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同形异源典故词_摭谈_郝彤彤
- 格式:pdf
- 大小:161.80 KB
- 文档页数:4
汉语同源异形典故词语的界定、类型与形成机制作者:王砚文来源:《现代语文》2021年第12期摘要:汉语词汇中的典故词语来源于古典文献,同一个典源可以衍生出形式不同、而在意义上具有一定内在联系的典形,即同源异形典故词语。
就意义层面而言,这类典故词语可以区分为两种类型:一是意义相同的,同时在形式上又有所变化:即改换词素、调整语序和增减音节;二是意义不同的,这主要是由于语言使用者为适应表达需要,从典源中提取的要素具有选择上的差异性。
同源异形典故词语的形成机制主要体现在语境的限制、语用功能的不同和色彩意义的改变。
了解同源异形典故词语,有助于对辞典编纂工作提出相应对策,同时应防止语言使用者割裂典形与典源之间的关系,以免造成误解。
关键词:典故词语;同源异形;界定;类型;形成机制《中国典故大辞典》收录了来源于《汉语大词典》和古代典籍中的典故,包括每个典故的各种变式,共计三万两千多条[1](P1)。
这里所提到的“变式”就是本文的研究对象。
关于典故词语变式的研究尚不多见,仅有几位学者从词性和意义的角度对其进行了划分。
罗积勇认为,由于“原典”本身的丰富特性,可以形成“谓词性”“名词性”和“足句式”的典面[2](P68-64)。
曹炜曾提出“同源异形异义典故词”这一概念,并将其界定为“几个不同的词出自于同一个典故,即同一个典故会形成形式不同、意义也不同的若干个典故词”;从意义的角度观察,他又将其划分为“形式不同、意义密切联系的”和“形式不同、意义没有联系的”两种类型[3](P116-118)。
两位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对这种语言现象进行了分析,但在其性质、形成机制方面还很少有人论及。
因此,在语言研究中,需要对这类语言形式进行科學的概念界定,探求其作为语言符号的特性,并对其进行合理的分类,深入了解其形成机制,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
本文以赵应铎主编的《中国典故大辞典》(以下简称《辞典》)作为语料,研究其中的同源异形典故词语,试图在这方面作出有益的探索。
论典故词典源的特点--兼谈《辞源》的典故词处理问题苏天运【期刊名称】《励耕学刊(语言卷)》【年(卷),期】2015(000)001【摘要】典故词是用典者利用典故创造的词语,典故词诞生以后,其所脱胎的典故便成了典源。
对典源的特点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是准确理解典义的基础,也是辞书正确处理典故词的关键点之一,而学界就此问题探讨较少。
本文通过对《辞源•寅集》收录的典故词典源的全面考察,提出典源具有伸缩性、多向性与多维性三个特点。
%Allusive expressions is created by people in application of the allusions. Once it is created, the allusions from which it stem becomes the source of the allusive expression. Fully interpreting and cognizing characters of the source of the allusive expression, is the key point of the correct procession of allusive expressions in dictionaries. As the related problems have not been discussed, this essay will propose three characters of the source of the allusive expression:scalability, multidirectional and multidimensional, based on a comprehensive study of the allusive expressions included in“Yin Setof Ci Yuan”(《辞源•寅集》).【总页数】10页(P214-223)【作者】苏天运【作者单位】161006 黑龙江齐齐哈尔齐齐哈尔大学中文系【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典故词典源性质综论--兼谈《辞源》对典故词典源的处理 [J], 苏天运2."同形异源典故词"摭谈 [J], 郝彤彤3.论典故词典义的横向平列性特征--兼谈《辞源》对典故词的处理问题 [J], 苏天运4.《观代汉语词典》"模特儿"条的处理问题——兼谈对外汉语教学中音译词与"儿"缀词的区分 [J], 吴汉江5.论典故词典源的特点——兼谈《辞源》的典故词处理问题 [J], 苏天运;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西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郝懿行《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姓名:***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2002.4.1郝懿行‘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一——一_———-———一——————一内容摘要学科专业:汉语言文字学指导教师g李茂康研究方向;古代汉语研究生。
李润生(99108)郝懿行的《尔雅义疏》在《尔雅》的诸多注本中成就最大,他在疏证‘尔雅》时系联了许多同族词。
本文谨就《尔雅义疏》中的同族词材料进行系统整理。
清代古音学大昌,郝懿行受时代风气影响,且直接或间接地受到训诂大师王念孙、阮元的教诲,深明声义相依之理,作《尔雅义疏》时以极大的努力贯彻“以声为主”的训诂原理,并取得了显著成就。
《尔雅义疏》系联同族词的术语大致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一、声(音)义同。
二、声(音)义近。
三、声转。
四、通作。
五、双声叠韵。
六、声训。
七、其他形式。
/《尔雅义疏》的同族词,按其外部表现形态作如下分类:一、单音同族词。
这是同族词的主体。
从字形情况看,又可分为t(一)同形的单音同族词。
(二)同声符的单音同族词。
(三)形体无关的单音同族词。
二、复音同族词。
三、不同音节的同族词。
《尔雅义疏》标明间族词语音关系的术语有:声同、声近、声转、双声叠韵、合声、二音相通等。
其中,“声同”、“声近”和“声转”三个术语的语音关系包括:1、声韵全同。
2、声近韵同。
3、声同韵近。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郝氏所说的“声同”、“声近”、“声转”,就其同族词语音关系的实质看,并没什么区别。
《尔雅义疏》单音同族词语音模式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一、声韵全同。
二、韵部相同,声纽相异。
三、声纽相同,韵部相异。
四、声韵皆近。
《尔雅义疏》中单音同族词的语义关系可以分为三类g第一类,同族词的源义素相同或相通,类义素相互区别:第二类,同族词源词以其整体意义进入派生词,成为派生词的源义素。
还有~类同族词,它们以源义素相同而相互联系,以区别性义素不同而相互区别。
《尔雅义疏》同族词研究的方法可以总结为“音义互求”、“意义推阐”、“类比法”等三个方面。
专题13:七上文言文阅读-备战2023中考语文一轮复习通关宝典(2022北京中考真题)阅读下面两则《论语》,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与“不义而富且贵”中“贵”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达官显贵.B.洛阳纸贵.C.物以稀为贵.D.春雨贵.如油2.对“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一句的理解,下列选项中正确的一项是()A.蔬菜米饭冷水,弯臂枕书苦读,读书的快乐是人生至乐。
B.吃粗粮喝冷水,弯着胳膊当枕头,这样的生活也有乐趣。
C.健康的饮食习惯、劳逸结合的生活状态,是快乐的源泉。
D.艰苦的物质生活,使人获得心理的满足,从而得到乐趣。
3.根据两则《论语》及下面两则材料,在后面语段中的横线上填写恰当的内容。
材料一颜子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而不改其乐。
夫富贵,人所爱也,颜子不爱不求,而乐乎贫者,独何心哉?天地间有至贵至爱可求而异乎彼者,见其大而忘其小焉尔。
见其大则心泰,心泰则无不足,无不足则富贵贫贱处之一也。
(取材于周敦颐《通书·颜子第二十三》)材料二初,公未显时,已欲任天下之重。
尝曰:“士当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夫忧人之忧,而欲免其忧,使人皆乐,然后与之同其乐。
(取材于王直《重修范文正公忠烈庙记》)颜回箪食瓢饮,孔子称赞他“贤哉”,师生二人志同道合。
周敦颐认为颜回“不改其乐”的原因是“①____”。
范仲淹汲取孔颜之乐的思想,主张“①____”。
他们倡导的人生追求已成为中华人文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2022山西中考真题)在班级举办的“善学精思”交流会上,启慧小组以下面的阅读材料为例,带领大家学习古诗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对比研究“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对比研究”,也称为中日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是一种以比较两种语言文字体系中具有相似外观和相同意义的成语研究方法。
它主要通过比较汉字和日语汉字中具有相同形式和内容的成语来研究这些成语在历史上的发展、意义及其传播过程,以及两国文化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基本概念。
中日同形类义同源成语是指汉字和日语汉字中同一个词语的形式相同,意义也大致相同的成语。
根据字面比较,中日同形同义成语可以分为三类:一是完全相同的,即汉字和日语汉字完全相同,表达意思也完全相同;二是部分相同的,即汉字和日语汉字部分相同,表达意思也部分相同;三是略有不同的,即汉字和日语汉字形式相同,但意思有微小差别。
其次,要了解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由来。
中国文化与日本文化的发展史渊源,双方的文字体系也有着深厚的底蕴。
日本是汉字文化的重要受传国,日语汉字也是从中国汉字发展而来的。
在日本,汉字和日语汉字是同一个语系,具有相同的形式和内容。
正是由于汉字和日语汉字的相同特征,使得这两种语言文字体系中出现了大量具有同形同义特征的成语。
最后,我们要探讨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意义及其传播过程。
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出现,表明了中日文化之间的联系与影响,从而丰富了两国文化的内涵。
从对比的角度看,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比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两国文化的差异和联系,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双方文化的本质。
此外,中日同形同义成语也可以用于日语学习,教师可以利用这些成语来加深学生对日语和汉字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
综上所述,中日同形同义成语对比研究是一种以比较汉字和日语汉字中具有相同形式和内容的成语来研究这些成语在历史上的发展、意义及其传播过程,以及两国文化之间的关系的方法。
中日同形同义成语的出现,丰富了两国文化的内涵,并可以用于日语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日语能力。
序号有误第九章现代汉语的同音词、同形词、异形词、同素词教学指导—→【学习目标】了解四种因音、形、义的同和异而产生的词语类聚现象,重点了解同音词及在语言生活中的应用。
【知识点】同音词、同形词、异形词、同素词【重【难进入学习一、同音词(链接脚本1 )二、同形词(链接脚本19 )三、异形词(链接脚本23 )四、同素词(链接脚本24)五、思考与练习(链接脚本25 )六、深度探索(链接脚本32 )七、资源库(链接脚本33 )脚本1一、同音词(一)什么是同音词(链接脚本2)(二)同音词的类型(链接脚本3(三)同音词产生的原因(链接脚本6(四)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别(链接脚本11(五)同音词在汉语中的应用与协调(链接脚本16脚本2:(一)什么是同音词声母、韵母、声调都相同的多个词构成同音词。
脚本3(二)同音词的类型1、同形同音词链接脚本42、异形同音词链接脚本5脚本41、同形同音词几个同音词的书写形式相同。
如:【米1】稻米、大米。
小粒像米的东西。
【米2】长度单位,符号m。
一米等于10分米。
[英meter]【花1】种子植物的有性生殖器官,由花瓣、花萼、花托、花蕊组成。
2【黑五类2】广西有黑五类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产品原料以五种黑色农作物为主,如:黑米、黑芝麻等。
【粉丝1】用绿豆等的淀粉做的线状食品。
【粉丝2】发烧友。
[英fans]脚本52、异形同音词几个同音词的书写形式不同。
如:联结—廉洁,失误—失物,拦截—拦劫,上调—上吊公式—工事—攻势—公事,事务—事物—饰物海带—海待,海龟—海归,乔—桥,平—坪,鱼—渔,消—销脚本6(三)同音词产生的原因每一种语言都有同音词。
从根本上说,是由于语音的有限性和词语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而形成的。
具体来说,包括以下几方面:1、造词时的偶合:电—垫,游船—邮船,拳术—权术。
2、语音历史发展的结果:十—石,清—轻。
链接脚本73、造词时利用音、义联系或单纯的语音联系:乔—桥、黑五类、海龟—海归。
中华中医药学刊中医经典同形词语说略孙文钟,刘庆宇(上海中医药大学,上海201203)摘要:同形词语即古今同形异义词语,是指在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中,词语的形体相同,而词语的意义有异的一种语言现象。
双音的古今同形异义现象,可以分为融合式、连合式、偶合式三大类型。
正确理解、诠释这些同形词语,对于顺利阅读中医经典、准确理解书中的文理与医理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中医经典;同形词语;融合式;连合式;偶合式中图分类号:R22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7717(2011)07-1461-03Study the Homonymy Term of Chinese ClassicsSUN Wen-zhong ,LIU Qing-yu(Shanghai University of TCM ,Shanghai 201203,China )Abstract :Homonymy term is a language phenomenon ,which refers to a modern character or group of characters formed as the same as ancient character in Chinese language ,but different in meaning.The ancient and modern two -tone phenomenon of homonymy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types ,which are fusion style ,connecting style and accidental combination style.Understood these words accurately and explained it properl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reading.It can help you to read the Chinese classics smoothly and understand the art and medical science correctly.Key words :Chinese classics ;Homonymy term ;fusion style ;connecting style ;accidental combination style 收稿日期:2011-02-25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科项目(08JA740032);上海市哲学社科项目(2007BYY007);上海市卫生局科研项目(2006J002A )作者简介:孙文钟(1948-),男,上海人,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古代中医药文献语言与文化研究。
汉语同音异形词浅析摘要:同音异形词是语言学中一种非常普遍的现象,其中在汉语中又由于汉语不是音节书写的语言,又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在现代汉语中,同音异形词大都有着意义相近但不完全相同的意义,有些词组还有这完全不同的意义,因此在生活中,应该正确辨析并掌握这些同音异形词,这样才可以游刃有余的使用并防止这些词语给我们的生活造成这样或者是那样的麻烦。
同音异形词的正确辨析不仅是提高自身的汉语素养的重要途径,而且还是增强自身法律素养,增强文化素养的重要手段。
关键词:现代汉语;同音异形词;异义一、同音异形字概况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现象非常明显,在现实生活中,不同的同音异形词语是有着不同的使用方法与实用意义的,这也决定了在进行实际的使用时,应该进行的时仔细的区分与对比,这样才可以保证真正的正确使用。
现代汉语中的同音异形异义词语的数量大约在1000组左右,其中在最新版的《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了大约800组。
这些词语的不同用法对我们实际的生活有着非常大的影响。
不论是在法律问题的实际使用意义上还是在文献作品的内涵理解与领悟上,都需要对这些同音异形词与进行全面正确的辨析与理解。
(一)同音异形词的出现与发展同音异形现象在不少的文字中都有出现,这与文字的长远变迁与发展是有着非常大的关系的,汉子也是不例外的。
汉字的同音异形异义现象在整个现代汉语中是非常众多且普遍的。
不少词语在出现之后,由于是经过口头的教授与传播,经过不短时间的流传就会出现不少的记录版本,而这时,汉语又有了长远的发展,汉语的意义与类别又变得更加丰富与严谨。
“对这些常用的词语再进行区分与辨析时就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理解,这是两种、甚至是更多的版本就会有更多的理解方法与实际赋予的意义,汉语的同音异形异义现象也就出现了”①。
这种情况经过长远的历史发展与经过就会变得越来越严重,最终也就出现了①张博.现代汉语同形同音词与多义词的区分原则和方法[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4(04).今天的这种同音异形异义现象。
■文·史·哲山东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三言二拍”梦境描写与情节构思浅析□郝彤彤[内容提要]据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
梦境描写对情节构思具有一定的影响:对现实进行概括;变换作品节奏;造成情节突转。
[关键词]三言二拍;梦境描写;情节构思[中图分类号]I2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8091(2009)01-0115-03【收稿日期】2008-07-29【作者单位】泰山医学院人文社科部,山东泰安,271000【作者简介】郝彤彤(1971- ),山东微山人,泰山医学院人文社科部讲师,文学硕士,主要从事古典小说研究。
我国古代文学,一向有“文奇则传”的理论。
但“奇”的内涵在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作品中表现不同,比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志怪小说常常用精灵鬼怪、冥府仙境营造“奇幻、奇异”的怪异美,这恰恰迎合了普遍好奇的社会心理。
鲁迅先生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说过:“宋市人小说,虽亦间参训,然主意则在述市井间事,用以娱心。
”①作为市井文学的宋元说话,为了获得更多的听众,就要有符合市民心理、情节曲折离奇的故事内容。
从“三言二拍”问世的社会背景来看,不难发现明显的商业文化色彩。
冯梦龙、凌 初是在书商的邀请下着手于话本小说的整理、编写工作的。
他们虽然有通过小说施行教化的动机,但与此同时,也持有娱悦世人、征服读者以及获取经济效益的意图。
就小说本身而言,意味着它一定要适应社会对它的期待,必须适合读者的阅读口味。
因此“三言二拍”表现出明显的市民趣味。
从作品本身面貌,亦可看出它们那明显的娱乐性指向。
“三言二拍”中有数量众多的作品可以说专以趣味追求为要务。
无论是神仙鬼怪世界的离奇想象,还是现实生活中奇闻异事的渲染描绘,作者调动了种种手段来完成这一追求。
“三言二拍”作为通俗文学,它的最本质的品性毫无疑问就是立足于娱乐本位的世俗性、趣味性。
据笔者初步统计,“三言二拍”涉及梦境的共83卷,讲述了110个不同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