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1
- 格式:ppt
- 大小:6.24 MB
- 文档页数:31
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第1课《大青树下的小学》课文原文及教案-《大青树下的小学》是部编版三年级上册语文的第一课。
下面是课文原文和对应的教案。
课文原文:大青树下的小学一所小学开在大青树下面。
学校没有教室,只有一个大院子。
院子里有七八副操场。
蓝天、白云、大青树,全都是我们的课堂。
学校里有很多班。
每个班级都有一块黑板,是大青树的树干。
班里有许多座椅,是大青树的枝杈。
每个学生都有一张桌子,是大青树的树叶。
我们坐在树叶上,我们用粉笔在树干上写字、写数学题,有时还用棍子量地。
大青树下的学校很有趣。
我喜欢玩跳房子,在树叶间爬来爬去。
我们还找出一块石头当跳板,左右起舞。
玩得天昏地暗,大家都笑了出来。
大青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夏天给我们遮阳,秋天给我们蔽风。
我们常常喊:“大青树,您真好!”这样和大青树开心地玩了整整一天。
大青树下的小学,没有校门,我们随时都可以来。
这里没有课本,我们的教室就是大青树的枝叶。
大青树是我们的座右铭!我爱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课程目标:1.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的情景;2. 学生能够读懂课文并理解其内容;3. 能够正确书写并背诵课文。
教学重点:1. 读懂课文并理解其内容;2. 掌握一些涉及树木的生词。
教学准备:1. 卡片,上面写着树木的词语;2. 大青树的图片。
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大青树的图片,让学生观察。
2. 呈现:将树木的词语卡片发给学生,让学生根据图片和词语,说出这些树木的名称。
3. 教授生词:教授“蔽”“遮”这两个生词的意思,并让学生尝试读音。
4. 听读课文:播放课文录音,学生跟读。
5. 读课文:分散式答读,学生两人一组,交替读课文的每个句子。
6. 理解课文:提问学生,根据课文回答问题,检验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7. 分组默写:学生分成小组,小组内互相默写课文中的一段话。
8. 背诵课文:学生小组内进行课文的背诵,并逐个展示给全班。
拓展活动:1. 让学生到校园里寻找各种树木,并回到教室上口语课,描述他们所找到的树木。
小学三年级语文上册统编版《1大青树下的小学》教学设计(一)一、教材分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抒情散文,描写了一所边疆小学欢乐祥和的校园生活。
课文按上学的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的顺序描写了孩子们一天的学习生活,体现了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表达了作者对这所小学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本文语言优美,富有画面感,为学生展现了边疆小学独特的风貌,同时也为学生学习描写校园生活的方法提供了很好的范例。
二、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初步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但对于边疆地区的生活和文化可能了解较少。
他们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喜欢形象生动的教学方式。
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多媒体资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坝、汉”等10 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 个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感悟、想象画面等方法,体会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学习作者描写校园生活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受各民族儿童之间的友爱和团结,培养学生的民族团结意识。
激发学生对校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边读边想象画面。
了解大青树下的小学学生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课文表达的自豪和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安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学习作者描写校园生活的方法,进行小练笔。
五、教法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源,创设情境,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大青树下的小学的美丽和独特。
朗读感悟法:引导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感悟课文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启发式教学法: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六、学法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想象法:边读边想象画面,体会课文的意境美。
合作学习法:小组合作交流,共同解决问题,提高学习效率。
三年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大青树下的小学》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描写边疆的一所民族小学的孩子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现了祖国各民族之间的友爱和团结。
下面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三班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如果喜欢可以分享给身边的朋友喔!三班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材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装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宁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家在大青树下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三班级上册语文《大青树下的小学》教案教学目标1、认识“坝、汉”等10个生字,会写“晨、绒”等13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这所民族小学的喜爱之情。
3、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抄写描写窗外宁静的(句子)。
教学重点本课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课文的整体把握和对重点词句的理解,了解我国各民族(儿童)的友爱团结以及他们幸福的学习生活,体会贯串全文的自豪、赞美之情。
教学难点体会描写窗外的宁静和小动物凑热闹的句子的表达效果。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1、播放《爱我中华》视频,(说说)你认识片中哪些少数民族。
2、老师相机拿出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等各民族的图片及出示相关词语: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汉族3、顺势切入。
1 大青树下的小学bà早晨,从山坡上,从坪坝里,从一条条开着绒球花和太阳花的小路上,走来了许多小学hàn dǎi pō生,有汉族的,有傣族的,有景颇族的,还有阿昌族和德昂族的。
大家穿戴不同,来到学校,yàn bàn都成了好朋友。
那鲜艳的服装,把学校打扮得绚丽多彩。
同学们向在校园里欢唱的小鸟打招yáng呼,向敬爱的老师问好,向高高飘扬的国旗敬礼。
“当,当当!当,当当!”大青树上的铜钟敲响了。
dú上课了,不同民族的小学生,在同一间教室里学习。
大家一起朗读课文,那声音真好听!这时候,窗外十分安静,树枝不摇了,鸟儿不叫了,蝴蝶停在花朵上,好像都在听同学们读课文。
最有趣的是,跑来了两只猴子。
这些山林里的朋友,是那样好奇地听着。
下课了,大Shuāi jiāo家在大青树下跳跳孔雀舞、摔跤、做游戏,招引来许多小鸟,连松鼠、山狸也赶来看热闹。
fèng 这就是我们可爱的小学,一所边疆的小学。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
凤jié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
坝汉艳扮扬读摔跤凤洁晨绒球汉艳服装扮读静停粗影●朗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描写的画面。
在文中画出有新鲜感的词句和同学交流。
●这所学校有哪些特别的地方?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你的学校是什么样的?同学们在学校里做些什么?选择一个场景来说一说。
教室里操场上花坛边图书室里教学楼前大树下例如:上课的时候……放学了……资料袋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本文作者吴文,选做课文时有改动。
)。
三、通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并思考以下问题: (1)全文共几个自然段?
(2)这所小学给你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象?你是从哪些句子感受到的?
(3)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明确:(1)全文共4个自然段。
(2)可爱。
“古老的铜钟,挂在大青树粗壮的枝干上,凤尾竹的影子,在洁白的粉墙上摇晃……”附近有小鸟、松树和山狸,校园里还有蝴蝶、花朵、大树。
(3)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
2.找出课文中的民族名称:傣族、景颇族、阿昌族、德昂族。
3.结合图片介绍这些民族,包括民族服装、民族特色和风俗等。
民族介绍示例:
傣族 景颇族 阿昌族 德昂族 四、课堂小结,效果强化 1.辨字组词。
⎩⎪⎨⎪⎧
⎩
⎪⎨
⎪⎧凤fèng 凤竹风fēng 吹风
鲜xiān 鲜艳
样yàng 样式
⎩
⎪⎨⎪⎧
扬yáng 飞扬杨yáng 杨树
2.本课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上学路上——来到学校——上课——下课——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