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 第4章第2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教案 (新版)商务星球版
- 格式:doc
- 大小:193.50 KB
- 文档页数:6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小组讨论读图分析【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导入】:想一想1.我们的教室中,你能找出哪些东西属于工业的产品?2.你还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东西来自于工业?教师引言:通过大家的寻找,我们可以发现一个现象,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工业品无处不在,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那么究竟什么是工业生产?下面我们通过了解汽车的生产过程来总结一下工业生产的概念。
学生可以从教室里找出属于工业的产品,例如:课桌、书本、文具、讲桌等;日常生活中工业品就更多了,学生可从家里客厅摆设找出工业品,初步体会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
结合日常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职探索的欲望合作探究探究一:工业与我们(一)工业生产【播放视频】汽车生产过程问题:视频中我们可以看到整个生产过程主要经历了那几个阶段呢,该视频也直观说明了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和类型,你能否试着总结工业的概念?教师引导:“开采矿产”是从自然界中获取物质资源,“冶炼钢铁”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汽车制造”是对原材料加工后再加工:以下哪些属重工业产品,哪些属轻工业产品?①机床②棉布③汽油④煤炭⑤钢材⑥面包⑦电视⑧汽车学生观察视频,试着总结工业生产的概念学生回答:经历了“开采矿产-冶炼钢铁-汽车制造”等程序,然后试着总结工业生产的概念。
根据教师的引导,得出结论:工业生产指的是直接从自然界中取得物质资源,以及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再加工的过程。
学生课根据日常所闻猜一猜,重工业:①机床③汽油④煤炭运用视频,将知识生动化、形象化,有助于学生理解。
1.通过实例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们生产生活的关系。
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影响3. 能够运用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分布图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工业的分布【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1.运用地图和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的特点。
2.我国工业分布的大势和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的分布。
理解工业基地形成和发展的条件。
【教学目标】1、通过实例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和人民生活的联系。
2、以钢铁厂为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
3、通过阅读中国主要工业基地和工业城市分布图,说出我国主要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及我国工业的分布特点【教学重点】1、我国工业的地理分布.2、知道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带和工业基地,并学会分析发展工业的有利条件。
【教学模式】情智互促125模式。
【教学方法】问题导学、读图法、小组讨论探究法、角色扮演。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地图册、填充图册等.【教学过程】三幅工业生产图,用自己的话说一下什么是工业生产。
展示工业生产及流程图,教师再次举例,研究衣服的生产过程。
3、比新旧,知地位【承接】:大家都知道,以前和现在的工业产品有很大的差别,你们能以不同的角色举例说明差别在哪里吗?【活动】:假如我是一位农民、医生、科学家和军人…分析工业对农业、医疗技术、科学研究、国防现代化等各个领域的推动作用。
从对比中得出,工业在我国经济中的重要地位。
课堂气氛。
加强了学生对今天美好生活的热爱。
完成导学案一.第3题工业的地位: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
承转如果我们每一位同学都是厂长,怎样对于工厂进行合理的选址呢?下面我们就来探究影响工业分布的各种因素。
【承接】:长江流域工业城市和黄河流域一样密集,我们来看一下长江流域工业城市的分布特点,读长江流域图,说出图中序号代表的工业城市,长江流域工业城市分布特点及发展的工业。
③沿海分布【过渡】:我国城市分布最密点①读图说出京广线经过的6个省会城市:完成学案二.(二)第1题展示如下:A 石家庄 B郑州C 武汉D 长沙小结:主要的工业城市沿铁路线分布。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这一节主要介绍了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通过本节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明确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意义和途径。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内容前,已掌握了我国地理、经济等方面的基础知识,对于可持续发展有一定的认识。
但针对工业发展的持续协调性,部分学生可能还存在一定的理解难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掌握工业布局的原则,明确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意义和途径。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提高学生对我国工业发展的关注度。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工业布局的原则,可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的意义和途径。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实际案例中分析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 教学方法1.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使学生了解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特点和优势。
2.小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
3.启发式教学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激发学生思考,提高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案例材料,如我国典型工业区的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解决方案等。
2.准备投影仪、电脑等教学设备,以便进行案例展示和教学演示。
3.提前布置教室,划分小组讨论区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本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我国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投影仪展示我国典型工业区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特点、优势和不足。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针对案例中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课型】新授课【课标要求】●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学习目标】1、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重点)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对我国工业分布的影响。
(难点)3、能够运用工业城市、工业基地、工业产值分布图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特点(重点、难点)【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方法】讨论法,指导探究法,读图、填图法。
【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制作。
学生:互联网上收集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
【教学过程】开采铁矿(2)“冶炼钢铁”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
冶炼钢铁(3)“造船”是“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
造船【展示】轻、重工业的图片;学生活动。
开采石油产过程中上一个生产阶段的产品是下一个生产阶段的原料,体现了工业生产各部门相互联系的特点。
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造船工业活动:猜一猜①机床②棉布③汽油④煤炭⑤钢材⑥面包⑦电视⑧汽车⑨纸张⑩饮料哪些属重工业产品,哪些属轻工业产品?学生分析,回答:重工业是生产主要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品,部分用于通过这部分内容使学生对工业生产有了初步了解。
通过图片进一步掌握什么是工业。
汽车制造服装加工2、概括工业部门的分类。
重工业:(如:钢铁冶炼、汽车生产工业的分类等)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如:食品加工,服装生产等)满足生活需要【展示】工业为农业、交通发展;科学研究;国防事业提供各种产品、工具、机械、仪器、装备等的图片。
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八年级地理上册4.2》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和实例,生动地展示了我国工业的发展历程和取得的成就,同时指出了一些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于我国工业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认识到工业发展的重要性。
2.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合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2.难点: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通过观察图片和实例,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
2.讨论法: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案例,让学生深入理解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
2.准备一些具体的案例,用于分析工业持续协调发展的意义和途径。
3.准备一些讨论题,用于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一些我国工业的图片,让学生了解我国工业的发展现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呈现(10分钟)通过展示一些具体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如产能过剩、环境污染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这些问题,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3.操练(10分钟)让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案例,分析如何实现该案例的持续协调发展。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生产的一般过程以及工业生产各部门之间的联系,认识工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以及与人们生活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要实现国富民强,必须大力发展工业生产,充分认识到发展工业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了解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类型以及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难点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各类工业产品和景观图片以及文字说明,进行抽象概括,形成工业的地理概念。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图导图练法、读图分析法、总结归纳法课前准备课件、课前学案课时安排共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大家能在我们的教室(学生互相观察彼此身上)找到哪些工业产品?这些工业产品都是哪些工业部门生产出来的?学生竞答(抢答)教师承转:我国的工业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我们的生活离不开工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工业吗?你对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部门知道多少呢?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是怎样的?这就是我们一起要来了解的内容。
(使用“学乐师生”APP拍照展示学生课下搜集的成果。
在“授课”活动中展示。
)二、新课学习(一)工业与我们出示课件图,你能说出工业的定义学生回答: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阶段、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阶段。
教师板书:1.工业: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或对原材料(矿产品、农产品)进行加工、再加工的生产部门。
小组活动:汽车轮胎“追根寻源”:合成橡胶工业──石油工业教师引导学生分析汽车工业与轮胎制造业相互按比例发展的关系。
归纳生产过程的阶段性、相互联系性和计划性的特点。
教师承转:从工业生产的过程看,工业可分成哪几种类型呢?每种类型有哪些工业部门?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讨论、交流、回答:“从自然界中获得物质资源”的工业──采煤工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钢铁工业“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后再加工”的工业──汽车工业教师承转提问:每一种工业产品都与多个工业部门有关,这么多工业部门是如何分类的?教师帮助学生分析重工业和轻工业的各个部门:重工业是生产主要生产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产需要;轻工业主要生产消费资料的各工业部门的总称,大部分满足生活需要的生活消费品,部分用于生产。
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持续协调发展工业》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商务星球版地理八上第4章第二节》这一节内容,主要介绍了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实现工业的持续协调发展。
教材通过生动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以及如何推动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这一节内容前,已经掌握了区域经济发展的基本概念,对农业、服务业等领域的发展有一定的了解。
但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特点和布局规律学生可能较为陌生。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体系,去理解和分析工业发展的问题和解决方案。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掌握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学会分析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过程与方法: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工业发展的关注,认识到工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思考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地图、案例材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工业发展的成就和问题,引发学生对工业发展的思考,导入新课《持续协调发展工业》。
2.讲授新课:讲解工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引导学生分析工业布局的基本原则,让学生了解工业发展的优势和制约因素。
3.案例分析:分析典型工业发展案例,让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提出解决方案。
4.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各自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持续协调发展工业(第1课时)
【课型】新授课
【课标要求】
运用资料说出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实例了解工业生产的定义,认识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
2.通过实例了解影响工业分布的因素,认识不同地区工业发展条件的差异对我国工业分
布的影响。
3.运用工业基地、工业城市、工业产值分布图等资料分析我国工业分布特点。
4. 会分析四大工业基地优缺点。
【教学重难点】四大工业基地优缺点
【教学模式】五环节教学法
【教学方法】读图法、讨论法、对比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