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难愈性伤口的护理
- 格式:ppt
- 大小:74.50 KB
- 文档页数:32
治疗慢性溃疡促进伤口愈合的护理新进展发布时间:2021-04-08T15:20:49.353Z 来源:《健康世界》2021年3期作者:高圆圆[导读] 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慢性溃疡创面完全愈合的文献报道较少高圆圆邓州市人民医院河南邓州 474150摘要:20世纪90年代以前,关于慢性溃疡创面完全愈合的文献报道较少。
慢性溃疡的治疗方法虽有多种,但临床效果甚微,许多患者经过多年甚至几十年的治疗后仍未痊愈。
近十年来,随着治疗技术的进步和新的护理模式的出现,慢性溃疡创面的治疗终于有了突破,显示出可治疗性,护理工作在这一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关键词:慢性溃疡治疗;推广;伤口愈合;1 影响创面愈合的因素随机调查发现,创面愈合的原因非常复杂,如患者的移动性、溃疡的大小、溃疡持续时间等因素对治愈率有较大影响。
难治性溃疡的原因是更复杂和提出了一个新的挑战专业人员。
研究发现,影响治愈率的因素包括生理、心理、社会和精神因素。
一些患者长期缺乏社会和家庭的关怀和关爱,处于极度孤立、悲伤、焦虑的状态。
社会和家庭支持对患者结果的影响有时比新的治疗产品的应用更重要。
2药物和护理用品的副作用2.1接触性皮炎对药物及护理用品过敏引起的接触性皮炎占20% ~ 30%,因此提高人们对护理用品副作用的认识非常重要。
2.1.1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物理和化学因素引起的皮肤损伤引起的炎症反应。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对几乎每个人都很常见,大多数人对胶带都有反应,接触后的时间长短因人而异。
皮肤敏感的人更容易患刺激性接触性皮炎。
老年人的皮肤干燥,对刺激物损伤的反应缓慢,因此老年人不易患病。
此外,封闭的环境可增强对刺激的吸收,增加损伤。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是由胶带、清洁材料、伸缩绷带和直接接触皮肤渗出物引起的。
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
急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如化学烧伤、渗出刺激、抗菌败血症用药),局部迅速出现红斑、肿胀、水疱、糜烂,皮肤病变局限于接触区域;慢性刺激性接触性皮炎,只有经过长期反复接触(如长期皮肤接触稀释的清洁产品),表现为局部皮肤略干、粗糙、皮肤厚,称为地衣样硬化症。
66中国乡村医药马应龙麝香痔疮膏治疗足部慢性伤口1例的护理玄令美 陈爱华 张蓉笑 应胜绿慢性伤口指各种影响因素的作用下,无法通过正常修复达到解剖和功能完整状态的伤口,临床上一般指1个月未愈合或无愈合倾向的伤口。
马应龙麝香痔疮膏具有清热燥湿、活血消肿、去腐生肌的作用,用于痔疮、失禁性皮炎、糖尿病足、压疮等治疗[1-4]。
2019年10月9—18日,温州市中心医院应用中药对足部湿性愈合处理,并联合全身评估、营养支持、健康教育等促进患者伤口愈合,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1 病历摘要1.1 一般资料 患者男,57岁,未婚,未育。
既往高血压史,用药不详,居于养老院,无明显诱因左足背部出现溃破,伴少量渗出、肿胀,肤温升高,于当地社区医院治疗1月余,未见缓解。
为进一步治疗,于2019年10月3日来温州市中心医院就诊,拟“足部感染”收入院。
初诊评估:左足散在多处伤口伴少量渗出,最大伤口面积4.5cm×7.0cm,100%焦痂覆盖,伴少量脓性分泌物及伴异味,明显红肿。
抗菌药静脉输液加皮肤外用药1周后消肿,双足仍瘙痒疼痛难忍,焦痂下见少量渗液。
请造口伤口小组会诊,采用中药药膏、湿性愈合理论的方法,患者足部9天完全愈合,综合评估全身状况,无感染再次发生的风险,予以出院。
10月9日会诊时伤口评估:左足散在多处伤口伴少量渗出,最大伤口面积4.5cm×7.0cm,100%焦痂覆盖,伴少量脓性分泌物及异味,明显红肿,伤口边缘不清晰、无浸渍及红肿,伤口周围皮肤无红肿、浸渍,足部皮肤不清洁,患者出现瘙痒疼痛不适,疼痛数字评分法3分。
全身评估:患者神志清,失语,沟通困难;既往高血压史,服用药物不详,无糖尿病史,下肢血液循环、感觉、运动功能正常;身高172cm,体重66kg,BMI 22.3kg /m 2。
实验室检查:WBC 9.6×109/L,RBC3.98×1012/L,白蛋白34.9g /L,Hb 117g /L(处于低蛋白血症伴轻度贫血)。
切口愈合不良的预防改进措施切口愈合不良,这个话题听起来有点吓人吧?但它并不像我们想象中那么复杂。
你想啊,切口愈合不好,那不就是伤口一直不结痂,一直痛,一直发炎,甚至搞不好就成了“老大难”问题嘛。
别小看了这个问题,它不仅仅会让人难受,还可能引发更严重的感染。
那怎么办呢?咋才能避免切口愈合不良呢?说到这个,我可得告诉你几招,咱们一起来捋一捋。
大家要知道,切口愈合的过程其实就是皮肤自我修复的过程。
想象一下,皮肤像一块小布料,伤口就像被剪破了。
咱们需要给这块布料时间去缝合,也要给它足够的条件。
最简单的条件是什么呢?当然是保持伤口清洁了。
一个伤口如果沾上脏东西,细菌就会趁虚而入,越弄越糟。
所以啊,保持伤口干净是最基本的要求,不能图省事儿,觉得洗一次就好了,那可不行,得保持持续清洁。
再来呢,大家可千万别低估了伤口护理的重要性。
很多时候,伤口的愈合不好,就是因为护理不当。
比如说有些人伤口愈合了一半,觉得差不多了,就不管了。
哎呀,这可不行!伤口没愈合好,谁敢松懈?不信你试试,伤口一点没好,还没完全长合,你就这样不管,最后可能变成了一个慢性病。
换句话说,伤口要愈合好,护理要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咱们还得注意一点,切口愈合不良,跟身体的健康状况也有很大的关系。
如果身体虚弱,免疫力低,那伤口愈合速度自然就会慢。
就像你去种树,如果土壤不好,种子怎么可能长得好?所以,想要伤口愈合得更好,那就得增强体质。
常见的增强体质的办法,就是合理膳食,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适量运动,充足的睡眠。
咱们常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说得一点都没错。
身体好了,什么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切口愈合也不在话下。
有的人可能会觉得,光是日常护理和保持健康就够了吗?当然不是啊!还得注意保持伤口的湿润状态。
这可不是说让你把伤口泡在水里,而是要适度湿润。
咱们的皮肤在愈合过程中需要有一个湿润的环境,这样细胞才能更好地生长,避免伤口干裂。
你想啊,要是伤口干了,结痂了,这样的愈合就不自然,甚至会留下疤痕。
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11.29•【文号】国卫办医函〔2019〕865号•【施行日期】2019.11.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医疗管理正文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关于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的通知国卫办医函〔2019〕865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健康委:为加强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溃疡)诊疗管理工作,提高诊治水平,保障患者安全与诊疗质量,维护人民群众健康权益,现提出以下要求:一、高度重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管理工作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是指各种原因引起的经1个月以上治疗未能愈合,也无愈合趋势的创面。
多发生于糖尿病、创伤、静脉曲张、血管硬化、截瘫长期卧床等严重慢性病和急性损伤患者,具有发病机制复杂、治疗难度大、治疗周期长、费用高等特点,严重影响人民群众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
随着人口老龄化和疾病谱的改变,除创伤、烧伤等引起的急性创面外,各种疾病导致的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患者数量逐年增加。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要高度重视体表慢性难愈合创面诊疗管理工作,通过加强创面修复专科能力建设,组织开展专业人才培训,提升创面修复诊治能力和规范化水平,丰富创面修复医疗服务内涵,提高创面修复诊疗效果和服务能力,保障人民群众健康。
二、加强创面修复科等相关科室能力建设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要加强各级各类医疗卫生机构创面修复科等相关科室的能力建设,落实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建立健全质量控制体系,完善质控指标,加强质量控制和业务指导,规范创面修复诊疗管理,为保证创面修复诊疗质量提供政策支撑。
有条件的医疗卫生机构可参考我委制定的《医疗机构创面修复科基本标准(试行)》(附件1),建立创面修复科,使科室布局、人员要求、设备设施和支撑条件等与本机构开展的创面修复诊疗工作相适应。
科学护理浅谈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愈合不良的护理方法徐丽 (武警广东省总队医院,广东广州 510000)摘要:伤口愈合是外科手术患者术后康复的重要保障,也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
然而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加上血糖升高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其伤口难愈合甚至不愈合,容易引发感染及并发症,给护理工作带来了极大的挑战。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因素,并结合湿润伤口理论提出相应的护理方法,以期为糖尿病患者术后伤口护理提供参考。
关键词:糖尿病;术后感染;湿润伤口;伤口愈合;护理方法;满意度创伤护理是外科护理工作的重要内容,也是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避免感染及并发症发生的重要保障。
伤口愈合是一个复杂的、高度调节的过程,是维持皮肤屏障功能的关键[1~2]。
本文通过分析影响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并结合湿性敷料技术的应用,为糖尿病患者术后切口愈合护理提供参考依据。
现报道如下:1影响伤口愈合的因素1.1 感染 由于外科手术带来的创伤导致创面皮肤失去了其屏障作用,细菌和炎症细胞增加了创口周围组织内氧和其他营养物质的消耗,使成纤维细胞代谢受阻,且中性粒细胞吞噬细菌后释放的蛋白酶和氧自由基可破坏组织,促使胶原溶解超过沉积,导致伤口愈合延迟或者不愈合;同时感染部位肿胀,失活组织增多,不利于组织修复,此外,渗液增多,导致伤口周围皮肤张力增大,易使伤口裂开[3]。
1.2 局部制动不够 术后创口制动不够或者过早活动都会加重炎症及渗出物,影响血液循环及坏死组织的吸收,还会影响肉芽生长及损伤新生肉芽,导致伤口愈合延迟。
1.3 敷药材质及应用时机 不同患者的皮肤耐受性以及机体免疫力差异较大,在伤口愈合的不同时期没有根据伤口独特性选择合适的敷料也会影响伤口愈合。
1.4 糖尿病特性 糖尿病患者由于自身免疫功能受损,加上血糖升高给细菌的生长繁殖提供了有利条件,导致其伤口难愈合甚至不愈合,容易引发感染及并发症。
慢性伤口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的最佳证据总结1. 内容概括以便为临床实践提供指导,我们首先介绍了慢性伤口患者的特点及其对创面操作性疼痛的影响,然后详细讨论了各种疼痛管理方法的证据水平,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干预和局部麻醉等。
我们对这些最佳证据进行了总结和分析,以期为慢性伤口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的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1 研究背景引言:在当前医学领域中,慢性伤口管理成为临床关注的重要议题之一。
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发展,人们对于伤口愈合过程中的疼痛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特别是在创面操作阶段,如何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生活质量,成为临床医护人员和研究者关注的焦点。
慢性伤口概述:慢性伤口是临床常见的一类问题,包括糖尿病足溃疡、静脉性溃疡、压力性溃疡等。
这些伤口长期难以愈合,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感染、并发症等风险增加。
有效的伤口管理和疼痛控制对于患者的康复至关重要。
创面操作性疼痛的重要性:在慢性伤口的创面操作过程中,如清创、换药等,患者常常面临剧烈的疼痛。
这种疼痛不仅影响患者的心理状况,还可能影响伤口愈合的进程。
对创面操作性疼痛的有效管理,是慢性伤口治疗的重要环节。
国内外研究现状: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在慢性伤口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领域进行了大量研究,取得了诸多成果。
从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到多模式镇痛策略的应用,都为疼痛管理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和证据。
仍存在许多挑战,如最佳策略的普及与应用、个体差异的考虑等。
研究必要性:鉴于慢性伤口创面操作性疼痛的普遍性和重要性,本研究旨在总结现有的最佳证据,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指导建议。
通过对国内外相关文献的综述和分析,提炼出适用于不同患者的有效策略和方法,以改善患者的疼痛状况,促进伤口愈合。
本段落的目的是为读者提供一个关于慢性伤口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研究的宏观背景,为后续详细讨论提供基础。
1.2 研究目的慢性伤口患者创面操作性疼痛管理的研究目的在于为临床医护人员提供一套科学、实用且高效的疼痛管理策略,以减轻患者在伤口处理过程中的疼痛感。
•综述•银离子敷料在慢性难愈性创面中的应用效果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东瑞 吴玉娇 孙雨婷 唐宗哲 张茹 王洁【摘要】 目的 系统评价银离子类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创面的促愈、减痛效果和安全性。
方法 计算机检索从建库至2022年9月6日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W 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数据库中,关于银离子类敷料治疗慢性难愈性伤口的随机对照试验。
经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与评价文献质量后,应用Revman5.4软件行Meta分析。
结果 筛选后最终纳入21篇文献,共2096例样本。
其中观察组采用银离子类敷料进行治疗,对照组采用不含银离子的其他类型敷料。
Meta分析结果显示,银离子类敷料治疗组的CR W s痊愈率(OR=1.86,95%CI:1.30~2.66)和创面面积缩小率(MD=19.21%, 95%CI:17.02~21.39)均高于对照组,而其平均换药次数(MD=-5.95, 95%CI:-6.47~-5.44)、换药相关性疼痛评分(MD=-2.48, 95%CI:-2.85~-2.11)、创面细菌阳性率(OR=0.16, 95%CI:0.08~0.31, )和不良反应发生率(OR=0.37, 95%CI:0.18~0.80)则均低于对照组。
结论 当前证据表明,与其他类型敷料相比,银离子类敷料可更好地促进慢性难愈性创面的愈合、缓解疼痛,且安全性好。
【关键词】 银离子敷料;慢性难愈性伤口;疗效评价;随机对照试验;Meta分析中图分类号R47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672-9676.2023.21.014Meta analysis of the eff ect and safety of silver ion-based dressings in chronic diffi cult-to-heal wounds DONGRui, WU Yujiao, SUN Yuting, TANG Zongzhe, ZHANG Ru, WANG Jie (Nursing School of Nanjing MedicalUniversity, Nanjing, 211166,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systematically evaluate the healing-promoting and pain-reducing eff ects and safetyof silver ion-based dressings for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ard-to-heal wounds. Methods A computerized searchwas performed from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database to 6 September 2022 in PubMed, The Cochrane Library,Embase, Web of Science, China Knowledge Network, China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 Wanfang Database,and Weipu Database for 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ard-to-heal wounds withsilver ion-based dressings. After two researchers independently screened the literature, extracted the data andevaluated the quality of the literature, Metaanalysis was performed using Revman 5.4 software. Results Afterscreening, 21 papers with 2096 samples were fi nally include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ilver ion-based dressings, and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other types of dressings without silver ions.Meta-analysisshowed that the silver ion-based dressing treatment group had a higher rate of healing of CRWs (OR=1.86, 95%CI:1.30~2.66) and reduction of wound area (MD=19.21%, 95% CI:17.02~21.39)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mean dressing chang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while their mean dressing change was higher than thecontrol group, and their mean dressing change was higher than the control group. control group, while their meannumber of dressing changes (MD=-5.95, 95%CI:-6.47~-5.44), dressing change-associated pain scores (MD=-2.48, 95%CI:-2.85~-2.11), trauma bacterial positivity rate (OR=0.16, 95%CI:0.08~0.31,) and incidence of adversereactions (OR=0.37, 95%CI:0.18~0.80) were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Conclusion Current evidencesuggests that silver ion-based dressings may better promote healing of chronic diffi cult-to-heal wounds, relievepain, and have a good safety profi le compared with other types of dressings.基金项目: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三期项目(编号:苏政办发[2018]87号)作者单位:211166 江苏省南京市,南京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基础与社区护理学系通信作者:王洁,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慢性难愈性创面( CR W s)是指因复杂致伤因素导致的无法及时、正常达到解剖和功能性恢复的皮肤组织完整性受损[1-2],其特点是伤口存在至少超过4周且仍未愈合或无明显愈合趋势[3-6]。
慢性难愈创面修复方法及护理
王颖;王甲汉;李志清
【期刊名称】《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年(卷),期】2006(012)015
【摘要】目的总结难愈创面较为有效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方法回顾近2年来治愈的10例经治疗3月以上的慢性难愈创面的治疗与护理方案,总结治疗与护理成功及失败的经验和教训.结果 4例褥疮患者经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术均痊愈;对于各类原因导致的皮肤软组织坏死,经全身综合治疗并采用局部皮瓣转移或游离的中厚皮移植均获成功.结论结合患者病情,有针对性地进行心理护理、创面护理、营养支持、医护协助加强创面清创换药,创造良好的皮瓣皮片移植局部条件,是难愈创面手术成功的关键.
【总页数】2页(P1431-1432)
【作者】王颖;王甲汉;李志清
【作者单位】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烧伤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烧伤科;510515,广州,南方医科大学附属南方医院烧伤科【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4
【相关文献】
1.浅析一次性VSD负压引流技术在慢性难愈创面患者中的应用及护理效果观察
2.可调节负压吸引技术在体表慢性难愈创面修复中的应用
3.封闭负压吸引技术对慢
性难愈创面的治疗及护理4.负压封闭引流治疗下肢慢性难愈创面患者的护理5.闭合式负压引流结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老年慢性难愈创面护理中的应用价值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