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项目四1
- 格式:ppt
- 大小:36.50 KB
- 文档页数:8
模块四饲料配方设计项目一饲料配方设计概述任务一配合饲料的类型和特点任务二饲料配方设计的原则与步骤知识点一:配合词料的概念日粮是指单个饲养动物一昼夜(24小时)内按所需营养确定的应采食的饲料总量。
通常绝大多数的动物是群饲,单独饲喂的情况较少,所以,生产中通常是为同一生产目的的大群动物配制饲料的。
饲养业中为区别日粮,将按照日粮中各原料所占比例配制成大量的混合饲料称为饲粮。
生产加工某一饲料产品时,选用的原料种类及其相互间搭配的比例称为饲料配方。
配合饲料是指根据动物饲养标准及饲料原料的营养特点,结合生产实际,按照科学的饲料配方,经工业生产的由多种饲料原料组成的混合均匀的商品性饲料。
知识点二:配合饲料的种类(一)按营养成分分类1.添加剂预混合饲料添加剂预混合饲料(简称预混料)是指一种或多种饲料添加剂与适当比例的载体或稀释剂配制而成的均匀混合物。
预混料不能单独饲喂动物,只有通过与其他饲料原料配制成全价配合饲料后才能饲喂动物。
2.浓缩饲料浓缩饲料是由预混合饲料、蛋白质饲料及常量矿物质饲料组成的,只有在加入能量饲料后才能饲喂动物。
3.全价配合饲料全价配合饲料即通常所说的配合饲料,是非草食单胃动物和家禽的营养平衡饲料,它的原料由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添加剂、氨基酸添加剂和维生素添加剂构成。
此外,全价配合饲料中还常有非营养性添加剂。
4.精料补充料精料补充料是反刍动物用的配合饲料,它是与粗饲料、青饲料一起使用的一种饲料产品。
目的在于补充粗饲料所缺乏的养分,增进整个饲料的营养平衡效能。
精料补充料的原料构成通常为能量饲料、蛋白质饲料、常量矿物质饲料、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添加剂等。
精料补充料是一种半日粮型配合饲料,可供反刍动物直接饲喂。
(二)按成品状态分类1.粉状配合饲料粉状配合饲料是按配方规定的比例,将多种原料经清理、粉碎、配料和混合而成的粉状成品,是目前我国大多数配合饲料工厂采用的主要形式,其细度一般在2.5_mm以下。
模块一病理基础项目一疾病概论任务一疾病概念知识点一:疾病的概念疾病是动物机体在一定条件下与各种致病因素相互作用,产生损伤与抗损伤的复杂斗争过程。
知识点二:疾病的特点1.疾病是致病因素与动物机体相互作用的结果。
2.疾病过程的基本矛盾是损伤和抗损伤。
3.疾病是完整机体的全身反应。
4.生产能力降低是疾病的标志。
如产奶量、产仔数、产肉量等下降。
任务二疾病发生与经过知识点一:疾病发生的原因一、疾病发生的外因(外界致病因素)1.生物性致病因素:包括病原微生物(如病毒、细菌、真菌等)和寄生虫。
2.营养因素:如蛋白质、脂肪、糖类、矿物质和维生素等缺乏或过量(中毒)。
3.化学性致病因素:如农药、强酸、强碱、重金属盐类等。
4.物理性致病因素:如高温、低温、电流、辐射等。
5.机械性致病因素:如跌打、坠落、电击等可引起外伤。
二、疾病发生的内因(内部致病因素)疾病发生的内因包括机体的防御能力、机体应激反应和遗传因素等。
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在于机体对致病因子具有易感性和机体抵抗力的降低。
三、外因与内因的关系任何疾病的发生都是外因和内因相互作用的结果。
环境存在着各种不利因素(外因)是疾病发生的条件,动物体的内部因素(内因)则是疾病发生的根据。
知识点二:疾病的经过与转归 1.生物性致病因素引起的传染病通常可分为疾病的经过⎩⎪⎨⎪⎧潜伏期前驱期明显期⇨对疾病的正确诊断和合理治疗有重要意义转归期2.疾病的结局:(1)完全康复:即形态结构和机能的损伤完全恢复,病理过程全部消失。
(2)不完全康复:主要症状消失,致病作用停止,但在形态结构上还留有持久的病理状态,在机能上还有一定障碍。
(3)死亡:临床死亡:是指心跳和呼吸停止、反射活动消失以及中枢神经系统的高度抑制;生物学死亡:是真正意义上的死亡,整个中枢神经系统和机体各器官的新陈代谢都已终止,出现不可逆变化。
3.健康与疾病:动物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通过神经—体液的调节,各器官的形态结构、机能、代谢,维持着正常的协调关系,并能主动适应周围环境的变化,这种状态称为健康。
ctd 模块一说明函所要求的内容
CTD(Common Technical Document)模块一说明函是药品注册申请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是对整个申请材料的一个概括和说明。
具体来说,CTD模块一说明函需要包含以下内容:
1. 企业基本信息:这部分应包含申请企业的名称、注册地点、注册类型、成立时间、经营范围等信息。
2. 项目概述:简要介绍本次申请的项目,包括产品名称、剂型、规格等基本信息,以及申请事项(例如新药申请、仿制药申请等)。
3. 关键技术内容:这部分应详细说明产品的关键技术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处方组成、生产工艺、质量标准等。
对于创新药,还需要特别说明其创新点和技术优势。
4. 临床试验情况:如果已经完成了临床试验,这部分应提供临床试验的总结报告或摘要。
如果尚未进行临床试验,应说明原因并给出预期的临床试验计划。
5. 生产和质量部分:这部分应包含生产和质量控制的详细信息,包括生产设施、设备、工艺流程、质量控制标准等。
6. 其他需要说明的事项:这部分可以用于补充其他未在前述部分提及的重要信息,例如知识产权情况、涉及的伦理问题等。
7. 附件清单:列出随附的所有附件,并确保所有附件的内容与说明函中的描述一致。
请注意,具体的要求可能会根据不同国家或地区的药品监管部门的规定有所不同。
因此,在准备CTD模块一说明函时,建议仔细查阅相关国家或地区的药品注册法规和指导原则,以确保所有内容都符合要求。
项目一习题答案一、选择题:BBCC二、简答题:1答:软件(Software)是一系列按照特定顺序组织的计算机数据和指令的集合。
我们把各种不同功能的程序,包括用户为自己的特定的目的编写的程序、检查和诊断机器系统的程序、支持用户应用程序的系统程序、管理和控制机器系统资源的程序及相关文档的完整集合,通常称为软件。
软件是用户与硬件之间的接口界面,用户主要是通过软件与计算机进行交流。
2答:软件产品特性:(1)一种逻辑产品,与物质产品有很大的区别。
⑵软件产品的生产主要是研制,生产成本主要在开发和研制,开发研制完成后,通过复制就产生了大量软件产品。
⑶软件产品不会用坏,不存在磨损,消耗。
⑷生产主要是脑力劳动,还末完全摆脱手工开发方式,大部分产品是“定做”的⑸开发软件的费用不断增加,致使生产成本相当昂贵。
3答:软件开发技术的进步未能满足发展的要求。
在软件开发中遇到的问题找不到解决的办法,问题积累起来,形态尖锐的矛盾,导致了软件危机。
产生原因:⑴软件规模越来越大,结构越来越复杂。
⑵软件开发管理困难而复杂。
⑶软件包开发费用不断增加。
⑷软件开发技术落后。
⑸生产方式落后,仍采用手工方式。
⑹开发工具落后,生产率提高缓慢。
4.答:使用早已定义好的技术集及符号表示习惯来组织软件生产的过程。
通过使用成功的软件开发方法,在规定的投资和时间内,开发出符合用户需求的高质量的软件。
软件开发方法是克服软件危机的重要方面之一,对软件工程及软件包产业的发展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主要有:结构化方法,JACKSON方法,维也纳开发方法(VDM),面向对象开发方法。
1一3、操作题1、主要步骤提示:1.打开MiCrOSOftOfficeViSio2007选择“办公室布局”图模板2.根据办公室实际情况大小绘制并添加相应的办公家具(如无所需的图件可再次打开形状添加相应的图件。
)3.添加相应图件的备注信息。
4.根据实际需要可对图件进行填充,从而使办公室布局图变得美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