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素异序词
- 格式:wps
- 大小:25.00 KB
- 文档页数:5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素异序词研究面向对外汉语教学的同素异序词研究同素异序词(isomorphousdiffectives)在汉语中有很多,它们在意义上有的相似,有的相近,有的不同,给学习者带来了很大困难。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语言中同素异序词的分析,得出了同素异序词的一些规律。
语言研究的主要任务是探索语言的发展规律,而发现语言规律最重要的途径就是比较研究,同素异序词正好能够反映各种语言之间的联系,也就能充当语言比较研究的有力工具。
1、相似性规律。
面向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素异序词是以元音字母为基础的,每个元音都可以看成是语音片段,按照同素异序规则构成同素异序词。
如en 是由元音和辅音组成的,在意义上en与e是同类型的,但元音不同,那么在意义上un与un就是不同的。
2、相似性规律。
同素异序词还具有其他一些普遍的规律。
(1)包容性规律。
同素异序词中有一些意义相同或相近的词,但它们在意义上并不完全相同,这类词称为包容词。
(2)扩展性规律。
同素异序词有时会根据读音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意义,比如sa与sha的读音相同,但意义完全不同,这样的词称为衍生词。
首先,同素异序词不仅在数量上繁多,在类别上也是如此。
作为语素而言,同素异序词中有单纯词、合成词和短语。
作为词,同素异序词又包括联绵词、形声词和其他一些构词形式。
其次,对外汉语教学中的同素异序词常见的有名词、动词、形容词、代词、数词、副词、连词等几个大类。
再次,同素异序词之间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两大类,一类是转化关系,即两个同素异序词经过某种语法手段相互转换成另外一个同素异序词,例如,看做前置词的词,往往会因语法条件的改变而具有了新的意义。
另一类是同类关系,即两个同素异序词虽然表达了不同的概念,但在意义上属于同一范畴,用法上也有相似之处,例如,思和想的意义完全不同,但在英语和汉语中都是思想的意思,只是表达不同而已。
最后,汉语同素异序词还存在一些特殊情况。
例如,动词、形容词在不同的语言里有着不同的含义,造成同素异序词之间意义的不确定性;英语单词sent往往不具有汉语词语的含义,但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必须根据上下文或句子的意义来选择适当的词语,从而造成汉语词语与英语词语的意义不同。
yuwenjianshe001@87《列子》同素异序词探析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张传真摘要:同素异序词是汉语中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们是成对出现、语素相同而顺序相反的词语,这类词不但在现代汉语中存在,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不少。
《列子》中存在少量同素异序词,它们在语义构成、出现情况及历时发展等方面都有各具特点。
关键词:同素异序词 复音词 《列子》 引言汉语中一个词语的形式如果发生变化(包括颠倒),那么这个词语的意义就会或多或少地也随之而发生变化,但是汉语中还存在一种比较特殊的词,它们是成对出现、语素相同而顺序相反,例如“言语——语言”等,这类词在古代汉语中也有不少。
语素相同并且语素顺序相反的一对词称为同素异序词(同素反序词),反映了两个语素结合初期带有随意性和不稳定性。
[1]笔者在词汇研究中,发现《列子》中存在少量同素异序词,这类词数量不多,共出现了4组,要对专书词汇进行研究,需要对任何有价值的词进行研究,才能对专书词汇有更全面的了解。
本文拟从同素异序词的语素构成、在文中出现情况及历时发展情况进行探析。
一、《列子》中同素异序词的语义构成《列子》中同素异序词不多,共出现了四组,我们首先从其语义构成来进行分析。
[2](一)“谒请”和“请谒”而与南郭子连墙二十年,不相谒请;相遇于道,目若不相见者。
《列子・仲尼第四》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与子并世也,……在家熙然有弃朕之心,在朝谔然有敖朕之色。
请谒不相及,遨游不同行,固有年矣。
子自以德过朕邪?” 《列子・力命第六》请,形声,从言,青声,本义:拜访;《说文解字》:“请,谒也。
” 谒,形声,从言,曷声,本义:禀告,陈述。
《说文解字》:“谒,白也。
” 两个语素结合形成的是同义联合,“谒请”和“请谒”在这里都是拜见的意思。
(二) “辰星”和 “星辰”其后共工氏与颛顼争为帝,怒而触不周之山,折天柱,绝地维,故天倾西北,日月星辰就焉;地不满东南,故百川水潦归焉。
《列子・汤问第五》大禹曰:“六合之间,四海之内,照之以日月,经之以星辰,纪之以四时,要之以太岁。
广州地区粤方言和香港地区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2009-04-10 22:01內容提要:词的同素异序现象是汉语的特有现象。
本文从同素异序词的原因等谈起,考察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
关键词:同素异序广州话香港粤方言一、引言同素异序词,本文指在构词形式为AB和BA的一对双音词。
它们有同样的语素,但语素的顺序互为颠倒,如寻找—找寻、牛奶—奶牛等等。
高元石(1991)曾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素异序词作过统计,查得共约250对。
异序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且较为普遍的词语结构现象。
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数量较少,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很丰富,有的在现代不是同素异序的在古代却是。
在汉语中,字序、词序起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词组和句子中,而且在构词中也有所表现。
汉语没有形态上的约束,语素运用极其灵活,字少词多,常用语素利用率很高。
这些因素使异序词的产生成为可能。
这是汉语词的一个特点。
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来看,异序词是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的合成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中都有异序词存在。
一开始是词汇发展中的一种不稳固现象。
同素异序词反映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阶段所经历的由不稳固、不定型到稳固、定型的语言事实。
通过颠倒语素的位置,或者使其读音顺序随之改变,以满足韵文韵律的需要,或者改变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改变原先的词义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这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体现了汉语中语素与语素结合的灵活性。
从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变化来看,同素异序同义的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当中有的只保留了一个被社会群体承认了的,另一个消失了。
如“人民—民人”。
郭熙先生在《论大陆汉语与台港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异》一文中已注意到大陆共同语和台港方言存在同素异序词这个现象。
二、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以下是对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号左为共同语词语,右为香港粤方言词语),词条及注释皆参考自杨英耀的《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
简论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类型汉语是一种缺乏丰富的形态变化的语言,在汉语中语序的作用很重要。
相同的几个词语把它们按照不同的顺序来排列,所组成的句子的意义会截然不同。
如“我”“他”“爱”这几个词可以组成“他爱我”“我爱他”这样两个句子,它们所表示的意思是完全不同的。
语序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句子方面,在一个词语内部,语素的顺序也很重要,如“言”“语”这两个语素,可以组成“言语”“语言”两个不同的词,“人”“士” 这两个语素,可以组成“人士”“士人”两个不同的词,“枪”“手” 这两个语素,可以组成“枪手”“手枪”两个不同的词等,汉语中,这类的词有一系列,我们把这样的词称之为“同素异序词”“同素反序词”或“同素逆序词”。
我们通常会这样界定它们:同素异序词是指那些语素构成相同,语素顺序颠倒的一组词,它们成对存在,在语义、词性、结构方面存在不同。
这些词一方面丰富了我们的词汇系统,一方面也给我们的语言使用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对这些词语我们应该辨证地看待,批判地吸收。
本文主要综合语义、词性、结构几个方面,谈一谈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类型。
以《现代汉语词典》为根据,我们可以得到七八百对同素异序词,通过对它们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大致可以归为如下几类:一、词义相近,词性相同,结构相同这类的同素异序词,两个词语词义相近、词性相同、结构一致,例如“笨拙”和“拙笨”,都有“笨、不聪明、不灵巧”的意思,同为形容词,都是并列结构;“词语”和“语词”,都是指“词和短语”,同为名词,都是并列结构;“攀登”和“登攀”,都有“抓住东西爬上去”的意思,同为动词,都是并列结构;“山河”和“河山”,都可以指“国家的疆土”,同为名词,都是并列结构;“愤激”和“激愤”,都指“激动而愤怒”,同为形容词,都是并列结构,等等,它们都是这种情况。
这是第一种类型,这类的词语,在同素异序词中的数量是最多的。
二、词义不同,词性相同,结构相同这类的同素异序词,两个词语词义不同,但是词语的词性相同,结构一致。
同素异序词的使用变迁考察及探究——以现、当代文学作品为例于超【摘要】同素异序词的使用情况存在历时差异.对现代、当代文学作品中的相关用例进行的考察发现,同素异序词大致分为"异体词"和"分化发展词"两类.这些同素异序词的使用变迁和发展变化速度各不相同,但其中制约这些发展变迁的因素却有规律可循--不仅受到语言本体内部自身发展变化共同规律的制约,还受到使用者的语音选择、心理词汇的语义透明度等人类认知心理的重要影响.【期刊名称】《昆明学院学报》【年(卷),期】2010(032)004【总页数】4页(P86-89)【关键词】同素异序词;使用变迁;使用选择;选择机制;认知心理【作者】于超【作者单位】武汉大学,文学院,湖北,武汉,43007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H146;H146.1Abstract:There are diachronic changesof the sam e-morphem e and contrary-order synonym sbetween Chinese contempo raryworksand modernworks.W ith thisobservation,these sam e-morphem e and contrary-order synonym s are divided into“variant”and“differentiation”.The speedsof their developm entare various.The causesof these changes include the developm entof the Chinese language and the language user′s cognitive selectionm echanism s(sounds selection and sem antic transparency etc.).Key words:Sam e-mo rphem e and contrary-order synonym in Chinese;evo lution of the use;selection of the use;selectionm echanism; cognitive psycho logy同素异序词,即语素相同但是语素顺序相反的一对词[1]。
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以《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为中心
作者:黄巍
学位授予单位:辽宁师范大学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钱菁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多维研究[学位论文]2006
2.贾玉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研究浅析[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09(6)
3.余光荣现代汉语中同素反序词浅析[学位论文]2010
4.陆建丽.Lu Jianli对外汉语同素逆序词教学研究评述[期刊论文]-语文学刊2010(19)
5.林燕同素逆序词“计算—算计”研究[学位论文]2011
6.刘艳平古汉语借代词中的同素逆序现象[期刊论文]-兰州学刊2007(3)
7.刘晓琴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意义研究[期刊论文]-东京文学2011(9)
8.闻静.WEN Jing同素逆序同义词浅析[期刊论文]-柳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2)
9.贾玉萍现代汉语同素逆序词构词造词研究[学位论文]2010
10.吴倩楠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学位论文]2005
本文链接:/Thesis_Y1794908.aspx。
大家学语文之同素异序词
好奇外加无知,百度了一下,学习到很多词汇正反都可以读意思也相近,大家一起学习学习哈!(千万不要小瞧哦)中国语言真的是博大精深啊!
同素异序词:
在佟慧君编著的《常用同素反序词辨析》一书中,共收集了现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150在这150对同素异序词中,词性、词义、语法功能均相同的有33对:
爱怜=怜爱安慰=慰安煎熬=熬煎笨拙=拙笨
吞并=并吞察觉=觉察沉浸=浸沉代替=替代
脊背=背脊忌妒=妒忌寂静=静寂省俭=俭省
健壮=壮健演讲=讲演介绍=绍介空虚=虚空
阻拦=拦阻唠叨=叨唠力气=气力名声=声名
命运=运命伤感=感伤士兵=兵士逃窜=窜逃
痛苦=苦痛响声=声响修整=整修样式=式样
折磨=磨折整齐=齐整直率=率直直爽=爽直
(前面的词汇为现代汉语词典常用的词汇,后面的词汇为较早时期词汇。
)
小故事:
大熊猫现多俗称熊猫,原称猫熊。
民国时一次展出时,因为当时规定采取了国际通用准则,使用中英文按照从左向右列出每一件展品的名字,但由于国内的阅读顺序还是从右至左,另外当时的大熊猫还不像现在这样作为国宝世人皆知,只有极少人知道它。
所以大家都认为它的名字是“熊猫”。
以谬传谬,约定俗成,最终它在华人世界的名字就被永久的改变了。
因此,猫熊的称呼才是最为标准的!。
浅议同素异序词的规范问题同素异序词是词素相同或相近而词素的排列次序相反的一对词,它是一种词汇现象。
大量存在于汉语中的这类词汇组合丰富着汉民族的语言词汇,因此必须以慎重的态度来看待同素异序词的规范问题。
本文拟从词汇规范的必要性、普遍性和明确性三个方面,对既有的和新生的同素异序词的规范使用做浅议分析。
标签:同素异序词规范原则必要性普遍性明确性一、引言同素异序词,又叫“同素逆序词”“同素倒序词”“同素反序词”,也有“双音词的交替形式”“位序颠倒的同素词”等名称。
这类词的特别之处在于它们的构成语素相同,但语素的组合顺序不同。
同素异序词的起源和合成词的起源同样古老,早在先秦时代就已经存在,如《诗经·周南·桃夭》第一章云:“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而第二章有:“桃之夭夭,有蕡其实。
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的诗句。
《孟子·尽心下》中有:“诸侯之宝三:土地、人民、政事。
”的语句,而“后稷教民稼穑,树艺五谷,五谷熟而民人育。
”则是出自《孟子·滕文公上》。
典籍中的“家室-室家”“民人-人民”被称为“字序对换的双音词”,这样的词语形式即古代汉语中的同素异序词。
到了近代,同素异序词也占有一席之地,张永绵先生在他的《近代汉语中字序对换的双音词》一文中分析探讨了诸如“引诱-诱引”“声音-音声”“把守-守把”等80多组同素异序词。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五四”时期的作品中,同素异序词更加频繁地出现,尤具特色的是鲁迅先生著作中词序颠倒的复合词的使用,在词汇方面注重多方吸取和多元创新。
作为现代汉语词汇极富特色的一个部分,同素异序词有它存在的积极作用和价值。
而词汇的规范化是词语各种要素的纯洁和标准化问题,同素异序词当然也在范围之内。
对于这类词,有的学者主张“依据使用是否普遍,群众是否接受和语言实践是否需要的原则,依据它们是否符合汉语发展规律的原则,进行深入的研究,然后再得出结论为好”(梁荫众)。
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同形异序现象本文主要从语用价值、修辞功能、不同类型现象之间的比较等方面对现代汉语中的双音节同形异序现象进行了考察,对双音节的合成词两字顺序颠倒之后出现三种结果的原因做出了解释,并进一步分析了制约其结果出现的因素。
标签:双音节同形异序语义差别语用价值修辞功能结构比较一、引言在现代汉语中,字形相同,组合顺序相异的一组双音节结构称之为双音节同形异序现象。
这类现象比较复杂,包括以下几类:①同素异序词,是指语素相同,顺序相反,语义相关的一组合成词,如:犯罪——罪犯;②同形异序词,是指字形相同,语素不同,顺序相反,语义不相关的一组合成词,如:球星——星球;③同形异序结构,是指字形相同,顺序相反,但一个是词、一个是词组的一组结构,如:北面——面北(前者是词,后者是词组)。
双音节同形异序现象的前后两项在语法、语义、语用、修辞等方面都会发生不同变化。
前人对此类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研究主要集中在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研究、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方言中同素异序词的研究、跨语言研究同素异序词、同素异序成语研究几个方面,没有人打破词的范围研究同形异序整体现象。
其次,现代汉语中双音节的合成词两个字顺序颠倒之后有三个结果:①成为另一个合成词;②成为词组;③成为一个语言片段。
以往的研究只关心第一个结果,忽略了后两个结果。
第三,以往研究的焦点是双音节同素异序词,把双音节同形异序词排除在外。
本文对此类现象的研究将从词的范围扩大到词以外的结构,并且对双音节的合成词两个字顺序颠倒之后出现三个结果的现象进行总结、分析。
二、双音节同形异序现象的类别及语义差别(一)同素异序词根据《现代汉语词典》对同素异序词的释义、同素异序词的两个词意义之间联系的紧密程度,可以把它分为同素异序等义词和同素异序近义词两种类型。
1.同素异序等义词这类词在语义、功能、结构方面都相同,在《现代汉语词典》中,通常两词的释义完全相同,或者是以一方来训另一方,或两方互训。
广州地区粤方言和香港地区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2009-04-10 22:01內容提要:词的同素异序现象是汉语的特有现象。
本文从同素异序词的原因等谈起,考察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
关键词:同素异序广州话香港粤方言一、引言同素异序词,本文指在构词形式为AB和BA的一对双音词。
它们有同样的语素,但语素的顺序互为颠倒,如寻找—找寻、牛奶—奶牛等等。
高元石(1991)曾对《现代汉语词典》中的同素异序词作过统计,查得共约250对。
异序词是汉语的一种特殊且较为普遍的词语结构现象。
现代汉语同素异序词数量较少,古代汉语同素异序词很丰富,有的在现代不是同素异序的在古代却是。
在汉语中,字序、词序起的重要作用,不仅体现在词组和句子中,而且在构词中也有所表现。
汉语没有形态上的约束,语素运用极其灵活,字少词多,常用语素利用率很高。
这些因素使异序词的产生成为可能。
这是汉语词的一个特点。
从语言的历史发展来看,异序词是由单音词发展为双音词过程中的一种现象。
古代汉语词汇以单音词为主,现代汉语词汇以复音词(主要是双音的合成词)为主。
在古代汉语、近代汉语中都有异序词存在。
一开始是词汇发展中的一种不稳固现象。
同素异序词反映了汉语词汇由单音词向复音词发展阶段所经历的由不稳固、不定型到稳固、定型的语言事实。
通过颠倒语素的位置,或者使其读音顺序随之改变,以满足韵文韵律的需要,或者改变语素之间的结构关系,改变原先的词义以满足交际的需要。
这种创造新词的方法,体现了汉语中语素与语素结合的灵活性。
从同素异序词的发展变化来看,同素异序同义的两个词在长期的语言发展当中有的只保留了一个被社会群体承认了的,另一个消失了。
如“人民—民人”。
郭熙先生在《论大陆汉语与台港汉语在词汇上的差异》一文中已注意到大陆共同语和台港方言存在同素异序词这个现象。
二、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以下是对广州话和香港粤方言同素异序词的考察(“—”号左为共同语词语,右为香港粤方言词语),词条及注释皆参考自杨英耀的《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
词有的是单义项的,有的是多义项的。
两个同素异序词义项上有三种情形:一是二者都是单义的,二是其中一方为单义,另一方为多义,三是两者都是多义的。
根据语义和词性的不同,主要可归纳为以下几类:1、词义和词性都不同。
如:(1)串连—连串“串连”是动词,意为“一个一个地联系”。
“连串”是形容词,意为“连接成串”。
(2)堂上—上堂词义和词性都不同。
不能互换使用。
“堂上”有三个义项,第一:具名词性,指父母。
第二:旧时指审讯问案的地方。
第三:旧时受审讯的人称审讯的官吏。
这两个义项,现基本上已不被使用。
“上堂”有两个义项,第一个是指到公堂去。
具动词性。
现在常说“上法庭去”。
第二个义项是“上课”这意,是香港地区用语。
2、词义不同,词性也多有不同。
如:(2)工人—人工两者都是名词。
后者在表示“工钱”“工资”等意义时,在香港地区使用较多。
3、词性相同,但词义不同。
如:(3)发电—电发同属动词但词义不同。
“发电”有两个义项:一是“发出电力”,二是打电报。
“电发”是香港使用的词语。
烫发之意。
(4)断定—定断同属动词,词义却不同,不能互换使用。
“断定”是下结论之意。
“定断”是定夺,决断之意。
是香港地区用语。
(5)机手—手机同属名词但词义不同。
前者是指“操纵某些机械的人”(“手”为词缀)。
后者是指手提电话。
这个词是从香港引进的,现在已成为常用词。
(6)家私—私家同属名词而词义不同。
“家私”指家产。
“私家”是指私人之意。
为粤港两地人们常用的一个词,现在大陆出版的报刊上也不少见。
还有“私家车”“私家侦探”等词被使用。
(7)文科—科文同属名词而词义不同。
不能互换使用。
前者是教学上文学、语言、哲学、历史、经济等学科的统称。
后者是指工头,领班之意(英语foreman的粤话音译)。
是香港地区用语。
(8)书法—法书同属名词而词义不同,不能互换使用。
前者是指文字的书写艺术。
特指用毛笔书写汉字的艺术。
后者有三个义项。
其中一个义项是台港地区用语。
指法典(比较完备系统的某一类法律总称)。
(9)宗教—教宗同属名词而词义不同,不能互换使用“宗教”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教宗”是指罗马天主教皇,教皇。
是香港台湾地区的用语。
4、词义不同,词性也有异。
如:(10)理疗—疗理“理疗”是物理疗法的简称,可用作动词和名词。
“疗理”是治疗护理之意,具动词性。
是香港地区用语。
(11)盖上—上盖前者有两个义项:一个是指盖子加到器物上面;由上而下的遮掩;蒙上。
具动词性。
一个是指建造房屋。
后者有三个义项:一是指把盖子(器物上都有遮蔽作用的东西)加(装)上去。
属动宾词组。
二是指大厦的高层。
香港地区用语。
具名词性。
三是覆盖在上面的东西。
具名词性。
广州地区早已引用香港地区的该用法,如“地铁上盖”。
5、词义相同,词性也相同,但一般来说不宜用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如:(12)康复—复康同属动词,词义相同,不宜替换。
前者是恢复健康之意。
后者“复康”即“康复”,是香港地区用语。
(13)录取—取录同属动词,词义相同,但也不宜以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录取“是选定(考试合格的人)”。
“取录”即“录取”,习惯上使用“录取”一词。
是香港地区用语。
(14)顺畅—畅顺同属形容词,词义相同,但不宜以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前者指顺利通畅,没有阻碍。
“畅顺”即“顺畅”,习惯上使用“顺畅”。
在粤港地区,“畅顺”一词常被用。
用于交通方面,二者同义。
(15)已经—经已同属副词含义相同。
但不宜以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已经”表示事情做完或时间过去。
“经已”即“已经”。
习惯上使用“已经”一词。
是香港地区用语。
(16)隐私—私隐均具名词性,词义相同。
但不宜用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隐私”是指不愿告人的或不愿公开的个人的事。
“私隐”即“稳私”。
我国大陆人们习惯使用“隐私”一词。
“私隐”则是香港地区用语。
(17)早晨—晨早词义和词性是相同的,但不宜以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早晨”是指从天将亮到八九点钟的一段时间。
有时从午夜12点以后到中午12点以前都算是早晨。
在粤方言里,“早晨”是用作人们早上见面时的寒暄语。
即“早上好”“您好”的意思。
“晨早”同“早晨”。
它在粤方言中常被使用。
书面语上也可见。
6、词性相同,词义有同也有异。
如:(18)素质—质素同属名词,词义有同有异,不宜以后者替换前者来使用。
“素质”有三个义项,其中一个义项表示素养。
“质素”香港地区用语,有两个义项,一是同“素质”,现在大陆报刊上也偶然可见。
二是指质量。
是香港地区用语。
三、余论其实,就是广州话与普通话之间也同样存在着这样的现象。
如婆家—家婆,“家婆”是粤港地区用语,指的是丈夫的母亲。
黄小娅(2001)比较过广州话与共同语的这类词语。
总的来说,广州话受祖国共同语影响较大,与共同语的用词比较趋同。
但同时,由于毗邻香港地区,有相当部分词也是受香港词的影响,表现与共同语不同,而与香港地区用语趋同。
因而很多时候无法严格区分广州话词与香港词。
语言是在不断融合、不断发展的。
有很多词为香港地区常用语,现在不少也已向大陆渗透,而首当其冲将其接纳过来的无疑就是广东地区。
我们在广州街头会见到“地铁上盖”这样的字眼,“上盖”这个香港地区用语已成为了广州话里人们习经为常的用词,“盖上—上盖”就已经不再是广州话与香港地区用语的区别,而当在大陆内地接受度还不强之前,就是大陆共同语用词与粤港地区用词的差别。
有的词在大陆和台港地区均成对出现,如“素质”和“质素”。
但大陆今通行“素质”而台港地区今通行“质素”。
这种对应反映了汉语合成词的语素顺序变换到定型的过程(郭熙)。
有的同素异序词在历史使用中遭到淘汰,如中央—央中的“央中”原来指请某人做中人。
是旧时文书用语,具动词性。
如今已废弃不用了。
高元石(1991)指出:对于等义的同素异序词,有人认为应加以整理、规范,确立一个,淘汰一个。
词汇发展的实际告诉我们,对等义的同素异序词加以人为干预进而达到规范,实在是难以进行。
我们应该承认这一词汇发展的现实。
附注:本文中的词条及注释皆参考自杨英耀的《同素异序词应用词典》。
致谢:华文学院郭熙老师及曾昭聪老师对本文的写作给予了指导和帮助,在此深表谢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