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的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11.60 KB
- 文档页数:4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探究作者:张瑞卿伍励涛黄文东来源:《无线互联科技》2023年第24期摘要:县域医共体的建设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撑和保障,信息化平台建设能够有效整合医共体成员单位线上线下资源,共享区域内居民健康档案等资源,实现医共体内诊疗信息互联互通。
文章分析了县域医共体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提出从创建县域医共体数据资源中心、创建医共体业务共享平台、建设医院管理信息系统3个方面设计医共体信息化平台,从根本上实现医共体成员单位内资源的统一和共享,重组和优化了就诊流程,提升了基层医疗服务能力,改善了民众就医便利度和感受度,推动了医疗卫生领域改革。
关键词: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医院管理信息系统;资源共享中图分类号:R197 文献标志码: A0 引言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
县域医共体建设是大健康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能有效整合县级区域内医疗卫生资源,极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的服务能力和质量,既符合国家的医疗改革制度,也能有效推动县域综合医疗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全国多地已开展超4 000家县域医共体组建,在医共体内就诊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比例超过90%,在超800个县级区域进行了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的试点建设,绝大部分试点区域内实行了检验测试结果的互认机制。
这一系列实践结果表明,持续推动县域医共体发展是医疗卫生资源优化配置的有效手段[1]。
1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的意义随着医学技术及服务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医院的管理和服务要求也越来越高。
由于地理位置、医疗人才、基础设施等资源的不均衡造成了优质医疗卫生服务集中在大中型城市和医院,县级区域中特别是偏远城镇的医疗设施薄弱,服务能力不强。
县域医共体的建设能有效改善这种现象,让辖区内群众就近享受到高水平医疗卫生服务。
县域医共体信息化平台建设的重大意义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1 有利于提高基层医疗机构诊疗水平通过牵头医院帮扶及医疗资源信息共享,提高基层医疗机构整体医疗服务质量,提升首诊医师的临床诊治能力,有利于医生个人医疗水平的提升;实现将轻症、常见病和慢病患者留在基层医院诊疗,同时通过双向转诊机制,给疑难重症患者建立快速“转诊通道”,增强居民对基层医疗机构和基层医生的信任度;拓展基层医疗机构的健康管理、慢病管理、康复管理、体检业务以及增值业务,增加基层医疗机构及人员的收入。
区域卫生信息共享平台规划方案XXX信息技术2015年目录第一章前言 (9)第二章现状及项目背景分析 (10)2.1. 对卫生业务现状的宏观分析 (10)2.1.1.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概况 (10)2.1.2.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12)2.1.3.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12)2.1.4.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机遇 (13)2.1.5.卫生信息化建设指导原则 (14)2.2.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重要性 (14)2.3. 区域卫生信息化的必要性 (14)2.4. 卫生信息技术应用现状分析 (16)2.4.1.医疗机构简介............................. 错误!未定义书签。
2.4.2.信息化建设优势和基础 (16)2.4.3.卫生应用系统分析 (16)2.4.4.卫生信息技术治理分析 (17)2.4.5.下一步建设重点分析 (17)第三章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 (18)3.1.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分析 (18)3.1.1.居民 (18)3.1.2.医疗卫生服务机构用户 (19)3.1.3.公共卫生专业机构用户 (21)3.1.4.卫生行政部门用户 (21)3.1.5.其它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用户 (22)3.2.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需求分析 (23)3.2.1.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23)5. 用例分析 (24)用例一:医院与社区双向转诊 (24)3.2.2.社区(村)卫生服务站的需求 (27)3.用例分析 (27)3.2.3.公共卫生服务的需求 (30)3.用例分析 (30)3.2.4.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 (33)3.2.5.各医疗机构间协同 (36)第四章区域卫生信息化总体设计 (38)4.1. 建设目标 (38)4.1.1.宏观层面 (38)4.1.2.业务层面 (38)4.1.3.技术层面 (39)4.2. 规划原则 (39)4.3. 总体规划 (41)4.3.1.规划架构图 (41)4.4. 区域标准卫生信息资源库(一个中心) (41)4.5.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一个平台) (45)4.5.1.平台应用架构模式 (48)4.5.2.纵向扩展布署模式 (49)4.6. 区域标准卫生信息机构端接入系统 (51)4.6.1.信息标准管理和同步 (51)4.6.2.数据采集和区域卫生数据中心接入功能 (52)4.6.3.机构(医院)信息共享 (53)4.6.4.标准信息下载 (53)4.7. 基于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区域类业务系统 (53)4.7.1.业务服务中心 (54)4.7.1.1. 区域医疗服务中心(患者/公众) (54)4.7.1.2. 区域临床支持服务中心(临床医护人员) (54)4.7.1.3. 区域公共卫生管理中心 (55)4.7.1.4. 卫生行政管理中心(区域卫生业务管理) (55)4.7.1.5. 区域卫生数据共享中心(业务相关方) (56)4.7.2.平台应用 (56)4.7.2.1. 医疗健康一卡通管理系统 (56)4.7.2.2. 区域居民健康档案系统 (57)4.7.2.3. 医疗卫生综合服务系统 (58)4.7.2.4. 转诊、转检系统 (58)4.7.2.5. 远程医疗(会诊)管理系统 (59)4.7.2.6. 突发事件应急联动指挥系统 (60)4.7.2.7. 区域慢病专病防治信息系统 (60)4.7.2.8. 基本药物统一配送管理系统 (61)4.7.2.9. 区域医疗质量管理系统 (61)4.7.2.10. .................................. 公共卫生绩效管理系统614.7.2.11. .................................. 卫生管理决策支持系统62第五章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POS系统建设方案 .......... 错误!未定义书签。
0引言区域卫生平台建设是医疗信息化建设进程中的重要一步,通过整合医疗卫生资源实现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1],可全面提升区域医疗资源利用率。
2009年新一轮医疗体制改革下,《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中把“建立实用共享的医疗卫生系统”列为“四梁八柱”之一,医疗卫生系统成为新医改的重要技术支撑。
《卫生综合管理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等相关标准和规范的出台标志着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进入区域建设的新阶段,同时2012年区域卫生信息化被纳入“十二五规划”,使得区域卫生信息化建设被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2]。
为进一步加快医疗改革步伐,提升医疗管理水平,建立标准统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应用实践景慎旗1,2,3,凡豪志2,3,熊颖2,3,李飞4,王忠民2,3*(1.南京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南京210023;2.江苏省人民医院,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南京210096;3.南京医科大学医学信息学与管理研究所,南京211166;4.北大医疗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北京100080)[摘要]详细介绍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具体结构、平台与平台的对接方式及相关区域性服务,综述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应用优势,讨论了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过程中存在顶层设计亟待统筹落地、标准落地水平亟待提升、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等问题。
针对性地提出了通过政府主导、多部门共建,落实区域性卫生信息平台顶层设计,通过明确“需求牵引、应用牵引”的建设导向,建立医院广泛参与、共建平台的机制,通过加强平台信息安全建设,全面提升平台信息安全等级等措施,充分实现区域信息共享与业务协同,提升医疗卫生数据的利用率,从而助力“健康中国”战略的成功实施。
[关键词]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平台对平台;顶层设计;区域业务协同;卫生信息评价[中国图书资料分类号]R318;TP31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3-8868(2021)01-0085-06 DOI:10.19745/j.1003-8868.2021017Application of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JING Shen-qi1,2,3,FAN Hao-zhi2,3,XIONG Ying2,3,LI Fei4,WANG Zhong-min2,3*(1.School of Information Management,Nanjing University,Nanjing210023,China;2.Jiangsu Province Hospital,The FirstAffiliated Hospital with 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0096,China;3.Institute of Medical Informatics and Management,Nanjing Medical University,Nanjing211166,China;4.PKU Healthcare IT Co.,Ltd.,Beijing100080,China) Abstract The specific structure of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the platform-to-platform docking method and the related regional services were introduced in detail,and the advantages of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were reviewed.The problems in top-level design implementation,standard launching and information safety were discussed during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Some suggestions were put forward accordingly including the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 construction led by the government and executed by multi departments,the determination of demand-driven and application-driven construction orientation,the establishment of construction mechanism involving multi hospitals and the enhancement of information safety,so that the regional information sharing and business collaboration as well as the utilization of health data were improved to facilitate the implementation of"Healthy China"strategy.[Chinese Medical Equipment Journal,2021,42(1):85-90]Key words regional health information platform;platform-to-platform;top-level design;regional business collaboration; health information evaluation基金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C1314900);江苏省科技厅重点研发计划项目(BE2016002-4);江苏省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苏财工贸〔2017〕79号);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省级工业和信息产业转型升级专项(苏工信综合〔2019〕55号);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201608003)作者简介:景慎旗(1983—),男,硕士,高级工程师,数据应用管理中心副主任,主要从事医学信息学和医疗信息化方面的研究工作,E-mail:*******************.cn。
一、克拉玛依市数字卫生城市建设 (2)(一)建设目标 (3)1.总体目标 (3)2.具体目标 (3)(二)总体框架 (4)(三)主要建设容 (4)1.第一阶段 (4)2.第二阶段 (6)二、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化建设 (6)(一)基于一卡通的全自助、全预约就诊流程 (7)(二)门急诊移动输液系统、住院无线护理系统 (7)(三)全结构化病历书写与病历环节质控-电子病历系统 (7)(四)无线查房系统-诊疗服务,真正做到“临床” (7)(五)运营理念 (7)(六)基于集成平台的新架构-避免信息孤岛 (8)(七)医疗协同平台 (8)三、市市民健康信息系统 (8)(一)概述 (9)1.特点 (9)2.主要特征 (9)(二)组成 (10)1.面向公众的开放服务平台 (10)2.面向医疗机构的协同医疗平台 (10)3.面向社区的健康服务平台 (11)4.面向政府的管理与决策支持平台 (11)5.面向妇幼保健的共享服务平台 (11)(三)具体功能 (11)(四)意义 (12)四、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信息系统 (14)(一)医院简介 (14)(二)以上线智业协同功能模块 (14)(三)项目实施过程 (15)(四)项目点评 (16)五、市第一医院信息系统 (16)(一)医院简介 (16)(二)系统功能模块 (16)(三)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 (17)六、康华医院信息系统 (18)(一)医院介绍 (18)(二)系统功能模块 (18)(三)项目实施过程及效果 (19)第1章. 克拉玛依市数字卫生城市建设克拉玛依市作为国家健康城市试点城市,启动了全民健康生活方式工程、全民健康环境优化工程、全民健康食品放心工程、全社会健康文明行为工程、全社会健康细胞工程等五大健康工程,以加快建设健康城市的步伐。
其中,数字卫生城市建设是健康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数字卫生城市就是“以人为本”的理念,以居民个人为中心,建立一份从母体怀胎、出生、婴儿、幼儿到临终全生命周期的个人电子健康档案,拥有一份完整记录自身所有疾病和就诊史的电子病历,实时享受城乡社区与大型医疗机构双向转诊、远程会诊等数字化医疗服务;建设社区卫生、医院、公共卫生机构的基本应用信息系统;以电子健康档案应用为核心,建立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逐步实现全市卫生资源、信息资源和服务资源共享,实现公共卫生、医疗服务、卫生管理、医疗保障、药品监管等多方业务协同,提高行政管理效率;以居民健康卡为基础,融合医疗卫生等系统,实现居民健康“一卡通”,为群众提供便捷、优质的医疗卫生和医疗保障服务。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综述摘要本文对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标准及其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互联互通性 HL7 V3 CDA IHE XDS1.背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是作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关键时期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问题的提出,是以新的健康观为核心的医学模式转变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共享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需求包括居民个人健康管理、跨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群体健康监测、卫生管理决策等;另一方面,从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和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两个阶段,但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标准不统一,造成“烟囱”林立,信息不能共享;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共用的新阶段,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
因此,研究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相关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共用,基础和手段是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1]。
2.互联互通性概念文献1给出的互联互通性定义如下:互联互通性是指一个系统或应用软件能够正确使用其他系统或应用软件产生的数据的能力。
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
一般将互联互通性分为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和语义互联互通性。
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设定功能和定义报文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
语义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共享的信息能够按原有定义被理解的能力。
语义互联互通性是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涉及数据的整合、概念、术语、域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信息(数据)框架的一致性问题,确定信息的结构和内容。
从上述定义可知,互联互通性包括两层含义,即功能互联和语义互通。
3.互联互通性标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也是世界范围卫生信息共享研究的主要内容。
11服务点应用系统POS11.1医院11.1.1 目标医院POS应用产生的数据是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章主要对医院POS应用进行描述,分析医院POS应用与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之间进行交互时的关系。
11.1.2 需求分析医院POS包括医院信息系统HIS、临床检验系统LIS、医学影像系统PACS、电子病历EMR系统以及其他临床和管理信息系统等,这些系统服务于医院的医疗服务、医疗保障和医院管理工作等,产生和收集患者完整的电子病历信息。
在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系统中,医院POS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居民的电子健康档案信息。
11.1.3 功能模型医院POS的建设应遵循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医疗服务为重点、以费用为纽带、以管理为依托的思想,全面打造现代化的、功能完整的、性能卓越的新一代数字化医院POS。
11.1.3.1 门急诊信息管理系统负责建立和维护病人主索引信息,分配病人ID号,确保病人信息的唯一性,建立主索引的同时,为病人建立就诊卡。
门急诊病人可持卡到门急诊医生工作站、门急诊药房、门急诊收费处进行就诊、划价、取药等,方便病人的就医。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挂号或者预约号处理,为门急诊病人的后续活动以及门急诊工作量统计提供信息。
对门急诊病人进行划价收费,能根据价表自动准确划价,提供划价收费、退费处理、结帐处理、结帐查询、收据查询、费用查询、帐户查询。
11.1.3.2 住院管理系统住院登记对需住院的病人进行登记,建立病人的住院登记记录。
如果无空床,则进入预约排队,是住院病人信息的入口点。
护士工作站是为临床服务的一个重要系统,它是以完成护士的日常工作为目标,包含对病房人出转和医嘱进行处理等主要功能,主要完成以下工作: ¾对病人的入科、转科、出院提供处理功能,入出转取消功能允许误操作或特殊情况下的恢复操作。
¾对入出转处理及病人病情变化进行追踪记录,提供了统计任一时刻病房状态及流动情况能力,彻底解决了流动日报不一致的问题。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采集系统分析与设计卢琰(广东省计算中心,广东广州510033)摘要: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采集系统,以区域卫生信息化采集标准为指导,通过前置机的接入方式,现实接入数据的采集、存储、术语转换、校验及格式化文档打包上传的功能。
关键词:健康档案;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前置机;患者主索引;数据域1系统背景及内容随着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医改目标及新医改工作全面推进,医疗卫生业务发展呈现出医疗服务资源向下延伸,信息资源向上综合和集聚,条块结合,信息共享的新趋势。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以下简称:区域卫生平台)是以人的全生命周期疾病和健康信息共享为核心,实现区域范围内不同医疗卫生机构及相关部门、业务应用系统间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及科学决策。
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数据采集系统(以下简称为:采集系统)作为区域卫生平台前端,主要以标准的数据采集规范为指导,完成对区域卫生平台内试点医院、基层卫生服务机构和公共卫生服务机构的数据的采集、转换、校验、打包并推送至平台中心。
2需求分析2.1功能需求(1)接入机构注册:从平台中心获取接入机构的注册信息到前置机。
(2)患者注册:从平台中心获取患者主索引到前置机实现患者主索引与本地患者ID的关系映射。
(3)术语维护:从平台中心获取标准术语集到前置机,提供术语集与本地项目源编码的映射维护。
(4)数据抽取:接入系统、厂商在规定时点按前置机提供标准的通讯协议进行数据推送。
(5)数据转换:完成患者的注册及术语转换,对采集后的数据进行合法性校验。
(6)数据打包交验及上传:前置机将数据打包成健康档案(推送单元:按患者一次就诊记录为单元进行上传),进行合法性交验后,调用平台中心提供的服务接口上传数据,并将上传结果返回前置机。
(7)前置机参数设置:提供前置机参数设置,包括平台中心通讯端口、接入点信息的维护。
(8)日志管理:对采集、转换、校验、文档生成及上传环节的状态进行记录跟踪查看。
【最新整理,下载后即可编辑】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建设指南(试行)卫生部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二OO九年五月目录第一章....................................................................................................... 前言7第一节.......................................................................................... 编制背景7第二节.......................................................................................... 关键概念11第三节.......................................................................................... 编制目的14第四节.......................................................................................... 适用范围14第五节.......................................................................................... 主要内容15第二章............................................................. 区域卫生信息化需求分析17第一节................................................................... 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17一、国外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情况 (17)二、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现状 (20)三、我国区域卫生信息化发展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22)第二节.....................................................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用户分析24一、居民个人 (25)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 (26)三、公共卫生专业机构 (29)四、卫生行政部门 (31)五、其他卫生相关单位与部门 (33)第三节............................................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业务需求分析34一、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34)二、社区卫生服务的需求 (41)三、公共卫生服务 (47)四、综合卫生管理的需求 (55)第三章..................................................................居民健康档案信息架构62第一节................................................................................. 信息架构概述62一、信息架构的内容 (62)二、数据模型的重要性 (65)第二节................................................................... 健康档案的信息内容66一、健康档案的系统架构 (66)二、健康档案的基本内容 (70)三、健康档案的信息来源 (71)第三节............................................................... 健康档案数据建模方法75一、数据概念模型 (76)二、数据逻辑模型 (82)第四节................................................................................. 数据模型实例97一、数据建模方法 (97)二、数据建模实例 (100)第四章........................................................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系统架构107第一节................................................................................. 平台架构分析107一、平台系统功能 (107)二、数据来源模式 (112)三、数据存储类型 (115)四、系统架构类型 (115)五、数据利用模式 (117)六、隐私保护与信息安全 (120)第二节.......................................................................................... 平台框架120第三节................................................................................. 平台构件组成122一、注册服务 (122)二、健康档案存储服务 (125)三、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和协同服务 (125)四、全程健康档案服务 (131)五、信息接口服务 (138)六、医疗机构内部信息系统数据交换 (145)七、数据仓库 (149)八、健康档案浏览器 (150)第五章........................................................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技术架构152第一节................................................................................. 总体技术架构152第二节........................................................................ 数据交换技术方案154一、企业服务总线 (154)二、数据接口方式 (160)三、业务组件服务 (164)四、运行监控管理 (182)五、平台配置管理 (184)六、技术方案选型 (186)第三节........................................................................ 数据存储技术方案188一、数据存储结构 (188)二、技术方案选型 (197)第四节........................................................................ 数据展示技术方案207一、健康档案浏览器 (207)二、技术方案选型 (208)第五节........................................................................ 硬件网络支撑平台214一、网络总体结构 (214)二、硬件平台要求 (215)三、几种组网方式 (222)第六节........................................................................ 安全保障体系方案227一、安全等级 (228)二、物理安全 (231)三、系统安全 (231)四、数据安全 (232)五、应用安全 (233)六、安全管理 (236)第七节........................................................................ 标准规范管理方案238一、标准规范建设原则 (238)二、遵循与参考的标准 (238)三、标准规范体系管理 (239)第六章........................................................ 区域卫生信息平台部署模式241第一节................................................................................. 平台应用架构241第二节........................................................................ 纵向分级部署模式243第三节........................................................................ 横向扩展布署模式245第四节................................................................................. 其他应用模式247第七章....................................................................................................... 附录248第一节.................................................................................................... 缩写248第二节................................................................................. 主要参考文献249第一章前言第一节编制背景《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意见》和《国务院关于印发医药卫生体制改革近期重点实施方案(2009-2011年)的通知》正式发布了。
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建设技术解决方案(1.0版)学习笔记1.概述1)卫生部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卫生信息化建设总体框架,简称“3521工程”,即建设国家、省和地市3级卫生信息平台,加强公共卫生、医疗服务、新农合、基本药物制度和综合管理等5项业务应用,建设居民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等2个基础数据库和1个专用网络。
2)电子病历与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Electronic Medical Record,EMR),是由医疗机构以电子化方式创建、保存和使用的,重点针对门诊、住院患者(或保健对象)临床诊疗和指导干预信息的数据集成系统,是居民个人在医疗机构历次就诊过程中产生和被记录的完整、详细的临床信息资源,是记录医疗诊治对象医疗服务活动记录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医院内授权用户可对其进行访问.电子健康档案(Electronic Health Record,EHR),也称为电子健康记录,即电子化的健康档案,是关于医疗保健对象健康状况的信息资源库,该信息资源库以计算机可处理的形式存在,并且能够安全的存储和传输,各级授权用户均可访问.电子病历是电子健康档案的主要信息来源和重要组成部分。
电子健康档案对电子病历的信息需求并非全部,具有高度的目的性和抽象性,是电子病历在概念上的延伸和扩展.3)基于电子病历的医院信息平台。
以患者电子病历的信息采集、存储和集中管理为基础,连接临床信息系统和管理信息系统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作平台,是医院内不同业务系统之间实现统一集成、资源整合和高效运转的基础和载体。
医院信息平台也是在区域范围支持实现以患者为中心的跨机构医疗信息共享和业务协同服务的重要环节.4)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
是指以区域内电子病历信息的共享为基础,以医疗机构之间的转诊、转检、会诊等业务为特征的医疗服务。
基于电子病历的区域医疗协同需要电子病历共享库和区域卫生信息平台的支撑,该医疗服务平台为基于健康档案的区域卫生信息平台提供健康档案中有关医疗服务域的相关信息。
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综述摘要本文对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标准及其典型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互联互通性 HL7 V3 CDA IHE XDS1.背景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是作为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基础性、关键性技术问题而提出的,是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关键时期必须解决的技术问题。
该问题的提出,是以新的健康观为核心的医学模式转变和医疗服务质量提高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的客观趋势。
一方面,随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医疗卫生信息共享需求越来越迫切,这些需求包括居民个人健康管理、跨机构医疗卫生服务、公共卫生群体健康监测、卫生管理决策等;另一方面,从我国卫生信息化发展历程来看,大体经历了计算机技术应用阶段和业务信息系统建设阶段两个阶段,但由于各业务信息系统独立建设,标准不统一,造成“烟囱”林立,信息不能共享;目前,我国卫生信息化建设已进入互联互通和信息共享共用的新阶段,部分地区已开始试点。
因此,研究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相关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其核心目标是实现以个人为中心的医疗卫生信息共享共用,基础和手段是实现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1]。
2.互联互通性概念文献1给出的互联互通性定义如下:互联互通性是指一个系统或应用软件能够正确使用其他系统或应用软件产生的数据的能力。
即系统之间能够传输数据,并且这些数据能够被准确地理解。
一般将互联互通性分为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和语义互联互通性。
功能(语法)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之间通过设定功能和定义报文结构进行信息交换的能力。
语义互联互通性是指两个或多个系统共享的信息能够按原有定义被理解的能力。
语义互联互通性是信息共享的前提条件,涉及数据的整合、概念、术语、域模型和数据模型以及信息(数据)框架的一致性问题,确定信息的结构和内容。
从上述定义可知,互联互通性包括两层含义,即功能互联和语义互通。
3.互联互通性标准医疗卫生信息系统互联互通性也是世界范围卫生信息共享研究的主要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