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 格式:docx
- 大小:351.09 KB
- 文档页数:9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产业结构:三大产业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升高的现象。
3、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第二、三产业提高,第一产业下降。
第三产业提高,第一、二产业下降。
(2)结果:A.结果一:从事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会逐渐减少。
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逐渐增加。
B.结果二:发生产业结构的转移——候鸟经济(3)产业转移的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4)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5)产业转移的分类:A.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B.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5)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6)产业转移的规律:①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②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4、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市场和政策调控,使三大产业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5、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某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要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性产业。
6、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1)对转入地: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弊: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
(2)对转出地:利: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2020届高三地理命题点: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典例分析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问题。
璧山区位于重庆西部,是重要的城市功能区之一,其制鞋业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成长为支柱性产业之一。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东部地区制鞋业原成本优势逐渐消失,呈现出“东鞋西移”。
璧山区遵守“创新+资本=新动力”的经济逻辑,稳步推进西部鞋业建设,被誉为“中国西部鞋都”。
下图为“璧山区地理位置分布图”。
(1)试分析璧山区成为“中国西部鞋都”的主要原因。
(2)阐述“东鞋西移”对我国西部区域发展的重要意义。
(3)试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劳动力成本差异及其主要原因。
13.(1)地理位置优越;基础设施完善;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制鞋业发展悠久,技术水平成熟。
(2)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3)劳动力成本差异: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西部经济相对落后,劳动力成本较低。
原因:①制鞋业为高度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量大;②农业改革政策的实施,使农民经济收入增加,农民工数量减少;③东部地区生产成本的提高,劳动力工资待遇降低,对劳动力的吸引力下降;④制鞋业普遍工作环境较差,工作时间长,工作强度大,使从事制鞋业的人群数量减少。
【解析】第(1)题,读图,璧山县位于重庆西部,地理位置优越,有多种交通方式相联系,基础设施完善。
有政府吸引投资政策支持。
交通便利,劳动力丰富且廉价。
制鞋业发展悠久,已有100多年的历史,技术水平成熟。
第(2)题,产业转移对迁入区的意义,主要从经济发展、就业机会、收入、产业结构等方面分析。
“东鞋西移”有利于带动西部相关产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
有利于增加人民经济收入,改善生活质量。
促进西部地区产业结构调整,加快产业升级。
促进西部城市化与工业化的发展等等。
第(3)题,我国东部经济发达,劳动力成本逐渐提高。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知识讲解1.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2.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在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阶段。
发达国家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发展中国家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
4.在产品生产环节产业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哪个环节?发达国家处于设计和营销环节,发展中国家处于加工环节。
二、经典高考试题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解析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解析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好处。
接纳产业转移可以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集聚效益;利于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发展。
答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3.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动向考向一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1.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珠江流域示意图。
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
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答案梧州位于西江上游,水体自净能力和治污能力低;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重西江和珠三角的水污染。
解析根据图可知,梧州位于西江上游,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将会加剧珠江水污染,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利。
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答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考向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转出地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D解析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必然是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题方向1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iF设计奖创立于1953年,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
它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其最具分量的金奖素有“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2017年11月10日至13日,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进行。
这是iF在中国第一家设计中心,也是iF设计奖首次在德国之外举办世界级水平的设计论坛。
据此完成(1)~(2)题。
(1)iF设计的产业类型为( )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可知,iF设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2)在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给成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B.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C.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进程D.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答案 B解析成都的科技实力比上海薄弱,不易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A项错误;iF设计中心刚刚在成都落户,不可能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的进程,C 项错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D项错误;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比如索尼、三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中国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富士康、小米等知名企业也选择在东南亚扩张。
据此完成(1)~(2)题。
(1)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广阔B.交通便捷C.生态良好D.成本优势明显答案 D解析材料中迁移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低,成本优势明显,D项正确。
2021-2022年高考地理特色讲练类型2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思维建模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解题分析(1)本题考查产业转移的影响,解答时要注意考查的是对城市产业的影响,而不是对城市的影响(2)题目要求回答“带来哪些好处”,即积极影响,不必回答消极影响(3)题目信息“设立了产业转移示范区”,即便于工业集聚答题要领必须体现“优化产业结构”“工业集聚效益”[答案] 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规范演练1.图28-1(a)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8-1(b)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图28-1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汕尾市、英德市),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开发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千米处的矿区,20世纪90年代快速开发,之后大力整顿经济停止了开发,但草原上却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
在遥感图上,此处的地球表面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专题3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课程标准深解读【课程标准】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核心素养】综合思维:能够在认识不同区域产业布局特征的基础上,从促进区域科学发展的角度,对其发展的条件、过程、问题及决策等进行系统的综合分析和评价。
区域认知:能够比较全面地评价区域决策的得与失,并提出较为可行的改进建议。
人地协调观:能够结合现实中的产业转移情境,说明区域在开放的条件下,该地的自然资源、环境满足人们需要的潜力变化,归纳该类区域不同发展阶段可能遇到的人地关系问题,分析区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措施。
地理实践力:能够搜寻不同类型区域的统计信息,收集相关区域发展规划,设计区域发展问题的调查方案。
二、必备知识当堂清考点1. 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概况(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经济现象。
(2)方向:通常由相对发达的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
(3)类型:国内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4)目的: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的收益和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要素约束因素: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土地供应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经营环境欠佳、税负偏重、竞争对手增加、市场需求减少。
(2)市场因素:成熟企业对外扩张的重要战略是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市场,谋取更佳效益。
(3)政策因素: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监管,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4)其他因素:企业转出地以“推力”为主,企业转入地以“拉力”为主。
考点2. 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高附加值产业。
(1)产业类型:劳动密集型产业、轻工业→资本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技术密集型产业。
(2)转移方向:发达国家(地区)→发展中国家(地区)。
2.全球范围内的三次产业转移:(1)第一次产业转移:①时间:20世纪50 —60年代。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________上移动的现象。
目的是________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通常采取____________、在外建立企业等方式提高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要素约束因素:要素________状况恶化,比如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等;________环境欠佳,比如税负偏重,竞争对手增加,市场需求减少。
(2)市场因素: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________,谋取更佳效益。
(3)政策因素: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________,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4)其他因素:地理位置、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
[知识链接]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规律: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________附加值产业。
1.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________产业。
2.对转出地、转入地的影响(1)适合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
(2)注意转移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
(3)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
(4)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精讲点拨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向劳动力数量多、工资较低的地区转移。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题方向1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iF设计奖创立于1953年,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
它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其最具分量的金奖素有“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2017年11月10日至13日,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进行。
这是iF在中国第一家设计中心,也是iF设计奖首次在德国之外举办世界级水平的设计论坛。
据此完成(1)~(2)题。
(1)iF设计的产业类型为( )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可知,iF设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2)在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给成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B.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C.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进程D.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答案 B解析成都的科技实力比上海薄弱,不易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A项错误;iF设计中心刚刚在成都落户,不可能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的进程,C 项错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D项错误;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比如索尼、三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中国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富士康、小米等知名企业也选择在东南亚扩张。
据此完成(1)~(2)题。
(1)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广阔B.交通便捷C.生态良好D.成本优势明显答案 D解析材料中迁移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低,成本优势明显,D项正确。
(2)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对该地区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 )A.环境质量提高B.促进产业升级C.促进城市化D.保障粮食安全答案 B解析材料中撤离的大量外资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该类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对该地区发展最有利的影响是促进产业升级,B项正确;该类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对环境影响小,环境质量提高不明显,A项错误;需要劳动力数量减少,对促进城市化影响小,C项错误;与保障粮食安全关系不大,D项错误。
命题方向3 应对产业转移的措施2018年春节过后,浙江各地企业又开始面临“招工难”。
为了健康持续发展,近5年来,浙江省累计将478个投资额2 000万元以上项目转移至赣北九江市。
据此完成(1)~(2)题。
(1)浙江省企业当前最需要采取的措施是( )A.压缩企业规模,加快企业整合B.降低劳动力报酬,减少成本支出C.开展技术创新,实现产业升级D.引进国外劳动力,增加劳动力数量答案 C解析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浙江省面临“招工难”,为实现区域健康发展,浙江省累计将478个项目转移至赣北九江市。
这说明浙江省在进行产业转移,将劳动密集型的企业转移到九江,从而开展技术创新,优化产业结构,实现产业升级。
(2)关于浙江省产业转移叙述正确的是( )A.对于迁入地而言,一定会产生严重的环境污染B.对于迁出地来说,会带来严重的劳动力过剩C.缩短迁入地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速度D.缩短了迁出地产业升级的时间,促进了农民工的就业答案 C解析对于迁入地而言,可能会产生一定的环境污染,A项错误;对于迁出地来说,由于外迁企业主要是以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为主,企业迁出,外来务工人员也就跟着迁出,不会给当地带来严重的劳动力过剩现象,B项错误;产业转移能缩短迁入地产业升级的时间,加快工业化速度,C项正确;产业迁出地产业升级后以技术密集型产业为主,需要的农民工数量减少,不利于农民工的就业,D项错误。
同步训练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家具制造业承接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发展迅速。
从俄罗斯、东南亚进口木材,生产家具并大量出口。
其中,广东省的家具出口量曾占全国的40%左右。
读某年我国主要家具制造省级行政区家具出口量占全国的比例(用阴影部分表示)示意图,完成1~3题。
1.广东省吸引国外家具制造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有( )①位置优越,海运便利,有利于木材进口和家具出口②国内外市场广阔③地价较我国其他省级行政区的低④劳动力资源丰富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2.近年来,图中N地吸引广东省家具制造产业转移,家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成为中国中部家具产业基地。
家具制造产业转移对该地的影响有( )①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税收②使生产要素成本下降③增加就业岗位,有利于社会发展④有利于经济结构调整,第二、三产业所占比例上升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图中Q地某商品宅配公司是一家迅速发展起来的创新型家具企业。
客户通过电子商务平台订购家具及饰品,并在指定时间、指定地点获得相应物品和服务。
该公司商品宅配中心的销售展厅应( )A.接近飞机场B.接近住宅区C.接近家具宅配中心D.接近家具厂[解析] 1.B 2.D 3.B 第1题,广东省经济发达,地价较我国大多数省级行政区的高,排除③,故选B项。
第2题,N地接受广东省家具制造产业转移,家具生产规模不断扩大。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产要素成本上升,排除②,故选D项。
第3题,该公司销售的商品是家具和饰品,主要用于家庭消费,销售展厅应接近住宅区,故选B项。
加工出口区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为利用外资、发展出口导向型工业、扩大对外贸易而设立的以制造、加工或装配出口商品为主的区域,其产品全部或大部供出口,落户企业享受快速通关、保税、免税及退税等诸多优惠。
读全球加工出口区(图中黑点)分布图),完成4~5题。
4.吸引企业落户加工出口区的主导因素是( )A.政策B.市场C.原料D.土地5.全球加工出口区的主要区位优势为( )A.交通便利B.科技水平高C.矿产丰富D.劳动力丰富[解析] 4.A 5.A 第4题,因为加工出口区的产品全部或大部供出口,所以优惠的出口政策是吸引企业落户的主要原因。
第5题,从全球加工出口区分布看,加工出口区多分布于沿海和边境地区,其区位优势主要是交通便利。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据此完成6~8题。
6.与景德镇相比,20世纪80年代佛山陶瓷产业迅速发展的主要原因是( )A.市场广阔B.原材料充足C.劳动力素质高D.国家政策倾斜7.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的主要原因是佛山( )A.产业结构调整B.原材料枯竭C.市场需求减小D.企业竞争加剧8.景德镇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是( )A.资金充足B.劳动力成本低C.产业基础好D.交通运输便捷[解析] 6.D 7.A 8.C 第6题,主要考查工业发展的条件。
结合材料可知,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这主要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初珠江三角洲改革开放的政策优势,优惠的国家政策使佛山市得以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促进了陶瓷产业的迅速发展。
第7题,主要考查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
由材料可知,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这说明原来的佛山陶瓷主产区变成以发展第三产业为主的中心城区,即产业结构调整促使佛山陶瓷产业向外转移。
第8题,主要考查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
景德镇陶瓷产业发展历史悠久,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所以产业基础好是其吸引佛山陶瓷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
某中德合资大型汽车企业总部设在吉林省长春市,从1991年成立至今,已形成长春、成都、佛山、青岛等生产基地。
长春基地原来生产高中低档各种车型,现主要保留高档车型的生产,中低档车型的生产大部分转移到其他基地。
据此完成9~11题。
9.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 ( )A.吉林省市场B.东北市场C.全国市场D.欧洲市场10.与保留生产中低档车型相比,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 )A.减少运输成本B.降低生产成本C.获取更多利润D.扩大市场占有率11.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 )A.利用当地的廉价劳动力B.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C.利用当地的交通优势D.借助当地的科技优势[解析] 9.C 10.C 11.B 第9题,高档车型价格较高,故需要较大的市场,故排除A、B项;欧洲经济发达,人均汽车占有量高,汽车市场不如我国的广阔。
因此长春基地高档车型的合理市场定位是全国市场。
第10题,长春基地生产的高档车型主要面向全国市场,与其他基地相比,保留生产高档车型不能减少运输成本,也不会扩大市场占有率,生产成本也不会降低。
与中低档车型相比,高档车型价格高,利润更高,故长春基地保留生产高档车型可以获取更多的利润。
第11题,汽车工业对廉价劳动力需求量少;成都位于我国西南地区,交通并不比东部地区便利,科技水平也不占优势。
故该汽车企业在成都等地建生产基地的主要目的是抢占当地的消费市场。
二、综合题12.环渤海地区是我国经济增长的“第三极”。
阅读京津冀区域发展规划示意图及区域联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
(2)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有何意义?(3)北京正“腾笼换鸟”,构筑“高精尖”产业体系,原有的一些传统产业正逐步移出北京市区。
简述曹妃甸区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
(4)结合区域联系图,请你谈谈促进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的主要措施。
解析第(1)题,京津冀地区城市体系的特点要结合城市等级与服务范围和功能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心地理论回答。
第(2)题,京津冀地区规划发展京北新城、京南新城、京东新城的意义需要从北京等城市城市化过程出现的问题以及解决措施入手,同时可以加强区域中心城市的带动作用,促进整体经济发展。
第(3)题,承接北京重化企业产业转移的优势条件主要从土地、交通、污染、政策等方面考虑。
曹妃甸土地廉价且面积较大,海港运输条件优越,有国家政策支持,可减少对城区污染。
第(4)题,由图可以看出,三个地区在区域协调发展中都有不同的定位,河北发挥资源优势,北京发挥技术优势,天津发挥制造业优势,使得三地在地区协调发展中都有足够发展空间,这就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方面的联系,区域经济、市场一体化,促进区域内部产业结构升级,共同治理环境等方面开展积极有效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