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第1.1课时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
- 格式:docx
- 大小:77.56 KB
- 文档页数:7
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教学内容和解析内容:商品,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货币的本质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解析:第一课“神奇的货币”是思想政治必修1《经济生活》的起始课,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
货币既是生活所离不开的,也是经济学中重要的基本概念。
第一框“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从历史的角度,阐述了货币的起源,剖析了货币的本质,解释了货币的职能,引出了纸币及电子货币的相关知识。
而货币与商品紧密联系在一起,讲货币就不能不涉及商品,因此本框还涉及到商品、商品的价格等内容。
二、教学目标和解析目标知道商品的含义,了解由物物交换到以货币为媒介交换的必然性,理解货币的本质,理解货币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两个基本职能,知道货币还有储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等职能,分析:高考以主观题的形式出题三、问题诊断分析在学习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时可能有问题,货币之所以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是因为货币本身是商品,也具有价值,因而就可以以自己的价值作为尺度来衡量其它商品的价值。
这就正如尺子能够衡量物品的长短,是因为尺子本身有长度一样。
四、教学过程设计(一)教学基本流程情景分析课本内容分析配餐作业(二)教学过程货币的本质1、商品的含义情景一请同学们欣赏白居易的诗歌《卖炭翁》卖炭翁白居易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
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
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翩翩两骑来是谁?黄衣使者白衫儿。
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一车炭,千余斤,宫使驱将惜不得。
半匹红纱一丈绫,系向牛头充炭直。
问题1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需要购买各种各样的物品,这些需要购买的物品我们把它们通称为商品。
请同学们从《卖炭翁》这首诗中,找出可以称为商品的东西。
生:炭、衣裳、食物、红纱、绫。
问题2 除了这些物品之外,这首诗里还有哪些物品?生:还有牛、炭车。
第1.1课时揭开货币的神秘面纱一、设疑自探(一)基础知识货币的本质1.商品及其基本属性(1)含义: (2)基本属性:①使用价值含义②价值含义2.货币 (1)产生过程: (2)含义: (3)本质:(4)职能: (5)流通规律(4)货币的职能货币的基本职能①价值尺度含义:判断方法②流通手段含义:判断方法货币的其他职能贮藏手段、支付手段、世界货币三职能的判断。
温馨提示:(1)货币在执行流通手段职能时,也执行了价值尺度职能。
(2)商品流通与物物交换的根本区别在于:交换是否以货币为媒介。
(3)执行贮藏手段职能的货币,必须是现实的足值货币,不能是纸币。
在银行存款不同于贮藏手段。
(4)区分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要看是否是一手交钱一手交货。
(5)货币流通规律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与商品和服务的价格总额成正比,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
三、纸币1.产生: 2.含义:3本质:4、发行规律5、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温馨提示:(1)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纸币可代替金属货币执行货币的所有职能 (2)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决定纸币的面值,有权决定纸币的发行量,但无权规定纸币的购买力。
纸币的实际购买力由市场形成。
(三有一无)(二)重难点:1.商品的含义: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商品与物品、劳动产品的关系(如下图)特别提醒:判断商品的方法(1)定义法:一是劳动产品,二是用于交换,二者缺一不可。
(2)属性法:同时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基本属性。
(3)领域法:虽为劳动产品,关键还要看是否离开流通领域,离开流通领域就不再是商品。
2、货币的基本职能正确理解货币的本质(1)从含义来看,货币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
它与其他商品的不同,就在于它能够和其他一切商品相交换,是一般等价物。
(2)注意“固定”二字。
货币与以往其他一般等价物不同,就在于货币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以往的其他一般等价物是不固定的。
(3)从作用来看,货币在商品交换中起到了交换媒介的作用,其本质是一般等价物。
判断货币职能常用的一般方法通过“关键词”来看:价值尺度多用“标价”、“价格”等词汇;流通手段多用“购买”、“买卖”、“现货交易”等词汇;贮藏手段多用“保存”、“退出流通领域”等词语;支付手段多用“赊销赊购”、“还债”、“利息”、“税款”、“工资”等词语。
3 纸币的本质和发行量通货膨胀与通货紧缩的比较易混易错1.金银就是货币2.如何理解金银天然是货币,但货币天然不是金银。
3.正确区分价值尺度职能、流通手段职能、支付手段职能4.如何理解有商品到货币是惊险的跳跃?5.商品生产者为什么要重视商品质量?商品质量是食用价值还是价值?是不是质量越好价钱越高?6.物价上涨与通货膨胀二、解疑合探三、质疑再探四、归纳总结五、当堂训练1、2016年2月12日17时19分,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发生里氏7.3级地震。
灾情发生后,民政部14日从中央救灾物资喀什储备库向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地震灾区紧急调拨300顶帐篷、1 000床棉被和1 000件棉大衣等中央救灾储备物资,帮助做好受灾群众临时生活安置工作。
这里的救灾物资( )①是商品,因为它们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②是商品,因为它们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③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是没有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④不是商品,因为它们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2、2018年国庆节期间,王先生以11.5万元购买了一辆标价为12.19万元的家庭轿车。
这里的“11.5万元”和“12.19万元”分别体现了货币的________职能和________职能。
( )A.价值尺度流通手段B.流通手段价值尺度C.流通手段支付手段D.价值尺度商品流通3、(2015·高考新课标全国卷)货币最早是以足值的金属货币形式出现的。
随着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商品流通中产生了作为价值符号的纸币,并逐渐取代了金属货币。
纸币之所以能取代金属货币,是因为( )①纸币容易生产,且同样具有充当贮藏手段的职能②使用纸币能够有效降低货币制作成本③纸币的使用范围更广④纸币同样能执行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的职能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4.人民币是我国的法定货币。
下列关于人民币说法正确的是( )①人民币是由国家发行并强制使用的②人民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③人民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④人民币具有充当价值尺度的职能A.①② B.①④C.①③④ D.①②④5.假如某国流通中需要5 000亿元的货币,该国纸币发行量为10 000亿元。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该国可能会出现的经济现象是( )①通货膨胀②通货紧缩③物价上涨④居民生活水平提高A.①② B.①③C.①④ D.②④6.2018年我国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保持货币信贷和社会融资规模平稳适度增长。
在一定时期内,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 )①与货币价值成正比②与货币流通速度成反比③与商品价格水平成反比④与流通中的商品数量成正比A.①② B.②③C.②④ D.③④一、选择题1.伴随着“中国好声音”选秀节目的走红,带动了新一轮彩铃销售热潮,有人将彩铃形容为“把耳朵叫醒的听觉经济”。
这表明彩铃( ) A.有使用价值但没有价值B.是用于交换的非劳动产品C.有价值但没有使用价值D.既有使用价值又有价值解析:选D。
彩铃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是商品,有使用价值和价值,故选D项。
A、B、C三项表述错误。
2.“夫珠玉金银,饥不可食,寒不可衣”,但人们还是喜欢金银。
其根本原因是,金银作为货币( )A.是和商品同时产生的B.是财富的唯一象征C.本质是一般等价物D.基本职能是贮藏手段解析:选C。
本题考查货币的知识。
在历史上,货币的出现要比商品晚得多,A项错误;货币并不是财富的唯一象征,B项错误;货币的基本职能是价值尺度和流通手段,D项错误。
3.小张在商品店里购买一件打折商品,原标价为人民币50元,实际支付40元。
在这次购买活动中,货币执行的职能是( )A.支付手段B.流通手段C.价值尺度D.贮藏手段解析:选B。
本题考查货币的职能。
题干强调的是“在这次购买活动中”,也就是实际支付40元的购买活动,货币执行的是流通手段的职能。
4.纸币是由国家(或某些地区)发行并强制使用的,这就是说( )①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多少纸币是由国家决定的②纸币的面值是由国家决定的③每种面值的纸币各发行多少是由国家决定的④每种面值的纸币各代表多少价值是由国家决定的A.①②③ B.②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纸币相关知识的理解能力。
国家有权发行纸币,有权规定纸币的面值,却无权规定纸币的实际购买力,其实际购买力是由流通中所需要的金属货币量决定的,故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5.判断社会经济生活中是否出现通货膨胀,主要是看( )①纸币是否贬值②物价是否持续攀升③社会上是否出现抢购风④商品的价值量是否变大A.①② B.③④C.①③ D.②④解析:选A。
本题考查通货膨胀的表现,①②符合题意。
引起抢购商品的原因很多,③不符合题意;商品的价值量在交换过程中是不会发生变化的,④不符合题意。
一、选择题1.我国已全面推广有线数字电视和高清晰度电视,到2015年将停止模拟电视播出。
有线数字电视开辟众多收费观看频道。
这些有线数字电视的收费观看频道( )A.是商品,因为能满足人们的需要B.不是商品,因为没有价值C.是商品,因为是劳动产品,并用于交换D.不是商品,因为不是劳动产品解析:选C。
本题考查商品的含义及其基本属性,应选C项。
A项理由不充分,B、D两项判断错误。
2.在“商品—货币—商品”的流通过程中,“商品—货币”阶段的变化“是商品的惊险的跳跃”。
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而是商品所有者。
这说明( )A.商品生产者需要生产适销对路、质量上乘的商品B.商品生产者生产的商品就失去了使用价值和价值C.货币是商品交换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D.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在物物交换中起决定作用解析:选A。
本题考查学生对商品属性的理解运用能力。
因为商品生产者只有把商品卖出去,才能实现“商品—货币”的转化,实现商品的价值;否则,商品生产者就会赔本、破产,故A项正确。
B、C、D三项不符合题意。
3.“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从中可以看出( )①货币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②货币的本质是一般等价物③货币与商品是孪生兄弟④一般等价物就是货币A.①② B.①②③C.①④ D.①②③④解析:选A。
货币是商品交换长期发展的产物,③错误;只有当金银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时才是货币,④错误。
4.黄金自古以来就是财富的象征。
人们一直将其作为防范金融风险的主要手段,是因为黄金具有( )A.价值尺度职能B.贮藏手段职能C.世界货币职能D.支付手段职能解析:选B。
本题考查了货币的职能。
黄金本身价值大,久藏不坏,不会贬值,可以作为贮藏手段,防范金融风险,是财富的象征,故选B。
其他职能都和防范金融风险没有关系。
5.2013年夏,《中国好声音》第二季引发新一轮热潮。
随着观众好评率和收视率的一路走高,“好声音”15秒广告报价从15万飙升到50万。
这里的50万( )A.执行支付手段职能B.执行流通手段职能C.执行价值尺度职能D.执行流通手段职能解析:选C。
材料中的50万是广告报价,执行的是货币的价值尺度职能,故选C项。