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分裂情感障碍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分裂情感障碍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分裂情感障碍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分裂情感障碍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分裂情感性障碍的症状识别与处理原则

一、概述

(一)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又称分裂情感性精神病;

(二)一组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同时存在又同样突出的精神障碍;

(三)同一患者同时具备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障碍的突出症状同时符合以上两类疾病诊断标准的一组精神障碍;

(四)分裂症状为幻觉、妄想及思维障碍等阳性精神病性症状情感症状为躁狂发作或抑郁发作症状;

(五)由于诊断及分类上的分歧,确切的流行病学资料难以得到;

(六)目前病因不清。

二、临床特征

(一)发病特点⒈ 发病年龄以青壮年多见;⒉ 女性多于男性。

(二)临床特点⒈ 有典型的抑郁相或躁狂相;⒉ 同时具有精神分裂症症状;

⒊ 同时存在,或先后在发病中出现,或多次反复发作时交替出现;⒋ 情感性症状或精神分裂症症状均符合诊断标准。

(三)病程特点⒈ 间歇性发作,间歇期或症状缓解后不留明显缺陷;⒉ 一次发作最短半个月,最长可达 4.5 年~5 年;⒊ 但多数患者发作期间为 3~6 个月;⒋ 间隔期从 1 个月至 4~6 年不等。

三、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⒈ 国际疾病分类第十版(ICD-10)诊断要点是:

⑴ 症状特征;⑵ 病程特征;⑶ 其他检查。

⒉ 临床特征⑴ 必须具备分裂性症状和情感性症状;⑵ 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或先后出现;⑶ 而且出现与消失时间比较接近。

⒊ 病程特征⑴ 注意整个病程的症状演变,不可只以一时所见的症状为诊断依据,否则易误诊;⑵ 发病中分裂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的时间,必须持续 2 周以上,以此作为诊断本病的主要条件之一。

⒋ 诊断要点⑴ 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在临床上都很突出;⑵ 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自知力不全或缺乏;⑶ 分裂性症状与情感性症状在整个病程中同时存在至少 2 周以上,且出现与消失的时间比较接近;⑷ 符合精神分裂症和情感性精神障碍的症状标准。⑸ 严重程度标准,符合以下 2 项① 社会功能显著下降;② 自知力不全或缺乏。

(二)临床类型

⒈ 第一种类型:躁狂型表现为发病急性起病,在疾病的同一次发病中,躁狂症状与分裂症状同样突出。

⒉ 第二种类型:抑郁型在同一次发病中,抑郁症状与分裂症状同样突出。

⒊ 第三种类型:混合型表现为心境障碍双相型的症状与精神分裂症症状同时存在,既有躁狂发作时的情感高涨,又有抑郁发作的情感低落。

(三)鉴别诊断

⒈ 概述⑴ 首先要排除器质性精神障碍、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

障碍,与精神分裂症或情感障碍的鉴别并不难,关键是对临床症状的认定以及确认分裂症症状和情感性症状的主次地位;⑵ 如果一个患者在不同发作中分别表现以分裂性症状或情感性症状为主要临床相,仍按每次发作的主要临床相做出各自的诊断。

⒉ 精神分裂症⑴ 精神分裂症分裂情感障碍与精神分裂症的鉴别较为困难因为精神分裂症也常伴有情感症状,尤其是抑郁症状① 精神病性症状可从开始持续到恢复之前,两者的心境发作期所占病程的比例不同,分裂情感性障碍在精神病性症状活跃期持续时间较长,占总病期大部分时间,精神分裂症的心境发作以抑郁发作常见,前驱期残留期持续的时间较短;② 情感发作的严重程度不同,分裂情感性障碍的心境发作较重,精神分裂症的心境发作多为抑郁发作;

⑵ 病案崔某某,男,21 岁,主因跪地叩头,自责自罪,乱说乱讲半年入院治疗。

⒊ 心境障碍⑴ 鉴别点主要在于情感症状持续的时间,两者的精神病性症状都可以从疾病开始持续到疾病恢复前,但情感症状持续的时间明显不同。⑵ 病案杨某某,男,47 岁,主因行为紊乱,毁物,说大话不眠 2 周入院治疗。⒋ 躯体疾病所致精神病性障碍病史、体格检查或实验室检查结果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

⒌ 物质所致精神病性障碍服药史、体格检查,尤其是实验室检查测到患者体液中的药物有助于这两种疾病的鉴别。

⒍ 偏执性障碍偏执性障碍的精神病性症状只限于妄想,而且妄想不怪异。(四)诊断中要重视的问题

⒈ 病史资料:病史资料收集不全,导致误诊⑴ 大多数病史供述者不能准确提供患者发病的开始时间、症状的先后、病情的演变等病史资料,而临床医师在病史询问中,片面收集分裂症状或情感性症状单方面症状,从而导致误诊;⑵ 临床上常出现初发患者很少被诊断为分裂情感性精神障碍,大部分在多次住院后方确诊为分裂情感性障碍。

⒉ 症状高度相似,鉴别诊断困难分裂情感性障碍(抑郁型)容易与伴有抑郁症状的精神分裂症、精神分裂症后抑郁、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发作混淆,而分裂情感性障碍(躁狂型)容易与伴有躁狂症状的精神分裂症、伴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发作混淆。

⒊ 诊断的概念模糊、标准不一、分类不清、难以量化。

⒋ 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许多精神科医师往往将精神分裂症与情感性障碍在症状学上区分为两种截然不同的疾病⑴ 如分裂情感性障碍(躁狂型)仅注意高涨的情感、夸大的言辞,而忽视那些未充分暴露的控制体验、物理影响妄想等分裂症的特征性症状;⑵ 或发现患者散漫的思维、荒谬离奇的妄想就草率的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

四、治疗原则

(一)治疗

⒈ 采用联合治疗;

⒉ 抗躁狂药物或抗抑郁药物和抗精神病药物。

(二)分裂情感障碍,躁狂发作的治疗最常用的药物

⒈ 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心境稳定剂;

⒉ 控制高度兴奋的患者,抗精神病药物效果优于锂盐;

⒊ 中等度兴奋的患者,两者效果相当;

⒋ 两者合用比单独使用效果好。

(三)分裂情感障碍,抑郁发作的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和新型抗抑郁药物如 SSRIs 合并使用。、

(四)分裂情感障碍的维持治疗第二代抗精神病药加心境稳定剂是维持治疗的首选。

精神分裂症的常见表现及基本概念

精神分裂症概述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病因未完全阐明的精神疾病。临床表现为知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及精神活动的不协调。患者一般意识清楚,智能基本正常,但部分病人在疾病过程中可出现认知功能损害。本病多在青壮年起病,病程多迁延,缓慢进展,如不积极治疗可逐渐加重或恶化,有发展为衰退的可能。部分病人可保持痊愈或基本痊愈状态。具体表现为:①活泼好动的青少年,逐渐变得孤僻离群、生活懒散,对外部事物不感兴趣,注意力涣散,不专心听课、学习成绩下降,或是常发呆发愣,或蒙头睡觉,衣衫不整,污秽不堪,或对镜发笑,自言自语。②精神萎靡,自诉头痛头昏,失眠心烦。谈话时往往前言不搭后语,有头无尾,支离破碎,或欲言不止,或百问不答,或喜欢使用自己创造的新词、新字、使人费解。③整日叫喊不停,独自对空说话,甚至语不成句,情绪与言语内容常不相协调,如说有人要伤害他,但面部表现却很高兴;或为了一点点小事而勃然大怒。④想入非非,遐想终日。妄想内容多离奇古怪、荒诞无稽,如无中生有地认为饭菜内有人放了毒药,或认为别人咳嗽、吐痰、搔头等都是要对他采取行动的某种“特别信号”;有的认为自己被别人爱上了,常与对方纠缠不休;有的感到自己的思想、行为、身体受到电波、仪器的控制等等。 精神病已是二十一世纪的社会公害之一,专家指出,认识精神分裂症症状可以为早期治疗赢得最佳时机。最新的研究发现,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关键在于是否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首次发作的6个月以内是最佳的治疗时期,这时精神分裂症的神经生物学损害最少。首次发病者,早期得到及时治疗在病后的6个月到1-2年可望完全恢复。延误首次治疗的时间将导致治疗的效果下降。但是如果不坚持服药治疗,85%的患者在5年内复发。 那么,怎么才能在早期识别精神分裂症呢?一般来说,以下几方面有助于辨别。①性格改变

双向情感障碍

双相障碍 编辑锁定 同义词双向情感障碍一般指双相障碍 本词条由国家卫生计生委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百科名医网提供内 容并参与编辑。 双相障碍属于心境障碍的一种类型,指既有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疾病。研究发现,躁狂发作前往往有轻微和短暂的抑郁发作,所以多数学者认为躁狂发作就是双相障碍,只有抑郁发作的才是单相障碍。DSM-IV中将双相障碍分为两个亚型,双相I型指有躁狂或混合发作及重性抑郁发作,双相II型指有轻躁狂及重性抑郁发作,无躁狂发作。值得注意的是,双相抑郁未引起临床医生足够重视,有报道37%的双相抑郁患者被误诊为单相抑郁,长期使用抗抑郁药治疗,从而诱发躁狂、快速循环发作,使发作频率增加。 又称 双相情感障碍 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专家解读 什么是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是心境障碍疾病中的一种,通俗来说就是“情绪的跷跷板”。 医疗百科 致力于权威医学知识的传播 本词条内容贡献者为: 王勇丨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撰写 国家卫生计生委 权威医学科普传播网络平台

目录 1. 1 病因 2. 2 临床表现 1. 3 检查 2. 4 诊断 1. 5 治疗 2. 6 预防 基本信息 又称 双相情感障碍 英文名称 bipolardisorder,BP 英文别称 Bipolaraffectivedisorder 就诊科室 精神心理科 常见症状 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混合发作 传染性 无 双相障碍病因 双相障碍病因未明,生物、心理与社会环境诸多方面因素参与其发病过程。生物学因素主要涉及遗传、神经生化、神经内分泌、神经再生等方面;与双相障碍关系密切的心理学易患素质是环性气质。应激性生活事件是重要的社会心理因素。然而,以上这些因素并不是单独起作用的,目前强调遗传与环境或应激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以及这种交互作用的出现时点在双相障碍发生过程中具有重要的影响。 双相障碍临床表现 双相障碍的临床表现按照发作特点可以分为抑郁发作、躁狂发作或混合发作。 1.抑郁发作 双相抑郁发作与单相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及生物学异常相似而难以区分,双相抑郁因表现不典型往往被忽视。正确诊断双相抑郁障碍是合理治疗的前提。两者的治疗方案及预后转归存在明显差异,两者的差异主要表现在:

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第七章情感障碍患者的护理 情感障碍也称心境障碍,其主要表现是情绪异常,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感或心境改变为基本特征的一组疾病。狭义的情感障碍主要指原发性情感障碍(不包括神经症或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情感障碍);广义的情感障碍包括原发性情感障碍和因躯体因素、心理因素和其他精神疾病所继发的情感障碍。本章着重叙述原发性情感障碍。临床上主要表现为情感高涨(躁狂)或情感低落(抑郁),并伴有相应的认知及行为异常,如幻觉、妄想、精神运动性兴奋或抑制等。多数表现为抑郁(单相型),少数表现为躁狂,部分表现为躁狂抑郁交替出现(双相型)。病程有周期性发作的倾向,间歇期精神活动基本正常,预后一般较好。 第一节情感障碍的临床特点 一、概述 (一)流行病学特点 国外流行病学研究发现中、重度情感障碍在人群中的患病率为1%~2%。国内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情感障碍的总患病率在0.03%~0.17%,1993年我国进行第二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情感障碍终生患病病率为0.83%;国内外较多的研究资料显示,情感障碍患病率女性比男性高2~3倍,但男性抑郁症的自杀死亡率却高于女性。各种年龄均可发病,但以青壮年多见,约占80%。城市居民患病率呈上升趋势。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 本病的病因迄今未明,大量的研究资料提示遗传因素、心理社会因素和神经生物学因素等,可能与本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关联。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通过家系调查发现本病有明显的家族集聚现象。情感障碍亲属中本病的患病率较一般人群高10~30倍,一般而言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而且单相型和双相型在遗传上也有紧密联系。双生子的调查发现单卵双生子的同病率为65%,而双卵双生子仅为14%。 2.心理社会因素 应激性生活事件与情感障碍,尤其是与抑郁症的关系很密切。因而心理社会因素在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规范标准

精神分裂症分类及诊断标准 F20精神分裂症 F20.0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F20.1青春型精神分裂症 F20.2紧张型精神分裂症 F20.3未分化型精神分裂症 F20.4精神分裂症后抑郁 F20.5残留型精神分裂症 F20.6单纯型精神分裂症 F20.8其它精神分裂症 F20.9精神分裂症,未特定 可采用第五位编码指明症状 F20.x0持续性 xF20.1发作性,伴有进行性损害 F20.x2发作性,伴有稳定性损害 F20.x3弛张发作性 F20.x4不完全性缓解 F20.x5完全性缓解 F20.x8其它 F20.x9观察期尚不足一年。 精神分裂症 虽然无法分辨出严格地标示病理性质的症状,但出于实践的目的,有必要将上述症状分成一些对诊断有特殊意义的、并常常同时出现的症状群,例: (a)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或思维被撤走以及思维广播;

(b)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想性知觉; (c)对病人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病人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的其它类型的听幻觉; (d)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它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超人的力量和能力(例如能控制天气,或与另一世界的外来者进行交流); (e)伴有转瞬即逝的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 的幻觉; (f)思维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词语新作; (g)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h)“阴性”症状,如显著的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反应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能的下降,但必须澄清这 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i)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诊断要点: 诊断精神分裂症通常要求在一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确实存在属于上述(a)到(d)中至少一个(如不甚明确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e)到(h)中来自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符合此症状要求但病程不足一个月的状况(无论是否经过治疗)应首先诊断为急性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性障碍(F23.2),如症状持续更长的时间再重新归类为精神分裂症。 回顾疾病过程可发现在精神病性症状出现之前数周或数月,有一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情感障碍 双向障碍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向心境(情感)障碍,指发病以来,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种心境障碍。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既往称为情感障碍(Afective disorders)是指以心境或情感异常改变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组精神障碍,表现为情感高涨、精力旺盛、言语增多、活动增多,称躁狂状态;情感低落、快感缺乏、精力下降、兴趣减少、活动减少,称抑郁状态;严重时伴有幻觉、妄想、紧张症状等精神病性症状。 发病病因和发病机制 生物学因素 ①神经生化,精神药理学研究和神经递质代谢研究证实,患者存在中枢神经递质代谢异常和相应受体功能改变,大脑神经突触间隙5-羟色胺等神经递质含量异常;②5-羟色胺(5 -HT)功能活动缺乏可能是双向障碍的基础,是易患双向障碍的素质标志;③去甲肾上腺素(NE)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去甲肾上腺素功能活动增强可能与躁狂发作有关; ④多巴胺(DA) 功能活动降低可能与抑郁发作有关;⑤γ-氨基丁酸(GABA)是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性神经递质,有研究发现双向障碍患者在血浆和脑脊液中水平降低;⑥第二信使平衡失调,第二信使是细胞外信息与细胞内效应之间不可缺少的中介物;⑦神经内分泌功能失调,主要是下丘脑―垂体-肾上腺皮质轴和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功能失调。 遗传学因素 家系调查发现,双向I型障碍先证者的一级亲属中双向障碍的发病率,较正常人的一级亲属中发病率高数倍,血缘关系越近,患病率越高。分子遗传学方面,不少学者探讨了与双向障碍可能有关的标记基因,但尚无确切可重复验证的结果,双向障碍的易感基因尚需进一步研究。目前,有关双向障碍遗传方式倾向为多基因遗传。 心理社会因素 不良的生活事件和环境应激事件可以诱发情感障碍的发作,如失业、失恋、家庭关系不好、长时期高度紧张的生活状态等。遗传因素在情感障碍发病中可能导致一种易感素质,而具有这种易感素质的人在一定的环境因素促发下发病。 总体来说,发病原因尚不十分清楚,目前倾向认为,遗传与环境因素在其发病过程中均起重要作用,遗传因素的影响可能较为突出。[1]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精神分裂症案例分析 12社2 120114018 李纪丹 精神分裂症患者是一类特殊的群体,很多的家属和朋友在面对家人异常行为表现的时候,不知道患者是处在一种病态的状态之下,希望能够通过解释和讲道理帮助患者减轻症状,但是往往不能如愿,患者在这种病态之下很难能够听进别人的话,对自己的状态也不是很清楚,自知力比较差,需要家属主动要求患者就医才能帮助患者改善症状。通过《犯罪心理》中里奥.詹金斯的案例进行分析。 一、一般情况介绍 里奥.詹金斯男性三十岁左右曾在疾病控制中心任实验助理 二、主要症状表现 里奥左臂曾患带状疱疹,对其注射疫苗进行治疗后因药效原因产生瘙痒感。医生对其解释是药物正常反应,药效过后就会转好。但是里奥坚持认为医生在注射疫苗时添加了蟑螂幼虫,并且医生们在合谋置他于死地。 在药效过后仍产生幻觉,看见自己手臂皮肤内有蟑螂在蠕动。并且坚信一切都是国家和政府的阴谋,不相信医生的诊断。曾绑架新闻调查记者想让其报道自己体内的虫子,揭露阴谋。失败后,又绑架一名科学家。曾抽出自己的血并认为自己的血是黑色的,自己生了病。当科学家指出血是正常的红色时,里奥认为是科学家污染了样本。并且在科学家指出他可能精神方面有些问题时,狂怒将科学家杀害。 曾经将自己手臂皮肤割开为了取出在其中爬行的虫子。在餐厅会认为饮用水都有问题,已经被政府动了手脚,目的是让所有人被感染。坚信自己正在被国家追杀,因为自己正努力将国家和政府的阴谋揭露。会将朋友的敲门声幻听成警察上门抓捕的声音。 三、症状分析 根据DSM-IV对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来看 特征性症状有妄想、幻觉和明显的紧张状态。并且这些症状均在一个月内有明显表现。 社交或职业功能不良:六个月以前就从原工作单位辞职,没有再次出去工作。表现出自起病以来在显著较长时间内,一个以上重要的方面的功能如工作、人际关系或自我照料明显的较起病前差的多。 病期:病情的持续性表现已有六个月,在这六个月内至少一个月符合特征性症状。 排除心境障碍与分裂性情感障碍:分裂性情感精神障碍及伴有精神病性表现的心境障碍均已排除。因无重性抑郁、躁狂或混合发作同时出现于急性症状期。 排除物质或一般躯体情况:患者并没有滥用某种药物、某种治疗用品,也并不是由于一般躯体情况所致直接生理反应。 根据里奥的症状分析可以确定他确实患有精神分裂症。从精神分裂症的分类来说,里奥属于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偏执型又称妄想型,是精神分裂症中最常见的类型。起病较缓慢,发病多在青壮年和中年。里奥发病就在中年时期。一开始表现为多疑敏感,逐渐发展为妄想,妄想可以是系统的也可以是零乱的。在该案例中幻想是较为系统地。有时并伴有幻觉和感知觉综合障碍,其中听幻觉最为常见。该案例中同时出现视物变形和听幻觉。其情感和行为常受幻觉和妄想支配,表现为多疑,甚至出现伤人和自伤行为。在该案例中自伤和伤人行为都有出现。但病人的精神衰退不明显,在不涉及其妄想症状时,其行为、语言和思维无明显异常,故在病发后相当长的时间内,病人可以维持日常生活中。在该案例中,病人甚至先后成功绑架两人,也说明了这点。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 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版本1.2 范立乾关于彻底治愈双项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人群的特点 具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共性: 1、从幼时起便异常聪慧,被环境反复认可,形成了一种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有正面和负面两个特点,正面特点是会在性格形成时留下再次被聚光的需求。负面特点是这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内心影像是被无数的陌生的高大的生物锁定,基于动物的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他们在性格形成期会加入一种深度潜藏的叛逆的性格。 2、幼儿时的家庭环境畸形,经常目击或者听到争吵甚至打骂的声音,并且无法体会到被关爱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恐惧和对爱的强烈需求。部分人群更曾经遭受殴打或者性侵,在心中留下了以暴行实施者为特点人群的恐惧。 3、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细腻的感性认知,由于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并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非常宽容,也因此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并跳出了世俗的名利陷阱。他们追求的只是最简单也是最干净的幸福。 4、天生拥有着某一项或多项的超强能力或者品格,该项能力或者品格使得他们明显的异于环境,排异是动物的本能,对于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潜意识里天然的认为拥有该项能力或者品格的人(双向情感障碍人群)是异类,然后本能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造谣、辱骂、甚至人身伤害。 5、他们具有敬业精神和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很难容忍有残缺或者不健康的孩子诞生,即他们会用尽

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可能完成工作或者作品。所以在公司的业务中一般出于某个核心职位。 6、他们多才多艺,且每一项才艺虽然比不上职业人员,但比正常人要优秀很多,但才艺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丧失继续开拓新才艺的兴趣,并转向更高级的追求,即较高的精神追求。对某些东西有着略带偏执的追求,例如身材,但不会到病态的程度。 7、他们比较自负,但那是建立在他们优于常人的各项能力上,如果某个自负产生于他们专长的能力,便会加重到偏执的程度。 8、他们的伪装面具统一为阳光、热情,这个特点其实是完美主义追求和聚光灯效应的衍生品,他们极力的让自己变得完美,且引人注目。 9、综合儿时的心理阴影、深藏的叛逆性格、爱的缺失、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和约束能力、对世俗成功衡量标准的否认、对幸福的追求、某一项或者多项超强的天生才能、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甚至绝望、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完美主义追求、较高的精神追求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了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条件。 彻底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构成躁狂的先决条件为他们天生的某些超强能力或者品格,深藏的叛逆性格,和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抑郁的先决条件为完美主义追求不能实现、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以及超高的精神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慰藉。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诱因一般为完美主义追求和在当前环境下不可能实现的冲突以及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升级为绝望。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病化的特点,并且一旦抑郁状态发作后必然引起躁狂状态下的亢奋,这是双相患者在两种状态转换下的发泄消极情绪的特殊表现形

精神分裂症症状

精神分裂症在近些年来越来多多见了,这是一种持续、通常慢性的重大精神疾病,是精神病里最严重的一种,是以基本个性,思维、情感、行为的分裂,精神活动与环境的不协调为主要特征的一类最常见的精神病,多青壮年发病,进而影响行为及情感。给患者造成很多严重的危害,只是在早期极易被大家所忽视,给大家的心理造成很多的负担,为了能帮助大家早日认识和发现精神分裂症的产生,专家特为大家详细介绍精神分裂症的症状表现。相信能帮助大家: 1、情绪改变:小“刺激”也会引起大“反应”。如有一些患者出现情感倒错,如听到不幸的消息反而哈哈大笑,得知高兴消息后却唉声叹气等。 2、动作行为异常:这是异常精神活动的外在表现,较易识别。如具有被害妄想的患者往往对妄想对象突然发生攻击行为。情绪高涨的狂躁症患者可有过分装饰,精神病的症状或“慷慨相助”或管闲事。情绪低落的抑郁症患者则呆立或默不作声。具有幻听的患者常侧耳倾听,或作出相应的行为反应,如对空叫骂等。 3、多疑:这类人对治疗精神病周围人的一言一行都特别敏感。如听到有人讲话,就怀疑在议论自己,甚至有人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的。这种多疑和正常人的多疑不同的是,虽经事实证实,疑点被否定,但患者仍坚信不移,无法说服。这种病态思维被称之为妄想。 4、幻觉:幻想自己是超级巨人;表现为极其自大,目空一切,横行霸道,与自身的现实情况完全不符。 5、行为障碍:常有激烈的伤人毁物与破坏一切特别是美好事物的冲动,具有爆发性与严重性。 6、妄想:妄想制造出一个超级巨人;表现为对研制机器人、对人类的精神控制技术等极度热衷。 7、思维障碍:逻辑缺陷,常有前言不搭后语、所答非所问等常人难以理解的表述极度的以自我为中心,其他人都被认为是利用的对象;偏执、顽固。 8、情感障碍:残忍、冷漠、虚伪、恶毒、嫉妒等等,对人对事与常人的反应完全不同,但会伪装。没有爱的能力,只有占有欲。 由此可见一旦换上了精神分裂是非常严重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医院精神科董泉淼教授建议大家如果患上以上相关的症状那么建议您及时到正规专业的医院来进行就诊。 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作用机理 首先:是利用生物智能全数字神经定位仪查出致病灶,并对病灶部位神经等各系统进行精确计算以及锁定,运用生物离子穴位渗透系统技术进行生物植入病灶穴位顶部,当生物离子导入病灶穴位后,能马上作用于受损的丘脑、大脑神经,迅速调节丘脑、大脑异常功能紊乱,激活衰竭细胞活性,保障大脑供氧以及新陈代谢频率,全面补充大脑细胞缺失的的胶原蛋白营养,更新脑部血液循环,消除精神压力,使得不正常以及受损的脑部神经系统的功能从根部得到修正治疗。 其次:需同时进行的血液磁化植入技术,它是依据生物物理学、生物磁学、生物光学、生物化学的原理,将磁、光、氧有机结合形成磁共振作用,以血液为媒介调节机体代谢实现对机

关于彻底治愈双向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案

版本1.2 范立乾 关于彻底治愈双项情感障碍的治疗方法 双向情感障碍人群的特点 具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通常具有以下共性: 1、从幼时起便异常聪慧,被环境反复认可,形成了一种聚光灯效应,聚光灯效应有正面和负面两个特点,正面特点是会在性格形成时留下再次被聚光的需求。负面特点是这对于一个幼童来说是一件恐怖的事情,因为他们的内心影像是被无数的陌生的高大的生物锁定,基于动物的本能的自我保护反应,他们在性格形成期会加入一种深度潜藏的叛逆的性格。 2、幼儿时的家庭环境畸形,经常目击或者听到争吵甚至打骂的声音,并且无法体会到被关爱的感觉,心中充满了对家庭的恐惧和对爱的强烈需求。部分人群更曾经遭受殴打或者性侵,在心中留下了以暴行实施者为特点人群的恐惧。 3、他们拥有异于常人的细腻的感性认知,由于他们可以身临其境的换位思考并感受对方的喜怒哀乐,所以他们非常宽容,也因此有着异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并跳出了世俗的名利陷阱。他们追求的只是最简单也是最干净的幸福。 4、天生拥有着某一项或多项的超强能力或者品格,该项能力或者品格使得他们明显的异于环境,排异是动物的本能,对于那些他们无法理解的事情潜意识里天然的认为拥有该项能力或者品格的人(双向情感障碍人群)是异类,然后本能的进行各种形式的攻击,包括造谣、辱骂、甚至人身伤害。 5、他们具有敬业精神和完美主义倾向,对自己的工作或者作品视为自己的孩子,所以很难容忍有残缺或者不健康的孩子诞生,即他们会用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一切可能完成工作或者作品。所以在公司的业务中一般出于某个核心职位。 6、他们多才多艺,且每一项才艺虽然比不上职业人员,但比正常人要优秀很多,但才艺积累到一定量时,会丧失继续开拓新才艺的兴趣,并转向更高级的追求,即较高的精神追求。对某些东西有着略带偏执的追求,例如身材,但不会到病态的程度。 7、他们比较自负,但那是建立在他们优于常人的各项能力上,如果某个自负产生于他们专长的能力,便会加重到偏执的程度。 8、他们的伪装面具统一为阳光、热情,这个特点其实是完美主义追求和聚光灯效应的衍生品,他们极力的让自己变得完美,且引人注目。 9、综合儿时的心理阴影、深藏的叛逆性格、爱的缺失、高于常人的道德水准和约束能力、对世俗成功衡量标准的否认、对幸福的追求、某一项或者多项超强的天生才能、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甚至绝望、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完美主义追求、较高的精神追求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了双相情感障碍的诱发条件。 彻底治愈双相情感障碍的方法 双相情感障碍的典型表现是躁狂和抑郁交替发作。构成躁狂的先决条件为他们天生的某些超强能力或者品格,深藏的叛逆性格,和优于常人的工作能力和敬业精神,以及自负和偏执。构成抑郁的先决条件为完美主义追求不能实现、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以及超高的精神需求长期无法得到满足或者慰藉。 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诱因一般为完美主义追求和在当前环境下不可能实现的冲突以及被环境排斥而产生的孤独感升级为绝望。抑郁发作是双相情感障碍病化的特点,并且一旦抑郁状态发作后必然引起躁狂状态下的亢奋,这是双相患者在两种状态转换下的发泄消极情绪的特殊表现形式。抑郁状态越严重转换为躁狂状态时越亢奋。药物治疗双相情感障碍只是从生理上恢复患者的血清素等水平,还要严格控制优于抑郁转为躁狂时的亢奋。

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ICD-10中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 1、症状标准:具备下述(1)-(4)中的任何一组(如不甚明确常需两个或多个症状)或(5)-(9)至少两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1)思维鸣响、思维插入、思维被撤走及思维广播。 2)明确涉及躯体或四肢运动,或特殊思维、行动或感觉的被影响、被控制或被动妄想、妄 想性知觉。 3)对患者的行为进行跟踪性评论,或彼此对患者加以讨论的幻听,或来源于身体某一部分 的其他类型的幻听。 4)与文化不相称且根本不可能的其他类型的持续性妄想,如具有某种宗教或政治身份,或 超人的力量和能力。 5)伴转瞬即逝或未充分形成的无明显情感内容的妄想,或伴有持久的超价观念,或连续数 周或数月每日均出现的任何感官的幻觉。 6)思潮断裂或无关的插入语,导致言语不连贯,或不中肯或语词新作。 7)紧张性行为,如兴奋、摆姿势,或蜡样屈曲、违拗、缄默及木僵。 8)阴性症状,如显著情感淡漠、言语贫乏、情感迟钝或不协调,常导致社会退缩及社会功 能下降,但需澄清这些症状并非由抑郁症或神经阻滞剂治疗所致。 9)个人行为的某些方面发生显著而持久的总体性质的改变,表现为丧失兴趣、缺乏目的、 懒散、自我专注及社会退缩。 2、病程标准:特征性症状在至少1个月或以上时期的大部分时间内肯定存在以上1~4症状至少1个,或5~10至少2组症状群中的十分明确的症状。 3、排除标准:有三条。 (1)存在广泛情感症状(抑郁、躁狂)时,就不应作出精神分裂症的诊断,除非明确分裂症的症状早于情感症状出现。(排除心境障碍) (2)分裂症的症状和情感症状一起出现,程度均衡,应诊断分裂情感性障碍。 (3)严重脑病、癫痫、药物中毒或药物戒断状态应排除。 4、鉴别诊断:(举例) 1)神经衰弱:病人的自知力是完全存在的,病人自己完全了解自己病情的变化和处境,甚 至还对自己的病情做出过重的评价,情感反应强烈,积极要求治疗。 2)强迫性神经症: 患者能认识到强迫症状源于自身,严重干扰了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和 工作。为此感到十分苦恼,并企图加以排除和对抗,迫切要求治疗 3)抑郁症: 病人的情绪是发自内心的,并非受幻觉和妄想的影响,常伴有自卑、自责等, 内心体验深刻,思维常是迟钝的,整个精神活动是协调的,可以伴有幻觉和妄想,但经过治疗,很快可以消失的。 4)躁狂症: 情感反应活跃、甚至高涨、生动、有感染力,情感表现无论悲喜哀乐均与思维 内容相一致与周围环境的接触、与周围人接触主动、洞察反应敏捷,动作增加,思维奔逸。 5)偏执型精神分裂症 : 妄想常较荒谬、离奇、泛化,常伴有幻觉,此外,情感反应不协 调,起病年龄较早。无精神衰退是与精神分裂症最大的不同。 6)反应性精神病: 在持久的精神刺激下,也可以出现以妄想为主要表现的偏执状态。主动 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求得到周围人的支持和同情,病态体验在逻辑推理上接近正常人,并且情感反应鲜明强烈。此外,病人接受心理治疗的态度是主动的,精神症状随着精神刺激的解除可逐渐减轻、消失。 注:其它诊断标准参考ICD-10精神与行为障碍分类(临床描述与诊断要点)

双相情感障碍

双相情感障碍 简介 双相情感障碍(bipolar affective disorder),是心境(情感)障碍的一种类型,也称双相心境(情感)障碍,一般指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的一类心境障碍,它对患者的日常生活及社会功能产生不良影响。 双相障碍发病以后既有躁狂或轻躁狂发作、又有抑郁发作。躁狂发作需持续一周以上,抑郁发作需持续两周以上,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也可以混合方式同时出现。一般呈发作性病程,每次发作后进入精神状态正常的间歇缓解期,大多数病人有反复发作倾向,部分可有残留症状或转为慢性。 病人出现两次或多次的情感和活动水平明显紊乱的发作,其中至少有1次表现为心境高涨、精力和活动增加,另1次表现为情感低落、精力减低和活动减少。见:抑郁症;轻躁狂;躁狂。 双相情感障碍- 分类 一年中的变化特点 《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中关于双相障碍,根据发作时所处的状态分类如下: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躁狂; 双相障碍目前为轻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无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有精神病性症状的抑郁; 双相障碍目前为混合发作;其它待分类的双相障碍; 双相障碍目前为快速循环发作。环性心境障碍。 另外,根据躁狂抑郁发作的轻重进行分类,是目前临床经常使用的分类。双相障碍分为:双相Ⅰ型:躁狂发作明显且严重,又有重性抑郁发作; 双相Ⅱ型:躁狂发作一般较轻,其抑郁发作明显而严重; 双相其它型:躁狂或抑郁发作均不严重; 环性情绪人格:具有躁狂抑郁双相情绪波动人格特征,其情绪波动幅度轻。[1] 双相情感障碍- 症状 情绪高涨、易激惹或情绪低落,或呈双相性。 情绪低落者,从轻度悲观到强烈自罪感。 思考困难,缺少决断,缺乏兴趣。 头痛,睡眠障碍,精力不足。 焦虑,病情严重者可有运动迟滞、激动不安、疑病或被害妄想、厌食、失眠。 双相情感障碍- 发病因素 生物学因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主要表现 现在的社会发展迅速,很多人由于接受不了现实生活中的一些事项所以精神承受能力就会到来极限,这样也就容易导致了精神分裂症的发生,对于精神分裂症这种疾病,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就了解到这种疾病的症状表现,在患上这种疾病的时候才能够做到早发现,早治疗,从而帮助自己降低这种疾病所带来的危害,但是很多人都不了解这种疾病的具体症状,所以我们今天就专门请广州协佳的专家张可斌为我们讲解一下。 1、类神经衰弱状态。头痛、失眠、多梦易醒、做事丢三落四、注意力不集中、遗精、月经紊乱、倦怠乏力虽有诸多不适但无痛苦体验且又不主动就医。 2、情绪反常无故发笑。对亲人疏远,冷淡,甚至敌对。对一切事物表现冷淡,漠不关心,整天闷坐,胡思乱想;不理发,不刮脸,衣服已穿得很脏而病人自己还认为很干净。病人的情感反常,一件无关紧要的小事,可以使他突然暴怒,他对于一件很大的事,却无动于衷。 3、意志减退。工作马虎不负责任,甚至旷工;学习成绩下降,逃学;或生活变得懒散,没有进取心、得过且过,常日高三竿而拥被不起。 4、性格格改变。向来温和沉静,突然变得蛮不讲理,为一点微不足道小事就发脾气或疑心重重,认为周围都跟过不去;见到有讲话就怀疑议论自己,甚至别咳嗽也疑为是针对自己。 5、思维破裂。思维破裂是指病人思考问题时没有中心,第一个念头和第二个念头之间缺乏任何联系,讲话时前言不搭后语,颠三倒四,有头无尾,没有条理。有时突然言语中断。有的病人讲话没有中心,别人听不懂他要说明什么问题(写文章也同样没有中心,别人看不懂)。有的病人整日叫喊不停,有的独自对空说话…… 6、幻觉妄想。幻觉中心以幻听为多,病人听到空中或房上有人对他讲话,或听到一些人议论他。病人的行为常常受到幻党的影响,甚至服从幻觉的命令做出一些危险的行动来,例如当他听见“声音”在命令他“打碎玻璃窗,逃出去”,他就可以不加思索,不顾危险地去执行。 我们不要认为精神分裂症离我们很远,其实这种疾病很有可能就在我们的身边,所以掌握一些相关的症状是非常有必要的,如果有朋友在生活中出现神经衰弱的症状,伴随着情绪的反复无常,性格的改变,那么就要警惕自己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一定要尽快到医院进行检查治疗,避免这种疾病带来的危害。

第六章 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试题及答案.

第六章心境障碍患者的护理 一、单项选择题 1.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2.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A. 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 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 发作性情感障碍 3.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A.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 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 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4、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 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 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 发作性情感障碍 5..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 A.入睡困难 B.睡眠需要减少 C.早醒 D.多梦 E.嗜睡 6..治疗抑郁时,首要注意的问题是:( ) A.拒食导致营养不良 B.活动少而引起合并感染 C.自杀.自伤 D.症状波动、昼重夜轻 E.疼痛 7.有关碳酸锂中毒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肾脏疾病的影响 B.钠摄入减少 C.中毒不引起昏迷 D.年老体弱以及血锂浓度控制不当等 E.呕吐 8.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 A.防止伤人毁物 B.防止自杀 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 D.保证环境的安全 E. 以上都是 9.躁狂症的睡眠障碍是:( ) A.入睡困难 B.早醒 C.睡眠需要减少 D.多梦 E.嗜睡 10..躁狂症思维表现常见:( ) A.思维中断 B.思维奔逸 C.思维贫乏 D.思维破裂 E.思维散漫 11.有关碳酸锂中毒症状的描述,以下哪项不正确:( ) A.共济失调 B.肌肉抽动 C.中毒不会引起昏迷 D.肢体运动协调障碍 E.呕吐 12.抑郁症患者社会功能方面与行为方面的护理重点是:( ) A.防止伤人毁物 B.防止自杀 C.帮助与环境的接触 D.保证环境的安全 E. 以上都是 13、双相情感障碍都具备的临床表现是( ) A木僵B睡眠障碍C心境高涨D行为增多 14.关于心境障碍的临床表现,下列哪项说法是正确的( ) A.心境障碍没有思维迟缓 B.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协调和谐 C.心境障碍可有妄想,但常与情绪不相协同 D.心境障碍没有思维奔逸 15.情感性精神障碍是以下列哪项表现为主的一组精神障碍 ( ) A.明显而短暂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B.极端偶尔的情绪高涨或低落 C.明显而持久的心境高涨或低落 D.发作性情感障碍 16、某青少年男性,15岁,家人诉其近2年来逐渐变得少语少动,不与人交往,孤僻离群,对亲人冷淡,不讲究个人卫生,常独自发呆自笑。此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A、抑郁症 B、孤独症 C、心境障碍 D、人格障碍 E精神分裂症 17.心境障碍一般具有以下特点()

关于双向情感障碍,你知道多少

在生活中可能很多人听过双向情感障碍这个词语,但是不少人却不知道它是什么意思, 它是一种心理疾病。 随着社会高强度的发展,人们的生活压力也变得特别的大,越来越多的人患上了这种疾病,我们都知道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他们的思维都比较活跃,但是这类人心理上却十分的 矛盾,他们通常情绪激动并且常常为一些无关紧要的事悲伤,情绪低落无法控制但在事后却 十分的后悔自己的所作所为自责自己为什么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为什么那么激动如果我 们在生活中出现这种情况。 我们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绪,不然自己会在事后十分的悔恨。并且有的双向情感障碍 的人他们有时候会强制性哭并且笑,就是在没有外界因素的影响下,他们不能控制自己,就 会控制不住自己,会有一些奇怪的面部表情,这一类人他们的注意力也十分的不集中,注意 力不能在一件事上长久,特别容易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干扰,他们的心总是平静不下来,心情 总是很烦躁,以至于不能继续去做另一件事,有时候他们会出现幻听的情况,他们往往情绪 狂躁,情绪也十分的不稳定,前一秒情绪高涨自我感觉良好,心情很好笑逐颜开的,给身边 的人带了愉悦的心情,但是下一秒就会情绪低落甚至消沉,他这种情绪也会影响到身边的人,让身边的人心情也变得特别的不好,他会变得不愿与别人交流,甚至会封闭自己,让身边的 让人也感觉十分的压抑气压低。有双向情感障碍的人一定要让自己的内心静下来,有双向情 感障碍的人非常的多变,让人不可捉摸太过神经质,这类人会使别人不愿与他打交道,但是 双向情感障碍也不是特别的可怕,它需要我们正确的面对它。 我们应当关心自己身边有双向情感的人,要给予他们更多精神上的帮助,让他们的内心 不在彷徨,让他们觉得自己和别人没有太多的不同。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 一、感知觉障碍 1、最突出的感知觉障碍是幻觉,是常见症状之一,但不是特征性 症状。 2、以幻听最为常见,幻听内容有争论性、评论性或命令性。 3、其它幻觉:视幻觉、触幻觉、味幻觉、嗅幻觉、内脏幻觉、本 体幻觉等。 4、幻觉体验可以非常具体、生动,也可以是朦胧模糊,多会给患 者的思维、行动带来显著的影响。 言语性幻听:说话声 1、命令性幻听:命令患者执行指令 2、评论性幻听:以第三人称评价患者当时的思维或行为 3、议论性幻听:第三人称谈论患者 4、争论性幻听:两个以上人在争论患者的思维和行为对与否 二、思维障碍 (一)思维形式障碍 言语紊乱:思维与语言的组织出现问题,使人难以理解。思维散漫、思维破裂、语词新作、象征性思维、言语贫乏、媒介和音韵联想 1、思维散漫:思维缺乏固定的指向段落与段落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例如,住院患者写信给领导这样写:“刘处长,领导,你们好,我在这里一切很好,大家都好,希望你积极工作,努力学习,提

高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同志们走勤奋的道路,人人都有科学知识,更有理论现代化。。。。。。” 2、思维破裂:更严重的联想障碍,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联系 3、词的杂拌:(1)词的堆积,词与词之间无联系。例:他….蛇…. 汽车;(2)意识清晰——思维破裂;(3)意识不清晰——思维不连贯(脑器质性或躯体疾病所致精神障碍) 4、象征性思维:把很普通的概念、词句或动作和物品赋予某种特 殊的意义,把抽象概念具体形象化。例:医生:你为什么打她(另一个病人)?病人:因为她说她的项链是珍珠的。医生:那有什么关系?病人:我丈夫姓朱。患者把抹布的“不清洁”(具体的“脏”)与思想上的“错误”(抽象的“脏”)混淆。 5、媒介和音韵联想:借助外界某些本来与自已无联系的事物作为 媒介所发生的异常联想例:患者姓“林”,讨厌“板”,57数字,煤气灶。 6、语词新作:自创新词、新字,用图形、符号代替某些概念,所代表的意义只有患者才 能理解。例:患者认为人的心脏不是位于正中将全部字中的“心”→“忄”思想→忄田忄目 7、概念形成、判断、推理逻辑障碍:患者:我的病就是猪(概念 外延的紊乱)患者:李某是死人,我把他救活了,所以他要害我。 (推理方面的障碍)医生:苹果、香蕉、梨子和土地,哪一个不是一类?病人:香蕉,因为它有香味(判断水平下降)。医生:苹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

双相情感障碍是一种常见疾病,在我国的发病率高于1%,70%的患者在20岁前已经出现症状,但一直未能引起人们的足够重视。究竟什么是双相情感障碍?我们该如何提前预防?今天和广州协佳医院王颖主任一起来学习一下双相情感障碍的相关内容。 情绪就像坐过山车,时而兴奋疯狂,时而低落消极。在精神医学科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奇怪”的疾病——双相情感障碍,病人一段时间表现为躁狂,一段时间又变得抑郁,甚至躁狂和抑郁交替或循环出现。双相情感障碍发病的高峰年龄为15-19岁,但是多数病人需要5-10年时间才被明确诊断,约70%病人被误诊或漏诊。由于躁狂与抑郁的交替或混合发作,给人以“混乱”的感觉,容易被误诊为“精神分裂症”;多数病人第一次发病时表现为抑郁情绪,往往被误诊为“抑郁症”。 “所谓双相情感障碍,即躁狂或轻躁狂发作与抑郁发作反复间歇交替或循环发作为表现特征的心境障碍。两种性质完全相反的极端情绪,却在同一个人身上表现出来。” 双相情感障碍患者抑郁发作时,其症状表现与单纯抑郁症患者并无太大差别。患者抑郁发作的临床症状主要包括,情绪显著低落,愉悦感缺乏,整天都觉得闷闷不乐,对任何事情都可能感到消极悲观;意志活动明显减退,即使是对于自己原有的兴趣爱好也提不起兴趣,更不愿和周围人接触交往;思维速度减慢,反应迟钝,有时会感觉脑袋像是生了锈的机器不灵光,甚至是一团浆糊。 “其次,患者的睡眠质量大大降低,容易出现早醒、入睡困难等睡眠问题,少数患者会睡眠过多;饮食方面,主要表现为食欲下降,经常没胃口,进食量少,进而可能导致体重下降;严重者由于对自我评价过低甚至自责自罪,或者感觉生

活非常痛苦而出现自杀观念甚至自杀成功。” 当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躁狂发作时,其表现与抑郁完全相反。“根据严重程度可分为躁狂发作和轻躁狂发作。躁狂发作的患者,心境(情绪)高涨:总是无缘由地感觉非常高兴,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甚至觉得自己非常厉害,常可见到夸大的表现;其次,意志活动增强,对任何事情都充满动力,甚至以前不感兴趣的事情都能充满干劲。”虽然他们容易对事物产生兴趣,但这种兴趣维持的时间并不长久,或许今天对这件事非常感兴趣,但第二天可能就干别的事了。 思维以及反应能力也会比常人快,有时由于思维过快,语言表达无法跟上其思维速度,甚至出现思维混乱。常人听起来,会觉得东一句西一句,没有逻辑性。此外,由于他们的大脑处于活跃状态,通常患者每天所需的睡眠时间较少,可能每天只需睡3、4个小时,第二天照样显得精力充沛。 与严重躁狂相比,轻躁狂发作时症状并不是非常明显,旁人很难发现异常,患者本人也比较难区分是个人状态好抑或是病态。因此,医生需要将患者目前的状况与过去的常态作比较,仔细甄别,才能准确诊断。 社会心理因素如,工作压力、学习压力等等,是发病、病情恶化及复发的促发因素;而在众多人格气质中,情感旺盛气质及环性情感气质者属于双相情感障碍的高危人群。 由于双相情感障碍发作周期不同,症状复杂,因此相比起单相抑郁和单相躁狂而言,治疗更复杂、更有难度。因此,该疾病的患者一定要谨遵医嘱,接受药物治疗。单纯的心理治疗无法将这一疾病完全治好。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及药物治疗 公共管理学院 201430842202 陈嘉琳周二 摘要:精神分裂症是由一组症状群所组成的临床综合征,它是多因素的疾病。精神分裂症是众多精神病中最为常见的一种。往往患者在病发后,在情感表达、思维意识、行为表现上都会出现一系列的异常。这不仅对患者自身产生了痛苦的煎熬,对周边的亲友也产生了极大的精神压力。治疗精神分裂症,为患者恢复社会功能,为其回归社会作准备,治疗显得极为必要。本文通过对现有国内外文献资料进行检索复习,综述了精神分裂症的临床表现和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精神分裂症,临床表现,药物治疗 精神分裂症是精神科的一种复发率高、致残率高的慢性迁延性疾病,多起病于青壮年。世界卫生组织(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2004 年的调查结果显示,全球精神分裂症患病率为4‰,欧洲、美洲和东南亚地区的平均患病率分别为5. 0‰、4. 2‰与3. 7‰。卫生部提供的资料显示,我国重性精神疾病患者1600 多万人,其中大部分是精神分裂症患者。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严重的致残性疾病,患者通常表现出感知觉障碍,思维障碍,情感障碍,意志和行为障碍和认知功能障碍,这导致患者精神反复无常,容易冲动,莫名的焦虑不安,不能理智地控制自我情绪,更为严重的,以暴力对待他人,甚至自杀,所以研发精神分裂症有其可行性与必要性。 精神分裂症的临床分型有以下这些: ⑴偏执型(也称妄想型):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一种类型,以妄想、言语性幻听为主要临床特征,青壮年以急性或亚急性起病。通常此型对药物治疗反应较好,如能及早治疗,可获较好的疗效,但应防止复发。 ⑵青春型:以思维联想障碍、情感不协调和行为紊乱为主要临床表现。一般在青春期急性发病,对药物治疗有反应。 ⑶紧张型(也称木僵型):木僵为此型的特征性表现,少数患者可伴有兴奋冲动行为。多年来,典型的木僵型症状在临床上已少见。药物治疗和ECT对此型有效,有时ECT的效果优于药物,通常预后较好。 ⑷单纯型:以逐渐加重的情感淡漠,行为孤僻,意志减退等阴性症状为特征,病情缓慢进展,包括药物治疗在内的各种治疗效果均差,预后不佳,容易精神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