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课一个这样的老师
- 格式:ppt
- 大小:1.00 MB
- 文档页数:28
《重要电话》教学目标:1.知识和能力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和由这些字组成的词语。
会写田字格里的10个生字。
2.过程和方法合作探究、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从秋儿为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克服恐惧独自在家的经历中,受到启迪,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重难点:从秋儿为完成妈妈交给的任务,克服恐惧独自在家的经历中,受到启迪,学习做个勇敢的孩子。
教学设计:《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要求: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能讲述这个故事。
二、学会生字,理解新词意思,并能欣赏有关词句。
三、理解课文内容,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教学过程:课前交谈:关于“最弱小的”,了解学生对这方面的理解、认识。
一、读通课文,感知故事检查预习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检查通读情况。
2、小组交流各自预习的收获,读懂了些什么。
3、小组推派代表在全班作初读收获的交流。
此为阅读的第一层面:学生借助现有知识、能力基础自读课文,通过交流有所促进,其认知基本停留在字词的理解,故事内容的了解,人品的初知层面。
二、细读品析,积累词句说说在这个故事的描述中,对哪些词句比较欣赏。
1、“周围的景色非常美,特别是那开放在蔷薇从中的几朵小花,粉红粉红的,在一片浓绿的映衬下,是那么鲜艳夺目。
”引导体会花的美,并指导朗读。
老师读句子,学生闭眼想象,然后看插图,再带着感情朗读。
2、“大雨倾盆”引导从课文中找个近义词,帮助理解。
3、“滂沱大雨已经冲掉了几片花瓣,花儿低垂着头,因为它娇嫩纤弱,毫无抵抗能力。
”引导体会野蔷薇花在大雨中柔弱无援的样子,并指导朗读。
此为阅读的第二层面:学生根据个体喜好稍作努力品读课文,在理解的基础上欣赏,诵读课文,说说自己的解读,积累好词佳句,体会林中旷地景色的美好,雨中蔷薇花评价:你编织了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从鸟儿那里懂得了纪律的重要,你学到了勇敢、顽强的技能……加深对文字的理解和体验,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三、精读感悟,体会思想感情1、板书课题,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冀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 冀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春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七单元第24课《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设计1 冀教版的全部内容。
《我不是最弱小的》教学目标:1知识: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2能力: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好、感叹号表达的不同语气.3情感:有不甘为弱者、应该保护弱小者的意识。
教学重点:会认13个生字,会写10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问号表达的不同语气.教学难点:规范、美观地书写生字。
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课文,联系生活实际揣摩萨沙和妈妈的对话.教学准备:生字卡片、课文插图教学时间: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现在你们已经是二年级的小学生了,但在爸爸妈妈的眼里,很多时候你们却是弱小的。
今天我们来学习《我不是弱小的》这篇课文。
看到课题,你产生了哪些疑问?学生质疑二初读课文,自主识字1自由读课文,边读边想刚才我们提出的问题:我是谁?我为什么说自己不是弱小的?画出本课的生字词。
2出示生词认读.周末萨沙托利亚铃兰花野蔷薇簇拥随风舞动芬芳扑鼻聊天倾盆大雨递给垂着头显得娇嫩掀起雨衣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3老师把熟字去掉,你还认识这些生字吗?4这些生字藏到句子中了,你还会读吗?出示:原来有一丛野蔷薇,被铃兰花簇拥着,开出了第一朵粉红色的花。
带着露珠的花朵随风舞动,芬芳扑鼻。
突然,雷声大作,天上飘下几滴雨点,紧接着,下起了倾盆大雨。
小学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第24课《黄昏的蝉》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了解有关蝉的知识。
激发学生热爱昆虫以及探索大自然的兴趣。
2.抓关键词句,指导朗读,感悟作者对蝉的喜爱。
3.体味拟人句的作用,仿写拟人句。
4.了解蝉的一生,引发学生对生命的思考。
2重点难点1.指导朗读,感悟作者对蝉的喜爱。
2.“蝉为什么要放声高唱”与“蝉高唱些什么”既是教学的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
通过补充课外资料,促进理解,同时引发学生对“尊重生命”的探讨。
3教学过程教学活动1【活动】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师:上一节课,同学们已经了解到蝉这位“昆虫音乐家”的叫声雷震四方,而且明白了它唱得响亮的原因。
还记得描写它叫声的两句古诗吗?来,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件出示文本)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2.蝉的叫声那么大,却不用嘴巴,激发了金波爷爷的好奇心,他还会有哪些新的发现呢?让我们和他一起走近“黄昏的蝉”。
(板书课题:黄昏的蝉) (二)品读,感受捉蝉的快乐 1.自由读课文的第4——6自然段,将能体现捉蝉有趣的句子用“——”画出来。
2.指名反馈。
3.体会捉蝉的乐趣。
(课件出示文本) “于是我们相约,在天刚擦黑的时候带上手电筒,来到小树林里。
” (你觉得这会是一种什么样的感觉?鼓励有个性的朗读。
) “蝉是我们快乐童年的伙伴,几乎每个孩子都捉过蝉。
”①出示课件:猜一猜小牧童想干啥?有感情地朗读:《所见》②男孩喜欢捉蝉天经地义,女孩呢?会不会一提到蝉就会发抖?不,在台湾女作家简桢的记忆里,捉蝉是那么的刺激,那么的令人难忘。
(课件出示文本)自由读相关资料。
你能想象一群小学生,穿卡其短裤、戴着黄色小帽,或吊带褶群,乖乖地把“碗公帽”的松紧带贴在脸沿的一群小男生小女生,书包搁在路边,也不怕掉到河里,。
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24课《带上她的眼睛》教学实录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带上她的眼睛》课堂教学实录同学们好,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自读课文《带上她的眼睛》。
环节一:积累文学常识这是一篇科幻小说,我们已经读过凡尔纳的长篇科幻小说《海底两万里》回顾一下什么是科幻小说。
科幻小说:用幻想的形式,表现人类在未来世界的物质、精神、文化生活和科学技术远景,其内容交织着科学事实和预见、想象。
——《辞海》《带上她的眼睛》发表于科幻世界杂志1999年10月刊,获该年度中国科幻小说银河奖。
课文是由作者根据自己的同名小说改编而成的。
刘慈欣:中国科幻作家。
这篇课文的作者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
其代表作长篇科幻小说《三体》获得第73届雨果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该奖项。
电影《流浪地球》也是改编自她的作品。
环节二:积累字词学习课文之前,我们要关注一些字词,请把书翻到读读写写,先读一读这些词语。
老师来朗读一遍。
这几个词语的意思,需要掌握。
不期而至:事先没有约定而意外到来。
心有灵犀:指彼此心意相通。
天涯海角:指极远的地方或形容彼此之间相隔极远。
文章的标题是《带上她的眼睛》。
这个标题非常吸引人,突破了我们的常规认识,怎么能带上别人的眼睛呢?预习过的同学可能从第八段中了解到作者笔下的眼睛到底是什么了。
(第8段)所谓眼睛就是一副传感眼镜,当你戴上它时,你所看到的一切图像由超高频信息波发射出去,可以被远方的另一个戴同样传感眼镜的人接收到,于是他就能看到你所看到的一切,就像你带着他的眼睛一样;它还能通过采集戴着它的人的脑电波,把触觉和味觉一同发射出去。
原来标题中的眼睛是一种科学装置,如果两个人都带着同样的传感眼镜,其中一个人看到的、触到的、闻到的一切感觉,可以通过这个装置传给另一个人。
显然,这是一种新奇的想象,教这些科学知识和想象,这正是科幻小说的特征之一。
标题中的她是什么人呢?文章介绍了她的身份也涉及到科学知识和想象,请大家浏览课文,找一找这些内容。
《石壕吏》教学实录一、教材分析:《石壕吏》是“诗圣”杜甫诗歌“三吏”中的一篇,艺术成就较高。
学习《石壕吏》,学生能够从中体会杜甫诗歌“沉郁顿挫”的风格特点。
但是,理解《《石壕吏》反映的社会现实相对较易,体会作者蕴含在诗作中的思想感情就相对困难。
因为在这首诗歌中,作者的情感并未直接点明,而是蕴含在诗句之中。
所以,品味诗作的艺术手法和情感就显得极其重要。
二、学情分析:就知识结构而言,学生可能对“诗史”这一名词认识片面,对深重的社会苦难状况未必有清晰的认识,对文中所出现的《“吏怒”和《“妇苦”未能挖掘深层内涵。
整体而言,学生学习本文应有一定的兴趣,难度应不大。
语言调遣和人物塑造方面的一些考究精妙之处,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重点引导。
三、教学目标:1.朗读,一位“悲悯”的诗圣。
2.细读,一个“苦难”的时代。
3.品读,一类“真实”的诗史。
四、教学重点:一个“苦难”的时代。
五、教学难点:一位“矛盾”的诗圣。
六、教学方法:吟读法、鉴读法、联读法、演绎法、合作探究法七、教学创意:本课教学以语言品析为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感受文章语言的诗意之美、塑造之美和意境之美。
同时,设计精巧的主问题,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导学生深入文本,探究文章的主旨,领悟杜甫的真切情怀。
八、教学环节:1.一位“悲悯”的诗圣。
(识其“人”)2.一个“苦难”的时代。
(论其“世”)3.一类“真实”的诗史。
(话其“力”)九、教学过程:环节一:【一位“悲悯”的诗圣】——5分钟板书:石壕吏——杜甫师:同学们,诗词是千年时光构建的家园,收藏着代代中国人的喜怒哀乐。
舴艋舟都载不动的离乱之愁,白日放歌须纵酒的还乡之喜,磨损胸中万古刀的不平之怒,不思量自难忘的悼念之哀,几处早莺争暖树的游春之乐。
像一本本心灵相册,等待我们去打开。
一石激起千层浪,以意逆志话诗圣,今天,我们一起走进杜甫,识一位《“悲悯”的诗圣,论一个《“苦难”的时代,话一类“真实”的诗史。
拼音课教案拼音——第二十四课:《寻找快乐的小鸡》课程目标1、喜欢学习拼音,愿意跟随老师一起思考、互动。
2、认识声母j,了解发音要领3、能够掌握韵律歌谣教学内容1、手指游戏《小鸡啄米》2、声母j的认知、发音及歌谣教学重点声母g的认知记忆课程准备1、课件:拼音第二十四课。
2、手指游戏。
3、拼音卡片j教学步骤教学方法准备教具手指游戏《小鸡啄米》1.课堂口令,引导小朋友准备进行手指游戏:教师:上课时间到!幼儿:我们准备好!头正肩平手放足安Attention one two老师:在上课之前呢,我们一起来完成一个手指游戏,名字叫《小鸡啄米》2.边说儿歌,边带领小朋友进行手指游戏:歌词:1234567,7只小鸡在啄米,3只跑到东,3只跑到西,还有一只小淘气,离开大家去赶集。
老师:7只小鸡听说在拼音城堡里也住着他们的小鸡朋友,可是在拼音城堡没有集市,他们在那里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一起去看看。
认一认1、打开课件,进入认一认画面教具准备:拼音课件小阿:在拼音王国中,住着一只小公鸡和一只小母鸡,它们总是觉得自己没有别人快乐。
一天,它们决定到外面去寻找快乐。
老师:他们会去集市吗?我们去看看小阿:它们路过海洋馆,这里很热闹,因为今天将有一场精彩的表演,负责接待观众的小熊很快乐的招呼大家。
小公鸡和小母鸡问小熊:你很快乐吗?小熊说:当然,观众来观看表演一定会很快乐,观众喜欢海洋馆的表演,我们也会非常快乐。
小公鸡和小母鸡决定也要感受一下观看表演的快乐老师:小朋友,你们观看过海洋动物表演吗?你最喜欢什么节目。
你们看过海豚顶球吗,(如果没有小朋友回答,老师来提示:老师最喜欢的是海豚顶球。
)点击下一页小阿:海洋馆里最精彩的节目,要数海豚顶球了,今天,小海豚还要邀请观众来一起表演。
但是,谁能表演的和小海豚一样精彩呢?老师:小公鸡和小蛇大胆的进行了尝试。
但是小蛇太长了,小公鸡太胖了。
不过他们很快乐。
点击下一页小阿:大家的表演都非常精彩。
尤其是拼音字母j的表演,赢得了观众们最热烈老师:拼音字母j的发音要领老师:j的发声规则,舌尖抵住下门齿舌面前部紧贴硬腭,气流从窄缝中冲出,摩擦成音。
引导学生在思维碰撞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算24点”一课教学片断与反思引言:数学教育的核心在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分析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在数学教育过程中,掌握实用的计算技能也同样至关重要。
因此,为了让学生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深入探究数学,老师可以进行更加富有趣味性的数学活动,比如教学片段中所反映的“算24点”活动。
课程背景:本堂课的教学目的是让学生掌握通过加、减、乘、除运算,计算任意四个数得出24的方法。
教学片段回顾:这个活动的教学过程分为以下几个环节:1.老师先介绍了数学游戏“算24点”的规则,然后将学生分组进行游戏。
2.老师给学生介绍了如何加减乘除计算得到24,然后请学生在黑板上解答如下的题目:(1)2,2,6,6(2)3,3,8,83.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学会了在计算过程中的常规操作方法,比如通过交换数,改变数的顺序等等,最终得到了正确答案;4.老师提出更具有挑战性的题目,然后学生再次分组进行游戏。
5.在游戏结束后,老师引导学生回顾各小组的解法,让学生在彼此的思路碰撞中进一步深化了解。
教学效果体现:这个活动互动性强,富有趣味性和趣味性,并且能够帮助学生不断检验和积累自己的数学技能,提高数学实际运用能力。
在这个教学过程中,学生能够通过自我探究,掌握了一套简单有效的计算技能,提高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并且在这个过程中,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
然而,在这个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了一些不足之处:比如有的学生在解答题目时存在心理压力;有的学生难以应用所学到的技巧,陷入了困境等等。
因此,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个活动的优势,我们需要在后续的教学过程中对这些问题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和研究。
结论:在数学教育中,教学片段中所展示的“算24点”活动无疑是一个很好的探究性、实践性活动,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掌握实用的计算技能,并且带来了愉悦的学习氛围。
因此,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我们可以多借鉴各种富有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切实提高学生的数学实际应用能力,帮助学生全面发展。
第二十四课步从容~勿摇髀【步从容。
立端正。
揖深圆。
拜恭敬。
勿践阈。
勿跛倚。
勿箕踞。
勿摇髀。
】接下来我们继续一起来学习“谨”:“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好,我们一起来读一下,预备,齐。
(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
)好,这两句话是什么意思呢?我们看“步从容,立端正;揖深圆,拜恭敬”,就是告诉我们,走路的时候步履很从容、很镇定;站的时候,要站得很庄重、很端庄;作揖行礼的时候,要把身子躬下去,九十度鞠躬,代表很恭敬。
“勿践阈,勿跛倚;勿箕踞,勿摇髀”,就是告诉我们进出门的时候,我们的脚一定不可以踩在门槛上——“勿践阈”。
而且,也不要用一条腿支撑身体,斜站着。
那样身体会歪到一旁,很没有礼貌,很没有家教,所以要注意。
“勿箕踞,勿摇髀”呢?就是我们蹲下或坐下的时候,我们的腿和脚都不要分开很大,然后坐在那里的时候,也不要晃腿,这样显得心浮气躁。
所以我们良好的行为举止,能够体现我们有良好的素质,能够体现我们的良好的家教。
我们看这里,一共出现了四个“勿”字,这个“勿”就是“一定不可以”、“一定不要”,一定要注意。
这个“阈”呢?是指门槛,“勿践阈”,不要踩在门槛上。
这个“勿箕踞”,这个“箕”,是指簸箕,就像我们这个筛米,除去米上的那个糠和皮,那种工具,它的形状有点像我们的撮子,然后它的这个形状,有点像八字形,开口是比较大的。
也是提醒我们蹲坐的时候,我们的腿脚,不要分开很大,要注意自己的行仪。
这个“踞”,是指蹲坐;这个“髀”,是指腿、大腿股。
你看,这是一些生活当中点点滴滴,坐呀,走啊,怎么样的一个行仪,提醒我们时时要检点自己的、规范自己的这种行为。
好。
唐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叫张九龄,他也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政治家。
张九龄他平时就很喜欢服饰整洁,然后走在路上总是风度翩翩。
那每当朝廷上有这个重要的朝会的时候,他在众人当中都很显眼,就连皇上也夸赞他举止、仪态,非常地庄重。
苏教版二年级下册第24课《会走路的树》课文及教案【导语】《会走路的树》这篇童话语言浅显流畅,故事有情有趣,歌颂了自然界的和谐与美好,提倡了人与人之间要真诚和友爱、互助和团结。
以下是作者整理的相干资料,期望帮助到您。
【课文】春天的清晨,一棵金色的小树在树林里走来走去。
小鸟看见了,好奇地问:“你能让我到你身上坐一坐吗?”“当然可以。
来吧!”小树带着小鸟玩了好一会儿,才把小鸟送回家。
从这以后,这棵树天天来陪小鸟。
小鸟随着他去了许多地方,看见了许多有趣的东西。
终于有一天,小鸟长大了,她向棵树辞别,飞住远方……第二年春天,小鸟又回来了。
一头美丽的小鹿走了过来,金色的角在阳光下显得特别好看。
“你也是一棵会走路的树吗?”小鸟问。
“对呀,人们都叫我驯鹿。
”小驯鹿抬开端来,“你大致就是我爸爸常常提起的那只小鸟吧?”“去年的那棵树,本来是你的爸爸呀!”小鸟叫起来。
“是的!是的!”小驯鹿也激动起来。
他让小鸟停在他金色的角上,向自己的家快步走去。
【教案】教学目标1、知道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诵课文。
发展想象力、创造力,锤炼口头语言表达能力。
续编故事3、体会小动物之间愉快和谐的友谊,培养爱好小动物、酷爱大自然的情感。
教学重难点;1、引导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不同角色的思想感情。
2、口头语言表达的训练、想象力的发展教学材料:课件、头饰、配乐教学进程一、课文导入(1)导入师:同学们爱好大自然吗?是啊大自然美丽、奇妙,有许多奇妙的事物。
例如在南美洲就生长着一种既有趣又奇特的植物,名叫卷柏。
它可是真的会走路哦。
(扼要讲授,有爱好的同学可以课后去查查资料)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也叫----会走路的树,不过讲的可不是卷柏哟,这又是怎么样的一棵树呢?你们想知道吗?那就让我们一起打开书翻到128页。
(2)复习为了让我们更好的学习这个故事,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上节课我们预习的生字好吗?(出示生字课件)齐读、开火车读二、初感文意、知道重点辞汇(1)看来同学们都预习得不错,下面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个故事,看看到底产生了什么?(出示读书提示:1、你最爱好哪一部分,请用自己爱好的符号划出来,呆会儿读给大家听一听,看谁读的2、故事中有几个动物啊?你最爱好谁呢?为何爱好?说一说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