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
- 格式:ppt
- 大小:2.48 MB
- 文档页数:31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3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
本单元通过一系列生动有趣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在数学学习方面已有一定的基础,掌握了基本的加、减、乘、除等运算方法和一些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
但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局限于一种固定的思维模式,缺乏灵活性和创新性。
因此,在本单元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过程,引导他们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如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造性;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探究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2.难点: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数学思维,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灵活性和创新性。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和有趣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2.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合作学习法:鼓励学生相互合作、交流,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件:制作与教学内容相关的课件,包括图片、动画、实例等;2.学具:为学生准备相关的学习工具,如纸、笔、剪刀、胶水等;3.教学资源:收集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例和问题,以便进行教学拓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一个有趣的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例如,展示一幅图片,图片中有若干个相同的小正方形,让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拼成一个较大的正方形。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个具体的问题,让学生尝试解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1课时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三、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第1课时,主要内容是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解决问题的基础,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能够理解问题,并能运用简单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的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比较单一。
因此,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学会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2.难点: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的创设,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2.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
3.合作学习法: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课件、黑板、粉笔。
2.学具:学生分组讨论所需的材料。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创设一个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问题,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运用画图、列表等方法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实际操作,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出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策略进行解决。
学生独立解决问题后,教师学生进行交流分享,巩固解决问题的方法。
《解决问题的策略——转化》类别: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苏教版课标本第十二册71—72页的例l、“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十四的第1—3题。
【教材简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用画图、列表、列举、倒推、替换和假设等策略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转化的策略解决比较复杂的实际问题。
教材首先通过两个复杂图形的面积比较,引导学生初步体验转化策略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化繁为简的作用;然后再引导学生回忆运用转化策略曾经解决过的问题(如:平面图形面积公式推导,立体图形体积公式推导,分数、小数的计算、不规则图形的周长计算等等),从而将以往运用的一些数学方法上升到策略的高度,增强策略意识。
最后让学生运用转化的策略加以解决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领域的实际问题,从而深化策略的认识,提高灵活思考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转化的策略分析问题,灵活确定解决问题的思路,并能根据题目的特点选择具体的转化方法,从而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转化策略的应用。
3.使学生进一步积累运用转化策略解决问题的经验,感受转化的多样性。
增强解决问题时的“转化”意识,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感受“转化”策略的价值,初步掌握转化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灵活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课前热身,预伏“转化”1.讲解《曹冲称象》的小故事。
这个小故事中,小曹冲用什么方法解决了称大象体重这个问题?(将大象转化成石头)(板书:转化)【设计说明:《曹冲称象》的小故事中都蕴含着转化的思想,在创设情境中,让学生初步感知转化。
】二、回顾转化实例,感受转化价值1.回顾以往转化的经验。
师:其实,在以往的学习中,我们早就运用转化这种策略了,只不过当时大家不知道它的名称而已,现在你能回顾一下,我们曾经运用转化的策略解决过哪些数学问题呢? (可适当提示不同领域的转化)生可能会说:a、面积或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中用过“形的转化”。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案教学内容:苏教版六年级下测教科书第28页例2。
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并有效地解决问题。
2、使学生感受假设的策略是为了先满足一个条件,进而调整以满足另一个条件,感受这种策略结合后解决问题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的能力。
教学重点:会从题目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条件,利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
教学难点:会用“假设”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用调整从而有效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同学们,大家还记得上一节课学习例1的时候,我们共同研究了哪些策略来解决问题呢?生:画图、转化。
师引入: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
今天我们要继续研究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二、教学例21、出示:全班42人去公园划船,租10只船正好坐满。
每只大船坐5人,每只小船坐3人。
租的大船、小船各多少只?师:首先,我们一起来看这样一个问题。
从题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生1:一共42人,10只船。
生2:每只大船住5人,每只小船住3人。
生3:每只船正好注满,没有空位。
师:要解决这个问题,我们要满足这几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你可以用什么方法来解决这个问题呢?请自己先想一想,再把你的想法和同桌交流。
2、汇报方法师:谁先来说说你的想法?(1)假设从大船9只,小船1只开始。
(板书)师:刚才这个同学假设的很好。
他先满足一共是10只船这个条件,然后想大船9只小船1只,发现总人数48人不满足总人数42人这个条件,这个结果不对。
接着继续一一列举,最终找到答案。
假设大船和小船一样多。
(板书) 大船5只,小船5只,5×5+5x3=40 少2大船6只,小船4只,6×5+4x3=42 正好假设全是大船(板书)师:一共坐多少人?多了多少人?生:一共坐的人数为:5x10=50(人);多的人数:50-42=8(人)师:多了8人我们怎么办?对了,要把他们拿走,就变成了小船,是不是随便拿走?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不是随便拿走,必需满足每只船都坐满,不能留空位师:那满足这个条件,我们只能在每只船上拿走多少人?这个多少人就是大船和小船人数差,是几人?生:2人。
苏教版六年级下巩固培优之解决问题的策略在小学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解决问题的策略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内容。
它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还能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和创新能力。
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探讨苏教版六年级下册中关于解决问题的策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巩固和培优。
一、常见的解决问题策略1、画图策略画图是一种直观且有效的解决问题策略。
通过画图,可以将抽象的数学问题形象化,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题意。
例如,在解决行程问题、几何问题时,画出线段图能清晰地展示数量关系。
比如,一辆汽车以每小时 60 千米的速度行驶,3 小时后行驶了多远?我们可以画出线段图,将速度和时间的关系直观地呈现出来,从而轻松计算出行驶的路程为 180 千米。
2、列表策略当问题中的信息较多且关系复杂时,列表策略就派上用场了。
通过将相关信息整理在表格中,能使条理更加清晰,便于分析和比较。
比如,有三种水果,苹果每斤 5 元,香蕉每斤 3 元,橙子每斤 8 元,用50 元钱买这三种水果,可以有哪些不同的购买方案?我们可以列出表格,分别计算每种方案的花费,从而找到符合条件的答案。
3、假设策略假设策略是一种通过假设某种情况来解决问题的方法。
例如,在鸡兔同笼问题中,我们可以先假设全部是鸡或全部是兔,然后根据实际的脚数差异来进行调整,从而得出正确的答案。
4、转化策略转化策略是将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熟悉的问题来解决。
比如,计算不规则图形的面积时,可以通过分割、拼接等方法将其转化为规则图形,再进行计算。
二、如何运用解决问题的策略1、仔细审题在运用策略之前,首先要认真阅读题目,理解题意,明确问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
找出关键信息和隐藏条件,这是选择合适策略的基础。
2、选择合适的策略根据题目的特点和自己的思维习惯,选择一种或多种合适的策略。
有时候,一道题目可能需要综合运用多种策略才能解决。
3、实施策略按照选定的策略进行思考和计算。
在实施过程中,要保持思路清晰,逐步推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策略》这一章节,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基本的数学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实例让学生学会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能力。
教材中提供了丰富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讨论、交流等方式来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善于发现和探究问题,具备一定的合作和交流能力。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时,往往过于依赖直接计算或者直观的图示方法,对于使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还不够熟练,需要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针对性的引导和训练。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实例体验和理解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效率。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增强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多种假设的策略中选择合适的方法来解决问题,并能够灵活运用。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通过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来学习。
2.运用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采用案例教学法,通过具体的实例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假设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和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讨论。
2.准备教学课件,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练习题,用于巩固所学知识。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具体的问题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需要解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教材中的实例,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种假设的策略来解决问题,并展示解题过程和结果。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1)苏教版 (4)一、教学目标1.理解问题解决策略的定义;2.知道常用的问题解决策略有哪些;3.通过做一些问题,练习运用所学策略解决问题。
二、教学重难点1.区分和理解不同的问题解决策略;2.掌握解决问题的常用策略。
三、教学资源教材:《数学(苏教版)六年级下册》课件:投影仪和电脑四、教学过程1. 自主学习老师出示问题解决策略的定义,让学生自己先看看。
在此基础上,老师介绍不同种类的问题解决策略。
在自学过程中,老师会帮助学生理解策略的具体含义。
2. 合作学习老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小组成员就题目中需要使用的策略展开讨论。
需要注意的是,讨论过程中不能有争吵和打断。
讨论完毕后,每个小组需要向其他小组分享他们的思路和策略。
3. 教师的指导老师在这个阶段负责指导策略的运用。
老师会激励学生互相鼓励,帮助他们提高自己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 互动交流在整个的教学过程中,老师倡导因材施教。
在适当的时候,帮助学生共享自己的思路和策略,激励互相交流心得和感受。
五、教学效果评估教师结合上课的进度和学生的表现,会及时对学生的答题情况和策略运用能力做出评估。
该评估方式为课后作业的检查,同学间互评和家庭访谈。
六、教学总结通过本次教学,学生们掌握了不同类别的问题解决策略,并在实践中灵活运用。
同时,老师为学生创造了一个互动交流的氛围,让学生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将为学生今后面对更为复杂的问题建立起自信,提高问题解决水平。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2)教学设计一、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对比大小和差的概念;2.能够使用有策略地解决问题,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3.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数学思维的素养。
二、教学内容•单元:数与代数(第三章)•主题:解决问题的策略(2)•课时数:1 节三、教学步骤1. 导入新知识•引入问题:小明喝了两杯水,小丽喝了三杯水,请问谁喝了更多的水?•提问:你们想一想,怎么才能知道谁喝了更多的水?2. 新知探究•概念学习:“对比大小”和“差”的概念,及如何使用这两个概念解决问题;•时间限制:20 分钟;•方法:讲解结合例题,让学生自己思考问题,尝试自己想办法解决问题。
其中,需要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并掌握“对比大小”和“差”的概念。
3. 练习巩固•给学生 5 到 6 道练习题;•时间限制:25 分钟;•方法:师生互动,小组讨论。
在练习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和引导学生使用“对比大小”和“差”的概念,并关注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思路,及时给予指导。
4. 总结课堂•提交作业;•分享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师总结本堂课学习的内容,为下一课做铺垫。
四、教学评价与反思教学评价:通过上述教学步骤,目标得到了较好的完成。
学生们逐步理解了“对比大小”和“差”的概念,并学会使用这两个概念解决问题。
同时,他们的解题策略和效率都有了相应的提高。
在课堂上,有不少同学积极参与讨论,反应热烈。
教学反思:•教师需更多地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合作探讨。
有些同学还是过于依赖老师。
•更多地鼓励同学们在解决问题时运用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下一次课堂上,还需要进一步总结和深化本单元的内容,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热情。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优质课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下数学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主要包括了用假设法解决实际问题、用转化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以及用画图的策略解决问题三个方面的内容。
这一单元的内容旨在让学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通过丰富的实例和生动的问题,引导学生学会用不同的策略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策略的价值。
二. 学情分析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数学基础,对于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经能够运用一些基本的策略。
但是,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往往缺乏条理性和系统性,对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还不能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进行解决。
因此,在教学本单元的内容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的兴趣,体验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价值。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用假设法、转化的策略和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灵活运用不同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
2.自主探究法: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尝试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3.合作交流法:鼓励学生与他人交流、合作,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案例分析法: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分析,使学生理解并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生动有趣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教学素材:准备相关的实际问题,用于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
3.教学用具:准备好黑板、粉笔等教学用具。
第3讲解决问题的策略热点难点选择策略解决实际问题考点1:选择策略解决分数和比的实际问题(1)画图、列举、转化、先假设再调整等都是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2)分析和解决同一个问题,可以用不同的策略。
解决问题时,根据实际问题的特点,灵活选择合适的策略去思路分析数量关系,确定解题思路。
例1.(2019•揭阳)小明读一本书,上午读了110,下午比上午多读6页,这时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之比是1:3,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思路分析】把这本书的总页数看作单位“1”,根据“已读的页数与未读的页数的比是1:3”可知上午和下午已经读了这本书的14,又已知上午读了110,下午读了1 10多6页,由此即可得出这个“6页”所对应的份数是112410-⨯,由此即可列出算式解决问题.【规范解答】解:134+=,所以已读页数是这本书的14,116(2)410÷-⨯1620=÷120=(页),答:这本书一共有120页.【名师点评】本题考查了比的应用,根据题干,找出6页所对应的分率,是解决本题的关键.【举一反三】1.(2019秋•蓝山县期中)看一本书,第一天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3,第二天看了36页,这时已读的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这本书有多少页?【思路分析】把这本书的页数看作单位“1”,由“第一天读的页数与未读页数的比是1:3”可知,第一天看了全部的113+,又因为第二天看了36页,这时已读与未读页数的比是2:3得出:这时已读了全书的223+,所以36页就占全书的21()2313-++,用除法即可求出单位“1”的量,即全书的页数. 【规范解答】解:2136()2313÷-++ 2136()54=÷- 33620=÷ 240=(页)答:这本书有240页.【名师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把比转化为分数,统一单位“1”,求出36页的对应分率,用对应量除以对应分率就是这本书的总页数.2.(2019秋•荥阳市期中)水果店购进苹果和梨共420千克,其中苹果占总数的57.后来又购进一批苹果后,苹果的质量与梨的质量比是5:1,水果店又购进苹果多少千克?【思路分析】把“苹果和梨共420千克”看作单位“1”,已知苹果占总数的57,则梨占52177-=,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分别求出苹果和梨的质量; 又购进一批苹果后,梨的质量未变,根据“苹果的质量与梨的质量比是5:1”可知这时苹果是梨的5倍,求出苹果的总质量,再减去之前的苹果质量则可求出又购进的苹果质量.【规范解答】解:55420(1)542077⨯-⨯-⨯ 242053007=⨯⨯- 600300=-300=(千克)答:水果店又购进苹果300千克.【名师点评】明确这一过程中梨的质量没有发生变化,通过后来梨和苹果的比求出增加苹果后的苹果总质量是完成本题的关键.3.(2019秋•洪泽区期末)学校买来一批图书要分给四、五、六年级,四年级分得总数的15,剩下的按3:4分给五、六年级.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比四年级多90本.这批图书共多少本?【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四年级分得总数的15,剩下总数的14155-=,剩下的按3:4分给五、六年级.可求出六年级分的本数占总数得分率,六年级分得的图书比四年级多90本.求出这90本对应的分率,再用除法规范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14190[(1)]5345÷-⨯-+ 16190()355=÷- 99035=÷ 350=(本)答:这批图书共350本.【名师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确定单位“1”,求出90本对应总数的分率,求单位“1”的量,用除法计算.考点2:选择策略解决鸡兔同笼问题例2.(2019秋•普陀区期中)学校进行了一次数学竞赛,共20题,做对一题得5分,做错一题或没做一题不得分并且扣2分,小明最后得了86分,他做对了几题?(必须要有计算过程)【思路分析】根据“每答对一道得5分,做错一道题或不答扣2分,”可知:做错或不答一题比做对一题少得257⨯=(分);+=分;全部做对20道题共得205100假设全部做对得分是100分,比86分多得1008614-=(分),那么做错或不答的数量:1472÷=(道);然后进一步规范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做错或不答:⨯-÷+(52086)(25)=÷147=(道)2-=(道)20218答:他做对了18题.【名师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规范解答,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假设它们为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如果数量上出现矛盾,可适当调整,以求出正确的结果.【举一反三】1.(2019秋•苍溪县期中)某公司委托搬运站送1000个玻璃花瓶,双方商定每个运费0.15元,如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计运费,还要赔偿0.95元.结果搬运站共得搬运费145.6元.搬运过程中打碎了几个玻璃花瓶?【思路分析】假设一只也没打破,将会获得运费:0.151000150⨯=(元),而实际共得运费145.6元,两者相差了:150145.6 4.4-=(元),因为每打破一只玻璃花瓶就会少得运费:0.950.15 1.1+=(元),因此根据这两个差可以求出打破的玻璃花瓶的只数,列式为:4.4 1.14÷=(个),据此规范解答.【规范解答】解:(10000.15145.6)(0.950.15)⨯-÷+=÷4.4 1.1=(个)4答:搬运过程中打碎了4个玻璃花瓶.【名师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思路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规范解答.2.100个和尚吃100个馒头.大和尚1人吃3个,小和尚3人吃1个.问:大、小和尚各多少人?【思路分析】假设全是大和尚,那么一共需1003300⨯=个馒头,实际只有100个馒头,少了200个,每个大和尚比小和尚多吃1-个馒头,用少的馒头数除以(3)31-就是小和尚的人数,进而求出大和尚的人数.(3)3【规范解答】解:小和尚每人吃:113÷=(个)3假设全是大和尚,一共需馒头:1003300⨯=(个)小和尚的人数就是1-÷-(300100)(3)322002=÷3=(个)75大和尚的人数就是:1007525-=(个)答:大和尚有25个,小和尚有75个.【名师点评】本题是中国古代一个有名的数学问题,可以看成鸡兔同笼的问题,用假设法进行规范解答.3.(2019•益阳模拟)学校有象棋、跳棋共26副,2名学生下1副象棋,6名学生下1副跳棋,恰好可以同时供120名学生活动.象棋与跳棋各有多少副?【思路分析】假设全部为跳棋,一共有:266156-=人,⨯=人,比实际多了15612036这是因为我们把下象棋的人当作了下跳棋的人,每副多算了:624-=人;所以有象棋:3649-=(副);据此规范解答.÷=(副),那么跳棋就为:26917【规范解答】解:假设全部为跳棋,象棋:(266120)(62)⨯-÷-364=÷=(副)9跳棋:26917-=(副)答:象棋有9副,跳棋有17副.【名师点评】解决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规范解答,有些应用题中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问题时,可以假设要求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相等,或假设它们为同一种量,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如果数量上出现矛盾,可适当调整,以求出正确的结果.A基础训练1.(2019秋•汉川市期中)甲、乙两数的平均数是18,甲、乙两数的比是5:4,甲数是20,乙数是.【思路分析】根据“甲乙两个数的平均数是18”可以求出甲乙两数的和是182⨯,再根据“甲数与乙数的比是5:4”,利用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即可求出一份是多少,然后分别乘甲数和乙数的份数,进而求得甲数和乙数.【规范解答】解:182(54)⨯÷+369=÷4=4520⨯=4416⨯=答:甲数是20,乙数是16.故答案为:20、16.【名师点评】先依据平均数的意义求出两个数的和,再根据按比例分配的方法,先求得1份数是多少,是解题的关键.2.(2019秋•东莞市期中)一种合金是由铝和铁按4:1的质量比熔铸而成的.现有铝20kg ,需要加铁 5kg ,才能熔成这种合金,如果要熔铸这种合金1000kg ,需要铝 kg . 【思路分析】(1)由题意可知:现有铝20kg 相当于4份,然后用除法求出每份的质量,就是铁的质量;(2)由“铝和铁按4:1的质量比熔铸”,即铝占合金的441+,由此用乘法列式求出需要铝的重量.【规范解答】解:(1)2045÷=(千克)(2)4100080041⨯=+(千克) 答:现有铝20kg ,需要加铁5kg ,才能熔成这种合金,如果要熔铸这种合金1000kg ,需要铝800kg .故答案为:5,800.【名师点评】此题主要考查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特点:已知两个数的比(三个数的比),两个数的和(三个数的和),求这两个数(三个数),用按比例分配规范解答.3.(2019秋•洪泽区期末)王大爷家养了一些兔子,白兔只数的2与黑兔只数相3等,黑兔只数与灰兔只数的比是4:5,若灰兔养了60只,则白兔养了72只,黑兔养了只.【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黑兔只数与灰兔只数的比是4:5,也就是黑兔只数,已知灰兔有60只,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黑兔是灰兔只数的45与黑兔只数相等,再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的只数,又知白兔只数的23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白兔的只数.【规范解答】解:46048⨯=(只)52÷4833=⨯482=(只)72答:白兔养了72只,黑兔养了48只.故答只能为:72、48.【名师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4.(2019秋•渭滨区期末)电影院在一小时内售出甲、乙两种票共12张,甲种票30元一张,乙种票25元一张,共收入335元,其中售出甲种票7张,乙种票张.【思路分析】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一共要花掉1225300⨯=元,已知实际花掉了335元,少了33530035-=元,所以甲-=元,因为1张乙种票比1张甲种票少30255种票有3557÷=张,然后进一步规范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假设全是买的乙种票,则甲种票有:-⨯÷-(3351225)(3025)=÷3557=(张)乙种票:1275-=(张)答:其中售出甲种票7张,乙种票5张.故答案为:7,5.【名师点评】此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解这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思路分析,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规范解答.5.(2019秋•南康区期末)王老师带领五(1)班50名同学参加植树.王老师一人栽5棵,男生一人栽3棵,女生一人栽2棵,总共栽树苗120棵.请问全班男生和女生分别有15名和名.【思路分析】假设都是女生,则可以栽502100⨯=棵,除去老师栽的5棵,这样少载了120510015-=棵,则男生有15115÷=人;--=棵;因为一名女生比一名男生少栽321进而得出女生人数.【规范解答】解:男生:(1205250)(32)--⨯÷-=÷151=(名)15女生:501535-=(名)答:有15名男生,35名女生.故答案为:15;35.【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规范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也可以用方程进行规范解答.6.(2019•永州模拟)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最近又转进1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6,现在全班有学生()A.30人B.25人C.45人D.55人【思路分析】根据题意可知:某班女生人数与男生人数的比是4:5,也就是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45,最近又转进1名女生,这时女生人数是男生人数的56,由此可以求出又转了的1名女生占男生人数的54()65-,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求这个数,用除法求出男生人数,再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求出现在的女生人数,然后把男生、女生人数合并起来即可.【规范解答】解:541()65÷-25241()3030=÷-1130=÷30=(人),530306+⨯3025=+55=(人),答:现在全班有学生55人.故选:D.【名师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由于男生人数没变,所以先求出男生人数,再求出现在的女生人数.7.(2019•天津)把一个长6cm,宽3cm的长方形的各边按3:1的比扩大画到图纸上,图纸上长方形的面积是(2)cm.A.2B.6C.54D.162【思路分析】此题要先求出放大后的长和宽,然后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即可得出.【规范解答】解:6318⨯=(厘米)⨯=(厘米)339⨯=(平方厘米)189162答:得到的图形的面积是162平方厘米.故选:D.【名师点评】此题考查的是对比例尺知识的应用,要明确比例尺、图上距离和实际距离的关系.8.(2019秋•龙华区期末)一场篮球比赛,一名队员总共投中了11个球,只有两分球和三分球,得了28分.他两分球投中了()个.A.4B.5C.6D.7【思路分析】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可得:31133⨯=(分),比实际得的28分多:33285-= -=(分),是因为我们把每个2分球当作了3分球,每个球算了321分,所以可以求出2分球的个数:515÷=(个),据此规范解答.【规范解答】解:假设投中的全部是3分球,2分球的个数:⨯-÷-(31128)(32)=÷51=(个)5答:他两分球投中了5个.故选:B.【名师点评】本题属于鸡兔同笼问题的综合应用,可以利用假设法来规范解答,是这种类型应用题的规范解答规律.B.拓展提高9.(2019秋•东莞市期末)有一工程队铺路,第一天铺了全程的15,第二天铺了余下的14,第三天铺的是第二天工作量的34.还剩下9千米没有铺完.求: (1)第三天铺了全程的几分之几?(2)这条路全长多少千米?【思路分析】(1)把这条路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天铺了全程的15,还余下程的1(1)5-,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第二天铺了全程的11(1)54-⨯,第三天铺了全程的113(1)544-⨯⨯. (2)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用还剩下的长度除以剩下部分所占的分率(1减去前三天铺的长度所占全程的分率)就是这条路的全长.【规范解答】解:第二天铺了全程的:11(1)54-⨯ 4354=⨯ 15= 第三天铺了全程的1335420⨯= 答:第三天铺了全程的320.(2)1139(1)5520÷--- 9920=÷20=(千米)答:这条路全长20千米.【名师点评】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用这个数乘分率;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把这个数看作单位“1”,用已知量除以它所占的分率.10.(2019秋•临河区期中)大象的寿命是70年,老虎的寿命是大象的4,蓝鲸7的寿命是老虎的8倍.蓝鲸最多可活多少年?5,是把大象的寿命看成单位“1”,用大象的【思路分析】老虎的寿命是大象的47即可求出老虎的寿命;再把老虎的寿命看成单位“1”,蓝鲸的寿命是老寿命乘47倍,再用老虎的寿命乘这个分率,即可求出蓝鲸的寿命.虎的85【规范解答】解:48⨯⨯70758=⨯405=(年)64答:蓝鲸最多可活64年.【名师点评】规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分清两个不同的单位“1”,已知单位“1”的量,求它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求解.11.(2019秋•吉水县期中)一件衬衣、一条裤子和一双鞋的价格比是2:3:5,已知一条裤子的价格是126元,衬衣和鞋子各多少元?【思路分析】根据衬衣、裤子和鞋的价格比可知:如果裤子的价钱需要3份的钱,则衬衣的价钱就需要2份的钱,鞋子的价钱就需要5份的钱,用126除以3求出一份是几元,然后用乘法分别求出衬衣和鞋子的单价.【规范解答】解:126342÷=(元)衬衣:42284⨯=(元)鞋子:425210⨯=(元)答:衬衣84元,鞋子210元.【名师点评】此题也可以运用比的知识进行规范解答,先求出裤子的单价占衬衣、裤子、鞋子总价的几分之几,进而根据已知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除法求出衬衣、裤子、鞋子总价,然后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分别计算即可.12.(2019秋•汉川市期中)两地相距816千米,客车和货车同时从两地相对开出,6小时相遇,已知客车和货车的速度比是10:7.客车每小时比货车多行多少千米?【思路分析】由总路程和客货车的相遇时间,先求出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又已知客车和货车速度的比,由此利用按比例分配求得客车、货车的速度,最后规范解答问题.【规范解答】解:客车和货车的速度和:8166136÷=(千米), 客车的速度:1013680107⨯=+(千米), 货车的速度:713656107⨯=+(千米), 客车每小时比货车每小时多的:805624-=(千米);答:客车每小时比货车每小时多走24千米.【名师点评】此题重在根据路程÷相遇时间=速度和,再由速度比,用按比例分配求得两个数量,此后再求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规范解答时一定要抓住题目的特点.13.(2019秋•博兴县期末)六年级一、二、三3个班献爱心捐书,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25,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已知三个班捐书总数为700本.求三班捐了多少本?【思路分析】把六年级三个班捐书的总数看作单位“1”,一班捐的本数是三个班总数的25,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得出一班捐的本数,用总数减去一班捐的本数就是二班和三班共捐书多少本,已知二、三两个班捐的本数比是4:3,也就是三班捐书的本数占二、三班捐书本数的343+,根据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用乘法即可求得三班捐了多少本.【规范解答】解:27002805⨯=(本) 3(700280)43-⨯+ 34207=⨯ 180=(本)答:三班捐书180本.【名师点评】此题考查的目的是理解掌握比的意义及应用,以及比与分数之间的联系及应用.14.(2019•江西模拟)某运输工搬运1000只花瓶,规定每只运费0.4元,如果打碎一只不但不给运费,还要赔1.6元.某运输工运完后得到运费360元,他打碎了几只花瓶?【思路分析】损坏一只,不给运费,还要赔偿1.6元,那么每损坏一只就要少收入1.60.42+=元;先求出应付的运费钱数,然后求出实际少付了多少钱,用实际少付的钱数除以每损坏一只就要少收入的钱数就是损坏花瓶的只数.【规范解答】解:10000.4360⨯-400360=-40=(元)40(0.4 1.6)÷+402=÷20=(只)答:他打碎了20只花瓶.【名师点评】解决本题关键是求出每损坏一只花瓶少收入的钱数,再由少收入的总钱数与每损坏一只花瓶少收入的钱数之间的关系求解.15.(2019•湖南模拟)小红规范解答15道数学竞赛题,每做对一题得8分,不做或做错一题扣4分.小红共得72分.她做对几道题?【思路分析】如果全做对应该得815120⨯=分,针对一道题来说,做对得8分,做错扣4分,我们发现做错一题就等于少得4812+=分,小红得了72分,少得-=分,看48里面有几个12,就做错了几道题.用15减去做错的就是做1207248对的数量.【规范解答】解:假设全部做对,则做错的数量为:⨯-÷+(81572)(48)=-÷(12072)12=÷48124=(道)做对:15411-=(道)答:她做对了11道题.【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规范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法进行思路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规范解答即可.16.(2019•郴州模拟)放学时,妈妈给小芸送伞,母女俩同时从家和学校出发相向而行,当妈妈走到全程的1时,小芸走了320米,已知妈妈与小芸的速度比3是5:4,求小芸家到学校的路程.【思路分析】本题时间一定,速度的比就是路程的比,妈妈与小芸的速度比是5:4,那么妈妈与小芸行走的路程比就是5:4,又由于小云走了320千米,那么妈妈走了53204⨯,是全程的13,此题得解. 【规范解答】解:5132043⨯÷ 14003=÷ 1200=(米)答:小芸家到学校的路程是1200米.【名师点评】此题关键是理解妈妈与小芸的速度比就是两人的路程比.C.挑战名校17.(2019秋•忻州期中)小毛参加数学竞赛,共做20道题,得64分,已知做对一道得5分,不做得0分,错一题扣2分,又知道他做错的题和没做的一样多.问小毛做对几道题?【思路分析】根据题意,运用鸡兔同笼问题原理,设x 道题错了,则x 道题没做,(202)x -道题做对了,列方程为:(202)5264x x -⨯-⨯=,解方程可求出做错的题目数,然后求做对的道数即可.【规范解答】解:设x 道错了,x 道没做,(202)x -道做对了,则(202)5264x x -⨯-⨯=1236x =3x = 2032-⨯206=- 14=(道)答:小毛做对14道题.【名师点评】本题主要考查鸡兔同笼问题,关键根据题意,利用假设法,先求出做错的题数,再求做对的题目数.18.(2019•泉州)某玻璃厂委托运输公司运送4000块玻璃,每块运费0.4元.如果损坏一块玻璃,得不到运费外,还得赔偿7元.最后运输公司得到运费1422.4元.请问:运输公司共损坏了多少块玻璃?【思路分析】通过思路分析可知:因为损坏一块玻璃需要扣除0.4元以外还要加扣7元,就是一共需要扣钱70.47.4⨯=+=(元).如果一块不损坏可得40000.41600(元),现在实际得运费1422.4元,那么赔偿的运费为应得运费-实得运费,损失的块数=赔偿运费÷每块赔偿的运费.故损坏的玻璃块数=(赔偿的运费为应得运费-实得运费)÷每块赔偿的运费【规范解答】解:40000.41422.4)(70.4)⨯-÷+=÷177.67.4=(块)24答:运输公司共损坏了24块玻璃.【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规范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思路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规范解答即可.19.(2019•江宁区)在刚刚结束的2019年德国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当中,我国运动员共获得四项冠军.某天正式比赛前,场地上有15张乒乓球桌,共有42位选手在比赛场地进行单打和双打的适应性训练,请问:进行双打适应性训练的乒乓球桌共有多少张?【思路分析】假设全是双打桌,则有15460⨯=(人),而比实际多604218-=(人),因为每张单打桌比每张双打桌少422-=人,所以单打桌有1829÷=(张).双打桌有1596-=(张)据此规范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假设全是双打桌,则单打桌有:(15442)(42)⨯-÷-182=÷9=(张)1596-=(张)答:进行双打适应性训练的乒乓球桌共有6张.【名师点评】此题属于典型的鸡兔同笼问题,规范解答此类题的关键是用假设设法进行思路分析比较,进而得出结论;也可以用方程,设其中的一个数为未知数,另一个数也用未知数表示,列出方程规范解答即可.20.(2019•广州模拟)在虎门镇阳光体育启动仪式上,虎门外语学校共有370名中学学加长跑活动,分成男生与女生2个组,如果男生组人数增加本组的13,女生组人数减少20人,则两组人数相同,男女各有多少人参加这次长跑活动?【思路分析】设原来男生组有x 人,那么女生组就有(370)x -人,依据题意:男生组的人数1(1)3⨯+=女生组人数20-人,可列方程:1(1)370203x x +=--,依据等式的性质即可规范解答.【规范解答】解:设原来男生组有x 人,那么女生组就有(370)x -人,依据题意可得方程:1(1)370203x x +=-- 43503x x =-73503x =150x = 370150220-=(人)答:男生组有150人,女生组有220人.【名师点评】此题考查列方程解应用题,关键是根据题意找出基本数量关系,设未知数为x ,由此列方程解决问题.21.(2019•广州)工程队用3天修完一段路,第一天修的是第二天的910,第三天修的是第二天修的65倍,已知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修270米,这段路长多少米?【思路分析】把第二天修的长度看作单位“1”,第一天修的是第二天的910,第三天修的是第二天的65倍,已知第三天比第一天多修的270米对应的分率是59()610-,根据分数除法的意义,因此第二天修了59270()900610÷-=(米).然后根据三天所修路之间的关系,求出全长即可.【规范解答】解:第二天修了:69270()510÷- 327010=÷ 900=(米)这段路长:96900900900105⨯++⨯ 8109001080=++2790=(米)答:这段路长2790米.【名师点评】此题解决的关键是把第二天修的长度看作单位“1”,求出第二天修的米数.22.(2019•郴州模拟)服装城以85元一套的价格购进一批服装,以130元一套时,已收回全部进款还获利润1710元,该服的零售价出售,当卖出这批服装的45装城一共购进这种服装多少套?,如果看成全部卖出,那么每套的零售价也相当于130【思路分析】只卖出了45,先用此时每套的零售价减去进价,求出每套可以赚的钱数,再用获利的元的45总钱数除以每套获利的钱数,即可求出该服装城一共购进这种服装多少套.【规范解答】解:4÷⨯-1710(13085)5=÷171019=(套)90答:该服装城一共购进这种服装90套.【名师点评】解决本题也可以运用方程的方法求解,设该服装城一共购进这种服装x套,则卖出的总价是4130x⨯元,总进价是85x元,根据卖出的总价-总进价=获5得的利润列出方程求解.23.(2019•宿迁模拟)盒子里有三种颜色的球,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5.已知三种颜色的球共175个,红球有多少个?【思路分析】由“黄球个数与红球个数的比是2:3,红球个数与白球个数的比是4:5”可推出黄、红、白球之比为8:12:15,然后求出三种球分别占总数的几分之几,再根据乘法的意义,列式规范解答即可.【规范解答】解:黄、红、白球之比:(24):(34):(53)8:12:15⨯⨯⨯=++=812153512⨯=(个)1756035答:红球有60个.【名师点评】规范解答此题的关键是推出黄、红、白球之比,找准对应量,根据数量关系,列式规范解答即可.24.(2019•福建模拟)两筐苹果共130千克,如果把甲筐苹果的16放入乙筐,这时甲乙两筐苹果的重量比是7:6,甲、乙两筐原来各有苹果多少千克?【思路分析】如果将甲筐苹果的16装入乙筐,则此时甲筐还剩下全部的116-,又这时甲、乙两筐苹果的质量比是7:6,即此时甲筐占总量的776+,所以此时甲筐有713076⨯+千克,则甲筐原有:71130(1)766⨯÷-+(千克),进而求出乙筐原有多少千克.【规范解答】解:71130(1)766⨯÷-+ 5706=÷ 84=(千克)1308446-=(千克)答:甲筐原来有苹果84千克,乙筐原来有苹果46千克.【名师点评】首先根据将甲筐苹果的16放入乙筐后,这时甲、乙两筐苹果的质量比求出甲筐此时占总数的分率是完成本题的关键.。
六年级数学下册教案-3 解决问题的策略(20)-苏教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运用关键词解决问题。
能够通过研究问题的关键词,得出问题类型。
能够分类解决问题。
能够总结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合作精神、自主学习意识。
培养学生对待问题积极认真的态度,严谨的思维方式,勇于探究的精神。
\t ## 二、教学重难点3.教学重点问题的关键词及其运用。
解决问题的分类和策略。
4.教学难点让学生真正掌握关键词的应用技巧。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解决问题的分类和策略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5分钟)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回顾前面学过的解决问题的方法。
并且将这些方法组合起来,解决几个小问题。
2.讲解新概念(15分钟)接下来,老师向学生介绍解决问题的关键词,例如“正在做的事情”、“想象”、“重复或步进”、“表格、图表、模型”等等。
老师也可以列出一份关键词列表,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这些词汇的应用方法。
3.练习(30分钟)在练习阶段,老师可以先让学生看到一个问题,然后让学生思考使用哪些关键词来解决这个问题,最后让组内的学生分享他们的策略、思路。
老师还可以自行设计解决问题的思考题目供学生练习,或者提供同步练习题目。
4.总结(10分钟)在本节课的总结环节中,老师可以让学生思考分类解决问题的形式,并介绍几个常用的分类方法。
然后,让学生回顾所有讲解并掌握的解题方法及其策略,并且总结出哪些方法在哪些情况下更有效。
最后,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自行应用解题方法和策略解决自己遇到的问题。
四、课堂作业1.把自己不能解决的数学问题列成清单,并且自行分析这些问题,找出关键词并运用自己讲解的策略解决问题。
2.在家完成同步练习题目,分析题目使用的关键词和解题策略,并且掌握解决此类问题的思考过程。
五、教学反思本堂课中,老师通过让学生讨论解决问题的方法,引入了本节课的主题:关键词和策略。
然后,老师通过词汇表和练习环节加深学生们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 苏教版 (6)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六年级下册数学的第六课时,解决问题的策略2。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课本,这一课时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我们将继续学习画图策略,通过画图的方式来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问题。
第二部分,我们将学习如何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二、教学目标通过这一课时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画图策略,能够灵活运用画图来解决问题,同时也能够理解和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课时的教学难点是如何引导学生理解画图策略,并能够独立运用画图和方程来解决问题。
教学重点则是画图策略和方程的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PPT和一些实际问题,用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学生们需要准备的则是他们的课本和笔记本。
五、教学过程我会通过一个实际问题来引入本课时的内容。
我会让学生们先尝试自己解决问题,然后再引导他们使用画图策略。
接着,我会讲解如何运用方程来解决问题,并通过例题来让学生们进行练习。
我会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巩固他们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主要包括画图策略和方程的运用,我会通过图示和公式来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主要包括运用画图策略和方程来解决问题的题目,我会尽量让题目覆盖本课时的所有内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对学生们在本课时所学的内容进行反思,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同时,我也会鼓励学生们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的策略来解决问题,进行拓展延伸。
这就是我对于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解决问题的策略2的教学设计和思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学生们的学习。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案中,有几个关键的细节是需要我们重点关注的。
对于教学内容的介绍,我特别强调了画图策略和方程的运用。
这是因为,画图策略和方程是解决数学问题的两种重要方法,掌握这两种方法对于学生们日后的数学学习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及反思(一)一、说教材本节课是在学生已经学习用画图和列表,以及列举、倒推、替换、转换和假设等策略解决问题的基础上进行复习的,在此之前,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技巧,但这些当时是针对解决具体问题而言的,是零散的、无意识的,是趋于迷糊的。
二、说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2.通过运用这些策略解决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说教学重难点重点:指导学生学会用转化、列表、假设等策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难点: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说教学过程板块一、情境导入师:同学们,回想一下在以前的学习中,有没有运用转化策略解决过问题呢?学生可能回忆并列举出:平行四边形面积、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圆柱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老师适时课件或学具演示,并在黑板上将转化关系用图示表示出来。
师:转化策略曾经帮助我们解决过这么多新问题,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你们每个人手里都有一组题,动笔算算,体会哪里运用了转化策略。
有发现,可以和组内的同学交流一下。
四人小组内每个学生的题纸各不相同,学生独立计算、观察,体会到转化后,四人小组进行交流。
师:举个例子说说你的发现。
学生可能举例:·计算分数除法是把除法转化成乘法。
·计算小数除法是把小数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计算异分母分数加法是把异分母分数加法转化成同分母分数加法。
·计算83+83+83+83+83是把相同加数的和转化成乘法。
……师:这里都用了转化策略,有什么共同地方?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体会到转化的实质——转化前和转化后计算结果不变。
小结:这么多地方用到转化的策略,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学生可能体会到:转化策略应用很广泛;转化策略能解决新问题;转化策略能把复杂的问题变简单。
师:转化是常见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之一,解决问题的策略还有很多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总复习数与代数2 解决问题的策略、式与方程苏教版教案内容: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将以第一人称,我的口吻来设计这份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来自苏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主要复习了数与代数2章节中的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部分。
具体内容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式与方程的解法,包括代数法、图解法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希望学生能够掌握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并能够灵活运用;能够理解和运用式与方程的解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难点是让学生能够灵活运用这些策略和解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课堂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黑板、粉笔、PPT、问题解决实例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将以一个实际问题为例,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引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2. 讲解与演示:我将通过PPT展示和讲解解决问题的策略,包括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并给出实例进行演示。
3. 练习与讨论:我将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解决,然后进行讲解和解析。
4. 巩固与拓展:我将给出一些拓展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教学中,我将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包括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的关键步骤和方法。
七、作业设计:1. 请列举出你在生活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并尝试用画图、列表、猜想与尝试等策略解决。
2. 请选择一道练习题,运用代数法或图解法解决,并写出解题步骤和答案。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发现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和式与方程的解法方面有一定的掌握,但仍需要进一步的练习和应用。
在课后,我建议学生多做一些相关的练习题,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整个单元优秀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本册教材中的重要单元,主要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学生能进一步理解画图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对画图策略有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可能还不能很好地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这部分学生的学习需求,引导他们更好地运用画图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用画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2.难点:如何在实际操作中,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生活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运用画图策略解决问题。
2.合作学习法:小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表达能力。
3.引导发现法:教师引导学生发现画图策略在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制作相关的教学课件,辅助教学。
2.练习题:准备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课后练习。
3.画图工具:准备一些画图工具,如白板、彩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生活情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小明买饮料”的情境,让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
2.呈现(10分钟)呈现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
如:“小明买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画图表示数量关系。
3.操练(10分钟)学生独立解决呈现的问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小组讨论,共同解决一些类似的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画图策略。
5.拓展(10分钟)让学生自主寻找生活中的问题,尝试用画图策略解决,并分享解答过程。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优秀教案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2)》继续探讨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如何寻找有效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本节课通过具体的实例,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如画图、从特例开始寻找规律等。
教材内容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解决问题的能力,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已经能够运用一些简单的策略。
但是,他们在面对复杂问题时,往往缺乏有效的解决策略,需要老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逐步掌握并运用一些常用的策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效率。
2.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特例开始,寻找解决问题的规律。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法、引导发现法等,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探索并掌握一些常用的策略。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教学案例,制作PPT。
2.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内容,了解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呈现本节课要解决的问题,让学生尝试用自己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尝试用不同的方法解决这个问题,并汇报讨论结果。
4.巩固(10分钟)针对学生的讨论结果,引导学生总结解决问题的策略,并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运用这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