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膜轴承润滑说明
- 格式:doc
- 大小:546.50 KB
- 文档页数:7
轴承润滑知识讲解轴承润滑知识讲解轴承作为机械设备中的重要部件,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进行润滑,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并延长使用寿命。
本文将从轴承润滑的基本原理、润滑方式、润滑剂种类和润滑剂选配等方面进行讲解。
一、润滑的基本原理润滑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润滑剂在轴承与轴承壳之间形成油膜,将摩擦削弱,减少磨损和热量,从而实现轴承运转的稳定和寿命的延长。
二、润滑的方式轴承润滑有两种方式,一种是油润滑,另一种是脂润滑。
具体使用哪种方式取决于轴承结构和使用条件。
油润滑是将润滑油从轴承进口处流经轴承内部,形成油膜,起到润滑作用。
脂润滑则是将润滑脂涂抹在轴承内部,形成润滑膜,起到润滑作用。
三、润滑剂种类润滑剂种类繁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类:1.矿物油:适用于大多数轴承,包括球轴承、滚针轴承和圆锥滚子轴承等。
2.合成油:适合高温高速下的轴承,如发电机、飞机、汽车发动机等。
3.涂膜油:适用于高速、高温、高负荷下的轴承,如钢铁、采矿等重工业中使用的轴承。
4.油脂:适合于低速高负荷的轴承使用,如机床、农机等。
四、润滑剂选配润滑剂的选配需要考虑轴承类型、轴承转速和使用条件等多个因素。
一般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轴承型号和使用条件选择适合的润滑油或润滑脂。
2.根据轴承转速选择合适的润滑剂粘度等级。
3.润滑剂在高温环境下的性能稳定性也需要考虑。
4.润滑剂的选配需要在油脂或油液的性质与轴承润滑的要求及使用环境之间寻求最佳平衡。
总之,轴承润滑是机械设备维护保养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不仅需要正确的润滑方式和润滑剂的选配,更需要定期进行润滑和检测,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含油轴承的润滑原理和应用润滑原理含油轴承是一种常用的轴承类型,它通过在轴承内置润滑油来实现轴承的润滑。
润滑油在轴承工作过程中的流动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能够减少轴承与摩擦面之间的接触,减少摩擦和磨损。
压力效应含油轴承的润滑原理基于压力效应。
当轴承开始转动时,由于轴承内润滑油的存在以及旋转的作用力,润滑油会形成一个润滑油膜,从而将轴承与摩擦面隔离开来。
润滑油膜形成润滑油膜的形成过程主要包括润滑油的供应、润滑油的压力传递以及润滑油的流动。
首先,润滑油会通过润滑系统供应到轴承内部。
然后,在轴承开始旋转时,润滑油在轴承内部受到压力传递,从而形成了润滑油膜。
最后,润滑油会在轴承工作过程中不断地流动,从而保持润滑油膜的稳定性。
润滑效果含油轴承的润滑效果主要体现在降低摩擦、减少磨损和提高轴承寿命等方面。
由于润滑油膜的存在,轴承与摩擦面之间的直接接触被大大减少,从而降低了摩擦系数。
同时,润滑油的润滑作用还可以减少轴承的磨损,并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应用含油轴承的润滑原理和应用在各种机械设备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下面列举了一些常见的应用场景:•发动机:含油轴承广泛应用于发动机的曲轴箱、凸轮轴和连杆轴等部位,通过润滑油膜的形成,实现对发动机的润滑和降低摩擦。
•工业设备:含油轴承广泛应用于各类工业设备中,例如风力发电机组、泵、压缩机等。
它们通过合理的润滑系统和含油轴承,实现设备的高效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汽车:含油轴承在汽车行业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它们被应用于汽车的各种部位,例如轮毂轴承、传动轴承和发动机轴承等。
通过润滑油膜的形成和运动轴承的合理设计,实现对汽车的高效运行和安全驾驶。
总结含油轴承的润滑原理和应用是现代机械制造领域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它们通过润滑油的作用,实现对轴承的润滑和降低摩擦,从而提高机械设备的使用效果和延长使用寿命。
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含油轴承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例如发动机、工业设备和汽车等。
因此,深入了解含油轴承的润滑原理和应用对于改善机械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
轴承润滑标准
轴承润滑标准
本标准规定了轴承润滑的相关要求,包括粘度、抗氧化性、抗磨性和清净性等方面。
一、粘度
1.润滑油应具有适宜的粘度,以保证在轴承运行过程中能够形成均匀的润滑
油膜。
2.根据轴承类型、转速和运行温度等因素,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
一般来
说,高转速的轴承需要使用低粘度润滑油,而低转速的轴承可以使用高粘度润滑油。
3.粘度应符合相关润滑油标准的要求。
二、抗氧化性
1.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性能,以保持其在使用过程中化学性质稳定。
2.抗氧化性能应通过实验进行检测,例如旋转氧弹试验(RON)等。
3.在高温条件下运行的轴承,应选择抗氧化性能更好的润滑油。
三、抗磨性
1.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抗磨性能,以保护轴承不受磨损。
2.抗磨性能可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检测,例如四球机试验等。
3.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牌号,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抗磨性能。
四、清净性
1.润滑油应具有良好的清净性能,以保持轴承清洁。
2.清净性能可通过相应的实验进行检测,例如油泥析出试验等。
3.选择合适的润滑油牌号,以保证其具有足够的清净性能。
同时,应定期更
换润滑油,以防止油泥等杂质积累。
4.轴承在运行过程中应定期进行清洗和维护,以保持其良好的清净性能。
总之,在选择和使用轴承润滑油时,应综合考虑以上各方面要求,以确保轴承能够正常运行并延长其使用寿命。
油膜润滑原理油膜润滑原理,是指在机械设备运转过程中,通过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油膜,以减小摩擦阻力,降低磨损和热量,从而达到减少能量损失和延长设备寿命的目的。
这一原理在各种机械设备中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发动机、液压系统、轴承等。
油膜润滑原理的基本过程是润滑油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密封的油膜,使摩擦表面之间形成油膜间隙。
当两个表面相对运动时,润滑油膜能够承受摩擦力,并将其转化为液体的黏滞阻尼力。
这样,摩擦表面之间的接触面积减小,摩擦阻力减小,从而减少磨损和能量损失。
在油膜润滑过程中,润滑油的选择至关重要。
润滑油需要具有一定的黏度和润滑性能,以确保形成稳定的油膜,并能够抵抗极端温度和压力条件下的破坏。
此外,润滑油还需要具有良好的抗氧化和抗腐蚀性能,以延长润滑油的使用寿命。
油膜润滑的原理是基于流体力学的基本原理。
当润滑油在摩擦表面形成油膜时,润滑油的黏滞特性使其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从而形成了一个黏滞阻尼层。
这个黏滞阻尼层能够吸收和分散摩擦表面之间的能量,减少了摩擦的热量和磨损。
油膜润滑的原理还涉及到摩擦表面的形状和表面质量。
在摩擦表面粗糙的情况下,润滑油能够填充表面间隙,形成一个连续的油膜,从而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而在摩擦表面光滑的情况下,润滑油能够在摩擦过程中形成一个极薄的油膜,减小了表面的直接接触,进一步减小了摩擦阻力。
油膜润滑的原理还与润滑油的输送和循环有关。
润滑油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输送到摩擦表面,并保持一定的循环流动,以保持油膜的稳定性。
在发动机中,润滑油经过油泵的压力输送到润滑点,然后通过油道和油孔,形成一层连续的油膜。
在液压系统中,润滑油通过液压泵的压力输送到液压缸和液压阀等部件,形成油膜,减小了摩擦和磨损。
油膜润滑原理是一种常用的润滑方式,通过在摩擦表面形成一层润滑油膜,减小了摩擦阻力和磨损,延长了设备的使用寿命。
在各种机械设备中,我们都可以看到油膜润滑的应用,它为机械设备的运行提供了良好的保障。
轴承油润滑结构
轴承油润滑结构通常由润滑油、油槽、油膜等组成。
润滑油是指一种具有良好润滑性能的液体,通常为矿物油、合成油或半合成油。
润滑油在轴承内形成一层油膜,从而降低轴与轴承之间的摩擦力和磨损。
油槽是容纳润滑油的空间,通常位于轴承的内圈或外圈上,可以是封闭式的或者开放式的。
油槽用来存储润滑油,供给轴承运转时形成油膜。
油膜是润滑油在轴与轴承之间形成的一层薄膜,它能够承受轴的载荷,并在轴与轴承之间形成润滑垫,减少摩擦和磨损。
油膜的厚度通常由润滑油的粘度、转速和载荷等因素决定。
除了润滑油、油槽和油膜外,轴承油润滑结构还包括其他辅助部件,如油封、油泵和油管等。
油封用于防止润滑油泄漏,油泵用于将润滑油从油槽中抽出,并通过油管输送至轴承。
这些辅助部件能够保证润滑系统的正常运行。
轴承润滑油膜的形成条件以轴承润滑油膜的形成条件为标题,我们来探讨一下轴承润滑油膜形成的原理和条件。
轴承是机械设备中常见的零部件,它们用于支撑和减少旋转或摩擦部件之间的摩擦力。
为了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润滑油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润滑油在轴承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可以减少摩擦和磨损,提高轴承的寿命和效率。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轴承润滑油膜形成的条件。
润滑油的粘度是形成油膜的重要条件之一。
粘度是指润滑油的黏稠程度,一般用来表示润滑油在剪切力下的变形能力。
润滑油的粘度越高,形成的油膜越厚,摩擦和磨损越小。
但是,粘度过高也会增加能量损失和摩擦力。
因此,选择适当的润滑油粘度非常重要。
润滑油的压力也是形成油膜的重要条件之一。
轴承在运行时,受到来自外部和内部的压力,润滑油在受到压力时会形成一层油膜,分隔轴承和摩擦表面,减少直接接触和磨损。
因此,适当的压力是形成油膜的必要条件。
润滑油的温度也会对油膜形成产生影响。
润滑油的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油膜的形成和稳定性。
温度过高会导致润滑油过度稀薄,无法形成稳定的油膜;而温度过低则会增加润滑油的粘度,使油膜过厚,增加能量损失。
因此,保持适当的润滑油温度对于形成稳定的油膜至关重要。
润滑油的纯净度也是影响油膜形成的重要因素。
如果润滑油中杂质较多,会影响油膜的形成和润滑效果。
杂质会使油膜破裂,增加摩擦和磨损。
因此,保持润滑油的纯净度,定期更换润滑油是确保油膜形成的必要措施。
润滑油的供给方式也会影响油膜的形成。
润滑油可以通过油脂、油滴和油雾等形式提供给轴承。
其中,油雾润滑是一种常见的供给方式。
油雾润滑通过将润滑油雾化成微小的油滴,并通过气流输送到轴承表面,形成薄膜润滑。
这种方式可以提供均匀的油膜,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行。
轴承润滑油膜的形成条件包括润滑油的粘度、压力、温度、纯净度以及润滑油的供给方式。
只有在这些条件的共同作用下,才能形成稳定的油膜,减少摩擦和磨损,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我们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条件选择适当的润滑油,保持润滑油的质量和纯净度,并定期更换润滑油,以确保轴承的正常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
轴承润滑方法
轴承润滑是为了保证轴承正常工作,减少摩擦磨损和防止生锈。
常见
的轴承润滑方法如下:
1. 油润滑:这是最常见的润滑方法,适用于高速、重载和高温的工作
环境。
润滑油可以在轴承内部形成一层油膜,减少摩擦和磨损,并带
走热量。
油润滑的优点是润滑效果好,寿命长,但需要定期更换润滑油。
2. 脂润滑:脂润滑是将润滑脂填入轴承内部,适用于低速、重载和低
温的工作环境。
润滑脂的优点是使用寿命长,不需要经常更换,但在
高速运转时,摩擦和磨损较大。
3. 油气润滑:这是一种新型的润滑方法,将润滑油和压缩空气混合后
喷到轴承内部。
油气润滑的优点是润滑效果好,能够带走热量和杂质,延长轴承寿命,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系统。
4. 固体润滑:固体润滑是将固体润滑剂涂覆在轴承表面,适用于特殊
的工作环境,如高温、高速、重载、真空等。
固体润滑剂的优点是寿
命长,不需要更换,但润滑效果相对较差。
选择轴承润滑方法需要根据具体的工作环境和要求来决定。
在选择润
滑方法时,需要考虑轴承的类型、转速、负载、温度、湿度等因素,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维护。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和特性曲线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是一种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领域的重要轴承。
它可以通过油膜的作用,减小轴与壳之间的摩擦力,从而大幅度减少轴承的磨损,延长轴承的使用寿命。
在实际应用中,轴承的油膜压力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这种压力可以直接影响轴承的使用效能和寿命,因此对于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及其特性曲线的研究显得极为重要。
首先,让我们来了解一下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的工作原理。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是一种基于压力的润滑方式,其原理就是通过高速旋转的轴心带动工作液体,并在高速旋转的同时产生压力,从而使工作液体形成一层润滑油膜,使轴承中的摩擦系数降低,达到润滑效果。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可以分为四大类,即齿形滚液液压轴承、叶形液压轴承、膜形液压轴承和球形液压轴承。
在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中,油膜压力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参数,也是轴承性能的核心指标之一。
油膜压力越大,则轴承受力越平稳,摩擦系数越小,轴与壳之间的间隙越小,从而使轴承外表面的磨损减少,使用寿命延长。
相反,当油膜压力不足时,则轴承摩擦系数显著增加,摩擦热也会巨大提高,从而导致轴承零件面的磨损加剧,甚至引发机械故障。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与其工作状态有关。
一般来说,油膜压力和轴承转速成正比,与润滑油的粘度和流量成反比。
因此,当轴承所受负荷相对较小,转速较低、润滑油的粘度和流量相应增加时,油膜压力也会相应提高;反之,当轴承所受负荷较大,转速增加、润滑油的粘度流量减小时,油膜压力也会相应降低。
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特性曲线是油膜压力随负载、转速、润滑油粘度和流量变化的关系曲线,是刻画油膜压力特性的重要工具。
通过制作油膜压力特性曲线,我们可以清楚地了解到轴承在不同工作状态下所受的油膜压力的大小以及变化趋势,这对于研究轴承的安全性、可靠性和寿命评估等方面的研究非常重要。
在实际测量中,液体动压润滑径向轴承油膜压力特性曲线的制备可通过试验仪器进行。
主轴轴承油润滑结构
主轴轴承在机械设备中起到支撑和转动的作用,因此需要适当的润滑来减少摩擦和磨损。
以下是主轴轴承常见的油润滑结构:
1.润滑脂润滑:主轴轴承可以使用润滑脂进行润滑。
润滑脂是一种半固态润滑剂,由基础油和增稠剂混合而成。
它的粘度适中,能够在高速旋转下保持稳定的润滑膜,并提供持久的润滑效果。
2.油气润滑:主轴轴承可以采用油气润滑系统进行润滑。
这种系统使用润滑油通过喷嘴或喷雾器以气体形式送入轴承,形成气膜润滑。
油气润滑系统能够在高速旋转下提供均匀的润滑,并有效冷却轴承。
3.循环油润滑:主轴轴承可以使用循环油润滑系统进行润滑。
这种系统通过油泵将润滑油送入轴承,然后通过油槽或管道回流到油箱。
循环油润滑系统能够提供持续的油膜润滑和冷却效果,适用于高速、高温和重载的工作条件。
4.润滑剂供给:在主轴轴承上,润滑剂可以通过直接滴注、喷射或浸润等方式供给。
这些供给方式可根据轴承的类型、工作条件和润滑要求来选择。
无论使用哪种润滑结构,确保正确选择和应用适当的润滑剂,并根据设备的要求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以确保主轴轴承的正常运行和寿命。
1/ 1。
轴承的5种润滑方法在高速、高温的条件下,轴承的脂润滑已不适应时可采用油润滑。
通过润滑油的循环,可以带走大量热量。
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特性,粘度的大小直接影响润滑油的流动性及摩擦面间形成的油膜厚度,轴承工作温度下润滑油的粘度一般是12-15cst。
转速愈高应选较低的粘度,负荷愈重应选较高的粘度。
常用的润滑油有机械油、高速机械油、汽轮机油、压缩机油、变压器油、气缸油等。
油润滑方法包括:1. 滴油润滑滴油润滑适于需要定量供应润滑油得轴承部件,滴油量一般每3-8秒一滴为宜,过多的油量将引起轴承温度增高。
2 循环油润滑用油泵将过滤的油输送到轴承部件中,通过轴承后的润滑油再过滤冷却后使用。
由于循环油可带走一定的热量,使轴承降温,故此法适用于转速较高的轴承部件。
3. 油浴润滑油浴润滑是最普通的润滑方法,适于低、中速轴承的润滑,轴承一部分浸在由槽中,润滑油由旋转的轴承零件带起,然后又流回油槽油面应稍低于最低滚动体的中心。
4. 喷射润滑用油泵将高压油经喷嘴射到轴承中,射入轴承中的油经轴承另一端流入油槽。
在轴承高速旋转时,滚动体和保持架也以相当高的旋转速度使周围空气形成气流,用一般润滑方法很难将润滑油送到轴承中,这时必须用高压喷射的方法将润滑油喷至轴承中,喷嘴的位置应放在内圈和保持架中心之间。
5. 喷雾润滑用干燥的压缩空气经喷雾器与润滑油混合形成油雾,喷射轴承中,气流可有效地使轴承降温并能防止杂质侵入。
此法适于高速、高温轴承部件的润滑。
(运转世界大国龙腾龙出东方腾达天下龙腾三类调心滚子轴承刘兴邦 C E MB MA)机床主轴轴承的润滑方式与安装步骤机床主轴轴承是精密机床及类似设备的主轴轴承,它对保证精密机床的工作精度和使用性能。
主轴轴承的正确配置是指轴承类型的组合和前后轴承的布置,不同的配置就决定了机床主轴不同的负荷能力、运转速度、刚度、温升和使用寿命。
尤其是对刚度和温升的影响更为显著,所以应根据机床工作特性的要求合理地配置主轴轴承。
轴承的润滑与密封长寿命轴承的润滑与密封为了保证轴承的长寿命,选用油润滑法比选用脂润滑法来得可靠,只要油品选择恰当,经过很好过滤,供油适量,定期检验并及时更换,要点是保证膜糙比λ入大于1和尽可能接近4,便可达到目标。
脂润滑一般有油膜不均匀和贫油现象,润滑性能比油欠稳定,同时必须要求脂本身的寿命长,而一般润滑脂的寿命比大多数情况下滚动轴承的疲劳寿命低得多。
国外某些品种的长寿命润滑脂,只要薄薄一层均匀地附着于轴承的滚动表面,可在例如镗床主轴等部件中工作10年以上而保持卓越的润滑性能,这样的润滑脂国内也在研制。
在不适于采用油润滑的场合,宜采用品质好的脂,选择适当的加脂量和换脂周期。
由于脂寿命的离散性较大,换脂周期应经严密监控并长期积累实际经验后加以确定。
在较好的环境条件下,采用合适的密封,优质脂也能维持很长时间的润滑作用,只要轴承寿命要求不是太长,也可能一次填脂而此后不需补充加脂,但对此情况要审慎从事。
密封可以防止润滑剂流失和污物进入轴承,从而保持轴承的润滑作用和洁净程度而有利于达到长寿命,但是也要考虑密封结构的简繁、费用、密封的有效程度和有效期,根据环境条件和要求的轴承的寿命来合理加以选择,同时要注意到密封件使用恰当,可带来极大好处;密封件使用不当,则效果不大。
例如接触式密封的密封件在高速下发热并较快磨损而失去密封作用,磨损生成物又污染轴承;非接触式密封在密封件两侧有压力差(气压或油压)时,防尘或尽封油效果就会变差。
在润滑剂中适当添加极压剂、抗磨剂等也能提高轴承的使用寿命。
轧机轴承工作性能能否得以有效利用,相当大的程度取决于润滑情况,润滑剂被称为“轴承的第五大零部件”。
轧机轴承的损坏原因40%以上是润滑不良造成的,所以要降低轧机轴承消耗,就必须选用适宜于使用条件的润滑方法和优质润滑剂,还要设计安装防止水和氧化皮等异物侵入的可靠密封装置。
目前轧机轴承主要采用脂润滑和油气润滑。
现大多厂家是使用简便易行的脂润滑方式润滑,如有可能采取油气润滑技术,可以使轧机轴承处于比较理想的润滑条件下工作,会大幅度降低轴承消耗。
油膜轴承油的润滑管理及润滑要求油膜轴承是利用流体的动压润滑原理,即靠轴与轴承元件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润滑油的粘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型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压作用,从而形成承载油膜的轴承。
典型应用:热轧厂轧辐油膜轴承。
承载油膜又称之为压力油膜,它起到平衡负载、隔离轴颈与轴套,将金属间的固体摩擦转化为液体内部的分子摩擦,将抗冲击力、变换速度、轧制精度、结构尺寸与使用寿命等要求。
摩擦磨损降至最低限度。
因而能在最大范围内满足承载压力、据对国内现状的不完全统计以及对油品检测经验的总结,油膜轴承的非正常性摩损80%以上都是由于油膜轴承润滑油或润滑系统的故障或使用不当造成,特别是与润滑油内固体颗粒污染、水分以及油的变质有关。
目前,国内科研单位以及用户单位都在想方设法改善油膜轴承密封结构,防止进水。
但近水部位的油膜轴承,尤其是精轧轧机的油膜轴承,由于其是动密封状态,而且轧制过程中出现的堆钢事故也容易造成0型密封圈的密封性能下降,在生产过程中很难防范。
水进入油膜轴承油中,使某些添加剂水解而失效,并可能形成紊流,破坏正常运转下的流体润滑,引起非正常磨损,易锈蚀设备,使油乳化而恶化分水性,抗氧化性和抗泡性。
另外,水与油品使用中产生的氧化产物和油泥,形成胶状油团,可能堵塞过滤设施。
轧机油膜轴承的润滑特点,决定了油膜轴承油必须满足其使用性能要求,方可保障轧机的正常运转和连续生产。
因此,油膜轴承油需具备:1、优良的粘温性能(高粘度指数)在轴承温度大幅度变动时,仍能实现各个润滑部位的正常润滑。
2、优越的抗乳化性能(即分水性)在长期使用中能迅速分离油中水份。
3、良好的抗磨及极压性能运转时油中混入少量水分时,仍能形成油膜保持重载和抗磨性能。
4、良好的抗磨、防锈、抗泡沫性能防止润滑系统产生锈蚀,阻塞油路、造成磨损和供油不足。
5、良好氧化安定性、清洗性与过滤性使润滑系统油路畅通,保证润滑正常。
轴承润滑的方式及知识总结一、润滑的目的滚动轴承润滑的目的足减少轴承内部的摩擦及摩损,防止咬粘、其润滑作用如下。
(1)减少摩擦及摩损。
防止轴承套圈、滚动体及保持架相互接触部分产生直接金属接触,减少序擦、摩损。
(2)延长疲劳寿命。
轴承的滚动疲劳寿命,在运转中,若滚动接触面润滑良好,则会延长。
相反地,润滑油粘度低,润滑油膜厚度小足的,则缩短。
(3)摩擦热的排出与冷却。
对于循环供油法等,摩擦产生的热量可以用油排出,或外部传来的热量,冷却。
防止轴承过热,防止润滑油本身的劣化。
(4)其他。
防止异物侵入轴承内部,防止生锈或腐蚀。
二、润滑的方法轴承的润滑方法,分为脂润滑和油润滑。
为了充分发挥轴承性能,首先要根据工况、使用目的等选择合适润滑方法。
只考虑润滑,油润滑占优势。
但是,脂润滑可以简化轴承外围结构。
脂润滑和油润滑的利弊比较,如表12.1所示。
1、脂润滑(1)轴承座内润滑脂的填充量轴承座内润滑脂的填充量,根据轴承转速,轴承座构造、空问容积、润滑脂牌号、使用环境的气体而异。
小允许温度上升的机床主轴用轴承等,要少填充润滑脂,一般大致标准如下。
首先,将润滑脂填满轴承内部,此时,保持架引导而也要塞进润滑脂。
然后,对轴承座内部轴及轴承之外的空问容积按以下量填充润滑脂。
1/2~2/3(极限转速低50%旋转的情况)1/3~1/2(极限转速高50%旋转的情况)(2)润滑脂的补充一般,填充一次润滑脂,可以长时间不必补充。
但是,有的使用条件,需要时常补充或更换润滑脂。
因此轴承座的设计也要考虑到这一点。
补充间隔短的情况下,要在轴承座的适当位置上,设计加脂口和排出口。
以便更换劣化的润滑脂。
比如:用扇形润滑脂补充板将补充润滑脂侧的轴承座空间分成几处,只一处填满之后就可流进轴承内部。
从轴承内部挤出的润滑脂,由润滑脂阀排出轴承座外(图12.1)。
不使用润滑脂阀的情况下,将排出侧的轴承座空间加大,陈旧的润滑脂积存在这里,定期拆下外罩取出。
(3)润滑脂的补充间隔即使优质润滑脂,经过一段时间使用,其性能也会劣化导致润滑性能降低。
高线油膜轴承润滑系统理论分析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速线材油膜轴承稀油润滑系统,并通过对系统进行研究,得出该润滑系统的设计和使用的特点。
关键词:油膜轴承稀油润滑;高速线材高速线材轧机轧制速度快、轧制精度和自动化程度高,是高速线材轧机的核心设备。
油膜轴承是利用液体润滑在锥套与衬套间形成一个完整的压力油膜,分离两个工作表面,而不发生直接的金属接触,达到液体摩擦状态。
油膜轴承作为轧机上的重要部件,直接影响着轧机的运行质量与轧制精度。
油膜轴承润滑系统一般比较复杂,对润滑系统的压力、温度、流量和清洁度要求都比较高。
一、油膜轴承形成原理在高速工况的轴承中,轴瓦与轴颈之间存在间隙,在静止状态时轴颈的中心低于轴承的中心,轴颈与轴瓦下部直接接触,在轴颈与轴瓦的上部及两侧形成了“弯月形”的楔形间隙。
开始启动时,由于润滑油黏附在轴颈表面随轴一起转动,油被带入楔形间隙,部分油进入轴的下部。
由于油在这里受到轴与轴承接触点的压力阻碍,油就沿轴的方向流向轴承的两端。
这样,当油从弯月形的较大面积流向尖端后,在集结的尖端而产生油压,在轴与轴瓦间便形成特殊的油楔,随着旋转速度的增加,产生的油压愈来愈大,轴就在旋转中逐渐抬起当轴达到一定转速时,轴的中心与轴承中心逐渐靠近达到稳定的动平衡状态。
由以上的分析可知,为了保证油膜轴承能够正常工作,提供油源的稀油润滑系统必须具有较高的温度控制、压力控制、流量控制和清洁度要求。
二、稀油润滑系统的控制要求1.系统压力控制系统压力的控制是整个润滑系统控制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其它方面的控制归根到底是为保证系统在运行中有一个稳定的压力。
目前润滑系统压力的控制一般采用气动溢流阀和气动减压阀来保证系统压力的稳定。
气动溢流阀和气动减压阀通过一个压力反馈点来检测阀的进口或者出口的压力变化,通过反馈点的压力变化来控制阀的开口度大小达到动态控制系统压力的目的。
这种控制方式是目前高速线材油膜轴承润滑系统常用的控制方式,它可以有效地消除高线轧机工作时产生的压力波动。
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是通过在滚动接触处形成一层润滑膜来减小接触的摩擦和磨损,同时提供稳定的摩擦和滚动条件,使轴承能够正常运转。
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包括润滑膜形成机理、滚动轴承润滑油膜的厚度、滚珠和内外圈的接触形状等方面。
滚动轴承润滑膜的形成机理主要有润滑油黏附机理和压力润滑机理。
润滑油黏附机理是指润滑油分子在滚动接触面附着形成一层分子薄膜,阻挡金属表面之间的直接接触。
压力润滑机理是指当轴承负载下压时,润滑油被压入滚动接触区域,形成一个液体油膜,使滚动和表面之间的接触变为滚动和滑动的混合状态。
滚动轴承润滑膜的厚度对其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润滑膜过厚会增加滚动摩擦,使轴承的摩擦损失增加;润滑膜过薄,则容易导致轴承接触面的直接接触,增加摩擦和磨损。
因此,润滑膜的厚度需要在一定范围内控制,才能保证轴承的正常运转。
滚动轴承润滑还受到滚珠和内外圈的接触形状的影响。
滚珠和内外圈之间的接触形状决定了滚珠在轴承内部的运动状态,直接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通常情况下,滚珠与内外圈之间的接触为线接触,滚动摩擦较小;而如果接触片是点接触,则容易产生滚珠的滑动而增大摩擦。
滚动轴承润滑的方式有干摩擦润滑和润滑油润滑两种。
干摩擦润滑是指在滚动接触处不使用润滑油的情况下,依靠滚珠和内外圈材料的自润滑性质来减小摩擦和磨损。
这种润滑方式适用于低速、低负荷的工作条件,如大型传动装置。
润滑油润滑则是最常用的润滑方式,通过在滚动接触处注入适量的润滑油,形成润滑膜来减小摩擦和磨损。
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十分关键,要根据轴承的工作条件、负荷和使用环境来选择合适的润滑油。
总结起来,滚动轴承润滑的原理主要是通过在滚动接触处形成一层润滑膜来减小接触的摩擦和磨损。
润滑膜的形成机理包括润滑油黏附机理和压力润滑机理,润滑膜的厚度需要适当控制。
滚珠和内外圈的接触形状也会影响润滑膜的形成和滚动摩擦的大小。
滚动轴承润滑方式主要有干摩擦润滑和润滑油润滑两种,润滑油的选择和使用十分重要。
油膜轴承润滑系统
一、概述
油膜轴承亦称液体摩擦轴承和理想滑动轴承,是现代化轧机关键核心部件之一。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用户对轧制产品的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尤其对薄板精度要求更是苛刻,轧制速度也趋增快,如高速线材已超过100m/s级。
因油膜轴承具有承载能力大(比滚动轴承大3倍以上)、使用寿命长(理论寿命为10~15年)、速度范围宽、抗冲击能力强等特点,因此在轧制行业的应用越来越广,同时对与之相配套的油膜轴承稀油润滑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因油膜轴承是利用流体的动压润滑原理,即靠轴与轴承元件的相对运动,借助于润滑油的粘性和油在轴承副中的楔型间隙形成的流体动压作用,而形成承载油膜的轴承,因此油品、油质、温度、压力对其油膜的形成是非常重要的,油膜轴承润滑系统必须能对油质、油温、油压进行全面、准确的控制。
而原始的稀油润滑站对油质、压力、温度及其它方面的控制方式已无法满足这种快速发展的需要。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润滑元件及控制元件正在不断的更新换代,各种先进的控制方式也不断的出现, 近几年在为2800粗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3500中厚板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1780热轧带钢精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等设备中应用了很多新技术和先进的控制方式,解决了轧机油膜轴承对润滑的要求,满足了日趋苛刻的工况条件。
适应了钢铁企业高速、重载、自动化、大型化和高产的需要。
二、工作原理与结构特点
1、油品清洁度控制
采用各种措施防止铁屑、杂质、空气、泡沫、水分进入系统,并保证油品精度。
2 、系统油温的控制
一般采用闭环控制,控制精度高。
3 、系统工作压力的控制
一般采用闭环控制,控制精度高。
4、事故保险
保证系统在紧急停机的过程中不会因润滑系统供油不足而损坏主机的油膜轴承。
5、电气控制系统
配有全套测控仪表和电控柜,运行中连锁控制、出故障自动报警可确保润滑系统安全、连续、自动可靠地运行。
工作介质ISOVG680油膜轴承润滑油供油温度(℃)<42~38
油箱容积(M3)2×16
四、系统原理 (1780热轧带钢精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
五、外形结构 (1780热轧带钢精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
六、系统原理 (3500中厚板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
七、外形结构图 (3500中厚板轧机油膜轴承润滑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