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命题方向.pptx
- 格式:pptx
- 大小:431.03 KB
- 文档页数:16
命题趋势分析高考命题基调是关注核心素养,与高考评价体系中立德树人和我国学生核心素养中全面发展的要求相一致。
要求高考命题继续渗透一点四面和核心素养,实现立德树人,服务选才,引导教学的功能试题的情景材料的来源三个方面:即学习情景,日常生活情景和地理学科发展的情景(学术情景)突出考查考生对现实问题的地理认识,对现实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社会重大问题的关注和对学科发展必备知识的掌握。
一、自然地理命题趋势(1)地球运动类试题趋向生活化地球运动类试题在近几年高考中低调回归,仍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且题组中可能只有一个题考查地球运动,命题角度也发生了变化:一是不再纯粹考查知识点,试题的背景和考查的内容更趋向生活化,让考生感觉知识更接地气;二是不再考查复杂的计算题目,偶有出现需要简单计算或估算的题目,轻计算、重思维。
2018年全国卷Ⅰ第10题,以小明从重庆出发经遵义到毕节汽车座位的选择为材料考查太阳方位;2017年全国卷Ⅲ10—11题,通过“小明在互联网上看到世界各地好友当天发来的信息”,要求判断四人所在地从北到南的排列顺序及当天的日期等。
(2018年新课标全国卷Ⅰ)小明同学7月从重庆出发到贵州毕节旅游,收集到的相关高速公路信息如图3所示。
据此完成下题。
10.小明若从重庆出发乘长途客车经遵义至毕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以下出发时间和座位较好的是A.6:00出发,左侧靠窗B.8:00出发,右侧靠窗C.10:00出发,左侧靠窗D.12:00出发,右侧靠窗【答案】10.B【解析】10.据题干知为7月份,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此时除极昼极夜区外各地均东北日出西北方日落,四个选项均为上午时段,太阳从东侧照射,且客车向南行驶,题干要求为免受阳光长时间照射且能欣赏窗外风景,因此应右侧靠窗,AC排除;据图可知,从重庆到遵义里程240千米,时速80的话,也需要3个小时,若12:00出发则下午时段太阳会照射到,B正确D错误。
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世界区域热点和中国区域热点一、背景资料:1、2020年世界区域热点(1)东南亚(东盟)。
2020年1月1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正式启动。
这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自由贸易区,是全球第三大自由贸易区,也是由发展中国家组成的最大自由贸易区。
东南亚地区特别是中南半岛与我国山河相连,湄公河(澜沧江)贯穿其中,因此要关注中南半岛的地形地势特征、气候特征、地质特点、农业地域类型、矿产资源、农林资源、旅游资源以及马六甲海峡位置、石油管道建设问题;要注意分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问题、水能开发问题、生态建设问题、泛亚铁路等。
(2)东北亚(朝鲜核问题+中日关系+中俄关系)。
主要关注东亚季风气候的特点与成因,从沿海到内陆的地域分布规律的表现,核能等新能源的特点、分布;日本的自然地理特征、人文地理特征、中日经济贸易往来特点。
俄罗斯的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
(3)南亚(印巴问题、中印关系与合作)。
南亚地区考查内容有:热带季风气候的特点、成因与农业的关系、季风洋流;地形特征与河流;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作物的分布与区位分析;印度综合国力的分析、人口问题;中印边界问题与中印关系;锡金国为印度的“锡金邦”等。
(4)中亚(中国能源问题+上海合作组织)。
主要应关注中亚地区的地理位置特征、温带大陆性气候的成因和特征,荒漠景观及荒漠化问题,河流、湖泊的补给;里海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外运的渠道,中哈能源合作问题。
(5)非洲。
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发展问题。
重点应关注埃及、尼日利亚、南非等国及周边地区的基本特征。
(6)欧洲。
应关注温带海洋性气候与地中海气候的分布、特征与成因,河流特征及冰川地貌、工农业区分布及区位特征,经济全球化与区域经济一体化,德国和俄罗斯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哥德堡号航行过程中自然与人文地理特征的考查。
2、中国区域热点(1)中部崛起注意分析中部地区的区位优势和不利条件,关注西电东送中部通道,三峡工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工农业与城市区位分析等。
命题主题七工业区位理论高频考点总揽高考命题切入点工业区位因素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工业生产条件评价区域工业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生产条件分析和可持续发展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转移产业转移及其影响工业区位因素和区位选择(2018·高考全国卷Ⅰ)近年来,世界上出现了将精密机械设备的组装或加工工厂建在地下的现象。
例如,日本岐阜某激光加工机组装企业和我国大连某数控机床加工企业,都将工厂建于地面10 m以下。
据此回答1~3 题。
1.将生产精密机械设备的工厂建在地下有利于()①保持恒温环境②储存原材料和产品③降低生产成本④减小地面振动影响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2.与岐阜相比,大连地下工厂的设计与施工较少考虑的问题是()A.防渗水B.防噪声C.防坍塌D.防地震3.推断上述企业将工厂建在地下的直接目的是()A.增强保密程度B.保证产品品质C.满足战备需要D.集约利用土地[智慧解题][尝试解答] 1.C 2.D 3.B(2018·高考北京卷)随着汽车等工业产品的废弃量增加,主要利用废钢冶炼的电炉炼钢技术日渐普及。
下图示意国外某流域的钢铁厂分布。
读图回答第4题。
4.甲、乙两类钢铁厂在区位选择上均靠近()①铁矿②大城市③交通线路④钢铁消费地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智慧解题][尝试解答] B掌握“工业区位因素类”题目的思维流程掌握工业区位选择的分析方法分析工业区位因素类问题时,一般先要调用头脑中储备的基础知识,然后到材料和区域微观图中寻找区位信息,最后再分析区位因素是有利因素还是不利因素,是主导因素还是次要因素。
(1)自然因素①土地:有一定数量的、适合建厂的土地。
②资源:主要是矿产资源。
③能源:主要有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等。
④水源:有丰富而优质的水源。
(2)经济因素①农业经济基础。
②距离:是否接近原料产地、能源地或消费市场。
③交通条件:沿海,沿河(包括运河),沿铁路、公路等。
④劳动力:数量、素质和工资水平。
【答案】4.A 5.B 6.D划的实施,显著促进该地区同类产业活动的空间集聚;技术创新、市场扩展和产品升级不是兰斯塔德空间规划实施产生的直接影响。
6.兰斯塔德空间规划的实施,形成城市在外,××区在内的空间特征,该区中间是一个接近3000平方千米的“绿心”——乡村地带;四个核心城市和其他城镇呈环状分布在“绿心”的周围,这样可以优化城乡用地结构。
而不会提高乡村人口比重,也不会降低人口密度,对促进城市竞争没有影响。
【变式探究】为了解决城市内涝频繁问题,我国打造海绵型城市(海绵型城市,是让城市像海绵一样,下大雨的时候吸水,干旱的时候把吸收的水再“吐”出来)。
下图中城市绿地建设,符合海绵型城市要求的是( )【答案】A【变式探究】图1为“印度半岛某地区城市等级体系图”,图2为“a城市略图”。
读图完成2~3题。
2.有关图1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共有4个城市等级B.a城市的服务范围大于c城市C.b城市的服务种类少于c城市D.a等级城市空间距离小于b等级城市3.a城市拟规划布局合理的是( )A.甲——高级住宅区B.乙——工业区C.丙——化工厂D.丁——自来水厂B .组团状 改善城市生态环境C .条带状 节省基础设施投资D .放射状 加强各区之间联系【答案】3.A 4.C 5.B【命题热点突破五】交通运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1.交通运输(1)选择合适的方式⎩⎨⎧ 五种交通方式的特点优缺点货物的性质特点运输量、时效性、安全性要求(2)交通便利⎩⎨⎧ 聚落的形成、形态利于城市形成、发展功能分区布局→工业、商业布局逆城市化出现的条件(3)交通通达性→商业网点的分布、密度、变化2.易错提醒 (1)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而不是只考虑速度、运量、运价等因素中的某一个。
但有的时候只需要考虑其中的某一个,同时还要考虑是否具备相关的运输条件。
(2)水运包括河运和海运。
虽然河运地位在不断下降,但海运地位依然非常稳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水运地位在下降。
2020年高考地理热点主题主题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美丽乡村【热点材料】 2019年2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做好“三农”工作的若干意见》发布,这是21世纪以来第16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
分析农村地区出现的“留守家庭”现象,从人口迁移流动的原因、产生的人口问题与解决措施等方面进行命题。
[押题1] 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
这类人被媒体称为“城归”。
据统计,近年来“城归”人数累计达到450万。
随着党的十九大明确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将有更多的“城归”返乡创业,这将给家乡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不可估量的现实影响。
据此完成(1)~(3)题。
(1)“城归”返乡创业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城市产业已达饱和,经济效益不断下降B.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C.乡村土地无人耕种,大面积的撂荒D.城市生活成本过高,环境污染严重(2)“城归”给乡村带来的是人口红利(是指一个国家的劳动年龄人口占总人口比重较大,抚养率比较低,为经济发展创造了有利的人口条件,整个国家的经济呈高储蓄、高投资和高增长的局面。
)升级,人口红利升级指的是“城归”人员( )A.技能与素质的提升B.年龄构成的年轻化C.数量的大幅度提高D.性别结构的均衡化(3)“城归”现象给乡村最先带来的社会效益是( )A.增加家庭收入,改善环境质量B.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完善基础设施C.有效缓解留守儿童和老龄化问题D.促进农业规模化和专业化发展(1)B(2)A (3)C[第(1)题,由材料可知,随着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使得“城归”返乡创业,给家乡社会经济发展带来很多现实影响,因此“城归”返乡创业的出现与国家优惠政策实施,乡村经济蓄势发展有关。
第(2)题,近年来,不少在城市积累了资金、习得专长的农民工,开始逆向流动、返乡创业,因此他们可以为乡村经济的发展提供帮助,有利于促进乡村振兴,使得农村人口红利升级。
动物的生存;石油氧
化分解会消耗水中溶
解氧,间接危害生物
生存;破坏海滨风
景,影响海滨美学价
值
例3、[20xx·山东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锯泥是石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石粉与水的混合物。
我国北方某石材生产基地每年产生大量锯泥,其堆放占用了大片土地。
石粉质地细、难处置,大风时易漫天飞扬,雨天则随雨水流入河道。
近年来,某企业在该基地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加气砖质量轻、保温效果好,是一种新型建筑材料。
图为锯泥产生过程及利用示意图。
从资源、环境的角度分析该企业利用锯泥生产加气砖的积极意义。
【答案】实现废弃物回收利用(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占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加气砖保温效果好,节省能源;减轻空气污染;减轻水污染。
土地资源,同时也缓解了大气污染和河道淤积问题。
加气砖保温效果好,有利于节省能源。
【变式探究】
(20xx·课标卷Ⅰ,44,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我国部分沿海地区人们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效益,在陆上修建高位养虾池(见下图)。
高位虾池底部铺设隔水层,引海水养虾,养虾过程中要投饵料、换海水,废水多经地表流入海洋。
引水、蓄水、排水过程都有渗漏。
分析高位虾池对当地环境的不利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