。
电磁波传输数据的方法也用于现场测井,但仅在较浅的井使用才有效。
哈里伯顿公司的电磁波传输使用的频率为10Hz,在无中继器的情况下传输距离约10000 ft。
此外,声波传输和光纤传输方法还处于研究和实验阶段。
1.2随钻电阻率测井与电缆测井技术一样,随钻电阻率测井技术也分为侧向类和感应类2类。
侧向类适合于在导电泥浆、高电阻率地层和高电阻率侵入的环境使用,目前的侧向类随钻电阻率测井仪器能商业化的只有斯伦贝谢公司的钻头电阻率仪RAB及新一代仪器GVR。
GVR使用56个方位数据点进行成像,图像分辨率比RAB有较大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