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学年高一物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Word版含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226.00 KB
- 文档页数:7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学习目标核心素养1.理解速度的概念,领会其矢量性,知道速度的方向。
(重点)2.知道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并能进行相应的计算。
(难点) 3.知道速度与速率的区别与联系。
4.会利用打点计时器测量纸带的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5.体会平均速度概念的等效思想方法,体会瞬时速度概念的极限思想方法。
1.物理观念: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概念。
2.科学思维:由平均速度联系到瞬时速度,学习极限思维;会根据图像描述物体运动速度的变化特点。
3.科学探究:探究速度与速率、平均速度与瞬时速度的区别与联系。
4.科学态度与责任:(1)从生活情景中认识速度与速率。
(2)体会速度的矢量性,区别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
阅读本节教材,回答第19页“问题”并梳理必要知识点:教材第19页问题提示:初中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定义为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运动员跑步的不同时段,例如百米赛跑中的前30 m,最后30 m,运动的快慢是不一样的。
一、速度1.定义: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之比,叫作速度。
2.表达式:v=Δx Δt。
3.单位:米每秒,符号是m/s或m·s-1.1 m/s=3.6 km/h。
4.矢量性:速度是矢量,速度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5.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注意:速度公式与初中所学有何不同初中时用路程和时间的比值来计算速度,我们这里的速度是用位移和时间的比值来定义的,这里的速度和初中所学的速度是不完全一样的。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1.平均速度(1)定义:在变速直线运动中,位移Δx 跟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Δt 的比值叫作变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2)公式:v =Δx Δt。
(3)物理意义:粗略地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
(4)矢量性:平均速度既有大小又有方向,是矢量,其方向与一段时间Δt 内发生的位移的方向相同。
2.瞬时速度(1)定义: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叫作瞬时速度。
姓名,年级:时间: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基础训练1。
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C )A.由公式v=可知,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其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
物体运动的时间越短,其速度一定越大C。
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速度是矢量D.物体的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跟所用时间的比值,是一个恒量解析: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的速度由公式v=来量度,其速度大小与位移、时间无关,则选项A,B错误;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它有方向,是矢量,选项C正确;物体的平均速度是物体的位移跟时间的比值,它不一定是一个恒量,平均速度与所取的那段位移或时间有关,故选项D 错误。
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甲质点的速度为2 m/s,乙质点的速度为—4 m/s,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B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C.这里正、负号的物理意义是表示运动的方向D。
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 s后甲、乙两质点相距60 m 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所以其正、负号表示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C正确;速率是标量,等于速度的大小,甲、乙的速率分别为2 m/s,4 m/s,故选项A 正确;速度是矢量,比较大小时看绝对值,选项B错误;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 s后的距离等于两者位移之和,计算可得选项D正确。
3。
(2017·浙江4月学考)四月的江南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雨水连绵.伴随温柔的雨势,时常出现瓢泼大雨、雷电交加的景象。
在某次闪电过后约2 s 小明听到雷声,则雷电生成处离小明的距离约为( A )A.6×102 m B。
6×104 mC。
6×106 m D.6×108 m解析:声速大约为340 m/s,所以雷电生成处距离小明大约为680 m,选项A正确。
4。
通常,我们认为兔子比乌龟“跑得快”,而在“森林动物运动会”的龟兔赛跑中,由于兔子麻痹轻敌,中途睡了一觉,裁判员判定最先到达终点的乌龟“跑得快”.这前后两个“跑得快”分别是指( B )A。
高中物理课堂教学教案2020年9月 1 日再次通过图像中车子位置的变化使学生体会速度的方向:V的方向是由对应Δt时间内位移Δx的方向决定,正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负号表示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反,反映物体运动的方向。
师:下面通过利用刚学的知识做一个小练习1、下列关于速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C )A、速度描述物体运动的快慢,只有大小。
B、物体运动时间越短,速度越大。
C、物体运动位移越大,速度越大。
D、物体位置变化越快,速度越大。
二、平均速度和瞬时速度例:2006年男子110米栏的的比赛中,刘翔以12秒88打破了英国运动员保持13年之久的世界纪录并夺取该项目冠军。
⑴试计算其速度的大小?8.54 m/s师:刘翔完成110m栏的比赛,始终是这个速度吗?他做的是什么运动?用这个速度描述他每次跨栏的快慢精确吗?生:不精准师:引出【平均速度】的定义。
⒈定义:位移与发生这个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做物体在这段时间(或这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
师:平均速度公式v=Δx/Δt单位:国际单位m/s或m·s-1常用单位km/h或km·h-1 , ㎝/s或㎝·s-1师:平均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由位移的方向决定,它的大小表示这段时间内运动的快慢.师:平均速度是在描述变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下,能粗略描述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师:利用刚学的知识做一个小练习关于平均速度的说法符合科学实际的是____②③④_____。
①平均速度可以对应一个时间点。
②匀速运动中,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定相等。
③平均速度可以对应一段位移。
④变速直线运动中,不同位移内的平均速度一般不相等。
人教版(2019)高中物理必修第一册同步学典
(3)位置变化快慢的描述—速度
1、下列关于速度方向的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
B.位移的方向和速度的方向一定不同
C.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不变的
D.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方向是可以改变的
2、甲、乙两质点在同一直线上匀速运动,设向右为正方向,甲质点的速度为2m/s,乙质点的速度为-4m/s,可知( )
A.乙质点的速率大于甲质点的速率
B.因为24>-,所以甲质点的速度大于乙质点的速度
C.这里的正负号表示质点运动的方向
D.若甲、乙两质点同时由同一点出发,则10s 后甲、乙两质点相距20m
3、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沿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1v ,下山的平均速率为2v ,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 A. 122v v +,122
v v + B. 122v v -,122v v - C. 0,1212v v v v -+ D. 0,
12122v v v v + 4、下列关于瞬时速度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B.瞬时速度是指物体在某一位置的速度
C.可认为物休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t t t +∆(t ∆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
D.若物体的平均速度为0,则该物体的瞬时速度一定为0
5、在佛山一中某届校运会上,高三18班曹谦同学在男子400m 的决赛中,以53秒的成绩打破该项的校运会记录.(假设起点与终点共点)在整个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教练在研究曹谦同学摆臂的幅度与频率的时候可以将他看成质点
B.曹谦同学的位移为0
C.曹谦同学400m的平均速度为0
D.曹谦同学400m的平均速度大约为7.55m/s
6、如图所示,王明骑自行车由静止沿直线运动,他在第1s内、第2s内、第3s内、第4s内通过的位移分别为1m、2m、3m、4m,下列有关王明在这4s内运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王明在4s内的速度一直增大
B.王明在4s内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不可能小于1m/s
C.王明4s内的平均速度为2.5m/s
D.王明1s末的速度为1m/s
7、关于通过打点计时器打点得到的一条纸带上的点分布不均匀,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点密集的地方纸带运动的速度比较大
B.点密集的地方纸带运动的速度比较小
C.点不均匀说明纸带做变速运动
D.点不均匀说明打点计时器有故障
8、如图所示为某物体做直线运动v t-的图象。
若将该物体的运动过程用x t-图象表示出来(其中x为物体相对出发点的位移),则下面的四幅图描述正确的是( )
A. B.
C. D.
9、一辆汽车做单向直线运动,先以15m/s的速度行驶了全程的四分之三,剩下的路程以20m/s的速度行驶,则汽车从开始到行驶完全程的平均速度的大小为( )
A.16m/s
B.16.3m/s
C.17.5m/s
D.18.8m/s
10、如图所示是同一打点计时器打出的4条纸带,在图示记录的时间内( )
A.纸带均做匀速运动
B.丙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
C.丁纸带的平均速度最大
D.乙和丁纸带的平均速度一样大
11、如图所示,气垫导轨上滑块经过光电门时,其上的遮光条将光遮住,电子计时器可自动记录遮光时间
t∆.测得遮光条的宽度为x∆,用近似代表滑块通过光电门时的瞬时速度.为使
x
t
∆
∆
更接近瞬时速度,正确的
措施是( )
A.换用宽度更窄的遮光条
B.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
C.使滑块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
D.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
12、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在做“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实验中获得的一条纸带.
1.已知打点计时器所用电源的频率为50 Hz,则纸带上打相邻两点的时间间隔为__________。
2.A、B、C、D是纸带上四个计数点,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有四个点没有画出,从图中读出A、B两点间距s=__________;C点对应的速度是__________(计算结果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AC
解析:物体在某点的速度方向就是物体的运动方向,选项A正确;直线运动中,位移的方向与速度的方向存在着相同和相反两种情况,选项B错误;速度不变的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故选项C正确,选项D错误。
2答案及解析:
答案:AC
解析:因为速度是矢量,其正负号表示运动方向,速率是标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速度的大小等于速率,故选项A、C正确,选项B错误;甲、乙两质点同时从同一点在同一直线上沿相反方向运动10s,从同一点分别沿相反方向前进了20m和40m,故此时两者相距60m,选项D错误.
3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设从山脚到山顶的路程为x ,因为整个过程的位移为0,所以平均速度为0,平均速率:
121212
222v v x x v x x t v v v v ===++,选项D 正确。
4答案及解析:
答案:D
解析:瞬时速度是状态量,对应于某一位置或某一时刻的速度,选项AB 不符合题意;可认为物体在t 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它在~t t t +∆(t ∆极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这是粗略计算瞬时速度的方法,选项C 不符合题意;平均速度为0,表明始末位置重合,物体未必静止,故瞬时速度不一定为0,选项D 符合题意.
5答案及解析:
答案:B
解析:教练在研究曹谦同学摆臂的幅度与频率的时候.曹谦同学的大小和形状不能忽略不计,故不可以将他看成质点,选项A 错误;
因为曹谦同学跑了一周,故他的位移为0,选项B 正确;
根据v=x/t 可知曹谦同学400m 的平均速度为0,但是平均速率不为零,选项C 、D 错误.
6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题目只给出王明在每秒内的位移大小,不能确定具体的运动情况,也不能确定任意时刻的瞬时速度大小,故A 、B 、D 错误;根据平均速度公式可知,王明在4s 内的平均速度为
12341m 2m 3m 4m 2.5m/s 4s 4s
x x x x v ++++++===,故C 正确.
7答案及解析:
答案:BC
解析:点越密集,表明纸带运动速度越小,选项A 错误,B 正确;点不均匀说明纸带在相等的时间内位移不等,即纸带做变速运动,而不是打点计时器有故障,选项C 正确,D 错误。
8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在10~t 时间内,物体沿正向匀速运动,故选项A 错误;在12~t t 时间内,物体静止,且此时离出发点有一
定距离,选项BD 错误;在23~t t 时间内,物体反向运动,且速度大小不变,即在~x t 图象中,在10~t 和23~t t 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大小相等,故C 正确。
9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设全程位移大小为x ,先后两个阶段的平均速度大小分别为12v v 、,则全程的平均速度大小
12344x
v x x v v =+,解得16m/s v =,选项A 正确。
10答案及解析:
答案:C
解析:甲、乙、丙纸带上点与点之间的距离不均匀,故甲、乙、丙不是做匀速运动,故A 错误;丙纸带上的点迹最多,则所用时间最长,而且位移小,故平均速度最小,故B 错误;甲、乙、丙上均有5个点,但丁上第一个点和第五个点之间的距离最大,故丁的平均速度最大,故C 正确,D 错误.
11答案及解析:
答案:A
解析:瞬时速度表示运动物体在某一时刻(或经过某一位置)的速度,当0t ∆→时,x t
∆∆可看成物体的瞬时速度,x ∆越小,t ∆也就越小,A 项正确;提高测量遮光条宽度的精确度,不能减小t ∆,B 项错误;使滑块
的释放点更靠近光电门,滑块通过光电门的速度更小,时间更长,因此C 项错误;增大气垫导轨与水平面的夹角并不一定能使
x t ∆∆更接近瞬时速度,D 项错误.
12答案及解析:
答案:1.0.02s; 2.0.70cm; 0.100m/s
解析:1. 10.02T s f
== 2.题中刻度尺的精确度为0. 1 cm,故两点间的距离为1. 70 cm - 1.00 cm =0. 70 cm ;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一段位移内的平均速度等于该段位移内的中间时刻速度,所以C 点对应的速度
2
2.0010/0.100/10100.02
c BD v m s m s 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