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术设计基础第二讲
- 格式:ppt
- 大小:8.01 MB
- 文档页数:53
淄博职业学院《美术设计基础》课教学方案
教师:杨芳序号:02 授课时间10月15日1——4节
授课班级P15数媒2班上课地点教室
学习内容静物的体量型结构素描训练(一):立方体的表现方法课时 4
教学目标专业能力掌握体量型素描的表现方法,并能熟练的运用到写生当中
方法能
力
准确表现图像的结构、体积
社会能
力
要求学生理论结合实践,以实践为主。
目标群体数字媒体设计与制作专业一年级学生
教学环境画室
教学方法以实际操作为主,理论联系实践。
时间安排教学过程设计
10月15日1、2、3、4
节教学重点与措施:
1、结构特点的体现;
2、结构造型形态的表现要素
3、几何形体研究和学习的目的意义,以及写生的基本方法和步骤。
教学难点与措施:
1、提高学生的结构意识,画面意识和表现能力。
2、正确的观察方法的培养,正确的作画方法步骤的训练。
3、物体结构的分析、理解和组合。
教学方法:讲授、示范、课堂作业评解与逐一辅导。
教学过程:
课前安全知识教育,组织教学、清点人数,导入课程
一、课程导入
二、单元练习项目
静物的体量型结构素描训练(一):立方体的表现方法
课后要求及作业:
查阅相关书籍。
加强理论知识的理解。
问题与反馈:
1.运用各种工具进行练习。
2.运用静物进行写生练习。
3.可利用照片或图片。
《中国雕塑》教学设计
赏名作
名称:将军俑(左)、文官俑(中)、百戏俑(右)
年代:秦代
类别:陶塑
赏名作
名称:昭陵六骏之飒露紫
年代:唐
类别:浮雕
出土位置:陕西礼泉九嵕山评造型
赏名作
名称:三彩骆驼载乐俑
年代:唐
类别:彩釉陶
出土位置:陕西西安鲜于庭诲墓
相关链接
名称:云冈石窟第 20窟佛像年代:北魏
类别:石雕
位置:山西大同
名称:龙门石窟奉先寺卢舍那佛龛年代:唐
类别:石雕
赏名作
名称:阿难像(左)、迦叶
赏名作
名称:西汉错金银云纹青铜犀尊年代:西汉
材料:青铜
赏名作
名称:铜狮
年代:明、清
材料:铜
赏名作
名称:虎门销烟作者:曾竹韶等材料:汉白玉
赏名作
名称:孺子牛
作者:潘鹤
赏名作
名称:《庆丰收》之《工农商学兵》组雕
作者:曲乃述、王熙民、高秀兰、吴国章、苏兆海
工艺:水泥筑造
赏名作
名称:炎帝像作者:钱绍武工艺:锻铜
年代:1995年。
《美术基础》课程标准课程编码:课程类别:专业必修课适用专业:电视节目制作、动漫设计授课单位:数字媒体学院学分:学时:编写执笔人及编写日期:审定负责人及审定日期:1.课程定位和课程设计1.1课程性质与作用组成课程的基本内容,并通过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逐步体会美术学习的特征,形成基本的美术素养,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
1.2.2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兴趣是学习美术的基本动力之一。
美术课程强调通过发挥美术教学特有的魅力,使课程内容与不同年龄阶段的学生的情意和认知特征相适应,以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使这种兴趣转化为持久的情感态度。
美术课程注重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发挥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提高精神和生活品质方面的作用,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1.2.3关注文化与生活美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与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通过美术课程,学生了解人类文化的丰富性,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以及美术对社会生活的独特贡献,并逐步形成热爱祖国优秀文化传统和尊重世界文化多样性的价值观。
生学习和理解完成后续设计课程所需的设计方法及规律,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增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1.3课程设计思路1.3.1以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学习领域,加强综合性和探究性美术课程改变单纯以学科知识体系构建课程的思路和方法,从促进学生素质发展的角度,根据美术学习活动方式划分为“美术基础-素描”“美术基础-速写”“美术基础-色彩”和“美术基础-鉴赏”四个学习领域。
美术学习活动大致可分为创作和欣赏两类。
为了便于学习,将创作活动再具体分为“造型基础”和“鉴赏”两个学习领域。
“造型基础”是美术学习的基础,其活动方式更强调自由表现,大胆创造,外化自己的情感和认识。
“鉴赏”学习领域是教学生如何用美的眼睛欣赏作品,关注作品的功能和目的。
(对这个领域的表述更明晰了,特别是明确分出了“内容”和“形式”两部分),这一学习领域则注重通过感受、欣赏和表达等活动方式,内化知识,形成审美心理结构。
美术设计基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
2. 培养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兴趣和审美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美术设计的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二、教学内容1. 美术设计的定义和作用2. 美术设计的基本元素(点、线、面、色彩、空间)3. 美术设计的法则(对比、统一、对称、平衡、层次、透视)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能够运用基本元素进行创作。
2. 教学难点:对美术设计法则的理解和运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美术设计的定义、作用、基本元素和法则。
2. 示范法:展示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分析其运用了哪些基本元素和法则。
3. 实践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美术设计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美术设计作品,引导学生思考美术设计的作用和意义。
2. 新课导入:讲解美术设计的定义和作用,介绍基本元素和法则。
3. 案例分析:展示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分析其运用了哪些基本元素和法则。
4. 实践环节:让学生动手进行美术设计创作,教师进行指导。
5. 总结与反馈: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美术设计的基本元素的掌握和运用能力。
3. 学生对美术设计法则的应用和创新能力。
七、教学资源1. 教材:美术设计基础教材。
2. 课件: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原则、元素和法则的图片和文字资料。
3. 范作:优秀的美术设计作品。
4. 材料:画纸、画笔、水彩、彩铅等绘画工具。
八、教学进度安排1. 第一课时:介绍美术设计的定义和作用,讲解基本元素。
2. 第二课时:讲解美术设计的法则,展示案例分析。
3. 第三课时:实践环节,学生进行美术设计创作。
4. 第四课时:总结与反馈,评价学生的作品。
九、教学反思1. 反思教学内容是否全面,学生是否掌握了美术设计的基本概念和原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