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 (2)
- 格式:pptx
- 大小:2.72 MB
- 文档页数:23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风景写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掌握风景写生的构图、透视、色彩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风景写生创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培养学生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关注生活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和热情,培养学生积极向上、健康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教学内容1. 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2. 风景写生的构图、透视、色彩等基本知识3. 风景写生的实践创作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构图、透视、色彩等基本知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风景写生的实践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教材、PPT、教学视频、风景图片等。
2. 学具:画纸、画笔、颜料、调色板、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大自然的美,激发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构图、透视、色彩等基本知识。
3. 实践创作: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进行风景写生的实践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人教版六年级美术上册《第5课风景写生》2. 目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课后反思七、作业设计1. 课堂练习:根据所学知识,进行一幅风景写生创作。
2. 课后作业:收集身边的风景素材,进行一幅风景写生创作,下节课分享。
八、课后反思1. 教学效果:本节课学生掌握了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方法和技巧,以及构图、透视、色彩等基本知识,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风景写生创作。
2. 教学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等环节,提高了学生的观察力、表现力和创造力,培养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美术素养。
《风景写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的观察力和绘画技巧;2.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对自然的热爱;3.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二、作业内容1. 作业主题:校园风景写生2. 作业要求:(1) 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5人;(2) 准备:每组选定一个校园内的风景地点,提前做好相关准备,包括画板、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3) 观察:在指定地点进行实地观察,记录风景的特点和细节;(4) 绘画:根据观察到的内容,运用所学绘画技巧进行创作;(5) 分享:完成作品后,小组内互相交流、评价、提出改进意见;(6) 提交:每组选派一名代表,将作品提交给老师。
三、作业要求1. 绘画技巧:要求学生在绘画时能够准确表现风景的特点和细节,运用合适的绘画技巧;2. 团队合作:要求小组内成员分工合作,互相帮助,共同完成作业;3. 记录与总结:学生需在作业过程中做好观察记录,作业完成后对本次写生进行总结,提出改进意见;4. 作品提交:作业提交的作品需清晰、完整,作品名称、创作地点、时间等信息需一并附上。
四、作业评价1. 绘画技巧:根据学生作品的表现手法和绘画技巧进行评价;2. 观察力与审美能力:观察学生作品中的细节表现和整体美感,评价学生的观察力和审美能力;3. 团队合作与沟通能力:根据小组内成员的分工合作情况、交流互动情况以及作品完成度进行评价;4. 创新与改进:鼓励学生提出改进意见,对本次写生过程中的创新和改进之处给予肯定和鼓励。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反馈:学生需在作业完成后向老师提交反馈表,对本次作业的完成情况、收获与不足进行总结;2. 教师反馈:老师根据学生作品、观察记录、作业评价等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通过本次《风景写生》作业,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自然美,提高自己的绘画技巧和审美能力,同时也能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提高学生观察、理解和表现风景的能力;2. 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造力;3. 增强学生对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风景写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能够发现并捕捉风景中的美丽元素;2. 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能够用画笔将风景表现出来;3. 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通过观察和创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二、作业内容作业名称:风景写生 - 第一堂课1. 准备:每个学生需要携带画笔、画纸、颜料、橡皮擦等绘画工具;2. 观察:在校园内选择一处风景(如操场、教学楼、花园等),观察并记录下风景的主要元素(如颜色、形状、线条等);3. 绘画:根据观察到的元素,用画笔将风景表现出来,注意构图、色彩、线条等细节;4. 提交:将完成的风景画交给老师或提交到美术课群聊中。
三、作业要求1. 观察要细致,记录要详细,确保能够将风景的主要元素表现出来;2. 绘画过程中要注意绘画技巧的运用,如构图、色彩搭配、线条粗细等;3. 作品要认真完成,不得抄袭或使用其他人的作品;4. 按时提交作业,逾期提交将视作未完成。
四、作业评价1. 评价标准:构图合理、色彩搭配得当、线条流畅、画面生动有趣;2. 评价方式:老师或同学之间互相评价,最后由老师进行综合评价;3. 评价结果反馈给学生,以便学生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改进和提高。
五、作业反馈1. 学生应根据老师的评价结果进行自我反思,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思考如何改进和提高;2. 学生应将改进后的作品再次提交,以便老师和同学进一步评价;3. 对于优秀的作品,老师应给予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为了更好地完成本次作业,以下是一些建议:1. 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在观察和绘画时要注意周围环境,避免发生意外;2. 建议学生多观察身边的风景,积累素材,以便更好地完成作业;3. 对于绘画技能较弱的学生,老师应给予更多的指导和帮助,帮助他们提高绘画技能。
通过本次《风景写生》作业,学生不仅可以提高绘画技能和审美情趣,还可以培养观察能力和创造力。
同时,通过作业评价和反馈,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进一步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风景写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风景写生》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景观,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之美。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景写生的基础知识、绘画技巧指导和实践练习。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提高绘画技能,培养对自然美的感知和表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绘画基础,对自然景观有一定的认识。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风景写生较为陌生,需要老师在教学中给予引导。
此外,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参差不齐,老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之美。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践、交流等方式,提高学生的绘画技能和审美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和热爱,增强环保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之美。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自然景观,发挥创意表现个性化的风景。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互动式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观察、思考、实践。
2.教学手段:运用多媒体展示、图片资料、实地观察等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图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出本课课题。
2.讲解示范: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示范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现风景之美。
3.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观察,运用所学技巧进行风景写生。
4.互动交流: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评价、交流,老师给予指导。
5.总结提升:总结本课所学内容,强调风景写生中的观察和创意表现。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注重直观、清晰,突出本课的重点内容,包括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和绘画技巧。
板书内容简洁明了,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
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注重过程性、多元化,采用自评、互评、师评相结合的方式。
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5.风景写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5.风景写生》是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中的一课,本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风景,运用绘画技巧进行风景写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不同类型的风景写生实例以及名家的风景写生作品欣赏。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有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风景写生对于他们来说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提高他们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学会观察自然风景,运用绘画技巧进行风景写生。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践,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绘画技能。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热爱,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
2.教学难点:如何观察自然风景,将其生动地表现在画纸上。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注意事项。
2.示范法:教师示范风景写生的过程,引导学生学习。
3.实践法:学生动手进行风景写生实践。
4.欣赏法:欣赏名家的风景写生作品,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画纸、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2.课件: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名家的风景写生作品。
3.教材:人教新课标六年级上册美术教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美丽的自然风景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景的美丽,激发学生对风景写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如构图、色彩搭配等,并展示名家的风景写生作品,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艺术魅力。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风景写生实践,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写生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10分钟)学生展示自己的风景写生作品,互相评价,教师总结学生在写生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进行针对性讲解。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风景写生的拓展任务,如运用所学技巧进行创意绘画,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创作出独特的风景作品。
《风景写生》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作业目标1. 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景的能力,学会运用美术语言描述和表现自然美。
2. 让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方法,学会如何构图及色彩的运用。
3. 增强学生对美术创作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创作能力。
二、作业内容本次作业内容为《风景写生》,主要分为以下步骤:1. 观察与思考:学生在教师的带领下,实地观察校园内或周边的自然风景,注意观察山石、树木、花草等景物的形态、色彩和光影变化,并思考如何将这些元素表现在画纸上。
2. 构图与打稿:学生根据观察所得,在画纸上确定画面的构图,用轻薄的铅笔打稿,勾勒出山石、树木的大致轮廓。
3. 色彩运用:学习并运用色彩的基本知识,如冷暖色、对比色等,选择合适的颜色为画面上色。
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使画面色彩丰富而和谐。
4. 细节表现:在色彩基础上,学生进一步刻画细节,如树叶的纹理、山石的质感等,使画面更加生动。
5. 调整与完善:学生根据画面效果,对画面进行适当的调整和修改,使画面更加完美。
三、作业要求1. 学生需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地写生,认真观察并记录所见风景。
2. 构图要合理,注意画面的均衡和透视关系。
3. 色彩运用要得当,注意色彩的搭配和过渡。
4. 细节表现要到位,刻画要生动真实。
5. 作业需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字迹工整,画面整洁。
四、作业评价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从构图、色彩、细节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2. 鼓励学生自评和互评,让学生学会欣赏他人的作品,提高审美能力。
3. 对优秀作品进行展示和表扬,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
五、作业反馈1. 教师根据学生的作业情况,及时给予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改进不足之处。
2. 对于共性问题,教师需在课堂上进行讲解和示范,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
3. 定期举行作业展示活动,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感。
作业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作业目标1. 让学生熟练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技法。
六年级上册美术教学设计《第5课风景写生》人教版教学目标本课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审美能力和艺术表现力,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风景,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
教学内容1. 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景,分析风景的特点和美感。
3. 教授学生风景写生的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运用。
4. 引导学生进行风景写生的实践操作。
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景的能力,教授风景写生的技巧。
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风景的美,如何运用绘画技巧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
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
2. 学具:画纸、铅笔、彩色铅笔、水彩颜料、画笔。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优秀的风景写生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主题。
2. 理论讲解:讲解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包括构图、色彩和线条的运用。
3. 观察分析:带领学生到户外或者通过图片,观察自然风景,分析风景的特点和美感。
4. 实践操作:引导学生进行风景写生的实践操作,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板书设计1. 《第5课风景写生》2. 内容:风景写生的基本概念和技巧、观察自然风景、实践操作、作品展示。
作业设计1. 让学生回家后,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风景,进行风景写生的实践操作。
2. 要求学生在作业中运用本课所学的构图、色彩和线条的技巧。
课后反思本课通过观察自然风景,让学生学会用绘画的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感受,提高了学生的美术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观察和感受自然风景的美,教授风景写生的技巧,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实践操作,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尝试更多的教学方法,如分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观察分析”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在进行风景写生前的重要步骤,它直接关系到学生对自然风景的理解和感受,进而影响他们作品的深度和表现力。
六年级上册美术说课稿第5课《风景写生》人教新课标一、教材分析该课程是六年级上册美术课程的第5课,“风景写生”,属于人教版新课标教材。
本课的主要内容是学习如何进行景物写生,了解风景画的构图要素,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实践,掌握艺术创作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二、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画的构图要素和基本技法。
2.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和方法。
3.通过实践创作,提高学生的美术素养和艺术鉴赏能力。
4.培养学生的观察和表现能力,增强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三、教学重难点3.1 重点1.掌握画面构图要素。
2.了解风景画的表现方法和基本技法。
3.通过实践练习,提高学生的画面表现能力。
3.2 难点1.如何把握自然风光的细节和特点,进行写生创作。
2.如何运用光影和色彩,表现出景物的光影效果和氛围。
四、教学内容和过程4.1 教学内容1.风景画的构图要素。
2.风景画的表现方法和基本技法。
3.风景写生的实践练习。
4.2 教学过程4.2.1 导入环节1.利用课件或者图片,展示一幅风景画,并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这幅画的感触和看法。
2.引入本课的主题,介绍写生的概念和目的,并让学生体验一下自然景物。
4.2.2 讲解环节1.提供书本或ppt资料,讲解风景画的构图要素和基本技法。
2.讲解风景写生的实践步骤和技巧,并结合范例和实际操作进行演示展示。
4.2.3 实践环节1.让学生自己动手去风景实地采风,进行自然风景的观察和记录。
2.让学生在课堂上选择自己收集到的风景照片或者素材,进行写生创作练习。
4.2.4 展示环节1.让一些学生站出来将自己创作的作品进行展示,让其他同学进行点评和互动。
2.记录每一个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并在学校内或者班级内进行艺术展示。
五、教学评价5.1 学生评价1.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符合写生创作的基本要求。
2.学生创作的作品是否具有创意和独特性。
5.2 教师评价1.教师对学生的创作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是否能够较好地运用学到的技巧进行创作。
标题:深入反思:6年级美术上册《风景写生》教学在六年级美术上册教学中,《风景写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
通过学习这一主题,学生们可以培养对自然美的观察和感受能力,提高描绘和表现自然景色的能力。
然而,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是否真正做到了全面深入地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主题呢?值得我们深入反思和探讨。
我们需要纵观整个教学过程。
在教学初期,我们可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景,展示各种风景画作品,激发学生的兴趣。
引入基本的画画技巧和色彩搭配,让学生学会运用不同的画笔、颜料和布局来表现风景。
接下来,可以组织实地写生活动,让学生亲身感受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
通过展览或展示学生的作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成长和进步。
然而,在具体的教学环节中,我们需要更加细致地考虑如何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使得学生能够全面地理解和掌握《风景写生》这一主题。
教师可以通过讲解和示范,引导学生认识不同的风景元素,如山水、树木、花草等,让他们了解这些元素在风景画中的表现方式。
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描绘技巧,如透视、明暗和色彩运用,提高他们的绘画技能。
可以邀请专业的画家或美术老师到校进行指导,让学生接触到更高水平的美术作品和技巧。
在教学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强调和重申学习的重点和难点。
我们可以多次提及《风景写生》这一主题,让学生对这个主题有更加深入和全面的理解。
可以在课堂上进行小测验或讨论,让学生进行思考和交流,帮助他们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风景写生》这一主题需要我们从多个角度去深入探讨和教学,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使学生全面掌握这一主题。
在教学的实践中,我们需要不断地反思和探讨,以期能够更好地指导学生,让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个人观点:通过撰写本文,我深切地认识到了《风景写生》这一主题在美术教学中的重要性。
只有通过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掌握这一主题,学生才能在画画的过程中更好地表现自然景色的美丽和神奇。
在今后的教学实践中,我会更加注重对这一主题的深入教学,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全面掌握这一主题,使他们在美术学习中取得更大的进步。
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第5课风景写生》教学设计5一. 教材分析《第5课风景写生》是人教版美术六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自然风景,运用绘画技巧进行写生训练。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风景写生的基础知识、写生技巧、名画欣赏等,旨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美术基础,对绘画技巧有一定的了解。
但他们对于风景写生可能还存在以下问题:对自然风景的观察不够细致,构图能力较弱,色彩运用不够丰富等。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细致观察自然风景,培养他们的构图能力和色彩运用能力。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掌握一定的写生技巧。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风景的能力,提高他们的构图和色彩运用能力。
3.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绘画表现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掌握风景写生的基本技巧,能够独立完成一幅风景写生作品。
2.难点:培养学生对自然风景的观察能力,以及构图和色彩运用能力。
五. 教学方法1.示范法:教师通过现场示范,让学生直观地了解风景写生的技巧。
2.引导法:教师引导学生观察自然风景,指导他们进行写生练习。
3.合作法:学生分组进行写生练习,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4.评价法:教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鼓励优秀作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熟悉教材内容,准备相关的风景图片、画作等教学资源。
2.学生准备:带上画板、画笔、颜料等绘画工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一些自然风景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自然风景的美丽,激发他们学习风景写生的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风景写生的基本知识和技巧,如构图、色彩运用等。
3.操练(10分钟)教师现场示范风景写生的过程,让学生直观地了解写生的步骤和方法。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风景写生练习。
4.巩固(10分钟)教师选取一些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指出优点和需要改进的地方,让学生加深对风景写生技巧的理解。
小学美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第5课《风景写生》优质课公开课教案教师资格证面试试讲教案1教学目标1、了解风景写生的题材,学会如何制作取景框,并能灵活地运用所学到知识进行风景写生。
2、能够运用取景框对风景进行取舍,学会如何运用线描进行风景写生,抓住重点,分清层次,能够独立地画一幅风景画。
3、通过写生的训练,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能力和捕捉物象的能力,鼓励学生关注社会,关注生活。
2学情分析前两节课的延续,既可以作为“近大远小”的实践,又可以对“线”造型能力的举一反三。
而本课所增加的内容也一目了然——取景框。
在“学习要求”中虽然提到了制作取景框,但是,在自己脑海中形成一个取景框更为重要。
这其实涉及“构图”问题。
和“焦点透视”一样,其并不是要求学生掌握死的知识,而是借助取景框感受和体会“构图”对作品的意义。
所以在“学习提示”中特别强调“注意主体突出,线条组织有序”。
3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制作取景框,学习线描写生的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取景框,选取物象进行写生。
4教学过程4.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1【导入】风景写生引导阶段教师:播放歌曲视频《乌苏里船歌》,让学生感受乌苏里江的美景。
学生:听音乐,欣赏美景。
教师:老师和同学们一样喜欢外面的景色,今天老师带来了几张自己外出风景写生的作品,同学们想不想看?(教师展示风景写生作品,带领学生欣赏线描风景写生绘画作品) 教师:这些风景画有什么共同的特点,你们看出来了吗?学生:是用线的方法画出来了。
教师:这些作品都运用了哪些线呢?学生:有直线,曲线,弧线,折线等教师:这些简单而富于变化的线条将美丽的风景留在我们的记忆中,这节课我们也用线描的方法画一画美丽的景色,出示课题——《风景写生》。
2【讲授】风景写生1、教师:下面请同学们阅读材料,完成自学提示。
(教师用课件出示自学提示)出示自学提示,学生阅读材料,回答自学提示的问题。
教师小结:通知学生的回答,讲解在绘画是要灵活地运用线条,注意线条的轻重,疏密的排列,同时要注意物象的前后遮挡关系,面对运处的景物要用较虚的线条,近处的景物线条则是要实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