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团主义
- 格式:ppt
- 大小:777.50 KB
- 文档页数:28
法团主义法团主义,作为一个利益代表系统,是一个特指的观念、模式或制度安排类型,它的作用是将公民社会中的组织化利益联合到国家的决策结构中去。
这个利益代表系统由一些组织化的功能单位构成,它们被组合进一个有明确责任(义务)的、数量限定的、非竞争性的、有层级秩序的,功能分化的结构安排之中。
这些功能单位得到国家的认可(如果不是由国家建立的话),它们被授予本领域内的绝对代表地位,作为交换,它们的需求表达,领袖选择,组织支持等方面的行动受到国家的一定控制。
根据这一界定,法团主义可以被视为一种对国家和社会间常规互动体系的概括。
这个体系包含以下要点:1、有国家参与,社会参与则以功能团体的形式,它们互相承认对方的合法性资格和权利;2.它的中心任务是将社会利益组织、集中和传达到国家决策体制中去,因而它代表着国家与社会的一种结构(制度化)联系;3、进入体制认可的功能团体对相关的公共事务有建议、咨询责任;4、进入体制认可的功能团体数量是限定的;5、进入体制认可的功能团体间是非竞争的关系;6、体制内的各功能单位以层级秩序排列7、功能团体在自己的领域内享有垄断性的代表地位;8、对功能团体的领袖选举、利益诉求和组织支持等行动,国家有一定程度的掌握,以国家掌握的限度区分为“国家法团主义”或“社会法团主义”两种最基本的形态。
很明显,这种理念试图在传统的极权主义和多元主义框架之外寻求对利益整合的解释,它抛开了体制内外的分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国家——社会”分化的视角,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讨论。
它帮助研究者观察到了“国家——社会”框架容易忽略的问题,背后的理论假设,或者是“国家法团主义”,或者是“社会法团主义”,但已经不是“极权主义”或“多元主义”。
这表明,多年来支配中国研究的主流模型正处在转变之中,这种转变对于研究者的意义在于,他们所关注的问题及其设问方式也在随之转变。
法团主义与当代中国社会作者:陈家建来源:《社会学研究》2010年第2期提要:作为一个源远流长的政治思想,法团主义一直认为要关注国家与社会之间的联合与协作,这种主张与西方当代主流的多元主义大相径庭,后者提倡市民社会与国家的分立与制约。
22.10法西斯主义:理论内涵法西斯主义有一些主要的理论。
一个是极端的国家主义,最初是抗议凡尔赛和约的不公平,争取意大利作为战胜国的权益也要有一些,像我们中国,我们战胜了却把胶东半岛割去了,意大利类似similar。
第二,反对共产主义,倡导法团主义。
法团主义这个词我要解释一下叫法团主义(corporatism),中国现在很多人讲corporatism,但他不懂corporatism是什么意思。
C orporatism这个词最早是法西斯主义创造的,它是讲劳资关系的。
现在研究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这帮人压根不知道corporatism和法西斯主义的渊源、关系,经常在那瞎说。
什么叫corporatism?我们怎么处理劳资关系?劳动者和资本的关系。
一个是纯粹的自由主义(pure liberalism),早期的,由市场来决定劳动者的工资。
它是一种自由的劳资关系(contract合约),美国基本主要如此。
一种是无产阶级的革命,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义、共产主义,那就是工人阶级掌握政权,保护无产阶级。
介乎二者之间的,当时法西斯主义提出来的就是corporatism,corporatism就是说不要进行阶级斗争,各个阶级并存。
corporatism有两种,一种叫state corporatism,一种叫society corporatism。
一种由国家主导,调和劳资利益,好比国家制定最低工资的政策,国家保护劳工,这是state corporatism;一个叫society corporatism,就是说国家稍微中立一些,鼓励工人成立工会,资本家成立资本家的会,然后劳资双方进行集体谈判(collective bargaining)来协商双方利益。
这两个你要弄清楚,society是劳资谈判,state是国家制定最低工资保护劳工的利益,很少有一个社会这两个corporatism一起用的,一起用是比较独特的,会出问题,我自己感觉。
《法团主义》读书笔记张静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发行1998年7月第1版现代社会的决策变得越来越困难,它比过去需要更多的专业经验、特别信息、专门技术知识和不同意见的合作参与,这显然不是任何一个组织或单凭国家自己就能承担的,它需要社会各方面对公共事务承担责任,需要既代表“公”利,又代表“私”利的组织共同参与决策过程。
(28)如此说来,有理由把法团主义理解为一种关于社会结构性冲突及秩序的学说,具体而言,它关注的核心问题是,社会不同利益如何得到有序的集中、传输、协调和组织,并用各方同意的方式进入体制,以便使决策过程有序吸收社会需求,将社会冲突降低到不损害秩序的限度。
法团主义安排建立在这样的假定之上:在多元主义政制下,自由竞争导致了利益团体权力的不均衡,一部分团体有反映利益的优先渠道,而其他团体没有,这种参与机会的不平等反映了不同团体动员和行动能力的差异,因而对于某些团体是不公平的,它可能将一部分利益排除在社会整合之外,这个缺陷需要通过体制安排来解决。
(29)从这种历史变迁的角度看,斯密特指出,社会多元主义一般被发现与这样的政治制度相联系;它是相对自治的,有多个地方单位,有开放的、竞争的选举过程和政党,有多种变化的意识形态,有着主动的政治文化传统;国家法团主义则同中央科层协调的政治体系相联系,它通常有取得支配性地位的政党,行政权威有意识形态统一的传统,它通过特别渠道招募成员,其政治文化的基础是阶级或种族,并伴随有对地方主义的严厉抑制。
(32)法团主义的一个潜在观点是,利益合作机制的发展和国家角色的发展是同步的,而且它和社会经济发展的一定阶段相联系,即在不同的资本主义发展阶段上,协调社会利益的政治结构是有差别的,而当代发达社会政制的主要变化,是参与机制朝向制度化的发展方向。
(33)权力是“实施法律的权力”,它是普遍主义的、抽象的,而不是一种特权维护自已地位的手段,即使是国家也不能例外。
(36)不同于自由主义把国家权力看成压制的主要来源,法团主义假定国家是一个公正的中间人角色,社会团体与国家建立长期的合作关系,可以避免团体中间的强制,因为所有的社会团体都能被体制包容进去。
浅论多元主义下法团主义的理论价值摘要:法团主义试图在传统的极权主义和多元主义框架之外寻求对利益整合的解释,它抛开了体制内外的分野,提供了一种不同于“国家——社会”分化的视角。
它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常规互动与相互认可。
表面上看这是一种对民主多元主义固化不平等,歪曲公民意识,破坏公共议程并让渡公民团体对公共机构的最终控制等缺陷的有效弥补,但是社会团体本身所具有的自组织特性和法团化政府的形成却给了法团主义理论当头一棒。
进而本文希望通过对多元主义的解读论述法团主义其理论价值缺失。
关键词:多元主义法团主义自组织原子化多元平衡一、多元主义民主价值观及其与社会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多元主义是政治学和比较政治学研究领域最为常见的术语之一,在学理上对其定位是极其复杂的。
但是通过分析总结我们不难发现,关于权力配置状态以及作为经验民主理论,是多元主义较为核心的研究重点。
1、多元主义是一种对权力配置方式的研究的理论多元主义中的“元”既不是传统自由主义中所说的公民个人,也不是保守主义的精英理论对于大众群体的简单理解,其实质应该是作为个人与团体之间中介的利益团体。
基于对利益团体的认识我们不难看出多元主义的基本命题:①.有关利益集团广泛性的命题。
多元主义将各种利益团体视为政治权利分散的社会基础。
②.利益集团的终结性命题。
在多元主义的范畴内,利益集团有时被称为“中介组织”,因为它们恰好处于人民和政府之间。
③.利益集团的动员性命题。
在多元主义看来并非所有的利益集团都从事政治活动。
④.利益集团的私人性命题。
多元主义认为,利益集团的组织必须是自愿的,其基础在于共同的利益和关心。
⑤.利益集团的定向性命题。
多元主义认为,利益集团充斥于社会生活的每个角落,但对于具体的利益团体来说它们的活动天地不是漫无节制的,而是局限于某一特定领域的。
⑥.利益集团的竞争性命题。
现代社会被分解为无数的具有不同利益和资源的集团,它们运用资源区接近和影响政府,并与其他的利益团体相互竞争。
是多元主义还是法团主义【摘要】:对于利益集团与社会决策之间的关系问题,西方一直存在不同的理论观点。
一种是反映美国社会经验的多元主义集团理论,另一种是反映欧洲社会经验的法团主义集团理论。
多元主义集团理论曾在二战后盛极一时,拥有突出的优势地位。
20世纪70年代以后,多元主义指导下的利益集团实践面临较大的危机,法团主义理论作为对多元主义的补充重新受到重视。
在社会决策日益科学化、社会利益日益体制化的今天,法团主义更能代表集团政治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多元主义; 法团主义; 西方利益集团理论在西方现代社会生活中,利益集团政治已经成为各国政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二战结束以来,各种集团势力已开始从幕后走到台前,影响并逐步控制着西方发达国家政治运转的过程与方向,成为“影子内阁”。
[1]西方学术界形形色色的社会利益集团活跃在西方政治与社会舞台上,与政府发生千丝万缕的联系,并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那么,利益团体究竟在各国政治生活中充当怎样的角色,行使着怎样的功能?它们的存在与发展又反映了政治秩序中社会与国家怎样的本质关系?一、来自美国的经验:多元主义集团理论的流行对于利益集团与社会决策之间的关系问题,学界一直存在几种观点。
一种是反映美国社会经验的多元主义集团理论(Pluralism)。
多元主义集团理论认为,权力的分布是分散的,非单一集团所能控制。
社会中包含许多在利益和价值方面相互冲突的群体,它们由个体组成,而个人通过参加群体来集中利益,影响政策。
在竞争性的政治市场中,各种群体依据自己的资源取得影响力,在多元主义看来,政治的基本场所是社会而非国家,社会由自愿者利益团体组成,这些利益集团自身并不图谋组织或取代政府,但它们的积极行动对政府构成了压力。
利益团体数量众多,成员不断扩大,且相互竞争,其代表的广泛性确保了社会中多种利益要求有组织的流入政治过程。
由此可见,多元主义者把利益团体看作是社会政治行动的基本单位,它的存在沟通了公民个体与决策者之间的利益传递。
《法团主义》读后感到今天为止,我自己感觉学习政治社会学最大的好处是发现以前看过和没看过的社会学书籍都忽视了政治社会学的方法论,比如权力、权威、组织等等。
所以当李老师介绍一些书目和文章时,我决定我要尝试着试一下。
因为在以前写有关NGO的论文时看到过市民社会与法团主义的理论,于是便选择了张静的《法团主义》。
我读本书最大的收获不是明白什么是法团主义?什么是多元主义?什么是自由主义?又或这些理论观点有何分歧等此类问题,而是我在此书论述分析国家与社会关系的研究和社会事实中,并受到法团主义理论的启发,联想起当前中国转型时期正经历的经济和政治改革,(也有一些是农村社会学课上学习的观点),使我对中国的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有了更多的理解和感悟,或者说对中国社会现状的了解、调查和以后我可能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
读张静的《法团主义》,感觉非常的吃力,许多与我从前所知道的东西是那么的不同,以至于我自己感觉无法真正理解,特别是无法想象这种理论如何在现实中具体实行,书中大多是例举美国和欧洲的国家社会关系,只有在最后一节才有所涉及。
当我读三遍的时候,才多多少少有些入门。
因为本书的写作风格有些象西方作者的著述,但更关键的是许多的西方理论以前只是听说过,我却从来没明白过。
我个人感觉张静自己也未必对书中的著述能够完全的理解把握,也许正因为如此,她采用了一种不同与国内学者著述的理解和阐述方法,有时好像是西方学者文章的翻译,但她始终以国家—社会关系为主线,以自由主义、多元主义与法团主义的对比来说明,也提供了一个新的理论视角和方法。
下面是我对本书部分内容所涉及的部分理论和观点的简要概括:一、法团主义和自由主义论争的焦点在社会中心论和国家中心论上。
法团主义认为国家在工业政策方面充当干预社会生产和福利事务的双重角色。
法团主义特别突出组织和社会集团的作用。
因此,所谓“双重国家角色”,法团主义主要指的是,在工业政策方面国家干预社会生产和福利事务的角色。
法团主义
法团主义是一种新兴的思想流派,源自于对社会中普遍存在的法律与团体关系
的关注与思考。
在现代社会中,法律与团体之间的互动日益复杂,法团主义试图通过对这种互动关系的研究,探索出一种更加人性化、具有弹性的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
背景
在传统的法律体系中,个体与团体往往被划分为两个独立的领域。
个体在法律
面前享有一定的权利,并被赋予行使这些权利的自由;而团体则被视为一个整体,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但其行为却往往是受限于个体的权利。
这种传统的法律体系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维护社会秩序和个体权利,但在面对复杂多变的社会关系时,却显得力不从心。
思想内核
法团主义提倡将个体与团体的关系重新界定,并在法律领域中打破二元对立的
模式。
在法团主义的视角下,团体不再是一个单一的实体,而是由多个个体组成的多元体,每个个体在其中都具有自己的独立性和权利。
同时,个体与团体之间的关系也不再是一种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一种相互认同、相互支持的关系。
实践探索
在实践中,法团主义倡导将个体与团体的权利和责任相互联系起来,并在此基
础上建立一种新的组织和治理模式。
这种模式下,个体不再是固定不变的个体,而是不断变化和发展的个体;团体也不再是一个僵化的整体,而是一个可以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的机制。
结语
法团主义作为一种新兴的思想流派,提供了一种全新的视角来理解法律与团体
之间的关系。
通过将个体与团体的关系重新界定,打破传统的二元对立模式,法团主义试图探索出一种更加灵活、更加人性化的组织模式和制度安排。
在当今社会的快速变化和多元发展的背景下,法团主义的思想或将为我们带来新的启示和可能性。
公共管理复习资料01.解释“公共组织”、“公共事务”、“公共权力”、“公共物品”。
(1)公共组织:公共组织就是以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共利益为目的,拥有法定的或授予的公共权力的所有组织实体。
公共组织包括政府机构、政府公司、政府事业机构和非营利组织。
公共组织的目的是强调向组织外部的人们提供物品和服务,而不是为内部人谋利。
公共组织与私有组织一样,也合法的为其雇员谋求利益。
(2) 公共事务:公共事务又称公众事务。
通常指涉及许多人的共同利益,或引起共同兴趣的政治、经济和其他社会事项。
公共事务具有两个特征:①广泛参与性——公共事务与私人事务的界限在于是否涉及多数人的利益,引起多数人的关切。
在社会生活中,有大量公共事务引起群众的议论,把许多人吸引到舆论活动中来。
②公益性——公共事务的表现形式是公共物品与公共服务,会使社会成员普遍受益。
(3) 公共权力:所谓公共权力,是指在公共管理的过程中,由政府官员及其相关部门掌握并行使的,用以处理公共事务、维护公共秩序、增进公共利益的权力。
公共组织供给公共物品,需要控制资源,由此而产生公共权力。
公共权力具有以下特征:①强制性:追究责任、保护或救济。
②权威性:合法性、公职、个人魅力以及技术或专门知识所产生的合法的权威。
③组织性:选择领导人、雇员、命令服从关系。
④特殊的委托——代理关系。
公众是公共权力的所有者,在公共权力的运行中,实际上以公众和权力行使者之间建立了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
(4) 公共物品:公共物品是指公共使用或消费的物品。
公共物品是可以供社会成员共同享用的物品,任何一个人对它的享用都不会影响其他人对它的同时享用,具有非排他性。
或者说,该物品的效用扩展于他人的成本为零,因而无法排除他人共享。
具有这类性质的服务称为公共服务,具有这类性质的产品称为公共物品。
公共物品分为两类:①纯公共物品:具有完全非排他性,通常采用免费提供的方式。
理解法团主义兼论其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解析法团主义理论,并探讨其在研究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中的适用性。
法团主义作为一种政治社会学理论,强调国家与社会之间的合作与互动,通过制度化渠道来协调利益冲突,实现社会稳定与发展。
本文首先将对法团主义理论的核心概念、基本特征及其在西方国家的实践进行概述,以便为后续的研究提供理论背景。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进一步分析法团主义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适用性。
中国作为一个具有独特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的国家,其国家与社会关系呈现出与西方国家不同的特点。
本文将通过对比中西方国家的政治结构、社会组织和利益表达机制,探讨法团主义在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研究中的具体表现,并评估其解释力和局限性。
本文还将结合中国的实际案例,对法团主义理论在中国的应用进行实证分析。
通过对典型案例的剖析,本文将展示法团主义如何在中国特定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下发挥作用,以及其对国家与社会关系的影响。
本文还将探讨中国政府在推进法团主义实践中所采取的策略和措施,以及这些策略和措施对实现国家与社会和谐发展的作用。
本文将对法团主义在中国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本文认为,在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中,法团主义可以作为一种有益的理论工具,为构建更加和谐、稳定和繁荣的国家与社会关系提供理论支持和政策指导。
二、法团主义的理论框架法团主义,作为一种政治和社会理论,起源于欧洲,尤其以意大利和法国为代表。
它主张通过组织和代表各种社会利益集团来参与和影响政治决策,以实现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法团主义的理论框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利益代表与整合:法团主义强调社会利益集团在政治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它认为,通过有组织的利益代表,可以整合和表达多样化的社会利益,从而避免社会冲突和分裂。
这种整合过程有助于形成稳定的社会结构和政治秩序。
国家与社会的互动:在法团主义视角下,国家与社会之间存在着紧密的互动关系。
公民社会发展的法团主义之道———能促型国家与国家和社会的相互增权顾 昕提要:在过去20多年间,大量新型社团涌现,众多官办社团也开始培育其自主性。
在教育与学术、工商管理、文化娱乐和专业人士领域,社团的发展更加迅速。
社团空间的监管体系具有强烈的国家法团主义特征,高度强调国家的控制,同时在社团的唯一性、代表性、垄断性等方面,施加严格限制。
推进公民社会发展之道在于打破国家与社会零和博弈的陈腐观念,代之以国家与社会相互增权的新理念。
国家发挥能促性角色,走向社会法团主义,推进民间组织在社会公益领域中发展,反过来可以有效增强国家推动社会发展的能力。
关键词: 国家法团主义 社会法团主义 能促性国家 公民社会 社会团体作者顾昕,男,北京师范大学社会发展与公共政策研究所研究员。
(北京 100875)一、导言市场转型的不断深入推动了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深刻变革。
以国家监控甚至穿透社会各个角落为特征、甚至社会并不存在的全能主义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
①自主性的社会空间不断扩大,国家与社会的关系也变得多样而复杂。
在扩大了的社会空间中,最为活跃的、富有生机的、也引起广泛关注的就是社团空间(associational space),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公民社会”。
公民社会的发展在我国并非一帆风顺。
长期以来,受到某种单向性思维的影响,人们倾向于把公民社会视为国家的对立面,仿佛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是一种零和博弈,国家强必定社会弱,而社会强必定国家弱。
这种单向性思维在1990年代初期曾经主宰了国际学术①用全能主义(totalis m)或者全权主义(totalitarianis m)来概括改革开放前中国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最经典论著,参见Tang Ts ou, The Cul tur al Re volution and Post-Mao Re forms:A His toric al Per s pec tive.Chic ago and London:The Univers ity of Chicago Pres s,1986;Benj amin I.Schwartz,Communis m and C hina:Ideology in Flux.Ca mbridge,M.A.:Harvard Univers ity Press,1968.邹傥的最新思想表述在其《二十世纪中国政治》(香港:牛津大学出版社,1994年)。
法团主义名词解释1. 法团主义呀,就好比是一个大拼图!打个比方说,社会上各个团体就像拼图的小块,它们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画面,这就是法团主义啦!比如在一个国家里,企业组织、工会等就是这些拼图块,它们共同构建起整个社会结构。
2. 法团主义啊,可以想象成一场大合唱!不同的声部代表着不同的团体,大家一起和谐发声,才能唱出美妙的乐章。
就像行业协会和政府一起合作,推动经济发展,这就是法团主义在发挥作用呀!比如某个地区的商会和政府共同制定政策促进当地商业繁荣。
3. 嘿,法团主义其实就像是一个团队游戏!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角色和任务,大家协同合作才能赢得胜利。
比如各种社会组织和政府相互配合来解决社会问题,这不就是法团主义的体现嘛!像环保组织和政府一起治理环境污染。
4. 法团主义呀,就好像是一部精密的机器!各个零部件就是不同的团体,它们相互协作让机器正常运转。
好比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三方协商工资待遇,这就是法团主义在运作呀!你说是不是很神奇?5. 哇哦,法团主义可以说是一座坚固的桥梁!连接着不同的群体和利益,让大家能够顺利通行。
就像不同行业的代表与政府沟通,为行业发展争取有利条件,这就是法团主义的力量所在啊!比如农业团体与政府协商农业政策。
6. 法团主义啊,跟一场精彩的舞台剧差不多!不同的角色在舞台上演绎着各自的故事,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剧情。
比如不同利益集团通过合法途径参与政治决策,这不就是法团主义在展现吗!像一些社会团体推动某项法规的制定。
7. 法团主义呀,宛如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家庭成员们各司其职,共同为了家庭的幸福而努力。
像不同的社会阶层通过一定机制参与社会治理,这就是法团主义的魅力呀!比如社区组织和居民共同营造良好社区环境。
8. 哎呀,法团主义就像是一个神奇的魔法阵!各个元素组合起来能产生巨大的力量。
就像不同的专业团体与政府合作推动科技进步,这绝对是法团主义在起作用啊!比如科研机构和政府共同开展重大科研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