厄贝沙坦联合索他洛尔对阵发性心房纤颤治疗效果的临床观察
- 格式:pdf
- 大小:244.66 KB
- 文档页数:3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疾病治疗中选择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的临床价值。
方法:选择病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病例对象为本院收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1例,研究分组进行,遵循数值奇偶排列方式,设置研究组(n=21例)与对照组(n=20例),对照组采用厄贝沙坦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用阿托伐他汀治疗,组间比对两组患者干预价值。
结果:干预后,研究组患者血压水平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结果提示P值<0.05。
结论:临床选择联合药物治疗方式作用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致力于改善患者血压水平,经研究结果证实可做临床推广。
关键词: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常见心律失常疾病为阵发性心房颤动,同时也是高血压疾病比较常见的并发症问题[1]。
高血压联合阵发性心房颤动会降低心脏储备,造成左心房扩大以及左心收缩功能不够完整,增加栓塞性并发症风险。
激活血管紧张素以及醛固酮系统,产生炎症反应造成左心室以及左心房组织重构,诱发疾病,疾病症状表现为心室以及心房组织重构上产生心房内传导迟缓等,最终生成阵发性心房颤动问题。
本研究通过对2020年1月-2020年12月本院收治41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进行客观性研究,采用联合药物治疗方式,探讨治疗价值。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择病例时间为2020年1月-2020年12月,选取病例对象为本院收治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41例,研究分组进行,遵循数值奇偶排列方式,设置研究组(n=21例)与对照组(n=20例),研究组中:11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范围值为40-81岁,经计算,取均值为(60.78±3.45)岁;对照组中:10例为男性,10例为女性,年龄范围值为42-80岁,经计算,取均值为(59.36±3.04)岁。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王斌【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explore clinical efficacy of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 PAF) based on amiodarone for sinus rhythm restoration.Methods A total of 126 case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PAF admitted to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Affiliated Xinhua Hospital from Jan .2013 to Jun.2014 were enrolled in the study and were randomized into study group(69 cases) and control group(57 cases) accord-ing to computer generated random number,and all patients got sinus rhythm restoration by amiodaronein in 24 h,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oral irbesartan to reduce blood pressure,one tablet per time,one time per day;based on which the study group was added with atorvastatin(2 tablets per day) for 12 weeks.After completion of treatment schedule,the blood pressure and ultrasonic cardiogram indexes were measured,and clinical efficacy and PAF recurrence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noted and compared .Results 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blood pressure values of the two groups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compared with before treatment,SBP and DBP value of the study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both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128 ±8) mmHg vs (132 ±8) mmHg;(86 ±6) mmHg vs (89±7)mmHg](P<0.01).The 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 LVDD ) ,left atrial end systolic diameter ( LAD ) , left ventricular mass index (LVMI)of both groups de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while 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 increased than before treatment;after treatment,LVDD,LAD,LVMI values of the study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 ( 48 ±3 ) mm vs ( 49 ±3 ) mm;( 37.0 ±1.3 ) mm vs ( 37.6 ± 1.8) mm;(138 ±5)g/m2 vs (141 ±6) g/m2],LVEF valu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56 ±6)%vs (54 ±5)%](P<0.01).After 12 weeks of treatment efficacy of the study group was bett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the recurrence rate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24.6%(17/69) vs 42.1%(24/57)],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P<0.05).Conclusion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torvastatin in treatment of hypertension patients with PAF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cardiac remodeling and function, reduce blood pressure and PAF recurrence, and prevent transition to persistent or permanent PAF.%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 PAF )的临床疗效。
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疗效观察摘要】目的:探讨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PAF)的临床疗效。
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来源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厄贝沙坦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统计分析两组患者的服药效果。
结果: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及PAF复发率分别为80.0%、24.4%与93.3%、6.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的血压及心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能够显著提高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治疗效果,减少房颤的发生,值得在临床广泛开展。
【关键词】厄贝沙坦;阿托伐他汀;高血压;阵发性心房颤动【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09-0139-02心房颤动为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类型,而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导致患者发生血栓的机率大大增加,因此,有效控制高血压患者发生房颤,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RAAS(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与房颤的发生有关。
本文对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高血压合并PAF的效果进行了分析和总结,内容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 病人资料病人来源于我院2015年9月—2016年9月收治的9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1]中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并经心电图检查提示伴有PAF。
其中男性51例,女性39例,年龄在47~88岁范围内,平均年龄为64.25±1.21岁。
在所有患者知情同意的基础上,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给予单纯厄贝沙坦治疗)与观察组(给予厄贝沙坦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每组各45例患者。
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张钿① 金钊① 【摘要】 目的:探究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及对心率变异性的影响。
方法:将2020年1月—2021年10月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100例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n=50)和观察组(n=50)。
对照组采用氨氯地平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观察组则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进行治疗。
比较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治疗前后的血压水平、左心房内径(LAD)、P波最大时限(P max)、P波离散度(Pd)及心率变异性指标[相邻NN之差>50 ms的个数占总窦性心搏个数的百分比(PNN50)、RR间期平均值标准差(SDANN)及相邻RR间期差值的均方根(RMSSD)]。
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血压水平、LAD、P max、Pd及心率变异性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6、12个月后,两组血压水平、LAD、P max、Pd及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的血压水平、LAD、P max及P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心率变异性指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在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中的疗效较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率变异性。
【关键词】 厄贝沙坦 高血压 阵发性房颤 心率变异性 Effect of Irb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ZHANG Dian, JIN Zhao. //Medical Innovation of China, 2023, 20(23): 115-118 [Abstract]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Irbesartan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its influence 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Method: A total of 100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treated in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20 to October 2021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n=50) and observation group (n=50) according to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mlodipine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Irbesartan combined with Amiodarone.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of blood pressure levels, left atrial diameter (LAD), the P-wave maximum duration (P max), P-wave dispersion (Pd)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percentage of successive NN intervals >50 ms (PNN50), standard deviation of the averages of normal-to-normal intervals (SDANN) and root mean square of successive RR differences as time-domain analysis (RMSSD)]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Result: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Before treatment, there were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blood pressure levels, LAD, P max, Pd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 After 6 and 12 months of treatment,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s, LAD, P max, Pd and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of the two groups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those before treatment, the blood pressure levels, LAD, P max and Pd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indexes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the differences were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Conclusion: Irbesartan is effective in patients with hypertension complicated with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and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heart rate variability of patients. [Key words] Irbesartan Hypertension Paroxysmal atrial fibrillation Heart rate variability First-author's address: Beijing Changping District Integrated Traditional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 Hospital, Beijing 102208, China doi:10.3969/j.issn.1674-4985.2023.23.027①北京市昌平区中西医结合医院 北京 102208通信作者:张钿 高血压是临床高发病,且是房颤的高危因素之一,其存在可导致阵发性房颤的发生,因此临床中关于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的研究并不少见,而针对本类患者的研究显示,其不仅仅存在血压升高及房颤等情况,其心率变异性也多存在异常,因此对其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上述方面均是治疗效果的重要评估内容[1-2]。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2019年第3期(下旬)论著/心律失常及检查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曾淑云陈谭根(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漳州市医院,福建漳州363000)【摘要】目的探究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
方法随机将2016年1月至2017年9月我院96例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分为观察组(48例,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48例,应用胺碘酮及硝苯地平治疗)。
均随访一年,对比两组患者的血压水平、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房颤发作频率、房颤持续时间、左心房内径大小。
结果观察组治疗后舒张压[(82.23±0.42)mmHg]、收缩压[(126.42±0.29)mmHg]低于对照组[(86.78±2.95)mmHg、(132.30±2.36)mmHg],P<0.05;观察组房颤复发率、房颤复发第一次间隔时间均少于对照组,且治疗后左心房内径小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治疗后房颤发作频率[(3.95±1.42)次/年]、房颤持续时间[(16.42±0.29)h]均少于对照组[(6.89±1.95)次/年、(26.30±2.36)h],P<0.05。
结论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实施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十分可行,不仅可增强降压效果,还能减少房颤复发,缩小左心房内径。
【关键词】高血压病;阵发性房颤;厄贝沙坦;胺碘酮高血压属于患病率较高的慢性病,且该疾病病程较为漫长,若长期血压控制不佳,易导致患者出现其他的疾病,如冠心病等,其中阵发性房颤属于高血压病累及心脏所导致的疾病,对于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而言,其出现心力衰竭的机率更高,因此,对上述合并症患者实施有效治疗十分重要[1]。
药物疗法是目前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有效方法,我院对上述合并症患者分别实施硝苯地平联合胺碘酮、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见如下报道。
厄贝沙坦联合稳心颗粒对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
功能的影响
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稳心颗粒对高血压合并阵发性房颤患者左心房功能的影响,以及阵发性发颤复发次数的影响。
方法选择2014年03月~2015年03月在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住院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联合稳心颗粒)30例,对照组(厄贝沙坦)30例,疗程均为6个月。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左心房储器功能、通道功能、辅泵功能以及心悸中医症候计分的变化,阵发性房颤复发次数,同时观察用药过程中的不良反应。
结果完成临床观察60例,治疗组30例,对照组30例。
两组患者肺静脉血流频谱d峰(PVd)较治疗前增加,二尖瓣血流频谱A峰(A)、肺静脉血流频谱a峰(PVa)、左心房主动射血分数(LAEF)较治疗前减低,经统计学分析(P<0.05),差异有意义,其中PVd、A治疗组优于对照组。
心悸中医症候计分、中医症候疗效、阵发性发颤复发次数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经统计学分析
(P<0.05),差异有意义。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稳心颗粒增强左心房通道功能,减少左心房主动收缩,可能会减少左心房做功,降低心肌负荷。
并能减少阵发性房颤的复发次数,同时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在适当的抗凝治疗下,短时间内未出现卒中、血栓栓塞事件、严重出血,有较好的安全性。
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临床观察摘要目的分析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方法抽取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66例作为此次的观察对象,并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各有33例的对照组以及观察组,前者接受单一的胺碘酮进行治疗,后者接受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对比分析不同的治疗效果。
结果左房内径,治疗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治疗后,观察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转复窦性心律以及维持窦性心律情况,观察组治疗后均高于对照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者实施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的价值较高,值得推广。
关键词厄贝沙坦;胺碘酮;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最为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临床症状与发作的类型、心室率快慢、心脏结构和功能状态等诸多因素有关,患者可伴发心绞痛、充血性心力衰竭,危及生命。
阵发性心房颤动是常见类型,以老年群体多见,服用抗心律失常的药物是首选干预方式,例如胺碘酮,但治疗的效果不尽人意,且毒副作用明显。
有研究指出[1],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可有效降低患者心肌梗死合并左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房颤发生率,而对于心功能正常的阵发性房颤,尤其是老年阵发性房颤群体的干预价值,尚无明确定论,因此,本文以我院收治的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为例,做如下的研究分析。
1一般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此次研究入选对象共计66例,均为2020年3月至2021年5月我院收治的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患者,并将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即一组对照组,一组观察组,前者接受单一的胺碘酮进行治疗,后者接受厄贝沙坦和胺碘酮治疗。
对照组:本组33例中女性患者有15名,男主患者有18名,年龄最小者60岁,年龄最大者80岁,平均年龄为(68.77±2.31)岁;平均左房内径为(37.51±2.34)mm。
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对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治疗效果观察目的分析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效果。
方法将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院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10月,病例总数为90例,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胺碘酮治疗,治疗组45例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厄贝沙坦治疗,对比两种治疗方案的疗效。
结果相比于对照组患者,治疗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更高,LVEF、SV、LVESD、LVEDD更佳,在4周、12周、24周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更高,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对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患者给予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可获得显著的疗效,能明显改善患者心功能和窦性心律维持率,值得推广。
标签:心力衰竭;心律不齐;胺碘酮;厄贝沙坦心力衰竭是一类常见的心脏疾病,是因心脏的舒张功能和(或)收缩功能出现障碍而致病,病情进展到一定程度可引发心律失常[1],心房颤动为最常见的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者在临床上多采用药物治疗,其可供选择的药物众多,但是疗效和安全性不一。
本文就胺碘酮联合厄贝沙坦治疗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的疗效进行分析,现作如下阐述。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将我院收治的心力衰竭合并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纳入本次研究,入院病例均来自2016年1月~10月,病例总数为90例,采取抽签法将其分为治療组与对照组,每组各45例。
治疗组中男性25例,女性20例;年龄50~83岁,平均(66.8±6.5)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1例,Ⅲ级23例,Ⅳ级11例。
对照组中男性27例,女性18例;年龄52~85岁,平均(67.5±6.7)岁;心功能分级:Ⅱ级13例,Ⅲ级22例,Ⅳ级10例。
采取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两组患者一般资料进行分析处理,结果显示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进行比较。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的临床观察【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率及对左房内径的影响。
方法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厄贝沙坦加胺碘酮合用),对照组(胺碘酮单用),随访12个月,观察两组心房颤动复发率、左心房内径变化。
结果12个月内治疗组有3例退出,完成27例;对照组退出2例,完成28例。
随访12个月,治疗组复发率为22.22%(6/27),对照组复发率为46.43%(13/2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左心房内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能有效预防阵发性心房颤动复发,维持窦性心律。
【关键词】厄贝沙坦;胺碘酮;阵发性心房颤动;窦性心律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经药物或电转律后仍有很高的复发率。
近年来研究发现,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对心房颤动的发生和预防有显著的相关性[1]。
本研究旨在探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转复率、心房内径的影响。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观察病例均为2007~2008年本院住院或门诊患者,应用胺碘酮转复为窦性心律的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60例,男36例,女24例,年龄(58.15±6.56)岁,病程≤12个月。
所有患者均排除甲状腺功能亢进、肝肾功能不全、心胸手术史、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严重低血压等疾病。
1.2 方法将观察者随机分为两组,各30例,治疗组使用厄贝沙坦150 mg/d加胺碘酮0.2 mg/d,对照组单纯使用胺碘酮0.2 mg/d。
服药前及治疗后12个月测量患者左房内径,观测终点为心房颤动复发情况。
厄贝沙坦及胺碘酮均为赛诺菲公司生产。
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0.0统计分析软件。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摘要】目的:分析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1年6月本院76例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每组38例。
两组均给予常规对症治疗,治疗组采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口服胺碘酮治疗。
结果:治疗组治疗9个月后心房颤动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明显减少,对照组左房内径明显大于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组用药后的窦性心律维持率(94.7%)明显优于对照组(P 0.05)。
两组均未出现用药原因的不良反应.结论: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房颤有维持窦性心律和抑制左心房扩大的作用,疗效显著。
XX【关键词】厄贝沙坦;阵发性心房颤动; 胺碘酮XX阵发性心房颤动是临床常见的心律失常,其临床表现为眩晕、气短、心悸及胸部不适等,患病率一般占人群总发病率的0。
4%~0.9%,其中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占比例大。
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病率不断增加,超过70岁的老年人群的发病率可达10%,在心血管患者中可达到40%。
同时,随着年龄的增长,心房颤动所导致的脑卒中、心力衰竭和死亡增加,对公共健康构成威胁。
故采取有效治疗措施,迅速复律或控制心室率有重要意义。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心房颤动效果不佳且不良反应多,胺碘酮是临床治疗心房颤动常用药物之一,但其窦性心律维持率仅在50%~70%,且长期服用毒副作用大.本研究对应用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从而拓宽对心房颤动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使该类患者的病情能够长期稳定。
现将分析结果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采用随机抽样分组方法.选择2021年6月—2021年6月来本院就诊,经常规心电图和动态心电图确诊的76例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
并且符合以下条件:(1)房颤反复发作,每年发作次数大于5次,每次发作持续时间小于7d,可自行终止,病程在6个月以上。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
黄红梅
【期刊名称】《广东科技》
【年(卷),期】2008(000)024
【摘要】探讨血管紧张Ⅱ受体拮抗剂(ARB)对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AF)复发的影响.将73例非器质性心脏病合并AF在复律为窦性后(药物或电击)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厄贝沙坦+胺碘酮)和对照组(安慰剂+胺碘酮),24个月共治疗试验组36例、对照组37例.每月复诊12导联普通心电图.24个月随访中,对照组共有15例(40%)发生心电图证实的AF,而试验组为6例(17%).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可见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阵发性房颤较单用胺碘酮能更有效地减少复发.这种效果可能与血管紧张素受体(ARB)改善心房肌电重构有关.
【总页数】1页(P32)
【作者】黄红梅
【作者单位】广州市花都区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9
【相关文献】
1.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疗效 [J], 梁珍玲;孙叶海;彭卫平;李涛
2.持续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非器质性心脏病阵发性房颤疗效观察 [J], 张腊喜
3.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非瓣膜性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 [J], 黄志新;谢常林;何正文
4.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J], 张俊彪
5.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高血压病合并阵发性房颤的临床观察 [J], 曾淑云;陈谭根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参松养心胶囊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临床观察目的:观察参松养心胶囊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老年阵发性房颤患者72例,随机分为参松养心胶囊加厄贝沙坦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对照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参松养心胶囊,4粒/次,3次/d,疗程为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和阵发性房颤改善情况。
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88.9%,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91.7%,对照组临床症状改善总有效率66.7%,24 h动态心电图总有效率为72.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参松养心胶囊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能更有效地控制老年阵发性房颤,在治疗中未发现明显副作用。
标签:阵发性心房颤动;参松养心胶囊;厄贝沙坦心房颤动(Af)为临床比较常见的疾病,我国的房颤患病率为0.77%,且患病率有随年龄增加的趋势[1]。
对于Af的治疗主要是恢复窦性心律或控制心室率,预防血栓栓塞的发生。
现将本院2007-2010年住院的72例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两组,以探讨参松养心胶囊与厄贝沙坦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房颤的临床疗效。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择本院2007-2010年住院的阵发性房颤患者72例,随机分为两组,参松养心胶囊加厄贝沙坦组(治疗组)和厄贝沙坦组(对照组)。
治疗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65~82岁,平均(67±5)岁,其中冠心病10例、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10例、肺心病2例、其他4例。
对照组36例,男20例,女16例,年龄65~86岁,平均(65±6)岁,其中,冠心病11例、高血压病10例、糖尿病9例、肺心病2例、其他4例。
两组患者各项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选及排除标准排除劳累、紧张、情绪波动、酗酒等诱因后,经心电图和(或)动态心电图确诊为阵发性房颤,且伴有心悸、乏力、气短等症状;排除风湿性心瓣膜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电解质紊乱、高度房室传导阻滞、洋地黄中毒、肝肾功能损害患者,对血管紧张素Ⅱ受体拮抗剂有禁忌的患者,且血压≥100/60 mm Hg,年龄65岁以上,停用其他抗心律失常药物一周。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并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左心结构的影响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心房颤动及左心结构的影响。
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108例,随机分为治疗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54人。
A组胺碘酮加厄贝沙坦治疗;B组胺碘酮加非洛地平治疗;治疗52周后,观察左心结构的变化及心房颤动复发率。
结果:经过52周治疗后,治疗后每组左房舒张末期前后径(LADd)、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治疗后两组间LAD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A组有29例(60.4%)房颤复发, B组有34例(73.9% )房颤复发。
两组房颤复发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厄贝沙坦治疗可逆转左心室肥厚,改善左房功能,可以降低阵发性房颤复发。
【关键词】厄贝沙坦;高血压;心房颤动;左心结构【中图分类号】R90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2523(2011)04-0100-02阵发性房颤是高血压病常见的一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患者发生房颤的机率比血压正常者高50%[1]。
胺碘酮是目前最常用的一种治疗房颤复发药物。
另外AT1受体阻断剂ARB可能减轻或中止RAAS的不良效应,使房颤得以控制[2]。
本研究旨在观察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对高血压性心脏病并阵发性房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
1 资料与方法1.1 临床资料选择2008年12月~2009年12月在心内科门诊就诊及住院的108例原发性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患者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1) 根据《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的诊断标准收缩压≥140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即诊断为高血压。
(2) 阵发性房颤的诊断标准为房颤发作2次以上,可自行终止,房颤的持续时间不超过7天,常常为48h内[3]。
未服用过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ACEI)/血管紧张素‖受体拮抗剂(ARB),停服抗心律失常药物至少2周。
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曹道俊;慕春言;仝峰;汤日波【期刊名称】《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8(33)9【摘要】目的:评价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的疗效.方法:将91例年龄≥60岁的阵发性房颤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Ⅰ组,n=45)和胺碘酮+厄贝沙坦组(Ⅱ组,n=46).治疗后随访18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后3,6,9,12,18个月的窦性心律维持率和治疗前、治疗后6,12,18个月的左房前后径.结果:治疗后3个月,Ⅰ组窦性心律维持率为88.4%,与Ⅱ组(90.9%)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后6,9,12,18个月,Ⅰ组窦性维持率分别为72.1%,65.1%,60.5%,55.8%.Ⅱ组分剔为88.6%,86.4%,81.8%,79.5%,两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而治疗12个月后,Ⅰ组左心房前后径明显大于Ⅱ组(P<0.05).结论:厄贝沙坦与胺碘酮联合治疗老年阵发性心房颤动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优于单用胺碘酮,且能抑制左房扩大.【总页数】4页(P871-874)【作者】曹道俊;慕春言;仝峰;汤日波【作者单位】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焦作,454001;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焦作,454001;河南省焦作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河南,焦作,454001;北京安贞医院心内科,北京,100029【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41.75【相关文献】1.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阵发性心房纤颤临床观察 [J], 张陶莉;张春晓2.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J], 刘明秋;熊晶雯3.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J], 徐占领4.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J], 李卫东5.厄贝沙坦联合胺碘酮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J], 李卫东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观察
陈松涛;王荣琦
【期刊名称】《中国保健营养》
【年(卷),期】2018(028)003
【摘要】目的观察高血压伴阵发性心房颤动(AF)的患者应用厄贝沙坦在AF复律后维持窦性心律的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昭苏县人民医院61例高血压伴房颤患者,AF转复后随机分为2组,在口服胺碘酮的基础上,对照组30例给予常规降压药(除ACEI和ARB类药物),治疗组给予包括厄贝沙坦的降压药物,疗程观察12个月.结果治疗组窦性心律维持率明显提高于对照组,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联合应用厄贝沙坦治疗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可在降低血压的同时,有效维持窦性心律.
【总页数】1页(P308)
【作者】陈松涛;王荣琦
【作者单位】新疆昭苏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新疆昭苏 835600;新疆昭苏县人民医院内二科,新疆昭苏 8356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44.1
【相关文献】
1.缬沙坦联合稳心颗粒对高血压病伴阵发性房颤窦性心律维持作用临床观察 [J], 高博
2.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观察 [J], 陈松涛;王荣琦
3.厄贝沙坦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维持窦性心律疗效观察 [J], 陈松涛; 王荣琦
4.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 [J], 时红霞
5.胺碘酮联合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对高血压伴阵发性房颤患者窦性心律维持率的影响 [J], 时红霞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