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2016学年高中政治 第1单元 第3课 第1框 消费及其类型课时作业(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 格式:doc
- 大小:45.50 KB
- 文档页数:5
《消费及其类型》一、教材分析《消费及其类型》是人教版高中《思想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第一单元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的教学内容,主要涉及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和消费的类型两方面内容。
本课内容是从学生日常的消费入手,分析关于生活消费的相关知识,既是第一单元前两节课关于货币和价格等知识的提升,又为第二单元第一课中有关消费与生产的关系作了相关的铺垫。
二、学情分析一方面,高一学生还处于初中到高中过渡与适应阶段,尚未养成对于高中思想政治学科学习的良好习惯,尤其是在教材阅读中没有主动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的意识,分析问题的能力不强。
另一方面,高一学生通过日常生活的体验和时事热点的关注,对这一主题比较感兴趣。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需要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逐步引导学生在教材阅读中发现问题、分析问题。
三、教学目标分析(一)知识目标1.识记: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消费类型;2.了解:影响消费水平的其他因素;恩格尔系数;3.理解:收入对消费水平的影响;消费类型;(二)能力目标1.正确认识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的能力;2.正确区分各种消费类型的能力;3.形成课本阅读与问题发现的能力;(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科学的消费观,以科学、理性的态度看待消费。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消费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在生活中如何做到合理消费,如何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等问题的解决,首先就必须要了解和认识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理解收入作为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如何影响消费的。
所以,本课的重难点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
五、教学方法教法:1、五步探引教学法,即探入与展示、探索与思考、探疑与点拨、引导与迁移、引申与评价。
逐步引导学生通过材料的展示,思考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最好实现知识的迁移。
2、案例教学,通过同一个主人翁发生的事例,结合课本知识,完成教学目标。
学法:小组竞赛模式,营造积极有序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充分参与,做课堂的主人。
课时1 消费及其类型问题导学2019年春节假期,全国旅游总接待人次达4.15亿,同比增长7.6%;实现旅游收入5139亿元,同比增长8.2%,文化和旅游市场繁荣有序。
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家庭游、敬老游、亲子游、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
请在学习新知识之前,思考以下问题:问题1:影响消费水平的因素有哪些?问题2:消费类型有哪些?知识梳理1.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居民的收入01基础和前提。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人们□02当(1)当前可支配收入。
收入是消费的□03消费总量就越大。
收入增长较快的时期,□04消费增长前可支配收入越多,对商品和服务的□05消费增幅也下降。
所以,要提高居民的生活水平,也较快;反之,当收入增长速度下降时,□06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07居民收入。
必须保持□(2)未来收入预期。
对于未来收入,如果人们有非常乐观的预期,那么预支将来收入的可能性就会□08加大;反之,预期未来有减少收入或者□09失业的风险时,人们就会□10节制当前的消费,以备不时之需。
11降低;反之,收入差距缩(3)收入差距。
人们的收入差距过大,社会总体消费水平会□12提高。
小,会使社会总体消费水平□可支配收入指税后收入,即扣除“四险”与住房公积金及缴纳个人所得税后余下的收入。
2.恩格尔系数(1)含义:□01食品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例。
(2)意义:从食品支出在家庭消费总支出中所占的比例,可以大致推知□02家庭消费水平的高低。
3.消费类型按照不同标准可以把消费划分为不同类型(1)当今,受消费观念的变化和技术进步等因素的影响,□01贷款消费和□02租赁消费越来越常见。
(2)按照消费的目的,生活消费可以分成生存资料消费、□03发展资料消费和□04享受资料消费。
①生存资料消费满足较低层次衣、食、住、行的需要,是最基本的消费。
②发展资料消费不等于精神文化消费,发展资料消费可以表现为物质消费、精神文化消费和劳务消费等。
第一单元生活与消费第三课多彩的消费第一框消费及其类型关注居民收入提高消费水平《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提出,到2020年,职工带薪年休假制度基本落实,城乡居民旅游休闲消费①水平大幅增长。
而要落实这一点,就必须大力增加居民收入,改变工资收入占GDP比例过低、收入差距过大等问题②,还要稳定物价,积极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③。
思维导图创新演练(1)提高居民消费水平,为什么必须关注居民收入?应该关注哪些方面?(2)除收入外,提高居民旅游休闲消费水平还应该注意哪些事项?答案:(1)收入是影响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关注居民收入,既要增加居民当前可支配收入,又要增强居民未来收入预期,同时还要缩小收入差距以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2)①从根本上说,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消费水平,决定人们的收入水平,因此,要从根本上保持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②稳定物价,商品价格的变化会影响居民生活消费。
③健全社会保障制度。
一、选择题1.2017年全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8 3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实际增长7.1%。
按常住地分,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 445元;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0 955元。
造成城乡消费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预期收入的不同B.物价水平的差别C.收入水平的高低D.消费观念的差异解析:此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
解题时注意抓住设问题眼“最主要原因”。
2017年全国城镇和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存在差异的主要原因是收入水平的高低,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故C项符合题意;未来收入预期、物价水平、消费观念等也会影响消费,但不是主要原因,故A、B、D三项不符合题意。
故选C。
答案:C2.有调查表明,我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保险使农村居民消费增加5.4%,城镇职工医疗保险使城镇居民消费增加11%。
出现该变化是因为社会保障( )A.决定消费的质量和水平B.对生产具有导向作用C.改变了人们的收支预期D.缩小了城乡收入差距解析: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
1
课时作业(五) 消费及其类型
A组 学业水平层次
1.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国民经济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
有了明显的提高。这说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根本途径是( )
A.保持经济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B.多发纸币,提高人们的购买力
C.繁荣市场,增加商品的供应量
D.改变消费观念,提倡信贷消费
【解析】 经济发展是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决定性因素,故A正确。
【答案】 A
2.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主要说明( )
A.家庭消费从根本上说受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制约
B.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C.习俗影响消费水平提高
D.收入差距影响社会的总体消费水平
【解析】 随着居民家庭收入增加,“假日经济”火爆,这表明居民家庭收入是消费的
基础和前提,B项正确;A、C、D三项均与题意无关。
【答案】 B
3.后金融危机时代,美国的失业率高,就业市场复苏缓慢,经济学家预计要经过逾五
年时间,就业市场才有望恢复到健康水平。在此背景下许多家庭都取消了出国度假的计划。
这体现了( )
A.收入的多少会影响人们的消费能力
B.收入增长率下降影响了消费者的需求
C.人们的消费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
D.收入差距影响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解析】 根据题意,题中经济学家预计要经过逾五年时间就业市场才有望恢复到健康
水平,在此背景下许多家庭都取消出国度假的计划,说明人们的消费受到预期收入的影响,
故选C;A、B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收入的多少和收入增长率的问题,故排除;D
观点与题意不符,题中没有涉及收入差距问题。
【答案】 C
4.《深圳市全面深化改革总体方案(2013~2015年)》把收入分配改革纳入五大重点领
域改革之一,明确提出要不断提高居民整体收入水平,促进收入分配的公平公正。促进收入
2
分配公平公正的意义在于( )
A.提高全体人民的收入水平
B.缩小收入差距,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
C.促进发展资料的消费
D.增加我国的纸币供应量
【解析】 促进收入分配公平公正旨在缩小收入差距,A与此不符;促进社会公平,有
利于缩小收入差距,从而提高社会总体消费水平,B当选;C反映问题较片面,排除;分配
问题,不会直接影响货币发行量问题,D排除。
【答案】 B
5.近年来,我国汽车市场每年平均以25%的速度快速增长,我国汽车消费占全球汽车
消费的7.5%,已成为世界第三汽车消费国。我国汽车消费快速增长的原因有( )
①汽车价格有所跌落 ②生产汽车的社会劳动生产率不断提高 ③汽车已成为我国居
民的消费必需品 ④我国经济发展,居民收入不断增长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
【解析】 汽车是居民消费中的高档耐用品,而不是必需品,故③表述错误,排除含③
的选项。
【答案】 B
6.消费可以分为钱货两清的消费、贷款消费和租赁消费,这种划分的依据是( )
A.消费品耐用程度不同
B.消费品类型不同
C.交易方式不同
D.消费的目的不同
【解析】 据教材可知C为正确选项。
【答案】 C
7.用信用卡进行透支消费,从消费类型上看,这种消费行为属于( )
A.钱货两清的消费 B.贷款消费
C.租赁消费 D.享受资料消费
【解析】 用信用卡透支,在消费行为上属于消费者从银行贷款所进行的消费,故应是
贷款消费。
【答案】 B
8.李红在国庆节期间买了数码相机、漆线雕等礼物,租了辆小汽车回老家探亲访友,
并用按揭付款方式购买了高清彩电。下列正确反映李红消费过程的消费类型是( )
A.钱货两清的消费、租赁消费、贷款消费
3
B.有形商品消费、劳务消费、贷款消费
C.钱货两清的消费、生存资料消费、贷款消费
D.生存资料消费、发展资料消费、享受资料消费
【解析】 本题考查消费类型,买数码相机、漆线雕等礼物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租一
辆小汽车属于租赁消费;按揭付款方式购买高清彩电属于贷款消费,应选A项。
【答案】 A
9.李先生一家三口人。李先生是民营企业家,收入水平很高,妻子是大型企业的高级
主管,女儿是一家大公司的技术顾问,收入也很高。他们在一著名小区购买复式住房两套(一
次性付款)。在节假日,一家三口常雇一家旅游公司的豪华旅游车,在导游的引导下观光旅
游。
请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李先生一家的消费水平和消费类型。
【解析】 本题考查影响消费的因素、消费类型等相关知识点,根据材料运用相关知识
点分析即可。
【答案】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居民消费水平的高低,受居民收入水平的影响。
李先生一家收入水平较高,决定了他们的消费水平较高。②李先生一家雇旅游车观光旅游,
属于租赁消费、享受资料消费,通过一次性付款购买复式住房两套,属于钱货两清的消费。
B组 高考水平层次
10.清代诗人张璨,人到中年,家道中落,抚今追昔,写有一首《无题》:“书画琴棋
诗酒花,当年件件不离它。而今七事都变更,柴米油盐酱醋茶。”这体现的经济生活道理是
( )
A.生活必需品受价格变动影响较小
B.供求关系的变化影响商品的价格
C.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
D.生活消费水平决定人的社会地位
【解析】 材料主要说明“家道中落”后消费结构的变化,C符合题意;A、B中的“价
格”与材料无关;D说法错误。
【答案】 C
11.右图反映的是在商品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M)变化引起A商品需求量(X)
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正确的有( )
4
①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增加 ②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相应减少
③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加幅度递增 ④随着收入增加,A商品需求量的增
加幅度递减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解析】 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当商品的价格和其他因素不变时,收入的变化影
响着商品需求量的变化,二者成正比例关系,所以①正确,②错误;由图中信息可知,随着
收入的增长,A商品需求量虽然增长,但其增长幅度呈递减趋势,所以④正确,③错误。
【答案】 B
12.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核心在于增加居民消费,而只有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及缩小收入
差距,居民消费才能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这种说法主要强调的是( )
①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②缩小人们收入差距 ③鼓励居民预支未来收入 ④提高居民
收入增长幅度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只有实现居民收入增长及缩小收入差距”这一“题眼”表明该说法主要强
调提高居民收入增长幅度和缩小人们收入差距,②④当选;提高居民生活水平、鼓励居民预
支未来收入与此不符,①③排除。
【答案】 D
13.工行北京分行早已开办个人小额信用消费贷款业务,用于装饰装修住房、购置耐用
或高端消费品、教育培训、境内外旅游、婚庆、健身美容等消费。对这一消费类型认识正确
的是( )
①它属于超前消费,不应该提倡 ②应该考虑自己的偿还能力 ③收入较低的人应选择
这一类型 ④它能够提高人们的消费水平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解析】 该消费属于贷款消费,收入预期乐观、有一定偿还能力的人才可以进行贷款
消费,能够提升贷款者消费水平,②④当选;它并非超前消费而是对未来收入的预支①排除;
该消费主要用于高档耐用品消费,不适宜收入较低消费者,③排除。
【答案】 D
14.未来几年,我们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
制,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着力破解制约扩大内需的体制机制障碍,加快形成消费、投资、出
口协调拉动经济增长新局面。
请从影响消费水平因素的角度就如何刺激居民消费需求、提高居民的消费率提几条建
议。
【解析】 本题考查教材基础知识和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结合材料
分析。
5
【答案】 ①收入是消费的基础和前提。国家要保持经济的稳定增长,增加居民收入,
提高居民家庭消费水平。
②居民消费水平不仅取决于当前的收入,而且受未来收入预期的影响。因此要增加就业,
稳定居民消费预期。
③社会总体消费水平的高低与人们收入差距的大小有密切的联系。国家要缩小收入差
距,实现共同富裕。
④物价变动会影响人们的购买力。国家要稳定物价,提高居民的购买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