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政治建设

  • 格式:docx
  • 大小:203.91 KB
  • 文档页数:5

下载文档原格式

  / 5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历史复习学案第六单元制定人:时伦香第六单元第21、22课新中国的政治建设及曲折发展

[复习目标】

1、概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史实,阐述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共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和完善,认识我国民主政治的特色。

2、了解“文化大革命”对民主法制的践踏,说明民主法制建设的必要性和艰巨性;

3、列举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的主要成就,认识实行依法治国方略的

重要意义。

【知识梳理】

一、民主法制建设的构建(1949——1956年过渡时期;由新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社会过渡、

两极格局美苏对峙)必修一21课(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国大典中国人民站起来了

1、背景:(1)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政治)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转移到恢复和发展【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3月,中国共产党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平山县西柏坡召开。毛泽东《论人民民主专政》指出:从现在起,党的工作必须由乡村转向城市,以恢复和发展生产为一切工作的中心。报告确定了全国胜利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以及中国从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从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为新中国成立做了理论准备。会后,中共中央迁往北平,与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展开筹建新中国的工作。

(2)国民党主力基本被消灭(军事)解放战争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基本取得胜利

(3)1949、9月在北平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讨论(组织)

【1949年新政协】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具有临时宪法的性质,规定中国为新民主主义和人民民主国家);选举产生了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中央人民政府主席;改北平为北京;确立了国旗、国歌;采用公元纪年。

②10月1日,中央人民政府举行第一次全体会议,接受共同纲领为施政纲领,任命周恩来为政务院总理。同日,举行开国大典。

3、政权特点: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团结建国的精神和政权特色。

4、意义:

①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统治者长期压迫和剥削中国各族人民的历史,中国成为真正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②新中国是一个以工人阶级为领导、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政权,是中国历史上不曾有过的国家政权;

③新中国成立,为国家政治建设的逐步开展奠定了牢固的基石。

④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一个新纪元。

造基本完成,中国社会的性质是新民主主义社会。新民主主义社会是近代中国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走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中介与桥梁

(二)、建国初期民主政治制度的建设(初步建立起中国特色民主政治):归纳中国社会主义民主政

A《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目的:(2)时间、地点:1954年9月、北京。

(3)内容: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①性质:是新中国的根本大法,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原则:人民民主原则、社会主义原则

②内容:国家性质: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国家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确立新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方向和途径。

③原则:人民民主原则和社会主义原则。

④意义:宪法的颁行,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

(3)、意义: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来。

(1)发展历程:1954年宪法以国家根本大法的形式确立;文革时名存实亡;新时期恢复发展。

(2)人民代表大会的职能:它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拥有立法权,决定权,任免权和监督权。

人大代表产生方式:经全国人民普选产生,由各党派和社会各阶层组成

(3)意义: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奠定了,规范了,昭示着

代表大会是我国的国家权力机关,它分为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

C、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政党政治)

(1)基础(原因):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团结合作、共同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历史。

(2)发展历程: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召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初步建立。代行全国人大职权.②1954年宪法确立;③发展到新阶段:1956年中国共产党提出与民主党派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④文革后恢复;⑤1982年,中共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方针。

(3)基本组织:政治协商会议;主要形式:政治协商。

(4)职能变化:建国初,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后成为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参政议政的舞台。

(5)意义:中共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调动了民主人士的参政议政热情,开创了群策群力、共同建设国家的新局面。

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建立(民族政策)

(1)背景:①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近代以来,各民族同受帝国主义压迫。在革命中形成了深厚友谊。②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中国各民族逐渐形成了大杂居,小聚居的状态,

(2)目的:保证祖国的统一和各民族的团结、平等地位与共同发展。

(3)法律保障:①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实行民族区域自治。

②1954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正式确认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新中国的一项根本制

度,同时规定民族区域自治地方划为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三级。

(4)五大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1947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95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1958)、宁夏回族自治区(1958)、西藏自治区(1965年)。

(5)意义:实现了少数民族自己当家作主的愿望,保证了祖国的统一和民族的团结,促进了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知识拓展】、《临时约法》、《共同纲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各是在什么情况下颁布的?结合其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