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药材脂溶性成分提取工艺的比较分析
- 格式:pdf
- 大小:1.38 MB
- 文档页数:2
不同提取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的比较研究江苏省中医药研究院(南京210028) 陈 彦 贾晓斌 施亚芳 黄一平 提 要 目的:研究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前提取方法。
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比较了超声、煎煮、索氏提取三种处理方法丹参药材中丹参素的含量。
结果:索氏提取可促使水解完全,使测得的丹参素含量最高。
结论:索氏提取法作为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测定的前处理方法,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丹参药材的质量控制。
关键词 丹参 丹参素 提取方法 中图分类号 R28412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
临床上用于治疗心绞痛、冠心病等心血管疾病。
丹参主要含有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成分。
脂溶性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类,而水溶性成分主要是酚酸类,如丹参素、原儿茶醛等。
药典中建立了丹参酮IIa的含量测定方法,而未建立水溶性成分如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
目前许多含有丹参的制剂如丹参注射剂、复方丹参滴丸等,质量控制都以丹参素为指标,因此建立丹参药材中丹参素的含量测定方法很有必要。
丹参素的测定以HP LC为主,但药材的处理方法有水煎煮法,〔1〕索氏提取法,〔2〕另外,超声提取法在药材的前处理中亦普遍应用。
本文研究比较了三种提取方法测定丹参药材中丹参素含量,结果如下。
1 实验材料高效液相色谱仪Agilent1100,丹参素(上海医科大学提供),丹参药材(天津天士力集团陕西商洛基地),实验中所用甲醇为色谱纯,其它试剂均为分析纯。
2 实验方法211 色谱条件 色谱柱:Alltima C18(416mm×250mm),流动相:甲醇-015%冰乙酸(1:5),检测波长279nm,流量016ml/min,进样量20μl,理论塔板数以丹参素峰计:12000,丹参素峰与相邻峰分离度为212。
212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称取丹参素对照品,加水配制成含丹参素010195mg/ml,010390mg/ml, 010780mg/ml,011560mg/ml,011950mg/ml的溶液,各进样20μl测峰面积,以各峰面积为纵坐标,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
药 物 生 物 技 术Pharm aceutical Biotechno logy 2006,13(4):279~282泰山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根、茎、叶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比较*齐永秀,曹明亮,王晓丹,高允生,夏作理(泰山医学院,泰安271016)摘 要 选用乙醇超声提取法提取丹参酮ⅡA,选用氨水超声提取法提取丹参素和原儿茶醛,用H L PC法测定泰山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丹参酮ⅡA三种有效成分含量,并进行分析比较。
结果表明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白花丹参根中均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丹参叶中丹参素含量较高;丹参茎中三种有效成分含量较低。
研究表明泰山三种丹参中有效成分含量无明显差异,丹参叶含丰富的丹参素和原儿茶醛,提示丹参叶也具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关键词 丹参;丹参酮ⅡA;丹参素;原儿茶醛;高效液相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28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8915(2006)04-0279-04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 hiz a bg e)通常以根部入药,味苦,性微寒,具有活血化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2]。
丹参能改善心功能,改善血液流变性,调节前列环素(PGI2)/血栓烷素A2 (T A2)平衡,调节脂质代谢,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SMC增值迁移等[3],在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中应用甚广。
白花丹参(S alvia m iltiorr hiz a bg e.f.alba)为丹参的白花变型,主要分布于山东境内,其他地区较为少见,属珍稀濒危药用植物[1],白花丹参除具有丹参的生物活性和用途外,对治疗血栓性脉管炎具有独特疗效[4]。
泰山产丹参主要为野生紫花丹参、种植紫花丹参和种植白花丹参。
文献报道[5,6]丹参地上部分含有丰富的有效成分。
为进一步探讨野生丹参与种植丹参主要有效成分有无明显差异,以及丹参茎、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本文采用H PLC法对泰山丹参根、茎、叶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和丹参酮ⅡA含量进行了分析,对种植丹参和野生丹参同一部位有效成分进行比较,为丹参种植和茎、叶药用价值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实验依据。
中药丹参的提取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 r544.1 【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1672-3873(2011)03-0303-01【摘要】综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各种提取分离技术,其中包括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微波辅助萃取法、加压液体萃取法、高速逆流色谱法和真空液相层析法等,并分别对其优缺点进行分析,为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关键词】丹参提取分离技术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神农本草经》,被列为上品,历代本草均有收载。
其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
具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功效,是一种临床应用广泛的中药。
随着人类疾病谱的变化,丹参作为能够预防和治疗人类面临的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之一,它的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1、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有效成分包括脂溶性成分和水溶性成分,因此提取分离工艺分为脂溶性成分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水溶性成分酚酸类的提取分离。
近年来,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方面的研究较多,主要涉及到: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的提取分离和酚酸类的提取分离。
笔者分析了各种提取分离法的优缺点,为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及丹参药理学活性物质基础的研究提供参考。
1.1总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丹参的有效成分复杂,总有效成分的提取率较低。
主要的提取方法有醇提法、超声法、co2超临界萃取法(sfe)。
梯度渗漉法具有浓度梯度大,浸出效果好,溶剂用量少,适合于有效成分含量低的中药材提取等优点。
这是由于传统方法多数都有加热过程或产热过程,而超临界萃取法受热小,并且同时具有液体溶剂的溶解能力和气体的传递特性,萃取后溶质和溶剂易于分离等优点,特别适合于热敏性、易氧化物质的分离或提纯。
而丹参酮ⅱa对光不稳定,丹酚酸b受热易分解,这就是传统提取方法的提取率较超临界萃取法提取率低的原因。
1.2二萜醌类成分的提取分离二萜醌类,又称丹参酮,主要包括丹参酮ⅱa、异丹参酮、隐丹参酮和二氢丹参酮等。
丹参有效成分含量测定作者:杜坤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3年第27期论文摘要:目的优选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的集成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以此为指标优选集成提取工艺条件。
主题词:丹参成份测定中图分类号:O723+.6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含有二萜醌类脂溶性及酚酸类水溶性成分。
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 为指标,对丹参药材进行质量控制。
为了能同时兼顾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两类有效成分,我们采用正交试验法,以丹参酮ⅡA和丹酚酸B的含量为考察指标,对丹参的提取工艺进行全面优选,以使丹参的提取工艺更科学、合理。
一、仪器与试药Agilent 1100高效液相色谱仪。
丹参酮ⅡA(批号110766- 200518)、丹酚酸B(批号111562-200605)标准品购自中国药品生物制品检定所;丹参药材购自安国药材市场(经河北省药品检验所中药室孙宝惠主任药师鉴定为正品)。
甲醇、乙腈为色谱纯;其他试剂均为分析纯。
二、方法与结果1 、丹参提取液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测定方法采用Phenomenex Luna C18色谱柱(5 μm,250 mm×4.6 mm,广州菲罗门科学仪器有限公司),流动相:甲醇-水(75∶25),流速:1.0 mL/min,检测波长:270 nm。
精密称取丹参酮ⅡA对照品10.21 mg,置50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精密量取2 mL,置25 mL棕色量瓶中,加甲醇至刻度,摇匀,作为对照品溶液(每1 mL中含丹参酮ⅡA 16.32μg)。
分别取溶剂考察、粒度考察、正交试验及验证试验中回流提取液的稀释液,以0.45 μm 微孔滤膜滤过,作为供试品溶液。
分别精密吸取对照品溶液与供试品溶液各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回流液中丹参酮ⅡA的含量。
丹参小综述1.来源: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Bge.的干燥根及根茎,性味苦微寒,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热安神的功效。
[1]2.化学成分:在2010版《药典》中,明确指出了丹参中的有效成分。
但我们一般把它们分为两大类,水溶性的有效成分和脂溶性的有效成分。
2.1脂溶性成分丹参的脂溶性主要为二萜醌类化合物。
其中邻醌型的丹参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较高,有较强的生理活性,是丹参主要有效部位之一。
该类化合物主要有:丹参酮Ⅰ、丹参酮ⅡA、丹参酮ⅡB、隐丹参酮、丹参甲酯、丹参新酮、二氢丹参酮Ⅰ、丹参二醇等。
之中最主要的脂溶性成分为丹参酮ⅡA,其量约为药材的0.1%~0.9%。
另外,对醌型的罗列酮类二萜这类化合物在丹参中的量很低。
其他类型的二萜该类化合物种类少且量低,主要有丹参螺旋内酯、新隐丹参酮、鼠尾草卡偌醇、阿罗卡二醇等。
2.2水溶性成分如丹酚酸A(salvianolic acid A)、B、C、D、E、F、G、H、I、J,迷迭香酸,紫草酸,咖啡酸,四甲基丹酚酸F,异丹酚酸C等。
丹酚酸A是1分子丹参素与2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B是3分子丹参素与1分子咖啡酸缩合而成,丹酚酸C是2分子丹参素缩合而成3.药理作用:3.1对循环系统的影响:丹参注射液给药后使微循环血流量显著加快,毛细管网开放数目增多,使动物血液流态改善,表现为血细胞有不同程度的分聚现象,血液流动由粒状或断线状态变为正常,对静注高分子右旋糖酐造成家清除缺血部位的自由基。
加强心肌收缩力&减轻急性缺血和心肌缺血再灌注的损伤,提高缺血心肌的耐缺氧能力,拮抗角质原合成和心肌纤维增殖,加速心肌缺血和损伤的修复&保护心脏功能[2].3.2对消化系统的影响:丹参对肝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能促进肝细胞再生和抑制肝脏纤维化。
研究丹参对体外培养肝细胞的作用时发现将,甲基胸腺嘧啶核苷,掺入肝细胞内,用显微镜放射自显影法结果显示丹参对体外培养肝细胞合成有增强作用,提示丹参能促进肝细胞合成。
论述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作者:原铭超来源:《中国科技博览》2015年第04期[摘要]丹参是中药中经常使用到的一种药物,富有丰富的药用价值。
丹参中含有很多医用成分,这些成分对于多种疾病的治疗都有很大的作用。
因而近年来,中医领域对于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因而,对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文主要阐述了丹参有效成分的演变,分析了传统提取法,并对CO2超临界流体萃取技术进行了一定的探索,旨在为加强提取分离技术在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中的应用而提供一些有价值的参考意见。
[关键词]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技术中图分类号:TQ46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5)04-0242-01医学技术的发展使得中药中许多药物的成分都能够被单独的提取做来,使得医学的发展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阶段。
这种能够提取药物中单独成分的技术即提取分离技术,在医学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推广。
我国中医领域对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虽然有了一定的研究,但是由于中药丹参的特殊性,再加之提取分离技术的高难度性,使得我国中医领域对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的研究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深度和广度。
因此,为了促进该方面的发展和进步,我国中药领域的相关人士应该加强对中药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技术的重视和研究,通过不断的分析,研究出更有效的,更有利于中药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技术。
一、丹参有效成分的演变20世纪30~60年代,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重点为脂溶性成分。
1979年姚俊严等从丹参中分离出原儿茶醛,从而把研究重点转移到水溶性成分。
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人们在分离丹参水溶性酚酸成分时,发现丹参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水溶性酚酸。
丹参的化学成分复杂,其中包括:二萜醌类,如丹参酮I,IIA,IIB、异丹参酮I,II、隐丹参酮、异隐丹参酮、二氢丹参酮I、二氢异丹参酮I等;酚酸类,如丹酚酸A-K、原儿茶醛、丹参素、熊果酸、异阿魏酸等;其它成分,如黄芩苷、谷甾醇、胡萝卜苷、氨基酸、无机元素等。
丹参有效成分提取的研究
李向军,范文成*,李奉勤,韩月芝,叶晓红
【摘要】[摘要]目的:确定丹参药材的最佳提取工艺。
方法:以丹参酮ⅡA 和丹酚酸 B 的含量转移率为综合考察指标,用正交设计试验对丹参提取工艺条件进行优选。
结果:丹参中脂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将丹参饮片用10 倍量95% 乙醇提取 2 h,提取液在40 ℃浓缩至规定量;丹参中水溶性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为用8 倍量50%乙醇提取 3 次,第 1 次 2 h,其余 2 次各 1 h,将 3 次提取液在40 ℃浓缩至规定量;对两种工艺进行优化,结合实际生产得出最佳提取工艺为先用95% 乙醇8 倍量提取 2 h,残渣加8 倍量50%乙醇提取 2 次,第 1 次 2 h,第 2 次 1 h,提取液分别在40 ℃浓缩至规定密度。
结论:此工艺不仅能够充分提取丹参中的有效成分,减少在提取过程中有效成分的破坏,而且可以更好地发挥药物疗效,保证质量。
【期刊名称】中国现代中药【年(卷),期】2011(013)005 【总页数】3
【关键词】[关键词]丹参;提取工艺;正交设计;丹参酮ⅡAB;丹酚酸工艺
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 的干燥根及根茎。
具有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的功能。
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癥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1]。
丹参的化
学成分主要含水溶性的酚酸类成分丹酚酸A、B、C、D 、E,丹参素,原儿茶醛
等,以及脂溶性的菲醌类成分丹参酮ⅡAB、丹参酮、隐丹参酮等,脂。
梯度渗漉法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的工艺刘少文【摘要】目的对渗漉方法提取丹参中有效成分丹参酮IIA、丹酚酸B 进行研究.方法采用回流法、一般渗漉法与梯度渗漉法分别进行提取,应用正交实验设计和单因素考察的方法对提取工艺进行筛选,以HPLC 法测定的丹参酮IIA、丹酚酸B 的含量评价两种方式的提取效果.结果最佳提取工艺为梯度渗漉法,最佳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取丹参药材粗粉,用适量95% 乙醇溶胀2.5h,装入渗漉器材,用95% 乙醇浸渍24h 后,以4.5mL/min 的速度开始渗漉,收集8 倍药材量的渗漉液,提取丹参酮类脂溶性成分;再用50% 乙醇,以4.5mL/min 的速度渗漉,收集10 倍药材量的渗漉液,提取丹参酚酸类水溶性成分,与HPLC 测量结果比较,丹参酮IIA 和丹酚酸B 的提取率较高.结论梯度渗漉法提取丹参有效成分的最佳提取方式与一般渗漉法比较,提取率较高,完全适合丹参中有效成分的提取.【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2(010)010【总页数】2页(P36-37)【关键词】梯度渗漉法;丹参;丹参酮IIA;丹酚酸B【作者】刘少文【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中医院,广东佛山,528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710.3丹参为唇形科中药丹参的根及根茎,具有祛瘀止痛、活血通经、清心除烦之等功效。
文献报道[1,2],脂溶性的丹参酮类成分,水溶性的丹参酚酸类成分为其主要有效化学成分。
中药丹参广泛的应用于现有中成药处方中,但是在工艺上仅仅将丹参酚酸类成分或丹参酮类成分单一的进行提取,作为治疗疾病中的有效成分,从而造成中药丹参的浪费。
因此,我们通过丹参有效成分的性质[3],对丹参的提取方式进行了系统的研究,为找出同时提取丹参中丹参酮类成分和丹参酚酸类成分的简便方法,将中药丹参进行充分合理的利用,更为丹参有效成分最大限度的进行提取提供一种实验参考,现将实验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仪器与试药1.1 实验仪器仪器Sartorius BP211-D型电子天平(美国梅特勒公司);UVVIS8500紫外可见分光光度仪(安捷伦);BUG25-12型超声波清洗机。
丹参中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提纯李生萍【摘要】丹参是双子叶植物唇形科,主产于我国安徽、陕西、河南等地,是我国传统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通经、清心除烦、祛瘀止痛、养血安神的作用。
由于丹参具有重要的药理作用和广泛的生物活性,近年来受到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其提取、分离和提纯技术也得到了相应发展。
本文通过对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提纯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为丹参有效成分提取分离纯化工艺及其药理学活性物质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名称】《中国医药指南》【年(卷),期】2013(000)004【总页数】2页(P78-79)【关键词】丹参;有效成分;分离和提纯【作者】李生萍【作者单位】青海普兰特药业有限公司,青海西宁 810007【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2.4丹参为唇形植物丹参的干燥根及根茎,始载于我国古代《神农本草经》,味苦、性微寒、归心、肝二经,是临床广泛应用的中药。
其有效成分主要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类,其中脂溶性成分具有抗菌、抗感染、抗肿瘤、改善血液循环、保护心脏的作用[1]。
水溶性成分则具有抗凝、抗氧化、抗血栓、抗心肌缺血等作用。
在人类疾病谱的不断变化的背景下,丹参作为预防和治疗几大危险疾病的植物药,其应用将会更加广泛。
近年来,丹参有效成分的提取、分离和提纯已经成为国内外的研究热点,随着中草药提取分离技术的发展,丹参有效成分的研究手段愈加丰富[2]。
现根据相关资料对丹参的有效成分和提取分离技术进行综述。
丹参是我国传统中药,多年生草本植物[3]。
最早记载于我国《神农本草经》,列为上品。
以后历代本草中均有详细记载,在我国有近2000年的应用历史,是国内外药材市场中的重要商品。
现代药理研究表明,丹参具有明显的钙拮抗剂作用,能够舒张动脉、增加机体冠脉血流量,提高心室顺应性,改善心脏舒张功能,对于缺血心肌和再灌注心脏具有良好的保护作用,并具有抑制内源性胆固醇合成、增加微循环流量和流速、改善组织细胞代谢异常、消除局部静脉血液淤滞等作用[4]。
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集成提取工艺研究(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作者:任志会,苏会霞,柏艳柳【摘要】目的优选丹参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的集成提取工艺条件。
方法采用正交设计法,以丹酚酸B、丹参酮ⅡA为测定指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其含量,并以此为指标优选集成提取工艺条件。
结果集成法可同时对丹参中脂溶性及水溶性成分进行提取。
优选的提取工艺条件为:加8倍量70%乙醇,提取2次,每次1 h。
结论采用集成方法同时提取丹参水溶性及脂溶性部位,可省时、省工、节能,使丹参的提取工艺合理可行。
【关键词】丹参;提取工艺;正交试验;丹酚酸B;丹参酮ⅡAAbstract:Objective To optimize an integration technique for extracting the lipo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Methods Salvianolic acid B and Tanshinone ⅡA were selected as marker components and determined by HPLC to optimize the integration extract processof Salvia miltiorrhiza by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The lipo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were efficiently extracted by the optimum integration technique. The integration technique for extracting was obtained:Salvia miltiorrhiza was added with 8 times alcohol of 70% and extracted 1 hour for 2 times. Conclusion The liposoluble and water-soluble active components of Salvia miltiorrhiza can be extracted simultaneously by the novel extraction process which was reasonable and feasible. This new technique can be employed to reduce time, working and energy, and be suitable for the morden production.Key words:Salvia miltiorrhiza;integration technique for extracting;orthogonal test;Salvianolic acid B;Tanshinone ⅡA丹参为唇形科植物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ge.的干燥根及根茎,主要含有二萜醌类脂溶性及酚酸类水溶性成分。
对丹参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的分析摘要】丹参在我国具有悠久的种植历史,是得到公认的传统中药。
材在我国中医药历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丹参的药用功能较多,能够取得确切的临床疗效,所以已经得到了中医药界的普遍认可。
了解丹参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是提高丹参药用价值的重要基础,本文将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简要探讨,希望能够为丹参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丹参;药用成分;药理作用丹参是我国常见的中药材之一,属于唇形科植物,性微寒,味微苦,归肝、心经。
在我国著名的中医药著作《神农本草》中就提到了丹参,称其为上品中药材。
书本上记载了丹参的多种疗效包括保肝、活血化瘀和安神宁心等[1]。
除了以上常见的临床疗效外,丹参还可以用于治疗胸痹心痛、失眠多梦和月经紊乱等,都能够获得确切的临床疗效。
现代药物分析学通过先进的科学手段,分析了丹参的药物成分发现,其中有丰富的丹参酮和丹参素等药用成分。
是其药理作用的主要成分。
本文对丹参的药用成分和药理作用进行简要探讨,为临床应用丹参提供参考。
1、丹参的药用成分丹参的药用成分是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已经证实丹参具有水溶性和脂溶性两种成分,经过研究发现,这两种成分均属于药用成分。
下面对这两种成分的具体药用作用进行概括如下。
首先,丹参的水溶性成分包括丹参素、原二茶醛和丹酚酸B,这三个成分都具有药用价值,具体表现在抗凝血,抗氧化,抗血栓以及保护细胞等方面,已经证实具有明显的应用作用。
其次是脂溶性药用成分,主要包括丹参酮、丹枫霜等相关菲醌衍生物,这些植物性成分具有促进血液循环以及减轻炎症反应、杀灭细菌等药用价值[2]。
2、丹参的药理作用2.1在肿瘤方面的药用效果丹参具有抗肿瘤的作用,起作用的药用成分主要是丹参酮,经过学者研究发现丹参酮参与到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过程中,能够促进肿瘤细胞凋亡,因此可以有效预防和治疗肿瘤。
①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研究人员在丹参的根部分离提取了16种活性成分,其中含有丹参酮色素等药用成分,将活性成分应用于三种肿瘤细胞株观察处理后发现,这些肿瘤细胞相比处理前的细胞繁殖速度明显降低,进一步研究发现丹参酮参与到了抑制肿瘤细胞繁殖的过程中,主要机制是丹参酮具有特殊的菲环结构,这一结构能够可以和肿瘤细胞中的DNA分子结合,另外丹参酮中的醌类结构可以形成自由基,在这两种作用的结合下,肿瘤细胞的DNA合成速度降低,从而抑制了繁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