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18锆合金的循环变形研究
- 格式:pdf
- 大小:382.20 KB
- 文档页数:4
新型冶金材料与合金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摘要:在现代工业社会中,冶金材料与合金工艺的开发与应用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需求的不断变化,传统材料已经无法满足人们对于性能、功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因此,探索新型冶金材料和合金工艺成为了一项紧迫而具有挑战性的任务。
关键词:新型冶金材料;合金工艺;开发与应用引言近年来,新型冶金材料与合金工艺的研究与应用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成果。
通过对材料组织和平衡相的调控,以及工艺参数和制备技术的优化,人们成功地设计制备出了一系列具有出色性能和多功能性的新型冶金材料与合金工艺。
1新型冶金材料的特性新型冶金材料是指利用先进的制备技术和改性方法,开发出具有特殊性能和优越特性的材料。
新型冶金材料通常具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能够承受更大的载荷,并提供更好的抗拉、抗压和抗疲劳性能。
一些新型冶金材料具有较低的密度,如轻质合金、镁合金等,能够提供较高的强度与刚度,同时减轻产品重量,适应节能环保等要求。
许多新型冶金材料具有良好的耐腐蚀性能,可以在恶劣的环境中长时间使用,避免因腐蚀而损失性能或寿命。
部分新型冶金材料能够在高温下保持较好的结构稳定性和力学性能,适用于高温工况下的应用场景。
新型冶金材料中的部分金属合金具有良好的导电和导热性能,可应用于电子器件、导热散热元件等领域。
一些新型冶金材料具有特殊的功能特性,如形状记忆合金、磁性材料、超导材料等,可实现特定的物理或化学效应。
新型冶金材料通常具有良好的可塑性和可加工性,有利于进行复杂的工艺加工和成形,满足不同领域的需求。
新型冶金材料在制备过程中通常采用绿色环保的技术路线,降低对环境的污染,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
2新型冶金材料的开发与制备技术2.1粉末冶金技术粉末冶金技术是一种通过将金属或非金属粉末进行混合、压制和烧结等加工步骤,以形成致密的块状材料的方法。
这种方法适用于制备复杂形状和具有特殊性能要求的材料,如金属基复合材料、耐磨材料等。
金属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研究金属材料是现代工业中最重要的材料之一,它们在各个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金属材料是由许多微观结构构成的,这些结构能够影响整个材料的性能。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金属材料的性能,科学家们研究了它们的微结构,并发现了微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微妙关系。
其中,金属材料的爆炸性能研究是材料学研究的重要方向之一。
爆炸性能是指材料在遭受外部冲击、剪切、压缩等拉伸状态下的反应,其表现形式主要有弹性、塑性、断裂等。
这些表现形式都与微观结构有关。
例如,弹性的表现形式与金属的晶体结构、面心立方体(FCC)结构、体心立方体(BCC)结构等因素有关。
同样,材料的断裂也与晶粒大小、晶界强度、缺陷密度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金属材料的微结构对于材料的性能具有重要影响。
因此,了解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必要的。
以下是一些典型的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用锆合金为例。
锆合金材料的晶粒越细小,其强度就越大。
此外,晶粒的大小也会影响材料的塑性——当晶粒越细小时,材料的延展性将越高,即材料在产生塑性变形时,会形成细小的颗粒形变,而不会使整个材料出现大幅度塑性变形。
再如,对于钢材来说,冷处理可以改善钢材的强度和硬度。
钢材的晶粒数量与晶粒大小能够影响其冷加工时的性能改善程度。
晶粒更多、大小更小的钢材常常具有较高的冷加工强化效应,并且在冷加工后也不容易出现应力松弛。
另外一方面,现代金属材料的研究和应用中,除了单纯地控制微观结构外,纳米共晶、超细晶体、多重晶体/晶界等新型微观结构是主要的研究方向之一。
这些结构是通过现代先进制备技术实现的,可以为材料提供优异的性能,使得金属材料的应用领域更加广泛。
总而言之,金属材料的微结构是决定其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
了解和研究金属材料的微观结构和性能之间的关系,是未来金属材料研究和应用的发展核心。
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可以帮助制造高强度、高韧性、高耐磨性等材料,也可以促进金属材料的可持续发展和循环利用。
铸态1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行为研究王辉亭;周灿栋;任涛林;文道维;高秀玲;李文君;戚彩梦;霍岩【摘要】本文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针对铸态1Mn18Cr18N奥氏体不锈钢,在应变速率0.005~0.1S-1、变形温度950℃~1200℃条件下,进行了压缩热变形试验,研究了奥氏体不锈钢热变形力学行为和再结晶规律,计算得到热变形激活能为420kJ/mol,并计算得到了这种奥氏体不锈钢的热变形方程ε=1.9*1017[sinh(0.007σ)]408exp[-42099/(RT)].通过金相组织观察可知,该奥氏体不锈钢在较高的温度和较低的应变速率下,将发生动态再结晶.【期刊名称】《大电机技术》【年(卷),期】2014(000)005【总页数】4页(P31-34)【关键词】热变形;动态再结晶;激活能【作者】王辉亭;周灿栋;任涛林;文道维;高秀玲;李文君;戚彩梦;霍岩【作者单位】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哈尔滨150040;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研究院,上海201900;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水力发电设备国家重点实验室,哈尔滨15004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M303奥氏体不锈钢1Mn18Cr18N由于具有优良的抗腐蚀性能、力学性能成为护环用材的首选。
1Mn18Cr18N钢护环的一般生产工序为:炼钢-铸锭-锻造电极-电渣重熔-钢锭加热-镦粗-拔长-镦粗-冲孔-扩孔-芯棒拔长-平整-固溶热处理-变形强化-消应力处理-取样检测-加工交货等。
该锻件内部组织要求很高,总体的锻造比应该大于5。
护环热锻后需进行UT(超声波)探伤,最终还需要冷变形强化。
1Mn18Cr18N钢合金元素含量高,可锻温度区间较窄,在成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裂纹与粗晶等。
辐照对堆用锆合金腐蚀行为的影响
白新德;王社管;何敬浩;陈鹤鸣;范毓殿
【期刊名称】《核科学与工程》
【年(卷),期】1996(000)003
【摘要】综述了堆用锆合金辐照腐蚀研究的进展,包括概况、机理和模型,在PWR运行环境下,辐照确实增强了锆合金的腐蚀,其增强因子大于2-3倍。
为了降低运行成本而提高卸料燃耗和提高运行温度,使得辐照腐蚀加剧:从不同侧面提出了辐照增强腐蚀的机理和模型,包括不同射线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机理,氧化膜中缺陷的形成,组织结构的变化,电导的变化和脆化,金属的辐照损伤,中间相的辐照分解,水的辐照分解和辐照对反应活化能的影响等;近年来关于中间相在不同射线下辐照分解的研究较为活跃,其进展结果为从机理上建立辐照损伤参量与辐照腐蚀性能参量的关系提供了依据。
【总页数】8页(P243-249,255)
【作者】白新德;王社管;何敬浩;陈鹤鸣;范毓殿
【作者单位】清华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TL375
【相关文献】
1.组织对N18新锆合金的碘致应力腐蚀行为的影响 [J], 崔旭梅;唐正华;彭倩;李静媛
2.辐照蠕变对锆合金包壳管吸氢所致多场耦合行为的影响 [J], 汪秉忠;丁淑蓉;陈亮;李文杰;庞华
3.模拟压水堆(PWR)二回路条件下添加分散剂对结构材料腐蚀行为的影响 [J], 曹林园;王辉;辛长胜
4.N36锆合金中第二相粒子对500℃蒸汽腐蚀吸氢行为的影响 [J], 陈亮;杨忠波;苗志;赵文金;戴训;孙超
5.激光辐照对50CrV钢腐蚀行为的影响 [J], 王茂才;吴维(山文);牛炎;左养秀;沈德和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N18锆合金的循环变形研究
谭军,李聪,孙超,应诗浩
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燃料及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成都,610041
锆合金是目前核动力反应堆中理想的燃料元件包壳材料。反应堆运行时,锆合金包壳会
受到各种复杂应力的作用而产生塑性变形。由于电网负荷的波动和频率的控制,要求核电站
反应堆的堆功率作相应的调整,从而导致锆合金包壳的循环变形,在极端情况下出现疲劳破
损。N18锆合金是我国自主研发的新锆合金,对于其循环变形行为还缺乏研究。因此,为了
现役核动力堆的安全运行和先进燃料元件的研制,有必要深入认识N18锆合金的循环变形
行为及其机理。
以经580"C再结晶退火处理的N18锆合金板材为研究对象,在MTS上进行循环变形试
验,直至合金试样疲劳断裂。试验在室温下进行,采用对称拉压循环,应变控制,三角波形
加载,应变速率为2x10.3。试样疲劳断裂后,应用PhilipsTecnai20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疲
劳亚结构。
图1是N18锆合金的循环应力响应曲线。图中给出了最大拉伸应力在不同应变范围下
随循环周次的变化情况。从图中可看到:在△£ffi2.0%和1.6%时,合金在整个循环变形过程
中都为循环硬化;在△£=1.1%时,合金表现为初始的循环硬化和随后的循环软化以及断裂
之前的二次硬化;在△£=0.8%时,合金除了初始的循环硬化阶段外,一直表现为循环软化
直至断裂;而当△£_0.7%时,合金在整个循环阶段都为循环软化。图l的结果表明,N18
合金的循环变形行为受应变范围的影响,提高应变范围会促进循环硬化。降低应变范围会促
进循环软化。
锫合金在室温下的主要形变系统为{1010}<1
120>柱面滑移,当应力方向平行于c轴
时,还会产生{1012)拉伸型孪晶和{1122}压缩型孪晶。对N18合金试样的透射电镜观察表
明,试样的位错组态为一系列{1010)柱面滑移所产生的位错线,这些位错线相互平行或互
成600角,如图2所示。在试样基体中并没有观察到孪晶的存在。由于锆合金的a相是密排
六方结构,滑移系统的数目较少,因而在轧制过程中很容易产生织构。图3是N18合金板
材的(0002)基面极图。从图中可以看到,板材在轧制过程中形成了强烈的织构,在与轧向垂
直的ND.TD平面内,基极呈典型的双峰分布,在距法向士25。的地方峰值最强,强度值为4.6。
这表明。合金中晶粒的基极主要集中在法向。由于在循环变形试验中,加载方向平行于板材
的轧向,因而外加应力的方向与晶粒的c轴几乎垂直。所以在变形过程中,试样不会启动
{1012)和{1
122)两种孪晶系统,只会产生位错的柱面滑移。由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确定,
N18合金的循环硬化现象是由位错行为所造成,而不是如文献报道一锆合金的循环硬化由孪
晶造成。由于合金经过了充分的退火处理,其循环变形前的初始位错密度很低,在循环变形
过程中位错会不断增殖,位错密度随循环周次的增加而逐渐增大,位错之间的相互作用也就
相应地增强,从而产生循环硬化现象。
N18锆合金的循环变形研究
作者:谭军, 李聪, 孙超, 应诗浩
作者单位: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核燃料及材料国家级重点实验室 成都 610041
1.期刊论文 谭军.应诗浩.李聪.左汝林.孙超.TAN Jun.YING Shi-hao.LI Cong.ZUO Ru-lin.SUN Chao 含氢N18锆合金循环变形后的位错
组态研究 -核动力工程2006,27(5)
应用透射电子显微镜研究了N18锆合金在室温下循环变形后的位错组态以及氢化物与位错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N18锆合金基体中存在着大量弥散分布的沉淀相粒子,其位错组态
是一系列被沉淀相粒子钉扎住的位错线段.这些位错线段由{1010}柱面滑移所产生.试样在变形过程中只有部分晶粒发生了塑性变形,而其它晶粒则是弹性变形.试样中的氢化物主要为
面心立方结构的δ相氢化锆,氢化物与位错之间的交互作用存在着"尺寸效应",位错的滑移能够切割过细小的氢化物,但不能穿越粗大的氢化物.
2.期刊论文 连姗姗.谭军.冯可芹.应诗浩.李聪.杨屹.LIAN Shan-shan.TAN Jun.FENG Ke-qin.YING Shi-hao.LI Cong.YANG Yi N18锆合
金的低周疲劳行为 -原子能科学技术2009,43(12)
在不同试验温度(室温~500℃)下,对N18合金进行了低周疲劳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室温~300℃温区,合金表现为明显的循环软化;400、450℃时.合金逐渐呈现循环硬化,450℃时
其硬化现象更为明显;500℃时则主要表现为循环饱和.随着温度的升高,疲劳寿命先增加后降低,300℃时疲劳寿命最高.低应变幅下,温度对疲劳寿命的影响更明显.通过疲劳断口SEM分
析,室温下疲劳起源于单个裂纹源,疲劳裂纹扩展阶段的微观特征主要是疲劳条纹,局部区域出现轮胎状花样.在高温下为多裂纹源,大量二次裂纹的存在是高温疲劳断口的主要特征.
3.会议论文 谭军.李聪.孙超.梁波.应诗浩 N18锆合金的循环硬化与软化研究 2007
采用对称拉压循环,研究了N18锆合金在室温下的循环硬化与软化现象,结果表明:N18锆合金的循环变形特性受应变范围的影响,提高应变范围会促进循环硬化,降低应变范围
则会促进循环软化。根据合金的微观组织特征,结合位错动力学的基本理论,分析了N18锆合金循环硬化与软化现象的作用机制。
本文链接:http://d.g.wanfangdata.com.cn/Conference_6494439.aspx
授权使用:都晓东(wfqinghua),授权号:b039894c-da0b-46bb-b0ec-9eaa00b64ec6
下载时间:2011年3月1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