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 格式:pdf
- 大小:190.59 KB
- 文档页数:2
・l36・
护 理 实用医药杂志2010年O2月第27卷第o2期Prae JMed&Pharm.V0l 27'2010_JD2No.02
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
冯培青,朱秀兰,胡 建
[关键词】射频消融;房颤;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阵发性心房颤动(简称房颤)是临床十分常见的心律失
常,其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增高旧,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
可明显减少心力衰竭及血栓形成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改善患
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治疗效果明显优于药物控
制房颤。笔者所在科2O07—12~2009—02对28例阵发性心房
纤颤患者进行射频消融治疗,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28例患者中,男19例,女9例;年龄39—72
岁,平均56.8岁。房颤病史1~12年。均为房颤发作时症状明
显,服用药物效果不佳的阵发性房颤患者.伴有不同程度的
心悸、胸闷等症状。术前行心房CTA三维成像显示排除左心 房血栓。
1.2方法在局麻下经皮穿刺左锁骨下静脉。放置检测电
极至冠状静脉窦,经右股静脉送人长鞘行房间隔穿刺,注人
肝索5 000 U,行各肺静脉造影,将标测导管分别置入4个肺
静脉。由近端缓慢拖到心房一肺静脉连接处。构建肺静脉的
三维结构图。用标测导管在左心房多处取点,构建左心房的
三维解剖图像。然后在CARTO系统标测指导下行环肺静脉
口消融,预设温度为45—5O℃,功率30—4O W,有效靶点每点
放电3O一40 s。消融终点为达到肺静脉电隔离的成功指标。
1.3结果28例患者均一次射频消融成功,治愈出院。平均
住院7 d。1例术后1周出现心房扑动.经直流电复律后转为
窦性心律。随访3—6个月,26例未复发,1例10 d后接受第
二次消融,1例2周后接受第二次消融。均获成功。 2护 理 2.1术前护理
2.1.1护患沟通 由于患者房颤反复发作。药物治疗效果不
佳,情绪低落。患者对射频消融治疗缺乏了解.担心手术风
险,加之手术复杂、费用高,术前紧张焦虑。因此术前应与患
者及家属反复沟通,详细介绍房颤治疗的最新进展,经导管
消融手术经过和术中需要的注意事项,以及术后有可能发生
的并发症和相关防范处理措施。使患者及家属对射频消融术
治疗有一个较全面的了解,尽量消除其紧张恐惧的情绪。能
更好地配合治疗和手术。
2.1.2术前准备术前4 h禁食,做好术前常规检查后,清
洁局部皮肤,更换病员服,排空大小便,检验血凝常规。女性
患者了解其月经情况,月经来潮时暂不宜进行治疗。做心房
CTA三维成像,显示无左心房血栓。建立静脉通路于左上肢
留置静脉针。备好病历及盐袋护送患者人导管室。
2.2术后护理
【作者单位】266003山东青岛,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心内科(冯 培青,朱秀兰,胡建) 2.2.1病情观察患者术后立即给予心电监护及血氧饱和
度监测。描记12导联心电图,监测心率、心律、呼吸、体温、血
压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穿刺部位有无出血,患肢的动脉搏
动情况及皮温情况并记录护理单,穿刺部位盐袋加压6 h,
穿刺侧肢体制动12 h,穿刺侧下肢给予被动按摩防止动脉血
栓及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给予舒适卧位,密切观察患者有无
胸痛胸闷及呼吸困难,及时发现心包填塞、心房一食管瘘等严
重并发症。本组1例出现穿刺点渗血,因发现处理及时,未形
成皮下血肿,无其它并发症发生。预防感染,应用抗生素3 d,
本组无1例感染发生。
2-2.2饮食护理 因房颤射频消融术部位与食管接近,为防
止心房一食管瘘的发生,术后凉流质饮食l d,凉软食2周。嘱
患者少食多餐。增加营养,保证各类营养素摄人。1个月后无
异常,可恢复正常饮食,本组元一例患者因进食热食而产生
并发症。
2.2_3用药护理
2.2.3.1低分子肝素、华法令的使用和监测术后12 h皮下
注射低分子肝素3 d 后停用。房颤是脑卒中最强烈的独立危
险因素,20%脑卒中事件与房颤有关,因此抗凝治疗为房颤
最重要的治疗措施之一 ,对治疗后转为窦性心律的患者至
少服用华法令1—3个月,通过监测INR,调整华法令的用量,
一般每周监测INR。本组患者INR控制在2.O~3.0。未出现皮 肤、黏膜出血及脑卒中等并发症。
2.2.3.2抗心律失常药物的使用和监测 常规口服可达龙
片200 mg,3次,d,服用l周至1月。房颤不复发者可不服可 达龙。倍他乐克片12.5 mg,2次,d,以起到房颤复律和窦性心
律维持的作用,以后根据具体情况逐渐减量直至停用。使用
可达龙时,每天监测心率和Q—Te间期变化。服药期间每2
周复查肝肾功能及心电图等。
2.2.3.3应用保护胃黏膜药物 耐信加mg,1次,d,达喜2
片,3次,d,服用1—3个月。
2.2.4出院指导告知患者房颤发作的主要症状及测心率、
心律、脉搏、血压的方法。建议1…3 6 12个月时各随访1次. 复查心电图、24 h动态心电图、心脏超声。在出现呼吸系统症
状时,应首先到专科医师处就诊,以除外肺静脉狭窄.必要时
做肺静脉造影。术后服用华法令片者,监测PT—INR。出现异
常及时就医。对特发性房颤患者术后鼓励恢复正常生活.对
有基础性心脏病房颤患者,术后鼓励适当运动。根据心功能
来制定运动计划。本组随访,26例治疗成功。2例复发亦经再
次治疗后好转。
Cano系统标测指导下环肺静脉口消融治疗已成为射频
消疗房颤的主要术式之一,手术创伤小.
成功率高。护理关键 lO年02月第27卷第o2期Prac J Med&Phann.Vo|27,2010-02 No.02 -137・
主要是术前做好患者及家属的心理护理,全面评估患者的身
体状况.完善各项检查,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后要加强穿刺
部位的护理和各种并发症的观察和护理,强调饮食指导,完
善出院指导.加强随访工作以确保手术取得满意效果。
【参考文献】 【l】戴友平,王 祥.心房颤动心房结构重构研究进展叨.心血管病 学进展.2004.25(1):46. 【2】2任红.心房颤动患者的护理进展【J】.护理研究.2005,l9(5): 755—757. 【3】马长生,刘兴鹏,董建增.心房颤动的现代观点.心房颤动经导 管消融治疗的问题与前景【J】.中国循环杂志,2005,20(3):163.
【2009—07-06收稿,2009—08—10修回】 【本文编辑:董冰媛】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IFNoL治疗中不良反应的护理
张瑞荣。谭芊,张美玲
[关键词】重组人干扰素0c-2b;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是危害我国人民身体健康的最主
要的疾病之一.其治疗的关键是抗病毒。干扰素作为目前治
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较为肯定的抗病毒药物之一,广泛应
用于临床,但也有在使用中引起病毒变异或引起较为严重的
并发症的报道f11。笔者对使用重组人干扰素Ot一21,(IFNa)治疗
的3O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的不良反应进行了系
统的总结,并制定了相应的护理措施
l 临床资料
本组3O例。男26例。女4例;年龄26—54岁。均为在笔
者所在科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出现发热者
30例,其中4例为高热。15例为中度热,l1例为低热;30例
均有乏力、肌肉酸痛;10例出现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消化
道症状;自细胞轻度下降者3例。大多数患者未给予特殊处
理,部分给予对症处理。
2护理 2.1治疗前护理①由于干扰素价格昂贵,需要一定的经
济投入,在使用前向患者具体说明,让患者作好预算,避免中 途停药,影响疗效;②向患者解释干扰素治疗的影响因素及
治疗过程中可能会出现ALT反跳现象及其它不良反应.帮
助患者做好心理准备,树立克服不良反应的信心,积极配合
完成疗程;③重组人干扰素(3t一2b通常肌肉注射,注射部位必 须经常进行更换.循环使用如臀部肌、三角肌、股外侧肌等部
位进行肌肉注射,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防止局部疼痛硬结、皮
疹、红斑的发生.有利于药物的吸收,更好的发挥药效。
2.2不良反应的护理 2.2.1 发热①发热是干扰素治疗开始时最常见的不良反
应,其机制可能是IFNd作为致热源。激活免疫系统的一些细
胞,使其合成分泌某些致热性细胞因子。后者再作用于体温
中枢引起发热闭。一般随注射次数增加而逐渐消失。本组30
例患者在接受治疗的3-4d左右出现明显的发热,多发生在
注射后2—4 h,随治疗进行而逐渐消失;②患者出现发热时应
密切观察体温变化情况。及时采取降温措施,可给予物理降
温,必要时使用药物治疗。应用退烧药时,应注意避免患者大
汗淋漓,防止发生虚脱;鼓励患者饮水,补充丢失的水分:退
【作者单位】266071山东青岛,401医院感染治疗科(张瑞荣,谭芊 张美玲) 热后注意保暖,避免着凉,及时更换衣被,叮嘱患者多卧床休
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同时应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若
患者出现焦虑紧张情绪时,应及时向患者解释.做好患者的
心理疏导,安抚患者及家属以缓解其紧张情绪。
2.2.2消化道症状本组有lO例患者出现食欲不振、恶心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及时巡视病房。严密观察病情及呕吐物
量、性状、颜色等。并向患者解释。尽量选择在白天进行治疗,
避免在晚上进行,防止不良反应的发生影响患者睡眠,而降
低休息质量;选择在患者进食前2—3 h注射。以减少恶心呕
吐;为缓解消化道症状,鼓励患者进食营养丰富、少渣、易消
化的食物,必要时应用胃动力药。同时避免食用含粗纤维和
易产气类的食物。
2.2I3骨髓抑制本组有3例患者出现白细胞下降现象,发
生于用药后2周内。其机制可能与IFNa直接毒性作用有关【引。
密切观察患者症状体征,并遵医嘱停药观察给予升白细胞药
物,配合医师向患者做好解释,安抚患者,1周后升高至正常
范围。应用重组人干扰素仅一2b期间必须经常检查肝肾功能、
外周血象等。以便及早发现不良反应。
3讨论 IFNa是被美国食品及药物管理局(FDA)最早批准的用 于治疗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药物.而且目前被公认对慢性乙
型病毒性肝炎具有确切的长期疗效.正规疗程结束时血清
HBeAg和HBVDNA转阴率3O%~40%。停药1年时为2O%一
30%r-I。此外它还具有免疫调节的作用,能显著减轻肝组织的
炎症。降低肝细胞癌的发生率。随着干扰素在我国的广泛应
用,更要求护士掌握干扰素的药理作用及不良反应,同时要
有高度的责任心 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做到
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
【参考文献】
【l】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 防治方案【J】.中华内科杂志,2001,40(1):62—68.
【2l重组人干扰素0【一2b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专家研讨会会议 纪要fJ].中华传染病杂志。2002。20(5):322—323.
【313顾长海.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重组人干扰素Or.一2b疗法的适应证
选择IJI.中华肝脏病杂志,2002,10(2):139. (收稿日期:2009—06—171 【本文编辑:董冰媛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