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长期大量应用引起的不良反应

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物质代谢和水盐代谢紊乱,出现类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综合征,如浮肿、低血钾、高血压、糖尿、皮肤变薄、满月脸、水牛背、向心性肥胖、多毛、痤疮、肌无力和肌萎缩等症状,一般不需特殊治疗,停药后可自行消退。但肌无力恢复慢且不完全。低盐、低糖、高蛋白饮食及加用氯化钾等措施可减轻这些症状。此外,糖皮质激素由于抑制蛋白质的合成,可延缓创伤病人的伤口愈合。在儿童可因抑制生长激素的分泌而造成负氮平衡,使生长发育受到影响。

诱发或加重感染糖皮质激素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且无抗菌作用,故长期应用常可诱发感染或加重感染,可使体内潜在的感染灶扩散或静止感染灶复燃,特别是原有抵抗力下降者,如肾病综合征、肺结核、再生障碍性贫血病人等。由于用糖皮质激素时病人往往自我感觉良好,掩盖感染发展的症状,故在决定采用长程治疗之前应先检查身体,排除潜在的感染,应用过程中也宜提高警惕,必要时需与有效抗菌药合用,特别注意对潜在结核病灶的防治。

消化系统并发症 Gucocorticoid能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故可诱发或加剧消化性溃疡,糖皮质激素也能掩盖溃疡的初期症状,以致出现突发出血和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应加以注意。长期使用时可使胃或十二指肠溃疡加重。在合用其他有胃刺激作用的药物(如aspirin、indometacin、butazolidin)时更易发生此副作用。对少数患者可诱发胰腺炎或脂肪肝。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长期应用糖皮质激素,由于可导致钠、水潴留和血脂升高,可诱发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

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骨质疏松及椎骨压迫性骨折是各种年龄患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中严

重的合并症。肋骨与及脊椎骨具有高度的梁柱结构,通常受影响最严重。这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成骨细胞活性,增加钙磷排泄,抑制肠内钙的吸收以及增加骨细胞对甲状旁腺素的敏感性等因素有关。如发生骨质疏松症则必须停药。为防治骨质疏松宜补充维生素D(vitamin D),钙盐和蛋白同化激素等。

神经精神异常糖皮质激素可引起多种形式的行为异常。如欣快现象常可掩盖某些疾病的症状而贻误诊断。又如神经过敏、激动、失眠、情感改变或甚至出现明显的精神病症状。某些病人还有自杀倾向。此外,糖皮质激素也可能诱发癫痫发作。

白内障和青光眼糖皮质激素能诱发白内障,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白内障的产生可能与糖皮质激素抑制晶状体上皮Na+-K+泵功能,导致晶体纤维积水和蛋白质凝集有关。糖皮质激素还能使眼内压升高,诱发青光眼或使青光眼恶化,全身或局部给药均可发生,眼内压升高的原因可能是由于糖皮质激素使眼前房角小梁网结构的胶原束肿胀,阻碍房水流通所致。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及调节其作用的因素有哪些?

(1)糖皮质激素具有多方面的作用。

1)对物质代谢的作用:糖皮质激素促进肝内糖元异生,增加糖元贮备,还能抑制组织对糖的利用,因而使血糖升高。应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可引起类固醇性糖尿病。缺乏糖皮质激素时,血糖下降,饥饿时更加严重,甚至有发生死亡的危险。

糖皮质激素对蛋白质代谢的作用随组织而不伺,主要促进肝外组织特别是肌组织蛋白分解,并抑制氨基酸进人肝外组织,使血中氨基酸升高。对肝脏,则促进蛋白质合成。糖皮质激素过多可引起生长停滞,肌肉消瘦,皮肤变薄和骨质疏松等。

糖皮质激素对脂肪代谢的影响有两个方面,一是促进脂肪组织中的脂肪分解,使大量脂肪酸进入肝脏氧化;二是影响体内脂肪重新分布。糖皮质激素过多时,四肢脂肪减少,而面部、躯干、特别是腹部和背部脂肪明显增加,称为向心性肥胖。

2)对各器官系统的作用:作用于血细胞: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使胸腺和淋巴组织萎缩,使血中的淋巴细胞破坏,因此常用于治疗淋巴肉瘤和淋巴性白血病。它还能促进单核细胞吞噬,分解嗜酸性粒细胞,从而使嗜酸性粒细胞在血中含量减少。因此,血中嗜酸性粒细胞数可作为判断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指标之一。

作用于血管系统:糖皮质激素能提高血管平滑肌对血中去甲肾上腺素的敏感性,从而使血管平滑肌保持一定的紧张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足时,血管紧张性降低,因而血管扩张,血管壁通透性

增加,严重时可导致外周循环衰竭。

作用于胃肠道:能增加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生成,因而有诱发或加重溃疡的可能,药用时应予以注意。

作用于神经系统:小剂量可引起欣快感,过多则出现思维不能集中,烦燥不安以及失眠等现象。

(2)影响糖皮质激素分泌的因素

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一方面受下丘脑—腺垂体调节,另一方面受糖皮质激素在血中浓度的负反馈调节。

1)下丘脑-腺垂体的调节: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经垂体门脉运送到腺垂体,促进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后者随体循环血液到肾上腺皮质束状带,促进糖皮质激素的分泌。

下丘脑促垂体区与神经系统其他部位有联系。因此,体内外环境的变化,如创伤,精神紧张等,可通过一定的途径引起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释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从而加强腺垂体和肾上腺皮质的活动。

2)反馈调节:血中糖皮质激素达到一定水平时,它反过来抑制下丘脑促垂体区细胞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同时抑制腺垂体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通过这种负反馈作用,从而使肾上腺皮质激素在血中的浓度保持相对稳定。此外,腺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也能抑制下丘脑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因子分泌。负反馈作用在应激状态下会暂时失效,于是血中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糖皮质激素的浓度大大增加,增强了机体对有害刺激的抵抗力。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GCS在剂量和浓度不同时产生的作用不同;不仅有量的差别,而且有质的差别。小剂量或生理水平时,主要产生生理作用,大剂量或高浓度超生理水平时,则产生药理作用。

生理作用

1、糖代谢:促进糖原异生和糖原合成,抑制糖的有氧氧化和无氧酵解,而使血糖来路增加,去路减少,升高血糖。

2、蛋白质代谢:促进蛋白分解,抑制其合成,形成负氮平衡。GCS可提高蛋白分解酶的活性,促进多种组织(淋巴、肌肉、皮肤、骨、结缔组织等)中蛋白质分解,并使滞留在肝中的氨基酸转化为糖和糖原而减少蛋白质合成。

3、促进脂肪分解,抑制其合成。可激活四肢皮下脂酶,使脂肪分解并重新分布于面、颈和躯干部。

4、水盐代谢:有弱的MCS样作用,保钠排钾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引起低血钙,也能增加肾小球滤过率和拮抗ADH的抗利尿作用。

药理作用

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

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 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

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

1)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

(1)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

(2)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

(3)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

(4)诱导IL-10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

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

(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

(2)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

(3)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

3)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

4)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

5)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

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

3、抗休克作用:

1)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

2)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

3)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

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

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

4、其它作用

1)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

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

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

小儿发热时要谨慎使用激素

这是因为激素虽然可以迅速降温,但热退后停药过快可致反跳现象,并且由于激素降低机体免疫力,还有可能造成继发性细菌感染,从而引起急性支气管炎或支气管肺炎等并发症。

医学专家指出,在小儿发热时使用激素有以下5点注意事项,以保证用药安全。

1、普通感冒时慎用激素退热。多数感冒的本质是病毒感染,而在病毒性感染时使用激素,可抑制机体干扰素的合成,减弱机体对病毒的防御机能,且有促使病毒感染扩散的危险。因此,在普通感冒等病毒感染性疾病的治疗上,无论有无发热都必须严格限制使用激素。如果没有明确的细菌感染证据,即便体温达到39温度,也不要轻易使用激素。

2、病情未明时慎用激素退热。虽然激素可以迅速降温,但同时掩盖症状,使得病情的真实性受到干扰,容易造成误诊和漏诊。因此,即使不是病毒感染,但当小儿病情未明时,体温再高都不要马上使用激素,而要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待诊断明确后再根据是否为激素适应症,决定是否使用激素退热。

3、不可迎合患者心理滥用激素退热。调查表明,在基层医疗单位和个体诊所,滥用激素退热现象比较突出。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并非不知滥用激素的危害,而是没有坚持用科学的方法实施治疗,有些是为了自己的名声及效益,遇到小儿发热就用激素,以显示自己技术“高明”。有些为了迎合患者的心理,违心开处分,胡乱使用激素等药物。无论怎样,都是违背科学用药原则的。

4、不可大剂量使用激素退热。病情需要使用激素退热时,务必要严格控制剂量,切忌长期大剂量使用激素退热,也不要使用作用很强的地塞米松,一般给予中等作用的强的松或氢化可的松等即可,并且要在体温下降后就停药,不要长期使用激素。当大剂量且连续用药超过3天的情况下,就必须采取逐渐停药方法,切忌突然停药,以免引起激素反跳现象。

5、激素不是退热首选和惟一的方法。小儿感染时容易发热,甚至引起高热。当小儿体温超过39℃时,就要及时退热。激素不是惟一的退热方法,物理降温和阿司匹林、扑热息痛等退热药才是最为常用的退热方法,因此,当小儿体温超过39℃时,可将物理降温与扑热息痛联合应用,以控制体温,减少高热对小儿健康的不利影响。

糖皮质激素治疗作用机制:通过抑制免疫反应及免疫介导的炎症反应减少渗出、细胞增生和浸润,改善肾小球基底膜的通透性,抑制醛固酮和抗利尿激素的分泌达到利尿消肿,减少、消除尿蛋白的目的。所以该肾病综合征病人运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的依据是病人尿量明显增多,水肿消失。

儿童肾病综合症在首次用激素时有什么原则呢?

某肾病医院肾的病综合症治疗专家推荐:每天60毫克,一天两次早晚服用,一天[de]最大剂量控制在80毫克内,时间持续4-6周;紧接着是隔天40毫克每天,服用时间持续4-6周。这个肾病综合症治疗方案[de]具体依据如下:

1,开始4-6周60mg/m2(或者2mg/kg/d)是怎么来[de]呢?因为大多数孩子都在2周以内蛋白尿转阴,能不能蛋白尿一转阴就减量呢?有对照研究发现,2周疗法[de]总剂量虽然看起来比4周少了一半,但是复发次数和时间也是后者[de]2倍。这样[de]话,最好算总帐,发现激素一点也没省。所以,4周比蛋白尿一转阴就减量者效果要好。

那么,6周是不是比4周要好呢?对此问题,有好几个对照研究发现:6周者维持缓解[de]可能性是4周[de]2倍,最后发展成激素依赖者[de]可能性也要小。而且,虽然吃激素[de]时间比较长,副作用并没有严重多少。另外,因为以后复发[de]少,最后算帐,总[de]激素剂量反倒比4周者少或者是一样[de]。

2,后面[de]维持阶段推荐隔天40mg/m2,还有一种方法是每周连吃3天停4天,后来有对照研究发现,停药6个月以内,前者比后者复发率降低50%。所以,隔天吃激素[de]方法无疑是最好[de]。

3,研究到底应该吃几周激素有什么意思?最近有个包括400名肾病综合症儿童[de]研究发现,首次8周时间内蛋白尿转阴,并且仍然在以后[de]半年内不复发者,这些肾病综合症孩子[de]长期预后是非常好[de]。不再,或者是很少会复发。而半年内复发者,预示着3年以内还会复发。 8周以内蛋白尿没有转阴者,21%会逐渐进展为肾衰。所以,这些肾病综合症孩子应该给以更积极[de]治疗。

总之,开始对肾病综合症治疗[de]时间和激素[de]剂量,决定了以后复发[de]频率,也可能决定了转化为常复发型[de]可能性。激素[de]总剂量大意味着副作用大,激素[de]总剂量小意味着容易复发和需要重新治疗。这个矛盾[de]最佳平衡点,就是上面我们推荐[de]——4-6周大量激素,接着4-6周隔日,然后再减量[de]时间可以长达几个月。

肾病综合征(简称肾病)

是由于多种肾小球疾病所致肾小球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引起的一种综合征。它具有四大特点,即: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和水肿。按病因可分为原发性及继发性两大类。继发性肾病继发于全身性疾病,见于过敏性紫癜、全身性红斑狼疮、乙型肝炎等症;原发性肾病病因不明,小儿多见,约占小儿肾病的90%。

原发性肾病确诊以后,多选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激素(以下简称激素)进行治疗。继发性肾病的治疗虽也有用激素疗法的,但因原发疾病而有所不同。尽管激素从50年代起就已应用,但它在目前依旧是治疗肾病最有效、价格最便宜、到处可以取得、副作用又比较小的一种药物,所以仍应把它作为治疗的首选药物。常用制剂为强的松和强的松龙。只有当激素无效、或出现严重副作用、或发生频繁复发/激素依赖等情况时才应改用免疫抑制剂或抗代谢药物。

使用激素治疗肾病的第一阶段是诱导缓解。给予足量激素持续4~8周,如属有效,在用药几天以后就可开始利尿消肿,接着蛋白尿也随之减轻,终至消失,也就是尿蛋白转为阴性,疾病达到缓解。接下来是巩固、脱离阶段,此时间歇用药(每周用3天停4天)或隔日清晨顿服(即两天的药并在一起在第1天早晨一次口服,之后第1天和第2天不再服药,直至第3天早晨又把第3、4天两天的药顿服,如此继续进行下去),现多采用后法。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大剂量或高浓度时产生如下药理作用作用。1、抗炎作用:GCS有快速、强大而非特异性的抗炎作用。对各种炎症均有效。在炎症初期,GCS抑制毛细血管扩张,减轻渗出和水肿,又抑制白血细胞的浸润和吞噬,而减轻炎症症状。在炎症后期,抑制毛细血管和纤维母细胞的增生,延缓肉芽组织的生成。而减轻疤痕和粘连等炎症后遗症。但须注意,糖皮质激素在抑制炎症、减轻症状的同时,也降低了机体的防御功能,必须同时应用足量有效的抗菌药物,以防炎症扩散和原有病情恶化。抗炎作用机制:GCS扩散进入胞浆内,并与GR—Hsp结合。同时Hsp被分离。GCS和GR复合物进入细胞核,与靶基因启动子序列的GRE结,增加抗炎细胞因子基因转录,与nGRE结合。抑制致炎因子的基因转录,而产生抗炎作用。1)诱导抗炎因子的合成。(1)诱导脂皮素的合成,抑制PA2活性而减少PGs和LTs的生成。(2)诱导ACE合成,促进缓激肽降解和增加血管紧张素Ⅱ的生成。(3)诱导炎症蛋白质的合成。而抑制白细胞炎症蛋白酶的生成。(4)诱导IL-10

的合成,而抑制Mφ分泌IL-1,IL-2,IL-8,TNF等致因子。2)抑制炎性因子的合成。(1)抑制ILs(IL-1,IL-3,IL-2,IL-5,IL-6,IL-8)及TNFα.GM-CSF的合成分泌。(2)抑制MΦ中NOS的活性而减少炎性因子NO的合成。(3)基因转录水平上抑制ELAM-1和ICAM-1等粘附分子的表达。3)诱导炎性细胞的凋亡。4)收缩血管并抑制蛋白水解酶的释放。5)抑制单核细胞、中性白细胞和MΦ向炎症部们的募集和吞噬功能。2、免疫抑制作用:GCS抑制MΦ对抗原的吞噬和处理;促进淋巴细胞的破坏和解体,促其移出血管而减少循环中淋巴细胞数量;小剂量时主要抑制细胞免疫;大剂量时抑制浆细胞和抗体生成而抑制体液免疫功能。3、抗休克作用:1) 抑制某些炎症因子的产生,减轻全身炎症反应及组织损伤2) 稳定溶酶体膜,减心肌抑制因子(MDF)的生成,加强心肌收缩力。3) 抗毒作用,GCS本身为应激激素,可大大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能力,而保护机体渡过危险期而赢得抢救时间。但对细菌外毒素无效。4)解热作用:GCS可直接抑制体温调节中枢,降低其对致热原的敏感性,又能稳定溶酶体膜而减少内热原的释放,而对严重感染,如败血症、脑膜炎等具有良好退热和改善症状作用。5)降低血管对某些缩血管活性物质的敏感性,使微循环血流动力学恢复正常,改善休克。4、其它作用1)与造血系统:GCS刺激骨髓造血功能。使红细胞、Hb、血小板增多,能使中性白细胞数量增多,但却抑制其功能。使单核,嗜酸性和嗜碱性细胞减少。对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者。可使淋巴组织萎缩。减少淋巴细胞数。但对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者。则促进淋巴组织增生而增加淋巴细胞数。2)CNS: GCS兴奋CNS。出现兴奋、激动、失眠、欣快等,可诱发精神病和癫痫。3)消化系统:GCS促进胃酸和胃蛋白酶的分泌,抑制黏液的分泌,可诱发或加重溃疡病。4)骨骼: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引起骨质疏松。[体内过程]GCS口服注射均易吸收。药物BPCR 达90%,药物在肿中代谢,主要为C4-5双键还原为单键和C3酮基还原为羟基。而后与葡萄糖醛酸或硫酸结合经尿排泄。值得注意的是,可的松和泼尼松需在肝进行氢化为氢化可的松和泼尼松龙(氢化泼尼松)后方能生效。故肝功低下时宜直接使用氢化可的松和氢化泼尼松。另外,肝药酶诱导剂可加速GCS的代谢而减弱其作用。

皮质激素的功能是利用合成和分解代谢的作用始终保持有足

够的葡萄糖维持脑的生理活动。

1. 对糖代谢的影响:糖皮质激素使血糖升高,糖耐量下降

a) 抑制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

b) 促进糖原异生:糖皮质激素诱导肝脏中与糖原异生有关的酶的基因转录、活性增高;促进外周组织释放氨基酸,特别是丙氨酸,在肝脏中酶的作用下,转变为丙酮酸,再进一步转变为葡萄糖分解,释放出甘油和游离脂肪酸,为糖原异生提供原料和能量;糖皮质激素的“允许作用”促进了胰高血糖素和肾上腺素的刺激肝糖原异生作用。

2. 蛋白质代谢:糖皮质激素使肌肉、皮肤、结缔组织和淋巴组织等许多组织的蛋白质分解增加,并减少氨基酸向细胞内转运,抑制了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尿中氮的排泄,导致负氮平衡。由于合成障碍,分解增加,致皮肤变薄,伤口不易愈合。骨骼肌中氨基酸在细胞内转移减少的同时,经血液循环的消除增加,肌质量减少,导致明显的肌萎缩,骨基质的蛋白质分解增加,骨盐沉积困难而引起成人骨质疏松,儿童骨骼发育停滞。但糖皮质激素促进肝脏的蛋白质与RNA合成。

3. 脂肪代谢:糖皮质激素促进脂肪分解,使血浆中游离脂肪酸浓度升高。

a) 直接作用:抑制葡萄糖的摄取和代谢,甘油生成减少,脂肪水解后的再酯化减少;

b) “允许作用”:在糖皮质激素作用下,儿茶酚胺类、生长激素、甲状腺素和胰高血糖素的脂解作用增强。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还可抑制脂肪的合成,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或长期、大量应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可因脂肪再分布而导致“满月脸”和“向心性肥胖”,表现为四肢脂肪分布少而面部和躯干部脂肪分布多。

糖皮质激素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和脂类代谢的影响在停止治疗后可部分或完全恢复。

4、糖皮质激素分解代谢的一系列典型效应:包括钙和氮负平衡以及肠中钙吸收减少;尿中钙的丢失增加;继发性代偿性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各种基质破坏以及矿物质的可利用表面积减少;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致骨生成减少;生长激素的产生减少。

5、抗炎和免疫抑制作用:糖皮质激素对炎症过程的各个阶段几乎均有作用,具体包括

l 抑制IL2等的合成,从而阻止T细胞的活化;

l 阻止毛细血管通透性的提高而阻断炎症反应,促使水肿消退及组织中各种活性物质释放减少;

l 减少巨噬细胞和粒细胞与受损的毛细血管内皮的粘附,抑制诱导细胞分裂的趋化因子的产生;

l 干扰巨噬细胞吞噬抗原及其在细胞内的转化。抑制磷脂酶2的作用,使前列腺素和白三烯的合成减少。

l 阻断受伤和炎症组织所释放的缓激肽的活化。抑制中性蛋白酶、胶原酶和弹性蛋白酶的作用。

皮质激素治疗肾病综合征的用法和疗程

50年代多采用短程疗法(1个月以内),实践证明,停药后复发率极高,现已不用。中程疗法(2~6个月.)副作用较小,停药后复发率仍较高。长程疗法,副作用较多,停药后仍有部分复发。近年来的研究发现,皮质激素的剂量、疗程和疗效,因病理类型不同而异;目前比较公认的方案是将中程疗法分为治疗阶段和减量阶段,将长程疗法分为治疗、减量和维持三个阶段,但遵循的总原则是:“初量足,减量慢,维持长”,这9个字被称为应用激素的三原则。现以强的松为例说明:

(1)治疗阶段要做到初量足:,成人可按每日每kg体重1mg计算,一般每日量为40—60mg,儿童按每日每;kg体重2mg计算。多采用清晨顿服的方式投药。只有足够大的剂量才能起到迅速诱导缓解的作用,一般2周内尿蛋白明显减少或消失。如6—8周无效,则多数案例可认为对激素不敏感。有效者足量使用8周至12周,如4周后尿蛋白和水肿才完全消失,则治疗量要服用12周,再进入减量阶段。

(2)减药阶段要慢:一般每3—5日或7、10日减量一次,每次减去总量的10%(成人为5mg,减至每天总量为20mg时,则每次减去2.5mg,可将两日量改成隔日一次顿服。总之,减至剂量愈小,减量速度应愈慢。治疗阶段长,减量时间也要延长。在减量过程中,若尿蛋白增加,则应重新增加激素剂量。

(3)维持阶段长;一般为6—12个月,也可长达数年,应视病人具体情况决定。维持阶段激素的用量也是因人而异的,在逐渐减量的过程中,强的松不能完全撤除,应将最低有效量作为维持量。对激素敏感,较快获得缓解的案例,减至维持量后(通常为隔日晨服每kg体重0.4—0.5mg),约服4—6月再逐渐减量至停药。初量足但仅获部分缓解的案例,按维持量用8个月或更长一些时间,若在维持量上获完全缓解,则在完全缓解后再按维持量给药4周,然后再缓慢减药至停药。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的剂量换算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的剂量换算 吸入激素相当剂量(小剂量ug) 相当剂量(中剂量ug) 相当剂量(大剂量ug) 成人儿童成人儿童成人儿童 氟替卡松100-250 100-200 >250-500 >250-500 >500-1000 >500 (舒利迭) 布地奈德200-400100-200 >400-800 >200-400 >800-1600 >400 (普米克信必可) 丙酸倍氯米松250-500 100-200 >500-1000 >200-400 >1000-2000>400 (必可酮) 必可酮学名丙酸倍氯米松。仅有气雾剂形式,有250ug和50ug两种规格,由于必可酮50其每一喷的含量太少,不适合于临床,目前已较少使用,仅在吸入激素减量时配合必可酮250使用。 普米克学名布地奈德(budesonide,Pulmicort,20mgx100喷/盒(200ug/喷)。有气雾剂和都保两种形式。气雾剂是液体形式,吸入时药物呈雾状,需深而缓地吸入气道,然后屏气10秒种,以利于药物在肺内扩散。都保则是粉剂形式,需用力吸入肺内,其吸入肺内的量约是气雾剂的一倍,故每一吸的药量减少,药效增加,价格也相对便宜。缺点:一是怕潮湿,故不能对着吸入器的口嘴呼气,以防呼出气中的水分使粉剂潮湿。二是吸入后口咽痛的发生率高,所以吸入后一定注意充分漱口。 信必可是最新一代的复合制剂。它是布地奈德和富美特罗(长效β2激动剂)两种药物的复合制剂,也是粉剂形式,有160/4.5ug和80/4.5ug两种规格,应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 舒利迭是氟的卡松和沙美特罗(长效β2激动剂)两种药物的复合制剂,同普米克都保一样,也是粉剂形式,有250/50ug和100/50ug两种规格,现有500/50ug的规格已经上市,可根据病人的严重程度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 来源:https://www.doczj.com/doc/9a5968780.html,/poiuycn/blog/item/69023c08a2129c2d6b60fbfe.html

糖皮质激素 临床应用

糖皮质激素临床应用 1、替代疗法 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垂体前叶功能减退和肾上腺次全切除术后的补充替代疗法。 2、严重急性感染或炎症 1)严重急性感染,对细菌性严重急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配伍GCS,利用其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病人度过危险期。对病毒性感染,一般不用GCS,水痘和带状疱疹患者用后可加剧。但对重度肝炎、腮腺炎、麻疹和乙脑患者用后可缓解症状。 2) 防止炎症后遗症、对脑膜炎、心包炎、关节炎及烧伤等。用GCS 后可减轻疤痕与粘连、减轻炎症后遗症。对虹膜炎、角膜炎、视网膜炎、除上述作用外,尚可产生消炎止痛作用。 3、呼吸疾病 支气管哮喘是由单纯气道平滑肌功能性过度痉挛深化为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理论。此种炎症是由多种炎性细胞如肥细胞、嗜酸粒细胞、T淋巴细胞参与的。其主要的作用有:抑制花生四烯酸的代谢,减少白三烯和列腺素的合成;促使小血管收缩,增高其内皮的紧密度,减少血管渗漏;抑制炎症细胞的定向移动;活化并提高呼吸道平滑肌β受体的反应性;阻止细胞因子生成;抑制组胺酸脱羧酶,减少组胺的形成等。但不同激素使用疗效差异有显著性。通过以上对照结论表明甲强龙的显效率高于对照组,临床观察引起水钠潴留及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素轴(HPA)抑制等不良反应轻。地塞米松虽在临床广泛应

用但起效慢,因在体内由肝脏转化为泼尼松后起效,且半衰期长对HPA抑制作用强而持久,对糖代谢的影响大。故两者比较甲强龙因起效快、半衰期适中、抗炎作用强、疗效显著值得推广使用 4、自身免疫性和过敏性疾病 1)自身免疫性疾病:GCS对风湿热,类风湿性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多种自身免疫病均可缓解症状。对器官移植术后应用,可抑制排斥反应。 2) 过敏性疾病:GCS对荨麻疹、枯草热、过敏性鼻炎等过敏性疾病均可缓解症状。但不能根治。 5、治疗休克: 对感染中毒性休克效果最好。其次为过敏性休克,对心原性休克和低血容量性休克也有效。 6、血液系统疾病: 对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疗效较好。对再障、粒细胞减少、血小板减少症、过敏性紫癜等也能明显缓解,但需长期大剂量用药。 7、皮肤病: 对牛皮癣、湿疹、接触性皮炎,可局部外用,但对天疱疮和剥脱性皮炎等严重皮肤病则需全身给药。 8、恶性肿瘤: 恶性淋巴瘤、晚期乳腺癌、前列癌等均有效。 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常见的白血病之一 由糖皮质激素组成的方案是临床上常用的化疗方案,但是应用哪一种

糖皮质激素适应症、不良反应、禁忌症

糖皮质激素属于类固醇激素(甾体激素),生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在体内作用广泛,不仅为糖、蛋白质、脂肪代谢的调控所必需,且具有调节钾、钠和水代谢的作用,对维持机体内外环境平衡起重要作用。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主要有抗炎、免疫抑制、抗毒和抗休克等作用。 一、适用范围 1.内分泌系统疾病:用于原发性和继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的替代治疗;肾上腺危象、垂体危象、甲状腺危象等紧急情况的抢救;重症亚急性甲状腺炎、Graves眼病、激素类生物制品【如胰岛素及其类似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等】药物过敏的治疗等。大、小剂量地塞米松抑制试验可判断肾上腺皮质分泌状况,诊断和病因鉴别诊断库欣综合征(皮质醇增多症)。 2.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此类疾病种类繁多,达200余种,多与自身免疫有关,尤其是弥漫性结缔组织疾病皆有自身免疫参与,常见的如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原发性干燥综合征、多发性肌病/皮肌炎、系统性硬化症和系统性血管炎等。糖皮质激素是最基本的治疗药物之一。 3.呼吸系统疾病: 主要用于支气管哮喘、外源性过敏性肺泡炎、放射性肺炎、结节病、特发性间质性肺炎、嗜酸粒细胞性支气管炎等。 4.血液系统疾病:多种血液系统疾病常需糖皮质激素治疗,主要为两种情况:一是治疗自身免疫病,如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二是利用糖皮质激素溶解淋巴细胞的作用,将其作为联合化疗方案的组分之一,用于淋巴系统恶性肿瘤如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淋巴瘤、多发性骨髓瘤等的治疗。 5.肾脏系统疾病:主要包括原发性肾病综合征、多种肾小球肾炎和部分间质性肾炎等。 6.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严重细菌性疾病如中毒型细菌性痢疾、暴发型流行性脑脊髓膜炎、重症肺炎,若伴有休克、脑病或其他与感染有关的器质性损伤等,在有效抗感染的同时,可加用糖皮质激素以缓解中毒症状和器质性损伤;严重病毒性疾病如急性重型肝炎等,也可用糖皮质激素辅助治疗。 7.重症患者(休克):可用于治疗各种原因所致的休克,但须结合病因治疗和抗休克治疗;急性肺损伤,急性脑水肿等。 8.异体器官移植:用于异体组织器官移植排斥反应的预防及治疗;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后的移植物抗宿主病的预防及治疗。 9.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种类众多,涉及多个专科,许多疾病如严重的荨麻疹等,需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治疗。 10.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如急性视神经病变(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急性脊髓损伤,急性脑损伤等。 11.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12.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不良反应 长期应用可引起一系列不良反应,其严重程度与用药剂量及用药时间成正比,主要有: 1.医源性库欣综合征,如向心性肥胖、满月脸、皮肤紫纹淤斑、类固醇性糖尿病(或已有糖尿病加重)、骨质疏松、自发性骨折甚或骨坏死(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女性多毛月经紊乱或闭经不孕、男性阳萎、出血倾向等。 2.诱发或加重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各种感染。 3.诱发或加剧胃十二指肠溃疡,甚至造成消化道大出血或穿孔。 4.高血压、充血性心力衰竭和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 5.高脂血症,尤其是高甘油三酯血症。 6.肌无力、肌肉萎缩、伤口愈合迟缓。 7.激素性青光眼、激素性白内障。 8.精神症状如焦虑、兴奋、欣快或抑郁、失眠、性格改变,严重时可诱发精神失常、癫痫发作。 9.儿童长期应用影响生长发育。 10.长期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可出现局部皮肤萎缩变薄、毛细血管扩张、色素沉着、继发感染等不良反应;在面部长期外用时,可出现口周皮炎、酒渣鼻样皮损等。 1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不良反应包括声音嘶哑、咽部不适和念珠菌定植、感染。长期使用较大剂量吸入型糖皮质激素者也可能出现全身不良反应。 三、注意事项 (一)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情况。 1.对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过敏; 2.严重精神病史; 3.癫痫;

八类药物莫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八类药物莫与糖皮质激素合用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主要有氢化可的松、泼尼松、泼尼松龙、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倍他米松等。此类药物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等作用,可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活动性风湿病、类风湿性关节炎、全身性红斑狼疮等胶原性疾病、严重的支气管哮喘、皮炎、过敏性疾病、急性白血病及感染性休克等,在临床中应用广泛。但在应用过程中,有些药物会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相互作用,在使用时应注意。 排钾利尿药这类药物主要有呋塞米、布美他尼、托拉塞米、氯噻酮、吲达帕胺、氢氯噻嗪、碳酸酐酶抑制剂等。糖皮质激素与这些排钾利尿药联用,可导致严重的低血钾,并且糖皮质激素的水钠潴留作用会减弱利尿药物的利尿效应。 抗真菌药两性霉素B为抗人体深部组织真菌感染的药物,与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合用,会导致或加重低血钾,使真菌病灶扩散,还会造成肝损害等。酮康唑、伊曲康唑可抑制糖皮质激素在体内的消除,抗真菌药物会抑制肝药酶对糖皮质激素在肝脏中的代谢,还有可能使内源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受到抑制,出现不良反应。 抗癫痫药如苯妥英钠、巴比妥等。这类药物为肝药酶诱导剂,可促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肝脏中的排泄,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药效降低。抗菌药氨基糖甙类药物如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同样会导致糖皮质激素的作用降低,因氨基糖甙类等也为肝药酶诱导剂,也可使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在肝脏中的代谢加快。氯霉素可使糖皮质激素效力增强,氯霉

素为肝药酶抑制药,抑制糖皮质激素在肝脏中的代谢。此外,糖皮质激素可使甲硝唑从体内排泄加快,与肝药酶有关。 解热消炎镇痛药阿司匹林、吲哚美辛、双氯芬酸、布洛芬、酮洛芬、萘普生等解热消炎镇痛药与糖皮质激素联用,易导致消化性溃疡等并发症。糖皮质激素可使水杨酸盐的消除加快,疗效也降低,与对氨基乙芬合用,可增加对肝脏的毒性。 降糖药糖皮质激素可促进糖异生,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与利用,从而使血糖升高,减弱口服降血糖药物或胰岛素的作用。 强心甙糖皮质激素与强心甙联用,能增加洋地黄毒性及心律失常的发生,其原因是糖皮质激素的水钠潴留和排钾作用而致。 蛋白质同化激素如甲睾酮、比唑甲氢龙、达那唑、丙酸睾酮等,蛋白质同化激素与糖皮质激素合用,可增加水肿的发生率,诱发或加重痤疮。 此外,糖皮质激素能使灭活疫苗抗体减少,故在接种前2周内应禁止使用皮质激素类药物。还有些药物与糖皮质激素合用会发生药物间的相互作用,如单胺氧化酶抑制剂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能发生高血压危象;与抗凝剂联用,可降低抗凝作用等。所以使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时,要注意药物间的相互作用。

该用就用的糖皮质激素

该用就用的糖皮质激素 肾上腺是人体最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左右各一,位于两侧肾脏的上方。肾上腺由髓质和皮质两部分组成,其髓质分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其皮质分泌糖皮质激素、盐皮质激素和性激素等。 在这些激素中,以糖皮质激素药物制剂最多,临床应用最广。老百姓俗称的激素,例如地塞米松、强的松等,就是指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首次用于临床,是明尼苏达大学教授菲利普?肖瓦特?亨奇将其用于一位类风湿女患者。短短8天,原来多方治疗无效的患者便能行走如初。随着糖皮质激素成功应用于风湿性疾病,使得类风湿关节炎患者5年的生存率由原来的20%上升到80%,菲利普?肖瓦特?亨奇也因此获得了诺贝尔生物医学奖。随后,人们逐渐发现了糖皮质激素对人类机体的诸多作用,在临床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例如退烧、抗炎、抗病毒等等。 其实,糖皮质激素还可以在危难的时候拯救我们,比如重症肝病、严重急性细菌性感染,在应用足量有效抗菌药物的同时服用糖皮质激素,利用其非特异性的抗炎、抗毒作用,可缓解症状,帮助我们度过危险期。

孩子发烧时要慎用糖皮质激素 儿童青少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由于家长心急,在基层医疗单位的一些工作人员常常会给孩子用点诸如地塞米 松之类的激素药物来退烧,其实这种做法是非常错误的。强的松、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上用途广泛,具有抗炎、抗免疫、抗毒素、抗休克的作用。孩子发烧时,这些药物不仅能提高机体对细菌内毒素的耐受力,减轻细菌对机体的危害,还能抑制炎症所产生的毒性物质的释放,缓解毒血症状,很快将过高的体温降下来。正是激素类药物的这种作用,一些人就错误地将其当作高热患儿退热的“灵丹妙药”。其实这样做有很大隐患,比如糖皮质激素会降低免疫功能,用激素降体温,会抑制机体的淋巴细胞发育和分化,降低免疫防御反应,给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以可乘之机,致病情恶化或诱发体内组织器官的感染;甚至可能加重感染。 激素治疗疾病的原理是只抗炎不抗菌,如果单独使用,由于致病微生物依然存在,因而是“治标不治本”同时很容易促使细菌感染灶扩散,加重病情或诱发其他疾病;由于激素退热作用显著,患儿体温骤然下降,易出现大汗淋漓甚至心跳加快,呼吸急促、气短、胸闷、昏厥等虚脱现象;此外,经常或过量使用激素可延缓伤口愈合,激发和加重消化性溃疡,等;当然,更重要的是长期或过量使用激素可能会严重影响小儿的生长发育。研究发现,经常或?^量使用激素对小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垦匣堕咝盘查!!塑生璺!!鲞塑!塑!坐』里!!P坚,』!!:!!!!,!些!!-塑!·!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研究进展 马辉朱宝玉 【摘要】本文综述了吸人型糖皮质澈素对全身系统的不利影响及国外新的研究进展。高剂量的任 何吸人型糖皮质激素都会产生具有临床意义的全身活性。中等剂量的吸人型糖皮质激索可抑制下丘脑一垂 体一肾上腺轴的功能.但无明显的临床意义。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在短期内抑制了患儿的生长速度,但整体影 响小,且不会持续不变。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与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在高剂量时有明显的剂量依赖关系。 【关键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副作用 吸人型糖皮质激素(inhaledcortlcosterolds,ICSs)是长期控制哮喘的非常有效的药物,在国内、外哮喘治疗指南中推荐将小剂量的吸人激素用于轻度持续性哮喘的治疗,中剂量的吸人型激素或与中小剂量的Bz肾上腺受体激动荆联合用于中度哮喘的治疗,对于应用中等剂量的激素联合长效阻肾上腺受体激动剂不能有效控制的重度持续性哮喘才推荐吸入高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然而,由于吸人激素潜在的毒副作用,一些临床医生仍不愿意给哮喘患者吸入糖皮质激素。因此。本文就吸人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系统的不利影响及国外新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希望广大临床医生对吸人激素潜在的毒副作用及其危险因素能有一个充分的认识。 1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发展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作为u·种治疗方法应该发挥其作为激素的有益的治疗作用,避免由于长期应用而带来的副作用(表1)。所有糖皮质激素的治疗作用都是通过刺激体内各种组织细胞胞浆内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来实现的,然而即使相同剂量的激素由于个体不同它所体现的平喘作用或全身的活性也有显著差异,这种差异与口服或吸入的给药方式无关。“。造成个体反应差异的机制是多因素的,包括环境和遗传等多方面“。遗传因素包括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多态性和清除体内药物的氧化酶的多态性口]。他们对哮喘患者的影响还没有被明确评估过。因为同一个体不同组织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没有明显的不同,人们希望这种受体多态性仅影响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相对敏感性而不影响治疗指数(治疗效果与全身影响的比值)。然而,一些初步研究表明糖皮质激素受体的基因型可能影响了一些特殊组织对糖皮质激素的敏感性。气道的炎症降低了糖皮 作者单位:300052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呼吸科质激素受体与外源性激素结合的亲和力。由于系统的糖皮质激素受体没有受影响,因此使治疗指数变得狭窄。但这种狭窄只是暂时性的,因为它可以被抗炎药物纠正。目前,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都对吸人型糖皮质激素的治疗指数产生重大影响,两者共同调节所需激素的剂量以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裹l应用ICSs的潜在副作用 降低吸人型糖皮质激素全身的不良反应就要降低全身循环系统的活性分子数量,简单增加激素的用量不注意系统的吸收并不能增加治疗指数。降低系统活性主要有两个方法.一是减少药物经胃肠道吸收的生物利用度,二是延长药物在肺内的作用时问。药物吸人装置的更新能够减少经口进入胃肠的药物的量,降低其生物利用度,将药物分散形成雾化吸入主要有3种方法:压力定量吸入器(pressurizedmelered—doseinhaler.pMDI)、干粉吸人器(drypowderinhaler,DPI)和雾化器.pMDI可配合储雾罐使用。吸人装置不同,残留于口咽部进入胃肠道的药量就有差别,另外患者的年龄、躯体或认知方面的残疾也影响吸人装置的使用。通常根据患者的操作技能,pMDI药物的输送率上下渡动7%~20%,有80%的药物沉积在口咽部,而DPI口咽部沉积量为输送剂量的60%或低于该值。由于吸人装置对全身不起反应的重要影响,在评价临床试验的结果  万方数据

激素类药物使用规范(完整)

医院激素类药物使用规范 浏览:982 作者:时间:2015-9-17 11:52:48 激素类药物广义上就是以人体或动物激素(包括与激素结构、作用原理相同的有机物)为有效成分的药物。狭义上讲通常是医生口中的“激素类药物”一般情况下在没有特别指定时,是“肾上腺素皮质激素类药物”的简称。其他类激素类药物,则常用其分类名称,如“雄性激素”、“生长激素”等。根据我院现有的激素类药物种类和使用情况,特制定以下用药原则及管理制度。 一、我院糖皮质激素类品种: 药品通用 名称类 型 规格注意事项 氢化可的松注射液短 效 0.1g*20ml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 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 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 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 的病毒、细菌、霉菌感染。 醋酸泼尼松片中 效 5.0mg*100片结核病、急性细菌性或病毒性感 染患者应用时,必须给予适当的抗 感染治疗。2.长期服药后,停药 时应逐渐减量。3.糖尿病、骨质 疏松症、肝硬化、肾功能不良、 甲状腺功能低下患者慎用。4.运 动员慎用。 氢化泼尼松注射液中 效 10mg*2.0ml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长期 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十分慎 重,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 用短效或中效制剂。老年患者用 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 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 时易发生骨质疏松 甲泼尼龙片中 效 4.0mg*30片糖尿病患者:引发潜在的糖尿病 或增加糖尿病患者对胰岛素和口

服降糖药的需求高血压病患者使动脉高血压病情恶化有精神病史者:已有的情绪不稳和精神病倾向可能会因服用皮质类固醇而加重因糖皮质激素治疗的并发症与用药的剂量和时间有关 对每个病例均需就剂量疗程及每天给药还是隔日给药作出风险/利益评价应尽可能缩短用药期限慢性病的治疗应进行医疗观察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中 效 40mg同上 注射用甲泼尼龙琥珀酸钠(甲强龙)中 效 500mg同上 醋酸泼尼松龙注射液中 效 0.125g*5.0ml1.诱发感染:在激素作用下,原 来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动起来, 最常见者为结核感染复发。在某 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 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 症状,但必须同时用有效的抗生 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 短期用药后,即应迅速减量、停 药。2.对诊断的干扰:⑴糖皮 质激素可使血糖、血胆固醇和血 脂肪酸、血钠水平升高,使血钙、 血钾下降。⑵对外周血象的影响 为淋巴细胞、真核细胞及嗜酸、 嗜碱细胞数下降,多核白细胞和

糖皮质激素用法最全须知

糖皮质激素用法最全须知! 患者,男,72岁,因呼吸困难入院,结合临床表现和血常规等检查,病人被诊断为急性中毒性感染性休克。医嘱予糖皮质激素合并抗生素。 1.糖皮质激素的给药方式是() A.大剂量冲击疗法 B.小剂量多次给药 C.中等剂量维持治疗 D.小剂量与中等剂量交替使用 E.小剂量与大剂量交替使用 2.糖皮质激素使用的目的是() A.提高病人机体的抵抗力 B.拮抗抗生素的不良反应 C.中和细菌毒素 D.增强抗生素的抗菌作用 E.缓解症状,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3.关于糖皮质激素说法正确的是() A.吸入用糖皮质激素可以有效控制慢性支气管哮喘 B.泼尼松、泼尼松龙可以采用每日晨给疗法 C.地塞米松可以根据ACTH昼夜规律的药物半衰期的性质采用隔日晨给疗法 D.糖皮质激素的使用会延缓伤口的愈合 E.口服糖皮质激素有胃肠道的不良反应,静脉使用则可以避免 【解析】糖皮质激素的临床应用一般可以分为三种: 大剂量冲击疗法:适用于急性、重度、危及生命的疾病的抢救,一般采用静脉给药;一般剂量长期疗法:多用于结缔组织病和肾病综合征,一般采用口服给药方式; 小剂量替代疗法:适用于急、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采用大剂量冲击疗法主要是为了缓解症状,增加机

体对有害刺激的耐受性,减轻中毒反应,帮助患者度过危险期。 根据ACTH昼夜节律:8:00-10:00 a.m时为分泌高峰,随后逐渐下降,午夜12:00最低。 根据其分泌规律,临床一般有两种给药方式: 每日晨给疗法,即每晨7:00-8:00给药1次,一般使用短效的氢化可的松或可的松; 隔日晨给疗法,即每隔一日,晨7:00-8:00给药一次,一般使用中效的泼尼松或泼尼松龙。糖皮质激素可刺激胃酸、胃蛋白酶的分泌并抑制胃粘液的分泌,降低胃粘膜的抵抗力,对胃肠道的损害与给药方式无关。 【答案】1.A;2.E;3.AD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糖皮质激素使用注意事项 1.妊娠期用药:糖皮质激素可通过胎盘。人类使用药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可增加胎盘功能不全、新生儿体重减少或死胎的发生率。尚未证明对人类有致畸作用。妊娠时曾接受一定剂量的糖皮质激素者,所产的婴儿需注意观察是否出现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的表现。对早产儿,为避免呼吸窘迫综合征,而在分娩前给母亲使用地塞米松,以诱导早产儿肺表面活化蛋白的形成,由于仅短期应用,对幼儿的生长和发育未见有不良影响。 2.哺乳期用药:生理剂量或低药理剂量(每天可的松25mg或强的松5mg,或更少)对婴儿一般无不良影响。但是,如乳母接受药理性大剂量的糖皮质激素,则不应哺乳,由于糖皮质激素可由乳汁中排泄,对婴儿造成不良影响,如生长受抑制、肾上腺皮质功能受抑制等。 3.小儿用药:小儿如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需十分慎重,因激素可抑制患儿的生长和发育,如确有必要长期使用,应采用短效(如可的松)或中效制剂(如强的松),避免使用长效制剂(如地塞米松)。口服中效制剂隔日疗法可减轻对生长的抑制作用。儿童或少年患者长程使用糖皮质激素必须密切观察,患儿发生骨质疏松症、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青光眼、白内障的危险性都增加。 4.老年用药:老年患者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高血压。老年患者尤其是更年期后的女性应用糖皮质激素易发生骨质疏松。 5.糖皮质激素与感染:一方面,非生理性糖皮质激素对抗感染不利。生理剂量的肾上腺皮质激素可提高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症患者对感染的抵抗力。非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接受药理剂量糖皮质激素后易发生感染,这是由于患者原有的疾病往往已削弱了细胞免疫及(或)体液免疫功能,长疗程超生理剂量皮质类固醇使患者的炎性反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功能减弱,由皮肤、粘膜等部位侵人的病原菌不能得到控制。在激素作用下,原来已被控制的感染可活动起来,最常见者为结核感染复发。但另一方面,在某些感染时应用激素可减轻组织的破坏、减少渗出、减轻感染中毒症状,但必须同时用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期用药后,即应迅速减量、停药。 6.对诊断的干扰:①糖皮质激素可使血糖、血胆固醇和血脂肪酸、血钠水平升高、使血钙、血钾下降;②对外周血象的影响为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及嗜酸、嗜碱细胞数下降,多核白细胞和血小板增加,后者也可下降;⑥活性较强的糖皮质激素(如地塞米松)可使尿17-羟皮质类固醇和17酮类固醇下降;④长期大剂量服用糖皮质激素可使皮肤试验结果呈假阴性,如结核菌素试验、组织胞浆菌素试验和过敏反应皮试等; ⑤还可使甲状腺131I摄取率下降,减弱促甲状腺激素(TSH)对TSH释放素(TRH)刺激的反应,使T RH兴奋试验结果呈假阳性。干扰促黄体生成素释放素(LHRH)兴奋试验的结果;⑥使同位素脑和骨显像减弱或稀疏。 7.下列情况应慎用:心脏病或急性心力衰竭、糖尿病、憩室炎、情绪不稳定和有精神病倾向、全身性真菌感染、青光眼、肝功能损害、眼单纯性疱疹、高脂蛋白血症、高血压、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此时糖皮质激素作用增强)、重症肌无力、骨质疏松、胃溃疡、胃炎或食管炎、肾功能损害或结石、结核病等。 8.以下情况不宜用糖皮质激素:严重的精神病史,活动性胃、十二指肠溃疡,新近胃肠吻合术后,较重的骨质疏松,明显的糖尿病,严重的高血压,未能用抗菌药物控制的病毒、细菌、霉菌感染。

糖皮质激素复习课程

糖皮质激素

糖皮质激素 1949年Hench等首先发现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GCS)可以缓解类 风湿性关节炎的症状,50多年来,GGS历经了滥用、怯用和逐步合理应用的三个阶段。GCS通过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炎性反应达到镇痛消炎的效应,是目前 制止炎性反应效应最强的药物。合理选择适应证、药物剂型、药物剂量和给药方法是使用GCS安全有效的关键。 第一节糖皮质激素的临床药理 肾上腺皮质从结构上可以分为球状带,束状带和网状带,并有不同的内分泌功能(图14-1)。 一、肾上腺皮质的结构和糖皮质激素的作用机制 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由肾上腺皮质束状带分泌,通过与受体结合介导基因表达而发挥药理效应。糖皮质激素为脂溶性激素,穿过细胞膜后与糖皮质激素受体结合,糖皮质激素受体(glucocorticoid receptor, GR)是由90kDa的热休克蛋白(hsp90)和p59蛋白组成的大分子复合体。随后hsp90从复合物上解离下来,而活化的GCS-GR复合体迅速进入细胞核内,以二聚体形式与靶基因启动子上的糖皮质激素反应成分或反应元件(glucocorticoid response element, GRE)结合,促进或抑制靶基因的转录,通过调控基因产物最终产生药理学效应或毒副反应。此外,糖皮质激素受体复合物(GCS-GR复合物)和其他转录因子如 NF-κB,活化蛋白1(AP-1)等转录因子相互作用,抑制炎性基因的表达,起 到间接的基因调控作用。 另一方面,GCS和GR结合后还可通过非基因机制启动一系列胞内抗炎信号传导过程发生抗炎反应。研究表明,除了胞质内糖皮质激素受体外,细胞膜上还可能存在GCS的特异性受体的mGR,作用与诱导淋巴细胞凋亡有关。大剂量GCS溶解在细胞膜中,可影响膜的理化性质及膜离子通道蛋白的功能,降低胞 质内的钙离子浓度,阻断免疫细胞的活化和功能的维持。 二、GCS的抗炎镇痛解热作用 糖皮质激素的主要临床效应是抗炎镇痛解热。糖皮质激素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其机制包括稳定白细胞溶酶体膜;防止白细胞释放有害的酸性水解酶;抑制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向炎症部位的趋化、聚集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完整版)

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完整版) 作者:宋红梅 选自:中华儿科杂志, 2018,56(3) 糖皮质激素(glucocorticoids, GC)自20世纪40年代应用于临床以来经历了70余年的检验,除了作为替代治疗用于肾上腺功能异常等内分泌疾病外,其强大的抗炎、抗过敏以及免疫调节等药理作用使其在炎症性、过敏性、免疫性以及肿瘤性疾病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 然而,GC的双刃剑之虑也是众所周知的。也正是由于GC作用的广泛,特别是长期大剂量应用时,GC可同时引起多个器官和系统的不良反应,包括感染、类库欣综合征表现、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消化性溃疡、青光眼、白内障、骨质疏松以及神经精神症状等;而且临床应用的GC品种多样,其生物效价、药物代谢动力学、所需剂量、给药时机及途径也存在个体差异。如何正确选择GC的不同种类、剂型和给药途径以及掌握好治疗剂量和用药疗程,在发挥其药理作用的同时将不良反应降到最低,是对临床医生的考验。最大的治疗效果,最小的不良反应,这如同对精湛艺术品的追求,考验的是临床医生实践的功底。

首先,要根据不同的临床适应证选择不同的GC进行治疗,紧急情况例如脓毒症、严重哮喘发作、严重药疹、急进型肾炎以及部分危重症风湿性疾病等需要给予大剂量静脉冲击,冲击剂量一般为甲泼尼龙15~30 mg/(kg·d),静脉滴注,连用3 d为一个疗程(应<5 d),可根据病情重复2~3个疗程;但是反对在感染性疾病中以单纯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GC。同时,要了解不同种类GC的代谢和作用特点,针对不同需求来选择应用。例如可的松和氢化可的松是最符合生理状态的GC,适用于肾上腺皮质功能不全等内分泌疾病的替代治疗;泼尼松(龙)或者甲泼尼龙抗炎作用强、作用时间长,多用于风湿免疫性疾病的治疗;泼尼松必须在肝脏转化成泼尼松龙才能发挥作用,所以肝功能异常时应该选用泼尼松龙或者甲泼尼龙以免影响疗效。 要根据不同的疾病选择不同的治疗剂量以及给药途径,需长期用药时应尽可能应用小剂量维持,通常为7.5~15.0 mg/d [1];一些轻度关节炎可能给予相当于或甚至低于生理分泌量的剂量就能达到长期控制[2]。局部炎症为主要表现者尽可能采用非全身GC治疗,以力图达到局部更高的浓度同时减少全身暴露,例如关节内注射治疗关节炎症、吸入给药治疗哮喘以及局部涂敷治疗皮肤炎性疾病等。 其次,GC的不良反应主要因大剂量或长期应用所致。一般情况下大剂量持续数日内(冲击剂量应<5 d)应该是安全的,但有资料显示,3年内至少接受过1次短疗程(<30 d)门诊GC治疗的成人患者,脓毒症、静脉血栓和骨折的发生率均有增加[3]。大剂量特别是冲击治疗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哮喘有效性和安全性的比较 有效性 吸入型糖皮质激素有效性的比较研究目前尚无公认的理想的设计方案,其原因在于:(1)研究设计应该是随机、双盲,最好有安慰剂对照。临床实施有很大难度,几乎不可能。(2)吸入型糖皮质激素的剂量——效应曲线平坦,增减剂量不能明显反映效应变化。(3)哮喘的病情程度与病程不易严格掌握,造成很大的误差。(4)使用吸入装置不易统一,因各药的装置随生产厂家而不同等。现就文献报道有参考价值的结果罗列如下: 1.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布地奈德开放、随机、平行、剂量调整,以症状、PEF、FEV1为评估疗效标准,观察102例哮喘病人,时间2年,得出的结果是布地奈德都保600μg/天相当于二丙酸倍氯米松1000μg/天的效果。 1.1. 二丙酸倍氯米松和丙酸氟替卡松 多中心、双盲、随机、平行、剂量范围为丙酸氟替卡松为100、200、400、800μg/天,二丙酸倍氯米松400μg/天均用pMDI,以PEF为评估标准,观察672例哮喘病人,时间4周,得出的结果是丙酸氟替卡松200μg的疗效与二丙酸倍氯米松400μg相当。 1.2. 布地奈德和丙酸氟替卡松 (1)剂量下调比较 217例儿童中度哮喘患者,以丙酸氟替卡松碟或布地奈德都保控制哮喘症状后,随后8周内,逐步下调剂量,直到哮喘症状不能控制为止。得到丙酸氟替卡松最小有效量为198μg/天,布地奈德都保为213μg/天,两药临床疗效无差异。(2)剂量减半比较 171例成人轻、中度哮喘病人,先用布地奈地奈德碟(800μg/天)控制症状后,再比较丙酸氟替卡松碟和布地奈德都保,两者剂量为400μg/天和200μg/天,并进行药物交换,研究说明两种药物相等剂量时疗效无差异。每一药物的两种剂量之间,疗效也无差异。 (3)等剂量比较 229例儿童哮喘病人进行为期8周的随机、平行、双盲研究,比较丙酸氟替卡松碟(400μg/天)与布地奈德都保(400μg /天)的疗效,两药没有明显差异。 从上述结果可以得出有效性:丙酸氟替卡松≈布地奈德>二丙酸倍氯米松。这与2002年GINA所列出的等效剂量相吻合(参见2002年GINA 105页) 安全性(safety)的比较 常用的吸入型糖皮质激素具有确切的临床安全性。如对大多数成人病人,长期用pMDI吸入二丙酸倍氯米松或布地奈德,剂量<800μg/天,是安全的。但对未完全被控制的哮喘病人,有必要增加剂量。长程吸入高剂量,可能导致明显的周身不良反应,包括肾上腺皮质功能抑制,骨质疏松及儿童生长受阻。

糖皮质激素用法用量

糖皮质激素用法用量 一般说来糖皮质激素的用法应该根据病人、病情、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点确定制剂、剂量、用药方法及疗程,下面先介绍糖皮质激素常规用法: 1.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及各种休克。氢化可的松首次剂量可静脉滴注200~300mg,一日量可达1g以上,疗程不超过3天。对于休克有人主张用超大剂量,每次静脉注射1g,一日4~6次。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征、顽固性支气管哮喘、中心性视网膜炎、各种恶性淋巴瘤、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等。一般开始时用泼尼松口服10~20mg或相应剂量的其他皮质激素制剂,每日3次,产生临床疗效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持续数月。 3.小剂量替代疗法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阿狄森病及肾上腺皮质次全切除术后。一般维持量,可的松每日12.5~25mg,或氢化可的松每日10~20mg。 4.隔日疗法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每日上午8~10时为分泌高潮(约450nmol/L),随后逐渐下降(下午4时约110nmol/L),午夜12时为低潮,这是由ACTH昼夜节律所引起。临床用药可随这种节律进行,即长期疗法中对某些慢性病采用隔日一次给药法,将一日或两日的总药量在隔日早晨一次给予,此时正值激素正常分泌高峰,对肾上腺皮质功能的抑制较小。实践证明,外源性皮质激素类药物对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性影响,在早晨最小,午夜抑制最大,隔日服药以用泼尼松、泼尼松龙等中效制剂较好。 根据皮质激素的分泌具有昼夜节律性,每日上午8~10时为分泌高潮(约 450nmol/L),随后逐渐下降(下午4时约110nmol/L),午夜12时为低潮,在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终身激素替代治疗中临床常用清晨.7.5mg,睡前2.5mg 这样副作用最少。 宜根据病人,病情,药物的作用和不良反应特点确定制剂,剂量,用药方法及疗程. 1.大剂量突击疗法.用于严重中毒性感染和各种休克.氢化可的松200-300mg静滴,一日量可达1g以上,疗程不超过3天.超大剂量,每次1g静脉注射,一日4-6次. 2.一般剂量长期疗法.用于结缔组织病,肾病综合症,支气管哮喘等.强的松口服10-20mg,每日3次,产生临床疗效后,逐渐减量至最小维持量,维持数月.现在主张早晨顿服. 3.小剂量替代疗法.用于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等病.一般维持量可的松每日 12.5-25mg. 4.隔日疗法.遵循ACTH分泌的昼夜规律.长期疗法对某些慢性病采用隔日早晨一次疗法,用量为一日或两日的总药量. 停药方法一定要根据具体疾病,具体病人,具体病情,临床疗效,副作用的影响等全面因素而慎重选择,不可一概而论.当然,医院和医师的个人经验和习惯亦有很大影响.此位战友应该说明什么疾病.也好有的放矢.

医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XXXX医院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为进一步规范我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使用,根据国家《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并结合我省实际,特制定我省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标准。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2.1严格掌握糖皮质激素治疗的适应证 糖皮质激素是一类临床适应证尤其是相对适应证较广的药物,但是,临床应用的随意性较大,未严格按照适应证给药的情况较为普遍,如单纯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特别是在感染性疾病中以退热和止痛为目的使用。糖皮质激素有抑制自身免疫的药理作用,但并不适用于所有自身免疫病治疗如慢性淋巴细胞浸润性甲状腺炎(桥本病)、1型糖尿病、寻常型银屑病等。 2.2合理制订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 糖皮质激素治疗方案应综合患者病情及药物特点制订,治疗方案包括选用品种、剂量、疗程和给药途径等。 二、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2.遴选药品不适宜的;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详解

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处方点评指南 一、概述 糖皮质激素在临床广泛使用,主要用于抗炎、抗毒、抗休克和免疫抑制,其应用涉及临床多个专科。应用糖皮质激素要非常谨慎,正确、合理应用糖皮质激素是提高其疗效、减少不良反应的关键。其正确、合理应用主要取决于以下两方面:一是治疗适应证掌握是否准确;二是品种及给药方案选用是否正确、合理。 糖皮质激素是由肾上腺皮质最中层束状带分泌的一种代谢调节激素。体内糖皮质激素的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前叶-肾上腺皮质轴调节。由下丘脑分泌的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orticotropin releasing hormone, CRH)进入垂体前叶,促进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drenocorticotropic hormone, ACTH)的分泌,ACTH则可以促进皮质醇的分泌。反过来糖皮质激素在血液中浓度的增加又可以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对CRH和ACTH的分泌从而减少糖皮质激素的分泌,ACTH含量的增加也会抑制下丘脑分泌CRH,这是一个负反馈的过程,保证了体内糖皮质激素含量的平衡。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有昼夜节律性,午夜时含量最低,清晨时含量最高。此外机体在应激状态下,内源性糖皮质激素的分泌量会激增到平时的10倍左右。 1. 糖皮质激素的药理作用 抗炎作用、免疫抑制作用、抗毒素作用、抗休克作用、影响造血系统、中枢兴奋作用、其他:(1)促进胃酸分泌;(2)抑制松果体褪黑素的分泌;(3)减少甲状腺对碘离子的摄取清除和转化。 2. 糖皮质激素的适应证 内分泌系统疾病、风湿性疾病和自身免疫病、呼吸系统疾病、血液系统疾病、肾脏系统疾病、严重感染或炎性反应、重症患者(休克)、异体器官移植、过敏性疾病、神经系统损伤或病变、慢性运动系统损伤:如肌腱末端病、腱鞘炎等。 预防治疗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应用糖皮质激素可预防某些炎性反应后遗症及手术后反应性炎症的发生,如组织粘连、瘢痕挛缩等。 二、点评依据 1.《糖皮质激素类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卫办医政发〔2011〕23号) 2.《医疗机构药事管理规定》(卫医政发〔2011〕11号) 3.《医院处方点评管理规范(试行)》(卫医管发〔2010〕28号) 4.《国家基本药物目录2009年版基层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三、实施方案 1.抽样标准:处方中含有静脉用或口服给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的处方; 2.抽样频率:1次/月; 3.抽样时间:每月1日到月末; 4.抽样方法:随机抽样或全样本抽样; 5.点评方法:点评所抽取患者的处方或用药医嘱,按“糖皮质激素类药物点评处方规范性的参照指标”要求内容点评。 四、点评要点 【点评标准】 1.适应证不适宜的;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使用规范?什么症状适合吸入性激素治疗? ?如何使用,剂量多大? ?疗程多长...... ICS 的特点是? 1. 又快又准 激素吸入后可迅速直接到达炎症部位局部,直接抑制与哮喘有关的炎症细胞,降低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减轻黏膜水肿,抑制气道黏膜腺体过度分泌,增加黏液的清除,并降低气管高反应性。 吸入用药能迅速、直接地作用于气道靶位,降低了激素口服或静脉给药时的全身不良反应。 2. 老少皆宜 吸入激素适用于不同年龄、不同哮喘严重程度的患者。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委员会(GINA)于 1995 年发表的《哮喘全球防治战略指南》开始推广应用 ICS 治疗哮喘。 ICS 的适应人群是? 经医师检查,确定为 2 级轻度持续哮喘: ?症状≥ 每周 1 次,但<每日 1 次,可能影响活动和睡眠;夜间哮喘症状>每月 2 次,每月<每周 1 次; ?第一秒用力呼气肺活量(FEV1)占预计值≥ 80% 或最大呼气流速(PEF)≥ 80% 个人最佳值; ?用力呼气流速(FEF)或 FEV1 变异率 20%-30%;

?或者以往未经规范治疗的初诊哮喘患者,可选择低剂量吸入糖皮质激素的治疗。 ICS 的种类、剂型、用法? 目前临床应用的吸入糖皮质激素主要有: 1. 二丙酸倍氯米松(BDP) 二丙酸倍氯米松为地塞米松的衍生物,为定量气雾剂,规格250 μg × 60 喷。 成人的常规维持剂量为每日吸 1~2 次,每次 1~2 喷。 病情严重者,起始剂量为每日 500~1000 μg,最大量每日不超过 1 mg,起效后逐渐减少到最小维持剂量。 2. 布地奈德(BUD) 有气雾剂和粉剂两种剂型,规格为: 气雾剂50 μg× 200 喷,200 μg ×100 喷; 干粉吸入剂100 μg × 200 吸,200 μg ×(100~200)吸。 成人气雾吸入布地奈德起始剂量为每日 400~1600 μg ,每日2 次,有效后减至最小维持量,通常为每日 400~800 μg ,每日2 次。 布地奈德的抗炎作用较二丙酸倍氯米松强。 3. 丙酸氟替卡松(FP) 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有丙酸氟替卡松气雾剂和丙酸氟替卡松+ 沙美特罗混合粉剂两种剂型。

吸入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及防治 青岛第五人民医院过敏免疫科李明华 ???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包括环索奈德、布地奈德、氟替卡松等)已成为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首选治疗,也可以用于过敏性鼻炎、腺样体肥大的治疗,糖皮质激素的给药途径包括口服、肌注、静脉给予、吸入给药、灌肠该药、外用等),但是无论何种途径给予糖皮质激素,其副作用是不可避免的,为了降低糖皮质激素治疗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的副作用,医学家和药物学家通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对糖皮质激素的结构和剂型进行改革,通过提高糖皮质激素的脂溶性、改良雾化技术(如spacer)和改进糖皮质 激素的吸入方法等,已经使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在防治哮喘、过敏性鼻炎哮喘、过敏性鼻炎和腺样体肥大中的副作用大为降低。与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相比,在取得相同疗效的情况下,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已显著减少,但在较高浓度吸入糖皮质激素或吸入方法不当时(如不利用spacer进行吸入、吸入后不及时漱口或将漱口水吞咽等)仍然可发生某些轻微的全身副作用。此外吸入性糖皮质激素还可造成某些轻微的局部副作用。如何避免或减轻这些全身或局部的副作用对保证病人和患儿能长期维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治疗是非常重要的。由于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的差异较大,因此我们在临床上一旦确定病人和患儿需要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时,应当根据各种糖皮质激素制剂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特点尽量选择局部抗炎活性强,全身生物利用度低和副作用小的剂型,从目前对各种可供吸入的糖皮质激素种类的疗效/副作用比和治疗来看,环索奈德、糠酸莫米松、布地奈德、丙酸氟替卡松,优于二丙酸倍氯米松、曲安奈德和氟尼缩松。对于儿童而言,环索奈德和布地奈德对生长发育的副作用更少,应该作为儿童治疗的首选。由于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以呼吸道局部粘膜治疗为主,故局部副作用为主,而全身副作用较少。 吸入技术和装置可以明显影响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药代动力学,特别是全身生物利用度。在Spacer发明之前,通过定量揿压吸入器吸入的糖皮质激素中有80-90%的沉积在口咽部,这些沉积在口咽部的糖皮质激素是引起局部副作用和吸收后引起全身副作用的主要原因。近年来通过广泛使用各种不同类型的储雾装置配合定量揿压吸入器吸入,已经显着地减少了经口吸入糖皮质激素的口腔内沉积量和吞咽剂量,?使得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全身副作用进一步减少,大大地增加了吸入性糖皮质激素的安全性。 ??? ?? 一、全身副作用 ??? 吸入性糖皮质激素对全身的副作用和影响主要与是否能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 轴的功能有关,有无此抑制作用是糖皮质激素吸入疗法是否可以造成过敏性哮喘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病人和患儿对糖皮质激素产生依赖的关键。假如长期吸入糖皮质激素可以抑制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功能,将来即使控制了气道炎症和哮喘症状,也将出现和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一样难以停药的情况;如果无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的抑制作用或抑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