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语文伤仲永_课件新人教版 2
- 格式:ppt
- 大小:494.50 KB
- 文档页数:13
初中语文《伤仲永》课件【】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初中语文教材中的《伤仲永》一文。
该文选自《陶庵梦忆》,主要讲述了作者对好友仲永的深切怀念以及对其英年早逝的感慨。
教学内容包括:1. 文章背景及作者简介2. 词语解释:伤、永、陶庵、梦忆等3. 句子翻译:分析文章中关键句子的翻译4. 文章主题及写作特色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了解作者的情感表达2. 培养学生准确翻译句子的能力,提高古文阅读水平3. 引导学生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培养审美情趣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文章中部分句子的翻译,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2. 学生准备:教材、笔记本、文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友情的实践情景,引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2. 新课导入:介绍文章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及文章的基本情况3. 词语解释:讲解文章中出现的重点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章4. 句子翻译:分析文章中关键句子的翻译,提高学生的古文阅读能力5. 内容分析:详细解读文章内容,引导学生体会作者的情感表达6. 写作特色分析:讲解文章的写作特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7. 随堂练习:设计相关练习题,检验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掌握情况六、板书设计1. 《伤仲永》2. 内容:作者:陶渊明背景:陶庵梦忆重点词语:伤、永、陶庵、梦忆句子翻译:关键句子翻译主题:怀念好友,感慨人生写作特色:情景交融,情感真挚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仿写一篇以“怀念好友”为主题的作文2. 答案:句子翻译答案:参照课堂讲解作文答案:根据个人实际情况创作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学方法的改进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阅读陶渊明的其他作品,了解其写作风格组织一次关于友情的主题班会,让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悟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文章中部分句子的翻译,以及对作者情感的理解2. 教学重点:掌握文章的基本内容,体会文章的写作特色3. 作业设计:翻译文章中的关键句子,仿写一篇以“怀念好友”为主题的作文一、文章中部分句子的翻译1. “伤”字的翻译:在文章中,“伤”字表达了作者对好友的怀念和悲痛之情。
初中语文《伤仲永》课件【】一、教学内容《伤仲永》选自人教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详细内容包括:文章背景介绍、生字词学习、课文内容理解、主题思想探讨及文学手法鉴赏。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课文中生字词的含义,流畅朗读课文。
2. 通过对课文的分析,了解作者表达的对好友早逝的悲痛之情。
3. 掌握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课文主题思想的深入理解和文学手法的鉴赏。
教学重点:生字词的学习、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文教材、笔记本、字典。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一个关于失去朋友的感人故事,引发学生对友情的思考,从而导入课文学习。
2. 新课内容学习:讲解生字词,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对课文内容进行逐段分析,理解作者情感。
3.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例句,分析其修辞手法,讲解其表达效果。
4. 随堂练习:让学生运用所学的修辞手法,创作一段表达友情的小作文。
六、板书设计板书分为两部分:左边板书课文的结构,右边板书生字词和修辞手法。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根据课堂所学,以“我的朋友”为主题,写一篇小作文。
答案:略。
答案:作者通过对好友的回忆,表达了对好友早逝的悲痛之情。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以及课堂活动的组织情况。
2. 拓展延伸:推荐学生阅读更多关于友情的经典文章,提高文学素养。
同时,鼓励学生在生活中珍惜友情,学会表达对朋友的爱。
重点和难点解析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包括:1. 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文学手法的鉴赏。
2. 教学目标中关于理解作者情感的要求。
3. 教学过程中的例题讲解和随堂练习。
4. 板书设计中关于生字词和修辞手法的展示。
5. 作业设计中关于课后阅读和写作的指导。
一、教学内容的深入理解与文学手法的鉴赏1. 对比手法的运用:通过对比仲永生前的才华与死后的凄凉,突出人生无常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