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钻测井技术
- 格式:pdf
- 大小:343.14 KB
- 文档页数:5
随钻电磁波电阻率测量技术一、引言提高服务质量,降低服务成本是工程技术服务努力追求的目标。
随钻测井相对于电缆测井具有多方面的优势:一是随钻测井资料是在泥浆滤液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能够更真实地反映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提高地层评价精度;二是随钻测井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减少了井场钻机占用时间,从钻井一测井一体化服务的整体上节省成本;三是在某些大斜度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或高压地层)钻井时,电缆测井困难或风险大以致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
因此,随钻测井既提高了地层评价测井数据的质量,又减少了钻井时间,降低了成本。
(一)、随钻测井技术发展现代随钻测井技术大致可分为三代:90年代初以前属于第一代,提供基本的方位测量和地层评价测量,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用作“保险”测井数据。
但其主要应用是在井眼附近进行地层和构造相关对比,以及地层评价。
随钻测井确保能采集到在确定产能和经济性、减少钻井风险时所需要的测井数据。
90年代初和中期属于第二代,方位测量、井眼成像、自动导向马达及正演模拟软件相继推出,通过地质导向精确地确定井眼轨迹。
司钻能用实时方位测量,并结合井眼成像、地层倾角和密度数据,发现目标位置。
这些进展导致了多种类型的井,尤其是大斜度井、超长井和水平井的钻井取得很高的成功率。
从90年代中期到目前属于第三代,称为钻井测井(Logging for Drilling),提供界定地质环境、钻井过程、采集实时信息时所要求的数据。
表1 随钻测井技术发展(二)、随钻测井的一般知识1、随钻测量MWD包括井眼几何形状(井眼尺寸、井斜、方位等)的测量,与钻井工程相关的工程参数(钻压、钻具扭矩、井眼压力、转速、环空压力等钻井参数)的测量,以及对自然伽马、电阻率的测量。
主要是测量工程数据,并具有单一性。
2、随钻测井LWD在随钻测量MWD的基础上,增加了识别岩性和孔隙性、判识储层的方法如中子、密度等,能对储层做出基本的评价。
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应用现状及展望一、本文概述随钻测井(Logging-While-Drilling, LWD)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之一,对于提高钻井效率和油气藏评价准确性起到了关键作用。
在随钻测井过程中,数据传输技术的应用更是关乎到实时数据采集、处理与解释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本文旨在探讨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现状,包括其发展历程、主要技术特点、应用领域以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还将对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分析可能的技术革新和行业趋势,以期为该领域的研究与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现状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关键技术之一,其发展现状直接反映了石油工业的科技进步水平。
目前,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主要依赖于有线和无线两种传输方式。
有线传输技术方面,主要依赖于电缆或光纤等物理介质,将测井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
这种传输方式具有传输速度快、稳定性高等优点,但受限于物理介质的长度和强度,对于超深井或复杂地质环境的应用存在一定的挑战。
有线传输方式还需要考虑钻杆旋转和井眼环境对数据传输的影响。
无线传输技术则以其灵活性和便捷性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
无线传输技术主要包括声波传输、电磁波传输以及泥浆脉冲传输等。
声波传输利用井筒中的声波作为载体,通过声波信号的调制和解调实现数据传输。
电磁波传输则利用电磁波在井筒中的传播特性进行数据传输,但其受限于井筒环境和电磁波衰减的问题。
泥浆脉冲传输则是一种通过改变泥浆流量或压力来产生脉冲信号,进而实现数据传输的方式。
这种方式虽然传输速度较慢,但适应性强,能在复杂地质环境中稳定工作。
总体来看,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在有线和无线传输方面均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面临着传输速度、稳定性、适应性和成本等多方面的挑战。
随着石油勘探的深入和地质环境的日益复杂,对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未来随钻测井数据传输技术的发展将更加注重技术的创新和融合,以提高数据传输的效率和稳定性,适应更复杂的地质环境和勘探需求。
随钻测井一、随钻测井的引入在油气田勘探、开发过程中,钻井之后必须进行测井,以便了解地层的含油气情况。
一般来说,测井资料的获取总是在钻井完工之后,再用电缆将仪器放入井中进行测量. 遇到的问题:1、某些情况下,如井的斜度超过65 度的大斜度井甚至水平井,用电缆很难将仪器放下去2、井壁状况不好易发生坍塌或堵塞3、钻完之后再测井,地层的各种参数与刚钻开地层时有所差别.(由于钻井过程中要用钻井液循环,带出钻碎的岩屑,钻井液滤液总要侵入地层二、随钻测井的概念随钻测井(因为它不用电缆传输井下信息,所以也称为无电缆测井):是在钻开地层的同时, 对所钻地层的地质和岩石物理参数进行测量和评价的一种测井技术.首先,随钻测井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减少了井场钻机占用的时间,从钻井—测井一体化服务的整体上又节省了成本。
其次,随钻测井资料是在泥浆侵入地层之前或侵入很浅时测得的,更真实地反映了原状地层的地质特征,可提高地层评价的准确性.而且,某些大斜度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或高压地层)钻井时,电缆测井困难或风险加大以致于不能作业时,随钻测井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
另外,近二十年来海洋定向钻井大量增加。
采用随钻定向测井,可以知道钻头在井底的航向,指导司钻操作;可以预测预报井底地层压力异常,防止井喷;可以提高钻井效、钻井速度和精度,降低成本,达到钻井最优化(现代随钻测井技术大致可分为三代)●20 世纪80 年代后期以前属于第一代可提供基本的方位测量和地层评价测量在水平井和大斜度井用作“保险”测井数据,但其主要应用是在井眼附近进行地层和构造相关对比以及地层评价;随钻测井确保能采集到在确定产能和经济性、减少钻井风险时所需要的测井数据。
●20 世纪90 年代初至90 年代中期属于第二代过地质导向精确地确定井眼轨迹;司钻能用实时方位测量,并结合井眼成像、地层倾角和密度数据发现目标位臵。
这些进展导致了多种类型的井尤其是大斜度井、超长井和水平井的钻井取得很高的成功率。
随钻测井技术发展水平引言据统计,近十年来,世界上有关随钻测井(LWD)技术和应用的文献呈现出迅速增多的趋势。
这反映了西方国家开始越来越多地重视LWD/MWD。
这是两个方面的原因产生的结果。
一方面石油工业界强烈需要勘探和开发业降低成本,减少风险,增加投资回报率。
另一方面,MWD/LWD有许多迎合石油工业需要的优势,如随钻测井时,钻机不必停钻就能获得大量地层评价信息,节省了宝贵的钻井时间,从而降低了钻井成本。
MWD提供的实时信息可即时使用,如可用于预测钻头前方地层的超常压力、预测复杂危险的构造,给钻井工程师警报提示,迅速采取措施,减少事故发生率。
近几年里,大斜度井和水平井迅速发展,海上石油的开发受到重视。
在这样的井中测井,常规电缆测井难以进行,挠性管输送测井和钻杆传送测井成本十分高,现场操作困难。
LWD是在这类井中获取地层评价测井资料的最佳方法,此外,LWD信息还能指导钻头钻进的方向,引导钻井井迹进入最佳的目标地层。
随钻测井(LWD)技术是在钻井的同时用安装在钻铤上的测井仪器测量地层电、声、核等物理性质,并将测量结果实时地传送到地面或部分存储在井下存储器中的一种技术。
该技术要求测井仪器应能够安装在钻铤内较小的空间里,并能够承受高温高压和钻井震动;安装仪器的专用钻铤应具有同实际钻井所用的钻铤同样的强度;还应具有用于深井的足够功率和使用时间的电源。
LWD是随钻测量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MWD除了提供LWD信息外,还提供井下方位信息(井斜、方位、仪器面方向)和钻井动态和钻头机械的监测信息。
MWD探头组合了LWD探头、方位探头、电子/遥测探头,一般放在钻头后50-100英尺的范围内,一般来说,MWD探头越靠近钻头越好。
LWD探头提供地层评价信息,用于识别层面、地层对比、评价地层岩石和流体性质,确实取心和下的点。
方位数据用于精确引导井迹向最理想的储层目标。
钻井效率和安全性通过连续监测钻井而达到最佳。
目前的随钻测井技术已达到比较成熟的阶段,能进行电、声、核随钻测量的探头系列十分丰富,各种型号的、适用于各种环境的随钻电阻率、密度、中子测井仪器进入MWD 市场。
2.2 LWD技术简介随钻测井(LWD——Logging While Drilling)是在随钻测量(MWD——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用于解决水平井和多分枝井地层评价及钻井地质导向而发展起来的一项新兴的测井综合应用技术。
随钻测井和随钻测量都是在钻井过程中同步进行的测量活动,实施随钻测井和随钻测量时都必须将测量工具装在接近钻柱底部的钻铤内,。
不同的是随钻测量主要测量井斜、井斜方位、井下扭矩、钻头承重等钻井工程参数,辅以测量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地球物理信息,用以导向钻井;而随钻测井则以测量钻过地层的地球物理信息为主,可以在钻井的同时获得电阻率、密度、中子、声波时差、井径、自然伽马等电缆测井所能提供的测井资料。
与MWD相比,LWD能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地层信息。
2.2.1 L WD系统组成及工作方式随钻测井系统一般由井下仪器和井场信息处理系统两大部分组成。
前导模拟软件是井场信息处理系统的核心;井下仪器提供实时测量数据。
前导模拟软件完成大斜度井和水平井钻井设计、实时解释和现场决策,指导钻井施工。
随钻测井系统有实时数据传输方式和井下数据存储方式两种工作方式。
1)实时数据传输方式:将随钻测井仪在钻进时测量得到的信息实时传至驱动器,驱动器驱动脉冲发生器将这些信息采用特定的方式编码后传至地表压力传感器,地面信息处理与解码系统再将其转化为软件界面上可供显示或打印的数字化、图形化格式,为客户提供最终产品。
2)井下数据存储方式:将随钻测井仪器起下钻或钻进时采集到的信息存储于仪器的存储器内,待仪器的数据下载接口起至转盘面上约1.5米处,通过数据下载线将其传输到地表计算机内供处理、显示,一般可以在30min内提交处理好的数据磁盘并打印成图。
2.2.2 L WD主要功能及优点主要功能:测量井斜、方位、工具面等井眼几何参数。
随钻地质测井:采用实时和记忆方式同时进行地层参数的测量-- 电阻率、伽马、岩石密度、中子孔隙度。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研究及应用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探讨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与应用。
随钻测井技术作为现代石油勘探领域的重要技术手段,对于提高钻井效率、优化油气藏开发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首先介绍随钻测井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其在石油勘探中的应用背景,阐述其相较于传统测井技术的优势。
随后,文章将重点分析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现状与挑战,包括数据处理、信号提取、地层识别等方面的难点问题。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深入探讨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研究进展与创新点,包括新型算法的开发、多源信息融合技术的应用以及技术在资料解释中的潜力。
本文将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展示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在实际应用中的效果与价值,为相关领域的科研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参考与借鉴。
二、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基础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是石油勘探领域中的一种重要技术,它通过在钻井过程中实时测量地下岩石的物理性质,为地质评价和油气藏描述提供关键数据。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方法的基础主要建立在对测量数据的准确理解、合理的解释模型以及先进的处理技术上。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需要深入理解各种测井信号的物理含义和影响因素。
例如,电阻率、声波速度、自然伽马等测井参数,它们分别反映了地下岩石的导电性、弹性和放射性等特性。
这些参数的变化不仅与岩石的矿物成分、孔隙度、含油饱和度等地质因素有关,还受到井眼环境、仪器性能等多种因素的影响。
因此,在解释随钻测井资料时,需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以确保解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需要建立合理的解释模型。
这些模型通常基于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和石油工程等领域的专业知识,用于将测井数据转化为地质参数和油气藏特征。
例如,通过电阻率测井数据可以推断地层的含油饱和度,通过声波速度测井数据可以估算地层的孔隙度等。
这些模型的建立需要充分考虑地质条件和实际情况,以确保解释的准确性和实用性。
随钻测井资料解释还需要借助先进的处理技术。
随钻测井技术最新进展及应用【摘要】随钻测井是一种能够既钻开地层又能同时对地层信息进行实时测量的钻井技术。
近年来水平井钻井、大斜度井活动使得随钻测井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在海上钻井中随钻测井这种技术的利用率几乎是100%。
随钻遥测,随钻电法、核、声波、随钻地震以及核磁共振等技术在最近几年有着较大的发展空间和较好的发展前景。
随钻测井主要应用于地层评价以及地质导向。
我国在随钻测井这种技术的研究领域上,只有突破创新才能够跟上世界石油工业技术的前进步伐。
本文将系统的对随钻测井这种技术近些年的发展以及将来的趋势进行介绍。
【关键词】随钻测井需求随钻地震声波测井电阻率测井核磁共振应用1 市场需求带动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由于在开采钻井的过程中时常会发生钻头偏离钻井轨迹的现象,通常是在对井眼轨迹设计的过程中产生了误差,导致钻头偏离现象的发生。
而这些现象的发生会造成开采过程中的资源物力的浪费,所以在钻井的过程中对其进行实时监控、钻井设计方案以及及时修改设计轨迹是十分必要的,而电缆测井这种技术无法解决上述问题,而随钻测井技术由于其可以将这些困扰解决使得其逐步发展起来,并成为当今钻井开采过程中获得实时信息的必要技术。
随钻测井参数可以反映地层的信息。
随钻测井在刚钻开地层、泥浆侵入地层刚开始发生的条件下进行,所得到的数据就是地层参数真值。
水平井、大斜度井以及复杂地层的经验不稳定时,可用随钻测井代替电缆测井以此来确保能够探测到地层信息得到测井资料。
这就避免了电缆测井遇卡、遇阻等事故。
随钻测井在钻井的同时可提供各个地层中的实时信息,用来预测地层压力及地层应力特殊的层段,为钻井及时提供信息。
减少钻井过程的资源物力的浪费,也大大的避免了钻井事故的发生。
2 随钻测井的近期发展及现状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随钻测井技术只有中子孔隙度、伽马、光电因子、岩性密度、衰减电阻率和相移电阻率。
而在过去的这十几年里,随钻测井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不仅是原有技术得到改进,而且还创新出许多新的方法。
随钻测量随钻测井技术现状及研究随钻测量(measure while drilling,MWD)技术可以在钻进的同时监测一系列的工程参数以控制井眼轨迹,提高钻井效率。
随钻测井(logging while drilling,LWD)技术可以不中断钻进监测一系列的地质参数以指导钻井作业,提高油气层的钻遇率[1-5]。
近年来,油气田地层状况越来越复杂,钻探难度越来越大。
在大斜度井、大位移井和水平井的钻进中,MWD/LWD是监控井眼轨迹的一项关键技术[6-8],是评价油气田地层的重要手段[9],是唯一可用的测井技术[3],而常规的电缆测井无法作业[10]。
国外的MWD/LWD技术日趋完善,而国内起步较晚,技术水平相对落后,国际知识产权核心专利较少[9],与国外的相关技术有一段差距。
本文介绍国内外MWD/LWD相关产品的技术特点和市场应用等情况,分析国内技术落后的原因以及应对措施。
1 国外MWD/LWD技术现状20世纪60年代前,国外MWD的尝试都未能成功。
60年代发明了在钻井液柱中产生压力脉冲的方法来传输测量信息。
1978年Teleco公司开发出第一套商业化的定向MWD系统,1979年Gearhart Owen公司推出NPT定向/自然伽马井下仪器[10]。
80年代初商用的钻井液脉冲传输LWD 才产生,例如:1980年斯伦贝谢推出业内第一支随钻测量工具M1,但仅能提供井斜、方位和工具面的测量,应用比较受限,不能满足复杂地质条件下的钻井需求[11]。
1996年后,MWD/LWD技术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国际公认的三大油服公司:斯伦贝谢、哈里伯顿、贝克休斯,其MWD/LWD技术实力雄厚,其仪器耐高温耐高压性能好、测量精度高、数据传输速率高,几乎能满足所有油气田的钻采,在全球油气田均有应用。
斯伦贝谢经过长期的技术及经验积累,其技术特点为高、精、尖、专,业内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12-15],是全球500强企业。
LWD的技术主要体现在智能性、高效性、安全性[10]。
162当前,最常用的技术方法是最小二乘法。
LWD技术是一种基于钻探过程中的地质条件(井眼轨迹、钻头位置、井眼角度等)与地层电阻率之间的相互影响,实现对油气层进行有效的定位和定向的一种新兴的测井技术,可实现对油气层位置和岩性的动态监测。
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 LWD技术的新型测井方法。
水平井是一口高产量、低廉的油田,其钻探成功率与油气藏的钻探工艺密切相关。
随钻测井技术具有指导地质导向和实时评价储层物性等优点,对改善储层钻进速度、缩短完井周期和降低水平井测井风险具有重要意义。
在大斜度井和水平井的勘查和开发中,采用了随钻测井技术。
1 发展概况当前,在水平井中使用的随钻测井技术有:一是识别岩性,测定地层倾角,测定水平段长度;二是利用已有的地层岩性和构造信息,对水平剖面进行轨道控制;三是利用地层的岩性和结构信息,对水平线的航迹进行了动态修正。
从国内外的研究进展来看,随着随钻测井技术的不断发展,随着随钻测井技术的不断深入,人们对该技术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
在水平井技术、随钻测井技术等方面取得长足进步的同时,也使随钻测井技术在今后的研究中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基于岩性、断裂、沉积相、气顶等特征,对岩性及岩性进行识别,而上述特征均受外部环境的制约,其识别效果会有很大的改变。
另外,常规的地质方向法在实际运用中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如:因勘探设备与岩层间的间距较小,不能对岩层的变形情况进行准确的判定;但在实际应用中,因检波器与地层相距太近,不能准确判别出含油层;但在实际应用中,因检测仪与岩层相距很近,不能对岩层的地质变形做出精确的判定。
随着我国石油资源的日益丰富,石油资源的日益丰富,采用常规的地质导引方式已难以适应石油资源的需求。
为此,必须对现有的地质导引技术进行改进与创新。
随着随钻录井技术的不断发展,随钻录井的地导技术也在不断发展。
地质导向技术在水平井钻井中的应用将形成一套完整的水平井测量工艺、轨迹控制与安全钻井的技术体系,可有效保障钻井轨迹在油层中的最优穿越,提升油层的钻井效率,推动水平井钻井技术的发展与提升。
lwd随钻测井的工作原理
LWD(Logging While Drilling)随钻测井是一种在钻井过程中
进行地层测井的方法。
其工作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1. LWD传感器安装在钻头或钻杆上,随着钻井进程下入井内。
2. 当钻头或钻杆传感器接触到地层时,LWD系统开始测量地
层的物理参数。
3. 传感器通常包括测量电阻率、自然伽马射线、声波速度等参数的装置。
4. 传感器采集到的数据通过电缆传输到地面设备进行处理和分析。
数据可以通过实时传输技术实时显示在钻井现场工作站上。
5. 地面设备使用各种算法和方法对数据进行处理和解释,以获取有关地层的信息,例如地层的类型、含油、含气、水层等等。
6. 通过分析和解释得到的数据,钻井操作者可以及时调整钻井工艺,优化钻井方案,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
总的来说,LWD随钻测井利用在钻井过程中安装的传感器获
取地层信息,并将数据实时传输至地面进行处理和解释,以指导钻井作业。
这种测井方法可以节省时间和成本,并提供实时的地层信息,提高钻井效率和成功率。
随钻声波测井技术综述随钻测井的研究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研究,在1978年研究出第一套具有商业价值的随钻测井仪器。
在那以后,随钻测井在国外取得迅速发展并获得广泛应用,我国对随钻测井的重视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
随钻声波测井也是如此。
1发展随钻测井的意义和随钻声波测井发展现状随钻测井(LWD)是近年来迅速崛起的先进技术。
它集钻井技术,测井技术和油藏描述等技术于一体,在钻井的同时完成测井作业,减少了钻机占用井场的时间,从钻井测井一体化中节省成本[1]。
跟常规电缆测井相比,除了节省成本外,随钻测井有如下优势:(1)从测量信息上讲,随钻测井是在泥浆尚未侵入或者侵入不深时测量地层信息,泥饼和冲洗带尚未形成,所测得到的曲线更加准确,更能反映原始地层的真实信息,如声波时差等。
(2)从对钻井的指导作用来讲,随钻测井可以提前检测到超压地层,以指导钻井泥浆的配制,提高钻井安全系数。
它也可以根据测井信息,分析出有利的含油气方向,确定钻井方向,增强地质导向功能。
(3)从适应环境上讲,在大斜度井,水平井或特殊地质环境(如膨胀粘土和高压地层),电缆测井困难或者风险大以致不能进行作业时,随钻测井可以取而代之。
目前在海上,几乎所有钻井活动都采用随钻技术[2]。
正因为这些优点,作为随钻测井的重要组成部分的随钻声波测井近年来也获得了巨大的发展。
总体而言,国外无论在随钻声波测井的基础理论研究方面还是在仪器研发方面都比较成熟,而国内近年来也对随钻声波测井的相关难题进行了大量的工作。
具体而言,从上世纪90年代起,贝克休斯、哈里伯顿、斯伦贝谢三大公司就率先开始了随钻声波测井的研究,并逐渐占领随钻测井的国际市场份额。
APX随钻声波测井仪,CLSS随钻声波测井仪,sonicVISION随钻声波测井仪的相继出现,更加巩固了他们的垄断地位。
在国内,鞠晓东,闫向宏[等人在随钻测井数据降噪[3],存储[4],压缩[5],传输特性[6]和电源设计[7]等方面做出了大量的工作。
第8卷第4期断 块 油 气 田FAUL T-BLOCK OIL&G AS FIFLD2001年7月随钻测井技术布志虹1 任干能2 陈 乐2(11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 21中原石油勘探局地质录井处)摘 要 随钻测井是一种新型的测井技术,它能够在钻开地层的同时实时测量地层信息。
本文介绍了斯伦贝谢公司最新的随钻测井技术,并通过对其新技术的分析,提出了在重点探井文古2井进行随钻测井的建议及方法。
关键词 随钻测量 随钻测井 随钻测量工具引言在钻井过程中同时进行的测井称之为随钻测井。
随钻测井系统中随钻测井的井下仪器的安装与常规测井的仪器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各仪器单元均安装在钻铤中,这些钻铤必须能够适应正常的泥浆循环。
用随钻测井系统进行随钻测井作业比电缆测井作业简单。
首先在地面把各种随钻测井仪器刻度好,然后把他们对接起来进行整体检验,再把随钻测井仪接在钻杆的底部,最后接上底部钻具总成和钻头,至此,就可以进行钻井和随钻测井作业了。
1 数据记录方式Ξ随钻测井有2种记录方式,一是地面记录,即将井下实时测得的数据信号通过钻井液脉冲传送到地面进行处理记录;二是井下存储,待起钻时将数据体起出。
这里仅介绍地面记录的方法。
在随钻测量仪中设计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系统即钻井液脉冲遥测系统,该系统的作用是把各传感器采集的信号实时传送到地面。
目前在随钻测量系统中主要使用连续钻井液脉冲进行遥测传输,它在井下用一个旋转阀在钻井液柱中产生连续压力波,这个旋转阀称为解制器。
在井下改变波的相位(即调频),并在地面检测这些相位变化,就可以把信号连续地传输到地面。
来自各传感器的模拟信号首先被转换成二进制数。
每一个二进制数则由一个具有适当的二进制位数的字来表示,每个字所含有的二进制位数的多少(即字长的大小)视测量结果所需的精度而定,如果所传输的信号对精度的要求不高,可用一个字长较小的字表示这个二进制数;反之,则需用一个字长较大的字表示。
目前随钻测量系统中采用的字长一般为8位,即每个字含有8个二进制位,这是一个最优化方案,既满足了各测量信号对精度的要求,又能在单位时间里传送较多的二进制数到地面。
这些字由一系列的“0”和“1”组成,由调制器把它调制成代表这些字的钻井液脉冲发送到地面。
调制器调制信号是一帧一帧地调制的,每一帧由16个字组成,其中15个字长为8位的字用于传输测量信号,一个字长为10位的字是用来标识一帧的起始位置的帧同步字。
最后,压力信号由安装在立管中的压力传感器检测出,由调制器调制并传送到地面。
这些压力信号被送到地面计算机系统,由计算机系统调解后被还原成各传感器的测量信号值,并与其所对应的时间和深度一起存入数据库。
这些测量信号和及其处理结果就可以实时地显示在荧光屏上或打印在绘图纸上。
在钻井液遥测系统的数据传输率和字长一定的情况下,系统在单位时间内向地面传送的二进22Ξ收稿日期 2001-02-15第一作者简介 布志虹,女,1962年生,高级工程师, 1982年毕业于江汉石油学院测井专业,现在中原油田分公司勘探事业部从事勘探管理工作,地址(457001):河南省濮阳市,电话:(0393)4822513。
制数的个数也是不变的,这样随钻测量工程师就面临这样一个问题:是增加被送曲线的条数而减少其采样密度,还是减少被送曲线的条数而增加其采样密度?随钻测量工程师应根据钻进速度、曲线的重要程度决定哪几条曲线需要实时传送以及它们应采用多大的采样密度。
在随钻测量数据当中,井斜、井斜方位对于实时控制井眼轨迹至关重要,因此,每传送一帧井斜和井斜方位数据到地面,它们被采样2次,其它数据只采样1次。
在现有的随钻测量数据都测全且都需传输的情况下,如果数据传输率为3b/s,那么,测量信号更新一次需44s,假设钻进速度为25m/h,则每钻进0.3m就要对所测信号采一次样。
一般情况下,钻进速度低于25m/h,因此,测量信号的采样间隔要小于0.3m。
2 工具简介随钻测量(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简称MWD)系统可以测量井斜、井斜方位、井下扭矩、钻头承重、自然伽马、电阻率等参数。
20世纪80年代,在原来随钻测量系统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补偿双电阻率测井仪和补偿密度-中子测井仪,由这种仪器组成的系统常被称为随钻测井系统(Logging While Drilling,简称L WD)。
2.1 MWD随钻测量系统21111 井斜、井斜方位测量部分当钻井工程师需要采集数据时,只要启动钻井液泵,数据采集就会开始,井斜和井斜方位则由地面计算机从井下传上来的磁力计和加速度计数据和区域重力矢量值、地磁场值计算出来。
2.1.2 仪器相对方位测量部分该部分测量的是底部钻具组合相对于仪器高边的方位(重力方位),或相对于磁北极的方位(磁力方位)。
仪器相对方位需要连续不断地向地面传送,钻井工程师可以利用它控制井眼始终在预定的轨道上钻进。
2.1.3 振动测量部分该部分利用专用加速度计测量随钻测量仪钻铤所受到的加速度超过一定值的振动次数。
定时传送累计振动次数到地面。
钻井工程师利用这些测量数据可避免钻柱机械破坏。
在钻井条件很差时,钻井和随钻测量工程师也利用这些数据防止随钻测量仪的过早损坏和制定仪器维修计划。
2.1.4 钻头承重和扭矩测量部分该部分使用应变计测量钻头在井下承受的有效重量和扭矩,并把这些数据连续传送到地面。
通过配对使用应变计来补偿温度漂移。
2.1.5 温度测量部分该部分所用的温度传感器实际上是安装在随钻测量仪钻铤壁中的一个热敏电阻,测量环形空间中钻井液的温度变化。
2.1.6 短电位电阻率仪短电位电阻率短节含有一个40cm(16in)电位电阻率测量装置,通常与安装在钻铤内的用闪烁计数管作探测器的自然伽马测井仪组合在一起使用。
这种电阻率测量装置受井眼影响,且不能在油基钻井液和饱和盐水钻井液中使用。
但是在井眼环境合适时,所测的电阻率曲线是一种很有用的地层对比曲线。
2.2 L WD随钻测井系统212.1 补偿双电阻率测井仪(CDR)补偿双电阻率测井仪是一种电磁波传播测井仪,它被安装在钻铤内。
另外,这种仪器还带有自然伽马能谱测井仪。
补偿双电阻率测井仪与双感应测井仪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它响应的是电导率而不是电阻率,可在水基和油基钻井液中工作,测量2条具有不同探测深度(114cm和165cm)的电阻率曲线。
这种仪器的垂直分辨率为15cm,高于双感应测井仪,但其探测深度比双感应测井仪浅。
仪器有2种工作方式,即实时数据传播和井下数据储存。
根据补偿双电阻率仪的测量结果可计算一条“电”井径曲线。
2.2.2 补偿密度-中子测井仪该测井仪的原理与电缆测井中使用的岩性密度测井仪和补偿中子测井仪类似。
根据井眼校正后的密度曲线外还可以计算一条微差井径。
2.2.3 声波测井仪(ISON IC)随钻声波测井仪是斯伦贝谢公司的一种新仪器,其原理与电缆测井中的声波类似。
2.2.4 新型的电阻率随钻测井仪(RAB)RAB测井仪是斯伦贝谢测井公司新研制的电阻率测井仪,它的最大特点是利用钻头作为供电电极,从而测量钻头处的地层电阻率。
图1是RAB在英国某井的实例,根据RAB所测量的自然伽马和深、浅电阻率与邻井资料对比,可实时进行地层定位,卡取心层位,可精确到20cm。
32第8卷第4期 布志虹等1随钻测井技术 2001年7月图1 RAB 地层定位实例3 常规随钻测井仪组合方式常规组合方式分为2种,一种是进行实时数据传输的ADN -MWD -CDR 模式;另一种是井下数据储存的ADN -CDR 模式(见图2)。
通常选用第一种模式,它除了能进行实时数据传输外,还能进行工程监测,提高钻井效益。
图2 随钻测井操作模式4 文古2井随钻测井建议文古2井是今年部署的一口古潜山重点探井,从取全取准测井资料、卡准风化壳及确定完钻深度方面来看,利用随钻测井新技术十分有效。
随钻测井是实时监测,基本不受侵入影响,加之RAB 能测出钻头处的地层电阻率,对于卡准风化壳,保持电阻率资料的完整,尽量多地保留其它测井资料非常有利。
同时RAB 对于确定完钻深度、监测潜山底水同样十分有效。
文古2井在进入奥陶系前进行随钻测井作业,卡准风化壳,测井模式可用ADN -MWD -RAB ,ISON IC 可选。
5 随钻测量系统的优缺点随钻测量系统的最大优点是能实时测井,在定向井和水平井的钻进过程中,用随钻测量的数据可实时确定井眼轨迹和地层岩性,从而可以实时确定靶点命中情况;其次,不需要电缆,可测全常规测井项目,由于测速慢,降低了放射性测井的统计误差,提高了仪器的纵向分辨率;最后,随钻测井数据是在地层刚钻开后不久测量到的,这时的地层还未受钻井液污染或侵入很浅,测井响应受钻井液侵入影响小,能较真实地反映原始地层的特性。
随钻测井系统的缺点是数据传输率低,实时传输的曲线条数和数据采样率受到限制,数据的精度也低于电缆测井。
6 发展趋势尽管随钻测量在进行地层评价方面还存在明显不足,但它仍是进行地层评价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在某些情况下,可以提供更好的结果。
另外,在无法进行电缆测井的大斜度和有严重“狗腿”的井等情况,随钻测井是获取地层参数的有效途径。
近几年来,由于随钻传感器的质量不断得到改善,其在地层评价方面的应用也日趋广泛,提高了随钻测量信息的可靠性。
由于中子孔隙度、地层密度和补偿双电阻率随钻测井仪的问世,随钻测量在地层评价中的应用不断扩大。
随着随钻测量数据传输率的改善,将会进一步提高采样的频率,并允许进行更多的随钻测量,如地层倾角、微电阻率测井、核磁共振等。
这些信息与井场计算机系统相结合可进行实时的油气分析。
另外,随钻测量的数据解释、质量控制、标准化等问题也会逐步改善,使随钻测量技术得到完善和提高。
(编辑 刘新玲)422001年7月 断块油气田 第8卷第4期2D and3D fine structure in terpreation,and com2 bining with the new necessary seismic technique, the high production block-Ci601Block was dis2 coved,in which the oil production was ten million tons or so,and it is one of the significant discovery of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in Liaohe Oilfield,having an important guidance for rolling exploration of maturing oilfield.K ey Words:Multiple reservoir forming theo2 ry,Upwarp and dip fault block,Fine structure in2 terpreation,Acoustic impedance processing.The Application of3D-Vie w T echnique in Wen15F anlt B lockW ang(R esearch Institute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zhongyuan Oilf ield Company,SIN OPEC,H enan 457001,P.R.China),Chen Jie and Shi Shufang et al,F ault-B lock Oil&G as Field,2001,8(4)12-14The geology structure model is built up through the thinking of“zone by zone and block by block”in complex faultblocks.Building property model by the application of sedimentary facies and mathematical analysis.Making great success in Wen15Oilfield.Integrated,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reservior management is achieved from geology structure model to property model and reservoir mathematics simulation,playing a great role in de2 veloping remaining oil of old oilfields.K ey Words:Structural model,Compelx fault-block,Z one by zone and block by block,Mathemat2 ical analysis,Integration,Remaining oil.Discussion on Anti-Multiple W ave T echno2 ogy in Yining Depression of Yili B asinLin Yuying(The G eologic Survey and Data Processing Division,Zhongyuan Oilf ield Compa2 ny,SIN OPEC,H enan457001,P.R.China),Shi Lichuan and C ao Yanjun,F ault-B lock Oil&G as Field,2001,8(4),15-17The origin of forming multiple waves in Y in2 ing depression in Y ili basin is analyzed in this pa2per.Based on the detailed analysis to the geologic feature and the cause of multiple wave and com2 bined with the wide line seismic data in Y ining De2 pression of Y ili basin in2000.The method of press2 ing multiple wave is discussed.By means of filtering in Radon domain and internal muting,better pro2 cessing result is got,offering effective method and reference for anti-multiples in the future.K ey Words:Y ining depression,Multiple wave,Noise attenuation,Radon transform,Dy2 namic correction.The Signif icant Discovery of R egional Explo2 ration in Sudan6#B lock and It’s Signif icance K ong Zichao(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De2 partment,Zhongyuan Oilf ield Company, SIN OPEC,H enan457001,P.R.China),Li Lei and Wu H ongli,F ault-B lock Oil&G as Field, 2001,8(4),18-21After no discovery through many years explo2 ration in Sudan6#Block,by adjusting the explo2 ration thinking of outsteping regions,seeking for scale reserves,and making through geological re2 search,exploration targets optimization,Fula-1 well was disposed,and through well testing ob2 tained conversed high-producing oil flow232 per day.The significant exploration discovery in6 #Block has practical significance and tremendous propelling force for implementing the strategy of entering into the international market of 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and exploiting and u2 tilizing overseas oil resources.The article through analysis achieving progression of the significant dis2 covery in the6#Block regional exploration,was expected to be reference for carrying out vigorous overseas petroleum exploration.K ey Words:Regional exploration,Fula de2 pression,Structrual belt,Exploration discovery.Logging While Drilling T echnologyBu zhihong(Oilf ield Exploration Depart2 ment,Zhongyuan Oilf ield Company,SIN OPEC, H enan457001,P.R.China),R en G anneng andⅡVol.8No.4 FAUL T2BLOCK OIL&G AS FIELD J UL Y2001Chen Le ,F ault -B lock Oil &G as Field ,2001,8(4),22-24L WD (Logging while drilling )is one of new logging technology ,which can complete the real time measurement of formation information while drilling.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best new logging while drilling (L WD )technology of Schlumberger Company.Having analyzing the new technology of L WD ,we bring forward the suggestion and way of L WD in W G2well ,the important explorative well in zhongyuan Oilfield.K ey Words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 ,Log 2ging while drilling ,Measuring equipment.G lobally Optimized Simulated Annealing Al 2gorithm Seismic Inversion T echniqueChen Changhe (Oilf ield Exploration Depart 2ment ,Zhongyuan Oilf ield Company ,SIN OPEC,H enan 457001,P.R.China),Zhou Jie and Zhou Shengli ,F ault -B lock Oil &G as Field ,2001,8(4),25-27ISIS 3D seismic inversion is a comprehensive software pasckage that performs a globally opti 2mized ,multi -trace inversion of post -stack ,mi 2grated 3D data.The inversion algorithm is based on a version of the simu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We comparised theoretical seismic trace with actual seismic trace by residual error and corrected the prior model until a low residual error is obtained.Such technology possess the characteristic of strong damping of noise ,and improved resolving power ,and trust seismic data.Such inversion is a globally optimized ,true 3D seismic inversion technology.K ey Words :True 3D seismic inversion ,Simu 2lated annealing algorithm ,G lobally optimization ,Time variation of the wavelet ,Damping of noise.The Exploration Database Build and Manage 2ment in Zhongyuan Oilf ieldG ao Xie w ei (Oilf ield Exploration Depart 2ment ,Zhongyuan Oilf ield Company ,SIN OPEC,H enan 457001,P.R.China),Jiang Chuan ’en and Zhang Ziqi ,F ault -B lock Oil &G as f ield ,2001,8(4),28-30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local area network and the database organization in Zhongyuan Oil 2field ,and review the growing course of exploration database.It was shown that lead recognization and rules healthiness are the fundamentally guarantee of exploration database ,and layout ,plan and manager are very important to exploration database build.Brubg forward theat data source ,software develop 2ment and employee ’s training are the most impor 2tant factor relating to the success of exploration database.K ey Words :Network ,Petroleum ,Explo 2ration ,Database ,Build ,Mangement.The R esearch on R emaining R ate Curve of Cumulative Injected W ater and Its ApplicationXiang Tianzhang (R esearchInstitute ofPetroleum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Liaohe Oilf ield Company ,CNPC,Liaohe 124010,P.R.China),Yu T ao and Wen Jing et al ,F ault -B lock Oil &G as Field ,2001,8(4),31-32,54Based on the definition of remaining rate of cumulative injected water ,a mathematical model about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umulative injected water remaining rate and water cut has been set up.Therefore a relationship beween cumulative in 2jected water remaining rate and extraction degree has been established.Regression correction has been made by using the actual development data of dif 2ferent faults and different development stages of Liaohe Oilfield ,and a pract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cumulative injected water remaining reate and ex 2traction degree has been presented ,and on the same time ,a E -development evaluation method also have been presented.K ey Words :Waer injection development ,Cu 2mulative injected water remaining rate ,Mathemat 2ical model ,Recovery prediction ,Result evalua 2tion.High and Stabilzed Production T echniques for F ault -B lock Oilf ield in Shengli AreaⅢJ UL Y 2001 ABSTRACT Vol.8.NO.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