绘制哈氏可磨性指数(HGI)标准曲线方法
- 格式:doc
- 大小:190.50 KB
- 文档页数:4
标准曲线的制作标准曲线是实验室常见的一种曲线,它是通过一系列标准溶液浓度和其对应的测定值所绘制出的曲线。
标准曲线的制作对于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下面将介绍标准曲线的制作方法及相关注意事项。
首先,制作标准曲线需要准备一系列标准溶液,这些溶液的浓度应该覆盖到你所要测定的物质的浓度范围。
然后,需要选择一种合适的测定方法,比如吸光光度法、色度法等。
接下来,分别对每种标准溶液进行测定,并记录下测定值。
在进行测定时,要注意保持仪器的稳定性,避免外界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另外,每种标准溶液的测定需要重复多次,取平均值作为最终的测定值,以提高测定结果的准确性。
在获得了一系列标准溶液的浓度和其对应的测定值后,就可以开始绘制标准曲线了。
通常情况下,我们会选择将浓度作为自变量,测定值作为因变量,进行曲线的绘制。
在绘制曲线时,要选择合适的比例尺,确保曲线能够清晰地反映出标准溶液浓度和测定值之间的关系。
绘制完成后,需要对标准曲线进行验证。
验证的方法可以是使用一个未知浓度的样品进行测定,然后根据标准曲线的拟合方程,计算出其浓度。
将计算出的浓度与实际浓度进行比较,以验证标准曲线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制作标准曲线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选择合适的测定方法和仪器,确保测定的准确性和精密度;其次,标准溶液的制备要精确,避免浓度偏离预期值;最后,绘制标准曲线时要注意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确保曲线能够真实地反映出标准溶液浓度和测定值之间的关系。
总之,标准曲线的制作是实验室工作中的重要环节,它直接影响着定量分析和质量控制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只有严格按照标准操作流程进行制作,才能得到准确可靠的标准曲线,为实验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2565—2014代替 GB2565—1998Determination of grindability index of coal(Hardgrove method)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65-1998《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本标准与GB/T256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引言、试剂和材料、试验报告(见引言,第4章,第11章);一增加了制样过程中对煤样进行空气干燥的要求(见6.2);一增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哈氏可磨性指数(见附录C的C.2)。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5074:1994<硬煤-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5074: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l)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华玉、张云红、张宝青、薛俊海、王振华。
GB/T2565-1998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565-1981;GB2565-1987。
引言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的物理一机械(如硬度、强度)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一般采用哈德格罗夫法(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简称哈氏仪)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目的是评价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影响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可靠性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煤样制备方法(煤样的粒度范围)和煤中的水分含量。
煤的可磨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估工业用磨煤机的产率和能耗。
质量基本指标一、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
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1—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
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在煤炭运销中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干基(又称分析基)灰分(符号:Aad)、干基灰分(符号:Ad)和收到基灰分(符号:Aar)。
三、挥发分(全称为:挥发分产率,Volatile matter )煤的挥发分符号:V,单位:%,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加热分解的产物;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的煤热分解产物,所以确切地说挥发分叫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增加,挥发分降低;—2—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精确度分析谢卫宁;何亚群;左蔚然;周国平;吴仁超【摘要】在可磨性指数(HGI)测定回路中嵌入能耗测定模块,并对磨后细粒产品进行激光粒度分析.结果表明,研磨能耗与HGI不呈严格的线性相关关系;磨后产品的粒度分布与比表面积增加规律超出了可磨性指数测定依据面积假说所能解释的范畴.这导致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存在一定偏差.【期刊名称】《中国煤炭》【年(卷),期】2011(037)010【总页数】4页(P78-81)【关键词】煤炭;可磨性指数;激光粒度分析;比表面积;能量损耗【作者】谢卫宁;何亚群;左蔚然;周国平;吴仁超【作者单位】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化工学院,江苏省徐州市,221116;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煤炭加工与高效洁净利用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中国矿业大学现代分析与计算中心,江苏省徐州市,221116【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531.11932年美国人哈德格罗夫提出评价煤和一些脆性物料被磨碎难易程度的指标——哈氏可磨性指数(HGI)。
该指数被广泛应用在指导工业磨破设备的选型。
该测定方法基本依据是研磨煤粉所消耗的功与新产生的表面积成正比,其机械破碎方式主要为研磨破碎。
然而,对比现代工业生产中所使用的大型研磨系统,无论在磨后产品的粒度范围、所依托的能耗假说还是在研磨机理上均存在差异性,使该指数的指导作用受到影响。
可磨性指数测定所依据的面积假说,其产品临界粒度为0.074mm,而磨后产物中-0.074mm含量普遍超过10%,即存在一定的细磨及超细磨现象,超出了面积假说所能解释的范畴。
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GB2565—2014代替 GB2565—1998Determination of grindability index of coal(Hardgrove method)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代替GB/T2565-1998《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方法(哈德格罗夫法)》。
本标准与GB/T2565-1998相比主要变化如下:一增加了引言、试剂和材料、试验报告(见引言,第4章,第11章);一增加了制样过程中对煤样进行空气干燥的要求(见6.2);一增加使用一元线性回归方程计算出哈氏可磨性指数(见附录C的C.2)。
本标准使用重新起草法修改采用ISO5074:1994<硬煤-哈德格罗夫可磨性指数的测定方法>。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在结构上有所调整,附录A中列出了本标准与ISO5074:1994的章条编号对照一览表。
本标准与ISO5074:1994相比存在技术性差异,这些差异涉及的条款已通过在其外侧页边空白位置的垂直单线(l)进行了标示,附录B中给出了相应技术性差异及其原因的一览表。
本标准由中国煤炭工业协会提出。
本标准由全国煤炭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42)归口。
本标准起草单位: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检测研究分院、神华销售集团有限公司。
本标准主要起草人:杨华玉、张云红、张宝青、薛俊海、王振华。
GB/T2565-1998历次版本发布情况为:-GB2565-1981;GB2565-1987。
引言煤的可磨性指数是煤的物理一机械(如硬度、强度)等性能的综合体现,,一般采用哈德格罗夫法(哈氏可磨性指数测定仪,简称哈氏仪)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煤的可磨性指数目的是评价煤研磨成粉的难易程度。
影响煤的可磨性指数测定结果可靠性的两个重要的因素是煤样制备方法(煤样的粒度范围)和煤中的水分含量。
煤的可磨性指数可以用来评估工业用磨煤机的产率和能耗。
煤炭质量常用指标的含义一、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
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内水:由植物变成煤时所含的水分。
外水:在开采或运输等过程中附在煤表面和裂隙中的水分。
在煤的变质程度越大,内在水分越低.水分的存在对煤极其不利,在煤作为燃料时,煤中的水分会成蒸汽,在蒸发时消耗热量。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 ),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
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符号:A,单位:%,煤在彻底燃烧后所剩下的残渣。
外在灰分通过分选大部分能去掉,内在灰分是成煤的原始植物本身所含的无机物,内在灰分越高,煤的可选性越差.灰分是有害物质。
动力煤中灰分增加,发热量降低,排渣量增加,煤容易结渣。
在煤炭运销中常用的灰分指标有:空干基(又称分析基)灰分(符号:Aad)、干基灰分(符号:Ad)和收到基灰分(符号:Aar)。
三、挥发分(全称为:挥发分产率,Volatile matter )煤的挥发分符号:V,单位:%,是煤中的有机物质和一部分矿物加热分解的产物;它不是煤中固有物质;而是在特定温度下的煤热分解产物,所以确切地说挥发分叫挥发分产率。
煤的挥发分与煤的变质程度有很大的关系,随煤化程度的增加,挥发分降低;煤在高温和隔绝空气的条件下加热时,所排出的气体和液体状态的产物。
1、煤的可磨性的表示方法有苏式可磨性指数(KBT)和哈氏可磨指数(HGI)两种,国标规定使用苏式可磨性指数。
( ³ )2、煤粉仓高料位存粉,最多不超过七天需降粉一次,这样不仅防止煤粉吸收水分结块,也可以避免煤粉仓内堆积死角,造成煤粉缓慢氧化燃烧。
(√ )3、原煤的水分越低,制粉时需要的干燥气就越大,产量就越高。
(³ )4、原煤的水分越低,制粉时需要的干燥气量就越少,产量就越高。
(√ )5、煤质优劣评价划分(%):煤中灰分(A)含量A≤15为低灰分煤,A>15~25为中灰分煤,A>25~40为高灰分煤。
( √ )6、某一种煤的可磨性指数是指将此种煤磨碎到与标准煤同一细度所消耗电能的比值。
( √ )7、喷吹系统与高炉合在一起直接向高炉喷吹的工艺叫直接喷吹工艺。
(³ )8、苏式标准煤样的可磨性指数(KBT)定为100,哈氏标准煤样的可磨性指数(HGI)定为1。
(³ )9、为了实现大煤比,在设计中,仓、罐容积就适当大一些才有利于喷煤。
(³ )10、新磨制堆成疏松状煤粉的堆比重应按0.7t/m3计算。
(³ )11、一般情况下,烟煤(原煤)储存30天不会发生自燃。
(³ )12、影响磨煤机台时产量的主要因素是下煤量和温度,其它因素无关紧要。
(³ )13、高炉顺行一般是指下料速度均匀、炉温充足(包括渣温及渣的流动性良好)、生铁成分合格。
( √ )14、煤的水分也是煤的杂质。
( √ )15、煤粉贮存时间长就会使温度降低,而引起煤粉流动性差。
( ³ )16、喷吹单一煤种很难全面满足高炉的要求。
( √ )17、通常高炉喷吹用煤对煤粉性能的要求是:灰份、硫分低,燃烧性能好,可磨性好,流动性好,发热值高。
(√ )18、制粉系统和喷吹系统合在一起,直接向高炉喷吹的工艺叫直接喷吹工艺。
(√ )19、布料装置的作用,是使炉料在炉内截面积分布合理。
技能认证煤气化中级考试(习题卷21)第1部分:单项选择题,共44题,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
1.[单选题]饱和蒸气压()的液体称为难挥发组分。
A)较大B)较小C)中等答案:B解析:2.[单选题]生产装置采样口,均应设置集中回收样品的设施,采样时废物料不应排入()。
A)回收罐B)接油桶C)下水道答案:B解析:3.[单选题]至X-1321A的氧气流量13FIC0103 LL值?kg/sA)1.2B)1.4C)1.6D)1.8答案:B解析:4.[单选题]出S-1103A循环气CO含量11QIC0102 HH值?%A)300B)350C)400D)450答案:A解析:5.[单选题]壳牌气化炉煤气中有效气达到( )﹪左右。
A)80B)90C)70D)60答案:B解析:6.[单选题]合成气洗涤塔出口外送合成气中固体含量小于( )。
A)1mg/Nm3B)10mg/Nm37.[单选题]PV值是( )。
A)设定值B)输出值C)测量值D)积累值答案:C解析:8.[单选题]化工生产人员应坚持做到的"三检"是指( )A)自检、互检、专检B)日检、常规检、质检C)自检、强制检、专检D)日检、自检、专检答案:A解析:9.[单选题]E-3050 出口HP N2/CO2温度30TI0004 HH值?℃A)230B)240C)250D)260答案:C解析:10.[单选题]V-1304液位13LY20040 LL值?%A)31.3B)41.3C)51.3D)61.3答案:C解析:11.[单选题]离心泵最常用的调节方法是( )A)改变出口管路中阀门开度B)改变吸入管路中阀门开度C)安装回流支路,改变循环量的大小D)车削离心泵的叶轮答案:A解析:12.[单选题]原料煤贮仓容积( )。
A)1500m3B)1200m3C)1360m3D)1100m3答案:CD)LAW答案:A解析:14.[单选题]受限空间作业时,若一氧化碳≥( )ppm时,立即停止作业。
锅炉5—12章思考题解析锅炉原理第五章1、⽐较三种常⽤的中速磨的⼯作性能及适⽤场合。
(P100)RP型磨:浅碗型磨盘,锥型磨辊.电耗低检修⽅便紧凑出⼒调节范围⼤两碾磨件⽆接触,可空载启动噪⾳⼩适合Ke<1.0的煤MPS磨:辊、凹槽圆弧形电耗介于RP型及E型磨之间适合Ke<2.0的煤E型磨:上下磨环,⼤钢球夹在中间适合Ke<3.5的煤,部件寿命较长电耗⼤.所以:Ke<1.2时,优先选RP型磨1.22.0时, 选MPS型磨2、为什么单进单出钢球磨不适宜与直吹式系统配套?3、煤粉的细度是如何确定的?煤粉经济细度⼜是如何确定的?(P96)煤粉细度:1、定义煤粉细度反应了煤粉颗粒尺⼨的⼤⼩。
煤粉细度是⽤⼀组由细⾦属丝编制的、带正⽅形(或园形)⼩孔的筛⼦对⼀定数量的煤粉试样筛分来测定的。
煤粉细度⽤下式定义:式中:a -筛分后筛上剩余的煤粉量b -筛分后筛下的煤粉量Rx -煤粉细度2、⼯业筛规格及煤粉细度表⽰⽅法常⽤的筛⼦规格及煤粉细度表⽰符号电⼚中对于⽆烟煤和烟煤常⽤30号和70号两种筛⼦,即采⽤R200和R90两个煤粉细度,对于褐煤锅炉则常⽤R200 和R500,如果只⽤⼀个细度来表⽰,则常⽤R903、煤粉经济细度当机械不完全燃烧热损失q4 和制粉系统的电耗q m 之和为最⼩,此时的煤粉细度称为经济细度。
4、煤的BTN可磨性系数与哈式可磨性系数有什么关系?(P98)1、哈⽒可磨性指数测定⽅法如下:将50g空⽓⼲燥的煤样,放⼊哈⽒可磨性试验仪中旋转60转进⾏破碎。
施加在钢球上的总作⽤⼒为284N,将所得的煤粉进⾏筛分,根据筛余量的多少,利⽤下式计算哈⽒可磨性指数HGI:HGI=13+6.93G71式中G71-通过孔径为0.071mm筛的试样质量,g。
HGI > 86 易磨HGI < 62 难磨2、BTN可磨性指数与HGI之间的换算为:K km = 0.0034 ( HGI ) 1.25 + 0.615、煤粉是不是越⼲燥越好?煤粉中⽔分的⼤⼩应根据它的输送的可靠性、燃烧特性及制粉系统的安全性等综合考虑;即⽔份要适当。
一、煤的可磨性测定方法煤的可磨性是动力用煤的重要特性之一,它表征煤磨制成粉的难易程度。
在燃煤电厂的设计与运行中,煤的可磨性是煤粉制备工艺设计和电厂内部能耗的一个主要参数,可磨性好的煤可使磨煤机的出力增加而能耗降低。
实验室可磨性的测定是模拟实际生产中的磨煤机和煤粉细度,采用专门的仪器设备进行的,测定结果用可磨性指数表示,指数值越大,说明煤的可磨性越好,即越容易磨制成粉。
煤的可磨性测定方法目前国内外普遍采用美国的哈得格罗夫法,简称哈氏法,并已列为国际标准和我国国家标准。
另外还有前苏联采用的并改进了的伏特依法。
哈氏法和VTI法的测定原理都是依据磨碎定律,但由于基准的不同,两种方法的测定结果相差很大。
因此,只有同一种方法测定的可磨性指数才具有可比性。
本节仅介绍哈氏法。
(一)可磨性测定原理根据里廷格磨碎定律:磨碎所消耗的能量与被磨颗粒增加的表面积成正比。
E=K∕Khg×△SE———磨碎消耗后有效能量;k———常数,与其他能量消耗有关;kHG———可磨性指数,与被磨颗粒有关;△S———被磨颗粒磨碎后增加的表面积。
颗粒在磨碎过程中能量消耗主要用于增加颗粒表面积、机械运转、摩擦损失、颗粒和研磨件的弹性变形等,而增加颗粒表面积所消耗的能量是有效能量,当其他能量消耗一定,余下能量全部用于表面积增加。
在规定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推算,可得出哈氏法测定可磨性指数的计算公式:HGI=13+6.93(50-G)式中HGI———为哈氏可磨性指数(无单位);G ———为试验最后测定的200号筛上物质量(g)。
上式推导及应用的条件:(’)使用标准的哈氏仪、筛子和振筛机。
哈氏仪按要求专门制造;3种筛子孔径分别为1.19mm,0.59mm,0.074mm,振筛机为振击式并有规定的振幅;($)选择美国宾夕法尼亚州某矿的煤为基准煤,规定其哈氏指数为’%%;(()测定用煤样50g,粒度0.59—1.19mm(.)用规定的方法制取测定用煤样。
煤炭运销常用煤质指标、含义与表示(一)水分水分符号:M,单位:%,是一项重要的煤质指标,煤的水分对其加工利用、贸易、运输和储存都有很大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高要影响煤的质量。
在煤的利用中首先遇到的是煤的破碎问题,水分高的煤就难以破碎;在锅炉燃烧中,水分高就影响燃烧稳定性和热传导;在炼焦时,水分高会降低焦产率;而且由于水分大量蒸发带走热量而延长焦化周期;在煤炭贸易中,水分也是一个定质和定量的主要指标,故在签订销煤合同时,用户一般都会提出煤中水分的限值。
煤的水分简单地说分为: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结晶水和分解水,在实际测定中只能测煤的全水分、内在水分、外在水分和最高内在水分,而不测定结晶水和分解水。
日常所说的煤的水分是指,在环境温度和湿度下,煤与大气达到接近平衡时所失的那部分水(外在水)和留下来的内在水分,它们的测值随测定环境的温度和湿度改变而发生变化,这也是为什么矿发煤与用户的水分往往有较大差异的原因。
煤炭运销中常用的水分指标有:全水(符号:Mt),全水分包括外在水分和内在水分;一般分析煤样水分(也称空干基水分,符号:Mad),它是指分析用煤样(<0.2mm)在实验室大气中达到平衡后所保留的水分,也可以认为是内在水分。
有时用户也会要求使用收到基水分(符号:Mar),一般可认为Mar=Mt。
(二)灰分煤中灰分符号:A,单位:%,是另一项在煤质特性和利用中起重要作用的指标,它与含碳量、发热量、结渣性、可磨性等有不同程度的依赖关系。
在煤燃烧和气化中,根据煤的灰分以及灰熔融性、灰粘度、导电性、化学组成等特性来预测燃烧和气化中可能出现的腐蚀、沾污、结渣等问题并据此进行炉型选择;在炼焦中,要用煤的灰分大小来预测焦炭中灰分的高低。
煤的灰分高,有效碳的含量就低,发热量一般也低,在商业上要根据煤的灰分来定级论价(现炼焦煤以灰分论价,动力煤已改为以热值为主论价)。
煤的灰分在煤炭分析中的定义为:煤完全燃烧后留下的残渣,它不是煤中固有的矿物质,而是在高温下经各种化学反应而生成的固体残留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