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同素异序词的规范问题
- 格式:pdf
- 大小:180.61 KB
- 文档页数:2
同素逆序词与词典编纂同素逆序词是指由相同的元素组成,但字母顺序完全相反的两个词,例如live和evil,draw和ward等。
同素逆序词在词汇学中是一种非常有趣的现象,同时也对于词典编纂和语言研究具有一定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同素逆序词的特点和编纂词典时的应用。
一、同素逆序词的特点同素逆序词通常是由相同的字母组成的,只是顺序完全相反。
这种现象在语言中并不常见,但是一旦发现,往往会引起人们的兴趣。
同素逆序词的出现具有一定的偶然性和巧合性,但同时也反映了语言形成和演变的一些规律。
同素逆序词的存在需要具备以下几个条件:1. 词语中的字母是相同的;2. 词语的长度是相等的;3. 词语的字母顺序是逆序的。
同素逆序词有时也会被称为“回文对”或“镜像对”,因为它们在字母上的排列形式上具有一定的对称性。
这种对称性使得同素逆序词成为了词汇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对象。
二、同素逆序词的意义同素逆序词在语言研究中具有一定的意义,它反映了语言的灵活多变和奇妙之处。
同素逆序词的出现不仅仅是一种偶然,同时也反映了语言中的一些规律和规范。
通过研究同素逆序词,可以深入了解词汇的形成和演变过程,进而推动词典编纂和语言学理论的发展。
在词典编纂中,同素逆序词的发现和收录也具有一定的意义。
因为同素逆序词往往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和独特性,可以丰富词典的内容,增加读者的阅读乐趣。
同素逆序词也反映了语言中一些有趣的现象和规律,对于语言学家和词典编者来说,这是一种宝贵的语言资源和研究材料。
在编纂词典时,需要注意同素逆序词的收录标准和原则。
需要确认同素逆序词是否符合定义的条件,即是由相同的字母组成,顺序完全相反;需要考虑同素逆序词的使用频率和实际意义,只有具有一定的实际意义和使用价值的同素逆序词才适合被收录在词典中;需要通过专业的语料库和验证方法来确保同素逆序词的准确性和规范性,以确保词典的权威和可靠性。
通过对同素逆序词的研究和探讨,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语言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为词典的编纂和语言学研究提供更多的有益资源和参考资料。
浅谈两岸三地同实异形词及其规范问题本文以当代大陆与港台书面语为研究对象,考察了两岸三地中“词同字异”的现象,从固有词、外来词、方言词三个方面描述三地词语同实异形的情况,归纳了差异模式,并针对不同的模式提出了研究中应注意的问题及有关规范统一的看法。
标签:同实异形词语规范大陆与港台书面语中除了存在字形的差异(繁体字、异体字、方言字等),还存在着“词同字异”的现象,即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语用字却不同,这类词也被称为同实异形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许多学者都注意到两岸三地词汇上的用字差异,并积极地调查、归纳、研究,发表观点见解,提出了许多可行的方案。
本文试从固有词、外来词、方言词三个方面探讨两岸三地词汇中同实异形现象,简要地归纳出“词同字异”的几种差异模式,并对每种模式进行“词同字异”的统一规范提出一些看法。
一、用字习惯不同而形成的同实异形由于两岸三地特殊的历史背景、社会制度和地域状况,在相当一段时期内,其语言是在彼此相对独立的环境中发展的,所以在造词时就出现了表达相同词义而用字不同的情况,从而产生了大量同实异形词。
(一)词义相同,用字不同1.词义相同,选用的字完全不同。
如:(排序在前的为“港台词语”,在后的是“大陆普通话”词语,中间用符号“——”隔开)点字——盲文货柜——集装箱奇异果——猕猴桃护贝——塑封优酪乳——酸奶开刀房——手术室胶樽——塑料瓶升降机——电梯瓦斯炉——煤气灶医生纸——诊断书太空人——宇航员伏地挺身——俯卧撑2.词义相同,选用的字部分相同。
如:出更——出勤滑鼠——鼠标露台——阳台中饭——午饭天候——天气即时——及时花款——花招声沙——声哑继年——去年达致——达到捐血——献血即溶——速溶人脉——人际识穿——识破透过——通过上画——上映借镜——借鉴当机——死机跷课——逃课转介——转诊香口胶——口香糖出世纸——出生证耶诞节——圣诞节尾班车——末班车即食面——方便面麻雀馆——麻将社原子笔——圆珠笔幼稚园——幼儿园出世纸——出生证邮递区号——邮政编码花式滑冰——花样滑冰不经不觉——不知不觉空气喷湿机——空气加湿器开发中国家——发展中国家虽然这些词在用字上有所不同,但它们并不妨碍交际的顺利进行,即使外地人通过字面也能理解它们的意思,因为这些同实异形词表达理性意义的中心语素是相同或相近的,即便是相异的那部分语素,也是同义或近义的,所以当人们看到这类非本地词语时,仅凭自己的语感和词汇知识就可以判断它们的大概意思。
yuwenjianshe001@87《列子》同素异序词探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张传真摘要:同素异序词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们是成对出现、语素相同而顺序相反的词语,这类词不但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不少。
《列子》中存在少量同素异序词,它们在语义构成、出现情况及历时发展等方面都有各具特点。
关键词:同素异序词 复音词 《列子》 引言汉语中一个词语的形式如果发生变化(包括颠倒),那么这个词语的意义就会或多或少地也随之而发生变化,但是汉语中还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们是成对出现、语素相同而顺序相反,例如“言语——语言”等,这类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不少。
语素相同并且语素顺序相反的一对词称为同素异序词(同素反序词),反映了两个语素结合初期带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1]笔者在词汇研究中,发现《列子》中存在少量同素异序词,这类词数量不多,共出现了4组,要对专书词汇进行研究,需要对任何有价值的词进行研究,才能对专书词汇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文拟从同素异序词的语素构成、在文中出现情况及历时发展情况进行探析。
一、《列子》中同素异序词的语义构成《列子》中同素异序词不多,共出现了四组,我们首先从其语义构成来进行分析。
[2](一)“谒请”和“请谒”而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不相谒请;相遇于道,目若不相见者。
《列子・仲尼第四》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
请谒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
子自以德过朕邪?” 《列子・力命第六》请,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说文解字》:“请,谒也。
” 谒,形声,从言,曷声,本义:禀告,陈述。
《说文解字》:“谒,白也。
” 两个语素结合形成的是同义联合,“谒请”和“请谒”在这里都是拜见的意思。
(二) “辰星”和 “星辰”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第五》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浅谈同素逆序词的语义关系和语义修辞【摘要】同素逆序词是指构成语素相同,但是语素位置互逆的成对出现的双音节合成词。
它贯穿于汉语历史各个阶段,是现代汉语词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首先对同素逆序词的概念进行界定,排除了几种貌似同素逆序词的词语现象。
在此基础上,对同素逆序词语义关系和语义修辞功能从多个方面进行了阐述,指出其对现代汉语词汇学研究以及词汇教学等诸方面均大有裨益。
【关键词】同素逆序词;语义关系;语义修辞Abstract:The inverse morpheme words are constituted by two disyllable compound words c haracterizing the same constitution morpheme and different combination order of morpheme. This type of words originates long time ago,a great deal of inverse morpheme words pr omotes. It is a particular component of Chinese lexical system. This paper, by way of defi nition, first distinguishes the inverse morpheme words from several sorts of ‚look like bu t not true‛ words, basing on which illustrates the semantic relationships and rhetoric of i nverse morpheme words, finally points out their significance in modern Chinese lexical tea ching and learning.Key words: inverse morpheme words; semantic relationship; semantic rhetoric汉语中有一类特殊的词,从古至今,无论汉语书面语还是口语方言中都存在着相当数量的这类词,前人称之为‚倒文‛。
试析清末民初同素颠倒词
同素颠倒词是指汉字中相同的部首、读音和结构,但顺序颠倒的词语。
在清末民初时期,同素颠倒词的流行在语言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兴趣。
这些词语不仅在口语中广泛使用,
在新儒家学派的提倡下,也得到了正式的书写和用法规范化。
同素颠倒词最早可以追溯到中国古代的《易经》中的“夬辞”,其中包括了颠倒了顺
序的汉字词汇。
然而,这种语言现象在清末民初时期的流行受到了另一个汉字文化的影响,即“通假字”文化。
在这种文化中,以通音、通形、重读优先的原则来书写替代汉字,以
达到表现相同意思的目的。
类似地,同素颠倒词则通过颠倒汉字的顺序来达到表达相同意
思的目的。
在清末民初时期,许多同素颠倒词得到了学者们的重视,开始被写入字典和文化文献中。
这些词汇包括“仁义”、“君臣”、“父子”、“夫妇”、“男女”等。
这些词语的
顺序颠倒,但其意思并未改变。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仁义之道”,其原本的顺序是“义仁
之道”,并由新儒家学派所推崇。
这一颠倒顺序的方法被视为一种文化符号,代表了新文
化运动和新儒家思想的进步。
最后,同素颠倒词的流行也引发了语言和文化研究领域的关注。
这种词汇的语言现象
和文化符号是深入研究中国语言和文化的重要方面。
同素颠倒词在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发展中,体现了多元文化的特征和交融的历史背景。
通过研究这种词汇的流行及其文化背景,
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语言和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广州地区粤方言和香港地区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2009-04-10 22:01內容提要:词的同素异序现象是汉语的特有现象。
本文从同素异序词的原因等谈起,考察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
关键词:同素异序广州话香港粤方言一、引言同素异序词,本文指在构词形式为AB和BA的一对双音词。
它们有同样的语素,但语素的顺序互为颠倒,如寻找—找寻、牛奶—奶牛等等。
高元石(1991)曾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素异序词作过统计,查得共约250对。
异序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且较为普遍的词语结构现象。
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数量较少,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很丰富,有的在现代不是同素异序的在古代却是。
在汉语中,字序、词序起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词组和句子中,而且在构词中也有所表现。
汉语没有形态上的约束,语素运用极其灵活,字少词多,常用语素利用率很高。
这些因素使异序词的产生成为可能。
这是汉语词的一个特点。
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来看,异序词是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的合成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中都有异序词存在。
一开始是词汇发展中的一种不稳固现象。
同素异序词反映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阶段所经历的由不稳固、不定型到稳固、定型的语言事实。
通过颠倒语素的位置,或者使其读音顺序随之改变,以满足韵文韵律的需要,或者改变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改变原先的词义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这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体现了汉语中语素与语素结合的灵活性。
从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变化来看,同素异序同义的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当中有的只保留了一个被社会群体承认了的,另一个消失了。
如“人民—民人”。
郭熙先生在《论大陆汉语与台港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异》一文中已注意到大陆共同语和台港方言存在同素异序词这个现象。
二、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以下是对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号左为共同语词语,右为香港粤方言词语),词条及注释皆参考自杨英耀的《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
品位•经典语言丈字浅析汉日同素异序词现象-----以“安慰”和「慰安」为例O赵文文(大连外国语大学日语学院,辽宁大连116000)【摘要】汉日词汇交流已经经过了漫长的岁月,在此过程中,汉日同素异序词在意义和用法上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
另外,有许多在汉语中逐渐不再广泛使用的词汇,在日语中仍然在通用。
本文的研究对象“安慰”和「慰安」就属于其中一例。
辨析这类词汇,有助于研究汉日同素异序词的发展演变等情况,更深刻地理解汉日语之间的差异。
通过研究,笔者得到以下发现:1.在古代汉语中,“安慰”和“慰安”同时使用,而现代汉语中多使用“安慰”,“慰安”的使用率较低。
日语中的「安慰」和「慰安」是从古代汉语中直接引入的,但其发展演变状况却和现代汉语恰恰相反。
另外,汉日语中的“慰安”都衍生出“性行为”这一引申义,并以“慰安妇”等词汇形式固定下来。
2.“安慰”和「慰安」在汉日语各自的语言体系中都有对应的同素异序词,并且都收录到词典中。
3.汉语“安慰”的词义主要侧重于受到伤害后的安抚,而日语「慰安」的词义侧重于对0常生活中的辛劳加以抚慰。
【关键词】汉日同素异序词;“安慰”;「慰安」;发展演变中日两国语言之间存在着众多字序颠倒的现象,例如,“和平”和「平和」、“朴素”和「素朴」、“介绍”和「紹介」等。
这些词汇具有相同的特征,即语素相同,而结构顺序却相反。
这些词汇在汉语中被称为“同素逆序词”“同素异序词”等,在日语中被称为「鏡像語」、「反転語」等。
本文中,笔者将这类词汇称为“汉日同素异序词”。
由于这类词汇字序相反,其含义和用法也有同有异,如果不稍加注意,就会在写作或翻译过程中出现错误,使语言表达变得生硬,甚至会产生误解。
因此,研究汉日同素异序词,对于日语学习者或汉语学习者来说,都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对于学习者区分其含义以及了解其在汉日语中的使用情况,更深刻地理解汉日语言的差异也起到一【作者简介】赵文文,大连外国语大学日本语学研究。
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考察关于同素异序词的问题,近年来不断有专家学者探讨。
所涉及的有同素异序词的定义、成因、语法语义差异分析、专书的同素异序词研究等方面。
关于同素异序词定义,本文比较赞同高惠敏在《同素异序词研究的几点思考》中的观点,即认为同素异序词是并列式合成词中两个语素相同,次序相反的双音词。
本文本着这个原则,对《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杨英耀编著,珠海出版社,2003年5月版)中的1200对词进行筛选,得到200对同素异序词,并对这200对同素异序词进行了语义重心考察。
一、同素异序词语义重心统计《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的1200对词中有200对符合我们要求的同素异序词。
本文对这200对同素异序词的语义重心进行了考察,考察结果如下。
1.语义重心都在前(120),下举20例:抚爱——爱抚怜爱——爱怜爱憎——憎爱爱情——情爱伴游——游伴编组——组编辩论——论辩并吞——吞并察觉——觉察畅通——通畅称号——号称答应——应答达到——到达动摇——摇动斗争——争斗对答——答对对应——应对感伤——伤感和平——平和欢喜——喜欢2.语义重心都在后(19),下举10例:膏药——药膏路线——线路散失——失散声响——响声石碑——碑石石阶——阶石态势——势态汤面——面汤污泥——泥污意旨——旨意3.语义重心一前一后(7),下举5例:保管——管保叱呵——呵叱厚薄——薄厚界限——限界皮毛——毛皮4.语义重心一后一前(10),下举5例:呈报——报呈浮沉——沉浮福祸——祸福康复——复康荣枯——枯荣5.前后两者无差异(44),下举15例:凹凸——凸凹代替——替代盗匪——匪盗地道——道地存留——留存互相——相互健康——康健健壮——壮健来往——往来离别——别离演讲——讲演异同——同异直率——率直统一——一统香醇——醇香从以上的统计结果可以看出,语义重心都在前一个字的占一多半。
而语义重心都在前和前后两字无语义重心差异的两项占到81.82%,这是一个值得引起大家注意的数字。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释义问题说略作者:吉益民来源:《辞书研究》2012年第04期摘要:同素异序同义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很有特点的词汇类型。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对该类词汇的释义还存在一定问题。
只有恪守微观编纂体例,加强系统性与平衡性,执行科学收词标准,方能解决现有问题。
关键词:《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同素异序同义词微观体例释义问题收词标准一、引言在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同素异序同义词以其词素构件相同、词素位序相反、义位相同或相近、成对出现等特征共同组成了一个词汇子系统。
根据异序之后的词义关联情况,该类词汇子系统可以分为等义同素异序词和近义同素异序词两小类。
由于异序之后的词头往往分属于不同音节,使得同素异序同义词在按音序排列的词典中往往分散排布,给相关词条的释义照应增添了难度。
《现代汉语词典》第5版(以下简称《现汉》)收录了大量同素异序同义词,在对相关词条释义处理时基本上能够做到前后照应,相互关联。
对等义同素异序词,《现汉》根据普适性高低和流通度强弱,一般采用主从释义模式处理其释义问题。
将普适性高和流通度强的词条设为主词条,采用下定义或描写说明释义方式;将普适性低和流通度弱的词条设为从词条,采用同义词释义方式,即直接用主词条来诠释从词条,属于间接释义,其具体释义需要经过主词条释义的二次转化。
例如:忌妒(动)对才能、名誉、地位或境遇等比自己好的人心怀怨恨。
妒忌(动)忌妒。
上述等义同素异序词“忌妒—妒忌”采用了一主一从的释义方式,《现汉》中如“离别—别离”、“并吞—吞并”、“巡查—查巡”等都运用了这种释义方式。
而对于同中有异的近义同素异序词,《现汉》则采用了主从与平列混合释义模式分别处理。
例如:蔬菜(名)可以做菜吃的草本植物,如白菜、菜花、萝卜、黄瓜、洋葱、扁豆等。
也包括一些木本植物的嫩茎、嫩叶和菌类,如香椿、蘑菇等。
菜蔬(名)①蔬菜。
②家常饭食或宴会所备的各种菜。
上述“蔬菜—菜蔬”属于近义同素异序词。
同素逆序词研究【摘要】同素逆序词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一个特殊的词汇现象,它是在汉语的词汇单位由单音节向双音节转化的过程中产生的。
同素逆序词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有些同素逆序词尤其是等义同素逆序词的存在并没有多少积极意义,过多的同素逆序词会造成人们记忆的负担,甚至成为交际顺利进行的障碍物。
所以我们必须对同素逆序词予以严格的规范。
【关键词】同素逆序词;同构;异构;规范汉语属于孤立语的语言范畴,其中语序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用它来组成短语和句子。
语序能够导致语法关系、语义关系乃至语用上的改变。
同样的,在合成词的内部结构中,语素间也有一个顺序,我们姑且叫它语素序。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汉语中,都存在着一对对语素颠倒位置的词语,即通常所说的“同素逆序词”。
这篇论文主要针对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这类词进行静态共时的研究,但在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时也结合了历时研究上的成果来补充说明探讨的问题。
一、界定同素逆序词历来没有一个统一的名称,有“双音词的交替形式”、“字序对换的双音词”、“序位颠倒的同素词”、“颠倒词”、“倒序词”、“同义逆序词”、“同素反序词”、“同素异序词”等命名方式,“同素逆序词”更能准确反映该类词的特点。
所谓同素逆序词,指的是双音节复合词中构词语素形、音、义完全相同且语素序位互逆的一组词,并形成了一种类聚形式——同素类聚。
同素逆序词是包括两个词素的合成词,有的词素是由两个或两个以上音节组成的,所以形成的同素逆序词可能是三音节或三音节以上的词,如“蝴蝶兰、葡萄干”等,但是相对于双音节合成词,它们所占比例非常少,所以这里主要是针对双音节同素逆序合成词,更确切的说是同素逆序复合词。
因为就附加式合成词来说,作为词缀位置固定,位置移动后,不再是原来的语素了,如“骨头——头骨”,前一个“头”是作为词缀,后一个“头”指的是头部,而且这里的词缀“头”还是一个轻音,不完全符合同音的标准;就重叠式合成词来说,两个语素相同,所以便没有逆序的说法了。
关于中日汉字同素逆序词的初探导言在中日两国的语言文字体系中,存在着大量的汉字通用情况,其中有些汉字在中日两国的发音、笔画上虽然略有不同,但是在汉字的形状上是相同的,这被称为“同素字”。
而在这些同素字中,有一些汉字即使倒转顺序,仍然是一个完整的汉字,被称为“逆序词”。
这个现象在中日两国语言中都存在,尤其在中文中占据很大比重。
本文主要讨论中日汉字同素逆序词,并对其影响进行探讨。
中文中的同素逆序词中文中的同素逆序词分为两类,一类是同音同形的词语,如“上海”和“海上”、“北京”和“京北”,另一类是同形异音的词语,如“向导”和“导向”、“院长”和“长院”。
同音同形的同素逆序词同音同形的同素逆序词在中文中比较常见,如“上海”和“海上”、“北京”和“京北”。
这样的词语依靠上下文来判断意思,在句子中使用一般都没有问题。
同形异音的同素逆序词同形异音的同素逆序词在中文中也比较常见,如“向导”和“导向”、“院长”和“长院”。
这类词汇通常是由于汉字的结构特点导致的。
在这些词语中,一般是前面的单字在后面单字的词语中发生异变。
比如,“向导”中的“向”变成“导”以表示指引的意思,“院长”中的“院”变成“长”以表示学校负责人的意思。
日文中的同素逆序词日语中的汉字通用情况也比较普遍,与中文中的情况相似,有些汉字在日语中的发音、笔画上略有不同,但是在形状上是相同的。
与中文不同的是,日文中的同素逆序词通常只有一种情况,就是同音异字的情况,如“寛容”和“容寛”、“開発”和“発開”。
这种情况下,情况可以依靠上下文来判断。
中日文化与同素逆序词同素逆序词的存在不仅只是一种语言现象,也与中日两国文化密切相关。
在中国文化中,逆序词的使用比较成规模,尤其是在有特别意义的词汇中常有应用。
比如,中国古代就有“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和“人定胜天”等用逆序词的成语。
这种逆序词的特点在于,通过改变词语的顺序,既转变了意义,又起到了一定的修辞效果。
而在日本文化中,同素逆序词应用也有其特殊之处。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中心
作者:黄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钱菁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多维研究[学位论文]2006
2.贾玉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浅析[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09(6)
3.余光荣现代汉语中同素反序词浅析[学位论文]2010
4.陆建丽.Lu Jianli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评述[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10(19)
5.林燕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研究[学位论文]2011
6.刘艳平古汉语借代词中的同素逆序现象[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07(3)
7.刘晓琴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意义研究[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11(9)
8.闻静.WEN Jing同素逆序同义词浅析[期刊论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
9.贾玉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构词造词研究[学位论文]2010
10.吴倩楠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学位论文]2005
本文链接:/Thesis_Y1794908.aspx。
浅析《红楼梦》中的同素逆序副词同素逆序副词在《红楼梦》中出现频率较高,纵观其历史演变发现:同素逆序副词的绝大部分都是近代汉语时期由语素相同的两个同义的单音节词作为语素复合而成,且发展不平衡。
有些在现代汉语里双双消失、被别的同义词替换,有些只保留其中的一个,有些仅保存在方言中。
标签:近代汉语同素逆序副词红楼梦同素逆序这一语言现象,前贤对他们的界定、结构和语用等多有研究。
唐贤清对《朱子语类》中同素逆序副词做了具体的研究分析,对汉语中的并列式同素逆序构词进行了明确的界定和多角度的探讨。
所谓同素逆序词,是指构词语素相同而语素顺序相逆的一组双音节词。
宋代陈在《文则》卷上曰:“倒言而不失其言者,言之妙也;倒文而不失其文者,文之妙也。
文有倒语之法,知者罕矣。
”“倒文”就是我们所说的同素逆序词现象。
《红楼梦》副词中同素逆序词共出现七对:“时常”与“常时”、“皆悉”与“悉皆”、“反倒”与“倒反”、“复又”与“又复”、“刚才”与“才刚”、“姑且”与“且姑”和“如何”与“何如”等。
本文试图通过共时描写和历史分析,对其成因和历史演变做初步探讨。
一、“且姑”与“姑且”《汉语大词典》注,且:④副词,姑且,暂且。
《诗·唐风·山有枢》:“且以喜乐,且以永日。
”王引之《经传释词》卷八:“且,姑且也。
”《汉语大词典》注:姑,姑且,暂且。
《书·酒诰》:“勿庸杀之,姑惟教之。
”鲁迅《两地书·致许广平十二》:“但一时想不出适当之字,姑仍之。
”《汉语大词典》注:姑且,暂且。
《老残游记》:“姑且带回衙门去,照失单查封。
”“且”和“姑”在先秦时期就有表时间的暂且义,到了清代,二者结合构成双音节词“姑且”。
“且姑”一词在《汉语大词典》里没有,实际上,元末明初就已经产生了。
如,《水浒全传》第六十三回:“若论小官愚意,且姑存此二人性命。
”由此看出,“且姑”的出现要早于“姑且”。
在《红楼梦》中,两词的使用比较频繁,如:“想了一想,姑且不管他,果真人好了再说。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素异序词研究汉语作为世界上最流行的语言之一,在世界范围内受到越来越多的人的喜爱和学习。
在汉语教学方面,同素异序词的教学一直是争议的话题。
与同种语言的教学不同,汉语教学面临着一些特殊的挑战。
归纳起来,今日汉语教学中的主要挑战有以下几点:首先,汉语的语法结构相对比较复杂,但是在学习语法的同时,也要特别注意同素异序词的使用。
需要特别重视同素异序词的使用这一环节,因为很多时候同素异序词的使用可以极大地影响汉语句子的艺术性和文法正确率。
其次,同素异序词在汉语句子中承担了重要作用,但是在学习过程中并不能受到充分重视,同素异序词的使用往往被忽略,而这会严重降低汉语的句子的可读性。
再者,不同的面对对象,对同素异序词的使用也有所不同,根据流行的说法,“本以贵宾自居”,同素异序词的使用是不同的,当面对不同的说话对象或者不同的社会地位时,同素异序词的使用也会有所不同,这也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
最后,面对中外语言文化的差异,也是同素异序词教学中比较复杂的问题。
因为在外语教学中,学习者会有不同的文化背景,这对于学习者理解同素异序词的使用会有一定的影响。
从上面的讨论可以看出,同素异序词在汉语教学中所起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因此,针对上述挑战,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解决同素异序词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教师需要让学生了解汉语语法结构,特别是同素异序词这一部分,了解其在句子中的作用和搭配规则。
其次,在教授同素异序词时,教师应该利用多媒体等技术更加形象地让学生感受到同素异序词在语句中的作用,以利于学生的学习。
此外,在教授同素异序词时,教师还应当辅以具体的实例,让学生了解该词出现的背景,以及这种词语所代表的不同社会地位的差异。
最后,老师和学生要形成合作的教学方式,共同学习汉语,可以借助在线测试等软件来进行复习和测试,以加深学生对于词汇搭配规律的理解。
综上所述,随着世界范围内汉语教学的不断发展,同素异序词的教学备受关注,是对外汉语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浅议同素异序词的规范问题同素异序词是词素相同或相近而词素的排列次序相反的一对词,它是一种词汇现象。
大量存在于汉语中的这类词汇组合丰富着汉民族的语言词汇,因此必须以慎重的态度来看待同素异序词的规范问题。
本文拟从词汇规范的必要性、普遍性和明确性三个方面,对既有的和新生的同素异序词的规范使用做浅议分析。
标签:同素异序词规范原则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一、引言同素异序词,又叫“同素逆序词”“同素倒序词”“同素反序词”,也有“双音词的交替形式”“位序颠倒的同素词”等名称。
这类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的构成语素相同,但语素的组合顺序不同。
同素异序词的起源和合成词的起源同样古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如《诗经·周南·桃夭》第一章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而第二章有:“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的诗句。
《孟子·尽心下》中有:“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的语句,而“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则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典籍中的“家室-室家”“民人-人民”被称为“字序对换的双音词”,这样的词语形式即古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
到了近代,同素异序词也占有一席之地,张永绵先生在他的《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一文中分析探讨了诸如“引诱-诱引”“声音-音声”“把守-守把”等80多组同素异序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五四”时期的作品中,同素异序词更加频繁地出现,尤具特色的是鲁迅先生著作中词序颠倒的复合词的使用,在词汇方面注重多方吸取和多元创新。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极富特色的一个部分,同素异序词有它存在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而词汇的规范化是词语各种要素的纯洁和标准化问题,同素异序词当然也在范围之内。
对于这类词,有的学者主张“依据使用是否普遍,群众是否接受和语言实践是否需要的原则,依据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再得出结论为好”(梁荫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