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回归教材 “阅读”课本

回归教材 “阅读”课本

回归教材 “阅读”课本
回归教材 “阅读”课本

回归教材“阅读”课本

摘要:近年来,在中考试题中,都有不同程度地增加了开放性试题,以考查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面对中考的压力,教师和学生都会不由的选择“题海战术”,这不仅让学生承受了巨大的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而且大量机械的重复性练习让学生逐渐对科学这门课程失去兴趣甚至产生厌烦和抵触情绪。所以,回归教材,重视对课本的阅读是改变现状的一种有效途径。本文从回归教材,“阅读”课本的迫切性、有效性和深远性论述了这一有效途径。

关键词:回归教材有效做题

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综合课程。实践证明,以课本为素材组织考前复习不仅不会影响高考成绩,而且是提高成绩的非常有效的途径。

一、回归教材,“阅读”课本的迫切性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教育界掀起了“轻负高效”、“积极创新”、“综合能力”的热潮,导致我们中考的命题趋势也在不断的发生变化。试题内容与社会实际、学生生活相联系,突出自然学科的应用性;充分体现学科特点,增大对实验考查力度;注意从按学科知识要求立意转向按能力要求立意;适当增加开放性试题试题;立意开始重视突出试题的教育价值,注意与其他学科的交叉联系。开放性的试题大多内容开放、答案开放、解答问题的过程开放,给学生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那么如何在新课程的背景下,而提高科学成绩呢?我觉得还是要回归教材,重视对课本的阅读,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这样即使是开放性题目,学生在做题时候也心中有底了。

二、回归教材,“阅读”课本的有效性

无数同学问我回归教材是不是就是看书?我结合我自己平时教学中的一些经验体会,我认为“回归教材”绝不是看书那么简单,那么回归教材要不要看书,肯定要,怎么看才是问题的关键。下面就从几个侧重点谈谈如何回归及“阅读”。

1.新课阶段——边做题,边“阅读”

著名的记忆心理学家艾宾浩斯(H.Ebbinghaus)由大量的实验结果绘制成著名的艾宾浩斯曲线。根据这条规律我们不难知道,学生在课堂上接受的知识,如果不通过进一步的学习进行充分巩固,并随后进行充分复习,是会很快被遗忘的,这会直接影响到对学习效果的保持。

因此,合理的复习方法是在学习后当天最好复习一次,其中复习的一种方法就是课后练习。学生在刚上好新课,做的习题一般就是作业本和配套的课时特训,

回归课本知识要点(高中理科)

必修1 第一章、集合 定义1 一般地,一组确定的、互异的、无序的对象的全体构成集合,简称集,用大写字母来表示;集合中的各个对象称为元素,用小写字母来表示,元素x 在集合A 中,称x 属于A ,记为A x ∈,否则称x 不属于A ,记作A x ?。 例如,通常用N ,Z ,Q ,B ,Q +分别表示自然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正有理数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称为空集,用?来表示。集合分有限集和无限集两种。 集合的表示方法有列举法:将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写在大括号内并用逗号隔开表示集合的方法,如{1,2,3};描述法:将集合中的元素的属性写在大括号内表示集合的方法。例如{有理数},}0{>x x 分别表示有理数集和正实数集。 定义2 子集:对于两个集合A 与B ,如果集合A 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A 叫做B 的子集,记为B A ?,例如Z N ?。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如果A 是B 的子集,B 也是A 的子集,则称A 与B 相等。如果A 是B 的子集,而且B 中存在元素不属于A ,则A 叫B 的真子集。 便于理解:B A ?包含两个意思:①A 与B 相等 、②A 是B 的真子集 定义3 交集,}.{B x A x x B A ∈∈=且 定义4 并集,}.{B x A x x B A ∈∈=或 定义5 补集,若},{,1A x I x x A C I A ?∈=?且则称为A 在I 中的补集。 定义6 集合},,{b a R x b x a x <∈<<记作开区间),(b a ,集合 },,{b a R x b x a x <∈≤≤记作闭区间],[b a ,R 记作).,(+∞-∞ 定义7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 补充知识点 对集合中元素三大性质的理解 (1)确定性 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对于集合A 和元素a ,要么a A ∈,要么a A ?,二者必居其一.比如:“所有大于100的数”组成一个集合,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而“较大的整数”就不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它的对象是不确定的.再如,“较大的树”、“较高的人”等都不能构成集合. (2)互异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集合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任何两个相同的对象在同一集合中时,只能算作这个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如:由a ,2a 组成一个集合,则a 的取值不能是0或1. (3)无序性 集合中的元素的次序无先后之分.如:由1 23,,组成一个集合,也可以写成132,,组成一

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选修5)

人教版高中化学选修5教材实验 目录 01含有杂质的工业乙醇的蒸馏(选修5,P17) (2) 02苯甲酸的重结晶(选修5,P18) (2) 03用粉笔分离菠菜叶中的色素(选修5,P19) (3) 04乙炔的实验室制取和性质(选修5,P32) (3) 05溴苯的制取(选修5,P37) (4) 06硝基苯的制取(选修5,P37) (5) 07苯、甲苯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的反应(选修5,P38) (5) 08溴乙烷水解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09溴乙烷消去反应实验及产物的验证(选修5,P42) (6) 10乙醇的消去反应(选修5,P51) (7) 11乙醇与重铬酸钾酸性溶液的反应(选修5,P52) (7) 12苯酚的酸性(选修5,P53) (8) 13苯酚与溴水的反应(选修5,P54) (9) 14苯酚的显色反应(选修5,P54) (9) 15乙醛的银镜反应(选修5,P57) (9) 16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的反应(选修5,P57) (10) 17实验探究乙酸、碳酸和苯酚的酸性强弱(选修5,P60) (10) 18实验探究乙酸与乙醇的酯化反应(选修5,P61) (11) 19葡萄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0果糖的还原性实验(选修5,P80) (12) 21蔗糖与麦芽糖的化学性质(选修5,P82) (12) 22淀粉水解的条件(选修5,P83) (13) 23蛋白质的盐析(选修5,P89) (14) 24蛋白质的变性(选修5,P89) (14) 25蛋白质的颜色反应(选修5,P90) (15) 26酚醛树脂的制备及性质(选修5,P108) (15)

高中数学回归课本的100问

回归课本的100个问题 1.区分集合中元素的形式:如:{}|lg x y x =—函数的定义域;{}|lg y y x =—函数的值域;{}(,)|lg x y y x =—函数图象上的点集。 2.在应用条件A ∪B =B?A ∩B =A?AB时,易忽略A是空集Φ的情况. 3,含n 个元素的集合的子集个数为2n ,真子集个数为2n -1;如满足{1,2}{1,2,3,4,5}M ??≠集合M 有______个。 (答:7) 4、C U (A ∩B)=C U A ∪C U B; C U (A ∪B)=C U A ∩C U B;card(A ∪B)=? 5、A ∩B=A ?A ∪B=B ?A ?B ?C U B ?C U A ?A ∩C U B=??C U A ∪B=U 6、注意命题p q ?的否定与它的否命题的区别: 命题p q ?的否定是p q ??;否命题是p q ???;命题“p 或q ”的否定是“┐P 且┐Q”,“p 且q ”的否定是“┐P 或┐Q” 7、指数式、对数式: m n a =,1m n m n a a -=,,0 1a =,log 10a =,log 1a a =,lg 2lg51+=,log ln e x x =,log (0,1,0)b a a N N b a a N =?=>≠>,log a N a N =。 8、二次函数①三种形式:一般式f(x)=ax 2+bx+c(轴-b/2a,a ≠0,顶点?);顶点f(x)=a(x-h)2 +k;零点式 f(x)=a(x-x 1)(x-x 2)(轴?);b=0偶函数;③区间最值:配方后一看开口方向,二讨论对称轴与区间的相对位置关系; b = (答:2) ; 910递减,在时)0,[],0(,0a a a -> 1112 13 14定义域含零的奇函数过原点 15()y f x =必是周期函数,且一周期为 T 期为a 的周期函数”:①函数()f x 满足 f -1 )(0)() a f x =≠恒成立,则2T a =;③若1 ()(0)() f x a a f x +=- ≠恒成立,则2T a =. 16、函数的对称性。①满足条件()()f x a f b x +=-的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2 a b x += 对称。(2)证明函数图像的对称性,即证明图像上任一点关于对称中心(对称轴)的对称点仍在图像上;(3)反比例函数:)0x (x c y ≠=平移?b x c a y -+ =(中心为(b,a)) 17.反函数:①函数存在反函数的条件一一映射;②奇函数若有反函数则反函数是奇函数③周期函数、定义域为非单

高中化学之回归课本,基础知识大全

2010高三化学高考复习最后整理材料 ——回归课本 必修1 1.一些常见危险化学品的标志 P4 2.稀释定律 P17 3.丁达尔效应 P26胶体具有介稳性(原因是什么)电泳现象(原因是什么) P27 4.如何在实验中使用金属钠 P47 5.未来金属—钛 P53 6.氢氧化铝的用途 P58 7.明矾净水 P59 8.合金 P64 9.用途广泛的稀土金属(徐光宪获得2008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研究领域为稀土金属)P 67 10.SiO2的空间构型(熟练掌握) P75 11.硅胶 P76 12.硅酸盐的氧化物表示方法 P77 13.硅酸盐的丰富性和多样性(重点了解土壤胶体的性质)P77~79 14.新型陶瓷 P79 15.氯气的发现和确认(历史上制取氯气的几种方法)P82 16.日平均最高不允许氯气含量超过m3(如何检测空气中的有毒气体,计算)P85 17.成盐元素—卤素 P86 18.中毒的处理方法 P91 19.火箭为什么能飞上天 P92反应方程式热化学方程式重点识记 20.SO2、NO2对大气的污染 P93 21.防治酸雨的措施 P94 22.酸度计的使用方法 P89(了解,每次使用之后必须擦干) 23.王水 P102 必修2 1.核素与同位素 P9~10 2.人造元素 P18掌握原理和简单的构造 3.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 P24图1-12 横坐标和纵坐标对比 HF的熔点图1-13 会作图 4.生物体中的能量转化 P34 5.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P41~43 6.神奇的催化剂 P45 7.炼铁高炉尾气之迷 P46 8.石蜡油分解实验(装置图考试出现较少识记)P61 9.人造血液P64 10.苯的发现和苯分子结构学说 P65 (识记) 11.海水提溴(着重流程的操作方法) 12.自然资源的开源和节流 P86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实验--人教版高中化学教材(必修1)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 1 教材实验 目录 01 粗盐的提纯(必修 1,P5-P7) (2) 02 粗盐中硫酸根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 (2) 03 检验蒸馏前后自来水中的氯离子(必修 1,P8) (3) 04 碘水的萃取与分液(必修 1,P9) (3) 05 电解水(必修 1,P13) (4) 06 配制 100 mL 1.00 mol/L NaCl 溶液(必修 1,P16) (5) 07 胶体的性质和制取(必修 1,P26-P27) (5) 08 离子反应(必修 1,P31-P33) (6) 09 钠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7-P48) (7) 10 铝与氧气的反应(必修 1,P48) (7) 11 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49-P50) (8) 12 铁与水蒸气的反应(必修 1,P50-P51) (8) 13 铝与盐酸、氢氧化钠溶液的反应(必修 1,P51) (9) 14 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必修 1,P55) (9) 15 碳酸钠、碳酸氢钠溶解性的探究(必修 1,P56) (10) 16 碳酸钠、碳酸氢钠的热稳定性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0) 17 碳酸钠、碳酸氢钠与盐酸反应的对比实验(必修 1,P56) (11) 18 焰色反应(必修 1,P57) (11) 19 氢氧化铝的制备(必修 1,P58) (12) 20 氢氧化铝的两性(必修 1,P58) (12) 21 铁的氢氧化物的制备(必修 1,P60) (13) 22 三价铁离子的检验(必修 1,P61) (14) 23 三价铁离子和亚铁离子的转化(必修 1,P61) (14) 24 铝盐和铁盐的净水作用(必修 1,P62) (14) 25 硅酸的制备(必修 1,P76-P77) (15) 26 硅酸钠的耐热性试验(必修 1,P77) (15) 27 氯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82-P83) (16) 28 氯气与氢气的反应(必修 1,P83) (16) 29 氯气的漂白实验(必修 1,P84) (17) 30 氯离子的检验(必修 1,P85-P86) (17) 31 二氧化硫性质的实验探究(必修 1,P90) (18) 32*二氧化硫的实验室制法与性质实验(必修 1,P90) (18) 33 二氧化氮被水吸收的实验(必修 1,P92) (19) 34 氨气的喷泉实验(必修 1,P97) (20) 35 氨气的实验室制法(必修 1,P99) (20) 36 浓硫酸的吸水性和脱水性(必修 1,P101) (21) 37 浓硫酸与铜的反应(必修 1,P101) (21)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资源

高中生物必修一、二、三册回归课本 一、教材科学史 1、人教版必修一册 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10页)细胞核的功能探究(52页) 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究历程(65页)关于酶本质的探索(81页) 光合作用的探究历程(101页) 2、人教版必修二册 对遗传物质的早期推测(42页) 3、人教版必修三册 促胰液素的发现(23页)生长素的发现历程(46页) 二、重要概念 1、人教版必修一册 单体:多糖、蛋白质、核酸等都是生物大分子,都是由许多基本的组成单位连接而成的,这些基本单位称为单体。 多聚体:每一个单体都以若干个相连的碳原子构成的碳链为基本骨架,由许多单体连接成多聚体。 生物膜系统:这些细胞器膜和细胞膜、核膜等结构,共同构成细胞的生物膜系统。 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活化能:分子从常态转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称为活化能。 酶: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其中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化能合成作用:自然界中的少数种类细菌,,虽然细胞内没有叶绿素,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但是能够利用体外环境中的某些无机物氧化分解时所释放的能量来制造有机物,这种合成作用加化能合成作用细胞周期:即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为一个细胞周期。无丝分裂: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体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 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值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细胞的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癌细胞:有的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就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这种细胞就是癌细胞。 2、人教版必修二册 联会:同源染色体两两配对的现象叫做联会。 四分体:联会后的每对同源染色体含有四条染色单体。 DNA的多样性:遗传信息蕴藏在4种碱基的排列顺序之中,碱基排列顺序的千变万化,构成可DNA分子的多样性。 DNA的特异性:碱基的特定排列顺序,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 转绿:RNA是在细胞核中,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合成的,这一过程称为转录 翻译:游离在细胞质中的各种氨基酸,就以mRNA为模板合成具有一定氨基酸顺序的蛋白质,这一过程叫做翻译。 基因突变: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加基因突变。染色体组: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但又相互协调,共同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这样的一组染色体,叫做一个染色体组。 人类遗传病:通常是指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人类疾病,主要可以分为单基因遗传病、多基因遗传病和染色体异常遗传病。 基因库:一个种群中全部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这个种群的基因库。 物种:能够在自然状态下相互交配并且产生可育后代的一群生物称为一个物种。 生殖隔离:不同物种之间一般是不能相互交配的,即使交配成功,也不能产生可育的后代,这种现象叫做生殖隔离。 共同进化: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3、人教版必修三册 渗透压:是指溶液中溶质微粒对水的吸引力,溶质微粒越多,溶液浓度越高,渗透压越高。血浆的渗透压大小主要与无机盐和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稳态:正常机体通过调节作用,使各个器官、系统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状态叫做稳态。 反馈调节:在一个系统中,系统本身工作的效果,反过来又作为信息调节该系统的工作,这种调节方式叫做反馈调节。 自生免疫病: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敌我不分?地将自身物质当做外来异物进行攻击而引起的,这类疾病就是自身免疫病。 植物激素:由植物体内产生,能从产生部位运送到作用部位,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显着影响的微量有机物,称为植物激素。 植物生长调节剂:人工合成的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调节作用的化学物质称为植物生长调节剂。 种群密度:在单位面积或单位体积中的个体数就是种群密度,种群密度是种群的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出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新产生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死亡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死亡的个体数目占该种群个体总数的比率 丰富度:群落中物种数目的多少称为丰富度。 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是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留,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 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称为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物质循环: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元素,都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就是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 生态系统的稳定性:生态系统所具有的保持或恢复自身结构和功能相对稳定的能力,叫做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生物多样性:生物圈内所有的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它们所拥有的全部基因以及各种各样的生态系统,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 三、与生产和生活有关 育种方法比较其他植物激素的作用光合作用/细胞呼吸的应用 质壁分离的应用信息传递的应用

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本质

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本质 ——2011年新课标试题的一点思考 黄华南 2011年高考尘埃落定,我省的首届新课标高考也终于揭开了神秘的面纱。纵观江西省2011年新课标试卷和其他兄弟省市的新课标试卷,浮现在我脑海里的是那曾经令我们热血沸腾的俩个字:回归。回归课本,回归基础,回归本质是2011年数学新课标高考试题所发出的热烈呼唤。 一回归课本,以本为本。 高三的复习教学普遍是师生共拿一本厚厚的资料,老师从第一页讲到最后一页,学生从第一页做到最后一页。为了赢得时间去复习,暑假就得开始补课,周末放弃休息,平时加班加点.真的是“5+2”,“白加黑”,疲劳教学,苦中作乐。高三是由高一、高二成长过来的。我们却忘却了来时的路,将命运寄托在书商的一本资料上。用这本厚厚的资料作为我们备考的工具,却忘记了路上的点点滴滴。今年江西的高考,我们从满是灰尘的课本里看到了源于必修2第17页例6的文科第9题,看到了源于选修4-4第48页阅读材料的理科第10题。 今年的陕西高考文理18题都考了一个只有9个字的题目:叙述并证明余弦定理。我对这一题的印象深刻,所有1981年参加高考的人都有同感,因为30年前那时的高考数学试卷中也有这样一道题目。三十年一个轮回,三十年不长不短,这样的课本题又回来了。 看来是我们该改变“重资料,轻课本”的时候了.资料上不必题题皆

收,课本必须放在身边。累了,困了,翻翻课本,重温当时的感受,应该有新的感觉,新的收获。更何况我们一大批同学连课本上的问题都没有过关,概念不清,方法遗失,思想迷离,更不能抛弃课本.数学的成长,首先应该是在课本中成长。 当然,回归课本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更知晓,更巩固。在知晓上拔高,在巩固中加强。回归课本,对老师的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再是盲目地教资料,而是在备学情的基础上,结合课本和考试说明更好更充分地备好每节课。 二回归基础,稳中出新。 基础不牢,地动山摇。高三虽然是高中里的最高年级,而向上比较,却是大学前的基础年级。高中所学的一切,终归是为在大学进一步学习或走向社会打基础。从这一点来看,盲目地拔高实无必要,犹如初中知识相比高中来说浅显得多,高中所学的东西与大学来比较,也是小菜一碟。违背新课标,随意地添加自认为重要的内容,既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是一种没有认真研读新课标考试说明的表现。 2011年江西的高考数学试题文理我都推崇数列题。数列我们学了什么,无非是两种最简单且具规律的等差数列和等比数列。这就是最基础的知识。今年的江西数列题在基础之上出了一个很好的题目,尤其是文科数列题,既考察了基础内容,又考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推理、运算能力。一改前几年以递推数列为考察点,引导学生丢弃基础,盲目拔高的不良做法。这是回归基础,也是回归理性。如果离开基础,神马都是浮云。以前我们在浮云中飘了很久。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 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 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 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 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 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回归教材 数列

数列 1、数列的概念:数列是一个定义域为正整数集*N (或它的有限子集{1,2,3,,}n )的特殊函数 例:1)已知* 2()156n n a n N n = ∈+,则在数列{}n a 的最大项为125 ; 2)数列{}n a 的通项为(,)1 n an a a b R bn +=∈+,则n a 与1n a +的大小关系为1n n a a +<; 3)数列{}n a 的通项为2n a n n =+λ,若{}n a 递增,则实数λ的取值范围3>-λ; 4)一给定函数()y f x =的图象在下列图中,并且对任意1(0,1)a ∈,由关系式1()n n a f a +=得到的数列{}n a 满足*1()n n a a n N +>∈,则该函数的图象是( A ) A B C D 2.等差数列的有关概念:(1)等差数列的判断方法: ①定义法*1(n n a a d d +∈-=为常数,n N )、 ②等差中项法1111(2)2(2)n n n n n n n a a a a n a a a n +-+--=-≥?=+≥. 例:设{}n a 是等差数列,求证:以b n = 12(*)n a a a n N n +++∈为通项公式的数列{}n b 为等差数列. (2)等差数列的通项:1(1)n a a n d =+-或()n m a a n m d =+-. 例:1)等差数列{}n a 中,1030a =,2050a =,则通项n a =210n +; 2)首项为-24的等差数列,从第10项起开始为正数,则公差的取值范围是833 d <≤; (3)等差数列的前n 和:1()2n n n a a S += ,1(1) 2n n n S na d -=+. 例:1)数列 {}n a 中,11(2)2n n a a n -=+≥,3 2 n a =,152n S =-,则1a -3 ,n = 10 ; 2)已知数列 {}n a 的前n 项和2 12n S n n =-,求数列{||}n a 的前n 项和. n T (答:2* 2* 12(6,) 1272(6,)n n n n n N T n n n n N ?-≤∈?=?-+>∈?? ). (4)等差中项:若,,a A b 成等差数列,则A 叫做a 与b 的等差中项,且2 a b A += . 提醒:(1)等差数列的,n n a S 公式中,涉及到5个元素:1,,,,n n a d n a S 其中1,a d 称作为基本元素.只 要已知这5个元素中的任意3个,便可求出其余2个,即知3求2. (2)为减少运算量,要注意设元的技巧: 如奇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2,,,,2a d a d a a d a d --++…(公差为d ); 偶数个数成等差,可设为…,3,,,3a d a d a d a d --++,…(公差为2d ) 3.等差数列的性质:(1)当公差0d ≠时,等差数列的 ①通项公式11(1)n a a n d dn a d =+-=+-是关于n 的一次函数,且斜率为公差d ; 所以, 1)若公差0d >,则{}n a 为递增等差数列;2)若公差0d <,则{}n a 为递减等差数列, 3)若公差0d =,则{}n a 为常数列.

2017年高考回归教材化学必修1

考前不言苦与累,易错知识必须背 《必修1 》 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 1.可直接加热的仪器有试管、蒸发皿、坩埚、燃烧匙、需要间接加热的仪器有烧杯、烧瓶、锥形瓶。 2.过滤是分离固体和溶液的操作,主要仪器有漏斗、烧杯、玻璃棒、铁架台(含铁圈)。 蒸发是加热溶液使溶剂挥发的操作,主要仪器有蒸发皿、玻璃棒、酒精灯、铁架台(含铁圈)。 蒸馏是利用液体的沸点不同而加热使其分离的操作,主要仪器有酒精灯、蒸馏烧瓶、温度计、冷凝管、牛角管、锥形瓶。 3.除去粗盐中含有的可溶性杂质CaCl2、MgCl2和Na2SO4时添加试剂的顺序:氯化钡溶液、碳酸钠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稀盐酸 4.萃取是用一种溶剂把物质从它与另一种溶剂组成的溶液中提取出来的操作,分液是分离两种互不相溶液体或溶液的操作, 萃取分液的主要仪器有__分液漏斗、烧杯、铁架台(含铁圈)___。 萃取碘水中的碘,对萃取剂的要求是:不溶于水的有机溶剂、不与碘反应。 5.[P110 附录二部分酸、碱和盐的溶解性表(20℃)] 溶解性规律:①都溶于水的盐是钾盐、钠盐、铵盐、硝酸盐; ②盐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AgCl__; ③硫酸盐不溶于水的是__BaSO4、PbSO4__、微溶于水的是__ CaSO4、Ag2SO4__; ④碳酸盐可溶于水的是__K2CO3、Na2CO3__、微溶于水的是_ MgCO3__; ⑤碳酸氢钙与碳酸钙中,溶解度较大的是__碳酸氢钙__;碳酸氢钠与碳酸钠中, 溶解度较大的是_碳酸钠_。 ⑥不溶于强酸的盐有:BaSO4、PbSO4、AgCl、CuS 。 6.检验SO4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盐酸酸化,再加入氯化钡溶液,有白色 沉淀,说明原溶液中含有SO42-; 检验CO32-的方法是取少量溶液加入到试管中,加入稀盐酸,有无色无味能使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放出,说明原溶液中含有CO32-(或HCO3-); 7.浓溶液稀释:c1·V1= c2·V2或ω1·m1=ω2·m2; 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与质量分数的关系:c B=1000ρω/M 。 8.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溶液的必须选用具体规格的容量瓶(如100 mL、250 mL 、500 mL和1000 mL),容量瓶上标有容量、温度和刻度线。 第二章化学物质及其变化 1.分散系分为溶液、浊液、胶体,三者的本质区别是分散质粒子的大小。 2.分散系及其分类 3.Fe(OH)3胶体的制备方法:向沸水中加入5~6滴FeCl3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红褐色,停止加热。利用丁达尔效应来区分胶体与溶液。 4.什么叫渗析法?利用半透膜分离胶体粒子和溶液中溶质粒子的操作 5.生活中的胶体:淀粉溶液、蛋白质溶液、土壤、血液、河水、肥皂水、豆浆、烟、雾等。6.(p42-5)当光束通过下列分散系,能观察到丁达尔效应的是①④。 ①有尘埃的空气②稀硫酸③蒸馏水④墨水 7.电解质:在__________或_________,能够导电的____________。 8.酸:_________时生成的离子________是离子的_____________。

高三数学回归课本练习试题(二)

数学回归课本基础训练(二) 姓名 得分 一.填空题 1.设全集{1,2,3,4,5,6,7,8}I =,集合{3,4,5},{1,3,6}M N ==则()I M C N ?=______.集合{2,7,8}可以用集合,M N 表示成 . 2.把函数1 1 y x = +的图象沿x 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再将所得图象关于y 轴对称后所得图象的解析式为 . 3.设定义在R 上的偶函数f (x )满足f (x +1)+f (x )=1,且当x ∈[1,2]时,f (x )=2-x ,则 )5.2004(-f =_________. 4.设8.0log 7.0=a ,9.0log 1.1=b ,9.01.1=c ,则a b c 、、由小到大的顺序是 . 5已知数列{a n }的前n 项和122 -+=n n S n ,则25531a a a a ++++ = . 6.已知一个几何体的主视图及左视图均是边长为2的正三角形,俯视图是直径为2的圆,则此几何体的外接球的表面积为 . 7. 已知直线l 、m ,平面βα、,则下列命题中是真命题的序号是 . ①若βα//,α?l ,则β//l ; ②若βα//,α⊥l ,则β⊥l ; ③若α//l ,α?m ,则m l //; ④若βα⊥,l =?βα,α?m ,l m ⊥,则β⊥m . 8.已知函数)(x f 的定义域为),2[+∞-,部分对应值如下表.)(x f '为)(x f 的导函数,函数)(x f y '=的图象如下图所示. 若两正数b a ,满足1)2(<+b a f ,则 3 3 ++a b 的取值范围是 . 9.已知椭圆22 221(0)x y a b a b +=>>的左焦点为F ,(,0),(0,)A a B b -为椭圆的两个顶点,

高三化学回归教材人教版化学选修4

回归课本之选修4 1.化学反应与能量 P4中和反应反应热的测定。该实验中,为了达到保温、隔热、减少实验过程中的热量损失,采取了哪些措施?每一次实验一共要测量几次温度?测定混合溶液的温度时是测量最高温度。除大小两个烧杯外,还有有两种重要的玻璃仪器名称是什么?注意观察它们的位置。50mL 0.5 mol/L盐酸温度为t1℃,50mL 0.55mol/L NaOH溶液温度为t2℃,混合溶液最高温度为t3℃,写出生成1 mol H2O的反应热的表达式(注意单位)。为了使盐酸充分中和,采用0.55mol/L NaOH的溶液,使碱过量。 热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利用盖斯定律书写热化学方程式;表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生成最稳定的氧化物,生成液态水);表示中和热的热化学方程式(除有H+、OH-外,如弱酸、浓硫酸、弱碱或生成沉淀的反应热与中和热的对比)。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的意义。如299 K时,合成氨反应 N2 (g ) + 3H2 ( g )=2NH3 ( g ) ℃H = -92.0 kJ/mol,将此温度下的1 mol N2和3 mol H2放在一密闭容器中,在催化剂存在时进行反应,达到平衡时,反应放出的热量一定小于92.0 kJ。 2.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P18 实验2-1,明确实验目的,如何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关闭分液漏斗活塞,向外(内)拉(压)针筒活塞,松开后又回到原来的位置,表明装置不漏气。] P20 实验2-2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草酸为弱酸,生成的Mn2+作反应的催化剂,所以反应速率越来越快。 P21 实验2-3,完成反应的离子方程式,硫酸起酸的作用,Na2S2O3发生歧化反应。P22实验2-4,P23科学探究1,H2O2分解的催化剂可以是MnO2,也可以是Fe3+。催化剂降低了反应的活化能,不影响热效应。外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中,温度和催化剂增大了活化分子的百分数。浓度和压强只增加了活化分子的浓度,活化分子的百分数不变。 P26 实验2-5,Cr2O72-和CrO42-的颜色及在酸性和碱性条件下的相互转化的离子方程式。实验2-6中,用平衡移动原理解释在血红色溶液中加入NaOH颜色变浅。[血红色溶液中存在如下平衡:Fe3++3SCN-℃Fe(SCN)3,加入NaOH时,Fe3++3OH-= Fe(OH)3↓平衡左移,Fe(SCN)3浓度变小,血红色变浅。] P28 实验2-7,记住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左移,阻止温度升高,但温度最终比原来高,颜色变深;降低温度,平衡右移,阻止温度降低,但最终比原来低,颜色变浅。理解只能减弱不能抵消。 P29 化学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的正确书写,只与温度有关。 P36 自由能的变化。具体某反应能自发进行的时,判断外界条件。如: 2NO(g)+2CO(g)=N2(g)+2CO2(g),在常温下能自发进行,则该反应的℃H<0

必修二回归课本练习详细解答版

必修二回归课本及对应练习

《必修二》回归教材练习详细解答版 答案如下:1-5ADBBC 6-10DCDCD 11-15CCCBC 16-20ABACB 21-25DABAD 26-30ABADB 31-35ACCCA 36-40DCCAA 41-45AADDB 46-50CCCBA 1.将适量的Cl2通入NaBr溶液中,再向溶液中加入一定量的CCl4,充分振荡后静置,观察到的现象是( ) A.溶液分层,上层接近于无色,下层橙色 B.溶液不分层,由橙色变为无色 C.溶液分层,上层橙色,下层接近于无色 D.溶液不分层,由无色变为橙色 2.实验室保存下列试剂的方法,有错误的是( ) A.新制氯水盛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存放于低温避光的地方 B.液溴易挥发,盛放在用水液封的棕色试剂瓶中 C.浓盐酸易挥发,盛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D.碘易升华,盛在无色密封的细口玻璃试剂瓶中 3.关于卤素的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卤素只以游离态存在于自然界中 B.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卤素单质的熔沸点升高 C.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单质的氧化性增强 D.单质与水反应,均可用通式:X2+H2O=HX+HXO 4氢核聚变能产生大量的能量,而高纯度铍(Be)是制造核聚变反应装置中最核心的部件之一的屏蔽包的主要材料,据中新网2009年2月6日报道,我国科学家己成功地掌握了获取高纯度铍的技术,下列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A.10Be、9Be、8Be核内质子数均是4 B.10Be、9Be、8Be是摩尔质量不同的三种同素异形体 C.氢核聚变后会产生新元素 D.从矿物中提取单质铍的过程中铍一定被还原 5据报道,月球上有大量3He存在,以下关于3He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4He的同分异构体 B.比4He 多一个中子 C.是4He 的同位素 D.比4He少一个质子 6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在金属元素与非金属元素的分界线附近可以寻找制备半导体材料的元素 B. 在过渡元素中可以寻找制备催化剂及耐高温和耐腐蚀的元素 C. 在元素周期表的右上角可以寻找制备新型农药的元素 D. 在地球上元素的分布和它们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有密切关系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高考数学考前必看系列材料之三 回归课本篇 《回归课本篇》(一上) 一、选择题 1.如果X = {}x |x >-1 ,那么(一上40页例1(1)) (A) 0 ? X (B) {0} ∈ X (C) Φ ∈ X (D) {0} ? X 2.ax 2 + 2x + 1 = 0至少有一个负实根的充要条件是(一上43页B 组6) (A)03 ,且A ∪B = R ,则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 (一上43页B 组2) 12.函数y = 1 x 218 -的定义域是______;值域是______. 函数y = 1-( 1 2 )x 的定义域是 ______;值域是______. (一上106页A 组16) 13.已知数列{a n }的通项公式为a n = pn + q ,其中p ,q 是常数,且,那么这个数列是否一定是等差数列?______ 如果是,其首项是______,公差是________. (一上117页116) 14.下列命题中正确的是 。(把正确的题号都写上) (1)如果已知一个数列的递推公式,那么可以写出这个数列的任何一项; (2)如果{a n }是等差数列,那么{a n 2}也是等差数列; (3)任何两个不为0的实数均有等比中项;

高中化学教材(人教版)课本实验整理(回归课本)

高三化学课本实验整理13周 高三()班姓名:________________ 必修1: 胶体的配制:P26 Fe(OH)3胶体的配制:将烧杯中的____________加热至沸腾,向____________中逐滴加入____________________饱和溶液。继续煮沸至溶液呈____________,停止加热。 例1.P47在实验3-2中,切下一小块金属钠,放入______中,加热。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2.P48科学探究中,加热铝箔后,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3.实验3-3:金属钠与水反应实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该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4.在P50的科学探究中,铁与水蒸气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反应中,氧化剂:_________ 还原剂:_________ 转移的电子是:__________ 例5.在P51实验3-4中,通过该实验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该实验中,用这两种不同的方法制得等量的H2,消耗的铝的质量比为:______,消耗的HCl 与NaOH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转移的电子比为:______。 例6.在P55实验3-5中,过氧化钠与水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反应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以上实验现象说明:该反应___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物质生成。思考:反应后所得的溶液先变红后褪色,说明溶液中含有某种具有漂白性物质,经探究确定,该漂白性物质为H2O2,请写出生成该物质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7.P56科学探究。在该探究实验中,共有____种方法能够鉴别Na2CO3和NaHCO3(固体)。其中第一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四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五种方法利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还有其他的方法鉴别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8.P57 实验3-6,焰色反应实验,该实验需要用到的仪器或用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9.P58 实验3-7中,制备Al(OH)3,用________和________(药品) 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0.P58,实验3-8,为了说明Al(OH)3是两性氢氧化物,在所得的Al(OH)3分别加入盐酸和NaOH,相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例11.P60,在实验3-9中,FeSO4和NaOH溶液混合,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