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发展战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最全版

(发展战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最全版

(发展战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最全版
(发展战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最全版

(发展战略)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

造业行动方案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产业支撑。“优先

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进壹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升级,增

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使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

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紧紧抓住新壹轮国际产业转

移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俩种资源、俩个市场,通过“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新技术新装备”,“以加强技术创新,确立上海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为主线”,正确处理好

制造业发展和城市建设、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自身发展和服务全

国的关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展优

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特制定本方案。壹、上海制造业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工业

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工业新高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3年,上海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933亿元,连续14 年保持俩位数增长。

1978年以来,上海制造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壹阶段,

从1978年至1990年,主要是加强轻纺、增加产能、建设宝钢、发展汽车,开展恢复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使轻重工业大体平衡。第二

壹2壹

阶段,从1990年至2000年,主要是突出重点、培育支柱、优化布局、提升重化,从发展八大重点行业到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从

调整中发展转入发展中调整。第三阶段,从2000年至当下,主要是强化创新、提升能级、发展装备、建设基地,全面启动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壹)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工业增加值

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左右,2003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5%,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0.306亿元上升到O.565亿元。

(二)上海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根据

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共有39个工业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30个、采矿业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在30 个制造业门类中,上海均有涉及;从制造业中类行业见,全国有169个,上海有161个。

(三)上海制造业在总量上尚有壹定的相对优势。1985年之

前,上海制造业总量壹直位居全国第壹。近10年来,上海制造业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稳定在第五位,在35个大中城市中居首位。

(四)上海制造业已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上海制造业总产

值从1956年的100亿元到1987年的1000亿元,大约用了30年;从1000亿元到2003年突破10000亿元,大约用了l5年。据预测,从10000亿元到20000亿元只需5年左右时间,从10000亿元壹3壹

到100000亿元预计需15—20年。

(五)上海制造业已步入了重化工业持续稳定的增长期。上海

制造业自1992年开始,重工业比重已连续12年高于轻工业。据预测,在相当壹段时间内,俩者之比将基本稳定在7:3的水平,和国际上典型的重化工业中后期的特征基本吻合。

(六)重点产业的支撑作用日益显现。自“八五”开始,上海先

后提出且确定了汽车、钢铁、石化、成套设备、通信电子设备、家用电器、生物医药等为支柱工业。经过十几年的培育发展,电子信息、汽车、成套设备、精品钢材和石化等已占全市制造业总量的56%左右。

(七)以六大产业基地为龙头、市级之上工业区为支撑、区级重

点工业区为配套的产业布局初步形成。二十多年来,上海制造业实现了从100平方公里向600平方公里,进而向6000平方公里拓展的历史性跨越。

(八)上海制造业的优势主要集中在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在

上海制造业161个中类行业中,处于全国同行业绝对优势和相对优势的占19%壹27%。在15个重点行业中,产出总量、增加值总量和增加值率都排在前三位的是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次之。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的产出总量位于15个重点行业之首,但增加值率却居上述行业之末。

总的来见,上海制造业长期保持着对全市经济的重要支撑和——4——

带动作用,总量在全国的排序虽有所下降,但重点产业的规模优势,以及在产业结构、劳动生产率、综合配套、人才集聚和资源配置等方面优势较明显。壹是钢铁、汽车、石化等产业在全国具有明显的竞争力;二是制造业产业链完善,这在世界各大工业城市中也是特有的;三是产业结构比较合理,重轻适度、比例协调;四是劳动生产率和效益居全国首位;五是制造业的综合服务水平居全国前列。

二、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机遇和挑战

(壹)先进制造业的基本内涵

上海要优先发展的先进制造业,是指能够不断吸收国内外高

新技术成果,且将先进制造技术、制造模式及管理方式综合应用于研发、设计、制造、检测和服务等全过程的制造业,具有技术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创新能力强、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服务功能全、就业比较多等特点。它不仅包括高新技术产业,也包括运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的传统产业,是上海按照“俩个率先" 要求,贯彻落实科教兴市主战略,充分发挥综合优势,体现特大型城市国际竞争力的重要方面。

(二)先进制造业的地位和作用

从当下起到2010年,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实现“俩个率先”和构筑新型产业体系的重要阶段,也是上海向工业化后期转变的关键时期。在这壹阶段和时期,上海制造业仍将是全市经济发展的基本支撑和重要驱动力量。

从制造业发展规律见,进入重化工阶段后,制造业本身有壹个

壹5壹

数量扩张和结构升级且举的趋势,上海制造业要顺应这种趋势,且实现向高技术产业的逐步转型。从城市发展规律见,世界各国的工业都集中在若干城市群,上海制造业总量和单位产出仍远低于东京、大阪、纽约、芝加哥等城市的水平;目前国内工业向大城市集聚的趋势也日益明显。从上海自身发展需要见,制造业发展同全市经济增长的相关系数达到0.963,制造业对服务业的拉动系数达到0.565。发展制造业已成为保持经济快速增长、稳定就业、发展服务业的内在需要。

(三)先进制造业面临的发展机遇

第壹,国际产业转移的趋势在持续,上海有条件发挥综合优势,成为承接国际产业转移主要基地和向国内辐射的桥头堡。第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加快,为上海发挥老工业基地综合优势,加快发展装备产业和高新技术提供了市场机遇。第三,上海拥有完整的制造业体系和完善的产业链,更有条件融入国际产业分工。第四,上海综合服务功能完善,服务业发达,最有条件成为制造业和服务业融合发展的城市。第五,国际化大都市的综合吸引力,能为先进制造业持续提供大量高素质的人力资源。

(四)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需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壹是发展制造业和利用资源、保护环境的关系。上海制造业

在能源消耗、单位产出和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指标居国内领先地位,但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尚有较大差距,需要进壹步加快增长方式转变,调整结构,使产业发展和资源环境相协调。壹6壹

二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稳定城市就业的关系。高新技术产

业是上海制造业发展的方向,但其总量目前仅占全市制造业的1/4 左右。要进壹步扩大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和劳动密集型高新技术产业的比重,增加总量,减少城市就业压力。

三是加快产业国际化和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系。在继续扩

大利用外资的同时,尤其要加强二次创新和集成创新;注重引进、吸收、消化和自主创新的有机结合。

四是增强国有经济控制力和推动民营经济加快发展的关系。

在加快国有经济布局和结构战略性调整中,要进壹步推动国有资本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主要行业,坚持有进有退、有所为有所不为。同时,要针对民营经济较多集中在消费类行业的现状,有步骤地在基础性、装备类产业内加快释放国有经济能量,调动各种所有制企业参和先进制造业发展。

三、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选择

(壹)基本原则

——坚持科教兴市战略,大力提升产业国际竞争力。抓住国

际产业转移机遇,将“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将制造和研发结合起来,将引资和引智结合起来,加大海外收购、兼且力度;注重引进和吸收创新相结合,技术升级和产业升级相结合,提高集成创新和二次创新能力;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制造水平;完善重点产业研发创新体系,不断提高产业核心竞争力。——坚持体制机制创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体作用。

壹7壹

进壹步转变政府职能,加快体制和机制创新,发挥“俩级政府、俩级管理"的优势;实现市场基础性资源配置和政府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深化国资国企改革,从体制机制上充分发挥运营者积极性;支持中央在沪企业发展国家战略产业;调动各类企业、各种所有制经济参和产业发展的积极性。

——坚持加快自身发展,努力提高服务全国水平。按照“立足

大局、扩大开放、服务全国、互融共进"的要求,注重和全国各地尤其是长三角地区实现产业联动、配套和合作;创新合作方式,鼓励各类企业发挥管理、技术和资本优势参和国内其他地区的建设发展,形成优势互补、分工协作的格局。紧紧抓住长江流域发展机遇,依托长三角联动发展,在更大范围内集聚优势。——坚持资源集约利用,走可持续发展道路。以科学发展观

为指导,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正确处理好产业、环境、资源、人口和社会的协调发展;推广清洁生产。

(二)发展战略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既要尊重世界制造业发展的壹般

规律,又要从上海特大型城市和产业发展的阶段性、特殊性出发,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要紧紧抓住世界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的重要机遇,以制造业高端优势引领技术结构升级,实现跨越式发展;抓住2010年上海世博会机遇,加快先进制造业战略布局调整,带动壹大批新兴产业发展壮大;突出发展目标的前瞻性和战略性。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围绕科教兴市主战略和建设“四个中壹8壹

心"的总目标,按照“区别对待、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差别政策"的

原则,对重点产业和行业实施相应的产业导向,提出到2010年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方针是:提升支柱产业竞争优势,推

动装备产业升级突破,加快战略产业培育壮大,抢占新兴产业重点

领域,保持都市产业稳定增长。

(三)主要目标

以高新技术为先导,以大基地、大企业、大项目、大品牌为依

托,以资金技术密集和充分就业相统壹、制造业和服务业高度融合、中小企业充满活力为特色,构筑技术创新化、产业集群化、制造

信息化、标准国际化、资源集约化的上海先进制造业体系,使上海

成为国内外著名的先进制造中心,研发创新和技术服务中心,大企

业运营管理、投资和采购中心,人才集聚和教育培训中心,新技术、

新产品展示交流的信息中心和全面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先行示范区。

——产业规模。到201O年,工业增加值在6000亿元之上,保

持对全市GDP的重要贡献,工业总产值达到25000壹27000亿元。年产出500亿元之上的大集团超过10家,其中1000亿元之上的达到4—5家。

——产业结构。到2010年,基本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

导、现代装备工业为骨干、基础原材料工业为依托、都市产业为配

套的产业结构。其中,装备制造业占全市制造业比重从当下的47%提高到54%。

——9——

——技术水平。争取到2010年,规模之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

值由目前的2400亿元左右增加到5400亿元左右;全社会R&D 投入达到销售收入的3%左右;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企业R&D经费投入总额占65%左右;技术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在65%之上;形成几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企业和大项目;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和水平保持全国领先;基本确立以人才高地为支撑的城市创新体系,成为国内外重要的创新基地、知识扩散中心;基本形成“产学研"战略联盟格局。企业技术中心和跨国X公司研发中心由2003年的127家和102家分别增加到300家之上。——品牌培育。到2010年,形成壹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品牌

大企业,且有若干家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培育5—7个国际性品牌和10—15个全国性品牌产品;形成3—5家具有连锁开发运营能力的品牌工业区,形成10个左右具有国际影响的品牌专业展览。

——产业布局。到2010年,六大产业基地全面建成,其中微

电子、汽车、化工和精品钢材等四大产业基地产出分别超过1500 亿元;市级之上工业区产值占全市工业总产值75%之上;500亿元之上的工业区超过10个,年产出超过1000亿元的工业区达到5 个,形成和城市功能和郊区城镇布局相匹配的工业格局。——服务功能。坚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的均衡协调发

展,加快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到2010年,生产性服务业保持俩位数增长,形成若干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基本建成服务长三角、辐壹10壹

射全国的专业化、品牌化、信息化的生产性服务业中心。壹可持续发展。大力推广清洁生产,建设资源节约型城市,

发展循环经济,不断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到2010年,制造业能源消耗不超过6000万吨标准煤;平均年能源增长率控制在4—5%;能源弹性系数争取保持在O.4左右。

四、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战略重点

(壹)提升支柱产业竞争优势

主要是依托产业基地、加大投资集聚、保持规模优势,提高竞

争能力。尤其在电子信息、汽车、钢铁、石化四大领域,进壹步强化核心竞争优势,提升能级。

——电子信息。重点是加强研发、拓展领域、加快升级、提高

效益。推进集成电路设计和整机制造联动发展,推进信息产业和其他制造业融合;鼓励电子信息产业向汽车电子、数字电视、关键元器件和媒体等延伸。集成电路重点发展集成电路设计及整机开发,整机产品所需的各种专用集成电路和系统级芯片等。建成具备研发、设计、生产、封装、测试、软件等完整的产业链,成为具有国际水平的国家级微电子产业基地。汽车电子重点发展燃油喷射电控装置、节油环保型电子点火装置、制动防抱死系统(ABS)、气囊防护系统、卫星导航定位系统接收装置、防撞雷达、车载信息娱乐壹11—

系统等。网络和通信设备重点发展网络设备、接入网系统设备、数字移动通信产品、卫星通信设备、数字音视频设备等。

——汽车产业。重点是自主开发、打造品牌、跨出国门、保持

领先。提高汽车产业核心竞争力和国际运营能力;稳定发展轿车;重点发展零部件制造及客车、重型载重汽车、集装箱运输卡车和专用车等;大力推进燃料电池、燃气、混合燃料等新能源汽车的开发和生产,形成自主品牌产品。建成安亭、金桥和临港三大汽车制造基地。

——石油化工。重点是园区开发、项目建设、完善配套、优化

布局。结构调整和优化布局的重点是发展漕泾,改善吴泾,调整高桥。发展战略的重点是延伸产业链,大力发展精细化工。——精品钢材。坚持精品发展战略,重点是总量控制、优化结

壹12壹

构、集约生产。进壹步优化配置现有装备能力,发展高档精品钢材,继续提升家电用钢、不锈钢、船舶和管线用钢、电工钢和特种金

属材料、石油和电力行业专用无缝钢、新型建筑用钢等产品的市场

份额和竞争能力,

(二)推动装备产业升级突破

主要是抓住城市化机遇,选准突破性重点,推动产学研攻关,

加快国际化合作,提升工业化水平。到201O年,核心产品技术水平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形成若干家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企业和

系统集成X公司;发电设备、微电子装备、煤液化成套设备等行业的技术水平进入国际先进行列,基本建成先进装备制造业的国家基地。预计到2007年,装备产业产值将达到10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0%左右;到2010年,装备产业产值将达到15000亿元,占全市工业总产值的54%左右。重点在八大领域实现升级突破。

——电站和输配电设备。以提高设计和成套能力为核心,努

力打造中国最具竞争优势的电站和输配电成套设备制造基地、设

备成套和工程总承包中心。到2007年,产能超过1500万千瓦。到2010年,具备自行设计制造1000MW超超临界火电机组、大型空冷火电机组、大型循环硫化锅炉、具备重型燃气轮机、700MW 壹13—

水轮发电机组的能力,成为国际领先的电站设备制造基地。开发75万伏超高压直流输变电成套设备、超高压柔性交流输电成套设备,成为高压、超高压和中低压配套完善的国内最大、最齐全的输配电设备制造基地。

——轨道交通。积极开发城市轨道交通车辆(包括磁悬浮)及

关键零部件、轨道交通信号系统。到2007年,在A型车及变形车设计上取得实质性进展,初步建立起车辆开发队伍,信号系统国产化取得初步成效。到2010年,能自主设计生产全系列轨道交通车辆,实现供电系统、站台系统成套,轨道交通信号系统达到国际水准。

——微电子装备。到201O年,基本掌握光刻机、刻蚀机、CVD三大关键半导体设备核心技术且实现产业化,带动其它半导体设备发展,形成我国主要的微电子装备研发生产基地。——精密加工装备。发展高精度加工中心、数控机床、工业机

器人等精密加工装备,成为拥有主机、控制系统、控制软件完全自主化的数字化装备制造基地。

——重点专用装备。形成重大装备的特大型汽缸、特大型转

子、大型高压容器、大型冶金和重型机械机架等自行设计和制造能力,发展大型铸锻件等极端制造能力,重点发展盾构掘进设备、港口机械等大型重工机械装备。发展印刷包装机械等专用装备,以及为“三农”服务的乳业设备、冷藏冷链设备、温室生产等现代农用设备。

壹14—

——能源类装备。发展大型煤炭综合采掘运设备、煤液化制

油、煤气化多联产成套设备等能源类装备。到2007年,拥有主要关键设备制造能力和自主知识产权,形成煤液化装备的制造设备成套能力;到201O年,基本建成我国煤液化装备制造基地。——新型环保装备。以电站设备带动电站烟气脱硫、脱硝除

尘成套设备;发展城市垃圾处理成套设备、水污染防治及废水资源化成套工艺设备、环境检测设备;鼓励海水淡化设备的研究和开发。到2010年,成为国家重要的环保技术、环保装备、环保服务和环保应用基地。

——智能化测量和自动控制设备。重点发展大型复杂和连续

生产过程所需综合自动化系统、控制系统、应用现场总线技术的检测和控制仪表,以及适应于现场总线集成的各种软硬件产品,智能化工业控制部件和执行机构。

壹15—

(三)抢占新兴产业重点领域

在重化产业逐步转入成熟阶段的同时,从增强产业发展后劲

出发,积极培育新兴产业,重点是加强跟踪,滚动培育,政策集聚,点上突破。

壹17—

——生物医药产业。支持具有国际认证水平、占领高附加值

环节医药产品的开发和生产。努力形成以创新为特色、以张江国家上海生物科技产业基地为核心的生物医药产业群。生物技术力争在人源化单克隆抗体、治疗性疫苗、多肽药物、动物乳腺反应器等领域获得壹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生物创新药物;新医药重点遴选开发治疗重大疾病、疗效显著、量大面广的化学创新药和非专利药;生物医学工程加快中高端诊断设备,发展无创、微创介入治疗设备,研制自动、半自动的中高端生化诊断仪器;现代中药加快超临界提取、在线检测、计算机现场控制、指纹图谱等技术在中药生产中的应用。

——新能源、清洁能源和节能产业。围绕提高能源效率和节

壹18壹

约能源,重点发展技术成熟、具有发展前景的太阳能光伏发电、太阳能热发电及其它太阳能产品。以世博会场馆建设10万平方米太阳能屋顶、启动本市5万个太阳能屋顶计划为契机,推动太阳能光伏产业规模化发展。加快推广风力发电、储能技术、分布式发电、天然气水合物等技术的应用。

以煤的全气化清洁工艺产生的合成气为基础,建设清洁能源

系列示范性生产装置——联合循环发电装置、煤制油中试装置等系列装置,成为清洁能源开发和示范性生产装置基地。以建筑材料生产的绿色化和节能为目标,推广节能型建筑材

料及其绿色制造技术,重点研究开发低品位原、燃料和可燃废弃物以及工业废渣用于建材生产的资源化技术,绿色和节能型建筑材料及其制品的生产技术和装备。发展高压大功率变频调速装置、非晶合金变压器、电磁感应节能灯等重点节能产品。——新材料产业。重点发展高性能精品钢为主的新型金属材料;高性能塑料和塑料合金、特种橡胶;差别化纤维、功能性纤维、绿色纤维等精细化工材料;大直径外延硅片、IC引线用框架铜带、高性能电解铜抛光硅片及超纯试剂等微电子产业用新材料;等离子平板显示器用稀土荧光粉、汽车尾气净化用稀土催化剂等稀土新材料;含医用塑料、人工中耳、三维仿骨结构材料、全热解碳人工心脏瓣膜等生物医用材料;绿色化学建材、节约资源型墙体材料等新型建材纳米级金属及金属氧化物、碳化物、氮化物等粉体材料;重点发展分子电子材料,量子元件,高密度记忆用磁性材料,光记壹19—

忆材料,碳簇、碳纳米管,超精密加工装置,纳米级检测仪器,微型机械,分子设计蛋白质,生物反应器,遗传因子治疗药品等纳米新材料产品。

(四)保持都市产业稳定增长

都市产业是先进制造业的延伸和拓展,是国际化大都市均势

产业的主要体现,也是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和扩大就业的重要载体。根据城市功能特点,对广就业、融合型、多功能的都市产业,以市场为主导、企业为主体、稳定为主线,继续保持规模,拓展内涵,提升功能;鼓励中心城区老工业厂房保护性开发,发展劳动密集型、知识密集型的都市产业和生产性服务业。

——服装服饰业。以服装设计为龙头,集加工、制造、销售、会

展等为壹体,造就壹流时装设计师;逐步提高产品档次,稳步提高国内和国际市场地位,成为弓l领中国潮流的国际时尚之都;鼓励皮革箱包产品向个性化、品牌化方向发展。保持50万人之上的就业规模。

——食品和农产品精深加工业。提高食品业、农产品精深加

工业和物流专业化水平,加快食品向方便化、工程化(营养工程)、功能化(保健功能)、专用化(专用原料等)和国际化方向发展;提高生鲜冷链加工技术;完善产品的规格标准和质量控制体系;加强行业品牌建设,保护特色产品和传统品牌;保持50万人左右的就业壹20壹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发展战略)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城市发展战略规划集锦 武汉 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战略目标 聚焦中部崛起,打造中国区域经济新增长极。创造更具凝聚力的资源环境和更好的创新氛围,建设区域性的国际化大都市。 战略导向找回武汉,重塑江城。抓住国家交通体系重构、国际产业转移和有利的政策环境等三大机遇,重点解决三大关键问题:一是如何打破区域封闭,领导区域发展;二是如何确立城市中心,再现中心城市辉煌;三是如何完善体系,找寻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机制。 战略选择 战略之一——“都市内核,国际中枢”,建设整合武汉三镇的中央都市核心空间(UC,即Urban Core),引导武汉快速建立起华中金融、贸易、产业服务和现代物流的区域精密控制内核,作为武汉迈向国际化的载体。 战略之二——“智力先导,产城一体”,提出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制造业为导向的“十字型” 产业空间布局构想。 战略之三——“滨江而展,一带多心”,突破当前城市圈层构架,构筑沿长江两岸的综合城市发展走廊,通过带形的跳跃式增长提供城市持续的发展框架。 战略之四——“破环成带,轴向拉伸”,强化滨江道路交通建设,形成区域式组团发展构架。战略之五——“以江为脊,连湖成网”,充分发挥武汉水优势,打响“百湖江城”全球品牌的思路。 战略之六——“产业整合,价值链接”,以研发销售为核心,实现武汉区域“1+8”产业和区域契合发展,构成主导产业加工为依托的新城发展模式; 战略之七——“近展双翼,远视三极”,向东连接,武汉城市圈沿京广线和沿京九线两个带状区域,近期横跨京九京广的武汉都市走廊,未来构筑武汉、长沙和南昌为基点的三角经济区,继而形成中国的第四极三角经济区的目标。 战略之八——“多元并蓄,文化凝聚”,把汉正街为代表的汉味市民文化等传统型文化和UC 新都市文化、高科技文化等提升型核心文化转化为具有鲜明地缘识别性的城市形象。 场景分析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doc35页)(1)

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产业支撑。“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对于进一步贯彻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升级,增强城市国际竞争力,使上海“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化、城市化加速发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新技术新装备”,“以加强技术创新,确立上海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为主线”,正确处理好制造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自身发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发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上海制造业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工业新高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3 年,上海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933 亿元,连续14 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978 年以来,上海制造业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从1978 年至1990 年,主要是加强轻纺、增加产能、建设宝钢、发展汽车,开展恢复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使轻重工业大体平衡。第二2一

阶段,从1990 年至2000 年,主要是突出重点、培育支柱、优化布局、提升重化,从发展八大重点行业到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从调整中发展转入发展中调整。第三阶段,从2000 年至现在,主要是强化创新、提升能级、发展装备、建设基地,全面启动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工业增加值 占全市GDP 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 %左右,2003 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5 %,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0.306亿元上升到O.565 亿元。 (二)上海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共有39 个工业大类行业,其中,制造 业30 个、采矿业 6 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 3 个。在30 个制造业门类中,上海均有涉及;从制造业中类行业看,全国有169个,上海有161 个。 (三)上海制造业在总量上尚有一定的相对优势。1985 年之 前,上海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10 年来,上海制造业 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稳定在第五位,在35 个大中城市中居首 位。 (四)上海制造业已进入持续高速发展阶段。上海制造业总产 值从1956 年的100 亿元到1987 年的1000 亿元,大约用了30 年;从1000 亿元到2003 年突破10000 亿元,大约用了l5 年。据预测,从10000 亿元到20000 亿元只需 5 年左右时间,从 10000 亿元一3一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

上海城市发展的战略定位已经明确为建设“四个中心”,目标是要形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基本功能,形成走在全国前列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体系。但是未来上海城市发展受资源环境约束越来越大,所以迫切需要上海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模式,通过产业结构大调整、需求结构大调整、所有制结构大调整和空间布局结构大调整,实现发展方式由依赖资源要素过多投入和出口向依赖服务经济和创新驱动转变。从上海目前主要决策部门的研究分析看,“十二五”期间上海经济结构调整总的趋势大致有以下方面: (一)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 产业结构调整总的方向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形成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为“四个中心”提供重要的产业支撑。首先是在国务院关于加快上海现代服务业发展指导意见推动下,金融业、航运服务、信息服务、中介服务和生产性服务业等高端现代服务业将加快发展。围绕国际金融中心建设,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不断拓展,金融机构继续聚集,金融机构金融创新将继续加快。聚焦国际航运发展综合试验区建设,增强航运服务功能。积极推进国际贸易中心建设,依托虹桥商务区、世博会区域等核心功能区域,进一步引进地区总部、跨国采购中心、电子商务企业和贸易促进机构,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二是围绕高新技术产业化、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推动制造业结构升级,提升先进制造业竞争力。加快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九大重点领域发展,即新能源、民用航空、先进重大装备、生物医药、电子信息制造、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新材料、软件信息服务。三是围绕结构调整产业导向,加快淘汰落后产能,调整劣势产业、淘汰劣势产品、淘汰落后工艺,如低端化工、玻璃建材等行业。调整方式也将呈现两个转变,即从单个企业调整变为行业整体调整,某个点上企业调整转变为整个区域产业的调整。 (二)需求结构调整方向 以扩大消费内需为重点的需求结构调整将不断加强,为经济持续增长提供新的动力。在消费上,变以扩大“即期消费”为核心的刺激政策为系统性制度安排,以体制机制创新来扩大消费需求,如努力扩大就业和支持创业,加快提高居民收入水平,增强居民消费能力。调整政府,企业、居民的收入分配关系,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将会逐渐提高,有效增强消费能力。消费环境将得到改善,进一步释放消费潜力,如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促进休闲型、发展型、奢侈型服务消费增长。在投资需求上,在保持投资适度规模和强度的同时,投资结构优化将不断增强,如加强对与“四个中心”建设相适应的功能性基础设施投资,加强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投资,加强对社会民生事业的投入,加强对郊区新城建设的投入。在出口需求上,在继续稳定外贸出口,保市场、保份额的同时,会更加重视发展离岸贸易、口岸贸易、服务贸易和服务外包,加快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综合运用出口退税、信用保险、保单融资、跨境结算等措施,稳定外贸出口。 (三)所有制结构调整 加快所有制结构调整,为结构调整注入新的活力。将更加注重发挥国资、外资、民资多元市场主体作用,充分激发经济发展的内生动力。首先是外资重点导向将着力引进功能性大项目和产业价值链高端环节,发挥外资对上海产业结构升级和发展方式转变的带动作用。聚焦两个中心的开放突破效应,重点引进金融航运等高端服务业主体;聚焦服务经济能级提升要求,重点引进总部机构;聚焦社会发展的协调联动推进,重点引进高端社会服务项目,外

上海商业发展史研究

上海的商业传统与重商观念 [摘要]:特殊的地理优势和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造就了上海悠久的商业传统,之一传统将上海地区的民众通过不同的方式纳入到商业轨道。长期在商业氛围中生活的上海民众感悟到商业对个人和地区发展的重要性,从而逐渐形成一种重商观念。在上海开埠通商后,他们能够持有一种宽容或是欢迎的态度并积极地投身到商业活动中去。 [关键词]:上海;商业传统;重商观念 1.商业传统 1.1地理自然因素 上海之所以从一个小渔村成为现今国际化的超级大都市,有着说不尽数不清的原因和理由。首先是地理的原因,这是一个自然原因,也许可以被归结为最原始因素的,这个因素是其他因素的源头和根本。 有关上海地理位置的优越性相信通过无数的著作和论文已经成了人所共知的常识,在地理书上,我们可以这样看到:上海位于北纬31度14分,东经121度29分,地处太平洋西岸,亚洲大陆东沿,长江三角洲前缘,东濒东海,南临杭州湾,西接江苏、浙江两省,北界长江入海口,长江与东海在此连接。上海正当我国南北弧形海岸线中部,交通便利,腹地广阔,地理位置优越,是一个良好的江海港口。 上海的这种天然的地理环境早在商业文化刚刚开始传播的远古时期就注定了上海将会在一个商品流通、贸易发达的时代成为一个商业、金融、服务业以及经济高度发达的中心,只要经济规律能够有正常发挥作用的机会。可以说,地理环境的优渥是上海商业发展的重要前提。 1.2商业因素 撇开上海天然的地理条件,寻求对上海命运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因素,我们发现,商业是当之无愧的因素。从上海市镇的兴起到最终上海发展为一个国际上具有非凡影响力的大都市,商业自始至终都是决定性的因素。尽管上海的发展史已经是人所共知

上海先进制造业行动策划方案

上海优先进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 先进制造业是上海建设“四个中心”的重要产业支撑。“优先进展现代服务业,优先进展先进制造业”关于进一步贯彻科学进展观、实施科教兴市战略,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结构升级,增强都市国际竞争力,使上海“领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领先差不多实现现代化”,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为紧紧抓住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和我国工业化、都市化加速进展的历史机遇,充分利用两种资源、两个市场,通过“新体制新机制”,形成“新技术新装备”,“以加强技术创新,确立上海先进制造业高端优势为主线”,正确处理好制造业进展与都市建设、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自身进展与服务全国的关系,加快增长方式的转变,不断优化产业结构,坚持“进展优势产业、稳定均势产业、淘汰劣势产业”,特制定本方案。 一、上海制造业的概况 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上海工业战略性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重组和工业新高地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2003年,上海制造业实现总产值10933亿元,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1978年以来,上海制造业大体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时期,从1978年至1990年,要紧是加强轻纺、增加产能、建设宝钢、进展汽车,开展恢复性调整和适应性调整,使轻重工业大体平衡。第二一2一

时期,从1990年至2000年,要紧是突出重点、培育支柱、优化布局、提升重化,从进展八大重点行业到形成六大支柱产业,工业从调整中进展转入进展中调整。第三时期,从2000年至现在,要紧是强化创新、提升能级、进展装备、建设基地,全面启动科教兴市战略,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一)上海制造业对经济的支撑和带动作用显著。工业增加值占全市GDP总量的比重长期保持在50%左右,2003年对全市经济贡献率达65%,每亿元制造业增加值带动第三产业增加值由1990年的0.306亿元上升到O.565亿元。 (二)上海制造业具有门类齐全和配套完善的基础优势。依照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全国共有39个工业大类行业,其中,制造业30个、采矿业6个、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个。在30个制造业门类中,上海均有涉及;从制造业中类行业看,全国有169个,上海有161个。 (三)上海制造业在总量上尚有一定的相对优势。1985年之前,上海制造业总量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近10年来,上海制造业总量在全国各省市排名中稳定在第五位,在35个大中都市中居首位。 (四)上海制造业已进入持续高速进展时期。上海制造业总产值从1956年的100亿元到1987年的1000亿元,大约用了30年;从1000亿元到2003年突破10000亿元,大约用了l5年。据预测,从10000亿元到20000亿元只需5年左右时刻,从10000亿元一3一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发展战略 08级国际旅行社王菁 120070801345 摘要: 多元投资的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在今年3月2日挂牌成立,迈出了上海国 有大集团发展混合所有制、实现创新发展的第一步。根据规划,上海电气集团有 限公司将实施“三步走”战略,第一步利用两年左右时间形成集团产业核心框架, 到2005年实现销售收入450亿元;第二步在三到五年内,明显缩短与国际先进 水平的差距,到2010年实现销售1000亿元;第三步,在未来六到十年内,打 响上海电气品牌,形成较强的国际竞争力,跻身世界五百强。 关键字:上海电器集团,体制创新,科技创新一体化战略 一、明确战略方向 上海电气承担的项目集中在新能源、重大装备两大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电气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向,是提高上海电气科学发展水 平的战略重点。 开展战略分析。上海电气是在服务国家战略中发展起来的。经过五十多年产 业积累、三十年改革开放,上海电气在新能源和重大装备领域,目前处于三种不 同的发展阶段。第一种,以超超临界百万千瓦火电设备为代表,通过消化吸收引 进技术,已经具备再创新能力,下一步目标是提升能力,跃上一个新的台阶;第 二种,以大型锻件为代表,已经形成了一定技术能力,但难以从国际上进一步获 得技术来源,下一步目标是,立足自主创新,实现瓶颈突破;第三种,处于消化 吸收引进技术的阶段,能不能抓住市场机遇存在不确定因素,下一步目标是,解 决技术来源,加快发展步伐。 确定战略方向。立足自主创新,在若干重大装备领域,立足自主创新,调动 技术积累,提高创新能力,突破重大技术瓶颈;扩大国际合作,充分发挥业已形 成的再创新能力,开发自主产品,拓展市场领域,承接国际转移,提高新一轮国 际合作的水平;赢得发展先机,在前沿性的技术领域,与跨国公司谋求战略合作,加快“培育新产业、进入新领域”的速度,把握发展的主动权。

宣讲材料: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是新时代我国经济发展的鲜明特征。高质量发展是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发展,是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的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制造业中创新最活跃、成果最丰富的领域,也是价值链上高利润、高附加值的领域。在制造强国建设进程中,必须紧扣高质量发展要求,将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推进,努力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中国速度向中国质量转变、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转变。 一、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 先进制造业既包括新技术催生的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也包括利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流程、材料、管理等改造提升后的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也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支撑。中国制造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关键是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实现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抓手。先进制造业具有技术先进、知识密集、附加值大、成长性好、带动性强等特征。有研究表明,美国先进制造业领域年人均产出是非先进制造业领域的2倍,每个先进制造业岗位可带动供应链上3.5个工作岗位。当前,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新常态,支撑制造业快速增长的成本优势日益弱化,能源资源和环境约束不断趋紧,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难以为继,经济发展必须更多依靠技术进步和劳动者素质提高,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提高先进产能比例,能够推进制造业向价值链中高端跃升,促进发展模式向绿色集约方向转型,实现发展方式的根本性转变。 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是破解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的重要途径。我国制造业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主要表现在低端供给过剩和高端供给不足。在一些行业产能严重过剩的同时,大量关键装备、核心技术、高端产品还不能满足需求。供给结构还不适应需求的新变化,产业整体处于价值链中低端。比如,近年来我国消费者到海外购买电饭煲等产品,这些产品国内完全能够生产而且产量还很大。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关键是我们的产品在质量与品牌上与国外高端产品仍有较大差距。先进制造业不仅体现

(整理)上海电气的SWOT分析1.

一.标题:上海电气的SWOT分析 二.公司简介: 上海电气集团是一个装备制造业集团,旗下有电站、输配电、重工、轨道交通、机电一体化、机床、环保、电梯、印刷机械等多个产业集团,公司集工程设计、产品开发、设备制造、工程成套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并形成了设备总成套、工程总承包和为客户提供现代综合服务的核心竞争优势。主要产品长期居中国领先地位,并在国际市场上占有一定的份额。上海电气始终以振兴民族装备工业为己任,致力于技术创新工作,制造出一大批代表国家装备工业水平、处于世界领先的产品,一些产品填补国内外空白。集团秉持“与创造者共创未来”的核心理念,一方面以“产业集约化发展、技术高端化提升、资源全球化集成”的创新实践,另一方面以“内聚创新活力、外塑发展形象”的扎实进取,积极贯彻科学发展观。以自主创新形成国际品牌,以重点跨越突破高端产业,以自动化提升传统工业,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引领中国装备制造业振兴,跻身世界装备列强之林的目标。 在已经过去的一年里,上海电气的新闻热点、焦点不断。上海电气承担的项目集中在新能源、重大装备两大领域。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是上海电气加快振兴装备制造业的战略方向,是提高上海电气科学发展水平的战略重点。在新的一年里,上海电气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进行SWOT分析,也许能让大家对上海电气未来的发展有一个清醒的、客观的认识。 三.优势和劣势分析

90.20%以上。其中优势较为突出的是:S1上海电气相继取得与印度、韩国、坦桑尼亚等海外市场的订单,在开拓海外市场上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S2上海电气的火电设备年产量位居世界前列,占全球市场份额的17%。具有自主开发不同参数、不同功率、多品种的系列化机组的能力。并且其产品可靠性高,生命周期成本低、建设投资回报快。 其劣势方面:W1由于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产业聚焦战略,集中发展核心产业,其产品涉及面受到制约,影响企业进一步扩大市场份额;W2由于企业具有很强的创新精神,不断通过研究中心组织产学研联合攻关,努力形成自主知识产权,导致了其成本的大幅增加。 四.机会和威胁分析 1.外部环境威胁 (T1)主要竞争对手同类产品评价市场竞争份额(上海电气公司33.51%,东北输配电公司20.09%,西电公司19.25%,其余为其他公司)。 (T2)行业竞价日趋激烈,造成利润有所下降(2002年总体利润下降2.07%个百分点)。 2.外部环境机会 (O1)随着火电污染日趋严重,以及经济迅速发展,高效、安全的核电成为中国政府在“十一五”电力规划期间大力发展的能源。上海电气作为唯一与美国西屋公司合作的公司,拥有独一无二的技术优势。 (O2)近年来国家加大对环保事业的投入以及对市场的有效监管,同时出台种种法规提高对各类污染产生的成本,中国环保产业将成为新经济的增长点。 五.环境要素优序矩阵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江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江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 的实施意见》的通知(2011) 【法规类别】国家产业政策 【发文字号】沪松府[2011]77号 【发布部门】80903A002 【发布日期】2011.07.05 【实施日期】2011.07.05 【时效性】现行有效 【效力级别】XP10 上海市松江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松江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的通知 (沪松府〔2011〕77号) 各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区政府各部门: 《松江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已经区政府第134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二○一一年七月五日 松江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的实施意见

为全面实施《上海优先发展先进制造业行动方案》,加快产业集聚,提升产业能级,推动松江从制造业大区向制造业强区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 一、优化产业结构,提升产业能级 (一)发展优势产业。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的方针,大力发展以信息技术为先导,资金密集、技术密集、就业充分的先进制造业,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现代装备、新型材料、精细化工、生物医药等五大主导产业。区有关部门要适时修订发布《松江区先进制造业产业导向目录》,实现招商引资与发展重点产业对接,促进制造业的结构优化、质量提高和规模扩张,进而实现产业集聚和产业升级。 (二)改造传统产业。鼓励企业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对符合主导产业,设备技术先进的内资投资项目,经区有关部门审定,享受技术改造扶持政策。 (三)调整劣势企业。综合运用市场化、法制化的手段调整高能耗、高物耗、高污染、低产出和未达到安全生产要求的劣势企业。对在调整劣势企业、盘活存量、提升产业能级、劳动力就业等方面取得成绩的单位,政府给予一次性奖励补贴。 二、调整产业布局,加快产业集聚 (四)创新园区开发机制。实施园区品牌战略,鼓励被批准设立的工业区、都市型工业园、生产性服务业功能区与国内外知名园区企业建立中外(中)合作的工业区(园)或采取联合、托管等新的合作方式,进行园区开发、招商引资等,提升园区的开发档次,扩大园区知名度,实现优势互补。 (五)提高园区管理水平。优化园区环境,凡批准设立的工业园区通过招标开展规划设计的,中标设计费区给予一定的补贴扶持。实行园区标准化管理,工业园区依据 ISO9000与ISO14000标准要求,开展创“质量与环境双优工业园区”的,审核认定费区给予1/2的补贴支持。工业园区可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园中园”、“园中区”。鼓励创

浅谈上海电气的发展战略

浅谈上海电气的发展战略 ——上海电气几天的业务组合案例分析 摘要: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是中国机械工业销售排名第一位的装备制造集团。它的主营业务板块有:电力设备产业板块、机电一体化产业板块、交通设备创业板块、环保产业板块、其他业务板块。他的发展历程和业务组合代表了公司的房展战略,上海电气公司层一直采取着发展性的战略,业务层在不同竞争状态下有不同的竞争手段,正是这样的决策促使了上海电气工业巨人般的成长历程。 关键字:上海电气发展战略业务 正文: 2004年,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与申能集团,珠江投资公司、汕头市明光投资公司共同发起组建了多元投资企业——上海电气集团有限公司。2005年4月在香港H股上市,更名为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电气还拥有上海集优机械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输配电股份有限公司、上海海立(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上市公司。先后与西门子、、ABB、阿尔斯通、三菱、日立、开利、施耐德等著名跨国公司共同组建了120多家合资企业,上海电气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被巴菲特杂志、世界企业竞争力实验室、世界经济学人周刊联合评为2010年(第七届)中国上市公司100强,排名第30位。 上海电气取得如此的成功,是基于其自身的反战战略的。我们先来对上海电气的发展进行SWOT分析。

大量机会 积极发展型战略降低弱势型战略 .专业化战略 .产品开发战略 .加强管理 关键优势关键劣势 回避威胁型战略防卫型战略 .开发新细分市场 .改变产品或市场 .进入新地区 .榨取 克服威胁型战略 .撤退 .一体化战略 .多元化战略 大量威胁 SWOT战略选择模型分析 由电气集团的SWOT分析发现,电气主要选择了积极发展型战略和回避威胁性、克服威胁性战略,降低弱势型战略和防卫性战略较少采用。以下对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战略做详细的分析。 (1)电气的积极性战略分析:专业化战略 电气的专业化分析:上海电气集团的发展始终贯穿了产业聚焦战略,集中发展核心产业。电气剧中智力、物力、和财力等战略资源,重点发展电站及输配电产业、机电一体化设备产业、轨道交通及船用设备产业、环保设备产业等四大核心产业板块,快打合资合作,实现工业自动化装置产业化。 以工业自动化为主攻方向,大力提升产品的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水平,

公修课-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考题(附答案)

《先进制造业基础知识》竞赛题目 (选择题40题,判断题40题,问答题80题,共160题) 一、选择题 1.下面哪些体现了“先进制造业”的“先进”性?(BCD) A产业政策的先进性B产业的先进性C生产技术的先进性D生产组织管理的先进性 2.先进制造业与传统制造业的区别包括(ABC) A.产业的先进性B.技术的先进性 C.管理的先进性 D.产品的先进性 3.广东省积极鼓励各高校院所参与先进制造模式的研究与应用,其中在下列哪所高校投资建立了省CIMS重点实验室,开展CIMS/CAD前沿技术应用研究等。(D) A.华南理工大学 B.中山大学C暨南大学D广东工业大学 4.下列哪些属于广东省制造业的要素优势?(ABD) A.技术B资金C土地D劳动力 5.目前,薄膜太阳能光电池能量转化效率可达到(D),而且无污染。 A.18% B.27% C.42% D.63% 6.下列哪些属于核岛重型设备(ABD) A蒸汽发生器B反应堆压力容器C增速箱D稳压器。 7.目前,中国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包括(ABCD) A清洁燃料汽车、B混合动力汽车、C纯电动汽车D燃料电池汽车 8.全球最大的质子交换膜燃料电池示范电站落户(A). A广州 B.上海 C.东京 D.底特律 9.目前轿车上广泛采用的变速器是(B) A.机械无级自动变速器(CVT) B.液力自动变速器(AT) C.电控机械自动变速器(AMT) D.双离合器自动变速器(DCT) 10.安全气囊与安全带配合使用时可使事故死亡率降低多少?(C) A.35%左右 B.18%左右 C.47%左右 D.27%左右 11.柔性加工技术采用的关键技术包括(ABCD) A.计算机辅助设计(CAD) B.模糊控制技术 C.人工智能技术及专家系统 D.人工神经网络技术 12.电池技术经历的前三代电池包括(ABC) A.铅酸电池 B.碱性电池 C.燃料电池 D.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 13.电动汽车中使用较多的驱动电机类型包括(ABCD) A.直流有刷 B.永磁无刷 C.交流感应 D.开关磁阻 14.2009年8月,下列哪家汽车企业在在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完成国内行人保护“第一碰”之后,使得“行人保护”成为中国汽车行业新的安全理念。(A) A.广汽本田 B.广汽丰田 C.东风日产 D.深圳比亚迪 15.下列哪些产业属于钢铁工业的上游产业(ABD) A.地质勘探 B.矿物采选 C.冶金装备 D.原燃材料 16.下列哪些属于钢铁行业的经济特点(BCD) A.较低的产业关联度B典型的规模经济特征 C面临资金和技术双重壁垒D节能减排压力大 17.根据《广东省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下列哪些属于广东省将努力打造的钢铁基地(ACD)。 A.湛江 B.珠海 C.广州 D.韶关 18.国内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B)。

上海电气集团的战略及运营战略分析

上海电气集团的战略及运营战略分析 上海电气集团致力于发展电力设备、机电一体化、环保和重工业等业务。其公司的运营战略是通过提升技术能力、扩展产品、增加生产能力、集中各业务板块及吸纳优秀人才来增强集团的综合竞争能力。 该公司深入开展技术创新,坚持自主创新战略,实现管理和产品共同提高,为公司创造更大的价值。 在电力设备方面,该公司力争在高压输电设备领域取得突破,进而成为在输电业中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供应商;在机电一体化方面,力求继续保持国内前茅的市场地位,成为面向全球的供应商;在环保方面,重点发展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培育环保工程总承包能力,扩大环保工程业务范围,太阳能光伏电池产业要在技术、工程应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 为此,上海电气集团采取了三项措施,确保公司的战略目标能实现。 首先,坚持两个“立足点”,做强做大产业。一是坚持“新体制机制、新技术装备”。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要求,建立规范的公司治理结构。积极推进公司层面的体制机制创新,用新技术新装备提升产业能级,实现技术聚焦,做强产业。二是坚持大项目、大基地、大发展,通过大项目突破,带动大基地建设,实现集团大发展。 其次,强化集团三大控制力,优化集团运营体系建设。强化产业发展方向的控制力,自上而下地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实现产业聚集;强化科技创新的控制力,抢占产业发展制高点,加强科技创新统筹,发挥主导作用;强化集团资产的控制力,从预算、投资、资产处置等全方位加强资产的控制力。 最后,采取四项举措,提升集团竞争力。一是推进自主创新,实施科技创新战略。以集团中央研究院为核心,集团所属的企业技术中心为基础,全力突破阻碍装备制造业发展的瓶颈,争取取得更多的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二是推进产业链延伸,积极拓展新的业务领域。依托装备制造业自身优势,积极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壮大工程业务,提高工程系统集成能力,扩展新的盈利空间。三是优化产业布局,实施产业聚焦战略。集中精力加强临港装备基地建设。四是加强合资并购,实施“走出去”的战略。把收购国外有实力的专业化公司作为提升技术能级的手段之一。通过运用资本手段实现集团“引进来”和“走出去”的产品战略。

上海某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上海某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 作者:XXX 日期:2020年6月6日 此文档格式为word,下载后可编辑修改。

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1——2015) 二〇一一年一月

目录 序言 “十一五”是上海轨道交通集中跨越式发展和网络化建设的关键时期,在广大建设者艰苦卓绝的努力和全市各方的携手奋战下,建成线路总长达到了425公里,11条线路、282座车站,基本形成了“覆盖中心城区、连接市郊新城、贯通重要枢纽”的地铁网络,

建设规模之大、建设速度之快,堪称世界城市地铁建设发展的奇迹,胜利实现了市委、市政府提出的预定目标。同时,按照集约化管理、系统化运作、专业和社会化服务的原则,运营建立了适应网络化发展需要的组织和管理体系,逐步提升网络型轨道交通管理的扁平化、集成化和智能化水平,顺利实施了运营“从线到网”的转型,成功经受住了世博期间四成以上世博客流总运送量、日均578万人次、最高日客流量754万的严峻考验,圆满完成了世博会交通保障任务。 “十二五”是上海紧紧围绕建设“四个中心”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总体目标,创新驱动、转型发展,努力争当全国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排头兵的关键时期,这也是上海轨道交通全面提升综合管理水平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敢于变革、勇于创新,弘扬世博精神,传承世博经验,更加深入地把握超大网络建设和运营的科学规律,优化管理流程,创新管理机制,完善管理体制,确保轨道交通网络安全高效运行,推进网络建设在“量”的扩张基础上实现“质”的全面提升,在超越中实现上海轨道交通事业新的腾飞。 为此,特制定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2011~2015年发展战略规划纲要。 一、基本原则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发展先进制造业

发展先进制造业 前言 21世纪,人类进入了全球知识经济时代,制造业作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基础和支柱产业,必将随着人类的生存发展而持续下去。制造业与信息科技、微电子科技、光电子科技、材料科技和现代管理的紧密结合产生了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柔性化、绿色化等先进制造手段,产业了虚拟制造、全球制造等新的制造概念和模式,极大地改变了传统的制造工艺,使制造业进入了先进制造阶段。 一、认识先进制造业 1、先进制造业的概念 A、什么是制造业 制造业是指对原材料(采掘业的产品和农产品)进行加工或再加工,以及对零部件装配的工业的总称。按照国家统计局颁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标准(GB/T4757-2002),制造业是指第二产业中除采掘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建筑业外,对从采掘业和农业中获得的原材料进行加工的工业,包括30个大类、169个中类、482个小类。 B、什么是先进制造业 先进制造业是近10年才得到广泛使用的一个产业分类概念,是相对于

传统制造业而言,指制造业不断吸收电子信息、计算机、机械、材料以及现代管理技术等方面的高新技术成果,并将这些先进制造技术综合应用于制造业产品的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在线检测、营销服务和管理的全过程,实现优质、高效、低耗、清洁、灵活生产,即实现信息化、自动化、智能化、柔性化、生态化生产,取得很好经济社会和市场效果的制造业总称。 先进制造业的实质是一个产业融合过程,是先进制造技术与传统制造业进行产业融合的结果,是源于计算机技术的出现而导致的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服务业的相互交叉和融合。是数字、通信网络等信息技术的进一步革新与传统制造业的产业融合、拓展,最终诞生了一个崭新的产业——先进制造业。 C、“先进”的内含 第一,产业的先进性。先进制造业在全球生产体系中处于高端,具有较高的附加值和技术含量,通常指高技术制造业或新兴制造业。 第二,技术的先进性。先进制造技术融入传统制造业。常言道:“只有夕阳的技术,没有夕阳的产业。”先进制造业并不只是第三次工业革命后出现的新兴高新技术产业,传统制造产业只要通过运用高新技术或先进适用技术进行改造,在制造技术和研发方面保持先进水平,同样可以成为先进制造业。 比如,传统行业中的拖拉机企业,小型农拖拉机、农三轮运输车算不上先进制造业,但鲁中拖拉机,是国家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主导产品为45马力以上的大马力拖拉机,最大马力到160马力以上,拥有30多项国家专利,一样可以称为先进制造业;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精)

.关于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 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 国际航运中心的意见 国发〔2009〕19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各部委、各直属机构: 上海有比较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金融机构体系和金融业务体系,有雄厚的制造业基础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先进的现代航运基础设施网络。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加快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现代国际大都市,是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继续推动改革开放的重要举措;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突破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制约,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继续发挥上海在全国的带动和示范作用的必然选择。在当前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关键时期,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快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的重要性,努力推进上海率先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率先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为此,提出以下意见: 一、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重大意义 (一)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既是上海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的需要,也是更好地服务于全国发展的需要。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会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个国家综合实力、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集中体现。提高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提升产业附加值和国际竞争力,是推进产业结构升级、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适应全球化新格局和对外开放新形势,加快构筑新的竞争优势,提高国家整体竞争力的有效途径。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上海突破资源环境承载力逐渐下降的制约,增强可持续发展的能力;有利于拓展金融资源运作空间,提高金融资产配置效率,更好地维护国家经济金融安全;有利于强化航运枢纽中心地位,更好地满足周边地区和全国的国际航运要求;有利于通过改革开放和创新的先行先试,加快形成更具活力、更富效率、更加开放的体制机制,奠定科学发展的体制基础。 (二)推进上海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建设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有利于更好地夯实并充分发挥上海的比较优势。上海具有比较完善的现代市场体系、现代金融体系、先进的港口基础设施、高效的航运服务体系,以及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有广泛参与全球竞争的周边经济腹地,具有加快形成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的有利条件。采取有力措施,加快推进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金融业、航运业等现代服务业和先进制造业,

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发展战略

长江三角洲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的上海发展战略 进入21世纪以后,上海要进一步增强城市综合功能,逐步跻身于世界级城市的行列,就必须加强同长江三角洲(下文简称“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经济与技术合作,并且在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条件下探索出一条同长三角联动发展的新路子。 一、区域经济有限一体化的内涵与现实表现 “经济一体化”一词源于世界经济的范畴,以后被用于解释各不同地域的经济联合。一个国家内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省市按共同的目标协调其经济活动、促进其经济联合的过程。按协调与联合的程度,一体化可分为以下两类: 1.全面一体化。它是指区域内各省市经济达到了相互渗透、相互交织的充分融合。从区内看表现为经济融合程度更高;从区外看则表现为区内福利的增加高于区外福利的增加。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根本动因在于经济主体在市场自发力量的驱动下追求特定区域内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实现主要靠功能性一体化和制度性一体化的互动。功能性一体化是由经济活动本身高度密切关系为基础而保证区域内省市经济整体性增加的过程。制度性一体化则是以一定的区域协定和组织形式为框架的一体化。两者相辅相成,即以市场经济自发的内在要求为前提的功能性一体化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必然要求制度性一体化给予保障和促进。制度性一体化会加深功能性一体化的程度,进而也为制度性一体化本身提出更高的要求。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包括:市场的一体化,产业结构、布局的一体化,城市主要经济功能的一体化,经济运行机制的一体化,管理制度政策的一体化,基础设施的一体化和环境保护的一体化。 2.有限一体化。它表示区域内各省市在追求各自利益最大化条件下的一种相互妥协和有限的经济联合。从整体看,区内的经济正趋于融合,但融合程度不高;区内福利有所增加,可是有不平衡现象,福利的整体水平未必高于区外;区内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仅初具雏型,但其中需要协调的问题不少;功能性一体化进程刚刚起步,制度性一体化尚“待字闺中”,等等。当前,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进程正处于有限一体化的阶段。对照区域经济全面一体化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出长江三角洲经济一体化的有限性。 (1)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核心是市场一体化。目前,长三角各城市已基本上完成了各自

上海市商业建筑现状与发展方向

上海市商业建筑现状与发展方向 上海市十五打算明确提出,十五期间是上海加快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初步确立社会主义现代化国际大都市地位的关键时期,在实现这一战略进展目标的过程中,上海国际商业中心地位的建设应该是基础。因为上海成为国际商业中心,在运输和仓储方面就会显现国际航运和物流运筹的大量需求;在资金流淌方面才会显现金融支付和资本交易的大量需求;国际商业交易、物资运输仓储、金融交易的需求,形成国际信息服务的需求,这些关于上海建设成为国际物流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和国际信息中心有庞大的推动作用。 事实上,在2005年初,上海商铺的总保有量差不多达到了2856万平方米,那个数字甚至比1998年上海商铺总面积的4 倍还要多。上海市市区人口约900万,人均商铺面积以户籍人口运算已达人均2平方米左右,以常住人口运算达到1.4平米。然而,实际上上海自有人口总量约1400万,并常年拥有约500万外来人口,而且在全国以及周边省市中具有明显的商业购物中心的地位,因此,上海市按照实际人口运算的人均商业面积仍显不足。 由此看来,上海自2003年开始受“国八条”、“国六条”及其他金融和财政调控措施阻碍而导致的商业建筑建设潮,在政府的规划主管部门关于商业设施的关注,关于成一定规模的住宅区的商业街的布局、业态干预,

专门是对大型购物中心和商厦的合理布点加大操纵,以及开发商对商业建筑建设及运营合理性的掌控逐步成熟种种条件下,以后将大有进展空间。 一·商业中心建筑 商业中心是一种现代的零售业态。 美国《零售辞典》对购物中心是如此定义的:“购物中心是一个由零售商店及其相应当设施组成的商店群,作为一个整体进行开发和治理,一样有一个或几个核心商店,并有众多小商店围绕。购物中心有宽敞的停车场,其位置靠近马路,顾客购物来去便利。” 商业中心分为地区型购物中心,近郊社区型购物中心和近邻型购物中心三种。 其中,都市中心商业综合体往往位于地价昂贵的繁华路段,因而在商业开发的过程中将多种功能集合于一组建筑之内。它不仅解决用地紧张的矛盾,同时各种功能之间相互和谐与促进,构成商业综合体。一样的商业综合体包括商业,餐饮,车库,办公室或公寓,有的还包括剧场,会议中心等内容。这类商业综合体建筑在设计上往往将商业购物与内部交通或公共娱乐休憩部分相对分离,公共部分通过慎重设计成为交往,娱乐的共享空间。同时将传统的商业街道概念引入室内场所设计,丰富多彩的室内外环境为商业中心注入新的活力。同时强调建筑本身的形象成为商业广告的一部分,因而这类商业综合体往往成为建筑是表达之际对建筑与环境设计哲学的对象。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