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3 解决问题的策略 ①利用画图等方法转化已知数量关系;

②利用转化解题时,最常见的是把分数转化为比,利用份数解题;

③先进行某种假设,再根据数量上的不一致进行调整,从而解决问题。

1、可可和优优在新华书店买同一本书,可可用去所带钱的21,优优用去所带钱的4

1,当她们都买了书后,可可剩下的钱比优优剩下的钱少28元。可可、优优各带了多少钱?

2、甲、乙两车同时从A 、B 两地出发,相向而行,相遇时,甲车过了中点40千米,乙车行的路程是甲车行的路程的

5

4。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3、张师傅加工一批零件,第一天完成的个数与未完成的个数的比是1:3。如果再加工15个,就可以完成这批零件的一半。这批零件一共有多少个?*

4、有三堆棋子,每堆棋子90枚。第一堆的黑子和第二堆的白子同样多,第三堆有

52是黑子。这三堆棋子一共有黑子多少枚?

5、书法兴趣小组原来女生的人数占总人数的9

4,新学期有4名女生退出,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

3。书法兴趣小组现有女生多少人?

6、学校甲、乙两个运动队的人数比是5:3,如果从甲队调4人到乙队,那么甲、乙两队的人数比是3:2。两队共有多少人?

7、小刚的彩笔支数是小红的2倍,小红又买来5支后,小红的彩笔数是小刚的

3

2。两人原来各有彩笔多少支?

8、鸡和兔子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80只。鸡、兔各有多少只?

9、开学初,老师和学生共有68人一起往新教室里搬40张课桌。老师每人搬一张,学生每两人搬一张,那么老师和学生各有多少名?

10、植树节当天,学校组织师生共有100人种树。老师每人种3棵树,学生每人种1棵树,一共种了120棵树。活动中有多少名学生参加?

11、一个大人一餐吃2个面包,两个小孩一餐共吃1个面包,大人和小孩共有99人,一餐刚好吃了99个面包。大人、小孩各有多少人?

12、古诗中,五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5个字;七言绝句是四句诗,每句7个字。有一本古诗选集,其中五言绝句比七言绝句多13首,总字数则多220个。两种诗各有多少首?

三-解决问题的策略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

课时教学设计首页 授课时间:年月日 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型新授第几 课时 1 课时教学目标(三维)1.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题中的条件和问题,选择分析问题的思路,分析题目表示的数量关系,进而培养学生学会分析问题的能力。 2.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习惯,发展学生连贯、有序、有层次的思维能力。 教学 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如何从问题开始想,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教学难点:根据问题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 方法 与 手段 使 用 教 材 的 构 想 课前 反思 第页(总页)

补充 教师行为学生行为课堂变化及处理主要环节的效果 一、情境引入 谈话:同学们,你们有去过商场购物吗? 出示商场购物情境图,提问:如果你有100元,这些商品你想买什么?还剩多少元? 二、交流共享 1.教学例1。 (1)出示教材第27页例1情境图。 谈话:小明和爸爸今天也到商场购物,它们带300元去运动服饰商店购物。他们可能买什么? 利用课件把画面集中放大到运动服饰和运动鞋的场景中,让学生认真观察画面。 提问:小明和爸爸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可能花多少元? (2)出示问题:小明和爸爸带300元,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最多剩下多少元? 师小结:购买的商品价格最低,剩下的钱就最多。 提问:你能根据问题说出数量之间的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吗? 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 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启发引导。 学生计算,并说出多种可能,教师相应板书。 明确:买一套运动服和一双运动鞋因为选择不同,有多种选法。购买不同价格的运动服和运动鞋,剩下的钱是不同的。 先让学生同桌互相讨论:最多剩下多少元?再指名汇报。 第页(总页)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新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通过回顾曾经解决问题的过程,从策略的角度进一步体会知识之间的联系,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价值。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主动克服在解决问题中遇到的困难,获得的成功的体验。 教学重难点:理解转化策略的价值,丰富学生的策略意识,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曹冲称象》,初步体验转化。 这个故事让你联想到什么?将求大象的体重转化成求石头的体重,用到了一个重要的策略——转化。 二、观察交流,明确转化的策略 1、出示例1:

师:这两个图形像什么啊?你觉得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仔细观察图形,你准备怎样比较这两个图形的面积。 师:思考后再在小组里交流自己是怎样想的。 学生可能有两种想法:(1)数方格计算每个图形的面积后再比较。提醒学生把方格线补画完整。(2)将两个图形分别转化成长方形,再比较它们的面积。 如果学生说出这一种想法,则引导用数方格的方法要注意什么? 如果没有学生说出第二种想法,则引用书上:能否把原来的图形都转化成长方形,再比一比。 自己在方格纸上画一画。结合学生回答实物投影演示学生方法。 交流:(1)第一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上面的半圆进行平移的?上面的半圆向什么方向平移了几格?(2)第二个图形是怎样转化成长方形的?你是怎样想到把左右两个半圆进行旋转的?左右两个半圆分别旋转了多少度?(3)现在你怎样看出这两个图形的面积相等吗?比较面积是否相等什么可以变什么不能变? 小结:刚才我们在解决这个问题时,为什么要把原来的图形转化成长方形?(原来的复杂,转化后简单便于比较)板书:不规则规则

(完整)六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知识点一:用画图和转化法策略解决分数问题 问题导入:星河小学美术组男生人数占总人数的2/5,已知女生有21人,男生有多少人? 方法一:算术法 方法二:转化法 方法三:方程法 练习:平安街小学六年级有56人,其中男生占3/7,后来转来几个男生,这时男生占7/15。转来多少个男生?

知识点二用多种策略解决同一问题 问题导入: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 画图法解题: 列举法解题: 假设法解题:

练习: 1.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4:1,从甲袋中取出130克糖放入乙袋中,这时甲乙两袋糖的质量比是7:5,求甲乙两袋糖的质量和? 2.实验中学的学生进行野外军训。晴天每天行20千米,雨天每天行10米,8天一共行了140千米,这8天中晴天有多少天,雨天有多少天? 3.甲数是乙数的7/9,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 4.营业员把一张5元,一张1元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9枚面值分别为一元和一角的硬币,求换来的这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 5.六年级二班举办数学竞赛,共20道题,每做对一题得5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2分。小亮得了79分,他做对几题?

能力点:用假设法、方程法和组合法解决稍复杂的鸡兔同笼问题鸡与兔共有120只,鸡脚比兔脚多1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方法一:假设法 方法二:方程法 方法三:组合法 练习: 1、鸡兔同笼共有262只脚,兔比鸡少20只。鸡和兔各有多少只?

2、某公司委托运输公司搬运30000个瓷碗,每个瓷碗可得运费0.3元,损坏一个瓷碗要赔偿0.8元,运输公司共得运费8670元。损坏多少个瓷碗? 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26只,鸡有多少只? 4.动物园里饲养一群丹顶鹤和一群乌龟。数眼睛共有46只,数脚共有72只,丹顶鹤和乌龟各有多少只?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 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 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生:条件是:第一天摘了30个,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问题是:小猴第三天摘了多少个?第五天呢? 师:我们把找到的条件摘录下来(课件按照顺序出示) 师:你觉得要想解决题目的问题,哪个条件非常关键? 生: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师:很好,这表明了2个量之间的关系。那我们该如何将这句话说的解释得更容易明白呢?(评析:让学生寻找题目中的关键条件并加以解释,发挥了教师的引领作用,让学生不知不觉中体验到分析题目的方法,学会整合信息,为解决问题铺路搭桥) 生1:我想的是,以后每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师:大家同意吗?他是意思是第二天、第三天都比第一天多摘5个…… 生2:我不同意,我认为是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又比第二天多5个……. 生3: 第一天摘的个数加5就是第二天的 ,第二天的加上5就是第三天的……师: 刚才第一位同学你同意吗?(同意,师微笑点头示意坐下)按照后面这两位同学的意思,说明参照物是不断改变的, 符合题意,有道理!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办. 师(板书:第一天第二天第三天第四天第五天) 师:条件分析好了,咱们该怎么入手去解决呢? 要求第三天要先求什么? 生:第二天摘的个数. 师:求第二天要用到什么条件呢? 生:要用到第一天的天数和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都5个. 师:怎么列式呢? 生:第二天是30+5=35(个) 第三天是:35+5=40(个) 师:大家帮他验证下是否可行? 生:35比30多5个, 40又比35多5个,证明他的做法是可行的. 师:课本上还为我们提供了两种方法:列表和填算式,选择你喜欢的方式写在书上.然后我们把成果展示给大家一起分享!同桌遇到了问题还可以互相交流一下。师:这位同学请说说你列表的答案是根据什么得到的呢? 生:根据条件“第一天摘了30个”和“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我得到了第二天的,又根据第二天的个数和这个关键条件求出了第三天的……. 师:你很会分析题目,知道组合条件.. 师: 实物展示台上展示“列算式”同学的成果。(师对照结果让同学们验证是否答案是否正确) (评析:学生在三年级是一次接触策略,无论是列表还是列式,可以说都是初步的尝试和体验,教师没有强加学生选择某种策略,而是把主动权交给了学生,不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6全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6全 第一单元达标测试卷 一、填一填。(每空2分,共28分) 1.正方体可以看作是长、宽、高都()的长方体,所以正方体是()的长方体。 2.一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240厘米,则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的长度之和是()厘米。 3.一个正方体棱长是5 cm,它的棱长总和是(),它的表面积是()。4.一个长12 cm、宽9 cm、高7 cm的长方体,这个长方体六个面中最大面的面积是(),最小面的面积是(),它的表面积是()。 5.一个长方体相邻的三个面的面积分别是10平方厘米、15平方厘米和6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 6.至少需要()厘米长的铁丝,才能做成一个底面周长是18厘米、高3厘米的长方体框架。如果要在这个长方体框架的侧面糊上彩纸,彩纸的面积至少是()平方厘米。 7.如图,把一根长2米的长方体钢材沿虚线截成3段,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平方分米,则横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 8.一个长方体的侧面展开正好是一个边长20厘米的正方形,这个长方体的棱长总和是()厘米,表面积最大为()平方厘米。 二、选一选。(把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在括号里)(每题2分,共10分) 1.把3个棱长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平方厘米。

A.18B.16 C.14 2.兵兵有4厘米长的小棒9根,3厘米长的小棒6根,2厘米长的小棒3根,他在里面选了一些做了一个长方体框架,他选用的小棒共长()。 A.36厘米B.40厘米C.44厘米 3.下图中,()不是正方体展开图。 A B C 4.一个正方体,棱长扩大到原来的3倍,底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A.3 B.6 C.9 5.把一个棱长3厘米的正方体切成相同的四个小长方体,表面积最少增加()平方厘米。 A.18 B.54 C.36 三、看图计算。(每题12分,共24分) 1.求下列图形的棱长和和表面积。 (1)(2)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

六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综合练习题姓名:

4、在5个同样的大杯和7个同样的小杯里装满水,正好是3150毫升,每个大杯比小杯多装150毫升。每个大杯和小杯各装多少这毫升? 5、 5千克苹果和3千克梨,一共35元。已知每千克梨比每千克苹果贵1元,每千克苹果和梨各多少元? 6、希望小学买了1只篮球和8个皮球,正好用去330元。皮球的单价是篮球的 3 1 ,皮球和篮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7、王老师买了12支钢笔和18支圆珠笔,共付57.60元。已知2支钢笔的价钱和3支圆珠笔一样多,每支钢笔和每支圆珠笔各多少钱? 8、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9、 5千克香蕉与4千克苹果价钱相等,1千克苹果比1千克香蕉贵0.40元。香蕉每千克多少元? 10、杨树、柳树和梨树一共有405棵,杨树比柳树少20棵,梨树比柳树少49棵,三种树各有多少棵? (先画线段图,再解答)

11.王老师买了16个网球和2个足球,正好用去720元。足球的单价是网球的4倍,足球和网球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2.某公司买了4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用去900元,已知每张办公桌比每把椅子贵50元,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的单价各是多少元? 13、小明花20元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4张,贺年卡每张1.75元,明信片每张比贺年卡便宜5角。问:买了几张贺年卡,几张明信片? 14、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1筐苹果的质量是1筐梨的3倍,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5、 9筐苹果和9筐梨一共有360千克。如果每筐苹果比每筐梨多6千克,那么每筐苹果和每筐梨各有多少千克? 16、一辆汽车上午行3小时,下午行2小时,上午和下午一共行340千米。如果上午每小时比下午每小时多行5千米,下午每小时行多少千米?上午呢?

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填空。 1、小红第一天写了5个毛笔字,以后每一天都比前一天多写2个字,第二天写了()个字,第五天写了()个字。 2、有3束月季花,每束10枝,玫瑰花比月季花多17枝,玫瑰有()支。 3、小明买了4盒水彩笔,每盒16支,圆珠笔比水彩笔少29支,圆珠笔有()支。 4、4个苹果是240克,一个梨比一个苹果重10克,一个梨重()克。 5、△○△○△○△○△ (1)如图,每两个△中间有一个○。图中一共有()个△,()个○,○的 个数比△少()。 (2)像这样一共摆20个△,那么中间一共要摆()个○。 6、 (1)如图,这段木料一共锯了()次,被锯成了()段,锯成的段数比锯的次数多()。 (2)像这样锯10次,这根木料要被锯成()段。 (3)如果要锯成10段,需要()次,若每锯一次需3分钟,用时共()分钟。 7、有18个小朋友排成一路纵队,每两个小朋友之间相距1米,这路纵队全长大约()米。 8、马路边上有一些电线杆,每两根电线杆中间有一块广告牌,已知广告牌有25块,那么电线杆有()根。 9、如图,用★围成一个正方形,每相邻两个★之间摆两个○,一共要摆()个○。 ★★★★ ★★ ★★ ★★★★ 10、在跑道的一边每隔4米插一面彩旗,从头到尾一共插了20面彩旗,这条跑道长()米。 二、判断。

1、一根木头,锯了5次后,变成了5段。() 2、在马路的一边插彩旗,两端都插比两端都不插要多用一面彩旗。() 3、小明比小华矮6厘米,小青比小明高12厘米,三人中小青最高。() 4、甲、乙、丙进行100米赛跑,甲比乙多用3秒,乙比丙多用2秒。甲跑的最快。() 5、一个圆形池塘,周长100米,每隔5米栽一棵树,需要树苗20课。() 三、选择。 1、车站每隔10分钟开出一辆公交车,1小时内最多能开出()辆公交车。 A、6 B、7 C、10 2、一条马路长500米,在路的一边每隔20米栽一棵树,起点和终点都是站牌,不用栽树,一共要栽()棵树。 A、24 B、25 C、26 3、小明过生日,买了一个圆形蛋糕,周长50厘米,每隔5厘米插一个小蜡烛,共需插()枝小蜡烛。 A、9 B、10 C、11 4、在一条25米长的走道一边,每隔5米放一盆花,一共要放4盆。正确的方法是() A、两端都放 B、只放一端 C、两端都不放 5、小明从一楼到家要走100级台阶,如果每上一层楼要走25级台阶,那么小明家住在()楼。 A、3 B、4 C、5 四、动脑筋,想一想。 (1)○=△+△+△+△(2)△+△+○=16 ○+△=30 △+○=14 ○=()△= ( ) △= ( ) ○=( ) (3)□+□=☆(4)●+●=△ ☆+☆+□=45 △+△+△+△+●+●=50 □=()☆=()●=()△=() (5)、1只兔子的重量+1只猴子的重量=8只鸡的重量

最新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第一单元长方体与正方体 第1课时: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第1~2页的例1,例2,练一练,练习一1~5. 教学要求: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拿一个长方体的纸盒来观察: ⑴长方体有几个面?每个面是什么形状?哪些面完全相同?从不同角度看一个长方体,最多能同时看到几个面? 指导学生观察学具,直观地回答上面的问题。 得出: 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也可能有两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 在一个长方体中,相对的面完全相同。 ⑵两个面相交的边叫做棱。长方体有多少条棱?量出每条棱的长度,哪些棱的长度相等? 指导学生观察、测量。 得出: 相对的棱的长度相等 ⑶三条棱相交的点叫做顶点,长方体有多少个顶点? 学生在小组里观察交流,指名回答。 师:因为最多可以看到三个面,所以我们可以这样来画长方体。教师板演画法。 3、请学生对照着长方体说说长方体的特征。 4、出示用细木条(或铁丝)做棱,用橡皮泥粘成的长方体框架,观察一下: ⑴它的12条棱可以分成几组?怎样分? ⑵相交于同一顶点的三条棱长度相等吗? 通过观察得出: 相交于一个顶点的三条零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

最新苏教版四年级下解决问题的策略

班级:姓名:日期:家长签名:等级:一、看图列式解答。 1苹果和桃子各有多少千克? 350千克 桃子 2、鸡鸡和鸭各有多少只? 4600只 鸭 二、解决实际问题。 1、植树活动中,我校五、六年级学生共植树108棵,六年级比五年级多植树26棵。五、六年级各植树多少棵? 2李明期中考试中,语文和数学的平均分是93分,语文比数学少4分,李明语文和数学各考了多少分? 3、有两筐梨,总质量为98千克,如果从第一筐中取出6千克放入第二筐中,两筐的质量就相等,你知道两筐梨原来各有多少千克吗? 4、王庄养殖场养了6300只鸡,如果再养600只公鸡,母鸡和公鸡的只数相等了,现在各养公鸡、母鸡多少只? 奥林匹克小赛场 军军沿着长和宽相差24米的长方形游泳池边跑步4圈,共跑了720米,这个游泳池的长和宽各是多少米?

班级:姓名:日期:家长签名:等级: 解决实际问题。 1、华山小学有一块长方形花园,长16米,在修建校园时,花园的长增加4米,这样花园的面积就增加了36平方米,原来花园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2、某公园原来有一个宽16米的长方形草地。后来因扩建道路,草地的宽减少了5米,这样草地的面积就减少了140平方米,现在草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在下图中画出减少的部分,再解答) 米 5 3、富民村有一块长方形田地,如果这块田地的长增加8米或者宽增加4米,面积都比原来增加64平方米,你知道原来田地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吗? 4、有一张长方形图纸,如果长减少2分米或者宽减少3分米,面积都比原来减少18平方分米,你知道原来这张图纸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分米吗? 5、市体育场原来有一个长方形操场,长60米,宽50米,扩建体育场时,操场的长增加了12米,宽增加了8米,操场的面积增加了多少平方米?(先在图上画出增加的部分,再解答)60米 50米 奥林匹克小赛场 一块正方形土地,边长增加4米后,面积增加了256平方米,原来正方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直接写出得数。(10分) 50×50= 500×8 = 14×3= 25×8= 13×7=70×40= 35×11= 15×6= 46×9= 13×14=二、用竖式计算。(18分) 39×81= 64×28= 59×40= 45×54= 65×31= 50×72= 三、根据问题补充条件,并列式计算。(16分) 1、大皮球48个,小皮球有,3箱。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 补充条件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小皮球比大皮球多多少个?列式 2、()棵 杨树: 松树: ?棵 补充条件 问题(一) 列式 问题(二)杨树和柳树一共有多少棵?列式 四、运用策略填表。(8分) 1、学校体育兴趣小组的人数统计如下,请你把表格填写完整。 一共足球组篮球组田径组 82 21 37

2、李老师去商店购买劳动工具,你能把表格填写完整吗? 物品单价(元) 数量总价(元) 笤帚21 80 纸篓9 162 拖把22 40 五、运用策略填空。(15分) 陈怡在期末考试时,语文考了95分,数学比语文多考了3分,她两门功课的总成绩是多少分?解题思路: 要求( ),需要知道( )和( ),关系式:( = + )。 ( )已经告诉我们,( )没有直接告诉,所以要先求( ),用( + )。 网式分析图: 列式解答: 答: 六、解决问题。(33分) 1、用800个鸡蛋孵小鸡,上午孵出了328只小鸡,下午比上午多孵出104只。(6分) (1)下午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2)这一天一共孵出了多少只小鸡?

(3)还剩下多少个鸡蛋没有孵出小鸡? 2、一本故事书148页,吕平看了3天,每天看来24页。(7分) (1)、他一共看了多少页? (2)、还剩多少页没看? (3)、他第四天应从多少页开始看? 3、 4、一个果园里栽了125棵苹果树,梨树的棵数比苹果树的4倍少20棵。这个果园一共栽了多少棵树?(5分) 4、一段路长324米,已经修了240米,剩下的计划4小时修完。平均每小时修多少米?(5分) 5、动物园里北极熊的体重是880千克,比棕熊重400千克。这两只动物的体重一共多少千克?(5分)

新版苏教版六年级上册教案全册

2014新苏教版第11册数学 教 案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和操作,认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以及它们的展开图。 2、通过实例,了解体积(包括容积)的意义及度量单位(立方米、立方 分米、立方厘米、升、毫升),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感受1m3、 1dm3、 1cm3以及1L、1mL的实际意义。 3、结合具体情境,探索并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和表面积的计算方 法,并能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探索某些实物体积的测量方法。 5、在学习活动中,进一步感受数学学习过程的探索性,获得成功的乐趣 和体验,增强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体积的意义。 (2)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 (3)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容积)的计算公式。 课时安排 17课时

第一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1) 教学内容: 苏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数学》六年级上册第1~2页例1、例2、“练一练”,第4页练习一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面、棱、顶点以及长宽高(棱长)的含义,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3.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立体图形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学习立体图形的价值,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教学难点: 理解长方体、正方体的关系。 教具准备: 长方体模型、框架,课件、长方体形状的纸盒,多媒体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平面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都是平面图形。 今天我们学习立体图形。 像墨水瓶、罐头盒、魔方玩具、牙膏盒、排球、肥皂盒、台灯罩,这些物体的形状都是立体图形,(出示这组物体的课件)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里面的——长方体和正方体。 二、探究新知: 1、说说你见过的哪些物体的形状是长方体? 2、出示例1:

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解决问题的策略 [教学内容]教材第89-90页的例1、以及 “练一练”,完成练习十七第1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数学中“替换”的理念。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 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 2、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 值,并能灵活运用不同策略解决不同的问题,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通过感知使学生能更好的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 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1、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替换”的策略去分析数量关系,并能根据问题的特 点确定合理的解题步骤和选择相应的解题策略。 2、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感受“替换”策略对于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 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问题导入: 师:老师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9只小玻璃杯里,每只小玻璃杯能倒入多少 毫升? 如果把720毫升的液体倒入3只大玻璃杯里,每只大玻璃杯能倒入多少毫 升?(同时出示这两幅图) 根据给出的信息和看到的图示,你能想到些什么?你能说说小玻璃杯和大玻 璃杯之间存在一种什么样的关系吗? 预设学生回答:大玻璃杯的容量是小玻璃杯的3倍;或小玻璃杯的容量是大玻璃杯的13 。大玻璃杯与小玻璃杯的容量比是3:1,小玻璃杯与大玻璃杯的容量比是1:3。 [评析:让学生根据题意说出大、小杯容量之间的关系,意在让学生确立起 倍和比的关系意识,能顺利进行转化,为新知的学习和拓展奠基。]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问题,酝酿策略。 1、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呈现例1中信息。出示: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 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都可以倒满。小杯的容量是大杯的13 。 图示: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赛课教案详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 教学内容:苏教版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从条件出发展开思考,分析并解决相关问题。 2、使学生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解决问题策略的价值,发展分析、归纳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相关板贴 教学过程: 课前交流: 有9个小朋友要过一条河,河边只有一条小船(船上没有船夫),船上每次只能坐5个人,小船至少要运几次,才能使9人全部过河? 你们能想到好办法帮助他们过河吗? 一、导入新课 刚才同学们解决生活问题很有策略,其实解决数学问题也需要策略。(出示课题)有信心接受挑战吗? 二、导学探究 (一)理解题意 1、出示条件:“小猴帮妈妈摘桃,第一天摘了30个,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 从题目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数学上把已经知道的信息称为条件,有了这两个条件就可以提问题了。出示问题:第三天摘了多少个? 学生口答。 指出:老师刚设了个陷阱。根据这两个条件只能求出第二天摘的,不能求第三天摘多少个! 2、如果我把其中一个条件改一下,(出示修改条件“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

摘5个”)现在可以算了吗? 看来这条件挺神奇的?一起来看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什么意思? 预设1: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 同学们看,这个条件看上去很简单,但他却能从中找到这么多的隐含条件,并把它有序的表达出来。厉害!谁能像他这样有序的说一说? 指名说,结合多媒体出示: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第五天比第四天多摘5个。 追问:还能往下说吗?(出示:第六天比第五天……)还能再往下说吗?太多了,这么多条件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一起说(多媒体变换,所有内容整合为“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 引导出示:第一天摘的+5=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老师明白了,他是倒过来想的,比前一天多摘5个就是后一天摘的,看得懂吗?谁能继续往下说。(结合回答,出示第二天摘的+5=第三天摘的……)这么多条件其实也是一个意思,(所有条件隐去,变换为“前一天摘的+5=后一天摘的”),一起读一读。 预设2: (没人能说。)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二天吗?如果是第二天,那就比第几天多摘5个?(手指着板贴),也就是说:第二天比第一天多摘5个。以后每天可以是第三天吗?如果是第三天,那——第三天比第二天多摘5个(板贴)预设3: (学生回答30+5。) 30是第几天摘的?加5是想求什么?也就是说第一天摘的+5等于第二天摘的,(课件出示)你们能明白他的意思吗? …… 过渡:同学们真会思考。(大屏上留下:以后每天都比前一天多摘5个)这句话还可以从不同的角度思考吗?(接预设1过渡前的话) 小结:看似简单的一个条件,给大家一挖掘,竟然找到了这么多连续的隐含

最新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精品文档 2017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知识点总结 (一)长方体和正方体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 概念: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们的表面积 计算公式:长方体的棱长总和=(长+宽+高)×4 长方体表面积=(长×宽+长×高+宽×高)×2 或=)2S a b a c b c ?+?+??表( 正方体的棱长总和=棱长×12 正方体表面积=棱长×棱长×6或2=66S a a a ??=表 注:不足6个面的实际问题根据具体情况计算,例如鱼缸、无盖纸盒等等。 体积(容积)单位进率换算: 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 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3 3 11000m dm = 3 3 11000dm cm = 1升=1000毫升 1立方分米=1升 1立方厘米=1毫升 1L=1000m L 31dm =1L 31cm =1m L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容积): 概念: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它们的体积(容器所能容纳其它物体的体积叫做它的容积)。 计算公式: 长方体体积公式=长×宽×高 或 V a b h =?? 正方体体积公式=棱长×棱长×棱长 或 3V a a a a =??= 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或 × V S h =底 正方体棱上分割表面涂色:三面涂色有8个, 两面涂色有(n-2)×12个 一面涂色有(n-2)2×6个 没有涂色有(n-2)3个 (二)分数乘法 分数与整数相乘及实际问题: 1.分数与整数相乘:用整数与分数的分子相乘的积作为分子,分数的分母作为分母,最后约分成最简分数。或者先将整数与分数的分母进行约分,再应用前面计算法则。 注:【任何整数都可以看作为分母是1的分数】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讲课讲稿

苏教版三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出发》 教学实录与评析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科书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让学生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验用列表、画图、列式的方法整合题目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条件出发”的策略分析题目的数量关系,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数学思考: 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信息提取、发现问题、画图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培养学生缜密的思维习惯,发展学生推理的能力。 3、问题解决: 让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4、情感态度: 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到运用策略的价值,能自觉运用策略解决问题,获得克服困难带来的成功体验。 教学重点:用列表的方法解决合适的问题,运用“从条件出发”来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正确整理、分析数量关系,从而运用“策略”来解决实际的相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台、作业纸 课型:新授课 教学过程: 课前谈话,积淀素养 课前黑板出示课题:《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什么内容呢? 生齐答:解决问题 师:同学们很会学习,能够从无声的语言中了解到我们需要的信息,而了解信息一个重要的出发点就是“认真观察”。 (评析:教师能够从课堂的一个小细节入手,渗透学习习惯的培养,对处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学习习惯的培养尤为重要。) 师:那接下来我们要看看需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一、呈现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猴吉吉家的果园丰收了,吉吉帮妈妈摘桃但是遇到了问题,想帮助它吗?(课件出示) 出示课本第71页的改编题 (评析:将课本的案例进行了改编,把问题置于一个更具有童话色彩的情境中,活泼生动,增加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自主探究,感悟新知 1.分析例1 师:同学们默读题目,找找题目中的条件和问题。

小学六年级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

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步教育信息】 一、本周主要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可能性 二、学习目标: 解决问题的策略 1、初步学会运用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的解决问题。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不断反思,感受替换和假设的策略对于解决特定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 3、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经验。 可能性 1、联系分数的意义,掌握用分数表示具体情境中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会用分数表示可能性的大小。 2、能根据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的要求,设计相应的活动方案。 3、在学习用分数表示可能性大小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提高用数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不断发展和增强

数感。 三、考点分析: 1、有些应用题涉及两三种物品的数量计算,解答这种应用题,可根据它们的组合关系,用一种物品替换另外的物品,使数量关系单一化,这样的思考方法,通常叫做替换法(也叫代替法)。 2、假设法就是依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设想,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再根据数量上的矛盾作出适当的调整,得出正确答案。 3、一共有几种并列的情况可能发生,其中一种发生的可能性就是几分之一。 4、在有几种不同的数量组成的一种整体中,其中的一种发生的可能性是这种情况的数量占总数量的几分之几。 四、典型例题 例1、(重点展示)粮店有大米20袋,面粉50袋,共重2250千克,已知1袋大米的重量和2袋面粉的重量相等,那么一袋大米重多少千克? 例2、(重点展示)鸡与兔共有100只,鸡的脚比兔的脚多80只。问鸡与兔各有多少只?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最新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单元测试题及答案全套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填空题。 1.正方体是()都相等的长方体,如果用V表示体积,用a表示正方体的棱长,那么V=()。 2.一个长方体,长4分米,宽3分米,高2分米,它的棱长总和是()分米,它最大的一个面的面积是()平方分米,表面积是()平方分米,体积是()立方分米。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是2米,它的占地面积是()平方米,表面积是()平方米,体积是()立方米。 4.一个正方体的棱长如果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表面积扩大到原来的()倍,体积扩大到原来的()倍。 5.每瓶医用酒精500毫升,装120瓶需要酒精()升,如果有3.5立方分米的酒精,可装()瓶。 二、判断题。(对的画“”,错的画“?”) 1.正方体是特殊的长方体。() 2.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是1000。() 3.长方体的6个面不可能有正方形。() 4.瓶子里装了500毫升的水,瓶子的容积是500毫升。() 5.体积单位比面积单位大。() 6.一个正方体的棱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它的体积也要扩大到原来的2倍。() 三、选择题。(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一个电饭锅能盛水3()。 A.升 B.毫升 C.立方米 2.把一个长方体放在桌面上,最多可以看到()个面。

3.求做一只油桶需要多少铁皮是求()。 A.表面积 B.体积 C.容积 4.把三个棱长是1厘米的正方体拼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3个正方体表面积之和减少了()平方厘米。 A.2 B.3 C.4 5.把一个棱长为3厘米的正方体锯成棱长是1厘米的小正方体,可锯成()个。 A.6 B.9 C.27 四、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1500立方厘米=()立方分米 5立方米=()立方分米 3.5升=()毫升 420立方分米=()立方米 3.5升=()立方分米=()毫升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单位。 1.一节火车车厢的容积大约是90()。 2.一台冰箱的体积大约是0.32()。 3.课桌桌面的面积是40()。 4.一瓶胶水310()。 5.一块砖头的体积是1.5()。 六、按要求计算。 1.计算下面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

新苏教版四年级上解决问题的策略

第(五)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授课时间 月日 教学内容 解决问题的策略(1)第56-58页例1、“想一想”和“练一练”,第61页练习九第1-3题。 第(1)课时 教 材 分 析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整理条件的不同方法,能灵活运用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正确解决简单的三步计算实际问题;感受并归纳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能按一般步骤解决实际问题;能根据实际问题检验所求结果。 2、使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进一步体验、认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步骤;通过灵活运用策略加深对解决问题策略的认识,进一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基本方法,发展分析、推理等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体会归纳的思想和方法,积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经验。 3、使学生能与他人交流策略,分享同学的成果,进一步体验数学方法的价值,产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养成独立思考、相互交流和回顾反思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运用不同策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步骤。 教学难点 归纳解题步骤。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时间 一、回顾策略,引入课题 1、回顾策略。 提问:我们在三年级学过解决问题的策略,还记得学过哪些策略吗?(板书:从条件想起从问题想起)

解决问题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怎样想的?从问题想起的策略呢? 2、揭示课题。 说明:我们已经学过解决问题的两种策略,一种是从条件想起,可以找有联系的条件想能求什么问题,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另一种是从问题想起,根据问题想数量关系,看需要先求出什么新条件,确定先求什么、再求什么……今天我们要进一步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应用策略解决三步计算实际问题。希望同学们能灵活运用策略分析数量关系,找出解决问题的思路,进一步掌握从条件想起和从问题想起的策略。(板书:解决问题的策略) 回忆三年级学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灵活运用,感受步骤。 1、运用步骤,感受策略。 (1)呈现例1,了解题意。 引导:请大家独立阅读例题,再说说例题里的条件和问题。(学生交流题意) (2)整理条件,体会联系。 引导:解决问题是根据条件和问题的联系思考的,所以首先要明确条件和问题。你能想办法整理题里的条件吗?请大家想想怎样整理就能让大家看的很清楚,能看出条件之间或者条件与问题之间的联系,再用你的办法整理出来。 学生独立整理,教师巡视、指导。 交流:现在来比比哪个整理的清楚。你们是怎样整理的,能不能和大家交流、分享? 呈现学生中出现的整理结果,引导学生了解和认识不同的整理方法,体会根据题里的联系整理条件的作用; ①呈现按果树分类整理(摘录或列表):你能看明白这是怎样整理的吗? 说明:按果树的分类,分别摘录行数和棵数的条件对应着整理,能发现每种果树的条件之间的联系,看出可以求出什么。 ②呈现根据问题选择条件的列表整理:你是怎样整理的?(由学生说明自己的想法) 谁来说说这样整理有什么好处? 说明:这样整理是根据问题想数量之间的联系,需要什么条件,选择了桃树和梨树的条件对应整理,可以知道需要先求什么、能够先求什么。 ③呈现画线段图(或者其他图形)整理的条件:哪个来说说用线段图是怎样整理的? 你认为画线段图整理条件有什么作用? 说明:这种方法是画图整理。用线段表示每种果树的棵数,可以直接看出题里数量的联系,清楚的知道能求什么问题,或者根据问题找到需要的条件。 ④引导观察,感受作用。 提问:从这些整理的条件看,我们用哪些方法整理条件的,整理条件有什么好处? 小结: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就是弄清题意,需要通过整理明确条件和问题。(板书:弄清题意,明确条件和问题)整理时可以摘录条件整理,也可以列表整理,还可以画图表示题里的数量关系。不管哪种方法,都要注意把条件对应排列起来整理,这样可以清楚的看出条件之间的联系,方便找到条件和问题之间的关系,很容易得出解题思路。 (3)运用策略,探寻思路。 启发:这题的解题思路是怎样的呢?这就是解决问题的第二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那你能根据整理的条件,说说可以怎样想,确定先算什么、再算什么吗?同桌之间说说你的想法。 交流:根据数量间的联系,可以用什么策略,怎样找到先求什么,再怎样算呢?请把你自己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