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性创面:挑战与机遇
- 格式:pptx
- 大小:40.68 MB
- 文档页数:99
中医科普知识---慢性难愈性创面阳光发布时间:2023-07-06T05:31:29.788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7期作者:阳光[导读]南充市中医医院四川南充 637000慢性难愈性创面是一种病因复杂,涉及全身多个系统的临床综合征,其特征是创面愈合时间长、局部和全身炎症反应明显、治疗困难。
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发生的原因较多,既有局部因素又有全身因素,因此在治疗上需综合考虑。
传统中医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具有疗效好、操作简便等优点,为广大患者所接受。
一、中药敷料1、复方中药敷料:是根据中医“内病外治”的理论,采用中药煎汁,制成的含有药物成分的一种外敷类制剂。
它可以减轻局部炎症反应、促进创面愈合。
复方中药敷料主要是由当归、丹参、赤芍、川芎、地龙、三七、冰片等组成。
2、中药泡脚: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增加局部营养供应,使皮肤血液循环良好,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
足部是离心脏最远的部位,因此,足部的血液供应常常处于相对较差的状态,容易发生缺血和缺氧。
而足部又是人体中最容易受凉的部位之一,尤其是老年人对寒冷更为敏感。
因此,在冬季要注意足部保暖,可用温热水泡脚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从而有利于肉芽组织生长。
3、中药外敷:中药外涂能直接作用于患处,消除疼痛症状。
局部用药对慢性创面治疗效果明显,与传统方法相比有一定优势。
临床常用中药有金银花、野菊花、黄芩、青黛等。
4、中药熏洗:通过中药煎煮产生的蒸气进入创面,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及组织代谢。
对改善创面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代谢有一定的作用。
5、中药离子导入:是将中草药制成的离子液体是一种介于水和油之间的溶液)涂敷于皮肤或其他组织表面,通过传导作用和吸附作用,使药物在皮肤表面或皮下组织内缓慢释放和渗透,发挥作用。
离子导入法具有起效快、效果好、副作用小等优点。
6、中药内服:慢性难愈性创面由于炎症反应较重,炎症因子水平较高,因此外用中药治疗效果往往不理想。
而口服中药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改善局部组织的微循环和代谢状态,从而达到抗炎消肿、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
慢性伤口是指伤口在治疗之后,无法在预期时间内愈合的情况。
这种伤口很常见,尤其是在老年患者、糖尿病患者、免疫系统受损的人群中更为常见。
慢性伤口的治疗过程与机制非常复杂,往往需要对其进行综合性的护理,但是有时即便进行了全面的护理,伤口愈合却依然没有进展。
而本文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慢性伤口难愈合的原因和导致伤口护理更复杂的关键因素,为大家提供相关的参考依据。
基础问题所导致的伤口难以愈合之所以出现慢性伤口难以愈合、伤口护理难以开展等情况,主要原因是由于患者的基础问题。
而这些基础问题可能包括不良的营养状况、伤口的错误处理、医疗不当和身体虚弱等。
这些基础问题的存在往往会导致伤口发生感染、出血、坏死等情况,严重影响伤口的愈合。
比如,不良营养状况确实会影响伤口的愈合。
当人体缺乏必要的营养物质时,细胞的生长和修复能力会受到限制,这会影响伤口的愈合过程。
微环境问题对伤口愈合与护理的影响患者伤口愈合的过程通常会与身体的微环境息息相关。
在正常情况下,患者伤口周围的组织会为伤口提供需要支持细胞生长和愈合的微环境。
当患者出现由感染所引起的局部缺氧、自由基或毒素的积累等有害条件时,这些微环境就会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细胞生长和愈合完全停止或遭到限制。
在这种情况下,慢性伤口的愈合和正常护理就会变得十分艰难,患者需要针对性地调整伤口周围的微环境,采取伤口清洁、建立正确湿润疗法和增强组织局部免疫功能等措施来保证伤口的加速愈合。
细胞功能问题所限制的伤口问题慢性伤口的愈合可能与患者的细胞功能密不可分,当患者出现某种疾病或慢性状况时,其细胞功能就可能会受到严重影响。
例如,糖尿病患者可能会出现神经病变和血管病变,这就会导致伤口愈合更加困难,患有免疫疾病和艾滋病等病症的患者,其细胞功能和免疫功能就会受到影响。
这些因素也会导致伤口的愈合受到限制,变得更加困难。
微生物感染对于伤口愈合造成的阻碍导致慢性伤口难以愈合的原因就是微生物感染。
当细菌、病毒和真菌等微生物进入伤口时,它们就会在伤口周围生长和繁殖,其中所产生的有害毒素和自由基将会严重阻碍伤口的进一步愈合。
2023创伤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诊疗指南:治疗概要
熊元;曹发奇;刘梦非;周武;米博斌;夏天;刘国辉
【期刊名称】《临床外科杂志》
【年(卷),期】2024(32)1
【摘要】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refractory wound,CRW)是指经过规范系统治疗后未能在预期时间内完成结构和功能上完全修复的创面,可由多种因素引起,如感染、糖尿病、缺血和炎症等。
常规的创面治疗方法包括创面清洁、抗感染、缺血管理、炎症控制和营养支持,但对于CRW,治疗显得更为复杂且具有挑战性。
首先,感染是影响CRW疗效的一个重要因素。
其次,糖尿病可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和神经损害,影响创面愈合,是引发CRW的常见原因之一。
【总页数】4页(P49-52)
【作者】熊元;曹发奇;刘梦非;周武;米博斌;夏天;刘国辉
【作者单位】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骨科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7
【相关文献】
1.负压创面治疗技术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加速创面的再上皮化及愈合率
2.微氧联合负压封闭辅助伤口闭合技术在骨科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
3.负压创面治疗联合富血小板血浆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进展I. 综述慢性难愈性创面(Chronic nonhealing wounds)是指在较长时间内未能达到正常愈合状态的创面,通常超过23个月。
这类伤口的治疗难度较大,容易引发感染、疼痛、瘢痕和功能障碍等问题,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研究取得了显著进展。
本文将对慢性难愈性创面治疗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重点关注新型敷料、生物材料、生长因子、干细胞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效果。
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定义和常见原因慢性难愈性创面是指在正常治疗和护理措施下,创面愈合时间超过6周,甚至更长时间仍未愈合的创面。
这类创面通常由于感染、糖尿病足、缺血坏死等原因引起,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和并发症风险,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长期康复进程。
感染:细菌、真菌、病毒等微生物感染是导致创面难以愈合的主要原因之一。
感染会导致创面炎症反应加重,破坏组织结构,影响创面愈合。
缺血缺氧:血管病变、血液循环障碍等因素导致局部组织供血不足,缺氧从而影响创面的愈合过程。
糖尿病足:糖尿病患者由于血糖控制不良,容易发生神经病变、血管病变等并发症,导致足部溃疡、感染难以愈合。
免疫功能低下:免疫系统受损或功能低下的患者,如长期使用激素、放疗、化疗等药物或患有某些免疫性疾病,容易导致创面感染、炎症反应加重,影响愈合过程。
外伤:严重的外伤创伤可能导致组织损伤严重,创面面积大、深度深,使得创面愈合难度增加。
其他原因:如营养不良、放射治疗后遗症、手术后并发症等都可能导致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
当前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面临的挑战和问题创面愈合机制复杂:慢性难愈性创面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如炎症、感染、血管新生、细胞增殖等。
这些因素相互作用,使得创面的愈合过程变得异常复杂,难以预测和控制。
因此在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时,需要深入研究创面愈合的各种机制,以便找到更有效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有限:目前针对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手段相对有限,主要包括局部应用药物、生物敷料、物理疗法等。
2021中医药对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概况综述范文 创面修复是指由于外伤或其他伤病的病变造成组织缺损后,局部组织通过再生、修复、重建,进行修补的一系列病理生理过程。
正常的创面修复一般分为局部炎症反应阶段、细胞增殖分化阶段和组织塑型重建阶段。
而慢性难愈性创面由于潜在的病理生理和复杂的并发症,其在炎症进展阶段中修复常处于停止和“囚禁”的状态,从而造成了创面修复障碍[1].一直以来,国内外对于慢性难愈性创面修复的基础和临床研究都非常重视。
在欧美发达国家,糖尿病足、褥疮及下肢动静脉溃疡等难愈性创面是中老年人面临的重要危害之一,而随着中国老龄化的不断加重,关于难愈性创面修复的问题也亟需解决。
早在20世纪末,国外关于创面修复的研究领域已经深入到细胞、分子、基因水平[2],而随着研究的深入和国际交流的不断加深,国内在创面修复研究领域也不断取得了重大突破,例如随着组织工程技术的不断发展,生物材料与组织替代物的广泛应用,为临床治疗带来了革命性的突破。
但由于临床实验动物模型与人体的差异性,修复过程中的细菌、缺氧等影响因素,生长因子在临床治疗的成功率依然受到限制,同时,在其应用于创面修复(包括将来应用于内脏修复、神经系统修复等)后是否诱发组织过度增生,乃至使细胞发生转化,进而产生癌变仍存在较大的争议[3].而作为具有悠久历史的传统中医药,其在促进创面修复上由古至今都在发挥着巨大作用。
在周代就有了“疡医”的划分。
《五十二病方》这一我国现存最早医书中不仅有“创伤”这一外科疾病的记载,同时叙述了砭法、灸法、熨法、角法、按摩等疗法。
在长期的促进创面修复的临床实践中,中医药治疗不仅具体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思想,也形成了“提脓去腐”“煨脓长肉”等具有鲜明特色的理念和方法,在现代临床研究,这些理念的科学性及先进性也在被不断地证实,不仅与现代新兴的“酶学清创”“湿润疗法”有许多相通之处,更有独特优势所在。
现本文就中医药对于目前常见的、多发的难愈性创面的治疗概况作如下综述。
干细胞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研究进展慢性创面愈合过程机制复杂,涉及炎性反应、成纤维细胞异常增殖、胶原的形成与沉积、创面血管化和皮肤再上皮化等过程,目前临床缺乏理想的治疗方法。
近年来,干细胞的应用在慢性创面的治疗方面备受瞩目,其主要优点是避免了潜在的有害的外科手术过程,避免皮肤移植或皮瓣等手术带来的负荷等。
本文就胚胎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诱导多能干细胞对慢性创面的治疗机制及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bstract:The mechanism of chronic wound healing is complex,which involves inflammatory reaction,abnormal proliferation of fibroblasts,collagen formation and deposition,wound vascularization and skin re epithelialization. At present,there is no ideal treatment method in clinic. In recent years,the application of stem cells has attracted much atten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wounds. Its main advantages are avoiding potential harmful surgical procedures and avoiding skin graft or flap operation. In this paper,the treatment mechanism,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of embryonic stem cells,bone mesenchymal stem cells,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and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n chronic wounds were reviewed.Key words:chronic wound;stem cells;vascularization;regeneration;healing慢性难愈性创面简称慢性创面,是指经规范临床治疗4~8周后仍难愈合或不愈合的创面。
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摘要:随着各种慢性疾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相关的并发症发生风险也越来越高,如糖尿病足、压力性损伤等,导致慢性难愈性伤口在临床逐渐成为常见问题,尽管不会直接威胁生命,但在反复治疗过程中,患者心理受到重创,增加经济负担,到后期可能发生癌变。
延续护理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有重要意义,可改善消极心态,提高生活质量,本文通过讲述应用现状,表明干扰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实施延续护理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慢性难愈性伤口;延续护理;现状前言慢性难愈性伤口指无法经过正常有序而及时的修复过程达到解剖与功能上的完整状态,一般为二期愈合伤口,临床多指治疗时间超过一个月或两个月未能愈合的伤口,高发人群为糖尿病、静脉曲张、长期卧床等患者。
由于患者自身存在慢性疾病,加上自我护理能力不足,延续护理通过将院内指导延续到院外,让患者在出院后同样能够享受到优质护理,不仅实现医疗护理服务延续,且实现医患关系延续,最大程度利用医疗资源,有利于降低返院率,一定程度上加速伤口愈合。
现今,在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愈加严重的基础上,延续护理成为缓解就医压力的有效措施,对此,本文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及进展进行综述,旨在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1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延续护理现状慢性难愈性伤口最显著的护理问题为恢复慢,在院内经过有效护理虽然能够改善临床症状,但大部分患者在出院后没有重视护理或采取错误的护理方式,造成病情反复,伤口难以在短时间内治愈。
我国对于慢性难愈性伤口,多在院内采取优质护理,开展延续护理的时间短,且受当地经济水平等多种因素影响,具体实施情况不佳,部分医务人员尽管意识到延续护理对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的优势,却没有将其落到实处。
而慢性难愈性伤口治疗周期长,大多数患者年龄大,居住在农村,为换药不得不来回奔波,带来极大不便,延续护理能够真正为其提供便利,节省治疗成本,避免来回奔波。
站在患者角度,蒋凤婷[1]等人通过问卷调查发现,慢性难愈性伤口患者对延续护理的需求度为53.88%-67.68%,需求度最高为慢性伤口并发症预防知识、日常生活自理技巧、换药后注意事项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