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site NavX系统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1例
- 格式:pdf
- 大小:79.78 KB
- 文档页数:1
征[4],是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常见死亡原因。
Deng等[5]研究显示,466例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中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者85例(18.2%)。
研究显示[6]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在标准抗结核方案基础上加用泼尼松30mg,平均症状改善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炎症介质、细胞因子生成和释放,炎症初期明显降低肺毛细血管通透性,减轻渗出及肺水肿,增加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稳定细胞膜,减轻炎症损伤,同时抑制肺泡上皮细胞、内皮细胞凋亡,在炎症后期抑制成纤维细胞形成,减轻肺纤维化进程,发挥抗炎、减轻水肿和抗肺纤维化等作用[7]。
该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可能原因:①常年在外务工,饮食作息不规律,劳累,经常熬夜,营养不良,消瘦,贫血,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提示免疫功能低下。
②治疗不及时,病情进展快。
③因药物性肝损害,曾停部分抗结核药物,影响疗效。
④多脏器病变,有颅内感染。
临床上,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应常规腰穿脑脊液化验及头颅核磁检查,及时发现颅内感染。
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时病情凶险,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可挽救生命,同时要反复病原学检查,排除合并其他感染的存在。
因甲基强的松龙半衰期短,持续时间不足,联合地塞米松可较有效控制病情,此方法还缺乏依据,需在临床中不断观察和积累。
患者病情危重、进展快,且不能除外结核耐药时,给予利奈唑胺,能显著增强抗结核力度,且兼顾可能存在的革兰阳性菌感染。
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可有效减轻炎性反应。
综上所述,急性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发生急性呼吸窘迫时,应果断及时给予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提高患者存活率。
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时要注意根据病情逐渐减量,以减少不良反应和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1]吴茜,陈博,柯高潭,等.急性粟粒型肺结核合并结核性脑膜脑炎的临床特征[J].卒中与神经疾病,2015,22(2):84⁃86.[2]李有才,沈明艳,周震,等.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防痨杂志,2015,37(5):494⁃497.[3]唐丽华.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临床效果观察[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8,3(10):77⁃79.[4]王云玲,邓佳敏,赵丽萍,等.37例血行播散性肺结核的多层螺旋CT与胸片表现分析[J].结核病与肺部健康杂志,2015,4(3):153⁃156.[5]Deng W,Yu M,Ma H,et al.Predicdors and oudcome of padi⁃ends wi t h acude respira t ory dis t ress syndrome caused by mili⁃tary t uberculosis:a re t rospec t ive s t udy in Chongqing,China[J].BMC Infecd Dis,2012,12(12):121.[6]王饶.血行播散性肺结核患者治疗中糖皮质激素的作用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8,13(2):89⁃90.[7]张晔,李辉,李彤,等.肾移植术后播散型肺结核并胸壁寒性脓肿形成一例[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3,36(12):989⁃990.(收稿日期:2019⁃03⁃17)三维心腔内超声指导心房颤动射频消融一例史艳军孙萌张楠焦丽琴潘非非李鹏王睿患者男,69岁,主因“阵发性心悸1月余”入院。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1例治疗心得及文献复习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它会导致心脏搏动不规律,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严重的时候甚至会导致心力衰竭和卒中等严重后果。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在心脏内部使用射频能量烧灼异常搏动的心肌组织,来恢复心脏正常的节律。
尽管这一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但是并不意味着它是完全没有风险的。
本文通过报告一例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治疗心得,结合文献复习,总结出该病例的治疗经验,并探讨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治疗策略。
一、病例报告患者李某,男性,75岁,因心悸、气促、胸闷伴有头晕、乏力等症状入院。
患者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病史,入院后心电图显示心房颤动,经详细检查后决定行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治疗。
手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引导下,行电生理学检查,发现左心房内出现典型的房性心动过速灶,经射频消融术治疗后,患者窦性心律恢复。
但术后第2天患者出现胸痛、发热,心电图示ST段呈水平型抬高,血清肌钙蛋白I升高。
经积极治疗后患者症状得以缓解,并于术后第10天出院。
二、临床诊断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及特殊检查结果,诊断为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
三、治疗经验及文献复习1. 早期发现和处理心脏损伤心脏损伤后综合征是一种少见但严重的并发症,常见于心脏介入治疗或外科手术后。
临床上常见的表现包括胸痛、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心电图改变等。
针对心脏损伤后综合征,及时进行心电监测、动态心电图检查、心肌损伤标志物监测等有助于早期发现心脏损伤,并及时进行处理。
而关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临床上尚无统一的共识,多数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文献复习显示,一些研究提示对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患者,积极的支持性治疗是至关重要的,包括休息、液体管理、心功能支持等。
2. 心脏保护治疗对于心脏损伤后综合征患者,心脏保护治疗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射频消融双上肺静脉口治疗心房颤动一例陈慧敏;EdwardRoland;等【期刊名称】《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年(卷),期】2002(016)003【摘要】采用射频消融电学隔离双上肺静脉口成功治疗心房颤动(简称房颤)1例.电学隔离法有如下几个优点:①以环型肺静脉(PV)标测电极导管精确地显示整个环型管壁的电活动及靶点位置,引导靶肺静脉的电学隔离.②消融终点不仅要求自发或诱发的房性早搏/房颤消失,而且要求消除靶肺静脉口所有的PV电位,它在窦性心律下或起搏冠状窦远端下即可消融和判断终点(靶肺静脉电学隔离),不仅节省了大量的时间,而且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③在肺静脉开口部(或近端)消融,较少出现PV狭窄.【总页数】3页(P233-235)【作者】陈慧敏;EdwardRoland;等【作者单位】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福建厦门,361004;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福建厦门,361004;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福建厦门,361004;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福建厦门,361004;厦门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院、厦门中山医院、厦门心脏中心,福建厦门,361004【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R815【相关文献】1.完全肺静脉电隔离在环肺静脉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中的意义 [J], 周可;侯磊;徐建刚;陈艳清;唐凯;徐亚伟2.多层螺旋CT肺静脉成像评价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动中肺静脉状况的价值[J], 张金玲;赵德利;张在人;万勇;高丽3.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后的肺静脉狭窄:找出功能的特征、演进以及对消融治疗方面的影响 [J], 余国膺4.瓣膜置换同时射频消融隔离肺静脉口治疗风湿性心脏病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J], 柏本健;辛凌澎;王春贵;万峰;王吉秋5.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合并心房颤动行射频消融术一例 [J], 高万里; 赵永辉; 臧小彪; 王现青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CARTO指导下射频消融持续性心房纤颤1例杨丹;王丽楠;林巍【摘要】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人群发生率为0.15%~1%,6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5.9%[1],除继发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些疾病外,还有一些无原因的心房纤颤,称之为特发性心房纤颤.本案对1例持续性心房纤颤(10年)患者,使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以局部双极电位振幅<0.1 mV或振幅下降>80%为消融终点,术后随访观察3月,无房颤复发,提示CARTO指导下行CPVA是安全有效的.【期刊名称】《吉林医药学院学报》【年(卷),期】2012(033)001【总页数】2页(P30-31)【关键词】心房纤颤;CARTO;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作者】杨丹;王丽楠;林巍【作者单位】解放军93023部队卫生队,内蒙古呼伦贝尔022261;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吉林吉林132013;吉林医药学院附属465医院,吉林吉林13201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心房纤颤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房颤的人群发生率为0.15%~1%,65岁以上者发生率达5.9%[1],除继发于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等一些疾病外,还有一些无原因的心房纤颤,称之为特发性心房纤颤。
本案对1例持续性心房纤颤(10年)患者,使用三维电解剖标测系统(CARTO)指导下环肺静脉线性消融术(CPVA),以局部双极电位振幅<0.1 mV或振幅下降>80%为消融终点,术后随访观察3月,无房颤复发,提示CARTO指导下行CPVA是安全有效的。
某患者,女,66岁,因“间断胸痛1月”入院。
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胸痛,呈针扎样刺痛,有撕裂感,放射至肩背部,持续数秒钟可自行缓解。
外院查心电图示:心肌缺血,心房纤颤;冠脉64排CT示:冠脉钙化斑形成,有不同程度狭窄病变。
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1例胡建新;程晓曙;李萍;陈琦;李菊香【期刊名称】《岭南心血管病杂志》【年(卷),期】2011()S1【摘要】目的报道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1例。
方法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导致心衰。
于2011年2月17日行射频消融术。
常规置入冠状窦电极,希氏束电极和右心室电极。
体表心电图示:V1导联P波向下,ⅠⅡⅢaVF导联P波向上。
aVL 导联P波双向。
心内电图示A波2:1下传室波且冠状窦近端A波早于远端,希氏电极A波最早。
考虑房速来自右房上部。
从右股静脉进8.5SR0血管鞘用IBI 90 cm 中弯温控大头在三尖瓣11点(左前斜45度)处标测到大A小V波且A波较冠状窦远端提前110sm。
用功率30 W,温度55度消融。
10秒内房速终止。
但消融过程中温度很快达到,功率却不到5W。
巩固消融160 ms。
反复心房刺激未诱发房速。
第二天复发,房波频率稍慢,位置不变。
故改用IBI 110cm中弯冷盐水大头在同一靶点消融,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12ml/分。
消融成功。
一周后又发,改用三维(EnsiteNavx)系统标测,证实为右心耳中部房速。
功率30W温度43度,盐水流速为20ml/分。
反复消融成功。
结果消融成功。
结论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成功后预后佳。
【总页数】1页(P104-104)【关键词】心动过速性心肌病;射频消融术;持续性;房性;冠状窦电极;功率;标测;温度;心室电极;水流速【作者】胡建新;程晓曙;李萍;陈琦;李菊香【作者单位】南昌大学二附院心内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相关文献】1.CARTO指引下房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治疗的回顾性分析 [J], 徐大文;文亚红;田巨龙;兰建军2.成功消融妊娠晚期扩张型心肌病并持续性房性心动过速一例 [J], 侯应龙;陈漠水;苏雨江;陆士娟;杜子军;俸永红3.零射线射频消融患儿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例 [J], 王萌;蔡衡;邢淑华;邓节刚4.妊娠期右心耳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特点和射频消融治疗效果 [J], 王喆;陈英伟;江耀辉;孙莉萍;陈晓杰;陶海龙;董建增5.儿童局灶性房性心动过速125例临床特征及射频消融效果分析 [J], 江河;李小梅;李梅婷;戈海延;张仪;刘海菊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1例陆林祥;方军;张飞龙;陈建华;陈学海;陈良龙【摘要】目的探讨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持续性心房颤动的可行性及安全性. 方法对1例血栓栓塞及出血风险都很高、存在心悸及气促症状的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后立即进行左心耳封堵,观察手术即刻效果、并发症,术后华法林抗凝45 d,改为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双联抗血小板,随访3月,观察症状改善情况、出血及血栓事件. 结果成功同期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术,术中无心包填塞等并发症,术后随访未发作心悸、气促,左心耳封堵器未见血栓及残余分流,双联抗血小板期间出现牙龈出血,停用阿司匹林后未再出血. 结论对符合适应证的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实施导管射频消融联合左心耳封堵治疗是可行及安全的.【期刊名称】《福建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6(050)003【总页数】5页(P181-185)【关键词】导管消融术;心房;心房颤动;出血;血栓栓塞;手术后期间【作者】陆林祥;方军;张飞龙;陈建华;陈学海;陈良龙【作者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州350001;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心内科,福建省冠心病研究所,福州350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2.11;R540.46;R541.75;R619;R619.2心房颤动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其最大危害是血栓栓塞事件特别是脑栓塞导致的死亡及残疾。
心房颤动的治疗包括抗栓治疗预防血栓事件、控制心室率、控制节律以改善症状。
导管射频消融可以将心房颤动心律转为正常窦性心律,是改善患者症状、降低卒中风险的重要方法,但对于高龄及长程持续性心房颤动患者,其复发率高,预防血栓事件作用有限[1]。
20极导管快速高密度三维标测指导下治疗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后心房扑动1例陈晓敏;储慧民;何斌;刘晶;崔翰斌【摘要】@@ 患者男性,62岁,2年前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我院行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下称消融),术式为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随访22个月未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2个月前患者突发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提示为左心房来源的心房扑动,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未能复律.【期刊名称】《心电与循环》【年(卷),期】2010(029)006【总页数】3页(P493-495)【作者】陈晓敏;储慧民;何斌;刘晶;崔翰斌【作者单位】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315010,浙江省宁波市第一医院心脏中心【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0.4+6患者男性,62岁,2年前因阵发性心房颤动在我院行三维标测指导下心房颤动射频导管消融术(下称消融),术式为环肺静脉消融术,术后随访22个月未再发生房性心律失常,2个月前患者突发持续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提示为左心房来源的心房扑动(图1),服用多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未能复律。
术前常规口服华法林抗凝3周,保持国际标准化比(INR)1.8~2.5,术前3d停服华法林片改为低分子肝素抗凝,术前1d停用抗凝药物。
电生理检查:常规穿刺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放置冠状窦电极,右心室电极,心内电图提示左心房来源大折返性心房扑动,心房折返周期192ms(图2),经右股静脉置入SL1 Swartz鞘(St.JudeMedical,StPaul,Minn)2根,成功穿刺房间隔后常规行非选择性肺静脉造影并置入20极可调环肺静脉电极,显示双侧4根肺静脉均无肺静脉电位,已达肺静脉电隔离。
三维标测系统(Ensite NavX,St.JudeMedical,Minneapolis,Minn)快速高密度标测左右心房快速重构与激动顺序标测:常规激活NavX系统并进行呼吸补偿,以20极可调环肺静脉电极高密度连续采点先行右心房重建,并与CT心房三维影像融合,历时4min,以冠状窦7、8电极为参考电极,以其心房波最大峰值为采样点采点,设定interior projection和exterior profection分别为6mm和4mm,设置心房波周长的90%~95%为感兴趣窗(本例选在180ms),20极可调环环肺静脉电极为标测电极行右心房激动顺序标测,共采点326个,历时3min,显示右心房最早激动点提前30ms,最晚激动点延迟46ms,提示右心房未参与心动过速折返激动。
2010年第1期
No.1,2010
九江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总第88期)
Joum ̄of ji ̄iang universit),(naturM sciences) (Sum NO 88)
Ensite NavX系统指导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1例
方石虎 李起栋 周继光 汪 明 许月红 姜 萍
(解放军第171医院心内科江西九江332000)
关键词:心房纤颤;导管射频消融;Ensite NavX系统;病例报告
中图分类号:R 541.75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6—3838(2010)o1—0090一(01)
患者,男,36岁,因阵发性心慌伴头晕4月
余人院。常规心电图及24h动态心电图示阵发性 心房纤颤,未见房速和房扑,经检查无器质性心 脏病,服用抗心律失常药心律平后症状无明显改 善。操作方法:术前尿激酶20万单位每日2次静 滴5d,经胸彩超未见左房血栓。左锁骨下静脉置 人1O极冠状窦电极,经右股静脉送人2根SL1的 Swarts鞘,2次成功穿刺房间膈后,肝素化3000u, 以后每小时追加肝素lO00u,依次对左、右肺静脉 选择性造影,将20极lasso环状电极先后分别放 人左、右肺静脉内,在肺静脉内贴靠不同方向管 壁缓慢回撤入左房,采用Ensite NavX系统建立左 心房及肺静脉模型,定位出左右肺静脉前庭开口 及周围呈现双电位或复合高频电位的靶点位。温 控射频仪预设温度50't2功率30w,采用8mm消融 导管分别沿Ensite NavX系统定位的左右肺静脉前 庭开口进行连续环状消融,并消融其周围双电位 及复合高频电位处,每点消融30~60s,引起肺静 脉电位明显降低的靶电位消融60—90s,直至双侧 肺静脉内电位完全隔离。术后继续口服华法令以 及胺碘酮抗心律失常治疗1个月。结果:术后患 者即刻达到完全肺静脉电位隔离,未出现并发症, 心慌、头晕症状消失,复查心电图及随访未见房 颤发生。 讨论房颤的处理是目前临床上一个棘手的 问题,传统药物治疗的效果很差,导管射频消融 根治术是近年来才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房颤治疗 方法。目前认为,房颤的起源有95%是在肺静脉 收稿日期:2009—09—16 和肺静脉与左心房的移行区域,而所有阵发性房 颤的发生均为局灶性机制,经导管肺静脉电隔离
术针对的就是这种局灶触发机制,近年成功率已
经达到50~80%,ACC/AHA/ESC 2006年房颤指
南中关于房颤导管消融适应证较为明确,对于阵
发性房颤和持续性房颤只要一个抗心律失常药物
无效就建议选择导管消融。目前隔离肺静脉前庭
已成为导管消融治疗房颤的主要术式,为达到肺
静脉前庭隔离线的连续性,通常采用CARTO或
Ensite NavX三维标测系统。我科运用Ensite NavX
系统对l例阵发性房颤患者成功地进行了消融。
术中确定肺静脉前庭部位是成功的关键。肺静脉
前庭是指肺静脉开口与左心房体部之间的移行区
域,其前壁基本上与肺静脉前壁重叠,而后壁则
位于距肺静脉开口约0.5—1.5cm处的左心房后
壁。笔者通过3种方法,来精确定位肺静脉前庭:
①左右肺静脉造影,显示左右肺静脉开口处;②
利用Ensite NavX系统,将消融导管置人肺静脉
内,然后导管在肺静脉内贴靠不同方向管壁缓缓
回撤,导管头端的滑出运动处即是肺静脉前庭开
口;③大头导管测到的碎裂电位集中处。通过这3
种方法的结合,往往能准确定位出肺静脉前庭的
开口部位。笔者采用环肺静脉消融术,左心房顶
及双侧上下肺静脉交界处往往是碎裂电位集中及
消除肺静脉电位的关键部位,对这些部位的彻底
消融是阵发性房颤成功消融的关键。本病例表明
阵发性房颤的消融是可行的、有效的、安全的。
(责任编辑胡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