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精神病药
- 格式:ppt
- 大小:219.01 KB
- 文档页数:78
第一二三代抗精神病药物经典代表及药理作用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氟哌啶醇、氯丙嗪、奋乃静、舒必利定义:阻断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通路中的多巴胺受体而发挥抗精神病作用●奋乃静(吩噻嗪类) 2mg*100 4元●氯丙嗪(吩噻嗪类)●甲硫达嗪(吩噻嗪类)●氟哌啶醇,是一种典型丁酰苯类抗精神分裂药,其药理作用与吩噻嗪类抗精神分裂药类似。
吩噻嗪类药物:①脂肪族(例如氯丙嗪,chlorpromazine);②哌啶类(如甲硫达嗪);③哌嗪类(如奋乃静、氟奋乃静、三氟拉嗪)。
抗精神病药物。
多巴胺(DA)受体阻滞剂。
对α—受体和M受体也有阻断作用。
临床应用:抗精神病作用(可产生耐受性)。
镇吐作用较强。
调节体温进行人工冬眠,可用于严重感染性休克、高热及甲状腺危象等的辅助治疗。
加强中枢抑制药的作用。
可阻断黑质—纹状体通路的D2受体,使胆碱能神经的功能占优势,而导致锥体外系反应。
有α受体阻滞作用,使肾上腺素的升压作用反转。
阻断结节—漏斗通路的D2受体,减少下丘脑释放催乳素释放因子,使催乳素释放增加,引起乳房肿大和泌乳,乳腺癌患者禁用。
●舒必利(舒必利片)100mg*100 12.7元每天200-600mg 每天成本0.762元开始剂量为一次100mg,一日2~3次,逐渐增至治疗量一日600~1200mg,维持剂量为一日200~600mg。
止呕,一次100~200mg,一日2~3次。
为磺酰胺衍生物。
是中枢多巴胺(D2,D3,D4)受体的选择性拮抗剂具有较强的抗精神病作用和止吐作用,还有精神振奋作用。
对淡漠、退缩、木僵、抑郁、幻觉、妄想等症状有较好疗效,但无明显镇静作用及抗躁狂作用。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氯氮平(1952)、喹硫平(思瑞康1998)、奥氮平(再普乐1996)、利培酮(维思通1993)、齐拉西酮(Geodon2001/Zeldox)、舍吲哚(Serlect)定义:对5-HT和DA受体双重阻断,在治疗剂量下不产生锥体外系反应副作用和血清催乳素升高的一类抗精神病药物。
抗精神分裂症药:典型与不典型的三代抗精神病药(转载)1.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即典型抗精神病药,分为高效价和低效价药物,高效价药物阻断多巴胺D2受体功能强,故低剂量(<100 mg/d)就能抗精神病阳性症状,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较重,“三抗”(抗α1受体、抗胆碱受体和抗组胺H1受体)效应较弱,故“三抗”相关不良反应较轻;用量低,故非神经递质效应较弱。
相反,低效价药物阻断D2受体功能弱,故高剂量(≥100 mg/d)才能抗精神病阳性症状,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较轻;“三抗”效应较强,故“三抗”相关不良反应较重;用量高,故非神经递质效应较强。
2.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包括氯氮平、利培酮、奥氮平、喹硫平、齐拉西酮和帕利哌酮。
在第一代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基础上,再加上强效抗5-HT2A受体效应,能改善阴性症状、认知障碍和抑郁症状,减轻锥体外系反应和高催乳素血症。
当高效价与低效价的概念引入第二代抗精神病药时,高效价药物不仅强效阻断D2受体和5-HT2A受体,而且“三抗”效应也未必弱,如利培酮高度抗α1受体,中度抗H1受体;奥氮平中度抗α1受体,高度抗胆碱和抗组胺H1受体。
第二代比第一代低效价药物只多了抗5-HT2A受体效应,余无特殊,如喹硫平。
3.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的作用基础上,第三代抗精神病药(如阿立哌唑)还是多巴胺系统稳定剂,所谓多巴胺系统稳定剂,是对多巴胺D2受体既部分激动,又部分阻断,当多巴胺水平升高时,它发挥部分阻断剂效应,在边缘系统可抗精神病阳性症状;当D2受体被强效阻断时,它发挥部分激动剂效应,在纹状体减轻锥体外系反应,在结节-漏斗部降低催乳素水平。
阿立哌唑部分激动D2受体的强度是多巴胺的6%,部分阻断D2受体的强度是多巴胺完全阻断剂的94%(100%~6%),故阿立哌唑虽说是D2受体部分激动剂兼D2受体部分阻断剂,但实际上还是以阻断为主,故能抗精神病。
第十七章抗精神失常药精神失常(psychiatric disorders)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精神活动障碍的一类疾病。
治疗这类疾病的药物统称为抗精神失常药。
根据临床用途,分为三类:即抗精神病药(antipsychotic drugs)、抗躁狂抑郁症药(antimanic and antidepressive drugs)及抗焦虑药(antianxiety drugs)第一节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及其他精神失常的躁狂症状。
根据化学结构可将常用抗精神病药分为吩噻嗪类(phenothiazines)、硫杂蒽类(thioxanthenes)、丁酰苯类(butyrophenones)、及其他药物。
一、吩噻嗪类吩噻嗪是由硫、氮原子联结两个苯环(称为吩噻嗪母核)的一类化合物。
根据其侧链基团不同,分为二甲胺类、哌嗪类及哌啶类(表17-1)。
以上三类中,以哌嗪类抗精神病作用最强,其次是二甲胺类,哌啶类最弱。
目前国内临床常用的有氯丙嗪、氟奋乃静及三氟拉嗪等,以氯丙嗪应用最广。
氯丙嗪氯丙嗪(chlorpromazine)又称冬眠灵(wintermin)。
「体内过程」口服或注射均易吸收,但吸收速度受剂型、胃内食物的影响,如同时服用胆碱受体阻断药,可显著延缓其吸收。
口服氯丙嗪2~4小时血浆药物浓度达峰值,肌注吸收迅速,但因刺激性强应深部注射,其生物利用度比口服大3~4倍,这与口服具有首过效应有关。
吸收后,约90%与血浆蛋白结合。
氯丙嗪具有高亲脂性,易透过血脑屏障,脑组织中分布较广,以下丘脑、基底神经节、丘脑和海马等部位浓度最高,脑内浓度可达血浆浓度的10倍。
氯丙嗪主要经肝微粒体酶代谢成去甲氯丙嗪、氯吩噻嗪、甲氧基化或羟化产物及葡萄糖醛酸结合物。
氯丙嗪及其代谢物主要经肾排泄。
老年患者对氯丙嗪的代谢与消除速率减慢。
不同个体口服相同剂量氯丙嗪后,血浆药物浓度相差可达10倍以上,因此,临床用药应个体化。
氯丙嗪排泄缓慢,停药后2~6周,甚至6个月,尿中仍可检出,这可能是氯丙嗪脂溶性高,蓄积于脂肪组织的结果。
精神类药物知识点总结精神类药物是指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包括抗抑郁药、抗焦虑药、抗精神病药等。
这些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认知和行为问题,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在临床上,精神类药物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各种精神疾病,如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等。
本文将从药物分类、作用机制、副作用以及使用注意事项等方面对精神类药物进行详细介绍。
一、药物分类1. 抗抑郁药抗抑郁药主要用于治疗抑郁症,可以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减少抑郁症状。
常用的抗抑郁药包括三环抗抑郁药、SSRI抗抑郁药、SNRI抗抑郁药等。
三环抗抑郁药主要通过阻断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再摄取来产生抗抑郁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少。
SSRI抗抑郁药和SNRI抗抑郁药则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抗抑郁药物,作用机制更加精准,且副作用相对较少。
2. 抗焦虑药抗焦虑药主要用于治疗焦虑症,可以减少焦虑和恐惧感,改善患者的情绪状态。
常用的抗焦虑药包括苯二氮䓬类药物、丁螺环酮类药物、5-HT1A受体激动剂等。
苯二氮䓬类药物是最常用的抗焦虑药物,主要通过增强γ-氨基丁酸在中枢神经系统的抑制作用来产生抗焦虑作用,但长期使用会引起耐受和依赖。
丁螺环酮类药物和5-HT1A受体激动剂则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抗焦虑药物,具有较高的选择性和安全性。
3. 抗精神病药抗精神病药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等精神疾病,可以减轻幻觉、妄想等症状,改善患者的认知和行为问题。
常用的抗精神病药包括传统抗精神病药和非经典抗精神病药。
传统抗精神病药主要通过阻断多巴胺受体在中枢神经系统的作用来产生抗精神病作用,但由于其副作用较多,目前临床上使用较少。
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则是近年来新开发的抗精神病药物,具有更高的选择性、更少的副作用和更好的安全性。
二、作用机制1. 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抗抑郁药的作用机制主要与脑内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有关。
抑郁症患者的脑内神经递质水平发生了改变,导致情绪调节功能紊乱,而抗抑郁药主要通过调节脑内神经递质的水平来产生抗抑郁作用。
奥氮平 (Olanzapine) 抗精神疾病药物奥氮平 (Olanzapine) 抗精神疾病药物奥氮平(Olanzapine)是一种广泛运用于治疗精神疾病的药物。
它属于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调整神经递质的平衡来缓解相关症状。
奥氮平在治疗精神疾病和情绪障碍方面表现出良好的疗效,同时也有一些副作用需要关注。
1. 奥氮平的用途奥氮平主要用于治疗精神分裂症和躁郁症等精神疾病。
它可以缓解幻觉、妄想、思维紊乱以及情绪波动等症状。
此外,奥氮平也被用于治疗与精神疾病相关的抑郁症,以及其他一些需要控制情绪和心境的疾病。
2. 奥氮平的药理作用奥氮平通过调整多种神经递质的平衡来发挥药理作用。
主要作用于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组胺和乙酰胆碱等神经递质受体,从而调整神经递质的水平。
这一作用机制有助于改善神经传递系统的功能,减轻相关症状。
3. 奥氮平的疗效奥氮平在治疗精神疾病方面显示出良好的疗效。
临床试验显示,奥氮平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行为症状,并加速精神病状态的稳定。
对于躁郁症患者,奥氮平能够减轻情绪波动和自杀倾向。
然而,每个患者的反应都有所不同,因此治疗方案需要根据个体情况进行个性化调整。
4. 奥氮平的副作用虽然奥氮平在治疗上显示出良好的疗效,但也存在一些副作用需要重视。
常见的副作用包括体重增加、血糖升高、血脂异常、抗胆碱能副作用(如口干、便秘、视力模糊等)以及心血管问题。
长期使用奥氮平还可能导致代谢综合征等问题。
因此,在使用奥氮平时,医生需要仔细评估患者的潜在风险,并监测患者在治疗期间的身体健康。
5. 奥氮平的注意事项在使用奥氮平治疗精神疾病时,患者和医生需密切合作,并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定期监测身体指标:定期检查患者的血糖、血脂、体重等生理指标,以及心血管系统的健康状况。
- 个性化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个体差异,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包括剂量的调整和联合用药的选择。
- 综合治疗:药物治疗通常需要与心理治疗、社会支持等综合手段相结合,以提高治疗效果。
吉林省神经精神病医院精神科住院病人健康教育系列讲座第四讲抗精神病药物主讲人:主任医师陶治平精神药物在传统上按其临床作用特点分为:①抗精神病药物。
②抗抑郁药物。
③心境稳定剂或抗躁狂药物。
④抗焦虑药物(镇静催眠药)。
在这里主要介绍抗精神病药物的作用。
一、抗精神病药的适应症:治疗所有精神病性症状,主要是:1.阳性症状:幻觉、妄想、思维障碍、行为紊乱等2.阴性症状:思维贫乏、情感淡漠、意志缺乏等3.认知功能:注意障碍、记忆障碍、执行功能等值得引起家属注意的是:不要只注意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的疗效。
4.对症治疗,而不是对病治疗。
抗精神病药并不只是治疗精神分裂症。
不论哪种精神病,只要存在精神病性症状,就可以应用抗精神病药,抑郁症患者同样可以使用抗精神病药。
二、抗精神病药的分类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又称神经阻滞剂,传统抗精神病药,典型抗精神病药或称多巴胺受体阻滞剂。
代表药为氯丙嗪,氟哌啶醇。
第一代抗精神病药可分为低、中、高效价三类。
低效价以氯丙嗪为代表,镇定作用强,抗胆碱作用明显,对心血管等肝脏毒性较大,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较大;中效价类和高效价类分别以奋乃静和氟哌啶醇为代表。
抗幻觉妄想作用突出,镇静作用较弱,对心血管和肝脏毒性小,锥体外系副作用较小,治疗剂量较小。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又称非传统抗精神病药,非典型抗精神病药,新型抗精神病药,如利培酮,齐拉西酮,氯氮平,奥氮平,喹硫平,阿立哌唑等。
三、抗精神病药的副作用1镇静作用:依靠让病人睡觉来治疗精神病,这是很多家属的误区,必须给予明确的否定。
理由是:(1).安眠药不能治精神病;(2).有些抗精神病药几乎没有镇静作用,同样可以治疗精神病。
镇静作用危害:降低警觉性,损害认知功能,加重阴性症状。
只在必要时(兴奋、不合作、焦虑、自伤、攻击等),才应用镇静作用强的药。
应一分为二地看待镇静作用。
急性治疗期,有时可起到治疗作用;在恢复期,则主要成为副作用。
2锥体外系副作用(1)急性肌张力障碍:出现最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