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望岳》练习和答案
- 格式:doc
- 大小:53.51 KB
- 文档页数:4
杜甫《望岳》阅读答案附翻译赏析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①杜甫“望岳”诗共三首,这一首是写望东岳泰山的。
诗以“望”入题,赞叹东岳,讴歌大自然。
②岱宗:泰山别名岱,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③钟:赋予、集中。
④决:裂开。
相关试题及答案一:(1)此诗没有一个“望”字,却句句写望,且层次清晰,试作简要分析。
(2)明人莫如忠评价首尾下句说:“齐鲁到今诗未了,题诗谁能继杜陵”,认为这句诗无人能继,你怎么看?(3)后人以其深刻的思想意义把此诗誉为“绝唱”,请就此作简要分析。
4.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3分)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6、这首诗颔联是描写近望泰山所见景物,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好,历来被人称道。
请简要分析“割”字好在何处?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了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这一名言。
在这里写出了诗人怎样的一种精神和气概。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两句诗为什么千百年来都能引起人们的强烈共鸣?参考答案:(1)全诗句句写向岳而望,距离是自远而近,时间是从朝至暮,并由望岳思想将来的登岳。
首联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
接着自我作答。
颔联两句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
颈联两句是写细望,细望中蕴含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
尾联两句写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意愿。
(2)“齐鲁青未了”是经过诗人一番揣摩后得出的答案,可谓惊人之句。
它既不是抽象地说泰山高,也不是象谢灵运那样用“崔峨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衬托泰山之高。
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写出了地理特点,写其它山岳时不能移用。
杜甫《望岳》《春望》阅读答案及赏析【阅读理解题目】: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春望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两首诗都围绕“望”字展开,但蕴含的感情截然不同,请简要解说。
《望岳》的“望”:;《春望》的“望”:。
(2)请结合加点字赏析下面诗句。
(任选一句)(A)阴阳割昏晓。
(B)城春草木深。
选()赏析:。
【参考答案】:(1)《望岳》的“望”:热情赞美泰山的高大巍峨气势和神奇秀丽,流露出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表达诗人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以及卓然独立、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春望》的“望”:伤时、忧国、念家、悲己。
(1分,答出任意一点即可)(2)选(A)赏析:“割”字写出泰山像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将阳光切断,泰山南北明暗对比强烈,突出了泰山巍峨高大的形象。
选(B)赏析:“深”字写出了国都草木丛生,一片荒凉,让人从眼前的景象想到人民遭乱流离失所、国家濒于倾覆的深重灾难。
【问题】1、结合全诗,说说《春望》中的“望”字包含哪些含义。
诗的这前四句,都统在“望”字中。
诗人俯仰瞻视,视线由近而远,又由远到近,视野从山河到城,再由满城到花鸟。
感情则由隐而显,由弱而强,步步推进。
在景与情的变化中,仿佛可见诗人由翘首望景,逐步地转入了低头沉思,自然地过渡到后半部分——思念亲人。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中,“破”和“深”字体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一个“破”字,使人怵目惊心,继而一个“深”字,令人满目凄然。
3.对“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一联历来有不同的解释,你的理解是什么?“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这两句一般解释是:花鸟本为娱人之物,但因感时恨别,却使诗人见了反而堕泪惊心。
另一种解释为,以花鸟拟人,感时伤别,花也溅泪,鸟亦惊心。
《望岳》理解性默写及答案【部编版七下】
【原诗】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主题思想】
通过描绘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赞美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和神奇秀丽的景色,表达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表现了一种敢于进取、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理解性默写:
1、杜甫在《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2、杜甫在《望岳》中,虚实结合,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诗句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杜甫在《望岳》中表现泰山高峻,幽深的诗句: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杜甫在《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一、阅读《望岳》这首诗,回答下列问题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这首诗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作。
全诗紧扣题目中的字展开,热情赞美了泰山的气势和的景色。
2.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简洁生动的语言描绘“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一句所展现的画面。
其中“钟”“割”两字用得很好,体现了杜甫“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历来被人称道,请简要分析两字好在哪里。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已成为流传千古的名句,试分析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蕴含了怎样深刻的哲理?4.全诗紧扣“望”字来写,“望”的角度是()6.在我国文学史上,歌咏泰山的作品很多,但杜甫的《望岳》诗被誉为咏泰山的绝唱。
下面分析错误的一项是()A.诗歌有虚写,有实写,虚实结合,意境高远,气势磅礴。
B.写出了泰山的浑厚与苍凉,表达了诗人俯视万物,桀骜不驯的性格特点。
C.诗歌能让人浮想联翩,充分感受到泰山的雄伟气势,同时又能让人体会出诗人的情怀。
可谓形神兼备。
D.诗歌语言精炼传神,如“钟”“割”,充分体现出诗人“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追求。
二、阅读《登幽州台歌》回答下列问题登幽州台歌陈子昂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这是一首吊古伤今,吟咏叹惋的生命悲歌。
诗人通过书写______________的感慨,抒发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4、请描绘一下“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这个画面。
(2分)5、“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两句诗营造了一种极其特殊的意境。
请简要谈谈你对这两句诗的理解。
三、阅读《登飞来峰》回答下列问题登飞来峰王安石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中,“浮云”一词的寓意是什么?(1分)2.诗人善于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
《望岳》理解性默写(学生版)
1、《望岳》一诗中表现诗人想要攀登人生顶峰誓言的句子是:,。
2、《望岳》中表现泰山山势高耸又神奇灵秀的句子是:
,。
3、《望岳》中写细望之景,突出傍晚云气升腾,飞鸟归林之景的句子是:,。
4、《望岳》中表达诗人具有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的句子是:,。
5、《望岳》中表达诗人心情激荡又眼界开阔的句子是:
,。
6、《望岳》中表现泰山神奇秀美的一句是:。
7、《望岳》中写远望中泰山的气势的句子是:
,
8、《望岳》中富有人生哲理的句子是:,。
9、《望岳》中写作者展望未来,表现诗人的壮志与抱负的句子是:,。
《望岳》默写答案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5、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6、造化钟神秀。
7、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云南省曲靖市】三、(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4分)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对这首诗赏析有误的一项是()(2分)
A.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自近而远,同朝到暮,由望岳想象将来登岳,结构巧妙,浑然天成。
B.颔联运用虚实结合的手法,突出了泰山神奇秀丽、高大巍峨的特点。
C.颈联中“生”“入”二字,具体形象地表现了诗人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
D.诗歌着力描写了泰山的整体形象和诗人的感受,流露了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历来被誉为歌咏泰山的名篇。
10.简析诗中“凌”字的妙处。
(1分)
【答案】9.A
【解析】“自近而远”应是“自选而近”。
10.“凌”有升、登之意,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攀高峰的决心和壮志,充满乐观、豪迈之情。
用词精准,言简义丰。
诗歌鉴赏
望岳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下面对《望岳》一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
A.这首诗写出了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所见所感。
B.这首诗将写景和抒情结合起来,情景交融。
C.颔联前句形容泰山凝聚了所有山峦应有的“神秀”,而后句则形象的衬托出遮天蔽日、高峻峭拔的山峰。
D.全诗意境开阔,形象鲜明,格调高昂,气势磅礴,给人以极深的印象。
2、
用笔不凡。
C.
D.
3、
4
A
B
C
D
5
A
C
6、
A.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2019-8-5。
《望岳》理解性默写
1.表达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和兼济天下的远大抱负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望岳》中描写泰山神奇秀丽、巍峨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3.“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通过动态画面进一步写泰山的高大秀美,及诗人长久凝望泰山的神态,突出了作者对泰山的喜爱之情。
4.“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既表现出泰山的雄伟,又表现出诗人心胸的气魄。
5.《望岳》中“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运用夸张的手法写细望泰山及感受,表现了诗人为之陶醉之情。
6.《望岳》中诗人想像上泰山之巅抒发豪情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7.《望岳》中表现泰山巍峨高大的一句是:阴阳割昏晓。
8.《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诗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9.《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大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1。
1
《望岳》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 , ”抒发了青年
时期杜甫的雄心壮志。
2.“ , ”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
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
叹之情。
3.《望岳》中表达不畏困难,敢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的
诗句是: , 。
4.《望岳》中用虚笔写出了泰山的秀美,用实笔写出了泰山的高
大的句子是: , 。
5.嫦娥三号登月,实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梦想。网友们用杜
甫《望岳》中的诗句“ , ”,表
达了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之情。
6.泰山是集天地之精华,极写山之高的句子是 ,
。
7.“ , ”既表现出泰山的雄伟,
又表现出诗人心胸的气魄。
8.《望岳》中“ , ”运用夸张的
手法写细望泰山及感受,表现了诗人为之陶醉之情。
2
《望岳》默写答案
1.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6.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8.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望岳》理解性默写
1.《望岳》中“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抒发了青年时期杜甫的雄心壮志。
2.“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诗人从远望泰山落笔,渲染了泰山高大雄伟的气势,表现了作者初见泰山时的激动、惊叹之情。
3.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有异曲同工之妙的《望岳》中的句子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4.《望岳》中“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蕴含着诗人对祖国山河热爱赞美之情。
5.嫦娥三号登月,实现了中国人数千年的奔月梦想。
网友们用杜甫《望岳》中的诗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自己强烈的民族自豪之情。
6.写泰山是集天地之精华,极写山之高的句子是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7.孔子说:“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杜甫在《望岳》中用“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同样的感慨。
8.《望岳》中,借齐鲁大地烘托泰山拔地而起,参天耸立形象的语句是: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1。
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①?齐鲁青未了②。
造化钟神秀③,阴阳割昏晓④。
荡胸生层云⑤,决眦入归鸟⑥。
会当凌绝顶⑦,一览众山小⑧。
【注释】①岱宗:对泰山的尊称。
泰山为是“五岳之首”。
夫(fú)如何:怎么样。
②齐鲁:原是春秋战国时的两个国名,在今山东境内,后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
未了:不尽。
③造化:大自然。
钟:聚集。
神秀:天地之灵气,神奇秀美。
④阴阳割昏晓:古代山南叫“阳”,山北叫“阴”。
割:分。
此句是说泰山很高,在同一时间,山南山北判若早晨和晚上。
⑤荡胸:心胸摇荡。
曾:同“层”,重叠。
⑥决眦(zì):决:裂开。
眦:眼眶。
决眦:极力张大眼睛。
入:收入眼底,即看到。
⑦会当:应当,定要。
凌:登上。
⑧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
【译文】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会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的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文学文化常识】杜甫(712-770),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唐代诗人。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其诗被称为“诗史”。
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
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顿挫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杜甫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也叫《杜少陵集》)。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是古代民间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
分别是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泰山曾是封建帝王仰天功之巍巍而封禅祭祀的地方,更是封建帝王受命于天、定鼎中原的象征。
【内容简析】唐玄宗开元二十三年(735),杜甫到洛阳应进士考试,结果落第而归,于是北游齐鲁。
这首诗就是在漫游途中所作。
作者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的朝气。
尽管全诗无一个“望”字,却句句包含“望”意,“望”成为贯穿全诗的线索,只是望的角度不同,距离由远而近,时间从朝至暮,并由望岳引发渴望登岳的想法。
“岱宗夫如何?”诗歌起语不凡,以问开篇,传神地表达出诗人初见泰山的兴奋、仰慕和惊叹之情。
“齐鲁青未了”,写泰山横跨齐鲁大地,绵延阔大。
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泰山在齐鲁平原上雄伟高峻、拔地而起之势,也表现出诗人对未来的心驰神往。
此为远望。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二句写近观泰山那神奇秀丽和巍然耸立的形象。
“神秀”指英灵之气,仿佛泰山如此高远,是天地间英灵之气聚集的结果。
由于泰山的巍峨高大,天色的一昏一晓判然切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
“割”字在此用得奇好,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从而写出泰山的险峻奇崛,高与天齐。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黄昏时的山景和是人的感受。
细望泰山上,云气浮动层出不穷,或高或低,心胸为之荡漾。
因长时间目不转睛地望着,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
“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是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
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最后两句,写由望岳而产生的登岳的强烈愿望。
“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表达了诗人意欲登上泰山之巅,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也让我们感受到了青年杜甫对人生和未来的雄心和抱负。
从结构来看,全诗思路清晰,基本上是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来安排诗句的。
从情感的角度看,则又是层层加深,越来越强烈的。
【巩固练习】1.杜甫,字,自称,代诗人。
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
他是唐代伟大的主义诗人,被世人尊为“”,其诗被称为“”。
答案:华山衡山恒山嵩山3.这是一首五言古诗,表现了泰山的特点,诗中“岱宗”是对的尊称,“齐鲁”代指地区,“造化”是指,“钟”的意思是,古代山南叫“”,山北叫“”,“决眦”的意思是,“凌”的意思是。
答案:高大险峻、神奇秀丽泰山山东大自然聚集阳阴极力张大眼睛登上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表达了诗人高山仰止的感叹。
B.第二句诗人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
C.第三句是说泰山非常有运气和福气。
D.最后两句表现了诗人的雄心和气概。
答案:CA.首联一问一答,表达诗人敬慕之情。
B.颔联写远观泰山神秀巍峨的形象。
C.颈联写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尾联表达诗人睥睨天下的豪情壮志。
答案:B6.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指齐鲁大地虽不是一片绿色,山色却是无边无际的。
B.“阴阳割昏晓”描写了山中黄昏明暗交替的景色。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了黄昏时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D.“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登临山巅所产生的无往不胜的傲气。
答案:C7.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是()A.“岱宗夫如何”句,写出了作者乍一望见泰山时对自然造化神奇的疑惑之情。
B.“造化钟神秀”句,“钟”是“聚集”的意思,“钟”字将大自然写得十分有情。
C.“阴阳割昏晓”中“割”字给人泰山如刀的感觉,突出了泰山险峻奇崛的形象。
D.“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出了黄昏时山中云气层出的山景和诗人的感受。
答案:A8.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首联写远望之景。
以距离之远烘托泰山之高,表现了诗人初见泰山时激动喜悦、惊叹不已的心情。
B.颔联写近望之势。
“钟”字,写大自然格外倾情,把奇景凝聚在泰山;“割”字,写挺拔的山峰使得山南山北一明一暗。
C.颈联写细望之景。
山中层云缭绕,使心灵受到涤荡。
极目远眺,飞鸟还巢,可知诗人瞩望之专注。
D.尾联写诗人登上了泰山极顶,以脚下群山的渺小反衬泰山的雄伟,蕴含深刻的哲理。
答案:D9.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 )A.泰山别名“岱”,因居五岳之首,故又名“岱宗”。
B.首句以设问的方式体现了诗人乍见泰山似的惊叹。
C.末句描写是诗人登上山顶后所看到的景象,极富哲理。
D.全诗由远望到近望、细望,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热爱。
答案:C10.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A.“齐鲁青未了”是说泰山广大,青青之色,绵延不绝,齐鲁大地都能望见。
B.“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大自然、天地,“钟”是聚集的意思。
C.“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指山的南面和北面,这句是说泰山高大,使山南山北景色有别,判若昏晓。
D.这首诗首联写远望,颔联写近观,颈联从小处着笔细看,尾联写望岳产生的联想。
答案:CA.一二句借齐鲁大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
岱宗即东岳泰山。
B.第五句的意思是诗人看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漾。
“曾”通“层”。
C.七八句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抒发了诗人登上泰山之后的感受。
D.全诗切着“望”字而写,热情赞美了泰山神奇秀丽的景色和高大雄伟的气势,也透露出诗人早年的远大抱负。
答案:C12.下列对这首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A.诗的每一联都有“望”的意思,但“望”的角度不同。
B.这首诗描写了泰山的神奇景色,抒发作者仰慕赞叹之情以及企望攀登绝顶的心情。
C.“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是化用了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
D.“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上句写泰山是实写,下句是虚写。
答案:D13.下列对诗的理解有错误的一项是()A.这首诗是现存杜诗中年代最早的一首,字里行间洋溢着杜甫蓬勃的朝气。
B.全诗没有一个“望”字,但句句写向岳而望。
C.颔联写近望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
D.诗的前六句在“望”字上下功夫,后两句是诗人登上泰山后的感受。
答案:D14.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A.“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此句写近望所见,未了,有绵绵不尽之意。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上句写泰山秀美,用是虚笔,下句写泰山的高大,是实写。
C.“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
D.“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富有哲理,表达作者不怕困难,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
答案:A15.下列对这首诗理解有误的一项是()A.诗人由望泰山而产生登临意愿,于是想象登临泰山绝顶的景象和心理感受。
B.诗的第二句,作者没有用笔墨去勾画泰山是多么高大,而是写泰山占地多么广大,以距离远衬托山势高峻,用笔不凡。
C.第三句中的“造化”是运气,福气的意思,这句是说神奇秀美都聚集在此,实为泰山的运气。
D.全诗格调高亢,尤其是七、八两句表现了诗人勇攀高峰、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读来催人奋进。
答案: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